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天圓地方說起教學案例新_第1頁
從天圓地方說起教學案例新_第2頁
從天圓地方說起教學案例新_第3頁
從天圓地方說起教學案例新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從 天圓地方 說起 教學設計 設計者 湖北省當陽市雙蓮小學 熊紅亞 一 教學課題一 教學課題 鄂教版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第七課 話說地球 第一個 話題 從 天圓地方 說起 二二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隨著學生的品德與社會性發(fā)展 對環(huán)境的認識范圍逐步擴大 本著從學生 的興趣和積極參與認知的需求要出發(fā) 安排了這個內容 從認識地球的形狀 說起 教材借助兩個事例并配上圖畫幫助學生理解 思考 同時激發(fā)學生探究 的興趣 另通過一個活動 引導學生參與操作 認真觀察現(xiàn)象 分析 辨別 從而得出結論 最后通過介紹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的故事讓學生體會人們對地球人 似的歷程 同時增加學生的知識積累 三 教學方法三 教學方法 針對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 本節(jié)課主要采用實驗操作法 討論法及情景再 現(xiàn)等方法突破重難點 實現(xiàn)教學目標 四 四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 情感 態(tài)度 價值觀 體驗人類認識地球 探索地球的過程 激發(fā)學生 對勇于探索 敢于冒險的勇士的敬意和對地球的熱愛 2 行為與習慣 滲透從不同的角度觀察 認識 分析事物和現(xiàn)象的思想 3 知識與技能 知道地球是個球體 它的表面是陸地和海洋 能積極參與 學習活動 收集整理信息 與同學合作交流 五 教學重點難點 五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重點 體驗人類認識地球 探索地球的過程 難點難點 激發(fā)學生對勇于探索的人類的敬意和熱愛地球的情感 建立保護地 球的觀念 六 活動準備六 活動準備 教師準備 地球儀 折的紙船以及人類探索地球的圖片 學生準備 收集人類探索地球的取得的成就 地球未解之謎的相關內容 七 教學過程 七 教學過程 一 謎語導入 揭示課題 一 謎語導入 揭示課題 師 今天 我給大家?guī)砹艘粋€謎語 形狀圓圓像太陽 自己不能發(fā)光亮 青山綠水花兒美 它是生命的故鄉(xiāng) 猜一星球 同學們 你們知道地球是一個 什么樣的星球嗎 瞧 我們多幸運啦 知道地球原來是一個如此美麗的星球 可人們并不是一 開始就知道地球是一個球體的 他們只是憑借自己的觀察 再加上大膽的想象 把地球想象成各種樣子 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人們對地球的探索過程 那還得從天圓地方說起 板書課題 從 天圓地方 說起 設計意圖 從謎語入題 易被學生認可 同時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二 古人眼中的地球二 古人眼中的地球 大膽想象大膽想象 1 了解古代中國人眼中的地球 天圓地方 師 在中國古人的想象中 地球到底是什么樣的呢 出示課件 3 中國古人認 為天圓如張蓋 地方如棋局 就是說地球形狀像一塊方方正正的棋盤 天像一 個球狀的圓蓋 有詩為證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 陰山下 天似穹廬 籠蓋四野 穹廬是指游牧人住的圓頂氈帳 2 古代其他國家的人們眼中的地球 師 世界其他國家的人們又是如何想想地球的樣子的 讓我們一起到書中第 44 頁中去了解 a 古印度 生閱讀教材第 44 頁中的相關內容 師課件出示搜集到的有關人們對地球形狀猜測的資料 課件 4 9 b 俄羅斯 c 古埃及 d 古希臘 e 古巴比倫 3 初步討論 古人的這些想法正確嗎 他們?yōu)槭裁磿纬蛇@種認識呢 想想當時的條件 如果我們生活在古代是不是一樣會有同樣的想法 4 師小結 那時候受客觀條件的限制 人們只能憑自己的直覺光靠自己的 眼睛來判斷 盡管結論是錯誤的 但他們畢竟也是在仔細觀察之后作出猜測的 并不是憑空捏造 板書 想象 設計意圖 利用大量的文字圖片資料 使學生更多的了解古代各國人們對 地球形狀最初都有哪些認識 為后面的探究奠定基礎 三 觀察自然現(xiàn)象三 觀察自然現(xiàn)象 產生懷疑產生懷疑 師 隨著生產技術的發(fā)展 人類活動范圍的擴大 各種知識的積累 人們發(fā)現(xiàn) 有一些客觀現(xiàn)象是無法用早期的那種直觀的認識來解釋 慢慢地人們對自己的 這種想法產生了懷疑 