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影像或“嘆逝”美學_第1頁
時間-影像或“嘆逝”美學_第2頁
時間-影像或“嘆逝”美學_第3頁
時間-影像或“嘆逝”美學_第4頁
時間-影像或“嘆逝”美學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時間-影像或嘆逝一、問題意識自德勒茲的影像理論問世,電影的時間性再度成為電影研究的核心議題。其中,時間影像理論提供了弱戲劇性電 影的經典解釋框架1:正是在事件進程遭到阻滯時,時間才得以從運動的附庸中逃脫出來,呈現(xiàn)其自身。此時的影像由 運動-影像進入了時間-影像,表達了本真的時間性。于是,當我們運用時間-影像理論理解影片時,已然預設了這樣一種 時間意識:本真的時間是非時序性的,是過去、現(xiàn)在、未來相互交融的綿延時間。弱戲劇性與敘事停滯是小城之春的一大特征,從電影時間性的角度來看,時間影像似乎是把握本片的絕佳理 路。然而,通過對中國傳統(tǒng)的回溯,影片弱戲劇性的另一個理解向度展現(xiàn)了出來。應雄在V小城之春

2、,與東方電影一 文中將小城之春的獨特性概括為:一方面,影片打亂了常規(guī)的敘事文法與時間流程,形成了敘事的停滯,另一方面, 影片卻始終保持統(tǒng)一性和連續(xù)性,不至于陷入感性經驗的碎片。這源于中國文化中特有的“理性”力量。2安燕在費穆 與“嘆逝美學”的建立中肯定了應雄對小城之春獨特性的提煉,但質疑其對于文化根源的挖掘,并提出影片風格的 美學根源應當歸于“嘆逝美學”,它是中國抒情傳統(tǒng)的本質。3正是“嘆逝”,呈現(xiàn)了一種迥異于時間影像的時間意識。對于“嘆逝”,呂正惠在物色論與緣情說:中國抒情美學在六朝的開展一文中指出:“嘆逝”是對光陰流逝、萬物 變遷的悲哀,反映了中國哲學、美學和文學藝術對時間意識與歷史意識的

3、基本態(tài)度。4這是一種特殊的觀物方式,面對 時間的必然流逝與大自然的變動不居,人意識到自己的渺小與人生的短暫無常,體會到人在此間的無能為力,感傷唏噓 之情油然而生。面對人在外在世界中的有限性,中國古人抓住了“情”這一維度,將之作為人存在的本質,這種“情”的基調 是一種悲感的生命體驗,是對時光流逝的不可捕捉,對虛度此生的憂慮。深受“嘆逝”美學影響的費穆,在創(chuàng)作時拋棄 了密集與封閉的敘事編織,將人物的感受和情緒作為整部影片的核心線索。于是,從時間性的角度切入,得到了理解小城之春弱戲劇性特征的兩條理路,一為時間-影像,一為“嘆逝”美 學,二者之間構成張力,表達出對于時間性的不同預設。時間影像基于非時序

4、性的綿延時間,時間并非截然分為過去、 現(xiàn)在與未來,不是線性地奔涌向前,而是在每一時刻中都交織著回憶、感知與想象,是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的共在。而“嘆 逝”那么基于“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的時間流逝,它恰恰是一種奔涌向前的時序性時間。如何理解兩條理路之間的差異?在德勒茲的時間圖譜中,“時間影像”指向的非時序性時間方為本真的時間。那么, 處于討論另一端的“噗逝”相對于綿延時間而言是否處于時間圖譜的低位,并未抵達本真的時間?回到小城之春,究 竟哪種時間意識是把握這部影片的更好方式?二、時間影像:時間的潛在性時間-影像理論是德勒茲在柏格森、尼采的時間哲學的基礎上開展出來的。綿延的時間始終具有潛在面,“我們

