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大學數字邏輯4個實驗_第1頁
南華大學數字邏輯4個實驗_第2頁
南華大學數字邏輯4個實驗_第3頁
南華大學數字邏輯4個實驗_第4頁
南華大學數字邏輯4個實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實驗半加器、全加器構成及測試1. 掌握組合邏輯電路的分析和設計方法2. 了解半加器、全加器的實現方法。3. 掌握半加器、全加器的功能。二.實驗所用器件和儀表1.二輸入四異或門 74LS861片2.二輸入四與非門 74LS001片3.74LS20、 74LS04各1片4.74LS138譯碼器1片5.74LS153選擇器1片6.數字邏輯實驗箱1臺三.實驗內容1.2.3.4.半加器設計及功能驗證。全加器設計及功能驗證。由譯碼器構成的全加器設計及功能驗證 由選擇器構成的全加器設計及功能驗證四.實驗提示1.對與非門而言,如果一個與非門中的一條或幾條輸入引腳不被使用,則需將它們接高電 平;如果一個與門不被

2、使用,則需將此與門的至少一條輸入引腳接低電平。2.半加器:S =A*B +A*B =ABCo =A*B =(A*B)3.全加器S =A *8 Ci+A B Ci+A *8 Ci + A*B yi BCi =送 m(1,2,4,7)Co =A B +A*Ci +B Ci =(A B) C + A B =(A B) C)m(3,5,6,7)五.實驗接線圖、真值表和邏輯表達式1.實驗內容1表7-1半加器真值表根據半加器的功能得出半加器的真值表,如表7-1根據半加器的真值表,得出半加器的邏輯表達式。S = A B +A B = A BCo =A*B =(A*B)輸入輸出ABSC000001101010

3、1101所示。根據半加器的邏輯表達式,繪出半加器的邏輯圖如圖7-1所示。按圖7-1接線,驗證半加器的功能。(4)圖7-1是用1片74LS86和1片74LS00及1片六反相器74LS04組成的半加器接線圖。 圖中K1、K2是電平開關輸出,L1、L2是電平指示燈。2.實驗內容2(1)根據全加器的功能得出全加器的真值表,如表7-2所示。表7-2全加器真值表輸入輸出ABCiSCo0000000110010100110110010101011100111111(2)根據全加器的真值表,得出全加器的邏輯表達式。S =A B Ci +A B Ci + A B Ci + A*B Ci =A B過Ci m(1,

4、2,4,7)根據全加器的邏輯表達式,繪出全加器的邏輯圖如圖7-2所示。Co =A B +A*Ci +B Ci =(A B) C + A B =(A B) C) ABm(3,5,6,7)SCo圖7-2(4)按圖7-2接線,驗證全加器的功能。圖中A B Ci接電平開關輸出 K1、K2、K3, S、Co接電平指示燈 L1、L2。3.根據全加器的邏輯表達式,可得由譯碼器實現全加器的接線圖如圖7-3所示。S =送 m(1,2,4,7) =m1 mZ m4 m7Co =S m(3,5,6,7) =m3 m5 *16 m?1 U2A圖中A、B、Ci接電平開關輸出K1、圖7-3K2、K3,S、Co接電平指示燈

5、 L1、L2。4.根據全加器的真值表,可得由選擇器實現全加器的接線圖如圖7-4所示。輸入輸出ABCiSCo0000l0A=Ci0I0A=0001100101I1A =Ci 0I1A =Ci011011001I2A =Ci 0I2A =Ci表7-3全加器真值表101011100I3A =Ci1I3A =111111U2A274LS0 4Ci- 1U1aA.6543lOAI1A12A13AZAEA1 101 1 1213I0BI1BI2BI2C EBZB9 CoVCC505174LS153圖7-4圖中A、B、Ci接電平開關輸出 K1、K2、K3 , S、Co接電平指示燈 L1、L2。實驗二數據選擇

