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蘇教版化學高中必修隨堂基礎鞏固全集精品_第1頁
最全蘇教版化學高中必修隨堂基礎鞏固全集精品_第2頁
最全蘇教版化學高中必修隨堂基礎鞏固全集精品_第3頁
最全蘇教版化學高中必修隨堂基礎鞏固全集精品_第4頁
最全蘇教版化學高中必修隨堂基礎鞏固全集精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最新最全蘇教版化學高中必修2 隨堂基礎鞏固全集精品最新最全蘇教版化學高中必修隨堂基礎鞏固全集精品專題 1 第一單元 第一課時物質(zhì)的分類與轉化隨堂基礎鞏固 蘇教版 隨堂基礎鞏固 1 下列物()A Na2OC NaHSO4質(zhì)屬于鈉鹽的是8 NaOHD Na2O2解析:A D是氧化物;B是堿;C是鈉鹽。答案: C2 下列關于混合物的敘 述中正確的是A.混合物的組成是固定的B.混合物具有一定的熔、沸點C.混合物各成分不能保持自己原來的化學性質(zhì)D.混合物各成分間沒有發(fā)生化學反應解析:混合物中各成分保持自己原有的化學性質(zhì),所以沒有固定的熔、沸點,組成也是可以變化的,但相互之間不反應。答案:D3 對于下列反

2、應的反應類型的判斷, 不正確的是 ()A. CO+ HOfig公H2CO化合反應B. Cu(OH)=CuO H2O 分解反應C. FeQ + 3Cd=2Fe+ 3CO 置換反應D. NaCl+AgNO=AgClJ+ NaNO 復分解反應解析:A選項由兩種物質(zhì)生成一種物質(zhì),是化合反應; B選項由一種物質(zhì)生成兩種物質(zhì),是分解反應;D選項由兩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是復分解反應;置換反應是一種單質(zhì)與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zhì)與另一種化合物,而C選項的反應物是兩種化合物,所以C選項不是置換反應。答案: C4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分解反應可能是氧化還原反應B.置換反應一定是氧化

3、還原反應C.復分解反應不屬于氧化還原反應D.化合反應一定是氧化還原反應解析: 根據(jù)基本反應類型與氧化還原反應的關系來進行判斷,A、B、 C 項正確; D 項中化合反應不一定是氧化還原反應,如CaOH2O=Ca(OH2() 不是 ) , C O2=CO2( 是 ) 。答案: D5現(xiàn)有下列7 種物質(zhì):a.純堿、b.鹽酸、c.稀硫酸、d.氧化鈣溶液、e.燒堿、f.二氧 化硫、 g. 氫氧化鐵。利用上面提供的 7 種物質(zhì),按下列要求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最新最全蘇教版化學高中必修2 隨堂基礎鞏固全集精品酸性氧化物與足量可溶性堿:含氧酸與不溶性堿解析:鈉鹽為純堿(Na2CO3) ,無氧酸為鹽酸,含氧酸為

4、硫酸,可 溶性堿為燒堿(NaOH),酸性氧化物為SO,不溶i堿為Fe(OH。答案: NaCO+ 2HCl=2NaC#COT + H2O NaOH HCl=NaC l H2O SO2 2NaOH=N2SaO3H2O 3H2SO4 2Fe(OH)3=Fe2(SO4)3 6H2O專題 1 第一單元 第二課時 物質(zhì)的量隨堂基礎鞏固 蘇教版 隨堂基礎鞏固 最新最全蘇教版化學高中必修2隨堂基礎鞏固全集精品1 .等質(zhì)量的下列物質(zhì)中,所含分子數(shù)最少的是()A. CI2B. HClC. Br2D. HBr解析:nn= n M m相同時,M越大,n越小,所含分子數(shù)越少。由于 MBr2)>MHBr)>M

5、Cl2)>MHCl),故n(B、)最小,所含分子數(shù)最 少。答案:C2 .設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值,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 18 g水中含有的氫原子數(shù)為2NAB. 46 g二氧化氮和46 g四氧化二氮含有的原子數(shù)均為 3NIC. 2 mol硝酸鎂固體中含有的硝酸根離子數(shù)為 4NAD. 1 mol氧中含有的氧原子數(shù)為2NA解析:A中,18 g H2O為1 mol,含H原子數(shù)應為2NA,正確;B 中,依據(jù)化學式進行計算,正確;C中,Mg(NO)2=M專+ 2NO, 2 mol Mg(NQ2含有NQ 4 mol,正確;D中,氧可能為 Q,也可能為O,不 正確。答案:D3 .水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

6、是18,則一個水分子的質(zhì)量為 ()/ C|- 118 g molA- 18B. 6.02 X1023C. 18NA gD 18 g 236.02 10解析:1mol H2O中含NA個即6.02 X 1023個水分子,故一個水分子的質(zhì)量為18 g6.02 X 1023答案:D4. 1.2 mol Cl 2與A單質(zhì)完全反應生成0.80 mol ACl x,則x值 為()A. 1B. 2C. 3D. 4解析:n(A) : n(Cl) =0.80 mol : (1.2 mol X2) = 1:3, x = 3。答案:C5.某氣體的摩爾質(zhì)量是 Mg mol ;分子數(shù)為x, 一定條件下 所占的體積是V L

