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中語文統(tǒng)編版(部編版)必修下冊第三單元9說“木葉”學案(含答案)第9課說“木葉"
素養(yǎng)目標1.語言目標:理解文中重要語句的深刻含意。
2.思維目標:(1)辨析“木葉”與“樹葉"落葉”等概念的異同,理解中國古典詩歌語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質;(2)體會本文的論述特色。
任務情境:在文學作品中,一個字精妙與否,足以決定作品是流光溢彩,還是黯然失色。尤其是我們的古典詩詞,用簡短的幾個字,造就的卻是豐富的情感與博大的意境。讀后滿口余香,卻是妙處難與君說,這跟詩歌的語言是密不可分的。今天,我們就通過《說“木葉"》一文,對中國古典詩詞語言的特質做一番探幽,去感受我們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積淀。
任務活動一梳理思路,理解觀點
1.閱讀課文,將下面表格的空缺處補寫完整,理清文章整體思路。
段落層次內(nèi)容大意
第一部分(1~3段)列舉我國古代詩歌史上的一個現(xiàn)象:①_________。
第二部分(4~6段)說明“木”字的兩個藝術特征:②__和③________。
第三部分(第7段)總結全文,“木葉"與“樹葉”概念上的一字之差,在藝術領域里卻一字千金。
2.本文對中國古典詩詞語言的特質進行了一番獨特分析,文章是按什么順序展開的?
答:_________
3.“‘木’不但讓我們?nèi)菀紫肫饦涓?,而且還會帶來‘木’所暗示的顏色性。"這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
任務活動二深入閱讀,理解感悟
(一)剖析難點,辨析概念
1.為什么在古典詩歌中很少見到“樹葉”這個詞匯?(請結合有關段落,用文中語句整合、概括回答)
答:_________
2.結合文章有關段落,分析“樹葉"與“木葉”“落葉"的區(qū)別有哪些,完成下面表格。
意象顏色觸覺意味
樹葉褐綠色密密層層、濃蔭繁密充實
木葉(1)(2)(3)
落葉(4)(5)(6)
落木比木葉更顯得空闊,連“葉”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點綿密之意也洗凈了
3.課文闡釋的是詩歌語言的“暗示性"問題,而標題卻擬為“說‘木葉’”,若改為“談談詩歌語言的‘暗示性’”,你認為如何?
答:_________
4.本文所談詩歌的“暗示性”對我們欣賞詩歌有什么啟示?
答:_________
(二)分析例證法、引證法運用的效果
5.分析例證法效果
(1)在第1段中,作者列舉了謝莊《月賦》、陸厥《臨江王節(jié)士歌》、王褒《渡河北》中的詩句,其目的和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
(2)第2段作者通過大量的舉例分析,總結出了哪些帶有規(guī)律性的知識?
答:_________
(3)第5段中,作者舉周邦彥的例子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
6.分析引證法效果
(1)第2段引用了《橘頌》、《招隱士》、無名氏古詩中的詩句,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
(2)作者既是一位深諳詩歌妙道的學者,又是一位暢游詩歌海洋的高手,文中大量援引古代詩人關于“木葉"的詩句,從總體上揣摩一下這對于闡發(fā)道理起了怎樣的作用。
答:_________
(三)品味語言,分析特色
7.結合課文內(nèi)容,根據(jù)示例,賞析下列詩句中“木葉”意象的作用。
詩句賞析
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描繪了萬木落葉飄飛的景象,渲染了凄美的意境。
木葉下,江波連,秋月照浦云歇山。①
秋風吹木葉,還似洞庭波。②
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③
8.“然則‘高樹’則飽滿,‘高木’則空闊,這就是‘木’與‘樹’相同而又不同的地方。"如何理解句中的“相同而又不同的地方”?
答:_________
9.“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們不留心就不會察覺它的存在。"試分析此句中運用的修辭手法及效果。
答:_________
10.“敏感而有修養(yǎng)的詩人們正在于能認識語言形象中一切潛在的力量。”怎樣理解句中的“敏感"和“有修養(yǎng)”?
答:_________
11.“把這些潛在的力量與概念中的意義交織組合起來,于是成為豐富多彩、一言難盡的言說。它在不知不覺之中影響著我們,它之富于感染性啟發(fā)性者在此,它之不落于言筌者也在此。"如何理解句中的“一言難盡”和“富于感染性啟發(fā)性"?
