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6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機械設計基礎 習習 題題 解解 答答 機械工程學院 1 目錄目錄 第 0 章 緒論 1 第一章 平面機構運動簡圖及其自由度 2 第二章平面連桿機構 4 第三章 凸輪機構 6 第四章 齒輪機構 8 第五章 輪系及其設計 19 第六章 間歇運動機構 26 第七章 機械的調速與平衡 29 第八章 帶傳動 34 第九章 鏈傳動 38 第十章 聯(lián)接 42 第十一章 軸 46 第十二章 滾動軸承 50 第十三章 滑動軸承 56 第十四章 聯(lián)軸器和離合器 59 第十五章 彈簧 62 第十六章 機械傳動系統(tǒng)的設計 65 2 第第 0 章章 緒論緒論 0 1機器的特征是什么 機器和機構有何區(qū)別 解 1 都是許多人為實物的組合 2 實物之間具有確定的相對運動 3 能完成有用的機械功能或轉換機械能 0 2 構件和零件的區(qū)別是什么 指出縫紉機的通用和專用零件 解 構件是運動的基本單元 而零件是制造的基本單元 縫紉機上的通用零件有 螺絲 螺母 齒輪等 專用零件有 曲 軸 凸輪 飛輪 腳踏板等 0 3 機械零件常用的材料有哪幾類 解 有鋼 鑄鐵 有色金屬 非金屬材料等 0 4 機械零件的主要計算準則有哪些 解 有強度準則 剛度準則 壽命準則和振動穩(wěn)定性準則 0 5 機械零件結構工藝性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解 1 選擇合理的毛坯 2 結構簡單 便于加工 3 便于裝折和 維修 0 6 為什么在設計機械時要盡量采用標準零件 解 使用標準零件 可以簡化設計工作 可以有效地組織現(xiàn)代化 生產 提高產品質量 降低成本 提高勞動生產率 3 第一章第一章 平面機構運動簡圖及其自由度平面機構運動簡圖及其自由度 1 1 一個在平面內自由遠東的構件有多少個自由度 解 有 3 個自由度 1 2 在平面內運動副所產生的約束數(shù)與自由度有何關系 解 約束數(shù) 自由度 3 1 3 如何判別有構件和運動副組成的系統(tǒng)是否具有確定的相對運動 解 自由度數(shù) 原動件數(shù) 系統(tǒng)無確定的相對運動 自由度數(shù) 原動件數(shù) 系統(tǒng)有確定的相對運動 1 4 在計算機構的自由度時應注意哪幾個問題 解 復合鉸鏈 局部自由度和虛約束 1 5 繪制機構運動簡圖時 用什么來表示機構和運動副 解 用簡單的線條和符號表示構件和運動副 1 6 繪制圖 1 15 所示的機構運動簡圖 并計算其自由度 解 340 F 3 3 2 4 1 b 451 F 3 4 2 5 1 1 c 340 F 3 3 2 4 1 d 340 F 3 3 2 4 1 LH LH LH LH a nPP nPP nPP nPP 1 7 試計算下列圖示機構的自由度 并指出機構中存在的復合鉸鏈 局部 自由度或虛約束 4 解 5 7 0 F 3 5 2 7 1 b 5 7 0 F 3 5 2 7 1 c 5 7 0 F 3 5 2 7 1 d 5 7 0 F 3 5 2 7 1 e 4 5 1 F 3 4 2 5 1 1 f 4 5 1 LH LH LH LH LH LH a nPP nPPc nPP nPPc nPPF nPPc 處為復合鉸鏈 處為復合鉸鏈 處為虛約束 處為復合鉸鏈 F 3 3 2 32 1 g 3 3 2 2 2 F 3 3 2 32 1 LH nPP 為虛約束 5 第二章平面連桿機構第二章平面連桿機構 2 1 鉸鏈四桿機構的基本形式有幾種 解 有曲柄搖桿機構 雙曲柄機構 雙搖桿機構三種 2 2 四桿機構的行程速比系數(shù)與極位夾角的關系如何確定 解 1 180 1 K K 2 3 在鉸鏈四桿機構中 a 60mm b 150mm c 120mm d 100mm 分別把 構件 a b c d 作為機架 所對應的為何種類型的機構 解 曲柄存在的條件 60 150 min 實際時要避免時針 必須使 rk min 3 5 試用作圖法設計一對心尖頂直動草叢洞見行程凸輪機構的凸輪輪廓 曲線 已知凸輪一等角速順時針方向轉動 從動件行程 h 40mm 凸輪 的基圓半徑 r0 50mm 從動件運動規(guī)律為 從動件在 推程以余弦加速度運動規(guī)律 簡 1234 135 30 120 75 諧運動 上升 在回程以等加速和等減速運動規(guī)律返回 3 6 在上題中 1 如果采用一對心滾子從動件 其滾子半徑 rk 10mm 其 它條件與上相同 試設計此凸輪輪廓曲線 2 如果采用偏置方式 凸 輪軸心偏向從動件軸線的右側 其它條件相同 試設計此凸輪的輪廓曲 線 3 7 試用作圖法設計一擺動滾子從動件盤形凸輪機構的輪廓曲線 已知 凸輪等角速順時針方向回轉 基圓半徑 r0 70mm 中心距 a 160mm 擺 桿長度 l 100mm 滾子半徑 rk 10mm 從動件的運動規(guī)律為 沖動件 在推程和回程均以正弦加速度運動規(guī)律運動 以上三題見教材上的作圖方法 9 第四章第四章 齒輪機構齒輪機構 4 1 為什么要規(guī)定模數(shù)的標準系列 在直齒圓柱齒輪 斜齒圓柱齒輪 蝸桿蝸輪和直齒圓錐齒輪上何處的模數(shù)是標準值 解 為了設計 制造 檢驗和使用的方便 直齒輪端面模數(shù)是標準值 斜齒法面模數(shù)是標準值 蝸桿蝸輪中間平面上的模數(shù)是標準值 圓錐齒輪大端的模數(shù)是標準值 4 2 漸開線直齒圓柱齒輪的基本參數(shù)有哪幾個 那些是標準的 其標準 值是否相同 