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脈證治件_第1頁
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脈證治件_第2頁
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脈證治件_第3頁
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脈證治件_第4頁
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脈證治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v 另外,大卒驚恐若多次受之,致氣血逆亂,日久亦可致虛,形成心悸。所謂“大驚失血”,“驚則氣下”,即因驚致虛。靈樞口問有:“大驚卒恐,則血氣分離”的記載。從臨床看:有人受驚后面色蒼白,氣血一時不能恢復(fù),甚至日久不能復(fù)原,最終導(dǎo)致悸證產(chǎn)生。本篇對驚悸治療僅討論了火劫致驚與水飲致悸兩型第1頁/共18頁v1.1.火劫致驚火劫致驚v 【原文】 火邪者,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主之。(12)v 【主癥】 可見心悸,驚狂,臥起不安,脈動搖不寧。v 【病因病機】 為醫(yī)者用火劫(如艾灸、熱熨、熏蒸、溫針等)發(fā)汗,損傷心陽而致驚。v 火劫發(fā)汗應(yīng)用之得當(dāng),本證汗后損傷心陽,必乃發(fā)汗太過或誤汗所致。汗為心液,

2、汗出過多,心陽必隨汗液耗損,心陽虛則不能養(yǎng)神,使神氣浮越;同時心陽虛則痰濁易凝聚阻塞心竅,影響神明鑒照,故見心悸,驚狂不安等癥。v 傷寒論112條對此證論述較全面,如云:“傷寒,脈浮,醫(yī)以火迫劫之,亡陽,必驚狂,臥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救逆湯主之?!眝 【治法】 溫通心陽,鎮(zhèn)驚安神,祛除痰濁。v 【方藥】 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v 【方析】 本方用桂枝湯去酸斂陰柔之芍藥,使桂枝與甘草相合,以辛甘化陽,溫通心陽;生姜、大棗協(xié)助桂枝、甘草溫復(fù)心陽;加牡蠣、龍骨鎮(zhèn)驚安神;蜀漆滌除痰濁。v 臨床亦可用遠志、石菖蒲代替蜀漆。第2頁/共18頁【臨床應(yīng)用】 張某,女,18歲,聾啞人。l9

3、88年9月18日診。其母代訴:言其兩天前獨身一人串親戚,路遇一瘋子追趕受驚,回家后驚哭不已,夜臥不能入寐??淘\:精神稍差,面色蒼白,兩眼顯示出驚恐神態(tài),舌淡苔薄,脈短促結(jié)代。查:心率84次分,律不齊,未聞及雜音,兩肺()。證屬驚悸:治宜溫心陽,養(yǎng)心血,安神定志。處方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救逆湯加減:桂枝12g,炙甘草9g,龍骨30g,牡蠣30g,磁石30g,棗仁20g,柏子仁10g,當(dāng)歸10g,生地20g,阿膠12g(烊化),黨參10g,大棗6枚,生姜3片。2劑,水煎服。數(shù)日后見其母,詢問其女病情,云其2劑藥盡,神志睡眠恢復(fù)如常。(編者驗案)第3頁/共18頁v 2.水飲致悸水飲致悸v 【原文

4、】 心下悸者,半夏麻黃丸主之。(13)v 【主癥】 心下悸動?;虬闅獯瑖I逆,舌淡苔滑,脈沉弦等癥。v 【病因病機】 水飲停于心下,上凌于心,使心陽遏阻,肺氣郁閉,故見心下悸動等癥。v 【治法】 散飲降逆,宣發(fā)郁陽。v 【方藥】 半夏麻黃丸v 【方析】 方中半夏和胃降逆散飲結(jié);麻黃宣肺散飲開通心陽;煉蜜和丸,可制約半夏辛燥,麻黃辛散,防其耗傷心陽,且服量較小,以圖緩治。v 因本證為飲邪遏阻心陽與肺氣,故用半夏、麻黃一降一宣以散飲結(jié)宣陽氣,而不用桂枝、茯苓溫化痰飲。v 宣降通陽法治療水飲致悸,是獨樹一幟,不可忽視的法則。v 【討論】 水飲致悸除用半夏麻黃丸外,還可用茯苓桂枝甘草湯、苓桂術(shù)甘湯、五

