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信息資源共享交換平臺建設方案設計_第1頁
政務信息資源共享交換平臺建設方案設計_第2頁
政務信息資源共享交換平臺建設方案設計_第3頁
政務信息資源共享交換平臺建設方案設計_第4頁
政務信息資源共享交換平臺建設方案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政務信息資源共享交換平臺建設方案2012年XX月、建設背景 二、建設原則 三、建設目標 四、建設內容4.1總體架構.4.2信息資源目錄體系4.2.1目錄體系建設目標4.2.2目錄體系標準建設4.2.3信息資源目錄平臺架構4.2.5信息資源目錄平臺功能4.2.4目錄體系內容建設步驟10114.3信息資源交換體系4.3.1交換體系建設目標124.3.2信息資源交換平臺架構124.3.2信息資源交換平臺功能134.3.3交換體系內容建設步驟144.4政務信息資源庫154.4.1政務信息資源庫架構154.4.2政務信息資源庫功能154.4.3資源庫建設范例18五.擴展主題應用24六.建設步驟246.1

2、準備階段.246.2信息資源調研階段246.3系統軟件建設階段256.4內容建設階段256.5培訓階段.256.6驗收階段.25、建設背景在“信息化帶動工業(yè)化”的國家戰(zhàn)略大背景下,隨著電子政務建設政策支撐環(huán)境快速發(fā)展和政府部門縱向系統日趨成熟, 我縣各部門間對于共享交換和信息 資源的發(fā)開利用需求越來越迫切。XXX縣根據中辦發(fā)2002 17號、2004 34 號等有關文件的精神和國家電子政務“十二五”規(guī)劃,并結合我縣實際,以科學 發(fā)展觀為指導,堅持以需求為導向,以應用促發(fā)展,加強電子政務建設和政務信 息資源共享整合,從而增強政府監(jiān)管和服務能力,提高行政質量和效率,帶動全 縣行業(yè)、領域和社會信息化

3、建設,加快我縣振興,促進國民經濟持續(xù)快速健康發(fā) 展和社會全面進步。二、建設原則1、統一規(guī)劃,分步實施在統一規(guī)劃的前提下,分階段分解建設任務,各參建單位按照規(guī)劃的要求, 明確建設目標、重點和步驟,分工負責,分類指導,分步實施,分層推進。2、需求主導,講求實效從應用需求出發(fā),緊密結合政府職能轉變和管理方式創(chuàng)新,突出重點,強化 應用。以應用帶動電子政務和信息資源整合的工作的推進 3、統一平臺,資源共享充分利用現有的全縣電子政務網絡平臺,加強資源整合,促進互聯互通,實 現信息共享,使有限資源發(fā)揮更大的效用。4、統一標準,保障安全標準先行,用標準規(guī)范電子政務建設,促進信息資源整合、流程再造和應用 系統整

4、合;正確處理發(fā)展與安全的關系,綜合平衡安全成本和風險,把強化技術 手段與健全管理體制緊密結合起來,建立健全全縣電子政務標準規(guī)范體系和安全 保障體系。三、建設目標在以應用為導向的前提下,擬規(guī)劃建設XXX縣政務信息資源共享交換平臺(完整的共享交換平臺包含政務信息資源目錄體系、 政務信息資源交換體系和政務信 息資源庫),并選取人口、法人基礎共享信息作為共享交換平臺及資源庫的示范 應用(即人口、法人基礎共享信息庫的建設及其梳理、 編目、共享、交換、服務), 形成“ 2+2”建設模式。在總體目標的指導下,以達成以下具體目標:建立覆蓋各參建委辦廳局單位的政務信息資源目錄體系,對人口、法人1.共享基礎信息進

5、行梳理、編目,形成 XXX縣信息資源目錄體系的示范應 用,帶動目錄體系建設;.建立覆蓋參建委辦廳局單位的信息資源交換體系,提供人口、法人共享 基礎信息的交換服務,為各政務基礎信息交換落地成庫、實現跨部門主 題應用提供支撐。同時為下一步交換體系橫向覆蓋更多的委辦廳局單位 預留接入接口;以現有的縣政務外網和互聯網為依托,融合公安、人社、計生、民政等 廳局單位與人口相關的信息資源,形成全縣人口共享基礎信息庫,為政 府決策、公共服務系統等提供信息支撐; 整合工商、稅務、質監(jiān)、編辦等部門的法人相關信息,形成以組織機構 代碼為唯一標識的全縣法人共享基礎信息庫,為各監(jiān)管部門進行“業(yè)務 交叉稽核