5、生活 的每一個時刻都有兩面:它既是現(xiàn)實的,又是潛在的,一面是感知,一面是回憶?!?對此,德勒茲總結,時間的表述 有兩種符號方式,第一種是泛面(時區(qū)、時層),第二種是凸現(xiàn)(現(xiàn)在尖點的共時),泛面是對某一個時區(qū)或時層的片 段式表達,例如在電影中常見的閃回;而凸現(xiàn)那么是于當下這一無限收斂的尖點抵達與潛在時間的共現(xiàn)。7“尖點”的概念來 源于柏格森,他曾提出金字塔形的記憶模型:“金字塔的尖點是切入現(xiàn)實世界的當下的身體的知覺和行動,構成這個尖 點的實現(xiàn)的背景和基礎那么是無限拓張的記憶的總和?!彼驹诿恳粋€當下涌入之時,人都攜著自己所有的過去與記憶去感 知和行動,每一個“此時此刻”業(yè)已是繁復的“彼時彼刻工對德

6、勒茲來說,電影的目標就是“要攫住與出現(xiàn)影像并存的這個過去和這個未來。讓影片表現(xiàn)影片以前和以后的界 限”9這樣一種對時間潛在性的復雜呈現(xiàn),在電影中時常訴諸于閃回、主觀鏡頭等手法。然而,縱觀全片,小城之春 并未出現(xiàn)任何閃回或主觀鏡頭。這就意味著小城之春對于時間潛在性的展現(xiàn)是較為微隱的,它更多的是一種特定情 境下的想象空間。在影片中,時間的潛在性在兩個層面展開,一個是處于背景的家國創(chuàng)傷;另一個是位于故事明線的周玉紋與章志忱 10年前的戀人關系。第一個層面的呈現(xiàn)較少,只有兩處,一處是影片開頭對廢園和戴禮言身世的介紹,家道中落的戴家 與千瘡百孔的國家在荒頹的廢園中形成互文。另一處是章志忱初到,戴禮言問他

7、這幾年去了哪些地方,章志忱脫口而出 一串地名。這段對話聽著口氣輕松,實那么覆蓋了大半個中國抗戰(zhàn)史,其間志忱的顛沛流離、禮言的戴宅如何漸漸頹敗皆 不動聲色地流出。另一個層面,周玉紋與章志忱的時間潛在性那么更為復雜,構成了影片時間-影像的主體。它們在影片中呈現(xiàn)為三種 類型,分別通過歌唱、身體動作反響與言語。(一)通過歌唱音樂的流動本身就是時間當下性的不斷涌現(xiàn)。而歌唱包含兩個局部,一為唱與聽的動作,一為歌曲的內容,即曲 調與歌詞。歌唱之所以能形成豐富的時間性,是因為在歌唱活動展開的過程中,歌者和聽者懷著不同的感知、回憶與期 盼進入了歌曲流淌的空間,而歌曲涵義又在與不同主體的碰撞中開掘了不同的想象空間

8、。全片共出現(xiàn)了三處歌唱,其中第一次和第三次是同一首歌可愛的一朵玫瑰花,分別為妹妹戴秀和章志忱所唱, 第二次是四人劃船時戴秀唱的在那遙遠的地方。其中的第一次,章志忱初至戴府,四人齊聚一堂的一場戲最為微妙。在同一時空中,相同的歌曲對于四人展開了不同的時間潛在面,正是這一高度復雜的時間聚合,將場景凝縮為“現(xiàn) 在尖點”。對于戴秀而言,歌曲表達的主要是涉世未深的她對未來人生的暢想。這一期盼是頗為單純的,它并不包含欲望 的焦慮。戴秀喜歡章大哥,但這種喜歡是獨屬于小姑娘的熱烈又活潑的喜歡,它并未對二人實際的聯(lián)結有所執(zhí)著,只是 共處同一時空里的歡暢與提供。對于戴禮言而言,歌唱動作大于歌曲涵義,歌唱帶來了久違的

