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文心雕龍》的文學史觀_第1頁
淺析《文心雕龍》的文學史觀_第2頁
淺析《文心雕龍》的文學史觀_第3頁
淺析《文心雕龍》的文學史觀_第4頁
淺析《文心雕龍》的文學史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word南昌大學人文學院期中論文期中論文題目: 淺析 文心雕龍 的文學史觀 學號 5405112077 姓 名 劉月 學院 人文學院 任課教師 專業(yè) 漢語言文學 論文成績 完成時間: 2022 年 11 月 07 日目 錄封面中文 1目錄 2論文摘要中文 31、 文心雕龍 時代背景與作者生平 32、 劉勰文學觀的矛盾之處 4三、 文心雕龍 的文學史觀 51興廢時序 52會通適變 53宜宏大體 6四、小結 6參考文獻 6摘 要 文心雕龍 是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的不朽之作。近年來,“龍學作為一門新晉顯學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并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到達研究的高潮。知人論世,以意逆志,本文將在探討劉勰所處

2、時代背景與生平際遇的根底上,用當代文學的新視野、新方法,重新解讀 文心雕龍 的文學史觀。智者千慮、白璧微瑕, 文心 一書中也存在唯物與唯心的矛盾與抵牾的地方,我們主要從劉勰的 時序 與 通變 中領略作者不斷進步完善的豐厚思想,此外將劉勰著作的文學史觀分為興廢時序、會通適變、宜宏大體三個主要局部逐一分析解讀。關鍵詞: 文心雕龍 文學史觀 貴古賤今 劉勰生平 一、 文心雕龍 時代背景與作者生平(1) 孤寂人生范文瀾先生的 文心雕龍著 中曾有這么一句話:如此賢哲,竟不能確知其生卒,可惜也已。這句話是講,有關劉勰的傳記大多十分簡略,這么偉大的一位文論家,流傳后世的記載僅有 梁書 中的四百余字。我們知道

3、,中國古代的官本位思想十分嚴重,你的官職與生平記載是正相關的??上③墓傥恢蛔龅搅?,因此遺留后世的研究資料極其有限。下面我們大概梳理一下劉勰的生平。關于他的家庭出身,龍學界大概分為兩種說法。其一、出身氏族。源于 梁書·劉勰傳 的“祖靈真,宋司空秀之弟也。父尚,越騎校尉。據 梁書 所言,劉勰出身名門,可謂是有皇家血統了。然而,這個結論是很不可靠的,因為古人大多喜歡攀附在望族之后。因此,更多人主張劉勰出身庶族,原因有二:第一點,就算劉秀之是劉勰的宗親,但實際上劉秀之也并不是士族出身。劉勰的父親雖然是越騎校尉,但官職不高,而且在劉勰的孩提時代就已離世。雪上加霜的是,母親也在他二十多歲時撒

4、手人寰,使得劉勰潦倒到了“家貧不婚娶,依沙門僧佑的地步。(2) 世庶之別關于劉勰的生年,說法不一。但他所處的朝代是可以確定的,特殊的時代背景也影響了劉勰的一生。六朝時期,士庶之別猶天壤之隔。即使你有滿腹經綸,即使你才華出眾,一旦出身庶族寒門,也就幾乎進身無望了;而血統高貴者,他們生來就是做官的,以至于平流進醛,坐至公卿。這就是西晉著名詩人左思在其 詠史詩 中所痛斥的:“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后來,宋順帝被迫禪位于蕭道成,是為齊高帝,歷史進入了齊代。齊高帝設立國學,“精選儒官,廣延國胄,崇儒重學之風吹遍江左士林。同樣不可無視的是,蕭齊政權在弘揚儒學的同時,對佛教亦極為重視。因此劉勰來到了京師,

5、舉步踏入鐘山名剎定林寺。千載悠悠,我們今天無從揣測劉勰當時的心情;但舉目無親而逼入佛門的無奈,是可以想見的。無所依傍的劉勰決定進入佛門,可以視作一舉多得的行為。這不僅輕而易舉地解決了根本的生活問題,更重要的是為進一步學習提供了條件。少年時的劉勰發(fā)奮讀書,成年后的劉勰勤奮著書。嘔心瀝血四個春秋,劉勰在定林禪寺為中華文化增添了光芒奪目的一章,并為這一精彩的華章定下一個動聽千古的美名: 文心雕龍 。 如果說劉勰是一匹千里馬,那沈約便是賞識他的伯樂了。憑借沈約的欣賞,劉勰終于在不惑之年邁入了仕途,進入一生中最為幸運和輝煌的時期。然而天妒英才,當劉勰苦苦奮斗數十載,終于看到希望的曙光之時,這扇希望的大門

6、卻又緩緩關閉了。天監(jiān)十八年梁武帝親受佛戒,社會掀起了崇佛的高潮,劉勰亦接到詔令:解除步兵校尉之職,與慧震和尚一起,回定林寺編纂經藏。從熙熙攘攘的俗世再次沉潛佛國,劉勰也許終于真正理解了什么是佛,理解了那永不疲倦的暮鼓晨鐘的真正含義。完成整理佛經任務之后的劉勰上表啟求出家,他用火燒掉了兩鬢之發(fā),以說明自己出家之念已不可動搖,最終穿上緇衣,皈依佛門,了解此生。 二、劉勰文學觀的矛盾之處作為中國古代文學理論的不朽之作,劉勰的 文心雕龍 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人的文學觀念常常會在他們對前代文學的評價中表達出來,劉勰自然也不例外。劉勰在 文心雕龍 一書中對歷代文學之遞發(fā)表過自己的看法,其中不乏精到

