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藥代動力學離線作業(yè)答案_第1頁
下載藥代動力學離線作業(yè)答案_第2頁
下載藥代動力學離線作業(yè)答案_第3頁
下載藥代動力學離線作業(yè)答案_第4頁
下載藥代動力學離線作業(yè)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下載藥代動力學離線作業(yè)答案 作者: 日期:浙江大學遠程教育學院藥代動力學課程作業(yè)答案(必做)第一章生物藥劑學概述一、名詞解釋1 .生物藥劑學:是研究藥物及其劑型在體內的吸收、分布、代謝與排泄過程,闡明 藥物的劑型因素、機體的生物因素與藥理效應三者之間相互關系的科學。2 .劑型因素主要包括:(1)藥物的某些化學性質:如同一藥物的不同鹽、酯、絡合物或衍生物,即藥物的化學形式,藥物的化學穩(wěn)定性等。(2)藥物的某些物理性質:如粒子大小、晶型、晶癖、溶解度、溶出速率等。 (3)藥物的劑型及用藥方法。(4)制劑處 方中所用輔料的種類、性質和用量。(5)處方中藥物的配伍及相互作用。(6)制劑的工 藝過程、操

2、作條件和貯存條件等。3 .生物因素主要包括:(1)種族差異:指不同的生物種類和不同人種之間的差異。(2)性別差異:指動物的雄雌與人的性別差異。(3)年齡差異:新生兒、嬰兒、青壯年與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可能存在的差異。(4)生理和病理條件的差異:生理條件如妊娠及各種疾病引起的病理變化引起藥物體內過程的差異。(5)遺傳因素:體內參寫藥物代謝的各種酶的活性可能引起的個體差異等。4,藥物及劑型的體內過程:是指藥物及劑型從給藥部位給藥后在體內吸收、分布、 代謝和排泄的過程。二、問答題1 .生物藥劑學的研究工作主要涉及的內容有:研究藥物的理化性質對藥物體內轉運 行為的影響;研究劑型、制劑處方和制劑工藝對藥物體

3、內過程的影響;根據(jù)機體的生 理功 能設計緩控釋制劑;研究微粒給藥系統(tǒng)在血液循環(huán)中的命運;研究新的給藥途徑與給藥方法;研究中藥制劑韻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研究生物藥劑學的試驗方法等。2 .在新藥的合成和篩選中,需要考慮藥物體內的轉運和轉化因素;在新藥的安全性評價中,藥動學研究可以為毒性試驗設計提供依據(jù);在新藥的制劑研究中,劑型設計的合理性需要生物藥劑學研究進行評價;在新藥臨床前和臨床I、n田期試驗中,都需要生物藥劑學和藥物動力學的參與和評價。第二章口服藥物的吸收一、名詞解釋1 .細胞通道轉運:藥物借助其脂溶性或膜內蛋白的載體作用,穿過細胞而被吸收的 過程。2 .被動轉運:是指存在于膜兩側的藥物服從

4、濃度梯度擴散的過程,分為單純擴散和 膜孔轉運兩種形式。3 .溶出速率:是指在一定溶出條件下,單位時間藥物溶解的量。4 .載體媒介轉運:借助生物膜上的載體蛋白作用,使藥物透過生物膜而被吸收的過程,可分為促進擴散和主動轉運兩種形式。5 .促進擴散:指某些物質在細胞膜載體的幫助下,由膜高濃度側向低濃度側擴散的 過程。6 . ATP驅動泵:以ATP水解釋放的能量為能源進行主動轉運的載體蛋白家族。7 .多藥耐藥:外排轉運器對抗月中瘤藥物多柔比星、紫杉醇、長春堿等的外排作用會導致腫瘤細胞內藥量減少,從而對月中瘤細胞殺傷作用大大下降的現(xiàn)象。8 .生物藥劑學分類系統(tǒng):根據(jù)藥物體外溶解性和腸道滲透性的高低,對藥

5、物進行分 類的一種科學方法。BCS依據(jù)溶解性與滲透性將藥物分為四類:I類為高溶解性/高滲 透性藥物、II類為低溶解性/高滲透性藥物、田類為高溶解性/低滲透性藥物、IV類 為低溶解性/低滲透性藥物。9 .藥物外排轉運器:轉運器的一種,依賴 ATP分解釋放的能量,可將底物逆向泵出 細胞,降低底物在細胞內的濃度,如 P糖蛋白、多藥耐藥相關蛋白、乳腺癌耐藥蛋 白等。10 .多晶型:化學結構相同的藥物,由于結晶條件不同,可得到數(shù)種品格排列不同的 晶型,這種現(xiàn)象稱為多晶型。二、問答題1 .促進擴散是指某些物質在細胞膜載體酌幫助下,由膜高濃度側向低濃度側擴散的過程。其特點有:藥物從高濃度側向低濃度側的順濃度