6、器和譯碼器1. 熟悉數據選擇器的邏輯功能。2熟悉譯碼器的邏輯功能。.實驗所用器件和儀表1.2.3.4.1.雙4選1數據選擇器74LS1533-8線譯碼器74LS1388輸入與非門74LS30示波器數字邏輯實驗箱片 片 片 臺臺三.實驗內容1測試74LS153中一個4選1數據選擇器的邏輯功能。4個數據輸入引腳 IOA、I1A、I2A、I3A分別接實驗臺上的 5MHz 1MHz 500KHz 100KHz 脈沖源。變化數據選擇引腳SO、S1和使能引腳EA的電平,產生8種不同的組合。觀察每種組合下數據選擇器的輸出波形。2. 測試74LS138中3-8譯碼器的邏輯功能。8個譯碼輸出引腳 Y0-Y7接電

7、平指示燈。改變引腳K1-K6的電平,產生64種組合。觀察并記錄指示燈的顯示狀態(tài)。3. 分別用選擇器 74LS153和譯碼器74LS138實現邏輯函數 F=AB+C。四.實驗接線圖及實驗結果1. 74LS153實驗接線圖和 74LS153真值表LI L74LS1531 MHZ5E00KHZ413KI61012A A A A0 123A7-CCBCQ122-BT1 T1 T101K2W3圖5-1 74LS153實驗接線圖 圖5-1中,K1、K2、K3是電平開關輸出。表5-1 74LS153真值表輸入選擇數據輸入選通輸出S1S0I0AI1AI2AI3AEAZAXXXXXXHLLLLXXXLLLLHX

8、XXLHLHXLXXLLLHXHXXLHHLXXLXLLHLXXHXLHHHXXXLLLHHXXXHLH2. 74LS138實驗接線圖和 74LS138真值表K1K2K3K4K5K6AY0BY1CY2Y3Y4E1Y5E2Y6E3Y77 4LS1 38U11 5 L0 L1r 1 L2 L3 ?L410 L5L6 L71圖5-2 74LS138實驗接線圖表5-2 74LS138真值表輸入輸出允許選擇E1E2E3ABCY0Y1Y2Y3Y4Y5Y6Y7HXXXXXHHHHHHHHXHXXXXHHHHHHHHXXLXXXHHHHHHHHLLHLLLLHHHHHHHLLHLLHHLHHHHHHLLHLH

9、LHHLHHHHHLLHLHHHHHLHHHHLLHHLLHHHHLHHHLLHHLHHHHHHLHHLLHHHLHHHHHHLHLLHHHHHHHHHHHL圖5-2中,K1-K6是電平開關輸出,L0-L7是電平指示燈。E為高電平時,禁止A 決定,10、I1、I2、E2為高電平或E3為3. 74LS138和74LS153中,引腳 E用于控制輸出。在 74LS153中,當 輸出,輸出為低電平;當 E為低電平時,允許輸出,由數據選擇端 BZ。在74LS138中,當E1為高電平或Y0-Y7為高電平;當E1為低電平且E2為低電平且E3為高CB、A 決定,輸出丫0、丫1、丫2、丫3、Y4丫5、丫6、Y7

10、I3中的哪路數據送往數據輸出端 低電平時,禁止輸出,所有輸出 電平時,允許輸出,由數據選擇端 中的哪路數據為低電平。4. 分別用選擇器 74LS153和譯碼器74LS138實現邏輯函數 F=AB C。函數F的真值表如 表 5-3。表5-3ABCF0000I0A=C00110100I1A =C01111001I2A =110111100IO A c1111I3A =C74LS138實現邏輯函數的電路圖如通過表5-3可得到分別用選擇器74LS153和譯碼器圖5-3。按圖5-3連線,驗證線路的正確性。7F(L1)9U1U2AY0BY1CY2Y3Y4E1Y5E2Y6E3Y774LS138A(K3)B(