7、,質(zhì)量是mg。某元素原子的摩爾質(zhì)量是 A g mol 原子個數(shù)是y,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為NAO試說明下列各式表示的意 義。(1) M/NA(2) x/ NA(3) A/NA* y/ NA最新最全蘇教版化學高中必修2 隨堂基礎鞏固全集精品(5) m/ V* ;(6) m/ M解析:首先要弄清每個量表達的意義及其單位, 然后對比值進行綜合分析,確定比值的意義。答案:(1) 該氣體一個分子的質(zhì)量(2) 該氣體的物質(zhì)的量(3) 該元素的一個原子的質(zhì)量(4) 該元素原子的物質(zhì)的量(5) 該條件下該氣體的密度(6) 該氣體的物質(zhì)的量專題 1 第一單元 第三課時 物質(zhì)的聚集狀態(tài)隨堂基礎鞏固 蘇教版 隨堂基礎鞏固

8、 最新最全蘇教版化學高中必修2隨堂基礎鞏固全集精品1 .相同物質(zhì)的量的各種固體或液體的體積并不相同,其主要原因是 ()A.微粒大小不同B.微粒質(zhì)量不同C.微粒間距離不同D.溫度、壓強不同解析:固體、液體微粒間間距差不多,當微粒數(shù)一定時,微粒大 小就成了決定體積的主要原因。答案:A2 . 2 g某化合物甲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為 1.12 L ,則甲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A. 40 g mol 1B. 22 g - mol1C. 40D. 22解析: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為 1.12 L ,物質(zhì)的量為0.05 mol , Mm 2 gn 0.05 mol40 g - mol1,相對分子質(zhì)量數(shù)值與摩爾質(zhì)量相同

9、。答案:C3.雙選題在同溫同壓下,1 mol Ar和1 mol F 2具有相同的()A.質(zhì)子數(shù)B.質(zhì)量C.原子數(shù)D.體積解析:每個Ar與F2含有質(zhì)子數(shù)相等,故1 mol兩物質(zhì)所含質(zhì)子 數(shù)相等,又因兩物質(zhì)是氣體,故具有的體積也相等。答案:AD4.鐵與足量稀硫酸反應生成11.2L(標準狀況下)的氫氣,則需要鐵 的 物 質(zhì) 的量 為(A. 0.5 molB. 2 molC. 1 molD. 0.05 mol解析:Fe+H2SO=FeS4>1 mol22.4 Ln(Fe)11.2 L1 mol 22.4 L « 、 = c , n(Fe) =°.5 mol。n (Fe)11.

10、2 L '答案:A5.C5口 CO的混合氣體18 g,完全燃燒后測得CO的體積為11.2L(標準狀況),則:(1)混合氣體中CO勺質(zhì)量是 g;最新最全蘇教版化學高中必修2隨堂基礎鞏固全集精品專題1第一單元 第四課時 物質(zhì)的分散系隨堂基礎鞏固蘇教版(2)混合氣體中CO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是 L;(3)混合氣體在標準狀況下的密度是 g1。解析:(1)設反應前混合氣體中C5口 CO的物質(zhì)的量分別為x和y,根據(jù)C原子守恒可知反應前混合氣體的體積與反應后 CO的體積相等,則 x+y”12 L -, 2 22.4 L mol28 g mol1 x + 44 g mol1 y= 18 g , 兩式聯(lián)立

11、,得 x=0.25 mol , y = 0.25 mol , n(CO) = 0.25 mol x 28 g - mol 1= 7 g。(2) V(CC2) =0.25 mol X22.4 L mol 1 = 5.6 L。m 18 g(3) p (1比合氣體)=V= 112 l = 1.6 g,L答案:(1)7(2)5.6(3)1.6最新最全蘇教版化學高中必修2 隨堂基礎鞏固全集精品 隨堂基礎鞏固 1 在京滬高速公路揚州境內(nèi)高郵段曾發(fā)生了一起重大交通事故,是由于大霧引起的汽車追尾,霧屬于下列哪種分散系()A.乳濁液B.溶液C.膠體D.懸濁液解析:霧屬于氣溶膠。答案: C2 關于膠體的敘述中,

12、不正確的是()A.膠體屬于混合物B. 一束可見光透過膠體時,出現(xiàn)丁達爾效應C.氫氧化鐵膠體不穩(wěn)定,靜置一會兒后就會有沉淀出現(xiàn)D.氫氧化鐵膠體能吸附水中的懸浮顆粒并沉淀,因此常用于凈水解析:膠體屬較為穩(wěn)定的分散系,靜置不會出現(xiàn)沉淀。答案: C3 下列敘 述正確的是()A.氯化鈉溶液在電流作用下電離成鈉離子和氯離子B.凡溶于水后能電離出氫離子的化合物都是酸C.固體氯化鈉不導電,熔融態(tài)的氯化鈉可以導電D.氯化氫溶于水能導電,但液態(tài)氯化氫不能導電解析:電離不需要電流, A錯;NaHSO容于水后電離出 H+,NaHS(=Na + H+ + SC2r ,但 NaHSOP是酸,B 錯;NaCl 為電解質(zhì),

13、熔融態(tài)可以導電,但固態(tài)時無自由移動的離子,故不導電,C 正確;HCl溶于水可以電離出自由移動的 H+和C,可以導電,但液態(tài)HCl 不電離,故不導電,D正確。答案: CD4 雙選 題 下列電離方程式錯誤的是()A NaHSO3=Na SO23 HB. NaHS4ft建Na +H +SOC H2SO4=2HSO42D KClO3=K ClO3解析:A 項應為 NaHSQ=Na+HSQ, B 項應為 NaHsO=Na HSO4 。答案: AB5寫出下列物質(zhì)的電離方程式。(1)HNO3:Ba(OH)2NH4HSO4_,K2CO3_,F(xiàn)e2(SO4) 3專題 1 第一單元小專題 大智慧 以物質(zhì)的量為中心

