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起源說的博弈和博弈的國家起源說_第1頁
國家起源說的博弈和博弈的國家起源說_第2頁
國家起源說的博弈和博弈的國家起源說_第3頁
國家起源說的博弈和博弈的國家起源說_第4頁
國家起源說的博弈和博弈的國家起源說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國家起源說的博弈和博弈的國家起源說摘要:國家起源歷來是學者們爭論不休的一個話題。自古希臘以來,各位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出發(fā)對之進展了研究,并提煉出不同的有關國家起源的學說。總體而言,學界的有關觀點可以分為“合作論和“沖突論兩種,但兩者都存有不可防止的內(nèi)在缺陷,為解決這些缺陷,國家起源的博弈說就應運而生。關鍵詞:國家;國家起源;國家定義;博弈國家說一、問題的提出國家作為人類社會最普遍的政治現(xiàn)象已有數(shù)千年的歷史。但古今中外國家概念的表述卻大相徑庭。在古代中國,“國和“家具有不同的含義,人們稱諸侯的封地為國,稱卿大夫的地盤為家,而把天子統(tǒng)治的疆域稱為“天下。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以后實行中央集權制度,國家遂與天

2、下通用。在西方,國家最初是指古希臘的城邦,在羅馬時代,人們把國家稱為共和國,中世紀稱國家為王國。1513年馬基雅維里用(status)表示國家,即含有政權的意思。各個歷史時期的思想家處于本階級利益的需要來解釋國家的概念,并對國家的起源主要形成如下五種觀點,即自然生成說,神創(chuàng)國家說,社會契約說,暴力征服說和國家要素說。上述觀點盡管從不同的角度解釋了國家的起源,但都不可防止地存有許多缺點。為更好地探求國家的起源,筆者將從國家的定義入手,進而考察各種國家的起源學說,最后,在綜合研究的根底上提出博弈的國家說。二、國家的定義古往今來,關于國家的定義紛紜繁雜,從各位學者對國家的不同定義就可見一般。1931

3、年,戴維伊斯頓就曾聲稱搜集到145種關于國家的不同定義。1P102列寧也曾經(jīng)說過:“國家問題是一個最復雜最難弄清楚的問題,也可說是一個被資產(chǎn)階級的學者、作家和哲學家弄的最混亂的問題。2P59因此,為更好地標準國家的定義,就有必要拓寬研究視野,對古今中外的有關國家的定義作一個有代表性的述評。盡管在古希臘就有學者在對150多個城邦進展比擬研究后對城邦下了定義,認為“城市本來是一種社會組織,假設干公民集合在一個政治團體內(nèi),就成為一個城邦。3P116但首次在“一切政體的總體名詞這個意義上使用國家概念的是意大利政治學家馬基雅維里,他認為“從古至今,統(tǒng)治人類的一切國家、一切政權,不是共和國就是君主國。因其

4、集中反映了中世紀之后人們根據(jù)理性與經(jīng)歷研究政治學的主要成果而被視為近代政治學的誕生的標志。4P3列寧從國家的本質入手,指出“國家是階級統(tǒng)治的機關,是一個階級壓迫另一個階級的機關。5P59此定義提醒了國家的階級本質,但考慮到社會主義國家同時承當著大量的社會經(jīng)濟職能的事實,這個定義對于社會的開展來說稍嫌狹礙。而在當代西方政治學界,馬克斯韋伯的的國家定義較為通行,他認為“國家是在某一特定的領土范圍內(nèi)可以聲稱合法地壟斷強迫力的人類集團。6P78但其缺陷仍然是強調(diào)了國家作為強迫性的機構的一面。斯考克波爾在研究國家與社會革命的關系時指出“我們只有嚴肅地把國家視為一種宏觀構造,才能正確理解社會的革命性轉變的

5、意義強迫與管理機構不過是全部政治體系的一局部。這些體系中也可能還包括社會利益得以在國家制定中得以表達的機構和制度,以及發(fā)動非國家行為者參與政策施行的機構和制度。當然,強迫與管理機構仍然是國家權利的基幢7P29其根本傾向是主張擴展國家的內(nèi)涵,即認為國家除了強迫性以外,還有社會管理與社會效勞的職能。在考慮社會效勞職能的根底上,有學者把國家重新定義為,“民政或軍事官僚機構或國家機構、政府或者那些可以正式控制國家機構的組織,以及那些構成機構與政府的形式與行為的框架的正式和非正式的行為規(guī)那么所組成的總體。8P13根據(jù)現(xiàn)代國家的實際行為和各種學者的觀點,唐士其對國家的定義具有時代的特征。他認為“國家是在特