6、梯度轉運;需要載體參與,載體物質通常與藥物有高度的選擇性;不消耗能量,擴散過程與細胞代謝無關,不受細胞代謝抑制劑的影響;轉運有飽和現(xiàn)象;結構類似物能產生競爭性抑制作用;有結構特異性和部位特異性。與被動轉運相同的是:促進擴散服從順濃度梯度擴散原則,不消耗能量。與被動轉運不同的是:由于載體參與,促進擴散的速度要比單純擴散的速度得多。2 .借助載體或酶促系統(tǒng)的作用,藥物從膜的低濃度側向高濃度側的轉運稱為主動轉 運。主動轉運可分為ATP驅動泵和協(xié)同轉運兩種。ATP驅動泵是以ATP水解釋放的能 量為能源進行主動轉運的載體蛋白家族。協(xié)同轉運是依賴另一種物質的電化學梯度所 貯存的能量對物質進行主動轉運,而維

7、持這種電化學勢是鈉鉀泵或質子泵。主動轉運的 特點有:逆濃度梯度轉運;需要消耗機體能量;需要載體參與,載體物質通常與 藥物有高度的選擇性;主動轉運的速率及轉運量與載體的量及其活性有關,具有飽和作 用;結構類似物能產生競爭性抑制作用,相似物競爭載體結合位點,影響藥物的轉運; 受代謝抑制劑的影晌;有結構特異性和部位特異性。3 . 口服藥物的吸收在胃腸道上皮細胞進行,胃腸道生理環(huán)境的變化對吸收產生較大 的影響。(1)消化系統(tǒng)因素:胃腸液的成分與性質:胃液的 pH呈酸性,有利于弱酸性藥物 的吸收;小腸較高的pH環(huán)境是弱堿性藥物最佳的吸收部位。胃排空和胃空速率:胃 排空速率慢,藥物在胃中停留時間延長,弱酸

8、性藥物吸收會增加,但是胃排空加快,到 達小 腸部位所需的時間縮短,有利于藥物在小腸部位吸收。小腸內運行:可促進固體制 劑進一步崩解、分散,使之與腸分泌液充分混合,增加了藥物與腸表面上皮的面積,有 利于難溶性藥物的吸收。食物的影響:食物不僅能改變胃空速率而影響吸收,也可能促 進藥物的吸收或不影響吸收。胃腸道代謝作用的影響:藥物的胃腸道代謝是一種首過 效應,對藥物療效有一定的甚至很大的影響。(2)循環(huán)系統(tǒng)因素:胃腸血流速度:血流量可明顯影響胃的吸收速度,但這種現(xiàn)象 在小腸吸收中不顯著;肝首過作用:肝首過效應愈大,藥物被代謝越多,藥效會受 到明顯的影響;腸肝循環(huán):對經(jīng)膽汁排泄的藥物有影響,可使藥物的

9、作用明顯延長; 淋巴循環(huán):對大分子藥物的吸收起著重要作用。(3)疾病因素:胃酸缺乏、腹瀉、甲狀腺功能不足、部分或全部胃切除、肝臟疾病等 均可影響藥物胃腸道吸收。4 .影響該藥物口服生物利用度的因素有很多,藥物本身生物利用度低可能是由于 藥物的吸收差或受到胃腸分泌的影響。與食物同服,可促進胃排空速率加快,藥物進小腸,在腸內停留時間延長;脂肪類食物可促進膽汁分泌,而膽汁可促進難溶性藥物 溶解吸收。劑型因素也有很大影響,藥用輔料的性質與藥物相互作用均影響其生物利用 度。提高藥物的生物利用度可將難溶性藥物制成可溶性鹽、無定型藥物或加入表面活性 劑;改變劑型增大藥物表面積;制成復方制劑或改變劑量促使酶代

10、謝飽和等;制成前 體藥物等。5 .藥物的浴出是指藥物從制劑中溶解到溶出介質中的過程??诜腆w藥物制劑后, 藥物在胃腸道內經(jīng)歷崩解、分散、溶出過程才可通過上皮細胞膜吸收。對難溶性藥物 而言,溶出是其吸收的限速過程,藥物在胃腸道內的溶出速率直接影響藥物的起效時 問、藥效強度和作用持續(xù)時間。影響藥物溶出速率的因素主要有:藥物的溶解度,藥物的 溶解度與溶出速度直接相關,當藥物在擴散層中的溶解度增大,則可加快藥物的溶出速 率。粒子大小,藥物粒子越小,則與體液的接觸面積越大,藥物的溶出速度增大,吸收 也加 快。多晶型,不同的晶型溶解度不同,其溶出速度也不同,直接影響藥物的吸收速 并會影響藥物的藥理作用。溶