6、”奠定基礎;建立符合我縣實際的電子政務行業(yè)標準、地方標準及制度規(guī)范,明確統一的數據共享格式,明確部門共享信息資源的責任與義務。XXX縣政務信息資源共享交換平臺,采取統一規(guī)劃,階段實施的原則進行建 設,本項目將以參建各委辦廳局業(yè)務急需的人口、 法人相關政務信息資源為試點, 實現共享交換、數據比對分析,同時為下一步交換平臺橫向覆蓋更多的委辦廳局 單位預留接入接口。通過本平臺實際應用,不斷總結完善,后期將通過不斷擴大四、建設內容4.1總體架構政應 共交社莒信用工琶建i疔公開PT產交易紋畫冃麗?巨錄應書片需月戶冃尋電子益幫行血帝區(qū)信赳交換信息存誦信總首理唁憩女全nN息雷信資人口±A商弟法規(guī)女

7、件中心沖S空向信用信宜血:苓信包贊濡目錄俾系荃咄信息主題信亙秫匚業(yè)勞乘燒數需ii;F資源 芫社捱妄全僅障偉系祁歯云甘«平臺fe子日務向扇申.干血苦外同信.電圭傘S殆總fifi總體架構圖縣政務信息資源共享交換平臺總體架構在遵循國家電子政務總體框架的 原則下,緊密結合本縣實際,從結構上主要分為以下五層:1. 基礎設施層主要為目前縣級統一的電子政務網絡、信息安全等基礎設施系統;2. 信息資源層包括各政務部門已有的業(yè)務系統數據庫、基礎數據庫以及各類業(yè)務和信息資3. 共享交換層由政務信息資源目錄體系與交換體系構建的統一共享交換平臺作為支撐4. 政務應用層基于信息資源的全面整合和共享以及共享交換

8、平臺,根據政務部門自身進行社會管理、宏觀調控、公共服務、經濟調節(jié)等方面履職的需要,向政務部門、企業(yè)和社會公眾提供全方位多樣化的政務應用。5. 門戶展現層主要通過政府門戶和公務員門戶統一進行對內與對外展現。4.2信息資源目錄體系信息資源目錄體系是以元數據為核心、 通過元數據與信息分類、主題詞表的結合,對信息資源進行能體現其內在關聯的分布式網狀組織,以方便信息資源管 理、識別、檢索、定位和共享的應用服務體系。政務信息資源目錄體系是整個電子政務建設的基礎設施之一,是政務信息資 源有效開發(fā)利用和整合共享的基本前提,是信息資源交換體系的雷達導航系統, 是與EA理論一脈相承的一種信息化建設的方法論。4.2

9、.1目錄體系建設目標以“兩庫”建設為著眼點和推動力,利用目錄體系建設的方法,梳理清楚人 口、法人等相關信息資源。做到“業(yè)務清、資源清、部門清、共享需求清、應用 清”。資源目錄體系建設的全局目標是建立“一個系統”,解決“兩個問題”,支持“三個應用”,面向“四個服務”。建立“一個系統”即建立一個分布的、可擴展 的、可集成的、有統一數據模型、有多種用戶視角的、可交換的和安全可靠的系 統,對各類政務資源(信息、服務、模型、人力)進行組織和管理;解決“兩個問 題”即解決政務信息資源的發(fā)現與定位問題,解決政務信息資源規(guī)劃與整理問題;支持“三個應用”即支持信息集成整合應用、各業(yè)務部門辦公應用和面向突發(fā)事 件

10、的決策應用;面向“四個服務”即面向政務協作服務、專題信息服務、宏觀決 策服務、便民公眾服務。4.2.2目錄體系標準建設在遵循國家標準的前提下,結合我縣實際,制定XXX縣政務信息資源共享 交換地方標準,涉及的標準主要如下:目錄接口規(guī)范異構數據庫接口規(guī)范 政務信息資源分類規(guī)范 資源標識碼編碼規(guī)范 分布式應用系統間互聯互通技術規(guī)范 技術管理規(guī)范 «目錄體系績效測評制度 法人單位共享基礎信息庫數據元規(guī)范 法人單位共享基礎信息數據庫共享與應用框架 法人單位共享基礎信息數據庫數據核查規(guī)范 人口共享基礎信息庫數據元規(guī)范 人口共享基礎信息數據庫共享與應用框架 人口共享基礎信息數據庫數據核查規(guī)范423