14、的常規(guī)計算專題專練 蘇教版1 設 NA 為 阿 伏 加 德 羅 常 數(shù) , 下 面 說 法 不 正 確 的 是 ()A. 1 mol甲烷和NA個甲烷分子的質(zhì)量相等B. 0.1 mol的Na*、NH、OH、F均含有 M個電子C. NA個Q分子和NA個Q分子質(zhì)量相等D. N個。和NA個屋的質(zhì)量比是16 :1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對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 摩爾質(zhì)量等概念的掌握。A項NA個甲烷分子就是1 mol甲烷,故A項正確。B項1 mol的Na > NH、OH、F都含有10 mol電子即10 NA個電子,故0.1 mol均含有 M個電子。C項NA個Q分子的質(zhì)量為32 g,而NA個Q分子的質(zhì)量為 48

15、 g ,二者質(zhì)量之比為2 : 3,故C選項不正確。D項NA個Q的質(zhì)量 為32 g,而NA個H2的質(zhì)量為2 g,二者質(zhì)量之比為16: 1,故D選項 正確。答案: C2 .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約為6.02 X 1023 mol1,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A.標準狀況下,1 mol S所占的體積約為22.4 LB.常溫常壓下,24 g Mg在空氣中完全燃燒生成 MgOf口 MgN2, 產(chǎn)物中含有Mg卡的數(shù)目為6.02 X 1023個C. 25c日2 mol稀硫酸中約含2X6.02 X 1023個HTD.常溫、常壓下,16 g O3所含原子數(shù)目約為3X6.02 X 1023個解析:標準狀況下, S 不是氣體。

16、25時,2 mol 稀硫酸中約含4X6.02 X 1023個16 g。所含原子數(shù)目約為 6.02 X 1023個。24 g Mg在空氣中完全燃燒生成 MgOF口 MgN2時,都生成Mg+,也就是Mg全部 轉化為Mg+,其數(shù)目為6.02 X 1023個。故B正確。答案: B專題 1 揭示物質(zhì)結構的奧秘隨堂基礎鞏固 蘇教版選修 隨堂基礎鞏固1提出核式原子模型的是英國物理學家 ()A.玻爾B.盧瑟福C.湯姆生D.道爾頓解析:核式原子模型是由盧瑟福提出的,他認為原子大部分是空的,電子隨意的圍繞著一個帶正電荷的很小的原子核運轉。答案:B2最早提出科學的原子概念的科學家是()A.道爾頓B.阿伏加德羅C.門

17、捷列夫D.盧瑟福解析:道爾頓提出了近代原子論,他的觀點奠定了近代化學發(fā)展的基礎,他被譽為“近代化學之父”。答案:A3根據(jù)元素的核電荷數(shù),不 能確定的是()A.原子核內(nèi)質(zhì)子數(shù)B.原子核內(nèi)中子數(shù)C.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D.原子核外電子數(shù)答案: B4下列由事實得出的結論錯誤的是()A.維勒用無機物合成了尿素,突破了無機物與有機物的界限B.門捷列夫在前人工作的基礎上發(fā)現(xiàn)了元素周期律,表明科學 研究既要繼承又要創(chuàng)新C C60 是英國和美國化學家共同發(fā)現(xiàn)的,體現(xiàn)了國際科技合作的重要性D.科恩和波普爾因理論化學方面的貢獻獲諾貝爾化學獎,意味 著化學已成為以理論研究為主的學科解析:理論化學與實踐應相輔相成而不是以

18、誰為主、誰為輔的問題,因此D項是錯誤的。答案:D5原子結構模型的演變圖中,(1) 為道爾頓實心球式原子模型、(2) 為盧瑟福行星運轉式原子模型、(3) 為湯姆生葡萄干面包式原子模型、 (4) 為近代量子力學原子模型、(5) 為玻爾軌道式原子模型。其中符合歷史演變順序的一組排列是 ()A (1)(3)(2)(5)(4)C (1)(5)(3)(2)(4)B (1)(2)(3)(4)(5)D (1)(3)(5)(4)(2)最新最全蘇教版化學高中必修2 隨堂基礎鞏固全集精品解析: 正確的順序是道爾頓實心球式原子模型、 湯姆生葡萄干面包式原子模型、盧瑟福行星運轉式原子模型、玻爾軌道式原子模型、近代量子力

19、學原子模型。答案: A專題 1 第二單元 第一課時物質(zhì)的分離與提純隨堂基礎鞏固 蘇教版 隨堂基礎鞏固 1 下列混合物適宜于用過濾法分離的是()B.水、酒精A KCl、 NaNO3解析:A、 D 兩組中的固體物質(zhì)都是易溶于水的物質(zhì),過濾法不能達到分離的目的, 而水與酒精都是液體, 互溶后仍都可以透過濾紙,因此也不能采用過濾法;而 C組中NaCO易溶于水,CaCM溶于水,可采用過濾法分離。答案: C2 .已知丙酮(C3H6O)通常是無色液體,與水混溶,密度小于1 g mL 1,沸點約為55。要從水與丙酮的混合液里將丙酮分離出來,下列方法最合理的是()A.蒸儲B.分液C.過濾D.蒸發(fā)解析:由于丙酮與

20、水混溶、沸點約為56,與水相差較大,故用蒸餾的方法分離。答案: A3有關化學實驗的下列操作中,一般情況下不能相互接觸的是()A.過濾操作中,玻璃棒與三層濾紙B.過濾操作中,漏斗頸與燒杯內(nèi)壁C.分液操作中,分液漏斗頸與燒杯內(nèi)壁D.用膠頭滴管向試管中滴液體時,滴管尖端與試管內(nèi)壁解析: 用膠頭滴管向試管中滴液體時, 如果滴管尖端與試管內(nèi)壁相接觸易使滴管尖嘴部分受到污染。答案: D4 下列關于萃取的操作說法正確的是()A.從澳水中提取澳,可加入酒精作萃取劑B.萃取操作完成后,靜置分液,上、下層液體均從下口放出C.用一種有機溶劑,提取水溶液中的某物質(zhì),靜置分液后,“水層”應在上層D.萃取時,所加入的溶劑