6、定的領土范圍之內(nèi),根據(jù)某些確定的原那么,通過合法壟斷強迫力而對該領土范圍內(nèi)的全體居民進展協(xié)調(diào)、組織與管理的各種機構及其運行規(guī)那么的總和。9P32從上述對國家的定義作歷時態(tài)分析,我們就可以發(fā)現(xiàn)國家定義的開展是隨著經(jīng)濟社會的開展而變遷的。從更深的層次來說,其定義的改變是由于對國家起源的探求發(fā)生轉變所致,而國家的起源正是本文予以考察的重點所在。三、國家的起源人們是通過探究國家的社會起源來考察它的本質。關于國家起源的理論大致有自然生成說,神創(chuàng)國家說,社會契約說,暴力征服說和國家要素說等多種。但實際上,按照其構建國家的行為可以粗略地劃分為兩種,即合作與沖突。由此,其有關國家的起源可分為合作說和沖突說。(

7、一)合作說持社會合作說的國家起源論的學者認為,國家是人類通過合作而滿足其共同需要的產(chǎn)物。1、自然主義說持自然主義說的學者主要以古希臘的兩位學者為代表,他們認為政府是起源于人類傾向于過社會生活的本性和維護秩序、控制社會的需要,國家的形成和開展是與社會的形成和開展同步的,它是由家族的父權擴大而成。最早提出該種觀點的是柏拉圖,認為國家是社會分工的產(chǎn)物。他把國家起源的歷史描繪與國家根底的邏輯推演相結合,認為“人類之所以要建立一個城邦,是因為我們沒一個人不能單靠自己到達滿足,我們需要許多東西來滿足自己行為的需要,以此來說明社會分工是國家的基矗10P58而其學生亞里斯多德采取溯源的方法,即通過對城邦起源的

8、討論來理解城邦的本質。他在考察了158個城邦以后也提出了“城邦出于自然的深化,而人類是趨向于城邦生活的動物。人類在本性上,也正是一個政治的動物的觀點。他描繪了人類的社會組織由低級向高級的演進,這同時是人的本質不斷趨于完善的歷程。人類天生是合群的動物,必須過共同生活,所以,城邦完全是自然進化的產(chǎn)物,將自然主義說的觀點更為推進了一步。11P7近代以摩爾根為先導的人類學研究認為,政府起源于社會分工,在社會分工后人們?yōu)榱松詈拖M的需要而進展合作。國家是公共事務管理從一般社會活動中別離出來并逐步制度化的結果,國家的出現(xiàn)表示人類政治分工的開場。12P75同時,美國社會學家布勞Peter.Blau“愿意按

9、照另一個人的要求行事,這是一種普遍的社會報酬。因為,給他的權利是一種廣義的手段,類似于金錢,可以用來到達各種各樣的目的。13P24國家起源的合作理論看到了國家協(xié)調(diào)與管理人類社會生活的一面,但按照這種理論卻無法區(qū)分國家與非國家的社會管理機構與職能,所以也就不能確定國家產(chǎn)生的詳細標準,這是這一理論的的最大缺陷。2、社會契約說契約論是資產(chǎn)階級關于國家起源的最有影響的學說。1618世紀,許多著名的資產(chǎn)階級哲學家、法學家和政治學家在國家的起源上都主張契約說。這種學說的根本觀點是把國家的產(chǎn)生說成是人們訂立契約的結果。用契約論來說明國家起源的人,都主張國家起源以前,人類有一種原始的自然狀態(tài)。14P46格老秀

10、斯在研究國際法中討論國家和主權問題。15P129他認為,在自然狀態(tài)中,沒有財產(chǎn)之分,人人平等自由,人們只受自然法的約束。人類的開展造成人們財產(chǎn)上的分割,人們覺得孤立的家庭缺乏以抵抗強暴的侵逼,于是由他們自己的同意組成政治社會。人們訂立契約的目的是為了運用公眾的力量,并征的公眾的同意,保證每個人使用自己的財產(chǎn),即“國家是一群自由人為著享受公共的權利和利益而結合起來的完善的團體16P98霍布斯認為,在自然狀態(tài)下,每個人都有自然權利,都干自己愿意干的事情,但人性都是自私的,而體力又差不多,這就必然產(chǎn)生為了滿足自身要求而互相競爭,導致“一切人反對一切人的戰(zhàn)爭狀態(tài),。為防止這一狀態(tài)的唯一途徑就是人們訂立

