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車道寬技術規(guī)定_第1頁
武漢車道寬技術規(guī)定_第2頁
武漢車道寬技術規(guī)定_第3頁
武漢車道寬技術規(guī)定_第4頁
武漢車道寬技術規(guī)定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WJG215-2012武漢市城市道路車道寬度技術規(guī)定The lane width of urban roads mechanical regulations in Wuhan(試行)2012年1月9日 發(fā)布 2012年2月1日實施武漢市城鄉(xiāng)建設委員會 發(fā)布武漢市城市道路車道寬度技術規(guī)定The lane width of urban roadsmechanical regulations in Wuhan(試行)WJG215-2012批準部門:武漢市城鄉(xiāng)建設委員會執(zhí)行日期:2012年2月1日武漢市城市道路車道寬度技術規(guī)定The lane width of urban roadsmechanica

2、l regulations in Wuhan(試行)WJG215-2012*2012年1月第一版 2012年1月第一次印刷 前 言根據(jù)武漢市城鄉(xiāng)建設委員會下達的研究和編制任務要求,武漢市城市道路車道寬度技術規(guī)定編制組在深入調查研究,認真總結工程實踐經(jīng)驗,參考國內外先進成果,并廣泛征求各方意見的基礎上,制訂本規(guī)定。本規(guī)定的內容有6章,包括1總則、2術語、3車行道、4停車帶、5匝道、6車道加寬。本規(guī)定由武漢市城鄉(xiāng)建設委員會負責管理,由武漢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負責具體技術內容的解釋。本規(guī)定在執(zhí)行過程中,如發(fā)現(xiàn)需要修改或補充之處,請將意見函寄至武漢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地址:武漢市

3、江漢區(qū)常青路40號,郵編:430023),以供修訂時參考。主編單位:武漢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參編單位: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科研處編寫人員:王 立、陳躍慶、張俊勇、龍世平、蔣 樂、趙憲堯、周 俊、石永輝、黃 俊、王 進、黃又清、車麗彬、徐海清、胡開全、萬 丹、陳 祺、席曉波、徐 剛、張耀斌審查人員:李杰、徐波、劉衛(wèi)國、劉根香、葉青、張建武、姜少華目 次1總則12術語23車行道34停車帶65匝道76車道加寬8條文說明101 總 則1.1 為科學地規(guī)劃、設計、管理武漢市城市道路車行道,使其安全可靠、經(jīng)濟合理、技術先進,特制訂本技術規(guī)定。1.2 本規(guī)定適用范圍為武漢市主城區(qū)的城

4、市道路。1.3 城市道路車行道(包括機動車和自行車混行的車行道)的規(guī)劃設計、工程設計、交通設計是互為關聯(lián)的三個設計階段,應統(tǒng)籌安排,相互結合。1.4 城市道路車行道應依據(jù)該道路的性質、等級、形式以及現(xiàn)狀和規(guī)劃用地要求進行合理規(guī)劃、設計和管理,以滿足近期和遠期交通流向流量的要求。1.5 城市道路車行道設置要協(xié)調好三個關系:動態(tài)交通與靜態(tài)交通的關系、機動車交通與非機動車交通的關系、公共汽車交通與私人汽車交通的關系,使各類交通秩序井然,提升交通系統(tǒng)效益。1.6 武漢市新建或改建城市道路的規(guī)劃、設計和管理除應符合本技術規(guī)定外,尚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2 術 語2.1 車行道:路緣石之間由若干條

5、車道并列組成的道路部分。2.2 機動車道:只允許機動車行駛的車行道。2.3 非機動車道:只允許非機動車行駛的車行道。2.4 混和車道:允許機動車和非機動車混合行駛的車行道。2.5 車道(一條車道):供一列車輛安全行駛的道路部分。2.6 停車帶:設于車行道外側,供機動車路邊停靠的道路部分。3 車行道3.1 城市道路車行道可由車道(包括機動車道和自行車道)、路緣帶、安全帶、停車帶、雙黃線帶和護欄帶組成。3.2 計算機動車道寬度時的計算行車速度可按表3.2采用。表3.2 城市道路計算行車速度V (km/h)道路等級類別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I級支路II級支路計算行車速度501004060304030

6、203.3 城市道路機動車道寬度和劃線形成的路緣帶寬度應按表3.3采用。所有車道寬度和路緣帶寬度均以0.25米為模數(shù)設定。大車道適應于大型汽車專用、大小型汽車混行、汽車和自行車混行車道;小車道適應于小型汽車專用車道;公交專用道寬度根據(jù)表3.3和第3.4條采用。表3.3 機動車道寬度和路緣帶寬度(m)設計車速(km/h)外側車道中間車道內側車道路緣帶大車道小車道大車道小車道大車道小車道80V1003.753.503.753.503.753.500.5060V803.753.503.503.253.503.250.5040V603.503.253.503.253.503.250.25V403.00

7、3.003.003.003.003.000.003.4 公交專用道的車道寬度不應小于3.5米;港灣停車道的寬度不應小于3米;中央整體式專用道的總寬度不應小于8米;分離式單車道專用道總寬度不應小于4.5米。3.5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處,車道寬度可適當壓縮,寬度可按表3.5采用。條件困難時,表3.5中寬度允許減窄0.25米。表3.5 交叉口車道寬度(m)設計車速(km/h)進口車道出口車道大車道小車道大車道小車道V603.253.003.503.2540V603.253.003.253.00V403.003.003.003.003.6 城市道路機動車道組合根據(jù)交通需求、交通組織等資料確定。缺少相關

