![地球的圈層結構-課程教學設計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90906ba82d635355941aa64317e2f98/590906ba82d635355941aa64317e2f981.gif)
![地球的圈層結構-課程教學設計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90906ba82d635355941aa64317e2f98/590906ba82d635355941aa64317e2f982.gif)
![地球的圈層結構-課程教學設計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90906ba82d635355941aa64317e2f98/590906ba82d635355941aa64317e2f983.gif)
![地球的圈層結構-課程教學設計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90906ba82d635355941aa64317e2f98/590906ba82d635355941aa64317e2f984.gif)
![地球的圈層結構-課程教學設計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90906ba82d635355941aa64317e2f98/590906ba82d635355941aa64317e2f98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地球的圈層結構教學設計內蒙古通遼市奈曼旗第一中學:王國輝本課內容為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第四節(jié)的內容,主要包括地球的內部圈層和外部圈層兩部分,從認識地球的角度看,本課是不可缺少的一節(jié),同時自然地理環(huán)境是巖石圈、大氣圈、水圈、生物圈等自然地理圈層的有機整體,在空間范圍上與地球圈層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所以本課也是必修一后面二、三、四章的引言,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了解并能說出地震波的波速及傳播特點,能區(qū)分橫波與縱波;2、能結合地震波波速隨深度變化示意圖劃分地球內部圈層結構;3、掌握地球內部各圈層特點,能用圖表對其進行歸納總結;4.了解地球外部各圈層的組成、空間分布及其與人類間
2、的相互作用關系。過程與方法1、通過分析地震波與深度變化示意圖,總結歸納地球內部圈層結構及特點,培養(yǎng)學生讀圖能力和分析問題能力;2、以小組為單位課后寫報告的形式學習地球的外部圈層,鍛煉同學團隊合作精神和自學能力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1、了解研究地球內部結構的方法,從而認識人類對未知事物所進行的探索實踐,激發(fā)同學們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及責任感。2、從宏觀上認識地球的整體面貌,形成系統(tǒng)的地球觀念,了解地球外部圈層與人類的關系,培養(yǎng)愛地球、保護地球的意識。二、教學重點1、橫波與縱波的區(qū)別;2、地球內部各圈層的劃分依據(jù)及具體特征;3、地球外部圈層間及其與人類的相互作用關系。三、教學難點通過地震波波速與深度變
3、化關系劃分氣球內部圈層結構并分析圈層結構的性質。四、教學方法講授法、動畫演示法、問題探究法、自主學習法五、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西瓜、雞蛋。六、教學過程1.4地球的圈層結構【創(chuàng)設情境】創(chuàng)設熟悉的生活情境設置問題:教師手拿西瓜設問,如何在西瓜地挑選熟悉瓜?學生提出不同的方法挑選,教師提出自己的“巧拍西瓜”方法,用手去拍西瓜,然后通過聽聲音來判斷西瓜是否成熟。讓學生探討其原理?引出本科的問題:地球的內部圈層?一、地球的內部圈層結構【自主學習】閱讀教材P21頁,思考:什么是地震波? 地震波的分類?地震波的傳播介質速度有何特點?【問題歸納】1.地震波概念:當?shù)卣鸢l(fā)生時,地下巖石受到強烈沖擊,產生彈性震動
4、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傳播。這種彈性波叫地震波分類:縱波(P波)和橫波(S波)兩種地震波的類型傳播速度傳播介質縱波(P波)較快固態(tài)、液態(tài)、氣態(tài)三種物質橫波(S波)較慢只能通過固態(tài)物質【合作探究】l 想一想: 假如你和同學去游泳,你的同學已在水中暢游,你卻在岸邊欣賞遠處自由飛翔的小鳥。這時地震發(fā)生了 請描述你們是如何震動的?l 你:_ 你的同學:_ 小鳥:_2地球內部圈層劃分(師生共同分析下圖,歸納總結)根據(jù)地震波在地球內部傳播速度上的差異,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為界,將地球內部劃分為地殼、地幔、地核三個圈層?!竞献魈骄俊肯胍幌耄?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地震波波速的突然變化說明了什么問題?莫霍界面