9、其樂融融相聚一堂的景象: 青春洋溢的妹妹、難得一展笑顏的妻子、久別重逢的故友,這既帶著對年少時的戰(zhàn)前美好生活的一瞥,也交雜著對妹妹、 友人未來生活的美好希冀;在更隱晦的層面,露出笑容的妻子也指向了另一種夫妻生活之可能性。對于周玉紋和章志忱而言,歌曲涵義那么是對二人過往與現(xiàn)在關系的影射。歌中男子對女子傾訴衷腸的視角也在影 像中得到延續(xù):在第一處,章志忱坐在戴秀面前的椅子上,椅子面向戴秀,但章志忱卻反著坐在椅子上,目光朝向站在 房間另一頭的周玉紋。椅子的細節(jié)頗為巧妙,觀眾可以很生動地想象最初椅子是如何被戴秀擺向她,而章志忱又是如何 不由自主地轉身。但在這種熱切的目光中,情感又始終是克制的,周玉紋從

10、始至終并未回視章志忱,反倒在曲至情深處, 轉向丈夫的床鋪收拾原已整潔的被褥。在這一段歌唱中,二人的過往不動聲色地于暗中流動,與此同時,當下的倫理結 構也通過玉紋在歌詞至濃處轉向的收拾床鋪動作展開,過去、當下、潛在的平行可能性皆隨著歌唱流淌。(二)通過身體的動作和反響柏格森將“金字塔的尖點”作為“切入現(xiàn)實世界的當下的身體的知覺和行動,10人通過身體切入當下,身體發(fā)出行 動、進行感知,而身體本身也作為一個潛在面的存儲庫,過往的習慣在肌肉中留下痕跡,而肢體動作往往是最難偽裝的, 一個人的過往常常在身體的動作和反響中流露。小城之春呈現(xiàn)了身體意識的萌發(fā),對此曾有學者從“從身體出發(fā)獲得空間”和“身體作為敘

11、事動力”兩個角度較宏 觀地分析了影片的身體性11,接下來我們將聚焦于身體如何呈現(xiàn)時間性。影片中屢次出現(xiàn)富有時間潛在性的人物身體 動作,我們將擇取兩處,它們代表著兩類身體動作與時間性的關系。第一類是二人過往身體記憶的直接呈現(xiàn),這在影片中是更為常見的,其意涵較為直白。例如4人去城墻散步,當 玉紋走近志忱時,志忱幾乎是不由自主地牽上玉紋的手,而玉紋也牽得自然而然,只在禮言回頭轉向二人時才忽然松開。 這一類最經典的一場戲是樹林漫步。此場只由一個長鏡頭完成,畫面中二人在光影斑駁的林間小道漸漸走向鏡頭深處。 起初二人只是并排走著,志忱走著走著離遠了一點玉紋,之后又靠近,待到重新靠在一起時,玉紋挽上他的手臂

12、,走了 幾步,松手,慢慢分開,志忱見勢要去追玉紋,兩人又挽在一起。這一場戲不動聲色,卻經由動作的細膩層次、二人分 分合合的動作,展現(xiàn)出身體記憶與當下倫理關系的現(xiàn)在尖點,既可以作為記憶中男女情愫里的欲擒故縱,也可視為當下 關系中的克制與情不自禁。第二類的身體動作并非由二人關系中的過往身體記憶構成,它是身體動作的一種想象性移置。經典的一場戲是志 忱來到戴家的第一晚,玉紋為志忱送被褥。玉紋要為志忱鋪被單,志忱屢次說自己來就好,但玉紋還是手腳麻利地堅持 為他鋪床,直到被志忱按住她抓著被單的手,動作才停下來。在這短短20秒里,身體的呈現(xiàn)極為豐富。首先,玉堅 持鋪被褥的動作,是她的一種肌肉記憶,這在影片前

13、段已有展示,在第一處歌唱,玉紋幾乎是不假思索地走向戴禮言的 床鋪整理被褥。然而,相同的動作轉移到志忱的房間,便具有一種深隱的時間潛在性在已然成形的現(xiàn)實時間下對另 一種時空可能性的想象,而這于玉紋,幾乎是不由自主、情不自禁的動作。這一想象性動作指向了潛在的平行時空,對 此,志忱言語上的屢次拒絕并不生效,讓玉紋停下的,是比想象性實踐更為強烈的動作,二人直接的身體接觸,強烈的 當下時空沖破了想象性時空的動作。由此,時間綿延開來,從回憶與想象延宕至波濤洶涌的此刻。雖然整段影像被二人 一來一回的言語充滿,但關鍵信息是通過身體動作展現(xiàn)的,語詞只不過是外表的幌子,身體和動作展開了對二人未能實 現(xiàn)的另一種生活