11、信息資源目錄平臺架構信息資源目錄平臺采用元數據對數量多、門類廣、分散在不同部門的信息資源特征進行描述,在目錄中心形成統一規(guī)范的政務信息資源目錄, 通過對目錄內 容的有效組織和管理,形成部門之間信息資源物理分散、 邏輯集中的管理和共享 模式,通過該系統建設,可以將信息資源目錄以多種不同的分類形式提供給使用 者,使用者可以通過適合自己的目錄路徑精確定位和獲取相關信息資源。門戶應用e鎬冃Sfto屆再賦佑啟注on (W畐敷愜版君口攝述耳構ffldS?LSI &數除采拿耳軸翩ISS政務信息資源目錄平臺架構圖政務信息資源目錄平臺采用多層架構設計,自下而上共分為四層,依次為:基礎數據層、信息資源層、

12、整合服務層、門戶應用層。信息安全體系和管理體系 覆蓋到每一層的每個環(huán)節(jié)。政務信息資源目錄包含了構建在網絡傳輸層之上的信 息資源層和整合服務層,并通過面向門戶應用層的數據訪問接口為更多應用系統提供統一數據來源。1)基礎數據層:是系統應用的各種基本數據,存放在各種應用系統或數據庫里。2)信息資源層:提供信息采集以及異構數據、元數據的建立。3)整合服務層:擔負了對信息數據的特征提取、分類、編目等功能,同時起到數據描述與交互、資源服務與共享、注冊管理、信息管理的作用。4)門戶應用層:提供相應的目錄展現及應用。提供多種數據檢索方式以及數據接口。仁wrt-I HH H H Ji«目錄內容服務業(yè)務

13、流程圖425信息資源目錄平臺功能根據政務信息資源目錄平臺業(yè)務需要,政務信息資源目錄平臺主要分為以下 三個子系統:1. 目錄中心管理系統信息資源目錄中心系統是信息資源目錄體系的核心。它充當管理者的角色,統籌規(guī)劃體系內容,分配政務信息資源標識符前段碼,負責政務信息資源目錄的 注冊、發(fā)布與維護,提供政務信息資源目錄內容的查詢服務。信息資源目錄中心系統功能包括:我的平臺,元數據管理,分類管理,目錄 管理,系統配置,字典管理和系統管理。2. 目錄前置系統信息資源目錄前置系統是信息資源目錄體系信息的源泉。它充當提供者的角 色,負責本部門(節(jié)點)的政務信息資源的編目,設置使用權限,注冊目錄并負 責更新,并且

14、負責提供與目當內容相關聯的政務信息資源的定位。信息資源目錄前置系統功能包括:我的平臺,后段碼管理,編目管理和系統 管理。3. 目錄檢索系統信息資源目錄檢索系統是信息資源目錄體系的具體應用。 它充當使用者的角 色,對獲取的信息內容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信息資源目錄檢索系統功能包括:檢索模式,精確模式兩種。424目錄體系內容建設步驟(1) 建設思路目錄內容建設(業(yè)務和信息資源梳理、編目和綜合)是目錄體系建設的關鍵 環(huán)節(jié),是一個工作量巨大、繁瑣復雜、需長期維護的系統工程,為避免我縣目錄 體系內容建設實踐中普遍存在的有頭無尾、 止于表面的現象,建議采取如下工作 思路:面向應用,重點突出根據急用先行的原則,

15、推動與重點部門、重點領域、重大應用系統開發(fā)相關 的政務信息資源目錄的編制和應用。試點先行,穩(wěn)步推開在部門信息資源全面梳理實踐方面,可選擇少量部門先行試點,總結經驗, 探索工作方法與實施途徑,而后穩(wěn)步推開。循序漸進,由表及里在編目的廣度和深度方面,可采取自上而下、由粗到細、由淺到深、由單個 目錄編制到系統性目錄編制。構建合理的長效機制完善標準和制度建設,使政務信息資源目錄編制工作向著制度化、程序化、 持久化的方向發(fā)展。(2) 建設步驟 1、業(yè)務和信息資源調查梳理業(yè)務和信息資源梳理的整體思路是: 以各參建部門職能為依據,按照“機構 職能業(yè)務事項信息資源資源元素”的順序,將機構職能分解成業(yè)務事項,梳