11、契約,建立一個有絕對權威的統(tǒng)治者統(tǒng)治的國家。因此,他主張君主專制。斯賓諾沙在國家學說上深受同時代英國哲學家霍布斯的影響,認為人們在自然狀態(tài)下,為了追求平安的生活,防止同類之間的損傷,人們才要求一個占據(jù)一塊領土,集中所有的力量于一體,有固定法律的社會。但他和霍布斯不同的是,主張國家必須保證個人的政治和思想自由。假如個人權利受到最高權利的進犯,人民可以重新締結契約,主張民主制。洛克也認為國家產(chǎn)生以前,人都有自然權利。但他認為自然權利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對別人的正當要求。擁有自然權利者之間,不是競爭、戰(zhàn)爭,而是彼此關聯(lián)的義務和責任。但自然狀態(tài)也并非盡善盡美,也有矛盾。因此,就需要一個裁判來仲裁

12、紛爭和懲罰對自然狀態(tài)的破壞行為。從而,人們訂立契約建立國家,其職能是保護人們的自然權利,主張君主立憲制。盧梭也認為國家以前有自然狀態(tài),但他否認在自然狀態(tài)下,人有自然權利。他認為在自然狀態(tài)下,一切權利都是社會的,表達社會權利意志的是“共同意志,共同的意志是最高的道德,個人服從“共同意志是真正的自由,由此,產(chǎn)生了主權在民的思想,而國家是人們共同訂立契約的結果。美國的學者潘恩是最早將社會與政府國家加以區(qū)別的思想家之一,認為社會起源于人們追求幸福的需要,政府國家產(chǎn)生于人們的邪惡。另一位美國學者杰斐遜將潘恩的思想更為向前推進,認為政府的權利來源于人民,國家應該建立在“每一個奉獻財力或人力以支持國家的成年

13、人的民治17P16的根底上,主張人民主權原那么。羅爾斯是現(xiàn)代一位具有代表性的社會合作論的支持者,認為“某些主要利益的不可分性、公共性以及所產(chǎn)生的外差因素和吸引力,使得有必要由國家來組織和推行集體協(xié)議。認為政治統(tǒng)治僅僅是人們的自私傾向和非正義傾向而設立的看法是一種淺薄的觀點。18P259契約論是沒有事實根據(jù)的非科學的理論,但在資產(chǎn)階級反對封建制度斗爭中,卻起過積極的進步作用。但到了資產(chǎn)階級獲得政權后,契約論就變成了維護資產(chǎn)階級統(tǒng)治的工具。轉貼于論文聯(lián)盟.ll.二沖突說沖突說根據(jù)沖突的發(fā)生內(nèi)涵可以劃分為兩種,即內(nèi)部沖突說和外部沖突說。1、內(nèi)部沖突說。內(nèi)部沖突論的主要觀點是:隨著人類共同體如部落與部

14、族內(nèi)部階級的產(chǎn)生,占有階級在與不占有或較少占有財產(chǎn)的階級的暴力沖突中,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而建立了國家。除了馬克思主義者外,還有不少學者如亞當斯密AdaSith和埃德蒙伯克(EdundBurk)等也是內(nèi)部沖突論的支持者。當代內(nèi)部沖突論的支持者有D。韋伯斯特Davidebster等,他們一致認為,“等級社會軍事領袖為了控制他們所掌握的社會資源往往弄夠用國家程度的強迫來統(tǒng)治民眾,從而導致了國家的產(chǎn)生。19P133恩格斯在詳細分析了氏族制度解體過程的根底上,對國家的產(chǎn)生作了精辟的論證,他說:“國家是社會在一定開展階段上的產(chǎn)物;國家是成認:這個社會陷入了不可解決的自我矛盾,分裂為不可調(diào)和的對立面而又無力