21、應與原溶劑互不相溶,且與溶質(zhì)相互間不反應解析:酒精不能作萃取劑,因為酒精與水互溶, A 項錯誤, D 項正確;水層可能在上層,也可能在下層,根據(jù)密度大小判斷,C項錯誤;分液時,上層液體應由上口倒出,B項錯誤。答案: D5 (1) 填寫儀器名稱:制取蒸餾水的受熱容器是;石油蒸餾裝置中通冷卻水的儀器是;用于分液的關鍵儀器是。(2) 選擇下列實驗方法分離物質(zhì), 將分離方法的字母填在橫線上。A.萃取分液法B.加熱分解C.結晶法D.分液法E.蒸儲法F.過濾法 分離飽和食鹽水和沙子的混合物; 從硝酸鉀和氯化鈉的混合溶液中獲得硝酸鉀; 分離水和汽油的混合物; 分離四氯化碳(沸點為 76.75)和甲苯 (沸點

22、為 10.6) , (已知四氯化碳和甲苯互溶) 。解析:(2)沙子不溶于食鹽水中,可用過濾的方法加以分離。硝酸鉀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較大, 而氯化鈉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不大, 可采用冷卻熱飽和溶液結晶的方法獲得純凈的硝酸鉀, 重結晶可進一步提純硝酸鉀。 水和汽油是互不相溶的液體, 可采用分液法將二者分離。 四氯化碳和甲苯是互溶的液體, 但由于二者的沸點相差較大,故可采用蒸餾法加以分離。答案: (1) 蒸餾燒瓶冷凝管分液漏斗(2)F CD E專題 1 第二單元 第二課時 常見物質(zhì)的檢驗隨堂基礎鞏固 蘇教版 隨堂基礎鞏固 1 只能用焰色反應才能鑒別的一組 物質(zhì)是()A NaCl、 CuCl2B N

23、aCl、 Na2CO3C Na2CO3、 K2CO3D NH4Cl 、 Ba(NO3) 2解析:A.既可以用焰色反應,也可以用 NaOH§液鑒別;B.可用鹽酸鑒別; C. 因為陰離子相同,且鈉鹽( 或堿 ) 、鉀鹽 ( 或堿 ) 均易溶,只能用焰色反應才能鑒別;D.可用HSO或NaOK別答案: C2 鑒 定 NaCl 的 最 佳 方 法 是A.焰色反應呈黃色,加硝酸酸化的 AgNO容液有白色沉淀B.焰色反應呈紫色,加鹽酸酸化的 AgNO容液有白色沉淀C.焰色反應呈黃色,加鹽酸酸化的 AgNO容液有白色沉淀D.焰色反應呈紫色,加硝酸酸化的AgNO§液有白色沉淀解析:Naf焰色

24、反應呈黃色,加硝酸酸化的AgNO有白色沉淀證明 含 Cl答案: A3 下 列 操 作 能 證 明 溶 液 中 有SO42 存 在 的 是()A.加入硝酸酸化的Ba(NO)2溶液,產(chǎn)生白色沉淀B.加入BaCl2溶液,如果產(chǎn)生白色沉淀,則一定含有SC2C.先加入HCl溶液,如果無明顯現(xiàn)象,再加入 BaCl2溶液,如果產(chǎn)生白色沉淀,則有SO42D 向溶液中加鹽酸酸化的BaCl2 溶液,如果產(chǎn)生白色沉淀, 則一定有 SO24 解析:干擾SOT檢驗的離子有 COT、SOT ,所用檢驗試劑若是 BaCk,干擾離子還有Ag+,故檢驗時必須先加鹽酸排除干擾。答案: C4 能 夠 用 來 鑒 別 BaCl2 、

25、 NaCl 、 Na2CO3 三 種 物 質(zhì) 的 試 劑 是 ()A. AgNOB.稀硫酸C.稀鹽酸D.稀硝酸解析: 將稀硫酸分別滴加到三種物質(zhì)的溶液 (分別取少量分裝于3支試管)中,產(chǎn)生白色沉淀的是 BaCb,有氣泡產(chǎn)生的是NaCO,無 現(xiàn)象的是 NaCl。答案: B5 A、 B、 C、 D 四種可溶性鹽,它們的陽離子分別是Ba2、 Ag、Na CiT中的某一種,陰離子分別是 NG、SO、C、CO中的某一 種。(1)若把四種鹽分別溶解于盛有蒸儲水的四支試管中,只有 C鹽 的溶液呈藍色。(2) 若向 (1) 的四支試管中分別加鹽酸, B 鹽溶液有沉淀產(chǎn)生, D 鹽溶液有無色無味氣體逸出。根據(jù)

26、(1) 、 (2) 實驗事實可推斷它們的化學式為:A; B; C; D。解析: 四種鹽均為可溶性鹽, 只能是AgNO3、 CiSO4、 BaCl2、 Na2CO3。由知C為CuSO,由(2)知B為AgN® D為NaCO。答案:BaCl2 AgNO3 CiSO4 Na2CO3專題 1 第二單元第三課時溶液的配制及分析隨堂基礎鞏固 蘇教版 隨堂基礎鞏固 1.下列溶液中的c(C)與50 mL1 mol 1 AlCl 3溶液中的c(Cl) 相等的是()A. 150 mL 1 mol L 1 NaCl 溶液B. 75 mL 2 mol L 1 CaCl2 溶液C. 150 mL 3 mol -