8、資料時,可按表3.6采用。表3.6 機動車道組合表單向車道數(shù)(條)54321車道組合大車道212111小車道3232103.7 設于車行道中央的護欄或雙黃線作用為確保交通安全,分隔對向車流。雙黃線帶寬0.5米,剛性護欄帶寬0.50.75米。護欄兩側可按表3.3所列寬度設置路緣帶。3.8 非機動車道應根據(jù)自行車設計交通量與每條自行車道設計通行能力計算自行車道條數(shù)。非機動車道寬度包括自行車道寬度及兩側各0.25米路緣帶寬度。三幅路和四幅路的非機動車道寬度不應小于2.5米;對于一幅路和兩幅路的斷面,在混合車行道中,可采用劃線的方法設置自行車道,一條自行車道寬1.5米,每再增加一條則增加1.0米,當設

9、置的自行車道數(shù)大于兩條時,其左側的機動車道可按“中間車道”擬定寬度。4 停車帶4.1 一幅路式的生活性次干路和支路可在必要的路段上設置停車位,停車位寬度可取2.5米,在條件困難時,允許減窄0.25米。4.2 城市快速路、立交橋匝道和高架路出入匝道需設置緊急停車帶時,緊急停車帶寬度取2.5米;當為小汽車專用匝道時,緊急停車帶寬度取2.0米。5 匝 道5.1 當條件受限時,長度小于250米的立交橋單向匝道和高架路出入匝道可以不設置緊急停車帶,匝道寬度可按表5.1采用,表中數(shù)值不含結構物的寬度。表5.1 匝道寬度表(m)匝道類型匝道組成匝道寬度車道路緣帶分車帶2緊急停車帶無緊急停車帶的單向單車道3.

10、750.5-4.75有緊急停車帶的單向單車道(小汽車專用1)3.5(3.25)0.25-2.5(2.0)6.5(5.75)單向雙車道3.5+3.250.25-7.25雙向雙車道3.75+3.750.52.5-11.0注:1、括號中數(shù)值指小汽車專用道。2、雙向匝道應設置分隔帶,采用分離式斷面。分車帶由分隔帶(1.5米)和兩側的路緣帶(單側0.5米)組成。5.2 在城市道路立交橋匝道和高架路出入匝道路緣帶與護欄之間應設置安全帶,其寬度可與路緣帶等寬。6 車道加寬6.1 城市道路平面小半徑圓曲線車道加寬設置在該車行道內側,加寬值應按車道位置分別計算。在缺乏計算數(shù)值依據(jù)時可以按表6.1采用。表6.1

11、小半徑圓曲線內側單車道加寬值(m)圓曲線半徑200R250150R200100R15060R10050R6040R50小型汽車道0.280.300.320.350.390.4大型汽車道0.400.450.600.700.901.00鉸接車道0.450.550.750.951.251.506.2 車行道加寬部分為其中各單車道加寬值之和,由車行道正常寬度過渡到加寬之后的寬度時,必須在其間設置緩和段。設置加寬緩和段長度規(guī)定如下:1、對于設置有緩和曲線的平曲線,加寬緩和段長度應采用緩和曲線長度;2、對于不設緩和曲線,但設置有超高緩和段的平曲線,加寬緩和段長度應采用超高緩和段長度;3、對于既不設緩和曲線

12、,又不設超高緩和段的圓曲線,加寬緩和段應按漸變率不大于1:10,且長度不小于10米的要求設置。6.3 在城市道路平面小半徑圓曲線車道處,設置有緊急停車帶時,可不再設置車道加寬。條文說明1.5 本規(guī)定鼓勵城市道路車行道規(guī)劃、設計和管理的新理念、新技術、新方法的引進和創(chuàng)立,并將在本技術規(guī)定下一版本中對其成熟的內容加以補充和修改。3.2為研究適宜的車道寬度值,課題組通過大量的國內外相關資料收集與實地調研,在科學分析車道寬度影響因素的基礎上,用數(shù)理統(tǒng)計的方法對所收集的數(shù)據(jù)進行全面的系統(tǒng)性分析,研究車輛行駛軌跡橫向安全距離分布特征,并以此確定車輛在不同邊界條件下,不同車型的橫向安全距離,同時與波良可夫修

13、正模型計算得出的安全距離進行比較分析,得出適宜于武漢市實際情況的車輛間的橫向安全距離,并最終確定不同車型車道的寬度推薦值。一條機動車道寬度決定于行駛車輛的橫向穩(wěn)定性能、車廂寬度、車輛行駛速度、車道位置等因素,可以依圖3.2按式式3.2.8計算:圖3.2 各類車道寬度計算圖(圖中未包含路緣帶、停車帶、雙黃線帶和護欄帶)圖中:車輛車身寬度或后輪外緣距離;相鄰的同向行駛車輛車箱間凈距;在外側車道行駛的車輛車箱外緣與路緣石的距離;相鄰的異向行駛車輛車箱間凈距。以上各式中: 大車取2.5米;小車取2.0米。 計算行車速度。按表3.2采用。、異向行駛兩個車道的行車速度。(1)有中央分隔帶的最內側小型車專用道(小型車專用)車道寬度由小型車車身寬度和兩個橫向安全距離和三部分組成: ()(2)有中央分隔帶的最內側車道(非小型車專用): ()(3)采用中心線分隔對向行駛車流的最內側小型車專用道: (3.2.3)(4)采用中心線分隔對向行駛車流的最內側車道(雙向機動車道數(shù)4,非小型車專用): (3.2.4)(5)同向行駛中間小型車專用道: ()(6)同向行駛中間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