為什么這些參數(shù)稱為基本參數(shù) 解 基本參數(shù) 齒數(shù) z 模數(shù) m 壓力角 齒頂高系數(shù)和頂隙系 a h 數(shù) 其中后四個是標準的 標準值不相同 c 4 3 分度圓與節(jié)圓有什么區(qū)別 在什么情況下節(jié)圓與分度圓重合 解 分度圓是齒輪上具有標準壓力角的圓 節(jié)圓是過節(jié)點所作的兩個 相切的圓 標準安裝時節(jié)圓與分度圓重合 4 4 漸開線的形狀取決于什么 若兩個齒輪的模數(shù)和齒數(shù)分別相等 但 壓力角不同 他們齒數(shù)不同 他們齒廓漸開線形狀是否相同 一對相嚙 合的兩個齒輪 若它們的齒數(shù)不同 他們齒廓的漸開線形狀是否相同 解 取決于基圓的大小 不同 不同 4 5 何謂齒廓的根切現(xiàn)象 產生根切的原因是什么 是否基圓愈小愈容 10 易發(fā)生根切 根切有什么危害 如何避免根切 解 齒輪齒根的漸開線齒廓被切去的現(xiàn)象為根切現(xiàn)象 原因是展成 法加工時 刀具的齒頂線或齒頂圓與嚙合線的焦點超過了被切 極限點 N 不是 根切使刀具的齒頂線或齒頂圓與捏合線的焦 點不超過極限點 N 可避免根切 4 6 平行軸斜齒圓柱齒輪機構 蝸桿蝸輪機構和直齒圓錐齒輪機構的正 確嚙合條件與直齒圓柱機構的正確嚙合條件相比較有何異同 解 平行軸斜齒輪是法面 或端面 的模數(shù)和壓力角相等 且 蝸桿蝸輪是中間面上模數(shù)和壓力角相等且為標準值 12 且 直齒圓錐齒輪是大端的模數(shù)和壓力角相等且為 12 90 標準值 4 7 何謂平行軸斜齒圓柱齒輪和直齒圓錐齒輪當量齒數(shù) 當量齒數(shù)有什 么用途 解 斜齒圓柱齒輪量齒數(shù) 圓錐齒輪當量齒數(shù) 3 cos v z z 當量齒數(shù)用于齒輪加工 強度計算 變位系數(shù)的選擇等處 cos v z z 4 8 齒輪傳動常見的失效形式有哪些 各種失效形式常在何種情況下發(fā) 生 試對工程實際中見到的齒輪失效形式和原因進行分析 齒輪傳動的 設計計算準則有哪些 他們分別針對何種失效形式 在工程設計實踐中 對于一般使用的閉式硬齒面 閉式軟齒面和開式齒輪傳動的設計計算準 則是什么 解 失效形式 輪齒折斷 齒面點蝕 齒面磨損 齒面膠合和齒面塑性 變形 當齒根彎曲應力過大或突然過載 沖擊載荷等易產生折斷 在閉 11 式傳動中 若接觸應力過大 齒輪工作一段時間后會出現(xiàn)點蝕 齒面磨 損是由于齒面間的灰塵 硬屑粒等引起的 齒面膠合是在高速 重載傳 動中 高溫 高壓使兩接觸面熔粘在一起而產生的 塑性變形是在重載 情況下產生的 計算準則 齒面接觸疲勞強度計算 針對齒面點蝕 齒根彎曲疲勞 強度計算 針對齒根彎曲疲勞折斷 閉式硬齒面齒輪傳動設計準則 按 彎曲疲勞強度和接觸疲勞強度設計 閉式軟齒面齒輪傳動設計準則 按 接觸疲勞強度設計 校核彎曲疲勞強度 開式齒輪傳動設計準則 按彎 曲疲勞強度設計 4 9 現(xiàn)有 A B 兩對閉式軟齒面直齒圓柱齒輪傳動 A 對參數(shù)為 模數(shù) m 2mm 齒數(shù) 40 90 齒寬 b 60mm B 對參數(shù)為 模數(shù) 1 z 2 z m 4mm 齒數(shù) 20 45 齒寬 b 60mm 兩對齒輪精度為 8 級 小 1 z 2 z 齒輪轉速均為 1450r min 其它條件分別相同 試比較兩對齒輪接觸強度 及抗彎強度的高低 解 兩對齒輪接觸強度相同 彎曲強度第二對較高 4 10 應主要根據(jù)哪些因素來決定齒輪的結構型式 常見的齒輪結構型式 有哪幾種 它們分別用于何種場合 解 根據(jù)齒輪的幾何尺寸 毛坯材料 加工工藝等決定等決定齒輪結 構型式 結構型式 齒輪軸 用于直徑很小的場合 實心結構 用于 腹板式結構 用于輪輻式結構 用于 160 a dmm 500 a dmm 4001000 a dmm 4 11 已知一對外嚙合正常齒制標準直齒圓柱齒輪 m 2mm z1 20 z2 45 試 12 計算這對吃亂的分度直徑 齒頂高 齒根高 頂隙 中心距 齒頂圓直 徑 齒根圓直徑 基圓直徑 齒距 齒厚和齒槽寬 解 1 2 1 2 1 2 1 2 2 2040 2 4590 1 22 1 25 22 5 2 520 5 402 244 902 294 402 2 535 902 2 585 40cos2037 588 90cos2084 572 26 28 3 14 a f a a f f b b dmm dmm hmm hmm cmm dmm dmm dmm dmm dmm dmm pmm se 4 12 已知一正常齒制標準直齒圓柱齒輪 m 5mm z 45 試分20 別求出分度圓 基圓 齒頂圓上漸開線齒廓的曲率半徑和壓力角 解 a 1 545sin 2038 477 2 20 0 0 1 54551117 5 2 112 5cos20 cos0 8997 117 5 25 88 117 5sin 25 8851 288 b a a a rmm 分度圓 基圓 齒頂圓 4 13 試比較正常齒制漸開線標準直齒圓柱齒輪的基圓和齒根圓 在什么 條件下基圓大于齒根圓 什么條件下基圓小于齒根圓 13 解 coscos20 2 5 2 5 2 50 9397 0 06032 5 0 2 5 z 41 4 0 0603 4242 b f fb fb fb fbfb ddmz ddmm z ddm zzmz zdd dd zddzdd 由上式可見 當齒數(shù)增大時 值亦增大 當時 得 因此 當時 反之 當時 4 14 試根據(jù)漸開線特性說明一對模數(shù)相等 壓力角相等 但齒數(shù)不等的 漸開線標準直齒圓柱齒輪 其分度圓齒厚 齒頂圓和齒根圓齒厚是否相 等 哪個較大 解 分度圓齒厚相等 