11、K2) 2C(K1)31274LS30實驗三寄存器實驗目的1掌握中規(guī)模4位雙向移位寄存器邏輯功能及使用方法。2.熟悉移位寄存器的應用,如實現數據的串、并行轉換和構成環(huán)形計數器等。實驗設備與器件1 .示波器2. 74LS0O 74LS303. 74LS1944數字邏輯實驗箱1臺各1片2片1臺實驗內容移位寄存器用途很廣,可構成移位寄存器型計數器、順序脈沖發(fā)生器、串行累加器、串/并轉換和并/串轉換等。本實驗研究移位寄存器用做環(huán)形計數器和數據的串、并行轉換。 主要完成以下內容:1參照74LS194的邏輯功能表逐項測試 74LS194的邏輯功能,觀察寄存器狀態(tài)變化所對應 的脈沖邊沿。2實現數據的串/并和

12、并/串轉換(1)并串轉換按圖12-4接線,進行右移并行輸入一一串行輸出實驗, 移方式實現并行輸入、串行輸出。自擬表格記錄之。 串并轉換按圖12-3接線,進行右移串行輸入一一并行輸出實驗, 式實現串行輸入、并行輸出。自擬表格記錄之。3環(huán)形計數器自擬實驗線路,用并行送數法預置寄存器為某組二進 制數碼(如1110),然后進行循環(huán)右移操作,觀察寄存器輸 出端狀態(tài)的變化,列表逐項進行測試。并行輸入的數碼自定。再用左串入的數碼自定。再用左移方四.實驗原理、實驗提示及實驗接線圖1. 74LS194功能測試-DSR-P0Q0-P1Q1P2Q2-P3Q3DSL卜CLKS0S1MRU?7 4LS1 9412102

13、7151412移位寄存器是一個具有移位功能的寄存器,寄存器中 所存的代碼能夠在移位脈沖的作用下依次左移或右移。既 能左移又能右移的稱為雙向移位寄存器,改變左、右移的 控制信號便可實現雙向移位。根據移位寄存器存取信息的 方式不同分為:串入串出、串入并出、并入串出、并入并出幾種形式。本實驗選用的4位雙向通用移位寄存器74LS194或40194,兩者功能相同,可互換使用。74LS194的邏輯符號及引腳如圖 12-1所示,功能表如表表 12-1所示。表12-1 74LS194邏輯功能表圖12-1 74LS194的邏輯符號功能I輸入輸出MR*S1 S0CLKDSRDSLPnQ0Q1Q2Q3復位0X XX

14、XXX0000預置11 1TXXPnPOP1P2P3右移10 1TDSRXXDSRQ0Q1Q2左移11 0TXDSLXQ1Q2Q3DSL保持10 0XXXXQ0Q1Q2Q3P3是并行數據輸入端; Q0 Q1、Q2、Q3是并行數據輸出端; DSR是右移 DSL是左移串行數據輸入端:sO、s1是工作模式控制端; MR是直接無條K12K23K34K45K56K67AK111K79K810K9-0DSRP0Q0P1Q1P2Q2P3Q3DSLbCLK SO,S1MR15L114L213L312L4P0、P1、P2、串行數據輸入端; 件清零(復位)端;CLK是時鐘脈沖輸入端。74LSI94有并行送數寄存、

15、右移(方向由Q0至Q3)、左移(方向由Q3至Q0)、保持及清零等五種不同工作模式。S1、S0和MR端的控制作用及邏輯功能見表12-1所示。按圖12-2接線,并參照74LS194的邏輯功能表逐項測試 74LS194的邏輯功能,觀察寄 存器狀態(tài)變化所對應的脈沖邊沿。U112-3電路中SO端接高電平“ I” Q7(第2片的Q3)是轉換結束標志。 當 Q7= 0 時,S1= 1,有 S1S0= II 輸出數據。74LS194圖12-2 74LS194的邏輯功能測試2. 實現數據串、并行轉換(1)串行/并行轉換器 串行/并行轉換是指將串行輸入的數據,經轉換電路后變換成并行數據輸出。圖 所示電路是用兩片