答:_________
12.關于“木葉”“樹葉"落葉”“落木”,今人做過大數(shù)據(jù)統(tǒng)計:
《全唐詩》中共用“木葉”73次,用“樹葉"28次;《全宋詞》中共用“木葉”18次,用“樹葉"1次?!度圃姟分泄灿谩奥淠尽?4次,用“落葉"204次;《全宋詞》中用“落木”10次,用“落葉"47次。《元曲選》中用“木葉”82次,“落木"50次,“落葉”93次。
如何看待作者在第2段中提出的“那么‘樹葉’為什么從來就無人過問呢"觀點呢?
答:_________
13.林庚先生在文中提出“木”含有微黃、干燥的藝術特征,按照這個理論把“病樹前頭萬木春"換成“病木前頭萬樹春”似乎更恰當,你認為如何?請說出理由。
答:_________
14.林庚先生認為,詩歌語言的精妙在于它的暗示性,這種暗示性常常會形成一個美好的傳統(tǒng)。但是也有人認為,這種傳統(tǒng)一旦形成,會給文學創(chuàng)作造成俗濫的流弊。對于這個問題,你是怎么看的?請根據(jù)自己的閱讀經(jīng)驗談談看法。
答:_________
15.本文以精細的美學觸覺,辨析了詩歌史上使人鐘愛的形象,旁征博引又細致入微,給我們提供了較好的文學研究方法。但也有人對作者這種“咬文嚼字"的欣賞法不以為然。你認為如何呢?
答:_________
16.中國古典詩歌的語言具有暗示性,如“梅”“柳"草”等都具有暗示性,能引起聯(lián)想,但這些意象的暗示性是否固定不變呢?試以其中的一個意象為例,簡要說明。
答:_________
資源與積累
1.走近作者
(1)作者簡介
林庚(1910—2006),字靜希,著名學者、詩人。1933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中文系,當時,林庚先生與吳組緗、季羨林、李長之四名學生風流倜儻,才華出眾,被稱為清華園里的“四劍客"。他專于中國文學史,尤長于楚辭、唐詩研究,并將創(chuàng)作新詩和研究唐詩完美地統(tǒng)一起來。主要著作:詩集《夜》《春野與窗》《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問路集》等,古典文學專著《詩人李白》《中國文學簡史》《詩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天問論箋》《新詩格律與語言的詩化》等。
(2)林庚與《〈西游記〉漫話》在“文化大革命”中,林庚無以排遣心中的困惑,就經(jīng)常夜讀《西游記》。就這樣,白天被批判的林庚,晚上在書齋里攤開書卷,從文學中找尋寬慰和愉悅。最終他將《西游記》爛熟于心。難得的是,他將自己的人生感悟融進了對小說的理解,在80歲高齡時出版了《〈西游記〉漫話》這樣一部“極具個性的充滿詩人氣質和瀟灑筆意的快意之作"。古代文學研究大家程千帆教授在給先生寫的信中說,他是在病中收到了林庚先生的著作,看了書竟愛不釋手,自己看不完,就讓自己的學生給他念,“高興得不得了,說這書是‘蓋自有《西游記》以來之第一篇文章也’”。
(3)對林庚的評價
①我承認在我的所有習作中,寫得最好的,還是我學習林庚先生的那些詩。林先生也許并不知道,在我心中,他始終是我的詩歌啟蒙者和引路人?!x冕
②靜希師首先是一位詩人,是一位追求超越的詩人,超越平庸以達到精神的自由和美的極致。他有博大的胸懷和兼容的氣度……他有童心,毫不世故;他對宇宙和人生有深邃的思考,所以他總能把握住自己人生的方向。
——袁行霈
③凡是見過林庚先生的人,都說他仙風道骨,從里到外透出一股清氣。他的確是遠離塵囂。他的超然似乎是因為無須介入世俗的紛爭……盡管本世紀不乏兼?zhèn)湓姴藕蛯W力的通人,但像林先生這樣詩性和理性交互滲透在創(chuàng)作和學問之中,并形成鮮明特色的大家卻很罕見。
——葛曉音
(4)作者延讀
他的生命就是一首詩
袁行霈
林庚先生逝世已經(jīng)三年多了,他那特有的瀟灑自如與寬容大度,仍然常常浮現(xiàn)在我的眼前。我總覺得他并沒有離開我們,還生活在我們中間。
林庚先生自幼穎悟,北國的晴空、古都的文化以及家庭的教養(yǎng),在他的心里埋下了詩的種子。林先生在大學期間就已致力于詩歌創(chuàng)作。最初熱心于舊體詩詞,語言渾成,意境高遠。但林先生感到寫舊體詩詞難以跳出古人的窠臼,后來決定改寫新詩。先后出版了《夜》《春野與窗》《北平情歌》等詩集。林先生寫詩先是自由體,后來轉向新格律詩。