27、 L 1 KCl 溶液D. 75 mL 1 mol L 1 MgCl2 溶液解析:比較溶液中某離子濃度,要考慮到 1 mol 該物質(zhì)在溶液中電離出的某離子有多少,注意不要受體積虛設條件的干擾。答案: C2 .雙選題用容量瓶配制250 mL某物質(zhì)的量濃度溶液,該容量瓶必須是()A.干燥的B.瓶塞不漏水的C.用欲配制的溶液潤洗過的D.用蒸儲水洗凈的解析:容量瓶必須是潔凈和不漏水的。答案: BD3 .1 mol - L 1H2SO 溶液的含義是()A 1 L 水中含有1 mol 硫酸B 1 L 溶液中含1 mol H C.將98 g硫酸溶于1 L水所配成的溶液D 1 L 硫酸溶液中含有98 g H

28、2SO4解析:A 項說法錯誤,應是1 L 溶液中含有1 mol 硫酸; B 項溶液的體積為 1 L 時應含有 2 mol H , 因為硫酸是強電解質(zhì), 1 mol H2SO4 會電離出2 mol H+, B的說法錯誤;C的錯誤在于98 g H2SO溶于1 L 水后溶液的體積不確定,故濃度無法計算; D中98 g H2SO為1 mol, 配成1 L溶液后,濃度為1 mol - L 正確。答案: D4 下列配制的溶液濃度偏高的是()A.配制鹽酸用量筒量取鹽酸時俯視刻度線B.配制鹽酸定容時,仰視容量瓶刻度線C.稱量 4 g NaOH 配制 0.1 mol L 1NaOlH容?ft 1000 mL 時

29、,祛 碼錯放左盤D. NaOHm»后未經(jīng)冷卻即注入容量瓶至刻度線解析: A 項俯視刻度線,將會使量得鹽酸的體積小于計算值,導致濃度偏低;B項定容時仰視容量瓶刻度線,將會導致加水量增多, 使溶液濃度偏??;C項由于所稱NaOH固體的質(zhì)量為整數(shù),不需移動 游碼,故稱得固體NaOH勺質(zhì)量是準確的,不會影響到配制溶液的濃 度;D項因熱脹冷縮之故,會使容量瓶中的溶液在冷卻后液面低于刻 度線,導致所配溶液濃度偏高。答案: D5.某實驗中需要90 mL0.5 mol 1的NaOH§液,試回答下列 問題:(1)若用NaOHg體配制,需要 NaOH eg(2)若用2 mol 1的NaOH

30、67;液配制,需要此溶液 mL(3) 上述兩種配制方法中實驗操作和所需主要儀器有何不同解析: 容量瓶的規(guī)格( 容積 ) 是不連續(xù)的, 若所需溶液體積與容量瓶的常見規(guī)格不符, 則所選的容量瓶規(guī)格應大于且盡量接近于所需溶液的體積,所以實驗需要90 mL溶液,應選大于90 mL而又最接近于 90 mL的常見規(guī)格100 mL容量瓶,并按100 mL溶液進行計算。在溶 液配制前的計算中, 應抓住溶質(zhì)的質(zhì)量( 或物質(zhì)的量) 守恒這一特點進行計算,即配制后溶液中所含溶質(zhì)質(zhì)量等于配制前的固體( 不含結晶水)質(zhì)量或濃溶液中的溶質(zhì)質(zhì)量。(1) rr(NaOH)= 0.5 mol L 1X0.1 L X40 g m

31、ol1 = 2.0 g。(2)設需 2 mol - L 1 NaOH溶液 x mL。則有 xX2 mol - L 1= 100 mLX0.5 mol - L 1解之得:x= 25 mLo答案: (1)2.0(2)25(3) 用固體溶質(zhì)配制時,計算其用量后所需操作是“稱量”,所需儀器是“天平”, 用濃溶液配制時, 計算其用量后所需操作是“量取”,所需儀器是“量筒”專題 1 第二單元 小專題 大智慧 專題專練 蘇教版1 . V L Fe2(SQ)3溶液中含F(xiàn)e" mg,則溶液中SO-的物質(zhì)的量最新最全蘇教版化學高中必修2隨堂基礎鞏固全集精品濃度為 ()56 mi3 mB.56V molC

32、.zm mol - L 56 V3 mD.112 V molA. v mol L解析:Fe2(SQ"=2Fe+ + 3SOf ,3+m1c(Fe ) =56V mol,L ,3 m= 112 V mol . L-1o根據(jù)電荷守恒:3c(Fe3 ) =2c(SO4 ),2、 m . - 3c(SO4)=56 molx2答案:D2 .在標準狀況下,將 V L A氣體(摩爾質(zhì)量為Mg molT)溶于 0.1 L水中,所得溶液的密度為d g cm 3,則此溶液中A的物質(zhì)的 量濃度為()A. * mol - L 1MW 2 2401 000 Vd1B. MW 2 240 mol,L1 000

33、Vd M1C. MW 2 240 mol,LcMV. 1D.22.4 (V+ 0.1 ) d mol,L解析:溶質(zhì)的物質(zhì)的量為 V L/22.4 L mol 溶液的物質(zhì)的量 為(V L/22.4 L mol1 - Mg- mol1) +0.1 Lx 1 000 g - L 1) g,用其除以 d g - mL1 000 VdMV- 2 240X 1 000 mL - L 1得溶液白體積(L),可得物質(zhì)的量濃為 mol - L 故正確答案為B。3. VmLAl2(SQ)3溶液中含 Al"a g,將V mL溶液稀釋到4VmL則稀釋后溶液中so 4一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是125 aA. TV m