16、源細化到文檔)。在信息資源梳理過程中必須明確的問題有:政務部門的核心業(yè)務有哪些?業(yè)務使用和產生的信息資源有哪些?在哪里?誰負責?各部門內部或跨部門的信息共享需求有哪些?哪些信息可以公開?哪些可以在部門之間間共享?共享范圍是什么?哪些只能在部門或處室內部使用?哪些可以推動跨部門的業(yè)務協同?各部門核心業(yè)務的信息化水平如何?業(yè)務有哪些應用系統或數據庫支撐?哪些信息資源存儲在應用系統或數據庫中?哪些沒有?在進行業(yè)務和信息資源梳理前,必須根據具體業(yè)務按照元數據和目錄分類規(guī) 劃設計相應的資源調查表,明確調查指標項,避免數據資源的重復采集和梳理調 查工作的反復進行。調研和梳理范圍:“兩庫”建設所涉及到的委辦

17、廳局單位。調研和梳理對象:梳理與人口基礎共享信息庫和法人基礎共享信息庫建設相 關的各參建單位的信息資源和業(yè)務資源。2、業(yè)務和信息資源編目建模與梳理工作的繁復相比,業(yè)務和信息資源編目建模工作則具有很強的專業(yè) 性,應在元數據、目錄分類和唯一標識符編碼規(guī)劃的基礎上, 利用目錄管理系統 提供的編目工具,逐步形成我縣人口基礎共享信息、法人基礎共享信息等信息資 源目錄。在建模之前應規(guī)劃好編目所涉及的部門、業(yè)務、崗位、系統、數據庫和編目 顆粒度等一系列問題。3、目錄上傳、發(fā)布將各參建單位編制好的信息資源目,通過目錄前置系統,上傳到目錄中心, 在目錄中心系統里完成目錄的注冊、賦碼、審核、發(fā)布等操作,然后就可進

18、行日 常的目錄應用查詢和更新維護 4.3信息資源交換體系 信息資源交換體系的建設是通過建立政務信息資源交換平臺、政務信息資源目錄共享體系,在各委辦局內部系統數據整合的基礎上,圍繞跨部門的業(yè)務協同, 以部門業(yè)務信息為基礎,確定各委辦局間交換信息指標及信息交換流程, 建立跨 部門的“物理分散、邏輯集中”的政務信息資源交換平臺、實現不同部門異構應 用系統間信息交換與共享,從而提高各級政府行政管理效率和公共服務水平。431交換體系建設目標結合“兩庫”的建設需要,以政務信息資源目錄體系的梳理結果為指引,建 設政務信息資源交換體系,為體系建設提供交換手段。交換體系的建設,是在統一平臺所提供的信任服務基礎之

19、上, 通過對業(yè)務系 統提供標準的信息交換服務調用,并確保整個信息交換過程的安全性、可靠性,最終實現政府各委辦局電子政務系統內部自由的信息交換。通過可信信息交換系 統,實現電子政務系統跨平臺、跨系統、跨應用、跨部門的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 為政府部門內部進行信息資源共享、公文交換、業(yè)務協同、并聯審批等提供支持。4.3.2信息資源交換平臺架構政務信息資源交換平臺的建設是在各委辦局內部系統數據整合的基礎上,圍 繞跨部門的業(yè)務協同,以部門業(yè)務信息為基礎,確定各委辦局間交換信息指標及 信息交換流程,建立跨部門的“物理分散、邏輯集中”的政務信息資源交換平臺、 實現不同部門異構應用系統間信息交換與共享,從而提

20、高各級政府行政管理效率 和公共服務水平。廣二:二丁 i*!« 子11 *5;»*W5jeUE&BII uIIItttf»her-T- '-f =亠 = d F _ .TT TT* *a K "V ITT1«fi左抽子廉竝I11?LWSlIUWjuaFTP*豊IE療子盤Sft;ASWkWJiHB 'IJU£L _-信息資源交換管理系統架構圖3x»»x»n X裙離入誦門 Kwxapn 交M常入gen 葺樹攝入都nFfPr E-nwlx#»入承n + g P哄*政務信息資源交換