齒頂圓和齒根圓齒厚不等 因基圓愈小 漸開線 愈彎曲 基圓愈大 漸開線愈平直 故齒數(shù)多的齒輪齒頂圓和齒根圓的 齒厚大 4 15 現(xiàn)需要傳動比 i 3 的一對漸開線標準直齒圓柱齒輪傳動 有三個壓 力角相等的漸開線標準直齒圓柱齒輪 它們的齒數(shù)分別為 z1 20 z2 z3 60 齒頂圓直徑分別為 da1 44mm da2 124mm da3 139 5mm 問哪兩個齒輪能用 中心距 a 等 于多少 并用作圖法求出它們的重合度 解 11 22 33 220244 2602124 2602139 5 1 2280 aaa aaa aaa dmzh mmh m dmzh mmh m dmzh mmh m mmmamm 解得 齒輪 能用 4 16 單級閉式直齒圓柱齒輪傳動中 小齒輪材料為 45 鋼調質處理 大 齒輪的材料為 ZG270 500 正火 14 P 4kw n1 720r min m 4mm z1 25 z2 73 b1 84mm b2 78mm 單向傳 動 載荷有中等沖擊 用電動機驅動 試驗算此單級傳動的強度 解 1 驗算接觸強度 1 計算接觸應力 1 3 1 1 670 H d KT d 其中 64 1 1 1 4 2 3 9 55 105 3 10 7378 2 92 0 78 1 3 45 25100 1 3 5 3 10 2 92 1 670231 0 78 1002 92 d H P TNmm n b K d N mm 查表 則 2 查許用應力 小齒輪 45 鋼調質 HB 217 255 H 取 HB 220 大齒輪 ZG270 500 正火 HB 156 200 取 HB 180 查圖 4 21c 得 560N mm2 查 lim1H 圖 4 21b 得 360 N mm2 由表 4 6 SH 1 1 lim2H 則 2 1 2 2 560 616 1 1 360 327 27 1 1 H H N mm N mm 3 結論 故滿足接觸強度要求 H H 2 驗算彎曲強度 1 計算彎曲應力 1 1 2 FS F KTY Y bmd 其中 由表 4 8 得 1122 2 26 1 59 2 24 1 75 FSFS YYYY 其余同接觸強度 則 15 4 2 1 4 2 2 2 1 3 5 3 102 62 1 59 18 4 784 100 2 1 3 5 3 102 24 1 75 17 3 784 100 F F N mm N mm 2 查許用應力 由圖 4 23c 185N mm2 由 F lim1F 圖 4 23b 130N mm2 查表 4 6 取 lim2F SF 1 4 則 2 1 2 2 185 132 14 1 4 130 92 85 1 4 3 F F N mm N mm 結論 彎曲強度也滿足 4 17 已知一對正常齒漸開線標準斜圓柱齒輪 a 250mm z1 23 z2 98 mn 4mm 試計算其螺旋角 端面模數(shù) 端面壓力角 當量齒數(shù) 分度圓直徑 齒頂圓直徑和齒根圓直徑 解 16 12 t n t t v1 3 v1 3 1 4 2398 cos0 968 22250 14 53 4 m4 132 cos0 968 tanatan20 tana0 376 cos cos14 53 a20 6 23 z25 36 0 968 98 z108 05 0 968 4 2395 041 0 968 n n mzz a m mm dmm 得 2 1 2 1 2 4 98404 959 0 968 95 0412103 041 404 9592412 959 95 0412 585 041 404 9592 5394 959 an an fn fn dmm dmmm dmmm dmmm dmmm 4 18 設計一對外嚙合圓柱齒輪 已知 z1 21 z2 32 mn 2 實際中心距為 55mm 問 1 該對齒輪能否采用標準直齒圓柱齒輪傳動 2 若采 用標準直齒圓柱齒輪傳動來滿足中心距要求 其分度圓螺旋角 反度圓 直徑 d1 d2和節(jié)圓直徑各為多少 12dd 解 1 不能采用標準直齒圓柱齒輪傳動 2 由 1 1 2 2 2 21 32 55 2cos 15 50 2 21 43 585 cos 2 32 66 415 cos a ddmm ddmm 4 19 已知單級閉式斜齒輪傳動 P 10kW n1 960r min i 3 7 電動機驅動 17 載荷平穩(wěn) 雙向傳動 設小齒輪用 40MnB 調質 大齒輪用 45 鋼調質 z1 25 試設計此單級斜齒輪傳動 解 1 計算許用應力 小齒輪 40MnB 調質 HB 260 大齒輪 45 鋼調質 HB 230 表 4 4 查圖 4 21 680N mm2 590N mm2 lim1H lim2H 查圖 4 23 220N mm2 190N mm2 lim1F lim2F 表 4 6 SH 1 1 SF 1 4 則 2 1 2 2 680 618 18 1 1 590 536 36 1 1 H H N mm N mm 2 1 2 2 0 7 220 110 1 4 0 7 190 95 1 4 F F N mm N mm 2 按接觸疲勞設計 設計公式 32 1 1 664 1 1 1 610 1 1 45 147 10 9 55 109 55 109 95 10 960 DH D KT d k P TN mm n 其中 表 表 則 18 4 32 1 21 1 1 1 1 1 9 95 10 3 7 1 610 56 44 1 3 7 536 36 12 3 7 2178 cos56 44cos12 2 63 21 3 21 78 3151 82 2cos12 3 21 78 152 cos0 977 2 152 12 32 3 21 cos12 