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林先生任教于廈門大學中文系。1938年1月,隨廈門大學遷至閩西山區(qū)長汀,與外界幾乎處于隔絕狀態(tài),這時才把主要精力放到古典文學研究上,并于1946年完成《中國文學史》。1947年,林先生回到北京,任燕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除繼續(xù)研究古典詩歌和文學史外,還在各報刊上發(fā)表新詩和有關新詩創(chuàng)作的文章。
1952年院系調整后他任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在講壇上才華橫溢,名言雋語層出不窮。對整個中國文學的宏觀認識,結合著對詩句的細密分析,再加上那詩人的風度,吸引著每一個聽課的學生。在教學的同時,林先生出版了《中國文學簡史》等享譽學術界的著作,直到90歲高齡,還出版了一部富有哲理性的詩集《空間的馳想》。
林庚先生寫詩,一方面致力于把握現(xiàn)代生活和現(xiàn)代漢語的新節(jié)奏;另一方面則追溯中國詩歌民族形式發(fā)展的歷史經(jīng)驗和規(guī)律,并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到新詩的寫作中來。林先生力求以最自然的語言傳達生活中最直接的感受,取得深入淺出明朗不盡的藝術效果。有的詩仿佛脫口而出,沒有一點斧鑿痕跡,是何等的透明,又是何等的蘊藉。有的詩令人如癡如醉,一種少年的精神伴隨著完美的節(jié)奏呈現(xiàn)在眼前,其新鮮的程度真如旦晚才脫筆硯者。有的詩表現(xiàn)的是現(xiàn)代意識,而詩的形式卻又帶著鮮明的民族特點。語言是那么淺顯,含義卻又那么深邃。
林庚先生首先是詩人,是以詩人為基點從事文學史研究的,他研究古典詩歌的目的是從中尋求創(chuàng)作的經(jīng)驗,以及詩歌形式發(fā)展的規(guī)律。他在詩壇上曾經(jīng)輝煌過,經(jīng)過歲月的淘洗,他的詩必將重新贏得新一代的讀者。
正是因為他抱著這樣的目的,并且對包括詩歌在內(nèi)的文學藝術有敏銳的感受力,所以他的學術研究才能獨具慧眼,并取得非凡的成就。就古典文學研究而言,林先生長于文學史的總體把握和宏觀研究,他的《中國文學簡史》高瞻遠矚,犖犖大端,有一種卓然不群的氣象。他關于屈原和《楚辭》的考證獨辟蹊徑,取得令人矚目的成果。他關于李白的研究,融入了自己的人格。林先生標舉“少年精神"建安風骨”“盛唐氣象”,贊揚創(chuàng)造力,給學術界留下一筆寶貴的遺產(chǎn)。
林庚先生的過人之處究竟何在?就在于他的詩歌、學問與人格的統(tǒng)一,詩歌魅力、學術魅力與人格魅力的交融。他為人清高,藝術趣味高雅,學風既嚴謹又靈活,有一股樸茂純真的靈氣貫注于其詩其學其人之間。林庚先生享年96歲,桃李滿天下,直至晚年仍保持著青年人的朝氣與活力。詩人的氣質,學者的胸襟,二者在林庚先生身上完美地統(tǒng)一起來。古代知識分子的風骨,現(xiàn)當代知識分子的追求,二者在林庚先生身上完美地統(tǒng)一起來。他是中國近百年來文學史、學術史和教育史上的一位標志性人物,有了他,這段文學史、學術史和教育史,才顯得完整。
林庚先生的生命就是一首詩,他的生命之消失也是一首詩。他離去得那么從容,沒有痛苦,只有瀟灑。如果說有一點遺憾的話,也只是想再看一次月圓,而沒有看到。他仿佛是為詩而生的,為中國這個詩的國度而生的。他的一生,他所做的一切都指向一個境地,那就是青春、理想和美。我們都為物欲橫流、精神蒼白的某些現(xiàn)狀而痛心,我還為缺少理想主義、英雄主義和浪漫主義而遺憾。在這種背景下,更覺得我們的老師林庚先生之可貴。愿更多的人了解他,尊敬他,學習他,愿他的精神經(jīng)過我們而得以發(fā)揚光大。