21、平臺架構由交換橋接、刖置交換、交換傳輸、交換管理等 部分組成。交換橋接用來實現部門業(yè)務信息庫與交換信息庫的雙向信息同步。前置交換由網絡及硬件基礎設施、操作系統、交換信息庫、前置交換環(huán)境、 交換服務配置工具等組成。交換前置支持不同的交換信息庫之間的雙向信息交 換。是交換信息庫和交換傳輸系統之間的橋梁。支持多個交換服務的并發(fā)運行。交換傳輸是前置交換系統之間的信息交換通道,實現交換信息的打包、轉換、 傳遞、路由、解包等功能。交換管理支持對整個交換平臺的綜合管理監(jiān)控, 包括交換流程的配置、部署 與管理以及對交換系統運行情況的監(jiān)視與管理兩個方面。前置交換系統由網絡及硬件基礎設施、 操作系統、交換信息庫、

22、前置交換環(huán) 境。432信息資源交換平臺功能交換平臺主要包含以下功能點:(1)我的平臺用戶可以自定義登陸后的系統桌面(內容包括相關功能模塊)。(2)平臺監(jiān)控監(jiān)控、管理整個交換節(jié)點及其交換流程。包含節(jié)點服務器監(jiān)控和交換流程監(jiān) 控子功能。(3) 平臺管理定義系統字典、交換節(jié)點注冊。包含交換節(jié)點注冊以及交換流程注冊,同時 定義了機構、應用系統字典、應用類別字典、機房、分級管理功能。(4) 交換日志可對交換日志進行查詢、統計、排名。包含:提供資源數排名、提供資源量 排名、接受資源數排名、接受資源量排名、應用系統交換分組統計。(5) 傳輸管理基于MQ交換實時流量監(jiān)控。(6) 橋接管理包含應用服務節(jié)點管理和

23、數據服務節(jié)點管理。提供了應用服務節(jié)點和數據服 務節(jié)點注冊、業(yè)務模型和任務調度的監(jiān)控管理(業(yè)務模型和任務調度上傳、下載、 啟動、停止及其日志查看等)。(7) 系統管理包含用戶管理、角色管理、桌面管理及日志管理功能。4.3.3交換體系內容建設步驟第一階段:定制度立規(guī)范信息資源交換體系的目的就是要強調業(yè)務協同, 防止信息孤島,處理好縱橫 關系。因此首先要制度先行,要做好規(guī)范,形成一套長效的運行管理機制。包括 異構數據庫接口規(guī)范及其他共享交換接入管理辦法等。第二階段:做試點創(chuàng)經驗資源交換體系在實施過程中,為實現“一數一源、一源多用”的跨部門業(yè)務 協同。以業(yè)務相對成熟的部門做試點,取得實施經驗,是事半功

24、倍的做法。根據我縣的實際情況,可以以人口庫、法人庫建設項目為試點,以與此相關 的若干部門作為首批參建單位。第三階段:先總結后推廣的問題,總結解決問題的工作方法和經驗,制定合理可行的規(guī)章制度,用規(guī)章制 度管理工作流程,用規(guī)章制度規(guī)范工作環(huán)節(jié)。同時,根據其他委辦廳局的應用需求,按照統一的接入辦法和規(guī)范,可把信 息資源交換體系推廣到其他需要交換信息的委辦廳局, 以擴大交換體系的覆蓋范 圍和更廣泛的信息資源共享。4.4政務信息資源庫 441政務信息資源庫架構政務信息資源庫可以幫助用戶對海量數據進行數據分類存儲,數據分析,數 據切片等數據操作。服務管理運維管理平臺數據切分數據匯聚數據關聯任務管理數據轉換

25、三 三數據范圍管理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庫結構模型圖4.4.2政務信息資源庫功能1)資源庫管理資源庫管理是主題數據庫管理的基礎,包括:資源庫管理,數據元管理,數據集管理,表單管理。其中:資源庫管理是主題數據庫系統建設的第一步;數據 元管理實現數據單元定義,當數據為國家標準時,同時實現與標準的對應;數據 集管理是對一類數據元的集合,可以按照主題分別建立多個不同應用的數據集;表單管理為自定義錄入界面的設置。2)標準管理標準管理體現了資源共享庫具有基礎性、完整性和權威性。在標準管理中, 管理了已經發(fā)布的國家標準、 企業(yè)標準、行業(yè)標準和地方標準,也管理了系統自 定義的數據字典。當一個數據元與標準對應時,在所