11、劑化物,將藥物制成無水物或有機溶劑化物,有利于溶出和吸收。6 . R類藥物是低溶解性/高滲透性的一類藥物,因藥物在胃腸道溶出緩慢而限制了 藥物的吸收。影響II類藥物吸收的理化因素有藥物的溶解度、晶型、溶媒化物、粒子 大小等。增加藥物的溶解度和(或)加快藥物的溶出速率均可有效地提高該類藥物的口服 吸收,主要方法有:制成可溶性鹽類;選擇合適的晶型和溶媒化物;加入適量表 面活性劑;用親水性包合材料制成包合物;增加藥物的表面積;增加藥物在胃腸道 內的滯目時間;抑制外排轉運及藥物腸壁代謝。第三章非口服藥物的吸收一、填空題1 .脂溶性,小,很大 2.單室,雙室 3. 0.57.5ym 4.經(jīng)鼻腔,經(jīng)肺部,

12、經(jīng)直腸(經(jīng)口腔黏膜等) 5.藥物及介質因素,電學因素 6.角膜滲透,結膜滲透二、問答題1.可以通過改變給藥途徑盡量避免首過效應,尤其是肝首過效應。主要途徑有:(1)薛脈、肌內注射:靜脈注射直接進入體循環(huán),因此不存在首過效應;肌內注射經(jīng) 毛細血管吸收進入體循環(huán),不經(jīng)門肝系統(tǒng),因此不存在首過效應。(2)口腔黏膜吸收:口腔黏膜下有大量毛細血管匯總至頸內靜脈,不經(jīng)肝臟而直接進入心臟,可繞過肝臟的首過作用。一般可制成口腔貼片給藥。(3)經(jīng)皮吸收:藥物應用到皮膚后,首先從制劑中釋放到皮膚表面,溶解的藥物分配進入角質層,擴散通過角質層到達活性表皮的界面,再分配進入水性的活性表皮,繼續(xù)擴散到達真皮,被毛細血管

13、吸收進入血液循環(huán),可避開門肝系統(tǒng)。(4)經(jīng)鼻給藥:鼻黏膜血管豐富,鼻黏膜滲透性高,有利于全身吸收。藥物吸收后直接進入體循環(huán),無首過效應。(5)經(jīng)肺吸收:肺泡表面積大,具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和極小的轉運距離,因此肺部給藥吸收迅速,而且吸收后藥物直接進入血液循環(huán),不受肝首過效應的影響。(6)直腸給藥:栓劑距肛門2cm處,可使大部分藥物避開肝首過效應,給藥生物利用度遠高于距肛門4cm處給藥。當栓劑距肛門6cm處給藥時,大部分藥物經(jīng)直腸上靜脈進入門靜脈-肝臟系統(tǒng)。淋巴循環(huán)也有助于直腸藥物吸收,經(jīng)淋巴吸收的藥物可避開肝臟代謝作用。2. (1)生理因素:皮膚的生理情況因種族、年齡、性別、人體因素及部位的差異而

14、有 顯著不同,其差異主要由角質層的厚度、致密性和附屬器的密度引起,由此對皮膚的 通透性產生明顯的影響。身體各部位皮膚滲透性大小為陰襄耳后,腋窩區(qū) 頭皮,手臂腿部,胸部。皮膚生理條件會隨著年齡和性別而發(fā)生變化,胎兒的角質層從妊娠期開始 產生,出生時形成,由于嬰兒還沒有發(fā)達的角質層,因此皮膚的通透性比較大;成年 人的萎皮膚結構功能不斷完善,通透性也在不斷地減弱。通常,老人和男性的皮膚通透性 低于兒童和婦女。(2)劑型因素:對于經(jīng)皮給藥系統(tǒng)的候選藥物,一般以劑量小、藥理作用強者較為理想。角質層的結構限制了大分子藥物滲透的可能性。分子量大于600的物質不能自由通過角質層。藥物的熔點也能影響經(jīng)皮滲透性能

15、,低熔點的藥物容易滲透通過皮膚。脂溶性藥物較水溶性藥物或親水性藥物容易通過角質層屏障,但是脂溶性太強的藥 物也難以透過親水性的活性表皮層和真皮層,主要在角質層中蓄積。給藥系統(tǒng)的劑型對藥物的釋放性能影響很大,藥物從給藥系統(tǒng)中釋放越容易,則越 有利于藥物的經(jīng)皮滲透。常用的經(jīng)皮給藥劑型有乳膏、凝膠、涂劑和透皮貼片等,藥 物從這些劑型中釋放往往有顯著差異。基質對藥物的親和力不應太大,否則難以將藥物轉 移到皮膚中,影響藥物的吸收。(3)透皮吸收促進劑:應用經(jīng)皮吸收促進劑可提高藥物的經(jīng)皮吸收。常用的促進劑 有表面活性劑類,氮酮類化合物、醇類和脂肪酸類化合物芳香精油等。3.藥物粒子在氣道內的沉積機制有:慣性