14、的想象。這一時間潛在面的想象,對于見面第一天的二人來說皆過于濃烈,難以言表。不同于下文將要 提及的二人相處多日之后相對較為直白的對話,此處剛剛重逢的二人,只能將復雜的潛在時間寄于隱晦的動作之間。(三)通過言語相比于歌唱和動作,言語是信息釋放最為直接的,然而,小城之春也做得頗為克制。影片有兩處對白呈現(xiàn)了 高濃度的時間潛在性,第一處為玉紋所說,第二處為志忱所說。第一處是二人在城墻相會,志忱問要不要去別處走走,玉紋說“隨便你”。正是這句“隨便你”勾出了志忱對往事的回 憶,他說當年玉紋也總喜歡說“隨便你”,而在婚嫁上卻終究沒有隨便他?!半S便你”作為玉紋的一句口頭禪,充當了時間靶 子的功能,勾起二人對過

15、去聊天時二人語言習慣的回憶。而這一烙進回憶與肌肉反射中的習慣語卻揭開了時間黑洞,言 語上常常出現(xiàn)的“隨便你”與現(xiàn)實情況發(fā)生了錯位,真正盼望能夠“隨便志忱的事情恰恰是無法“隨便的,過去如此,現(xiàn)在 同樣如此。于是一句被無數(shù)次重復的話語反倒跌進了它自身語義的空洞中,透出言者與聽者的無奈,正是這種言語的重 復與錯位,構成了過去與當下、想象與現(xiàn)實的交織。第二處是在妹妹的生日宴上,玉紋接連替劃拳輸了的妹妹和丈夫喝酒??粗环闯B(tài)的妻子,禮言有些驚訝又黯 然地問:“你能喝酒啊?志忱那么順口接道:“嘿,她是能喝啊,話音剛落,禮言面色就變了,皺著眉頭看了一會兒二人 劃拳,慢慢離開飯桌。禮言和志忱短短的兩句話看似

16、只是對當下酒局的即時性反響,卻在一來一回中揭開了過往。禮言 所問暗示了玉紋或許從未和禮言喝過酒;然而,正是這樣一個玉紋,在志忱那兒卻是自然而然“能喝”的玉紋本身是個 能喝酒的人,過去她便很能喝酒,如今二人再會,她依然不減當年。寥寥數(shù)語已將這3人過去8年的婚姻、10年前的 戀愛經歷展現(xiàn)出來,構成了時間的巨大濃度。而也正因如此,禮言接下來的服藥自殺在情節(jié)上才更為扎實,擊垮他的, 絕不是生日宴的一時一刻,而是在舉手投足的每一個當下時刻里迸射出的無限過往。以上,我們看到了時間影像是如何以歌唱、身體與言語三種方式在小城之春中展開的。復雜的時間性并未由 密集的情節(jié)編織,而是在一種淡化情節(jié)的弱戲劇性中,由看

17、似松散與偶然的行為、話語拋出,從而到達了德勒茲所認為 的電影的目標:“最重要的是它賦予敘事以一種新的價值:它把敘事從每一個連續(xù)的動作中抽取出來,從而使它可以用一 種真正的時間-影像替代運動-影像。不是為了澄清這些不可思議的東西,而是使之復雜化12時間以非時序性的方式 展開,它并不意在說明這復雜的時間,而在于展現(xiàn)這種復雜性。在此,人物的回憶、感知與想象在現(xiàn)在時刻相遇,當下 的影像中爆發(fā)出無數(shù)相互交織的時間潛在面。三、嘆逝:小城之春的整體氣質既然時間影像確實在小城之春中有跡可循,我們又應當如何理解“嘆逝”在小城之春中的位置?對于“嘆逝” 美學與影片整體表意策略,已有學者作出了詳細分析13,接下來,