16、74LSI94雙向移位寄存器組成的 7位串行/并行數據轉換電路。S1受Q7控制,兩片寄存器連接成串行輸入右移工作模式。 當Q7=1時,S1為0, S1S0= 01使電路處于右移工作方式, ,表示串行送數結束,標志著串行輸入數據己轉換成并行00 0 0 0 0 0 0 0清010 1 1 1 1 1 1 1預置2d0 01 1 1 1 1 1右移操作7次3d1 d0 0 1 1 1 1 14d2 d1 d0 0 1 1 1 15d3 d2 d1 d0 0 1 1 16d4 d3 d2 d1 d0 0 1 17d5 d4 d3 d2 d1 d0 018d6 d5 d4 d3 d2 d1 d0 09

17、0 1 1 1 1 1 1 1預置說明CLKQ0 Q1 Q2 Q3 Q4 Q5 Q6 Q7K1234567.DSRP0Q0P1Q1P2Q2P3Q3DSLCLKS0S1MrU111101TZ4LS1 94AK1K2DSRP0Q0P1Q1P2Q2.P3Q3DSLbCLKS0S1MRU291074LS1 94VCC圖 12-3 7 串行/并行轉換的具體過程如下: 轉換開始前MR端加低電平,使片 執(zhí)行并行輸入工作方式。當第一個 0IIIIIII1514131 215141312L1L?OL4L5L6L7U3A74LS0 0位串行/并行數據轉換電路(1)和片兩寄存器被清0,此時S1S0= 11,寄存器

18、CLK脈沖到來后,寄存器的輸出狀態(tài),與此同時S1S0變?yōu)?1,轉換電路變?yōu)閳?zhí)行串入右移工作方式,片(1)的DIR端加入。隨著 CLK脈沖的依次加入,輸出狀態(tài)的變化如表表 12-2Q0- Q7被預置為 串行輸入數據由12-2所示。由表12-2可見,右移操作七次之后,Q7變?yōu)?, S1S0變?yōu)?1,說明串行輸入結束。這時,串行輸入的數據已經轉換成了并行數據,從Q0- Q6端輸出。(2)并行串行轉換器7位并行/串行并行/串行轉換器是指并行輸入的數據經轉換電路后,轉換成串行輸出。 轉換器電路如圖12-4所示。圖12-4 7位并行/串行數據轉換電路。并行/串行轉換器電路中的寄存器清0后,當啟動轉換負脈沖

19、到來時,由于方式控制S1S0=11,轉換電路執(zhí)行并行輸入操作。當第一個 態(tài)被預置為D0DID2D3D4D5D6D并行輸入數據存入寄存器,同時使得門 輸出為0, S1S0變?yōu)?I,轉換電路開始執(zhí)行右移串行操作,隨著 出狀態(tài)依次右移,待右移操作七次后, G2輸出為高電平1 , S1S0變?yōu)?1,CLK 脈沖到來后,Q0Q1Q2Q3Q4Q5Q6的犬 G1輸出為1,門G2CLK脈沖的依次加入,輸 Q0-Q6的狀態(tài)都為高電平I,門G1輸出為低電平, 表示并/串轉換結束。3. 環(huán)形計數器把移位寄存器的末級觸發(fā)器的例如,把74LS194的輸出端Q3與右移串行輸入端 DSR相連接,并將工作模式控制端 接O 1

20、電平,如圖12-5所示,就構成4位環(huán)形計數器。設初始狀態(tài)Q輸出反饋到它的串行輸入端,就可以構成環(huán)形計數器。S1, S0Q0Q1Q2Q3=10Q0 則在因此也可作為順序時鐘脈沖作用下 Q0Q1Q2Q的狀態(tài)變化如圖12-6所示,可見它是一個模值為 4的計數器。圖 12-5所示電路的各個輸出端的輸出波形是在時間上有先后順序的脈沖, 脈沖發(fā)生器。圖 12-5圖 12-6如果將輸出Q0與左移串行輸入端 DSL相連接,工作模式控制端 S1, SO接1、0電平, 可得到左移工作狀態(tài)下的環(huán)形計數器電路。實驗四觸發(fā)JK觸發(fā)器的工作原理。D觸發(fā)器、JK觸發(fā)器。1 .掌握RS觸發(fā)器、D觸發(fā)器、2. 學會正確使用 R

