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尺蠖發(fā)生特點及其綠色防控對策_第1頁
茶尺蠖發(fā)生特點及其綠色防控對策_第2頁
茶尺蠖發(fā)生特點及其綠色防控對策_第3頁
茶尺蠖發(fā)生特點及其綠色防控對策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茶尺蠖發(fā)生特點及其綠色防控對策    雷該翔 王友平 李新華摘要:通過2015-2017年連續(xù)三年在赤壁市對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早期性誘監(jiān)測,總結赤壁市茶葉茶尺蠖發(fā)生規(guī)律和發(fā)生特點,并提出采用有效的綠色防控策略,以供生產管理參考。關鍵詞: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發(fā)生特點;綠色防控策略中圖分類號:s4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8)12-0051-02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8.12.014abstract: the early sex

2、ual attraction of tea geometrid(ectropis obliqua) were monitored in chibi from 2015 to 2017 for three years. its occurrence regularity and characteristics were summarized. and the effective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ategies were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production manageme

3、nt.key words: tea geometrid(ectropis obliqua); occurrence characteristics;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ategy茶園許多昆蟲的性信息素被相繼鑒定和應用,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作為茶園主要害蟲之一,性信息素誘捕效果較理想,同時性信息素作為新型測報工具,效果優(yōu)于黑光燈1。目前性信息素主要作為一種防治手段來進行研究報道2,3,對害蟲的測報作用報道甚微,本研究僅就茶尺蠖性信息素作為蟲情測控的一種手段,分析赤壁市茶尺蠖發(fā)生規(guī)律和發(fā)生特點,在此基礎上提出針對茶尺蠖防治的綠色防

4、控策略,以供茶葉生產管理參考。1 材料與方法1.1 試驗地點赤壁市萬畝茶園生產基地,試驗地分別位于十二連、砂子嶺、益陽橋、新店等地,試驗地為老茶園,試驗品種為福鼎大白茶實生群體種,茶尺蠖歷年發(fā)生較重,試驗地各生產管理措施基本一致。1.2 誘殺器械誘捕器使用湖北百米生物實業(yè)有限公司的濕式殺蟲平臺,性信息素誘芯使用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橡皮頭誘芯,誘芯的活性組分為z3z6z9-十八碳三烯和z3z9-6,7-環(huán)氧-十八碳二烯等,每個誘芯活性組分含量1050 g。1.3 試驗方法分兩組進行試驗。第一組,于5月1日至31日,在每個試驗地塊設置3套誘捕器械誘殺茶尺蠖,每7 d檢查1次誘殺茶尺蠖

5、總量,檢查完后將蟲口全部清理干凈,并將平臺加滿水;第二組,于5月8日至6月8日,在益陽橋茶園定點設置1套誘殺器械,逐日檢查誘殺茶尺蠖數(shù)量,檢查完后將蟲口全部清理干凈,并將平臺加滿水。2 結果與分析2.1 不同年份不同茶園誘殺數(shù)量從表1可以看到,在同一茶園不同年份之間茶尺蠖發(fā)生量差異較大,有的茶園相差幾十頭,有的地塊相差幾百頭;同樣,在同一年份中,不同地塊之間茶尺蠖發(fā)生量差異同樣明顯,有的發(fā)生量較少,只有幾十頭,有的發(fā)生量較大,達到近千頭。2.2 不同年份不同時段誘殺效果由圖1可以看到,2015和2016年誘捕量相當,但2017年誘捕量明顯下降,表明同一地塊不同年份之間茶尺蠖發(fā)生量差異較大。20

6、17年蛾羽化盛期主要集中在5月下旬,在5月上旬和5月中旬呈現(xiàn)兩個小高峰,這一點在不同年份之間表現(xiàn)一致,表明茶尺蠖發(fā)生盛期在不同年份之間差異不大,但發(fā)蛾期持續(xù)時間長達2631 d,表明第一代茶尺蠖發(fā)生不整齊,這一結果與茶尺蠖前三代發(fā)生較為整齊的認識稍有差別4。誘殺茶尺蠖器械及效果見圖2。3 茶尺蠖綠色防控策略赤壁產茶歷史悠久,是青磚茶和米磚茶的主產地之一,茶尺蠖常年發(fā)生量均較大5,為防治該蟲,施藥次數(shù)及農藥投放量占全年總量的80%以上,在以往防治茶尺蠖過程中,頻繁進行普打,不僅造成農藥的極大浪費,也造成較高的茶葉農殘。赤壁市自2013年開展綠色防控以來,減少了化學農藥的投放量,農藥殘留得到改善。

7、但實際操作中依然存在盲目進行防治的情況,為提高綠色防控措施的防治效果,提出以下防控策略。3.1 挑治前三代,不同茶園區(qū)別對待茶尺蠖由于發(fā)生代數(shù)多達67代,而前三代往往發(fā)生量相對較輕,為害不嚴重,許多茶農見蟲就普打,既造成了農藥的濫用,又引起了后三代的蟲量暴發(fā),而前三代如果完全不防治可能造成蟲量的累積,后期難以控制。為減少化學農藥使用量,又避免殺傷天敵,應重視對前三代進行挑治。茶尺蠖前兩代發(fā)生量一般較小,發(fā)生量小時主要呈集團分布,不同茶園之間發(fā)生量差異大,此時對發(fā)蟲中心進行挑治,將同時提高農藥利用率及防效,對茶葉農殘影響較小,且對天敵影響小。3.2 加大推廣可持續(xù)防控技術可持續(xù)防控技術包括農業(yè)技

8、術、太陽能燈誘技術、性誘技術、引入天敵技術等。赤壁茶園茶尺蠖發(fā)生不整齊,對蟲害進行挑治適于在幼蟲發(fā)生盛期進行,但盛期前后通常還有其他蟲態(tài)存在,可加大殺蟲燈、性信息素誘捕技術產品的投放,控制成蟲發(fā)生量,在害蟲卵期,還可引入赤眼蜂等天敵對害蟲卵進行控制。3.3 加大性誘技術對蟲情進行測報的力度茶尺蠖性信息素誘芯技術較為成熟,誘捕效率高,優(yōu)于黑光燈,更易操作,目前生產實際中應用該技術測報較少,主要通過茶園實地查蟲及燈光誘殺,專業(yè)性要求較高。由于性誘的單一性,害蟲極易識別,一般的茶農均能掌握。應大力推廣性誘技術對茶尺蠖的測報,使蟲情發(fā)生情況早知道,早預防。參考文獻:1 陳德凡,趙豐華,任紅樓,等.昆蟲性信息素在信陽茶園中的應用效果初報j.河南農業(yè)學報,2011,40(10):96-98.2 王永模,戈 峰,劉向輝,等.應用性信息素迷向法防治茶毛蟲的田間試驗j.昆蟲知識,2006,43(1):60-63.3 戈 峰,陳小飛,王常平,等.茶毛蟲性信息素對茶毛蟲防治效果研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