16、碰撞:動量較大的粒子隨氣體吸入,在 氣道分叉處突然改變方向,受渦流的影響,產生離心力,當離心力足夠大時,即與氣 道壁發(fā)生慣性碰撞:沉降:質量較大的粒子在氣道內的停留時間足夠長時,受重力的作 用沉積于氣道;擴散:當藥物粒子的粒徑較小時,沉積也可能僅僅是布朗運動的結果, 即通過單純的擴散運動與氣道相接觸。影響藥物經(jīng)肺部吸收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藥物粒子在氣道中的沉積:吸入 粒子在氣道中的沉積主要受三方面因素的影響:氣溶膠劑的特性、肺通氣參數(shù)和呼吸 道生理構造。粒子在肺部的沉積還與粒子的大小有關。生理因素:氣管壁上的纖毛運 動可使停留在該部位的異物在幾小時內被排除。呼吸道越往下,纖毛運動越弱。呼吸

17、道 的直徑對藥物粒子到達的部位亦有很大影響。酶代謝也是肺部藥物吸收的屏障因素之0藥物的理化性質:藥物的脂溶性和油水分配系數(shù)影響藥物的吸收。水溶性化合物主 要通過細胞旁路吸收,吸收較脂溶性藥物慢。藥物的分子量大小也是影響肺部吸收的因之一。制劑因素:制劑的處方組成、吸入裝置的構造影響藥物霧滴或粒子的大小和性質、粒子的噴出速度等,進而影響藥物的吸收。第四章藥物的分布一、填空題1.循環(huán)系統(tǒng),各臟器組織2.慢,蓄積3.白蛋白,a 1-酸性糖蛋白,脂蛋白4.分子量,50005.脂溶性,蛋白的結合率6.7,肝和脾中的單核巨噬細胞7.親水性,柔韌性,位阻8.貯庫,作用時間9.動物種差,性別差異,生理與病理狀態(tài)

18、差異10.全部藥量,總容積11.小12.低,高蛋自,中毒(不良,出血)13.改善表面親水性,減小粒徑,表面荷正電14.小,安全性15.可逆的,飽和,游離,緩慢二、問答題1 .決定藥物被組織攝取和積蓄的主要因素是組織器官的血液灌流速度和藥物與組織器官的親和力。而藥物與組織和器官的親和力主要和藥物的結構、解離度、脂溶性以及蛋白結合率有關。通常血流豐富的組織攝取藥物較快。2 .表觀分布容積是指在藥物充分分布的前提下,體內全部藥物按血中同樣濃度溶解時所需的體液總容積。它不是藥物體內分布的真實容積,而是通過實驗,根據(jù)體內藥量和血藥濃度的比值計算得到的容積,它是真實容積在實際情況下所表現(xiàn)出的特征值,以稱為

19、表觀分布容積。通過表觀分布容積與血藥濃度可以計算體內藥量及進行相關的 藥物動力學計算。表觀分布容積與藥物的蛋白結合及藥物在組織中的分布密切相關,能反映藥物在體 內的分布特點。3 .當藥物主要與血漿蛋白結合時,具表觀分布容積小于它們的真實分布容積;而當 藥物主要與血管外的組織結合時,具表觀分布容積大于它們的真實分布容積。蛋白結 合率高的藥物,通常體內消除較慢。4 .藥物與血漿蛋白結合,能降低藥物的分布與消除速度,延長作用時間,并有減毒 和保護機體的作用。若藥物與血漿蛋白結合率很高,藥理作用將受到顯著影R向。由 于藥理作用主要與血中游離藥物濃度有關,因此血中游離藥物濃度的變化是影響藥效的重要因素。

20、如一個結合率低于70%的藥物,即使結合率降低10%,體內游離藥物濃度最多 只增加15%,而一個結合率高達98%的藥物,若結合率降低10%,則可以使游離藥物濃度 上升5倍,這時可引起療效的顯著改變,甚至引起毒性反應。5 .由于只有游寓型才能被腎小球濾過,因此藥物與血漿蛋白結合后,會降低藥物的腎 小球過濾。對于僅由腎小球濾過的藥物,則導致其腎消除率延長。對于同時存在腎小 球濾 過和腎小管主動分泌兩種途徑清除的藥物,由于腎小管主動分泌一般不受蛋白結合率的影響,因此其腎消除率基本不受影響。如青霉素G盡管血漿蛋白結合率很高,很少被腎小球濾過,但主要由近曲小管分泌排入小管液,只需通過一次腎血液循環(huán)就幾乎完