15、擺脫這些對立面。而為了使這些對立面,這些經(jīng)濟利益互相沖突的階級,不致在無謂的斗爭中把自己和社會消滅,就需要有一種外表上凌駕于社會之上的力量,這種力量應當緩和沖突,把沖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圍之內(nèi)。這種從社會中產(chǎn)生但又自居于社會之上并且日益同社會相異化的力量,就是國家。20P140恩格斯的國家起源論是一種階級說的觀點,認為國家產(chǎn)生的根源是階級斗爭,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diào)和的產(chǎn)物,外部條件只是加速和延緩的作用。2、外部沖突說。外部沖突論認為國家起源于人類共同體之間的軍事征服與戰(zhàn)爭。即“不是階級對立,而是共同體之間的沖突導致了國家的建立。21P29德國學者庫諾HEinrihKunn也根據(jù)考古學與人類學資料認

16、為“民族內(nèi)部階級分化的形成并不會自動導致國家的出現(xiàn),因為在美加西亞和玻利尼西亞群島中的某些地方,早在歐洲人到達之前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階級分化,但那里并沒有出現(xiàn)類似國家的機構。22P16外部沖突說主要有三種理論形式。一是神權說。這種理論認為國家源于神,是根據(jù)嬸的意志建立的,國家的權利來源于神上帝和天。在我國古代,神權思想是很興旺的。所謂“天道就是把統(tǒng)治階級的權利說成為來自天命。在西方,神權說最早發(fā)生于古代猶太的神權政治君主國。集中世紀反動思想之大成的天主教教士托馬斯。阿奎那曾經(jīng)大肆宣揚“除上帝外,別無權利的觀點年,認為一切國家的權利來源于上帝的受權。神權說純粹是從宗教的觀點出發(fā),把剝削階級國家說成是神的

17、意志的表達,用來迷惑人民群眾對于國家本質的認識,反對被壓迫人民起來革命。因此,他從來就是反科學的觀點。二是暴力說。暴力說者認為,國家起源于掠奪和征服,是人對人使用暴力的結果。德國的杜林認為暴力是社會開展的決定性因素,法國的社會學家鞏普洛維赤認為國家是一個部落對一個部落的征服。他在?國家概論?中說:“國家經(jīng)常是一個部落對另一個部落施以暴力的結果而出現(xiàn)的,他表現(xiàn)為較強的部落對較弱的土著居民的征服與奴役。23P116考茨基也是暴力論的擁護者,認為階級與國家的餓形成是許多部落因征服而互相結合的結果,其中強者戰(zhàn)勝弱者就是階級形成和國家產(chǎn)生的原因。他在?唯物史觀?一書中說“戰(zhàn)勝的部落使戰(zhàn)敗的部落附屬于自己

18、,沒收他們的全部土地,其后強迫戰(zhàn)敗的部落為戰(zhàn)勝的部落做工。每當發(fā)生這種情況時,便產(chǎn)生階級分化,但是這并不是將一個團體劃分成幾個小團體,而是相反地把兩個團體接為一個,其中一個就作了統(tǒng)治階級與剝削階級;而另一個那么成為被壓迫與被剝削的階級;戰(zhàn)勝者為了統(tǒng)治被政府者而建立的強迫性機關就成為國家了。24P39暴力論的非科學性主要在于抹煞了國家成因也有社會內(nèi)部開展的結果,同時否認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diào)和的產(chǎn)物,也就否認了國家是一個階級剝削另一個階級的工具的本質。由此可知,國家起源沖突說深入地提醒了國家產(chǎn)生的階級成因和社會的動態(tài)開展。但如社會合作說犯了同樣的錯誤,只注意到國家形成的一個方面的因素,而忽略了另一

19、個方面的因素。要知道,只有沖突而沒有合作的社會勢必陷入那種狼與狼對立的狀態(tài),不可能導致國家的長久存在。因此,沖突說也不可能全面、科學地解釋國家的起源。那么,應當如何對待上述不同的關于國家起源或者說國家的社會根底的理論呢?首先應該指出的是,他們都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考古學的理論,因為至今誰也不能斷定最早的國家是如何起源的。實際上,上述理論都是從不同的政治哲學出發(fā)對國家起源問題的答復,是對于國家本質的不同認識的反映。從不同的角度來解釋國家的起源在某些時候是有益的,但同時也暴露出其理論的缺乏。為更好地探求科學的國家起源說,博弈論國家學說的提出適應了時代開展的要求。四、國家起源的博弈說國家起源問題上的沖突