32 n n d ziz d mmm z mamm amm d 取則 取標準值 則 取則 2 21 21 64 485 3 78 238 595 cos12 32 64 485 65 70 d mm dmm bdmm bmm bmm 圓整后 3 較核彎曲強度 當量齒數(shù) 1 3 2 3 1122 4 111 1 1 22 21 11 21 22 52 cos12 32 78 83 40 cos12 32 48 2 705 1 573 2 215 1 773 1 61 6 1 1 9 95 102 705 1 573 cos12 32 65 3 64 485 57 89 53 43 v v FSFS FS F n FS FF FS z z YYYY KTY Y bm d MPa Y Y Y Y 由表得 則 MPa 彎曲強度滿足要求 4 20 標準蝸桿傳動的蝸桿軸向齒距 p 15 708mm 蝸桿頭數(shù) z1 2 蝸桿齒頂 圓直徑 da1 60mm 蝸輪的齒數(shù) z2 40 試確定其模數(shù) m 蝸桿鐵性系數(shù) q 蝸輪分度圓直徑 d2和中心距 a 解 19 111 1 22 2 15 708 5 2 602 550 10 5 40200 125 2 a p mm ddmdmm d q m dmzmm m aqzmm 因則 4 21 試判斷圖中所示各蝸桿蝸輪的轉向和旋向 蝸桿主動 并畫出各 蝸輪所受三個分力的方向 解 a 蝸輪右旋 逆時針轉動 b 蝸桿右旋 轉向向下 c 蝸桿蝸輪都 為左旋 d 蝸桿蝸輪都為右旋 蝸輪受力圖如圖 4 22 在圖示的二級展開式斜齒圓柱齒輪減速器中 已知從 軸輸入 軸為輸出軸 其轉動方向如圖所示 齒輪 4 的輪齒旋向為右旋 試解答 1 標出輸入軸 和中間軸 的轉向 2 確定并標出齒輪 1 2 和 3 的齒輪旋向 要求使 軸 上所受軸向力盡可能小 3 標出各個齒輪在嚙合點處所受各分力的方向 4 畫出 軸聯(lián)同齒輪 2 和 3 一體的空間受力圖 解 1 輸入軸 中間軸 2 輪 右旋 輪 2 左旋 輪 3 左旋 3 如圖 4 如圖 4 23 在圖示直齒圓錐 斜齒圓柱齒輪減速器中 已知錐齒輪 m 5mm z1 25 z2 60 齒寬 b 50mm 斜齒輪 mn 6mm z3 21 z4 84 1 欲 20 使軸 上的軸向力在軸承上的作用完全抵消 求斜齒輪 3 的螺旋角的大 小和旋向 2 試畫出作用在斜齒輪 3 和錐齒輪 2 上的圓周力 Ft 徑 向力 Fr和軸象立 Fa的作用線和方向 解 1 23 11 1 1 13 22 tancostan sin0 1667 9 6 3 aa m FF TiT dd 即 得 齒輪為右旋 3 如圖 第五章第五章 輪系及其設計輪系及其設計 5 1 什么是惰輪 它在輪系中起什么作用 解 其齒數(shù)不影響傳動比大小 但改變從動輪轉向的齒輪 其作用是改變 從動輪轉向 5 2 在定軸輪系中 如何來確定首 末兩輪轉向間的關系 解 1 當所有齒輪軸線平行時 可用 1 m確定 2 用畫箭頭的方法 5 3 什么叫周轉輪系的 轉化機構 它在計算周轉輪系傳動比中起什 么作用 21 解 給整個輪系加上一個附加的角速度 后所得的機構 H 轉化機構 可以使周轉輪系的傳動比計算轉化成用定軸輪系傳動比 的計算方法計算 5 4 在差動輪系中 若兩個基本機構的轉向 如何確定第三個基本構件 的轉向 解 又周轉輪系傳動比計算公式確定 5 5 周轉輪系中兩輪傳動比的正負號該周轉輪系轉化機構中兩輪傳動比 的正負號相同嗎 為什么 解 不同 因為周轉輪系中兩輪的傳動比是真實角速度之比 而轉化機 構中兩輪的傳動比是相對角速度之比 5 6 計算混合輪系傳動比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能否通過給整個輪系加上 一個公共的角速度 的方法來計算整個輪系的傳動比 為什么 H 解 基本思路 1 區(qū)分基本輪系 2 分別列出基本輪系的計算公式 3 找出基本輪系間的關系 4 聯(lián)立各式 求出要求的傳動比 不能 因為混合輪系不是一個基本周轉輪系 5 7 如何從復雜的混合輪系中劃分出各個基本輪系 解 先找行星輪 再找支持行星輪的系桿及其中心論 則行星輪 系桿 22 中心輪和基價組成一個周轉輪系 重復上述方法 直至找出所有的周 轉輪系后 剩余的便是定軸輪系 5 8 什么樣的輪系可以進行運動的合成和分解 解 差動輪系 5 9 在圖中所示的車床變速箱中 已知各輪齒數(shù)為 z1 42 z2 58 z3 38 z4 42 z5 50 z6 48 電動機轉速為 1450r min 若移動三 聯(lián)滑移齒輪 a 使齒輪 3 和 4 嚙合 又移動雙聯(lián)滑移齒輪 b 使齒輪 5 和 6 嚙 合 試求此時帶輪轉速的大小和方向 解 3 6421 16 6 531 1 6 48 42 58 1 1 465 50 38 42 1450 989 76 min 1 4651 465 z z zn i n z z z n nr 則 5 10 在圖 5 16 所示的滾齒機工作臺的傳動系統(tǒng)中 已知各齒輪的齒數(shù)為 z1 15 z2 28 z3 15 z4 55 z9 40 被加工齒輪 B 的齒數(shù)為 2 試計算傳動比 i75 解 1 4797 23585 75 75 57 72 15 5540 28 151 15 55 40 1 09 28 15 72 AB AB BA AB nz i nz z z z zz i z z z zz nz i nz 又 則 5 11 如圖所示的輪系中 已知各輪齒數(shù)為 z1 z3 nH 100r min n1 20 r min 試求下列兩種情況下輪 3 的轉速 n3 1 當 n3與 