21、全從血漿中被消除。6 .由于作用強度主要和血中游離藥物濃度有關。對于高蛋白結合率的藥物,藥物 蛋白結合率的輕微變化,可能導致血中游離藥物濃度明顯變化,因而會顯著影響藥物 作用強度。如結合率高達98%的藥物,若結合率降低1%,則可以使游離藥物濃度上升1.5倍,可顯著影響作用強度。對于低蛋白結合率的藥物,結合率的輕微改變,對血中游離藥物濃度影響不明顯,因 此不會顯著影響藥物作用強度。7 .在血漿pH 7.4時,弱酸性藥物主要以解離型存在,而弱堿性藥物主要以非解離型 存在。一般說來,弱堿性藥物容易向腦脊液轉運。如水楊酸和奎寧在血漿pH 7.4時,非離子型分別為0.004%0.01%和g.Og%,向

22、腦脊液透過系數(shù)分別為0.0026 0.006min-l和0.078min-l。8 .由于大分子藥物和微粒等容易通過淋巴管轉運,藥劑學通常采用現(xiàn)代制劑技術,制備脂質體、微乳、微粒、納米粒、復合乳劑等各種載藥系統(tǒng),來增加藥物的淋轉運。9 .常規(guī)設計的微粒給藥系統(tǒng)在體內會被網(wǎng)狀內皮系統(tǒng)的單核巨噬細胞吞噬,因此半衰期很短。通過改善微粒的親水性,增加微粒的柔韌性及其空間位阻,干擾吞噬細胞對微粒的識別過程,則可明顯延長微粒在血液中的循環(huán)時間。目前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采用表面修飾技術,該技術系通過一定的化學反應,將非離子型聚合物如聚乙二醇(PEG)以共價結合的方式引入到微粒的表面,既提高了微粒的親水性和柔韌性,

23、又明顯增加微粒的空間位阻,使微粒具有隱蔽性,不易被單核巨噬細胞識別和吞噬,從而達到長循環(huán)的目的。10 . (1)細胞和微粒之間的相互作用,包括內吞作用、吸附作用、融合作用、膜間作用等。(2)微粒本身的理化性質,包括粒徑、電荷、表面性質的影響。(3)微粒的生物降解。(4)機體的病理生理狀況。第五章藥物代謝一、問答題1 .藥物代謝對藥理作用有可能產生以下影響:使藥物失去活性,代謝可以使藥物作用鈍化,即由活性藥物變化為無活性的代謝物,使藥物失去治療活性;使藥物活 性降 低藥物經(jīng)代謝后,其代謝物活性明顯下降,但仍具有一定的藥理作用;使藥物活性增強,即藥物經(jīng)代謝后,表現(xiàn)出藥理效應增強,有些藥物的代謝產物

24、比其原藥的藥理作用更強;使藥理作用激活,有一些藥物本身沒有藥理活性,在體內經(jīng)代謝后產生有活性的代謝產物,通常的前體藥物就是根據(jù)此作用設計的,即將活性藥物衍生化成藥理惰性物質,但該惰性物質能夠在體內經(jīng)化學反應或酶反應,使母體藥物再生而發(fā)揮治療作用;代謝產生毒性代謝物,有些藥物經(jīng)代謝后可產生毒性物質。2 .藥物在體內的代謝反應是一個很復雜的化學反應過程,通??梢苑譃镮相反應和II相反應兩大類。I相反應包括氧化反應、還原反應和水解反應,參與各種不同反應的藥物代謝酶依次為氧化酶、還原酶和水解酶,通常是脂溶性較強的藥物通過反應生成極性基團。R相反應即結合反應,參與該反應的藥物代謝酶為各種不同類型的轉移酶

25、,通常是藥物或I相反應生成的代謝產物結構中的極性基團與機體內源性物質反應生成結合物。3 .影響藥物代謝的因素很多,主要為生理因素與劑型因素。生理因素包括種屬、種族、年齡、性別、妊娠、疾病等;劑型因素包括給藥途徑、劑量、劑型、手性藥物、藥物相互作用等,止匕外,還有食物、環(huán)境等因素也會對藥物的代謝產生一定影響。4 .根據(jù)藥酶抑制劑的性質,可設計利用一個藥物對藥酶產生抑制,從而來減少或延緩另一個藥物的代謝,達到提高療效或延長作用時間的目的。以左旋多巴為例,為了減少脫竣酶的脫竣作用,設計將脫竣酶抑制劑和左旋多巴同時應用,組成復方片劑。如采用的脫竣酶抑制劑卡比多巴和鹽酸葦絲肌。它們可抑制小腸、肝、腎中的