點評林先生自幼心里埋下詩的種子,一生堅持詩歌創(chuàng)作,詩意新穎,意識現(xiàn)代,語言淺顯而含意深邃;林先生的學術研究交融著他的人格魅力,始終保持著青年人的朝氣與活力;詩人的氣質、風骨和學者的胸襟、追求完美地統(tǒng)一在林先生身上。
2.相關背景
本文選自《唐詩綜論》。林庚先生的《唐詩綜論》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是把這一課題的研究提到了現(xiàn)代學術的高度,同時也把唐詩風貌的系統(tǒng)化研究留給了后人。本文作者在“木葉”上所下的功夫,對我們體察詩歌藝術中的精微之處頗有啟發(fā)。它從一個側面告訴我們該怎樣欣賞古詩詞,推而廣之,啟發(fā)我們?nèi)ニ伎荚撛鯓有蕾p文學作品。
3.文體知識
文學評論
文學評論又叫“文藝評論”,既是指運用一定的理論和方法對各種文學現(xiàn)象進行探討、體會、評價的科學研究活動,又是指反映這種研究成果的一種文章樣式。其任務在于揭示藝術現(xiàn)象中的審美價值和思想意義,探討藝術創(chuàng)作的方法和規(guī)律,以提高文藝創(chuàng)作的水平;還要幫助讀者正確理解作品,培養(yǎng)和提高讀者的藝術欣賞能力和健康的藝術情趣。文學評論必須對作品有總的評價,并且對這個評價有一個論證過程。
文學評論包括詩歌評論、小說評論、散文評論、戲劇評論、影視評論等。
1.重要詞語
詞語釋義
寒砧(zhēn)寒秋的搗衣聲。詩詞中常用來象征凄涼蕭瑟的景象。砧,搗衣石。
亭皋(ɡāo)水邊的平地。亭,平。皋,水邊的高地。
窸窣(xīsū)形容細小的摩擦聲音。
翩翩(piān)形容輕快地跳舞,也形容動物飛舞;形容舉止灑脫(多指青年男子)。
不落于言筌(quán)不在語言運用上留下刻意修飾的痕跡。筌,捕魚的竹器。
2.文化常識
(1)古代服飾民俗
例如:“亭皋木葉下,隴首秋云飛?!?柳惲《搗衣詩》)“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沈佺期《古意》)可見洗練并不能作為“葉”字獨用的理由。
搗衣:古代婦女把織好的布帛,鋪在平滑的砧板上,用木棒敲平,以求柔軟熨帖,好裁制衣服,稱為“搗衣"。多于秋夜進行。
寒砧:在古典詩詞中,凄冷的砧杵聲稱為“寒砧”,用以表現(xiàn)婦女對遠方親人的思念之情。
(2)古代“楊柳"含義
例如:“葉密鳥飛礙,風輕花落遲?!?蕭綱《折楊柳》)
楊柳:《詩經(jīng)》中有“昔我往矣,楊柳依依"的詩句,楊柳最早就是楊樹與柳樹的意思,因為一到春天,楊樹與柳樹都會飛絮,是為“楊花柳絮”,很容易引起古人的傷感。后來隋煬帝游江南時,最喜歡江南岸的柳樹,因此封賜它姓楊,故江南人都稱柳樹為“楊柳"。
關于楊柳的文學意象,要從“柳”字說起。①“柳"留”二字諧音,經(jīng)常暗喻離別?!敖裣菩押翁??楊柳岸、曉風殘月"三句表現(xiàn)了柳永對戀人的思念。②“柳”多種于檐前屋后,常作故鄉(xiāng)的象征?!按艘骨新務哿?,何人不起故園情"抒發(fā)了李白對故鄉(xiāng)的無限牽掛。
③柳絮飄忽不定,常作遣愁的憑借?!肚嘤癜浮贰叭魡栭e情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幾句,形象地詮釋了賀鑄“當年不肯嫁春風,無端卻被秋風誤"的憂愁程度。
3.關于“秋葉”的名句
(1)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宋玉《九辯》)
(2)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曹丕《燕歌行》)
(3)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王維《山中》)
(4)秋聲萬戶竹,寒色五陵松。(李頎《望秦川》)
(5)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寒。(孟浩然《早寒有懷》)
(6)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李白《秋登宣城謝朓北樓》)
(7)山明水凈夜來霜,數(shù)樹深紅出淺黃。(劉禹錫《秋詞二首》)