18、我們只是圍繞時間性這一視角展開論述:相比于時 間-影像,“嘆逝”能夠更準確地展現(xiàn)小城之春的時間意識,并由此把握影片的整II氣質與其創(chuàng)作時代背景下的幽微思 緒?;氐綍r間性,首先要辨析的是時序性與非時序性的問題,這是提出時間影像與“嘆逝”二者比擬的問題出發(fā)點。前文提出了以下論斷:在德勒茲的時間圖譜中,時序性的時間是非本真的,而交融著過去、現(xiàn)在與未來的才是本真的時間; 然而,“逝”作為“逝去”本已是一種對于時間流逝的強調,它預設了時間的時序性。在此需要重新審視,嘆“逝”之“逝”是否 確實指向了一種時序性時間。本文第一節(jié)描述了“嘆逝”的內涵,它隱含著對時間流逝的感傷。然而,對此進行重讀可發(fā)現(xiàn),“嘆逝”

19、之“逝”并非簡 單的“時間流逝”,它不僅是時間或大自然的逝去,更是人在大自然之中的不可防止的“喪”感。雖然其中必然包含著時間流 逝,但它強調的并非一種嚴格的過去-現(xiàn)在-未來的時序性,而是人面對無限天地時對自身之渺小的體察,由之生出滄海 一粟的感傷。這種時間意識的導向并非一種奔涌向前的“動”勢,而是一種“靜”,一種“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自然之 “道”的冷漠?!办o”,并非指時間不會流動,而是人面對流動不已的時間與周轉往復的“道”的無能為力,從而生出的“大寂”, 它最終指向一種凝滯的體驗。與此相對,時間影像所抵抗的時序性時間是緊密與運動捆綁的。它是均質化的,是為鐘表所度量的機械時間,是 一種可

20、控的、可規(guī)劃的、因而能進行行動效率計算的時間。而“嘆逝”時間恰好與之相反,“嘆逝”雖然也指向了一種時間的 流逝,一種“動二但它的根基是“動”之“不動”,亦即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天地之動”的亙古恒常,于是其內核反倒是凝 滯,沒有如上所述的可期可控之未來展開在眼前?!皣@逝”雖與時間-影像不同,卻也處于時序性時間的對立面。那么,我們便無法簡單地通過時序性時間與非時序性 時間在本真性上的高低位階來評判二者?!皣@逝”與時間.影像,何者能夠更準確地把握小城之春?在本文第二節(jié)中,我們看到了時間-影像的呈現(xiàn),而它幾乎圍繞著以玉紋和志忱為中心的戀人記憶與想象的時間潛 在面展開,這固然呈現(xiàn)了豐富的時間面向,卻并

21、未抵達小城之春的獨特之處。在這樣的詮釋里,小城之春并沒 有獨特于德勒茲論述的其他影片的地方。相較之下,“嘆逝”能夠展現(xiàn)出這部影片更深層也更豐富的時間意識,它表達了 當時的時代背景下費穆所面對的多重時間的沖突感,以及在影片中埋藏的選擇和價值。雖然影片中出現(xiàn)了時間影像,但 就影片的整體氣質而言,占據(jù)基調的是一種凝滯的時間感,其他的時間感是以凝滯為基底進行的對位或變更。也就是說, 基于凝滯的“嘆逝”,可以完整地把握影片各個面向的時間性,在此之中,影片的風格氣質與戲劇張力也可獲得理解。以“嘆逝”為基底,在小城之春中可以發(fā)現(xiàn)三種時間。一種是戴禮言和影片初始的周玉紋的“嘆逝”時間,一種是 妹妹戴秀的時序性

22、現(xiàn)代時間,一種是章志忱和在他到來之后的周玉紋的時間。本文將之命名為垂直時間,它介于第一和 第二種時間的張力之中不斷地徘徊。(一)“嘆逝”時間縱觀全片,彌漫著一種凝滯的基調。正如空間上,人物被破敗的城墻囿于小城與廢園之中,影片伊始,人物也呈 現(xiàn)出困在時間里的狀態(tài)。開場旁白道:“住在一個小城里邊,每天過著沒有變化的日子。早晨買完菜,總喜歡到城墻上走 一趟,這對我已經成了一種習慣。人在城墻上走著,就好像離開了這個世界,眼睛里看不見什么,心里也不想什么?!薄巴?開自己的房門,坐在自己的床上,往后的日子不知怎么過下去?日子一天又一天地過過來,再一天又一天地過下去?!?影片開頭的戴家,困在幾近凝滯的時間里