26、脫竣酶的活性,故能抑制左旋多巴的脫竣作用。這兩種脫竣酶抑制劑不能透過血.腦屏障,因而不會影響腦內脫竣酶的活性。結果是既能抑制外周的左旋多巴的代謝,增加進入中樞的左旋多巴的量,又能使攝入腦內的左旋多巴順利地轉化成多巴胺,進而發(fā)揮藥理作用,大大降低了左旋多巴的給藥劑量。第六章藥物排泄一、名詞解釋1 .腎清除率:腎清除率代表在一定時間內(通常以每分鐘為單位)腎能使多少積(通常以毫升為單位)的血漿中該藥物清除的能力,如腎對某藥物消除能力強時表示有較交多血漿中的該藥物被清除掉。2 .腎小球濾過率:單位時間內(每分鐘)兩腎生成的超濾液量稱為腎小球濾過率。3 .雙峰現(xiàn)象:某些藥物因腸肝循環(huán)可出現(xiàn)第二個血藥濃

27、度高峰,該現(xiàn)象稱為雙峰觀象。4 .腸肝循環(huán):在膽汁中排泄的藥物或其代謝物在小腸中移動期間重新被吸收返肝門靜 脈血的現(xiàn)象。二、填空題1 .腎,原形藥物2.相對分子質量,所帶的電荷 3.濾過膜,有效濾過壓,腎小球 濾過率4 .腎近曲小管,主動重吸收,被動重吸收,選擇性的重吸收,有限度的重吸收5 .腎近曲小管6.125 7.脂溶性,pKa,尿量,尿的pH 8.腎小球濾過,腎小管分泌,腎小管重吸收 9. 50010.分子量較小,沸點較低三、問答題1.主要有如下三個因素:(1)腎小球濾過膜的通透性和面積:當通透性改變或面積減少時,可使濾過聾尿液的成分改變和尿量減少。(2)腎小球有效濾過壓改變:當腎小球毛

28、細血管血壓顯著降低(如大失血)或囊壓升高(如輸尿管結石等)時,可使有效濾過壓降低,濾過率下降,尿量減少。如果血滲 透壓降低(血漿蛋白明顯減少或靜脈注射大量生理鹽水),則有效濾過壓升高,濾過 率增多。(3)腎血流量:腎血流量大時,濾過率高;反之,濾過率低。2 .均會引起尿量增多。主要原因是血漿蛋白被稀釋,血漿蛋白濃度降低、血漿膠體滲 透壓下降,從而使腎小球有效濾過壓升高,腎小球濾過率升高,最后導致尿量增加。3 .大量出汗或大量失血,都會引起尿量減少。主要原因如下:(1)大量出汗時,水的丟失多于電解質的丟失,血漿晶體滲透壓升高,滲透壓感受器 興奮,使下丘腦視上核、室旁核神經(jīng)元合成抗利尿激素增多,神

29、經(jīng)垂體釋放抗利尿激 素增多,遠曲小管和集合管對水通透性增加,水的重吸收增加,尿量減少。(2)循環(huán)血量減少時,對容量感受器(位于大靜脈和左心房)的刺激減弱,感受器沿迷 走神經(jīng)傳人沖動減少,對視上核、室旁核的抑制減弱,使神經(jīng)垂體釋放抗利尿激素增 加,遠曲小管和集合管對水的通透性增加,水的重吸收增加,尿量減少。第七章藥物動力學概述一、名詞解釋1 .藥物動力學,是應用動力學原理與數(shù)學處理方法,研究藥物通過各種途徑(如靜 脈注射、靜脈滴注、口服等)給藥后在體內的吸收、分布、代謝、排泄過程(即 ADME過程)量變規(guī)律的學科,致力于用數(shù)學表達式闡明不同部位藥物濃度(數(shù)量) 與時間之間的關系。2 .隔室模型,

30、亦稱房室模型,是經(jīng)典的藥物動力學模型。將整個機體(人或其他動 物)按動力學特性劃分為若干個獨立的隔室,把這些隔室用接起來構成的一種足以反 映藥物動力學特征的模型,稱為隔室模型。隔室的劃分不是隨意的,它是由具有相近 藥物轉運速率的器官、組織組合而成,同一隔室內各部分的藥物處于動態(tài)平衡。3 .單室模型,又稱一室模型,是指藥物在體內迅速達到動態(tài)平衡,即藥物在全身各 組織部位的轉運速率相同或相似,將整個機體視為一個隔室的藥動學。單室模型并不 意味著所有身體各組織在任何時刻的藥物濃度都一樣,但要求機體各組織藥物水平能 隨血漿藥物濃度的變化平行地發(fā)生變化。4 .外周室,又稱外室、同邊室。在經(jīng)典藥動學雙室模