34、ol125 aB.有 mol -1答案:B125 aC. 36 V mol500 a9 Vmol . L 1X%c(SO2 )X4V,125 aD. 54 V mol .解析:根據(jù)溶液稀釋前后,溶質(zhì)的物質(zhì)的量不變。V mL溶液中SO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是:a g 3 V mL 500 a27 g - mol 1 X2000 mL L 1 =9 V mol . L該溶液由VmL稀釋到4VmL,則有:r 125 aC(SO4 )=T7T7 mol - L 1o 故正確答案為 C。36 V-1答案:C4. 200 mL 0.3 mol y1 的 KSO溶液和 100 mL 0.2 mol的Fe(SQ”溶液

35、混合后,溶液中SO: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A. 0.3 mol LC. 0.45 mol LB. 0.4 mol - LD. 0.5 mol L解析:由題意有:c(sd)0.3 mol1><0.2 L +0.6 mol ”1X0.1 L0.2 L +0.1 L= 0.4 mol L t。故正確答案為 Bo答案:B5. 50 g 濃度為 c mol L定量的水稀釋成0.5 c mol -L 1, 貝U 加()A.小于50 mLC.大于50 mL密度為p g cm 3的氨水中加入一入 水 的 體 積 應B.等于50 mLD.等于 50/ p mL解析:設加水的體積為 V,稀釋后溶液的密度為p

36、后,由稀釋前后溶質(zhì)的物質(zhì)的量不變可得”扁XC mol 1 =3x 0.5 c mol1,化簡可得50 g + V T g - cm3P 后 g - cm100 p后,V= 100S_50,因為氨水的密度隨濃度減小而增大, P即p后>p ,所以V>50, C正確。答案:C最新最全蘇教版化學高中必修2 隨堂基礎鞏固全集精品專題 1 第三單元 人類對原子結構的認識隨堂基礎鞏固 蘇教版 隨堂基礎鞏固 1首次將量子化概念應用到原子結構,并解釋了原子穩(wěn)定性的科學家是()A.道爾頓B.愛因斯坦C.玻爾D.普朗克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化學史的了解情況。答案: C2 下列敘 述錯誤的是 ()A. 13

37、C和14C屬于同一種元素,它們互為同位素B. 1H和2H是不同的核素,它們的質(zhì)子數(shù)相等C. 14C和14N的質(zhì)量數(shù)相等,它們的中子數(shù)不等D 6Li 和 7Li 的電子數(shù)相等,中子數(shù)也相等解析:13C和14C的質(zhì)子數(shù)都為6,中子數(shù)分別為7和8,所以它 們互為同位素,A正確。1H和2H的質(zhì)子數(shù)都為1,但中子數(shù)不同,所 以它們是不同的核素,B正確。14C和14N的質(zhì)量數(shù)都是14,中子數(shù)分 別為8和7,所以C正確。6Li和7Li的電子數(shù)都是3,中子數(shù)分別為 3和4,所以D不正確。答案: D3.我國稀土資源豐富。下列有關稀土元素1644Sm與1650Sm的說法正 確的是 ()A.644SmW 620Sm

38、E 為同位素B. 644SmW 620sm的質(zhì)量數(shù)相同C. 644SmW 620sm> 同一種核素D. 64 Smf 620sm的核外電子數(shù)和中子數(shù)均為62解析:由稀土元素1624Sm黑Sm可知,該元素是含有相同質(zhì)子數(shù)、 不同中子數(shù)的同種元素。其中164sm的質(zhì)量數(shù)為144,中子數(shù)為82; !50 Sm的質(zhì)量數(shù)為150,中子數(shù)為88;故B D項錯。根據(jù)核素的定義“含 一定數(shù)目的質(zhì)子和一定數(shù)目的中子”可知 MSm 1621sm為兩種核素,故 C錯。答案:A4 .下列微粒中:Al" 砌 Cl:口,其核外電子數(shù)相同的是()A.B.C.D.解析:核外電子數(shù)為10,核外電子數(shù)為10,核外

39、電子數(shù)為18,核外電子數(shù)為10。答案:C5 .原子、元素、核素、同位素等都屬于重要的化學基本概念,原子的構成屬于重要的化學基本理論。下列八種化學符號:6 2. .14/6. 23* .14* .7. .24.1H1屋6 C3Li11Na7 N3Li12Mg(1) 涉及的核素共有種;(2) 互為同位素的是和;(3) 質(zhì)量數(shù)相等,但不能互稱為同位素的是和最新最全蘇教版化學高中必修2 隨堂基礎鞏固全集精品B.海水蒸發(fā)制海鹽的過程中只發(fā)生了化學變化C.海水中除了 NaCl外,也蘊藏豐富的澳元素和碘元素D.從海水中可以得到飽和NaCl溶液,電解飽和NaCl溶液可制 備 NaOH解析:A 項,海水中的鉀元

40、素為化合態(tài),必須經(jīng)過化學變化才能得到鉀單質(zhì),B項,海水曬鹽只發(fā)生物理變化。答案:CD2 下列關于電解飽和食鹽水過程的說法正確的是 ()A.電解飽和食鹽水的工廠可以生產(chǎn)鹽酸B.與電源正極相連的電極區(qū)有 NaO也成C.與電源負極相連的電極上有氯氣生成D.電解飽和食鹽水的過程中 Na+物質(zhì)的量減小解析: 根據(jù)電解飽和食鹽水的原理, 在與電源正極相連的石墨棒上產(chǎn)生Cl 2,與電源負極相連的鐵棒上產(chǎn)生 H和NaOK R C錯。脫 離溶液的只有H和C12,故n(Na+)不變,D錯;H2和C12可制鹽酸,故 A正確。答案: A3實驗室制取氯氣有很多途徑(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其中實驗室最常用的是 ()A.