23、,戴禮言總喜歡一個人待在廢園子里,作為一個家道中落的富家少爺,禮言困 在了一種家國歷史時間的頹喪中。周玉紋困在日復一日索然無味的生活流程里:買菜、買藥、上城墻走一走,回家給丈 夫送藥、繡花“嘆逝”時間沒有真正的時間流動感,雖然日子在一天天過去又一天天到來,但是并不存在一種“可期”的未來立在時 間的前方。于是,在過去不可追、未來不可期的情況下,現(xiàn)在也只是徒然消弭?!皣@逝”時間奠定了整部影片的基調,它 滲透在影片的各個方面,如旁白的表達口吻、影片的敘事空間建構、攝影手法、美術設計等14,展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 昔日的輝煌及其暮年沒落的全景圖,也就是論者所指稱的末代風華?!?5(二)時序性現(xiàn)代時間戴禮

24、言的妹妹戴秀與其余三人都不同,還在上初中的她對應著與“嘆逝”相反的時序性時間,一種可期可控、能由之 導出行動的現(xiàn)代時間。與此對應,她也是全片中“動”得最厲害的一個人。與哥哥嫂嫂的遲滯全然不同,她做起事來風風 火火,總是蹦蹦跳跳,在園子里跑來跑去。戴秀的時間被分解為不同屬性、未來可期的現(xiàn)代時間。這首先表達在作為學生的時間感知。影片出現(xiàn)了兩次她找 章志忱出門玩,理由皆是“今天是星期日”?,F(xiàn)代時間的一大特征是將時間分割成有限的區(qū)塊,并分配以不同的功能,以 此到達效率最大化。戴秀的時間被劃分為工作日和禮拜,在禮拜就有獨屬于禮拜的玩樂,這顯然與哥哥嫂嫂日復一日的 相同生活有本質區(qū)別。從更大的時間階段來說

25、,戴秀目前上初中,接下來就要讀高中,在城頭聊天時她曾向章志忱表示想去上海念高中。 在戴秀的時間意識里,未來是可期并且明確的,是由某種編織進了特定規(guī)制里的必然性帶入視野的。與這種時間意識相 對應,影片中段唯一可算是戲劇事件的“提親”也發(fā)生在妹妹身上,并且與時間密切相關:在禮言的考量以及后續(xù)玉紋與 志忱的對話中,時間概念成為最大的考慮因素,“十六歲”“還差兩年”“等她兩年”,正是戴秀身上的明確的時間進程為戲劇 注入了一定的動力。(三)垂直時間在影片開頭,玉紋生活在沒有生氣的凝滯時間中,這種生活被章志忱的到來改變。正是志忱的到來,才讓玉紋的 時間重新開始。接下來的每一天都變得獨一無二,都意味著情感的

26、積累,于是便有了玉紋心里精確的標記,旁白開始數(shù) 道:“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九天工這樣一種時間體驗,既不同于妹妹的現(xiàn)代時間,也不同于禮言的“嘆逝”時間,而是處于二者之中,既抵抗著二者, 又從二者處獲得不同的滋養(yǎng)。雖然玉紋開始數(shù)起了日期,卻并不算真正進入時序性的現(xiàn)代時間,志忱帶來的不確定因素 將某種模糊的未來拉入二人的當下視野,卻尚未清晰可期。這種不確定性既有期待又有焦慮,二人都知道某種無可逃避 的將來正在一天天迫近,事情不能維持成現(xiàn)在的模樣,而那個未來的到來就意味著做出選擇,或是志忱單獨離開,或是 玉紋跟隨志忱離開。在這種時間焦慮感上,“嘆逝”的凝滯反倒為二人營造了一種假象,在荒城、