31、型和多室模型中,按照速度論 的觀點將機體劃分為藥物分布均勻程度不同的獨立隔室,即中央室和外周室。中央室 由一些血流比較豐富、膜通透性較好、藥物易于灌注的組織組成。外周室由一些血流 不太豐富、藥物轉運速度較慢的器官和組織(如脂肪、肌肉等)組成,這些器官和組 織中的藥物與血液中的藥物需經(jīng)過一段時間方能達到動態(tài)平衡。外周室與中央室的劃 分具有相對性模糊性。二、問答題1 .藥物動力學對于指導制劑的研究與質量評價具有重大作用。通過實驗求出藥物新制劑給藥后的藥動學參數(shù),把握新制劑給藥后藥物在體內量變過程的規(guī)律性從而 指導新制劑的處方工藝設計;根據(jù)受體部位藥物效應的定量要求,或對血藥濃度曲線 特征的要求,反

32、過來計算出制劑中所需的藥物釋放規(guī)律,為緩釋、控釋、速釋、靶 向、擇時等各種藥物傳輸系統(tǒng)的研究提供理論依據(jù);研究藥物及其制劑在體外的物理 動力學特征(如溶出度、釋放度等)與體內的藥動學特征之間的關系,尋找比較便捷 的體外方法來合理地反映藥物及其制劑的體內質量;研究藥物制劑的藥時曲線是否具 有控、緩釋特征,速釋特征或擇時釋放特征,藥物分布是否具有靶向特征,以及生物 利用度等體內質量指標的測定原理與計算方法,從而給出藥劑內在質量較為客觀的評 價指標。2 .表觀分布容積是體內藥量與血藥濃度間相互關系的一個比例常數(shù),它可以設想為 體內的藥物按血漿濃度分布時,所需要體液的理論容積。一般水溶性或極性大的藥

33、物,不易進入細胞內或脂肪組織中,血藥濃度較高,表觀分布容積較??;親脂性藥物 在血液中濃度較低,表觀分布容積通常較大,往往超過體液總體積。因此表觀分布容 積不具有直接的生理意義,在多數(shù)情況下不涉及真正的容積,只是“表觀”的。第八章單室模型一、填空題1 .單室;2. 一級,Wagner-Nelson法;3. k0, k, V;C=右風(e S);v(k - A)4 .;5 .達到峰濃度的時間,血藥濃度一時間曲線下面積,給藥開始至血液中開始出現(xiàn)藥物的時間;6.藥物的輸入速度;7.4.3;8.作圖時對誤差因素不敏感,實驗數(shù)據(jù)點比較規(guī)則,求得七值較尿排泄速率法 準確。要求收集尿樣時間較長(至少為藥物的7

34、個tl/2),且不得丟失任伺一份尿樣 數(shù)據(jù)。二、單項選擇題1 .D三、問答題1. A.正確。K=0.693/t1/2= 0.173h-loB.錯誤。16小時為4個半衰期,在4個半衰期內,1- (1/2) A4M00%,即 93.75%的藥物被消除。C.正確。給藥0.5g消除0.375g需要2個半衰期,而給藥l.0g消除0.5g需要1個 半衰期。D.錯誤。12小時相當于3個半衰期,僅87.5%的經(jīng)尿排泄的藥物被消除,較好估尿藥總量需要5個以上半衰期。E.基本正確。對多數(shù)藥物,在治療濃度范圍內,給藥劑量改變,藥動學參數(shù)不變。但在少數(shù)情況下,某個或某些藥動學參數(shù)會發(fā)生改變。2.圖中.寞線為原曲線,虛

35、線為戊變后的曲線口六、計算題J X L 0.693 , X<1 .解:C = C°e",Co=dM=-;,故:C = de 心=0.153( gg/ml )o VV2 .解:根據(jù)EC=T/ + lnC。,代入已知條件求出斤=O.O72(h *),則d=0693歡=9.6 (h)3 .解:根據(jù)卜二=一乜 £ = 12.5%,消除藥量%=112.5% = 87.5%, C=3.12(晅mD c G小 八, d¥u/d/ (37.5x1000)/0.5 .皿 、“ 、4 .解:C/f =2= 7500 (ml/h) = 125 (ml/min).工 解:

36、C/ = AV加),J = / - C/8.58(inl/min), Cft -Cl-Clt -125.72(mVniin)«6.解士聯(lián)列方程t加工=-七 ,如;=-禮心®C241由/得: = P< 訪彳'66.52%,消除百分數(shù)=1 ," 52%=33 48 %.Cq,做1包/jrrf17 .解;0> U°-)>UXJ% = 77.2% AUC卬L/h: q-lMUSU.NLh;,=-=03或者/ = &m天* Ci8 . W:根據(jù) = 2,求得總T45.9(mg/hL KV9,解,根據(jù) 二 1七三93求得L21.6C