21、S觸發(fā)器、.實驗所用器件和儀表四2輸入正與非門74LS00雙D觸發(fā)器74LS74、雙JK觸發(fā)器74LS73雙JK觸發(fā)器74LS73數字邏輯實驗箱三.實驗內容1用74LS00構成一個RS觸發(fā)器。/R、/S端接電平開關輸出, 變/R、/S的電平,觀察并記錄 Q /Q的值。2.雙D觸發(fā)器74LS74中一個觸發(fā)器功能測試。(1 )將CD(復位)、SD (置位)引腳接實驗臺電平開關輸出, 變CD SD的電平,觀察并記錄 Q /Q的值。(2 )在(1)的基礎上,;置CD SD引腳為高電平,(時鐘)引腳接單脈沖。在的值,記錄下來。(3 )在(1)的基礎上,將器同時觀察D端和CLK端,Q /Q端接電平指示燈。

22、Q /Q引腳接電平指示燈,D (數據)引腳接電平開關輸出,D為高電平和低電平的情況,分別按單脈沖按鈕,觀察CLKQ /QD引腳接1MHz脈沖源,CLK引腳接10MHz脈沖源。用雙蹤示波記錄波形;同時觀察 D端、Q端,記錄波形。分析原因。74LS73 引腳 11 是 GND3制定雙JK觸發(fā)器74LS73中一個觸發(fā)器的功能測試方案。注意: 引腳4是Vcc。四.實驗接線圖、測試步驟及測試結果1 .實驗1的接線圖、測試步驟、測試結果R1u 1 : rtK 12 11SEU 1 : BK2圖9-1 RS觸發(fā)器測試接線圖圖9-1是RS觸發(fā)器接線圖。圖中,K1、K2是電平開關輸出,L1、L2是電平指示燈。按

23、 以下步驟測試 RS觸發(fā)器,并記錄:(1) /R=0, /S=1,測得 /Q= ? , Q=?。(2) /R=1 , /S=1,測得 /Q= ? , Q=?。(3) /R=1 , /S=0,測得 /Q= ? , Q=?。(4)/R=1,/S=1,測得 /Q= ?,Q=?o(5)/R=0,/S=0,測得 /Q= ?,Q=?o注意:時序電路的值與測試順序有關。根據測試結果,驗證表9-1所示:RS觸發(fā)器的真值表是否如表9-1 RS觸發(fā)器功能表K32Q5L 11 MHZ12fSe9QAK 131/ aLA k p 1 If10MHZ1 1V a in y P 1 If? L- l_ ixaQ-jfeL

24、2p Lr L 他a亠ooK 1寸K2U L : B74L574 1 : A 74LS74a圖9-2 74LS74測試圖1圖9-2和圖9-3是測試D觸發(fā)器的接線圖,平指示燈,AK1是按單脈沖按鈕 AK1后產生的寬單脈沖,按以下步驟測試 D觸發(fā)器,并記錄:測得 /Q= ?, Q=?o測得 /Q= ?, Q=?o測得 /Q= ?, Q=?o測得 /Q= ?, Q=?o測得 /Q= ?, Q=?oD=1, CLK接單脈沖,按單脈沖按鈕,測得 D=0, CLK接單脈沖,按單脈沖按鈕,測得D接1MHz脈沖,CLK接10MHz測出D端、K1、K2、9-3 74LS74 測試圖 2K3是電平開關輸出,L1、L2是電1MHz 10MHz是時鐘脈沖源。(1)CD=0SD=1,(2)CD=1SD=1,(3)CD=1SD=Q(4)CD=1SD=1,(5)CD=0SD=Q(6)CD=1SD=1,(7)CD=1SD=1,(8)CD=1SD=1,所示。/Q= ? , Q=?o/Q= ? , Q=?oQ端波形,其波形應如圖9-4R1Li ne電DO DOfU 1 : A 74L573VK3 IK3圖9-4 D觸發(fā)器D端、Q端波形圖(9) 在示波器上同時觀察Q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