到底是哪些現(xiàn)象讓人們對自己的想法產生懷疑呢 見 P44 教材 現(xiàn)象一 課件 10 希臘人通過觀察船只進港和出港提出了假設 大地不是平 的 可能是球形的 1 師 課件 11 13 演示船只進港時的情景 學生觀察 進港時最先看到什么 出港時最后看到什么 2 課件 14 把 船 放在桌面上航行 用同一方法觀察 看看和剛才有什么不同 3 從這兩個實驗中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4 這說明了什么 古希臘人的猜測是有道理的 5 師小結 這是人們對地球形狀認識的一個重大轉折 現(xiàn)象二 課件 14 公元前三百多年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觀看月食時 發(fā)現(xiàn)月亮上地球的影子是圓弧形的 因此他推測地球是個球體 1 生仔細觀察課件 15 月亮上地球的影子是什么形狀 是圓弧形的 簡介 月食 出示課件 16 2 交流 這能說明什么 地球可能是球形的 板書 海邊看船 懷疑 設計意圖 讓學生體驗人類認識地球 探索地球的過程 初步滲透從不同的 角度觀察 認識 分析事物和現(xiàn)象的思想 四 首次環(huán)球航行四 首次環(huán)球航行 得到證實得到證實 1 師引 可認識事物光靠猜想和假設是不行的 一位著名的航海家麥哲倫用他 的親身經歷驗證了地球是球形的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隨航海家麥哲倫完成歷史 上第一次環(huán)球航行吧 課件 16 2 生閱讀課件 17 的文字資料 并收集相關信息 3 出示課件 18 師模擬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路線 學生一邊觀看一邊說出主要的位 置 這次航行的結果是什么 課件 19 4 組內合作探究 思考 這次環(huán)球航行你認為最大的困難是什么嗎 出示課 件 20 主要數(shù)據(jù) 他們這樣做值得的 你佩服他們嗎 佩服他們什么 5 交流 師 讓我們把最熱烈的掌聲送給堅持到最后的這 18 位航海勇士們 同時還要把 最最熱烈的掌聲送給那些作出犧牲的人們 板書 證實 6 師小結 從古代人們對地球形狀的猜想 到公元前三百多年亞里士多德的假 設 再到 1522 年麥哲倫的親身實踐 人們用這么長的時間得出了一個科學的結 論 你有什么感想 設計意圖 通過模擬實驗及動畫演示 介紹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的故事 一方面 讓學生體會人們對地球認識的歷程 另一方面增加學生的知識積累 并通過麥 哲倫環(huán)球航行 值 與 不值 的小小討論 讓學生很好地感受人類在探索宇 宙奧秘中所付出的努力和艱辛 板書 艱辛與執(zhí)著 五 分享探索成果五 分享探索成果 抒發(fā)情感抒發(fā)情感 1 師激趣 麥哲倫行雖然證實了地球是圓形 可是地球到底長什么樣呢 人類多么想一睹她美麗的倩影呀 這個美好的的愿望經過一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 終于實現(xiàn)了 2 老師 請同學們去拜訪第一位遨游太空的宇航員 生閱讀教材第 46 頁的小資 料 3 然而 人類探索地球的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 曾經歷過一次又一次的失敗 甚至是慘重的代價 如 1986 年 挑戰(zhàn)者號 航天飛機爆炸導致 7 位宇航員遇難 2003 年 2 月 1 日美國東部時間上午 9 時 美國 哥倫比亞 號航天飛機在 得克 薩斯州北部上空解體墜毀 7 名宇航員 全部遇難 4 提問 你們嚇著了嗎 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并沒有使那些勇于探索的人停下腳 步 尤其是中國的航天工作者們 反而更堅定了信心 現(xiàn)在 中國也有自己的 航天器 也有了航天第一人 5 補充資料 課件 21 25 學生了解成功背后的故事 6 小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世界各國人民在探索宇宙方面取得的偉大成就 這些 都說明 正因為人們對地球和太空的不斷探索 一些奧秘才被逐步揭開 板書 不斷探索 設計意圖 通過國外在探索宇宙奧秘中失敗的例子 再一次讓學生很好地感 受人類在探索宇宙奧秘中所付出的努力和艱辛 同時通過播放中國人在這方面 取得的巨大成就 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六 小結學習收獲六 小結學習收獲 激發(fā)探究欲望 激發(fā)探究欲望 1 說說本節(jié)課自己有哪些收獲 哪些感受 2 小結拓展 今天我們雖然看到了美麗的地球 但地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