nH同向時 2 當 n1與 nH相反時 23 解 1 13 33 31 1 13 33 31 20 100 1 1 100 180 min 20 100 2 1 100 220 min H H H H H H nn i nnn nrn nn i nnn nrn 與同向 與反向 5 12 在圖示輪系中 已知各輪齒數(shù)為 z1 30 z2 30 z3 90 z3 40 z4 30 z4 40 z5 30 試求此輪系的傳動比 i1H 解 定軸輪系 1 2 3 31 13 31 3 zn i nz 行星輪系 3 4 4 5 345 3 5 534 1 5 30 309 40 4016 1 3125 H H H H nnz z i nnz z n n n 1H 因 則i 5 13 在圖所示輪系中 已知各輪齒數(shù)為 z1 24 z2 48 z2 30 z3 102 z3 20 z4 40 z5 100 試求該輪系的傳動比 i1H 解 差動輪系 1 2 2 3 H 6 231 13 31 2 53 53 35 1 51 48 102 6 8 24 30 3 456 20 0 2 100 41 8 H H H HH H z znn i nnz z nz i nz n nni n 定軸輪系 因 則 5 14 在圖所示輪系中 已知各輪齒數(shù)為 z1 26 z2 32 z2 22 z3 80 z4 80 又 n1 300 r min n3 50 r min 兩者轉向相反 試求齒輪 4 的轉速 n4的大小和方向 24 解 差動輪系 1 2 2 3 231 13 3H1 2 n 30032 80 4 48 13 9 5026 22 H H H H H z znn i nz z n n n 即 差動輪系 3 2 4 34 34 4H3 4H 4 n 50369 n8020 155 97 min H H H nnz i nz n n nr 即 聯(lián)立二式得 5 15 在圖示的大速比減速器中 已知蝸桿 1 和 5 的頭數(shù)為 1 且均為右 旋 各輪齒數(shù)為 z1 101 z2 99 z2 z4 z4 100 z5 100 1 試求傳動比 i1H 2 若主動蝸桿 1 的轉速為 1375r min 的電動機帶動 問輸出軸 H 轉一周需要多長時間 解 1 定軸輪系 1 2 6 1 21 2 z nn z 定軸輪系 1 5 5 4 6 15 41 54 z z nn z z 差動輪系 2 3 4 H 6 24 2 4 4H2 1 1 H 1 n 24 2 1980000 1101 1 n 99100 100 H H H nnz i nz n i 由于的回轉方向與的回轉方向相反 則 2 上式表明 H 轉一周時 蝸桿 1 轉 1980000 周 故 H 轉一周的時 間為 1980000 60 1375 24h 5 16 汽車自動變速器中的預選式行星變速器如圖所示 軸為主動軸 25 軸為從動軸 S P 為制動帶 其轉動有良種情況 1 S 壓緊齒輪 3 P 處于松開狀態(tài) 2 P 壓緊齒輪 6 S 處于松開狀態(tài) 已知各齒輪 數(shù)為 z1 30 z2 30 z3 z6 90 z4 40 z 25 試求良種請寬下的傳動比 1H i 解 1 1 2 3 6 組成行星輪系 6 163 13 361 31 61 1 6 n 1 n 4 n nnz i nz zn z n 得 4 1 5 6 H 組成差動輪系 34 34 4H3 n H H nnz i nz 641 46 6H6H4 1 1 H 9 nn4 2 08 n H HH H znnnn i nnz n i 求聯(lián)立得 2 4 5 6 H 組成行星輪系 61 4616 H4 1 9 0n4 3 25 HH H H znn ii z i 得 5 17 如圖所示自行車里程表機構中 C 為車輪軸 P 為里程表指針 已知各齒 輪數(shù)為 z1 17 z2 23 z4 19 z4 20 z5 24 設輪胎受壓變形后使 28 英寸 車輪的有效直徑約為 0 7m 當車行 1km 時 表上的指針剛好回轉一周 試求齒輪 2 的齒數(shù) 解 定軸輪系 1 2 11 22 nz nz 行星輪系 3 4 4 5 P 2 H 26 2 43 5252 54 521 51 122 1 5 51 1 2 20 231 111 z24 19114 1 114 1000 5 0 7 0 7 1000 1000 171 68 0 7114 zz ii z iz i iz Cn n i n z 聯(lián)立二式得 當車行一公里時軸的轉數(shù)為轉 此時轉過一轉 則 得 5 18 如圖所示輪系中 已知各輪齒數(shù)為 z1 34 z2 40 z2 30 z3 18 z3 38 z1 24 z4 36 z4 22 試求該輪系的傳動比 并說明軸 A 與軸 H AH i 的轉向是否相同 解 4 1 和 4 3 組成定軸輪系 1 1 14 3 3 34 34 n36 38 n22 A A A A nz i z zn i z 1 2 2 3 H 組成差動輪系 231 13 3H12 13 H 40 18 n24 30 1 15 HA n H H A AH z znn i nz z nn n i 因和 則用同號代入第三式得 與同向 27 第六章第六章 間歇運動機構間歇運動機構 6 1 在間歇運動機構中 怎樣保證從動件在停歇時間確實靜止不動 解 采用止動構件或利用幾何形狀鎖住 6 2 常見的棘輪機構有哪幾種 試述棘輪機構的工作特點 解 常用類型 單動式 雙動式 單向式 雙向式 外嚙合 內嚙 合 摩擦式等 如圖 6 1 當擺桿 1 順時針方向擺動時 棘爪 2 將插入棘輪齒槽 中 并帶動棘輪順時針方向轉過一定的角度 