5、苓散等方。v 對氣血不足,心脈失于充養(yǎng)的心悸證,可用傷寒論炙甘草湯(炙甘草、生姜、人參、生地黃、桂枝、阿膠、麥門冬、麻仁、大棗)治療。第4頁/共18頁v第二節(jié)第二節(jié) 吐血吐血 衄血衄血 下血下血v 吐血、衄血、下血均屬出血性疾病,是本篇討論的重點。吐血是血從口中吐出,其中還包括咯血;衄血,主要指鼻出血;下血,指大便出血,有近血和遠血之分。v一、病因病機、治療禁忌、預(yù)后一、病因病機、治療禁忌、預(yù)后v 【原文】 師曰:夫脈浮,目睛暈黃,衄未止。暈黃去,目睛慧了,知衄今止。(2)v 又曰:從春至夏衄者太陽,從秋至冬衄者陽明。(3)v 衄家不可汗,汗出必額上陷,脈緊急,直視不能眴,不得眠。(4)v 病

6、人面無色,無寒熱。脈沉弦者,衄;浮弱,手按之絕者,下血,煩咳者,必吐血。(5)v 夫吐血,咳逆上氣,其脈數(shù)而有熱,不得臥者,死。(6)v 夫酒客咳者,必致吐血,此因極飲過度所致也。(7)v 寸口脈弦而大,弦則為減,大則為芤,減則為寒,芤則為虛,寒虛相擊,此名曰革,婦人則半產(chǎn)漏下,男子則亡血。(8)v亡血不可發(fā)其表,汗出即寒慄而振。(9)第5頁/共18頁v二、證治二、證治v 1.虛寒吐血虛寒吐血v 【原文】 吐血不止者,柏葉湯主之。(14)v 【主癥】 吐血日久不止。此并非勢如泉涌的大吐血,指時吐時不吐,時好時壞,血色淡紅或黯紫,伴精神萎靡不振,面色蒼白少華,舌淡,脈緩弱無力。 v 【病因病機】

7、 為中氣虛寒,血不歸經(jīng)隨胃氣上逆而吐。吐血多源于胃,吐血日久不止,是屬慢性吐血,為中氣已虛,不能統(tǒng)攝陰血,血不內(nèi)守而吐。v 【治法】 溫中止血?!痉剿帯?柏葉湯 v 【方析】 方中柏葉苦澀微寒,其清降之性,可直折氣血上逆之勢,以收斂止血;干姜苦澀溫,艾葉苦辛溫,二藥能溫復(fù)中焦陽氣,以統(tǒng)攝離經(jīng)之血歸源,并能兼制柏葉苦寒之性;馬通汁微溫,既能引血下行,又能止血。前3味藥炒炭,藥性則由辛溫變?yōu)榭鄿兀蛇_溫而不散,止而不凝的效果。如無馬通汁可用童便代替。v 第6頁/共18頁v【臨床應(yīng)用】 v 管氏指出:歷代對肺結(jié)核患者,均認為屬熱者十居其六七,故其施治常法多主張用清肺、清熱、益氣、祛瘀等,方藥多主張用

8、清涼、收澀之品,作為止血。管氏曾用溫通血道,引血歸經(jīng)的柏葉湯為主加阿膠,個別病例加丹皮、法夏,共治療8例肺結(jié)核,初步獲得較滿意的療效。管氏認為:童便味咸走血,性寒除熱,合側(cè)柏葉可引血下行故道,合阿膠則增強益陰,并滋姜艾過于辛燥。本方能使上逆之勢得平,妄行之血得止,開源辟流,疏經(jīng)通絡(luò),寓止血于行血之中,無瘀血殘留之弊。管其健.柏葉湯治療肺結(jié)核咯血的體會.新中醫(yī),1975,4:35 第7頁/共18頁v 2.實熱吐血實熱吐血v 【原文】心氣不足,吐血,衄血,瀉心湯主之。(17) v 【主癥】 心煩不安,吐血,衄血,伴面赤舌紅,煩渴便秘,尿赤,脈數(shù)有力。v 【病因病機】 為心陰不足,心火亢盛,迫血妄行

