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下冊第23課《愚公移山》學案_第1頁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下冊第23課《愚公移山》學案_第2頁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下冊第23課《愚公移山》學案_第3頁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下冊第23課《愚公移山》學案_第4頁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下冊第23課《愚公移山》學案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下冊第23課?愚公移山?學案內(nèi)容預覽:23?愚公移山?學案設計人: 劉杏林老師寄語:堅持意志偉大的事業(yè)需要始終不渝的精神。 -伏爾泰學習目的:、朗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內(nèi)涵,培養(yǎng)文言文自讀才能。、把握愚公這一人物形象,體會比照、襯托手法的表達效果。學習過程:一、文學常識、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鄭國人,戰(zhàn)國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已散失,今本?列子?是東晉人搜集的有關古代資料編寫的,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時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話傳說。、文體:寓言這種體裁的特點是寄托一定的道理在一種比喻性的虛構的短小故事中,往往帶有諷喻或勸戒的意味。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1、學生齊讀課文

2、,老師提示句子停頓。例如: 懲山北之塞 曾不能損魁父之丘 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 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2、根據(jù)注釋提示,借助工具書,疏通文句,圈點勾畫難詞難句。1通假字2古今異義3一詞多義4詞類活用A.吾與汝畢力平險畢:形容詞活用作動詞,用盡。 險:形容詞活用作名詞,險峻的大山。B.箕畚運于渤海之尾箕畚:名詞活用作狀語,用箕畚。5特殊句式A.甚矣,汝之不惠倒裝句主謂倒置,謂語前置以突出感慨語氣,即“汝之不惠甚矣,你太不聰明了。B.告之于帝倒裝句狀語后置,向天帝報告了這件事情。C.帝感其誠被動句,天帝被愚公的誠心所感動。三、問題探究1愚公決心移山要抑制哪些困難?2、文章中兩個人物

3、的名字,以“愚公和“智叟對舉,有什么深意?3、愚公移山的成功說明了什么?4、為什么用這個神話結尾?四、拓展延伸“愚公精神在我們今天還有什么現(xiàn)實意義嗎?五、課堂小結?愚公移山?是一篇寓言。對寓言的理解要通過故事表達理解故事所寄寓的深化含義。而不要糾纏這個故事是否“真實,神話故事是否與迷信有關,甚至用現(xiàn)代的目光審視愚公的形象等。這些都與閱讀寓言的本義有違犯的。六、中考真題演練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假設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

4、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1.愚公認為兩座山可以移走的理由,錯誤的一項為哪一項 A.有不可動搖的決心。 B.有無窮無盡的子孫。C.這兩座山不會再增高。 D.有操蛇之神的幫助。2.用科學的目光看,愚公移走兩座大山是不必要的,而且結果由天帝派神搬走了兩座大山也是不可能的。作者之所以這樣寫,其目的是: A.宣揚封建迷信思想,夸大神的作用。B.反映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堅強毅力。C.宣傳人定勝天,不必用科學,只須用苦力的思想。D.批判不求進取、知難而退、不識時務的消極思

5、想。3.對下面句子理解錯誤的一句是 A.曾不假設孀妻弱子:連孤兒寡婦都比不上。B.雖我之死:雖然我死了。C.無隴斷焉:沒有山岡高地阻隔了。D.懼其不已也:害怕他不停地干下去。4.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用原文填寫。5.說明愚公駁倒智叟的一句是:6.結尾說上帝被愚公的“誠感動了,這個“誠指的是什么4、意在說明愚公移山的精神和行動驚天地、動鬼神,也反映古代勞動人民的美妙愿望?!局锌颊骖}演練】參考答案1.D 2.B 3.B4.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5.河曲智叟亡以應。6.指愚公移山的決心和實際行動。23?愚公移山?參考答案:三、1、l兩座山非常大: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

6、仞。2年老力衰,人員少:年且九十。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3工具簡陋,運土路程遠:箕畚運于渤海之尾,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2、愚公發(fā)動全家的力量,抑制山高且大;年老力衰;人員少;工具簡陋,運土路程遠等這么大困難,外表看來“愚不可及。但愚公不被眼前的困難所嚇倒,在于他有遠大的抱負,從“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以看出,他的移山是為了造福千千萬萬人和后代子孫。此外,他對移山的信心來自他在人和自然關系的問題上的正確認識,他懂得人的力量是“無窮匾的,“而山不加增。他的見識遠遠高過一般人之上,真是“大智假設愚。而“智叟只是從靜止的目光看問題,認為自然條件無法改變,而且只看到一代人的力量,從而斷定人在自然面前是無能為力的,真是“鼠目寸光。以上分析說明愚者不愚,智者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