當擺桿逆時針方 向擺動時 棘爪在棘輪的齒背上滑過 這時棘輪不動 為防止 棘輪倒轉 機構中裝有止回棘爪 5 并用彈簧使止回爪與棘輪齒 始終保持接觸 這樣 當白干 1 連續(xù)往復擺動時 就實現(xiàn)了棘 28 輪的單向間歇運動 6 3 槽輪機構有哪幾種基本型式 槽輪機構的運動系數(shù)是如何定義的 解 基本型式 外接式和內接式 在一個運動循環(huán)內 槽輪運動時間 tb與撥盤運動時間 tj之比 值 kt稱為運動特性系數(shù) 6 4 試述凸輪間歇運動機構的工作原理及運動特點 解 工作原理 當凸輪轉動時 通過其曲線溝槽 或凸脊 撥動從動盤 上的圓柱銷 使從動盤作間歇運動 特點 優(yōu)點是結構簡單 運轉可靠 轉位精確 無需專門的定位 裝置 易實現(xiàn)工作對動程和動停比的要求 通過適當選擇從動件的運動 規(guī)律和合理設計凸輪 的輪廓曲線 可減小動載荷和避免沖擊 以適應 高速運轉的要求 主要缺點是精確度要求較高 加工比較復雜 安裝調 整比較困難 6 5 不完全齒輪機構與普通齒輪機構的嚙合過程有何異同點 解 在不完全齒輪機構中 主動輪 1 連續(xù)轉動 當輪齒進入嚙合時 從動輪 2 開始轉動 當輪 1 上的輪恥退出嚙合時 由于兩輪的凸 凹鎖 止弧的定位作用 齒輪 2 可靠停歇 從而實現(xiàn)從動齒輪 2 的間歇轉動 而普通齒輪嚙合是連續(xù)的 從動輪的運動也是連續(xù)的 6 6 設計一外嚙合棘輪機構 已知棘輪的模數(shù) m 10mm 棘輪的最小轉 角 試設計該棘輪機構 max 12 解 棘輪最小齒數(shù) max 360 30z 29 齒頂圓直徑 D mz 300mm 周節(jié) P m 10 7 5mm 齒槽夾角 60 齒項厚 h 0 75m 7 5mm 棘爪長度 L 2P 62 8mm 6 7 某自動機床工作轉臺要求有 6 個工作位置 轉臺靜止時完成加工工 序 最長的工序時間為 5s 原動機轉動速度為 720r min 槽輪與撥盤之 間的中心距 a 200mm 試設計此槽輪機構 解 槽數(shù) z 7 圓銷數(shù) z 1 運動系數(shù) 2 1 23 t z z k z 取中心距 a 160mm 圓銷回轉半徑 1 1 sin16080 22 ramm 槽頂高 cos160cos30138 6 2 Lamm 取圓銷半徑 r 20mm 槽底高 1 434 56hLrrmm 凸圓弧張開角 11 2 240 2z 槽頂側壁厚 e 6mm 30 第七章第七章 機械的調速與平衡機械的調速與平衡 7 1 什么是速度波動 為什么機械運轉時會產生速度波動 解 機械主軸的角速度發(fā)生不斷的變化稱為間歇的速度波動 機械在外力作用下運動 當驅動功大于阻力功時 出現(xiàn)盈功 機械 的動能將增加 當驅動功小于阻力功時 出現(xiàn)虧功 則使機械的動 能減小 機械動能的變化使得機械主軸的角速度發(fā)生變化 從而形 成機械運轉的速度波動 7 2 機械速度波動的類型有哪幾種 分別用什么方法來調試 解 類型 周期性速度波動和非周期性波動 周期性速度波動用飛輪來調節(jié) 非周期性波動用調速器來調節(jié) 7 3 飛輪的作用有哪些 能否用飛輪來調節(jié)非周期性速度波動 31 解 飛輪不僅可以調節(jié)周期性波動 還有儲能作用 可以克服短期過 載 非周期性速度波動不能用飛輪來調節(jié) 7 4 機械運轉的不均勻程度用什么來表示 飛輪的轉動慣量與不均勻系 數(shù)有何關系 解 機械運轉的不均勻程度用不均勻系數(shù)來表示 關系 max 2 m W J 7 5 機械平衡的目的是什么 解 目的 完全或部分地消除慣性力的影響 減小或消除附加的動壓力 減輕有害的機械振動 7 6 機械平衡有哪幾類 解 機械平衡可以分為回轉件的平衡和機構的平衡兩類 7 7 剛性回轉的動平衡和靜平衡 而動平衡不僅是慣性力平衡 而且要慣 性力矩也平衡 解 靜平衡條件 慣性力的合力等于零 動平衡條件 慣性力的合力偶矩都等于零 7 8 為什么要進行平衡試驗平衡試驗有哪幾種 解 32 雖然經過平衡計算的回轉件在理論上是完全平衡的 但由于制造和安 裝誤差及材質不均勻等原因 還會存在不平衡現(xiàn)象 這種不平衡現(xiàn)象 只能用試驗的方法來進一步平衡 平衡試驗有靜平衡試驗和動平衡試驗兩種 7 9 為什么設計一個剛性回轉件時要確定它的不平衡量 解 回轉件通過試驗后可將不平衡慣性力以及其引起的動力效應減小到 相當?shù)偷某潭?但回轉件一般不可能達到完全平衡 在實際工作中 對回轉見的平衡要求高是沒有必要的 因此 設計時應該確定許用 不平衡量 7 10 有四個不平衡質量 m1 3kg m2 6kg m3 7kg m4 9kg 它們位于同一 回轉平面內 向徑分別為 r1 20mm r2 12mm r3 10mm r4 8mm 其 夾角依次互為 如圖所示 現(xiàn)要求在回轉半徑 rb 10mm 處加一平衡質量 mb 試求 mb的大小和方位 解 X 方向 1 13 3 cos3 207 1010 cos1 b b b m rm rm r m 即 Y 方向 2 24 4 sin6 129 80 sin0 1 0 b b b b m rm rm r m mkg 即 則得 7 11 有一薄壁轉盤質量為 m 經靜平衡試驗測定其質心偏距為 r 方向 如圖垂直向下 由于該回轉面不允許安裝平衡質量 只能在平面 33 上調整 求應加的平衡質徑積及其方向 解 在 面內加的質徑積為 bbbb m rm r 和 面 b b 0 mra m a mmr mr b a b b Mrba r 得與同向 面 b b 0 mrb m a mmr mr b a b b Mrba r 得與反向 7 12 圖示 A B 兩根曲軸 曲拐在同一平面中 