9、。心火亢盛,內(nèi)擾神明,則心煩不安?;馃崾⒆苽}絡(luò),迫血妄行則見吐血,衄血等癥。v 【治法】 清熱瀉火,涼血止血。【方藥】 瀉心湯v 【方析】 方中大黃、黃連、黃芩皆大苦大寒之品,可直清心火,心火清,則血脈之熱解除,故吐血、衄血自止。 v 方名“瀉心”,實則是瀉心火,對此證直瀉心火即能取間接止血之效。另外,心與小腸相表里,大黃可通腑瀉實,釜底抽薪,以熄燎原之勢,吐衄之血自然肅降。v 病案:病案:孫某,男,21歲,學(xué)生,1993年4月28日診。鼻衄3天,病初有醫(yī)給“止血寶”,鼻衄不見好轉(zhuǎn)??淘\:患者兩顴紅赤如醉漢,舌赤苔薄黃略燥,脈大而數(shù),證屬:心火亢盛,迫血妄行。治宜清熱降火。處方:黃連8g,黃

10、芩12g,大黃10g,生地黃30g,白茅根30g,牛膝10g,仙鶴草10g,茜草l0g。3劑,水煎服。因患者無條件煎藥,當(dāng)時囑其用開水將藥浸泡廣口罐頭瓶內(nèi)飲服。月余追訪,言其服藥1劑未完,鼻衄即止。(編者驗案)。第8頁/共18頁v 3.虛寒便血虛寒便血 凡先便后血,血來自直腸以上部位的稱遠血。v 【原文】 下血,先便后血,此遠血也,黃土湯主之。(15) v 【主癥】 先有糞便而后有下血。血色較紫黯,或血液混同于糞便之中呈黑便。大便或軟或溏泄,腹中冷痛或隱痛,喜按及熱熨,短氣乏力,舌淡白,脈虛弱。v 【病因病機】 為中焦陽氣不足,脾氣虛弱,不能統(tǒng)攝血液,致血不歸經(jīng)而下泄。遠血來自部位較遠,屬慢性

11、胃腸道出血,因?qū)僦薪固摵势浔憩F(xiàn)既有氣虛象,又有陽虛象。v 【治法】 溫脾攝血。【方藥】 黃土湯 v 【方析】 v 黃土辛溫,入脾胃,溫中澀腸止血為主藥v (亦可用赤石脂代黃土)。v 附子溫陽健脾攝血;v 干地黃、阿膠滋陰養(yǎng)血止血;v 甘草甘緩和中;v 黃芩苦寒堅陰,可佐制黃土,附子以防溫燥動血。v 本方配伍,剛中有柔,柔中顯剛,剛?cè)嵯酀?,苦寒反佐,方性平和,溫陽而不致傷陰動血,滋陰而不影響溫脾攝血之主旨,君臣主次有序,佐使巧妙得當(dāng),實方中之良方矣。第9頁/共18頁v 4.4.濕熱便血濕熱便血 凡先血后便,血來自直腸至肛門附近的稱近血。v 【原文】下血,先血后便,此近血也,赤小豆當(dāng)歸散主之。