5、和古登堡界面下的物質狀態(tài)可能是什么?說明了物質狀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在莫霍界面下P、S波都能通過,物質狀態(tài)可能是固態(tài),在古登堡界面以下,S波消失,物質狀態(tài)可能是液態(tài)。【自主學習】結合圖文內容思考:地殼=巖石圈?3巖石圈 地殼和上地幔頂部(軟流層以上)部分,由堅硬的巖石組成,合稱為巖石圈?!痉答伨毩暋?有關地震波的敘述,正確的是A地震波是一種無線電 B縱波傳播到古登堡界面時完全消失C縱波和橫波傳播速度相同 D地震時縱波比橫波先到達地面2位于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間的地球內部圈層是 A.地殼 B.巖石圈 C.地幔 D.地核3下列各地的地殼厚度,最厚的是A.長江中下游平原 B.渤海大陸架 C.青藏高原 D.云
6、貴高原4地球上巖漿的發(fā)源地一般認為是在A.外地核 B.內地核 C.軟流層 D.上地幔要使我們更全面地認識地球整體面貌,除了需要對地殼結構的了解外,還需要對地球外部結構的層次。那么地球的外部圈層主要有哪些層次?它們各自范圍和作用是什么呢?二、地球外部圈層【自主學習】閱讀教材P22頁,思考:地球外部圈層結構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問題歸納】地球外部圈層包括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等,其中生物圈占有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巖石圈的上部。各個圈層之間相互吸引、相互制約,形成人類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自然環(huán)境。概念組成其他大氣圈由氣體和懸浮物組成的包圍地球的復雜系統(tǒng)氣體和懸浮物質,主要成分是氮和氧是地球自然環(huán)境的重
7、要組成部分水圈地球表層水體構成的連續(xù)但不規(guī)則的圈層地表水、地下水、大氣水、生物水等水圈里的水處于不斷的循環(huán)運動之中生物圈地球表層生物及其生存環(huán)境的總稱生物及其生存環(huán)境生物圈與大氣圈、水圈和巖石圈相互滲透、相互影響【反饋練習】1有關地球外部圈層的說法,正確的是A大氣圈是由大氣組成的簡單的系統(tǒng) B水圈是一個連續(xù)但不規(guī)則的圈層C生物圈包括大氣圈的全部、水圈的全部D地球的外部圈層之間關系密切,但和地球的內部圈層沒有關系【直擊高考】北京時間2009年9月2日15時55分在印度尼西亞爪哇島發(fā)生7.3級地震,震源深度60千米,此次強震的震中在西爪哇省打橫地區(qū)西南方142千米處的海域。據(jù)此回答下題。此次地震發(fā)生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魯教版地理六年級下冊6.1《位置和范圍》聽課評課記錄3
- 【部編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歷史聽課評課記錄 第11課 北洋政府的黑暗統(tǒng)治
- 浙教版數(shù)學七年級上冊5.2《解法》聽評課記錄
- 環(huán)境監(jiān)測承包協(xié)議書
- 人教版地理八年級上冊《第一節(jié) 交通運輸》聽課評課記錄1
- 滬教版數(shù)學八年級下冊20.2《一次函數(shù)的圖象與性質》聽評課記錄1
- 湘教版數(shù)學九年級下冊《1.5 二次函數(shù)的應用》聽評課記錄1
- 六年級科學斜面聽評課記錄
- 新北師大版數(shù)學一年級下冊《采松果》聽評課記錄
- 蘇科版數(shù)學九年級上冊聽評課記錄 用一元二次方程解決問題
- 山東省中考物理總復習 八上 第1講 機械運動
- 北京理工大學應用光學課件(大全)李林
- 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消防員管理規(guī)定
- 河南省三門峽市各縣區(qū)鄉(xiāng)鎮(zhèn)行政村村莊村名居民村民委員會明細
- 2023年全國各地高考英語試卷:完形填空匯編(9篇-含解析)
- 五年級上冊數(shù)學習題課件 簡便計算專項整理 蘇教版 共21張
- 疼痛科的建立和建設
- 運動技能學習PPT課件
- 第六編元代文學
- 高考語文古詩詞必背重點提綱
- 超星爾雅學習通《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蘭州大學版)》章節(jié)測試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