41、8HC1+ K2Cr2O7=2KCl+ C2O3+ 4HO+ 3cI2 TB. 16HC1(濃)+2KMn0=2MnC2+ 8HO+ 2KCl + 5Cl 2 TC. 4HCl(濃)+Mn=/lnC2+2HO+ Cl 2 TD. 6HC1+ KClO=KC+ 3HB 3cI2 T解析:實驗室最常用 MnOW濃鹽酸反應制取Cl2。答案: c4.實驗室用下列兩種方法制取氯氣:用含 4 mol HCl的濃鹽 酸與足量的MnO反應;用87 g MnQ與足量濃鹽酸反應,若不考慮 Hcl 的揮發(fā),則反應后所得氯氣的物質(zhì)的量()A.方法比方法多B.方法比方法多C.兩種方法一樣多D.無法比較解析:Mn(2H4

42、HC1(濃)=MnC2 + Cl2f+2HO87 g 4 mol1 mol若 4 mol Hcl 完全反應,則生成1 mol cl 2 ,在中隨著反應的進行,鹽酸濃度減小,而稀鹽酸與MnO不反應,故中參加反應的HCl小于4 mol ,產(chǎn)生的Cl2小于1 mol ;中87 g MnQ可以完全反 應產(chǎn)生 1 mol cl 2,故反應后所得cl2 比方法多。答案: B5下圖表示在沒有通風櫥的條件下制取純凈的氯氣時設計的裝置圖,圖中A B是可控制的彈簧鐵夾。(1) 燒 杯 中 盛 放 的 液 體 是 , 其 作 用 是, 水 槽 中 盛 放 的 液 體 是(2) 簡述操作過程: ( 從氯氣已經(jīng)產(chǎn)生開始

43、 )在收集氯氣之前,應氯氣純度符合要求時,應氯氣收集完畢時,應解析:(1)燒杯中的液體應為NaO解液,是用來吸收多余的C12,以防止 Cl 2污染空氣。 Cl2 能溶于水,且能與水反應,故不能用排水法收集,由于 Cl 2不溶于飽和食鹽水,且飽和食鹽水能吸收 Cl2 中混有的HCl,故可用排飽和食鹽水的方法收集C12,即水梢中的液體是飽和食鹽水。(2)剛產(chǎn)生C12時,打開B夾,關閉A夾,目的是排除裝置中的空 氣;過一會之后當氯氣純度符合要求時,打開 A夾,關閉B夾,開始收集Cl2;當氯氣收集完畢時,應關閉 A夾,打開B夾,以吸收多余 的 Cl 2,防止Cl 2 污染空氣。答案:(1)NaOH溶液

44、 吸收多余的C12飽和食鹽水 (2)打開B 夾,關閉A夾 打開A夾,關閉B夾 關閉A夾,打開B夾專題 2 第一單元 第二課時 氯氣的性質(zhì)隨堂基礎鞏固 蘇教版 隨堂基礎鞏固 1生活中難免會遇到一些突發(fā)事件,我們要善于利用學過的知識,采取科學、有效的方法保護自己。如果發(fā)生了氯氣泄漏,以下自救方法得當?shù)氖牵ǎ〢.只要在室內(nèi)放一盆水B.向地勢低的地方撤離C.觀察風向,順風撤離D.用蘸有純堿水的毛巾捂住口鼻撤離解析:氯氣在水中的溶解度較小,不能用水吸收氯氣,A 錯誤;氯氣的密度比空氣大,應向地勢高處撤離,B錯;氯氣泄漏時,應逆風撤離,C錯;純堿(NazCG)的水溶液呈堿性,能吸收氯氣,D正確。答案: D

45、2 新制氯水與久置氯水相比較, 下列結論不正確的是()A.顏色相同B.前者能使有色布條褪色C.都含有H+D.加AgNO容液都能生成白色沉淀解析:新制氯水呈黃綠色;久置氯水為無色。答案: A3 下列化合物不能由單質(zhì)直接化合制得的是()A FeCl2B MgCl2C CuCl2D FeCl3解析:氯氣與變價金屬反應時,都將金屬氧化成最高價態(tài)。答案: A4用漂白粉溶液浸泡過的有色布條,如晾曬在空氣中,過一段時間,其漂白效果更好的原因是()A.漂白粉中的次氯酸鈣被氧氣氧化了,增強其漂白效果B.有色布條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C.漂白粉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充分反應生成了次氯酸D.漂白粉溶液蒸去了部分水分,濃度增

46、大了解析: 漂白粉起漂白作用的主要原因是生成次氯酸, 放置一段時間漂白粉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更充分, 生成的次氯酸更多, 漂白效果更好。答案: C5在新制氯水含有的各種微粒中( 用化學式或離子符號填寫) :(1) 使氯水呈黃綠色的是 。(2) 能使AgNO3 溶液產(chǎn)生白色沉淀的是。(3) 能使紫色石蕊試液顯紅色的是。(4) 能使紅紙褪色的是。(5) 能使無水CuSO4 變藍的是 。(6)能與NaHCOS液反應放出氣體的是 。解析: 根據(jù)新制氯水的成分進行分析, 其中使紅色石蕊試紙褪色的是HClO而非CE 由于HClO的酸性比H2CO弱,故HC1O與NaHCO 不發(fā)生反應,能與NaHC飯應放出