12、方見狐惑中。(16)v 【主癥】 先下血而后有糞便?;虼蟊忝亟Y(jié),血色呈鮮紅樣;或膿血混雜而下。v 【病因病機】 為濕熱蘊結(jié)大腸所致。v 若濕熱灼傷脈絡(luò),則迫血妄行;或患痔瘡,大便秘結(jié),便時因用力過甚,致脈絡(luò)損傷而下血。若濕熱熏蒸日久,致肛腸局部血肉脈絡(luò)腐敗化膿,則便時膿血混雜而下。v 【治法】 清熱利濕,活血止血。v 【方藥】 赤小豆當(dāng)歸散:v 【方析】 方中赤小豆清熱解毒滲濕,兼以調(diào)補脾胃;當(dāng)歸養(yǎng)血活血止血;漿水清涼泄熱,用其沖服散劑可助赤小豆清利濕熱。 第10頁/共18頁v 【討論】 柏葉湯與瀉心湯治吐血,為一溫一清之劑,但均為治本之方,從此兩方可看出,止血之法,不一定皆用止血之藥,治其本

13、即可間接達到止血之目的。黃土湯治療中焦脾氣虛寒的遠血,屬溫補之劑;赤小豆當(dāng)歸散治療下焦肛腸濕熱所致的近血,屬清利之劑,故本篇治療下血方亦為一溫(補)一清(利)之利,仍為治本之方。v 上焦吐血、衄血:瀉心湯v血證 中焦吐血:柏葉湯;遠血:黃土湯v 下焦近血:赤小豆當(dāng)歸散v 出血病證的發(fā)生與涉及臟腑,雖然較復(fù)雜,但均可用靈樞百病始生所謂的“陽絡(luò)傷則血外溢,血外溢則衄血;陰絡(luò)傷則血內(nèi)溢,血內(nèi)溢則后血”加一概括,即吐血、衄血屬陽絡(luò)傷,下血屬陰絡(luò)傷。v 本篇對出血的寒、熱、虛、實證候,作了較詳細的論述,在治法方面相應(yīng)地提出了溫、涼、補、瀉四法,基本奠定了出血證的治療法規(guī)。本篇治療出血4首方劑,都是從治本

14、著手, 間接達到止血之目的,在臨床上可根據(jù)出血的程度,適當(dāng)加一些止血行血藥,效果將更好。 第11頁/共18頁v 第三節(jié)第三節(jié) 瘀瘀 血血v 瘀血為血脈氣血運行不利而凝瘀,或離經(jīng)之血未能消散而瘀。v 1.1.瘀血阻滯瘀血阻滯v 【原文】 病人胸滿,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無寒熱,脈微大來遲,腹不滿,其人言我滿,為有瘀血。(10) v 【主癥】 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胸滿,或腹不滿,其人言我滿,脈微大來遲。唇痿舌青指口唇枯萎少華,舌體青紫,或有瘀班,或舌下絡(luò)脈屈曲結(jié)塊隆起。本證無寒熱現(xiàn)象。v 【病因病機】 為瘀血積滯于里,血脈運行阻滯。v 口唇枯萎少華瘀血內(nèi)阻,新血不能外榮。難經(jīng)

15、二十四難云:“手少陰氣絕,則脈不通;脈不通則血不流;血不流則色澤去?!眝 舌色青紫舌為心之苗,心主血脈,血脈瘀阻不通,故舌色青紫有瘀斑。v 口燥,但欲漱水不欲血瘀津不行,津液不能上濡,故口燥,其口燥特征是含水于口中而不欲咽下,只起到對口舌局部濡潤作用,因?qū)兖鲎柩?,并非津虧或氣分有熱,所以飲水量不多。v 胸滿或腹不滿,其人言我滿但外形并無脹滿現(xiàn)象,為瘀血阻滯經(jīng)隧,氣機痞塞。v 脈微大來遲瘀血致血脈流通不暢利,即脈象稍近于大脈,但來勢堅澀遲緩不流利。因本證非外感所致,故無寒熱。v 【治法】 活血化瘀。v 【方藥】 參考應(yīng)用其他章節(jié)活血化瘀方藥。第12頁/共18頁v2.2.瘀血化熱瘀血化熱v 【原