20、理論與合作理論完全對應于國家職能和本質問題上的兩大互相沖突的學派。首先,“對于其中的一方,政治從本質上來說是一場斗爭、一場戰(zhàn)爭,權利使得那些掌握了它的人或者群體得以確保他們對社會的統(tǒng)治并從中獲利。對于另一方,政治那么是一種致力于秩序與正義的努力,政權是為了保障全體的利益和共同的福利,對抗某些特別要求的壓力。對于前者,政治為保持少數(shù)人對于多數(shù)人的特權效勞。對于后者,它只是一種手段,目的是把所有的個人整合成為一個共同體,并且創(chuàng)造一個像亞里士多德所向往的那樣的城邦。25P20其次,國家之所以作為一種異化于社會具有強迫性的機構而產(chǎn)生和繼承,這一事實已經(jīng)足以說明僅僅依靠社會自身的合作不能自動解決在不同層

21、次上發(fā)生了分化的人類群體的整合的問題。所以說國家即使表達了或維護了社會的合作,那也是社會沖突或者對社會沖突的壓制仍然以對抗的形式的結果。就此而言,合作理論雖然看到了國家滿足社會共同需求的一面,但把社會合作看作國家的起源或國家職能的根底,其解釋才能是非常有限的。再次,就任何一個實際存在的國家來看,它的產(chǎn)生或者再生的社會根底和它所承當?shù)纳鐣毮芏及藳_突與合作兩大方面。它必須可以抵御外地入侵,也必須可以提供最根本的社會管理與社會事務,單純立足于社會沖突之上的國家是不存在的。最后,在不同的歷史時代和不同的環(huán)境條件下,社會對國家的需求也并非一成不變,因此上述三方面的國家職能發(fā)揮作用的范圍與程度也處于

22、一種不斷地調(diào)整過程中?,F(xiàn)代國家的社會效勞職能比起自由資本主義時期來說就有了明顯的擴展。為此,當代西方的自由主義和現(xiàn)實主義,都把“國家看作社會內(nèi)部的一種力量和更大的外部世界互動的一個社會成員的觀點。26P267但此種觀點對于綜合上述學說還是欠妥的,必須以博弈論來對之加以剖析。而上文提及的合作說和沖突說無一不是包含在博弈的過程之中。而且,國家起源博弈說的提出解決學學術界的以下三個難題:一是國家起源博弈說在成功破解了合作說和沖突說的內(nèi)生的本質的缺陷的同時,科學地解釋了國家的起源;二是國家起源博弈說適應了經(jīng)濟社會開展的需要,既兼顧了國家階級統(tǒng)治的功能又迎合了社會開展要求加強社會管理的需要。三是國家起源

23、博弈說提醒了國家是人們基于“經(jīng)濟人特性考慮根底之上的政治行為的反響,深入地刻劃了經(jīng)濟利益是國家形成的本質特征這一馬克思主義的根本命題。為此,國家起源博弈說的命題是成立的,也是一個科學的命題,同時,這也是人類幾千年來眾多專家學者長期觀察從而得出的一個經(jīng)典結論。五、結語要而言之,國家是社會上各種權力博弈的結果。國家是為解決社會矛盾沖突而產(chǎn)生的,是處于社會上各階級、集團之間的平衡器,維系著社會的秩序,促進社會的開展。盡管在歷史上,國家都以人民的對立面而出現(xiàn),但那是由于消費力開展程度、生活程度、文化傳統(tǒng)等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并不說明國家就是作為人民的對立面而出現(xiàn)的。隨著社會消費力的開展,人民生活程度的進步,科學技術程度的興起,人類文明素質的提升,國家將越來越發(fā)揮調(diào)和器的作用,有力地促進社會的開展和人類文明的進步。參考文獻:1美戴維伊斯頓.政治體系.北京:商務印書館,1993;2俄列寧.論國家.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古希臘亞里斯多德.政治學.顏一、秦典化,譯。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2022;4意馬基雅維里.君主論.北京:商務印書館,1985;5俄列寧.論國家.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6德axeber,Essaysinsilgy,TranslatedandeditedbyH.H.Gesthand.right,Lndn:RutllegeandKeganPaul,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