47、氣體的是HCl。答案: (1)Cl 2 (2)Cl (3)H (4)HClO (5)H 2O (6)H 專題 2 第一單元 第三課時 氧化還原反應隨堂基礎鞏固 蘇教版 隨堂基礎鞏固 1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氧化劑本身發(fā)生氧化反應B.氧化還原反應一定有氧元素參加C.氧化劑在反應中得電子,還原劑失去電子D.氧化反應一定先于還原反應發(fā)生解析: 氧化劑本身發(fā)生還原反應,A 錯;只要有電子轉移的反應,都是氧化還原反應,不一定有氧參加,B錯;氧化反應、還原反應同 時發(fā)生,D錯。答案: C2 下列離子, 哪種是最強的氧化劑()A AgB Mg2 C HD Cu2 解析:金屬單質(zhì)的還原性越強,相應離子的

48、氧化性就越弱,因為還原性:Mg>H>Cu>Ag,所以氧化性:Ag+>Cf>H+>Mg+。答案: A3 下列反應中鹽酸為氧化劑的是 ()A. Zn+ 2HCl=ZnCl+ HbfB. CaCa 2HCl=CaQ+ H2OCOTC. KC1Q+ 6HCl(濃)=KCl+ 3cI2 T + 3H2OD Ca(ClO)2 2HCl=CaC2l 2HClO解析:A選項,HCl中H元素化合價降低,作氧化劑。答案: A4 下列反應中加入 氧化劑才能實現(xiàn)的是()A. CI2>ClB, H+->H2C. MnO>Mrn+D. Zn->Zn2+解析:氧化

49、劑在反應中得電子,化合價降低,則正確的選項應是失電子、化合價升高的過程,選D。最新最全蘇教版化學高中必修2隨堂基礎鞏固全集精品答案:D5 .已知:單質(zhì)碘遇淀粉溶液顯藍色。檢驗市售食用碘鹽是否含 碘,可向食鹽中加入稀硫酸,再加入碘化鉀淀粉溶液,若出現(xiàn)藍色, 則說明該食鹽中含有碘。檢驗時發(fā)生的反應如下:5KI + KQ+ 3HSO=3KSO+ 312 + 3HO(1)該反應中,氧化劑是(填化學式,下同),氧化產(chǎn)物 是,還原產(chǎn)物是。(2)在該反應中,屋SO表現(xiàn)的性質(zhì)是。(3)試用單線橋法標出上述反應式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shù)目。S.5 xe-r-!5K l'+K g +3>L$O=3K,SO

50、i +3L +3HJ)解析:由以上分析可知KI為還原劑,KIO3為氧化劑,12既是氧化產(chǎn)物 又是還原產(chǎn)物;HSO既不是氧化劑又不是還原劑,只起酸性作用。答案:(1)KIO3 I2 I2 (2)酸性5e-II 51<1+1<103十加804=3七5)計3七十:叫0最新最全蘇教版化學高中必修2 隨堂基礎鞏固全集精品專題 2 第一單元 第四課時 溴、 碘的提取隨堂基礎鞏固 蘇教版 隨堂基礎鞏固 6 為了保存液溴, 可以在試劑瓶中加一些()A.汽油B.水C.四氯化碳D.氫氧化鈉溶液解析: 溴容易揮發(fā), 保存液溴時可以在其液面上加一層液體液封。不可加入有機溶劑,因為 Br2在有機溶劑中溶解度

51、大,對 Br2的揮發(fā)起不到封蓋作用, 況且 CCl4 密度大,沉在液體底部。 更不能加入NaOH溶液,因為 Br2易與 NaO應應:2NaOH- Br2=NaB小 NaBrO HO,所 以應加入少量水。答案: B7 下列物質(zhì), 可用來人工降雨的是()A.氟化鈣B.氫氟酸C.澳化銀D.碘化銀答案: D8 下 列 溶 液 中 加 入AgNO3 溶 液 , 能 產(chǎn) 生 黃 色 沉 淀 的 是()A NaClB KIC MgCl2D NaBr解析:AgCl為白色沉淀,AgBr為淡黃色沉淀,AgI為黃色沉淀。答案: B4從海水中可以提取溴,主要反應為:2KBr Cl2=Br2 2KCl,下 列 說 法

52、正 確 的 是()A.澳離子具有氧化性B.氯氣是還原劑C.該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D.氯氣的氧化性比澳單質(zhì)強解析: Br 的化合價處于最低價態(tài),只有還原性, A 錯;氯氣在反應中作氧化劑,B錯;該反應屬于置換反應,C錯;該反應中,氯氣為氧化劑, 溴為氧化產(chǎn)物, 氧化劑的氧化性大于氧化產(chǎn)物的氧化性,D正確。答案: D5 (1) 向溴化鈉溶液中通入適量的氯氣, 產(chǎn) 生的現(xiàn)象是,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向碘化鉀溶液中加入適量的溴水,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是,_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2) 由上述兩個化學反應可知,Cl2、 Br2、 I 2三種單質(zhì)氧化性強弱; 這樣的化學反應原理, 在海水的綜合利用中的應用是(3) 下 列 海 產(chǎn) 品 中 可 以 考 慮 用 于 工 業(yè) 上 大 量 地 提 取 碘 的 是貝殼 紫菜 魚 海帶解析:(1)Cl 2與NaBr、B%與KI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分別是C12 + 2NaBr=Br+ 2NaCl,Br?+ 2KI=I?+ 2KBr。(2)Br2、12在水溶液中分別顯橙色、褐色,在反應中 C12是氧 化劑,Br2是氧化產(chǎn)物,故氧化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