26、有主題數據庫中,只要使用致。了該數據元,將全部引用對應的標準值,使所有的相關數據統3)分類管理分類管理包括數據元分類管理,數據分類管理。其中:數據元分類是對數據 元的分類功能,系統按照政務信息數據元分類,提供默認的六類數據元分類,即: 公文類、機構類、人員類、位置類、日期時間類、其它類。4)資源管理提供基本的數據錄入,當有大量的數據需要從其它系統獲取時,可以使用數 據交換平臺,通過 WebService或ETL工具進行數據交換。系統功能包括:資源 發(fā)布,資源維護,導入導出。5)共享目錄管理共享目錄管理是管理數據向何處流動的功能, 包括:自定義分組管理,共享 目錄維護,共享目錄授權。其中:自定義

27、分組管理是本人對用戶的分組;共享目 錄是系統對目錄的再次分類;共享目錄授權實現數據分級管理,可以對用戶授權, 也可以對分組授權。6)數據融合管理負責對主題庫中的數據進行數據分析, 數據融合,數據切分等數據管理,數 據加工操作。牛那!岸1*5MS數據融合模型7)過程數據庫管理過程數據庫管理數據的中間成果,包括:過程數據庫授權管理,過程數據庫 信息源管理,過程數據庫查看管理,過程數據庫刪除管理。其中:過程數據庫授 權管理是用戶建立了過程數據庫表后,對于表單的使用人員,進行授權的管理。過程數據庫信息源管理可以追溯到一個過程數據庫表單的根源。過程數據庫查看 管理查看表單中的數據記錄。過程數據庫刪除管理

28、可以刪除一個表單。8)視圖管理視圖管理是管理數據的最終成果,包括:視圖分類管理,視圖授權管理,視 圖信息源管理,視圖查看管理,視圖新增、修改、刪除管理,視圖導出管理。其 中:視圖分類管理對視圖進行分類,由于視圖在使用過程中,會建立比較多的輸 出視圖,所以有必要建立分類。視圖授權管理是用戶建立了視圖表后, 對于表單 的使用人員,進行授權的管理。視圖信息源管理可以追溯到一個視圖表單的根源。視圖查看管理查看表單中的數據記錄。 視圖刪除管理可以刪除一個表單。 視圖導 出管理是對于當前視圖的所有記錄進行導出。9)配置調度管理配置調度管理是管理數據融合運行情況的功能, 包括:配置管理,調度管理,10)系統

29、管理系統管理只管理用戶、角色和日志。對于機構和人員管理,可由第三方管理 工具實現。系統管理獲取維護好的機構和人員,分配管理功能和授予權限。系統管理包括:用戶管理,角色管理,授權管理,日志管理。443資源庫建設范例 443.1 XXX 縣人口基礎共享信息庫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社會保障的區(qū)域平衡、流動人口的服務與管理、人口 老齡化社會的來臨等人口問題日趨突出復雜, 涉及范圍也越來越廣泛,使人口管 理面臨各種新的變革和挑戰(zhàn)。與此同時,人口問題也是實現“服務型政府”的關 鍵,是貫徹科學發(fā)展觀的重要體現,對“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市場監(jiān)管、經濟 調節(jié)”的方方面面都具有重要意義?;诨A政務信息資源建設的要

30、求和服務型 政府建設對電子政務工作的實際需求,總結和借鑒國內外人口基礎共享信息資源 建設、共享和應用服務模式的成果、經驗和教訓,傳統的、純粹的人口基礎共享 信息庫建設的作用和意義有限,符合XXX縣現實情況的、面向應用服務的人口基 礎共享信息資源庫才是我們規(guī)劃和建設的方向,在此提出人口基礎共享信息資源 應用服務的基本要求和應用服務機制,將與“人”相關的基礎信息資源建設放在 電子政務的重要位置。.1 建設目標以公安人口信息為基礎,可整合人口與計劃生育、勞動和社會保障、民政、 殘聯、教育、稅務、統計等部門人口信息,依托目錄與交換體系實現數據交換與 共享,逐步建立完善人口基礎共享信息庫、