(8)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柳永《八聲甘州》)
(9)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范仲淹《蘇幕遮》)
(10)晚趁寒潮渡江去,滿林黃葉雁聲多。(王士禎《江上》)
任務活動一梳理思路,理解觀點
1.答案①“木葉"成為詩人們筆下鐘愛的形象,而“木葉”形象的關鍵在一個“木"字②含有落葉的因素③有“疏朗”“枯黃"的內(nèi)涵
2.答案是按照“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總結全文”的順序層層深入來展開的。
3.答案從內(nèi)容上說,總領全段內(nèi)容,表明接下來要闡釋第二個藝術特征;從結構上講,起到過渡作用,由“木"的第一個藝術特征過渡到第二個藝術特征。用“樹干”一詞承接上文,用“顏色"一詞領起下文。
任務活動二深入閱讀,理解感悟
(一)剖析難點,辨析概念
1.答案“樹”具有繁茂的枝葉,它與“葉"都帶有密密層層濃陰的聯(lián)想,“樹”和“葉"之間有太多的一致,二者在概念和意味上并沒有什么不同,只是因為古代詩人文字洗練,又習于用單字。
2.答案(1)微黃(2)干燥、不濕潤(3)疏朗、飄零之意
(4)繁密綠色(5)飽含水分(6)春夏之交
3.答案把標題定為“說‘木葉’”,就可以把古詩中的意象“木葉"作為論題,圍繞它展開全文。作者先排除古代詩人考慮文字洗練的因素,再探尋它用于秋天的情景中蘊含落葉的因素,最后從中得出詩歌語言的暗示性問題,并加以闡發(fā)。這樣論述,從現(xiàn)象談到本質,從個別談到一般,從具體談到抽象,既深入淺出地闡發(fā)了理論,又易于為廣大讀者所接受。如果把題目定為“談談詩歌語言的‘暗示性’”,也無不可,但那勢必是另一種行文思路,大概是擺起架子大講理論,不大容易寫得深入淺出。
4.答案本文談到“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它與“概念中的意義交織組合起來”,“成為豐富多彩、一言難盡的言說"。所謂“概念中的意義”,大約是指在字典、辭典上可以查到的詞語的意思。有人稱之為言內(nèi)義,它明了確定。而作為概念的影子的暗示性,所指的是概念以外的意義,如象征義、深層義、言外義等,這樣的意義是不確定的、有彈性的,是要依據(jù)上下文、整首詩來表達或理解的。在詩歌鑒賞中,不僅要玩味語言的言內(nèi)義,而且要玩味概念以外的意義,這樣才能真正理解和鑒賞詩歌的旨趣。
中國詩歌語言的特點,就是注重語言的暗示性,追求含蓄不盡。詩歌的語言是有盡的,但它包含的意思,給予讀者的暗示、啟發(fā)則是無盡的。我們鑒賞詩歌,要從語言入手,但不要為語言所局限,應當從言內(nèi)到言外,品嘗那些言外的微妙滋味。
5.(1)答案說明從屈原《九歌》開始,“木葉"成為詩人們筆下鐘愛的形象,由此引出文章論說的對象和主題——木葉。
(2)答案詩人運用文字洗練,而洗練卻不能作為“葉”字獨用的理由;用“樹葉"沒有產(chǎn)生過精彩的詩句;“木葉”為詩人所鐘愛,發(fā)展為“落木"。
(3)答案目的是比較“木”與“樹"的不同,以及說明“樹”與“葉"的形象之間是十分一致的,以此進一步揭示詩歌形象的暗示性特征。這樣寫更能引發(fā)讀者的聯(lián)想和想象。
6.分析引證法效果
(1)答案引用這些詩句作例證,可以說明“樹”的意象比較常見,并由此引導讀者深入思考,引發(fā)讀者探究的興趣。同時也為后文的分析做鋪墊。
(2)答案援引古代詩人關于“木葉"的詩句,一是作為引子,引出議論話題;二是作為例證,使得分析說理有憑有據(jù),深入淺出;三是調節(jié)文氣,讀來賞心悅目,更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內(nèi)涵。
(三)品味語言,分析特色
7.答案①以“木葉”“江波"云”“山"等景物組成一幅氣象開闊、氣韻凄清的秋景圖,生發(fā)出濃重秋思,筆調明凈,氣氛凄冷。
②“木葉”在秋風中紛紛飄落,與洞庭水浩蕩的波紋相似,極其委婉地表達了詩人的思念之情。
③深秋九月的搗衣聲,催落樹上枯葉,引發(fā)了詩中主人公對遠在邊關的丈夫的思念。