27、廢園里似乎得以沉浸于 看似永不變化的當下。這是一種垂直時間,它既脫離與規(guī)整可期的時序性時間,又擺脫了凝滯時間的了無生趣的復沓,以一天天獨特的 時間標記著每一天都獨一無二的體驗,時間被開掘出了橫向的深度。這構成了對“嘆逝”美學的深層繼承,“嘆逝”導向“緣 情”,確認“情”為人之本質;而這正是要從“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亙古恒常的冷漠中逃脫,確認一種自身的內在性。于是我們看到了“嘆逝”在此處的兩重延展,一方面,“嘆逝”構成了一種凝滯的幻象,從現(xiàn)代時間中逃脫,跳出過去 現(xiàn)在未來的時序性時間,讓二人暫時不做選擇,而沉浸在一種仿佛永恒的當下。另一方面,“嘆逝”以其情感本體導向了 二人豐沛的情感,此情

28、恰恰要逃離滯緩的生命氣象,它最終匯為一種“動二以情之“動”應天地之“不動”。在情之“動”中展 現(xiàn)出蓬勃的生命力。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它和時間-影像有了交集,后者也指向了潛在性的涌動和生成。這種“凝滯”與“動”的張力,在影像設計上充分表達了出來。在服裝上,禮言身著舊式長衫,而志忱穿的是西裝,玉 紋雖然自始至終穿的都是旗袍,在服裝與裝飾上卻由素至艷16。在攝影上,志忱玉紋二人會面時,場景中總是有風、 飄舞的披巾、搖曳的樹葉、斑駁的樹影、燭光等具有流動性的元素。例如在討論“隨便你”的一場戲中,二人先是靠在城 頭的一小節(jié)斷墻底下,斷墻十分厚重,畫面凝滯。對話逐漸熾熱,玉紋在說完最后一句話后起身,走出斷墻

29、,此刻風忽 然涌起,卷起她的絲巾,畫面轉為流動。在臨近片尾的另一處那么更明顯地展現(xiàn)了這一張力。那是禮言自殺的前一場戲, 玉紋走出房間,禮言也跟著出去。這場戲只由三個鏡頭組成,先是一個平移鏡頭跟隨禮言走過一段慘白的破了洞的殘墻, 他停下來,站定在墻邊,皺著眉頭遠望,此時殘墻幾乎布滿整個畫面,將畫面壓在一種密不透風的凝重中。接著是一個 大遠景,章周二人立在陽光搖曳的樹林下聊天,一片生機。然后鏡頭再切回禮言,他轉身往回走,在經過殘墻的破洞時 我們看見破洞后方的樹葉在風中搖晃,又是一簇生機涌入厚重凝滯的白墻。這對張力最終回歸了“嘆逝”,志忱離去,玉紋和禮言繼續(xù)過著小城里的日子。然而,在影片末尾,這一對

30、張力的幽 微再現(xiàn),這也是費穆為影片所添的最后一道妙筆。在全片最后一段對白中,妹妹問志忱何時再來,志忱道:“明年春天”, 妹妹說:“不,今年暑假、二者的區(qū)別固然是后者離現(xiàn)在時間間隔更短,更表達出一種孩童的迫切,但深層地看,“來年 春天”與“今年暑假”表達了完全不同的兩種時間體驗?!皝砟甏禾臁敝赶虻氖且环N輪回,是又一個如此的春天,它背后透露 著的,恰恰是“嘆逝”感懷的由不得人的時間,在時間之中什么也不會改變,還是頹敗的小城與廢園、還是寂寥的春日、 還是不可改變的人與事。而“今年暑假”那么是季節(jié)的更替,是春天之后的夏天,是一種可期的開展,是妹妹戴秀的時間意 識。影片將臺詞結束在這一句,或是想為影片末尾增添一絲暖色。這或許正是費穆在1948年的中國所體驗的復雜時間 意識抗戰(zhàn)將盡,遍地狼藉,仿佛看到了搖搖曳曳的未來,卻并不知未來究竟在何方,但可以先喊出來。雖然廢園的 日子照舊,但妹妹喊出了“今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