其質徑 長度 試分析其平衡狀態(tài) 不平衡 靜平衡 1 12 23 34 4 m rm rm rm r 123 lll 動平衡 B 軸 平衡 靜平衡 動平衡 7 13 高速水泵的凸輪軸由三個互相錯開的偏心輪組成 每一偏心輪120 的質量為 0 4kg 其偏心距為 12 7mm 設在校正平面 A 和 B 中各裝一個 平衡質量 mA和 mB使之平衡 其回轉半徑為 10mm 其它尺寸如圖 單位 為 mm 試求的大小和位置 解 將 mA mB mc分解到 A B 兩平面 得 34 19040 230230 115115 230230 40190 230230 coscos120cos240 19141 12 7 0 4 20 4 232232 cccc DDDD EEEE a aAccDDEE mmmm mmmm mmmm ODXA m rm rm rm r 取為軸建立坐標系 在平面中 0 A B sinsin1200sin240 19343 12 7 0 4 0 4 232232 2 869kgmm sin270 2 869 m0 2869 10 m0 2 a aAccEE AADA m rm rm r kg AB 因為負值 故 因 兩面對稱 故 DB 869 27090 kg 35 第八章第八章 帶傳動帶傳動 8 1 V 帶傳動為什么比平帶傳動承載能力大 解 因為 V 帶安裝在楔形面內 V 帶傳動產生的摩擦大于平帶傳動產生 的摩擦力 這種現(xiàn)象也稱 V 帶傳動的楔面摩擦效應 另外 V 帶傳 動通常是多根帶同時工作 所以 V 帶傳動與平帶傳動相比可以傳遞 更大的功率 8 2 傳動帶工作時有哪些應力 這些應力是如何分布的 最大應力點在 何處 解 有拉應力 離心應力和彎曲應力三種應力 應力分布如圖 8 13 最大應力發(fā)生在緊邊繞入小帶輪處 8 3 影響帶傳動承載能力的因素有哪些 如何提高帶傳動的承載能力 解 36 有摩擦系數(shù) 包角和初拉力 摩擦系數(shù) 包角和初拉力越大 帶的 承載能力越大 8 4 什么是彈性滑動 什么是打滑 在工作中彈性滑動和打滑是否都能避 免 為什么 解 因材料的彈性變形而引起的帶與帶輪輪緣表面之間產生的相對滑動 現(xiàn)象稱為彈性滑動 打滑是由于過載所引起的帶在帶輪上的全面滑動 打滑是可以避免 的 而彈性華東是不可避免的 8 5 帶傳動的失效形式有 打滑 疲勞破壞 設計準則 保證帶傳動不發(fā)生打滑的前提下 充分發(fā)揮帶傳動的能 力 使傳動具有一定的疲勞強度和壽命 8 6 為什么 V 帶剖面的楔角為 而帶輪的槽角則為 40 32 34 3638 及 解 由于帶在帶輪上彎曲時要產生橫向的楔角邊小 8 7 已知帶傳動的功率為 7 5kW 平均帶速為 10 緊邊拉力是松邊拉 1 m s 力的兩倍 試求緊邊拉力 有效工作拉力及初拉力 解 122 1 01 1000 7 5 750 100010 21500 1125 2 FV PFN FFFF FFN F FFN 則 8 8 一 V 帶傳動 已知兩帶輪的直徑 分別為 125mm 和 315mm 中心距 37 為 600mm 小帶輪為主動 轉速為 1440 試求 1 小帶輪的包 1 minr 角 2 帶長 3 不考慮帶傳動的彈性滑動時大帶輪的轉速 4 滑動率為 0 015 時大帶輪的實際轉速 解 21 1 2 2121 1 21 2 1 21 2 1 18057 3161 85 2 21905 8 24 125 3 1440571 4 min 315 1 4 562 86 min DD a DDDD Lamm a D nnr D D nnr D 8 9 設計一作減速傳動的普通 V 帶傳動 每天工作 8h 載荷較平穩(wěn) 已 知電動功率為 5kW 電動機轉速為 1440 從動帶輪的輸出轉速為 1 minr 650 1 minr 解 1 1 2 11 1 5 1 83 90 1440 1 900 98195 4 650 84200 90 1440 6 78 60 100060 1000 525 A A K Pkw K mm n Dmm n mm D n m s m s ca 1 2 2 確定計算功率P 其中表 2 選擇帶的型號為A型 3 確定帶輪的基準直徑 由表8 4 取D 設滑動率 0 02 得 D 由表 取D 4 驗算帶速 v 在范圍內 所以帶速 0 11 450 0 72 mm DD d 202 合適 5 確定中心距和帶的基準長度L 初選中心距符合 D a D 38 1 1 min max 3 14 20090 2 450 90200 1362 222 450 821400 469 4690 015 1400448 4690 015 1400 d D Dmm ALmm mm amm a 2 2 02 0 由式 8 1 得帶長 D L 2a D 4a 由表對工型帶選用基準長度然后計算實際中心距 由式 8 34 得 1400 1362 a 450 2 中心距變動范圍 1 1 1 1 1 0 0 490 6 18057 3 20090 18057 3166 5120 469 7 90 3 62 1 1440 min 85 1 07 86 0 17 166 587 0 958 1400 88 0 96 a d L mm D a a z Dmm i D nr Pkw Pkw K Lmm K 2 2 1 D 小帶輪包角 確定帶的根數(shù) D 因 查表得 查表得 因查表 因查表得 由式 8 37 1 2 0 2 0 5 4 38 1 070 17 0 958 0 96 5 8 8 10 10 0 5002 5 1 500 52 5 1 0 1 6 78 5 6 780 958 123 3 9 2sin aL a K K z qkg mV Fqv zvk N zF