8.答案這句是說“木"和“樹”在概念上是一致的,但在形象意義上卻不同,“木"一般是于秋風葉落的情景中取得鮮明的形象:空闊、單純。而“樹”則要借助樹葉的多來表達飽滿的感情?!案吣?比“高樹”更顯得空闊。
9.答案“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使用了擬人手法,“躲”字形象鮮明,生動地說明了暗示性和概念之間的關系。概念意義,也就是我們平時理解的意義,或者說是字面上的相對固定的意義,一般稱之為“言內(nèi)義"。而所謂“暗示意義”也就是詩歌語言的潛在意義,“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一般稱之為“言外義”,它能構成“豐富多彩、一言難盡的言說"。
10.答案“敏感”是指詩人能認識語言形象中一切潛在的力量,就是說他們不但懂得詞語概念的意義,而且熟悉它豐富而微妙的形象色彩、感彩?!坝行摒B(yǎng)"是指詩人能夠把語言形象中潛在的力量與概念中的意義交織組合起來,成為豐富多彩、一言難盡的言說。
11.答案“一言難盡”是指詩歌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含蓄性特征,它是由詩句的暗示性決定的。課文注釋中引用《莊子·外物》中的話:“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這個“意”就是詞語字面意義之外的意味,也就是課文所說的語言形象的“潛在的力量"。
“富于感染性啟發(fā)性”是說詩句的暗示性最能引發(fā)鑒賞者的想象和聯(lián)想,從而受到感染,如由“木"引起的落葉的聯(lián)想。
12.答案與提供材料相比,作者的觀點顯得證據(jù)不足甚至武斷。在表達觀點時,具有隨意性,并不是嚴謹?shù)膶W術論斷,文本觀點的準確性有待商榷。
13.答案(1)贊成“病木前頭萬樹春”。理由:“木"字所暗示的顏色更接近黃色,有干燥之感,“病木”搭配更恰當?!皹?字中包含著飽滿、綿密、蒼翠的語言暗示性,“萬樹春”更能體現(xiàn)出欣欣向榮的春意,符合詩歌想表達的意境。
(2)贊成“病樹前頭萬木春"。理由:“木”和“樹"都是仄聲,在平仄上來說,可以互換。但從聲韻的協(xié)調上來說,“萬木春”比“萬樹春"更加和諧。正如杜甫《登高》中使用“無邊落木”而非“落葉"或“落樹”,“木"字更適合營造一種宏大、開闊的意境,故“萬木”的搭配更恰切。
14.答案(觀點一)我贊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行業(yè)人才協(xié)議
- 服裝行業(yè)新品發(fā)布會策劃
- 工程拆除清理服務合同
- 科技期刊學術交流網(wǎng)絡構建
- 智能教育弱電施工合同
- 體育館開幕式舞蹈演員合同
- 通信網(wǎng)絡監(jiān)理人員招聘協(xié)議
- 石油公司聘用合同模板
- 專利許可合同履行辦法
- 地下安全系統(tǒng)引孔施工合同
- 1 X幼兒照護初級核心技能考評標準金職2.0
- 主題活動三今天我是小交警(教學設計)內(nèi)蒙古版五年級下冊綜合實踐活動
- GB/T 18029.1-2024輪椅車第1部分:靜態(tài)穩(wěn)定性的測定
- 基于單片機的智能藥盒設計
- 鐵路局客運段考核判斷題題庫與答案
- 國開電大《證據(jù)學》形考任務1-4參考答案
- 【三只松鼠營銷策略探究6200字(論文)】
- 2024年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校園招聘考試試題帶答案
- 生命的奧秘從基因說起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章節(jié)答案2024年同濟大學
- 信息檢索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章節(jié)答案2024年齊魯工業(yè)大學
- 阿爾茨海默病的診斷和藥物治療方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