7、之處,但亦有一些不致的地方。這里用 通變 和 時序 中的兩段文字作比擬。劉勰曾在 通變 中稱贊上古三代的文風,“那么黃唐淳而質,虞夏質而辨,商周麗而雅,楚漢侈而艷,魏晉淺而綺,宋初訛而新。從質及訛,彌近彌澹。何那么?競今疏古,風味氣衰也。認為商周文學麗而雅,而楚漢至劉宋的文學都是一味模仿前代,忽略和遠離古代。而劉勰認為文章貴在自然,因此批判楚漢以后的文章,稱贊上古的文風。而在 時序 篇中,觀點那么明顯有別于前文??捶ǜ涌陀^、中肯,不再竭力突出商周,也不再全盤否認楚漢后的文化。指出歷代文學“蔚映時代,辭采九變,對每個朝代的特征做出辯證的評價。通篇觀之,劉勰前后觀點的不一致也是符合文學開展的實際

8、的。3、 文心雕龍 的文學史觀1、 興廢時序 時序 是按照歷史的順序講文學的開展,劉勰對文學史的總體表述就是文章開端的兩句話:“蔚映時代,辭采九變。把它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十代九變,十個朝代有九次變化。十個朝代是指:唐、虞、夏、商、周、漢、魏、晉、劉宋、蕭齊。九變那么表現為“梳中所動,環(huán)流無倦。即以時代為中心,文學環(huán)繞這個時代開展變化。“時運交移,質文代變,古今情理,如可言乎!時代在不斷變化,文學也在不斷變化,是劉勰根本的文學史觀點,他是在探討文學史和時代的關系。歷史向前運行,對文采的崇尚是不斷地從質樸走向繁華的。劉勰對十個朝代都做了詳盡不一的評述,我們知道,劉勰比擬偏愛曹魏,因此花了很多篇幅

9、講三曹與建安七子。我們可以從 時序 中看出,劉勰能用較短的篇幅將上千年的文學史和眾多文學家寫出來,是有深厚的文學史功底的。通常說分體論是分體分學史, 明詩 就是詩歌史, 樂府 就是樂府史,劉勰對每一體的文學都如數家珍,了如指掌,在 時序 篇中做了一個精致、簡潔、有層次感的描述。2、 會通適變劉勰的 通變 篇主要論述了如何處理古今關系,比擬集中的講了文學史的繼承與革新,他一上來就講到“常和“方的對立統一。文體有常,即文體是大致不變的。而文術無方,即寫作的方法處在不斷變化之中。寫作的方法指什么呢,劉勰在文中有解釋,叫做文辭氣力,即“文字、辭彩,才氣,力量。他根據揚雄關于因、革的見解所提出的“通變,

10、即文學創(chuàng)作上繼承和革新的關系。他要求作家要大膽的創(chuàng)新“日新其業(yè),趨時必果乘機無怯。又強調任何“變或創(chuàng)新都離不開“通,即繼承。所謂“通,是指文學的常規(guī):名理有常,體必資于故實。文學創(chuàng)作只有通曉各種“故實,才會“通那么不乏,然后能孚甲新意,雕畫奇辭。只有將“通與“變、“因與“革很好地結合和統一起來,文學創(chuàng)作才有可能,才能騁無窮之路,飲不竭之源,獲得長足的健康的開展3、 宜宏大體我們在劉勰的 文體論 中提到了一體三義,就是體制、語體和體貌。體制相當于體裁,體貌類似于風格。劉勰是在三體的層面來講文學史。第1、 變乎騷。劉勰在 辨騷 中花了很多篇幅講 離騷 與經典的同與異,他說 離騷 的異處在于“詭異之

11、辭,譎怪之談,狷狹之志,荒淫之意。表現出 離騷 在文體上的想象化、陌生化,一種對神話原型的再造,而夸誕也正是其文學性所在。第二、從正體到流調。對于語體的演變,劉勰的根本觀點是,四言為整體,其余為三六雜言。第三、質文之間,雅俗之際。“質文和“雅俗實質上是風格,而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文學作品大抵是由雅到俗的。最后特別講一下劉勰最推崇與最反感的兩種風格。劉勰特別推崇建安文學的慷慨,反感齊宋文學的綺靡,稱建安文學“慷慨以任氣,磊落以使才。對南朝文學那么頗有微詞,譏諷道“儷采百字之偶,爭價一字之奇。小結總的來說,劉勰的文學史觀是貴古賤今的?!扒楸貥O貌以寫物,詞必窮力而追新,此近世之竟也。劉勰更加欣賞古體樂府的典雅,建安文學的慷慨,反感齊梁文風的綺靡。但文和質,雅和俗實質上并沒有上下貴賤之分。在中國文學的開展中,我們把風格史歸結為一條線來梳理,陽剛之后走向綺靡,綺靡到極端自然就有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