16、文】 病者如熱狀,煩滿,口干燥而渴,其脈反無熱,此為陰伏,是瘀血也,當(dāng)下之。(11) v 【主癥】 病者自覺身熱,心煩胸滿,口干燥而渴,其脈反無熱,與一般內(nèi)熱證有別。v 【病因病機】 “此為陰伏,是瘀血也”,血脈瘀血結(jié)滯不散,日久而化熱,熱邪伏于血分。瘀血化熱傷陰,故自覺身熱;心煩胸滿,為瘀滯化熱,熱則煩,滯則滿;口干燥而渴。其脈反無熱,是氣分無熱,乃局部血脈瘀阻化熱。v 【治法】 攻下瘀血?!痉剿帯?參見其他章節(jié)活血逐瘀方。v 第13頁/共18頁v 【討論】 本篇對瘀血癥狀與病機作了較全面的描述,同時也提出了治法,但尚未指出具體治療方藥。金匱要略有關(guān)瘀血病證與治療廣泛貫穿全書各個篇章,尤其婦

17、人病三篇涉及內(nèi)容更為全面。在癥狀方面本篇提出的典型癥狀有:唇痿舌青(紫紺),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自覺胸滿、或腹不滿,其人言我滿,脈微大來遲。 除此,其他篇章還涉及以下特征,如刺痛、腫塊、出血、肌膚甲錯、身痛如被杖等。v 有關(guān)金匱其有代表性活血化瘀方補之于后,以供臨床參考:v 溫經(jīng)活血法:溫經(jīng)湯;v 行氣活血法:旋覆花湯、枳實芍藥散;v 補氣活血法:黃芪桂枝五物湯; v 破瘀逐水法:大黃甘遂湯;v 活血利濕法:當(dāng)歸芍藥散;v 化瘀消癥法:桂枝茯苓丸、大黃蟄蟲丸;v 活血止血法:王不留行散;v 活血祛風(fēng)法:紅藍花酒方;v 解毒、活血、散瘀法:升麻鱉甲湯、大黃牡丹湯;v 攻逐瘀血法:抵當(dāng)湯、下瘀血湯

18、;第14頁/共18頁v第二節(jié)第二節(jié) 吐血吐血 衄血衄血 下血下血v 吐血、衄血、下血均屬出血性疾病,是本篇討論的重點。吐血是血從口中吐出,其中還包括咯血;衄血,主要指鼻出血;下血,指大便出血,有近血和遠血之分。v一、病因病機、治療禁忌、預(yù)后一、病因病機、治療禁忌、預(yù)后v 【原文】 師曰:夫脈浮,目睛暈黃,衄未止。暈黃去,目睛慧了,知衄今止。(2)v 又曰:從春至夏衄者太陽,從秋至冬衄者陽明。(3)v 衄家不可汗,汗出必額上陷,脈緊急,直視不能眴,不得眠。(4)v 病人面無色,無寒熱。脈沉弦者,衄;浮弱,手按之絕者,下血,煩咳者,必吐血。(5)v 夫吐血,咳逆上氣,其脈數(shù)而有熱,不得臥者,死。(

19、6)v 夫酒客咳者,必致吐血,此因極飲過度所致也。(7)v 寸口脈弦而大,弦則為減,大則為芤,減則為寒,芤則為虛,寒虛相擊,此名曰革,婦人則半產(chǎn)漏下,男子則亡血。(8)v亡血不可發(fā)其表,汗出即寒慄而振。(9)第15頁/共18頁v 4.4.濕熱便血濕熱便血 凡先血后便,血來自直腸至肛門附近的稱近血。v 【原文】下血,先血后便,此近血也,赤小豆當(dāng)歸散主之。方見狐惑中。(16)v 【主癥】 先下血而后有糞便?;虼蟊忝亟Y(jié),血色呈鮮紅樣;或膿血混雜而下。v 【病因病機】 為濕熱蘊結(jié)大腸所致。v 若濕熱灼傷脈絡(luò),則迫血妄行;或患痔瘡,大便秘結(jié),便時因用力過甚,致脈絡(luò)損傷而下血。若濕熱熏蒸日久,致肛腸局部血肉脈絡(luò)腐敗化膿,則便時膿血混雜而下。v 【治法】 清熱利濕,活血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