31、 主題應用等,拓展人口信息服務的范 圍,深化人口信息應用的內容。形成人口基本共享信息更新維護長效機制, 為縣 政府各業(yè)務部門和基層社會管理、 公共服務提供完整的人口基本信息,為決策者 提供人口數量、分布、結構變動的科學分析和預測監(jiān)控管理。其中:配置管理是對在融合管理中定義的規(guī)則如何運行的設定。調度管理可以控制規(guī)則是否運行。監(jiān)控管理是對運行情況的現場監(jiān)督。443.1.2建設內容此次規(guī)劃建設的XXX縣人口基礎共享信息庫,其建設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方 面:人口基礎共享信息庫數據交換平臺。 可依托于規(guī)劃建設的目錄與交換體系來實現對數據的交換,包括各參建部門前置交換系統;部門人口基礎共享信息數據交換。根據

32、各部門人口基礎共享信息的基本情況,制定相關數據匯總比對流程;人口基礎共享信息庫數據比對系統。 對各部門的數據以公安部門公民身份證號碼為索引進行數據一致性比對;人口基礎共享信息庫管理系統。按照業(yè)務需求,設計開發(fā)人口數據庫管理系 統,包括數據庫系統管理、數據統計、數據比對、用戶管理、元數據管理等功能模塊;人口基礎共享數據庫相關應用。在人口基礎共享數據庫的基礎上建設包括基于WEB勺人口基礎共享信息應用系統在內的相關應用,包括統計、查詢、管理等功能,并為政府各部門、企業(yè)事業(yè)單位和公民提供服務;人口基礎共享信息庫配套的相關管理辦法及數據標準等。.3 建設模式在我縣政務資源整合工作不斷推進和

33、取得成果的基礎上,依托縣級統一的電 子政務網絡平臺、政務信息資源共享交換平臺和信息安全基礎設施, 實現對公安、 勞動和社會保障、民政、計生、統計等部門人口基礎共享信息的整合,以公安人 口信息為基礎,逐步融合公安、計劃生育、統計、民政、社會保障、稅務、教育 等部門的相關信息資源,重點建設和整合公安戶籍信息、市民卡信息、人口普查 信息、公務員信息、社會保障信息和人事關系信息等信息資源,逐步構建全縣統 一的、可共享的人口基礎共享信息庫。人口基礎共享信息依照“一數一源”的采 集原則,避免重復采集,結合業(yè)務活動的開展,保證基礎信息的準確、完整、及時更新和共享,從而實現對人口基礎共享信息的一致性、 準確性

34、、完整性的管理,實現人口基礎共享信息面向政府及社會的共享和綜合應用。fi函牡令監(jiān)止勢門戶I湖saft»»再»立林早臺nunWf電廳H遼寧省電亍政有謁搐平臺XXX縣人口基礎共享資源庫邏輯架構圖XXX縣人口基礎共享信息庫是以縣級電子政務外網平臺為依托,以自然人為 主線,整合全縣的人口信息資源,以共享交換平臺為基礎,整合公安局、人口計 生委(含育齡婦女、流動人口)、民政、社保等委辦局的業(yè)務系統數據庫,構建 出一個面向基礎信息交換、共享與應用的人口基礎共享信息管理系統, 通過該系 統實現自然人生命周期所有相關基礎信息的采集匯總,與人口相關的各政府部 門、企事業(yè)單位實現信息

35、交換與共享。 通過人口基礎共享信息庫的建設, 充分發(fā) 揮人口信息資源的重要作用,打破部門間、條塊間的界限和封鎖,實現人口基礎 共享信息共享,以信息共享促進信息資源開發(fā)利用,為政務部門內部和政務部門 間業(yè)務平臺建設提供有效的基礎數據保障, 為政府決策提供科學依據,為社會提 供人口基礎共享信息服務;提高政府監(jiān)管能力、工作效率和公共服務水平,使人 口信息服務逐步走上由服務創(chuàng)效益,由效益創(chuàng)發(fā)展的良性循環(huán)。443.1.4組織實施在人口基礎共享信息庫建設單位的統一協調下, 組織首批人口基礎共享信息庫各參建單位,明確各自的共享需求、責任以及義務,通過目錄與交換體系,統 一進行人口基礎共享信息的共享交換。根據

36、后續(xù)人口基礎共享信息庫的應用效果及縣級其他委辦廳局的需求,按照 人口基礎共享信息共享管理辦法,可將人口基礎共享信息的共享范圍覆蓋至其他 更多的委辦廳局單位,豐富人口基礎共享信息庫的數據信息, 以最大限度的發(fā)揮人口基礎共享信息庫建設所帶來的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切實的為我縣各 政務部門履行公共服務、社會管理職能而服務。443.2 XXX縣法人基礎共享信息庫為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提高行政管理質量和效率,增強政府監(jiān)管和服務能力, 實現行政管理電子化和信息化,早在“十五”時期,我國就確定了進行四大基礎性、戰(zhàn)略性資源數據庫的建設。并且提出了明確要求:“建設以機構代碼為唯一 標識的全國法人單位基礎信息庫