37、h).10.解:(1) % 327MQ) XUU=5.5 篇 10“mg,NLL(3) CJXo;/tA>33(mVh);(4) VP北=L3CLl第九章多室模型、名詞解釋1 .二室模型:二室模型由中央室和周邊室組成,中央室一般由血流豐富的組織、器 官與血流組成,如心、肝、脾、肺、腎和血漿,藥物在這些組織、器官和體液中的分 布較快,能夠迅速達到分布平衡;而周邊室一般由血流貧乏、不易進行物質交換的組織、器官 和體液等構成,如肌肉、骨骼、皮下脂肪等,藥物在這些組織、器官和體液中的分布較 慢,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達到分布平衡。藥物在中央室與周邊室之間進行可逆的轉運,藥物的除主要發(fā)生在中央室2 .

38、三室模型:三室模型由中央室與兩個周邊室組成。中央室一般為血流高灌注隔室,藥物以很快的速度分布到中央室(第 1室);以較慢的速度進入淺外室(第 2 室),淺外室為血流灌注較差的組織或器官,又稱組織隔室;以更慢的速度進入深外室(第 3 室),深外室為血流灌注更差的組織或器官,如骨髓、脂肪等,又稱深部組織隔室,也包括那 些與藥物結合牢固的組織。藥物消除一般也發(fā)生在中央室。3 . AIC 判據(jù):AIC 是由 Akaike 等所定義的一種判據(jù)(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a)。AIC=NInRe+ 2P,該式中,N為實驗數(shù)據(jù)的個數(shù);Re為權重殘差平方和;P是所設模型 參數(shù)的個數(shù),

39、其值為模型隔室數(shù)的2倍。AIC值愈小,則模型擬合愈好。4 .混雜參數(shù):通常將分布相混合一級速度常數(shù) a和消除相混合一級速度常數(shù)/稱為混雜參數(shù)(hybrid parameters),分別代表分布相和消除相的特征,由模型參數(shù)(K12、k21, K10)構成。二、問答題1 .二室模型藥物靜脈注射給藥后,血藥濃度曲線先較快地下降,布相,之后較慢地下降,此為消除相。以血藥濃度的對數(shù)對時間作圖為由兩條斜率不同的直相交而成的二次曲線。這是因為在給藥后初期藥物除了向體外消除,還有向周邊室的布,所以血藥濃度在分布相下降較快;而在給藥后末期,藥物分布基本完成,體內過 程以 消除為主,所以在消除相血藥濃度下降較慢。

40、2 .以靜脈注射給藥為例,應用殘數(shù)法原理求有關動力學參數(shù)的原理如下:(1)以末端血藥濃度一時間數(shù)據(jù)求 B和B:股o>>3當t充分大時,A*e-4一 0,則IgCC=A *e-次+B*e-'可以簡化為:C=B.e-口;兩邊取對數(shù),得:2.3030因此,lgC-t曲線的尾端直線段的斜率為2.3。3,從斜率可求出B值,截距為igB可求出Bo求曲線前相的殘數(shù)濃度:根據(jù)該直線方程,可以將此直線外推求出曲線前相(分布相)各對應時間點的外推濃度值 c',以對應時間點的實測濃度c減去外推濃度值c',得殘數(shù)濃度Cr, Cr= C-C =A.-ate 。(3)根據(jù)殘數(shù)濃度求A和

41、a:對殘數(shù)濃度取對數(shù),并對時間作圖又得到一直線,2.303,根據(jù)該殘數(shù)直線的斜率2.303,和截距IgA,即可求出a和Ao3 .隔室數(shù)的確定主要取決于:給藥途徑;藥物的吸收速度;采樣點及采樣周 期的時間安排;血藥濃度測定分析方法的靈敏度等因素。模型的判別應采用以下判據(jù)綜合判斷:一般先以血藥濃度的對數(shù)對時間作圖作初 步判斷,如靜脈注射給藥后,lgC-t圖形為一直線,則可能是單室模型;如不呈直線, 則可能屬于多室模型。選擇殘差平方和(SUM)與權重殘差平方和(Re)最小的模型。選 擇擬合度(r2)較大的模型。選擇AIC判據(jù)較小的模型。F檢驗,若F計算值大于F 界值,則說明模型2優(yōu)于模型1。4 .血管外給藥二室模型藥物的血藥濃度一時間曲線圖分為三個時相:吸收相,給 藥后藥物濃度持續(xù)上升,達到峰值濃度,在這一階段,藥物吸收為主要過程;分布 相,吸收至一定程度后,以藥物從中央室向周邊室的分布為主要過程,同時還有藥物 的消除,藥物濃度下降較快:消除相,吸收過程基本完成,中央室與周邊室的分布 趨于平衡,體內過程以消除為主,藥物濃度下降較慢。5 .血管外給藥三室模型示意圖如下: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