ca 00 ca Q 得 p z P P 取根 確定初拉力 查表 并由式 3 38 得單根普通帶的處拉力為 p 計算壓軸力 由式 8 39 得壓軸力為 F 2 2 5 123 3 sin 166 5 2 1224 5 10 N 帶傳動的結構設計 略 39 第九章第九章 鏈傳動鏈傳動 9 1 套筒滾子鏈的結構如何組成的 鏈的節(jié)距和排數(shù)對承載能力有何影 響 解 套筒滾子鏈由滾子 1 套筒 2 銷軸 3 內鏈板 4 和外鏈斑 5 組成正 比 增大鏈節(jié)距 p 可提高承載能力 鏈傳動的承載能力與鏈的排數(shù)成正 比 9 2 鏈傳動工作時受有哪些力 這些力如何確定 解 有效圓周力 離心拉力和懸垂拉力 9 3 分別寫出鏈傳動的平均傳動比和瞬時傳動比表達式 解 平均傳動比 12 21 nz i nz 瞬時傳動比 122 211 coscos coscos Rrdr i Rd 瞬時 9 4 鏈條節(jié)數(shù)一般取為偶數(shù) 鏈輪齒數(shù)一般取為奇數(shù) 其中有什么理由 解 節(jié)數(shù)為奇數(shù)時 要采用過渡鏈節(jié) 過渡鏈節(jié)有附加彎曲載荷 鏈輪 齒數(shù)為奇數(shù) 是為了使磨損均勻 9 5 鏈傳動為何小鏈輪的齒數(shù)不宜過少 而大鏈輪齒數(shù)又不宜過多 解 鏈輪齒數(shù)過少時 多邊形效應的影響嚴重 加劇了傳動的不均勻性 工作條件惡化 加速鉸鏈的磨損 所以為了使傳動平穩(wěn)及減少動載 40 荷 小鏈輪的齒數(shù)宜取多些 鏈輪的齒數(shù)也不宜過多 過多將縮短鏈的使用壽命 因為鏈節(jié)磨損 后 套筒和滾子都被磨薄而且中心偏移 這時鏈與輪齒實際嚙合的 節(jié)距將增大 因而分度圓的直徑也增大 鏈輪齒數(shù)越多 分度圓直 徑的增量就越大 所以鏈節(jié)越向外移 因而鏈從鏈輪上脫落下來的 可能性也就越大 鏈的使用壽命也就越短 因此通常限制大鏈輪的 齒數(shù) 2 120z 9 6 一滾子鏈傳動 鏈輪 z1 23 z2 63 鏈條型號為 08A 鏈長 Lp 100 節(jié) 試求連鏈輪的分度圓 齒頂圓和齒根圓直徑及中心距 解 1 1 2 2 22 121221 22 12 7 93 27 180180 sin sin 23 12 7 254 79 180180 sin sin 63 8 4222 12 740 10043 10043 8 42 352 6 PP P d z P dmm z zzzzzzP LL mm 9 7 設計一滾子鏈傳動 已知電動機轉速 n1 960 試確定大 小鏈 1 minr 輪齒數(shù) 鏈條節(jié)距 傳動中心距 鏈節(jié)數(shù)以及作用在鏈輪軸上的壓力 解 1 選擇鏈輪的齒數(shù) 設 V 3 由表 9 5 取小鏈齒輪數(shù) z1 67 所以大鏈輪數(shù) 1 8m s z2 iz1 3 2 21 67 2 取 z2 67 2 初步確定中心距 41 0 40p 3 鏈條節(jié)數(shù) 2 01221 0 2 2 22 4021 676721 2 125 2402 126 P P azzzzP L Pa pp PP L 取 4 計算功率 Pca 由表 9 2 查得 KA 1 0 故有 1 0 44 caA PK PkW 5 鏈條節(jié)距 p 由式 9 10 得 0 ca zLP P P K K K 估計此鏈傳動工作于圖 9 11 所以曲線的左側 由表 9 3 得 1 041 04 1 0 250 25 0 1 1 21 1 11 1919 126 1 06 19100 1 0 4 3 4 1 11 1 06 1 0 9 11960 min10 z p L P z K L K K PkW nrA 則有 由圖查得當時 選用鏈條 節(jié)距p 15 875m m 6 實際中心距 為便于張緊 將中心距設計成可調節(jié)的 所以不必計算實際中 心距 可取 0 4040 15 875635aapmm 7 驗算鏈速 由式 9 14 42 1 1 1 960 21 15 875 5 34 60 10060 100 n z p vm s 符合要求 8 選擇潤滑方式 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考研英語(一)閱讀理解PartB邏輯推理專項卷
- 電子間火災應急預案(3篇)
- 工程債權轉讓協(xié)議書
- 工程單包合伙協(xié)議書
- 法律有效協(xié)議書
- 家庭白蟻防治協(xié)議書
- 燃氣保護協(xié)議書
- 電工用電協(xié)議書
- 寵物醫(yī)院住院協(xié)議書
- 清算分配協(xié)議書
- Linux操作系統(tǒng)期末復習題(含答案)
- 高考化學一輪復習知識清單:鈉及其重要化合物
- 醫(yī)院行風建設教育
- 為家庭開銷做預算(課件)四年級下冊綜合實踐活動長春版
- 2024年河北省中考數(shù)學試題(含答案解析)
- DL∕T 1919-2018 發(fā)電企業(yè)應急能力建設評估規(guī)范
- 貴州2024年貴州醫(yī)科大學招聘專職輔導員筆試歷年典型考題及考點附答案解析
- 遼寧省沈陽市鐵西區(qū)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數(shù)學試題
- 2024年紫金山科技產業(yè)發(fā)展集團招聘筆試沖刺題(帶答案解析)
- 2022版科學課程標準解讀-面向核心素養(yǎng)的科學教育(課件)
- 駕駛員心理健康教育培訓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