37、和查詢服務系統,向社會提供服務。其他部門在 此基礎上,根據統一規(guī)劃和實際需要,建設相應的業(yè)務數據庫。.1建設目標我縣的法人庫應建成以組織機構代碼為唯一標識的標準統一、信息規(guī)范、查 詢快捷、管理動態(tài)、安全可靠的法人單位基礎信息數據庫及相關應用服務系統。該數據庫將集聚整合各參建部門業(yè)務管理系統的互聯互通,信息資源共享,消除“信息孤島”,最終實現集法人單位基礎信息采集、處理、更新、交換、服務為一體的規(guī)范化的政務信息運行管理共享體系,以避免重復投入,提高基礎信息應 用效能,為我縣建立“信息共享、業(yè)務聯動、交叉稽核、統一監(jiān)管”的宏觀管理 和服務體系提供技術支撐。.2 建設內容

38、我縣法人基礎共享信息庫的建設內容規(guī)劃為:法人單位基礎共享信息庫,法法人單位基礎共享信息庫 以組織機構代碼為基礎,依托我縣電子政務網絡和支撐平臺, 通過抽取、人單位基礎共享信息管理系統,法人單位基礎共享信息統一應用平臺。比對等過程整合各相關單位法人基礎共享數據,形成統一的、及時的、 完整的、權威的法人單位基礎信息庫。法人單位基礎共享信息管理系統 實現法人單位基礎信息庫數據采集、數據清洗、數據加載、數據整合、 數據比對、數據傳輸、數據維護、流程控制、平臺監(jiān)控等工作的程序化 和規(guī)范化管理。法人單位基礎共享信息統一應用平臺 支撐法人庫建設的基礎設施平臺,可利用由政務信息資源目錄體系和交 換體系構成的共

39、享交換平臺。44323 建設模式法人庫建設模式,其實質是指共享信息的集聚、整合、存放、以及提供服務 的方式。我縣法人庫建設是一項跨部門、 多環(huán)節(jié)的系統工程,應根據參建部門業(yè) 務管理模式、基礎信息電子化水平、網絡環(huán)境、硬件環(huán)境、以及項目資金、建設期限等情況并經協調形成共識的基礎上確定其建設模式。根據我縣實際情況,我 縣法人庫的建設模式適宜采用“集中式”模式。集中式是指各參建部門將業(yè)經確認須提供共享的本部門業(yè)務管理過程產生 的法人單位基礎信息,經抽取、比對后傳送到我縣信息資源中心(數據中心)由數據中心進行整合,并校驗各法人單位的統一代碼(組織機構代碼),然后將這些以統一代碼為特征的標準信息單元存放

40、于信息共享平臺,形成數據集中存放 的法人基礎共享信息庫,以實現我縣法人單位基礎信息資源共享。采用集中式建設模式,可體現出以下幾方面的特點:抽取各參建部門需要共享的數據,整合形成統一、標準的法人庫,數據 集中存放在我縣信息資源中心(數據中心),由數據中心統一管理和維護;數據交換的服務以數據中心為基礎,各參建部門將其他需要共享的數據 傳送到數據中心,數據中心根據各部門的數據共享需求將整合和轉換后 的數據發(fā)送給相應部門;數據的轉換、比對、校驗由數據中心統一實現;數據中心既是交換中心,又是數據管理中心;£手機由信息資源中心對其提供數據安全保障,進而提高信息資源中心基礎設 施資源的利用率。SMSORWAP浩人e孫網門戶曲用是平a法人C僵,冨1直A*®«S|S*WEififlea婉-的安全會對法人單位基礎信息日益增長的需求; 推動政務公開和跨部門業(yè)務協同,為社會提供廣泛、準確、動態(tài)的信息咨詢服務;提高了各部門的辦事效率及法人信息iiK3工裔堆蠱禪他Wtt共It交論羊臺2)iEK3遼寧It電亍政勞囲博弔臺XXX縣法人基礎共享信息庫邏輯架構圖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