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課 中國歷代變法和改革 課件-高二歷史上學期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_第1頁
第4課 中國歷代變法和改革 課件-高二歷史上學期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_第2頁
第4課 中國歷代變法和改革 課件-高二歷史上學期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_第3頁
第4課 中國歷代變法和改革 課件-高二歷史上學期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_第4頁
第4課 中國歷代變法和改革 課件-高二歷史上學期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歷代變法和改革武功縣綠野中學劉云峰《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第一單元第4課————————010203中國古代的重要變法和改革中國近代的改革探索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重要改革目錄CONTENTS01中國古代的重要變法和改革中國古代的重要變法和改革(一)秦國的商鞅變法新興地主階級發(fā)動的較為徹底的封建性質的改革1.背景(1)春秋戰(zhàn)國大變革經濟生產力迅速發(fā)展政治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壞軍事兼并戰(zhàn)爭不斷思想“百家爭鳴”、法家思想(理論武器)(2)秦國統(tǒng)治者渴望通過變法實現(xiàn)富國強兵中國古代的重要變法和改革(一)秦國的商鞅變法新興地主階級發(fā)動的較為徹底的封建性質的改革2.主要內容經濟廢井田,開阡陌重農抑商獎勵耕織政治推行縣制制定秦律什伍戶籍制實行連坐法軍事獎勵軍功思想燔詩書而明法令社會推行小家庭政策從根本上改變了舊的生產關系,推動社會轉型增強了秦國經濟實力,阻礙商品經濟發(fā)展加強了中央集權鞏固了封建統(tǒng)治強化了對基層民眾的管理和統(tǒng)治打擊了奴隸主舊貴族,提高了軍隊戰(zhàn)斗力加強了思想控制,摧殘了文化典籍發(fā)展了小農經濟,增加了賦稅收入中國古代的重要變法和改革(一)秦國的商鞅變法新興地主階級發(fā)動的較為徹底的封建性質的改革商鞅相孝公,為秦開帝業(yè)。

——《論衡》及秦孝公用商君,壞井田,開阡陌,急耕戰(zhàn)之賞,雖非古道,猶以務本之故,傾鄰國而雄諸侯。然王制遂滅,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萬,貧者食糟糠;而有強國者兼州城,弱者喪社稷?!稘h書·食貨志》商君遺禮義,棄仁恩,并心于進取。行之二歲,秦俗日敗?!Τ汕蟮靡樱K不知反廉愧之節(jié),仁義之厚?!Z誼《治安策》初,商君相秦,用法嚴酷,曾臨渭論囚,渭水盡赤?!顿Y治通鑒》3.評價局限性:輕罪重罰,激化了社會矛盾賦役沉重,加重了人民負擔重法輕禮,造成了民風墮落思想專制,造成了文化凋零進步性:①順應歷史潮流;②打擊了貴族特權,加強了中央集權,提高了軍隊戰(zhàn)斗力;③使秦國國富兵強,為秦統(tǒng)一中國奠定了基礎。中國古代的重要變法和改革(一)秦國的商鞅變法新興地主階級發(fā)動的較為徹底的封建性質的改革4.成功原因①根本原因:順應歷史潮流和變革的需要;②策略得當,態(tài)度堅決,取信于民;③國君支持(政治保障);④改革全面徹底,措施行之有效。南門立木中國古代的重要變法和改革鞏固練習下面是商鞅變法時縣及以下組織的結構示意圖。這表明()A.激化了階級矛盾 B.瓦解了宗法制度C.加強了地方統(tǒng)治 D.擴大了統(tǒng)治范圍C商鞅認為,“國之所以興者,農戰(zhàn)也”“圣人知治國之要,故令民歸心于農。歸心于農,則民樸而可正也,紛紛則易使也,信可以守戰(zhàn)也”。“農戰(zhàn)”思想的內涵是()A.政府承認土地的私有并按畝納稅 B.推行小家庭經營政策C.農民安心生產國家才能對外攻戰(zhàn) D.獎勵耕織,重農抑商C中國古代的重要變法和改革(二)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1)政權更迭頻繁,

社會動蕩不安(2)鮮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政權,439年重新統(tǒng)一北方。(3)民族交融成為歷史發(fā)展的潮流。請依據(jù)上面兩幅圖的信息,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中國古代的重要變法和改革(二)北魏孝文帝改革內容前期:馮太后主持,重點是制度創(chuàng)新俸祿制推行俸祿制和官吏考核制度;嚴懲貪污;加速游牧部落走向封建化三長制廢除宗主督護制,設三長(鄰、里、黨),負責查戶口、征租調和兵役均田制國家把控制的無主荒地分配給農民,農民交納租稅,承擔徭役和兵役租調制農民承擔定額租調。每年向政府繳納粟(稱為租),帛或布(稱為調)封建化:少數(shù)民族的封建化是指處于奴隸社會或是原始社會的少數(shù)民族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向封建的政治、經濟、文化過渡轉化。宗主督護制:北魏前期是地方基層組織。五胡十六國時期,北方地主豪強把宗族、佃戶組織起來,修筑塢堡以自保,割據(jù)一方,武裝自衛(wèi),從事生產,維持生存。北魏統(tǒng)一后,任命他們?yōu)樽谥?,以督護百姓,地方的賦稅由他們代為征收。他們往往隱瞞戶籍,借機逃避賦稅,嚴重影響了國家的財政收入。中國古代的重要變法和改革(二)北魏孝文帝改革內容后期:孝文帝主持,重點是推行漢化遷都洛陽移風易俗穿漢服、說漢話、改漢姓、通漢婚、仿漢制為何要遷都洛陽?鮮卑姓改為漢姓拓跋元拔拔長孫達奚奚乙旃叔孫丘穆陵穆政治:平城保守勢力大,遷都有利于減少改革的阻力經濟:地處黃河之南,農業(yè)發(fā)達軍事:利于控制中原文化:政治文化中心,利于漢化生產方式農耕化社會制度封建化生活方式漢族化中國古代的重要變法和改革(二)北魏孝文帝改革評價

(北魏)南遷,革夷從夏(注:即孝文帝改革)。于是中朝江左,南北混淆,華壤邊民,虜漢相雜?!拼穼W家劉知幾

北朝的強盛來自……變替的“胡化”和“漢化”……扭轉了魏晉以來的帝國頹勢,并構成了……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國的歷史出口?!詤亲趪骶帯吨袊糯倭耪沃贫妊芯俊?/p>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興,蓋取塞外野蠻精悍之精血,注入中華文化頹廢之軀,舊染既除、新機重啟,擴大恢張,遂能別創(chuàng)空前之世局。——陳寅恪積極性:(1)推動了民族交融,大大緩解了民族矛盾;(2)促進了北魏的經濟發(fā)展和社會繁榮;(3)為以后北方統(tǒng)一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現(xiàn)打下了基礎。局限性:(1)全面漢化,使鮮卑族喪失了一個民族的獨立性和主體性;(2)摒棄了本民族勇武質樸的尚武精神,削弱北魏的軍事實力。(3)移植門閥士族制度,激化社會矛盾。導致了北魏分裂、滅亡。中國古代的重要變法和改革鞏固練習(2023廣東佛山模擬)496年,北魏孝文帝下令,改鮮卑復姓為單音漢姓,并仿照漢族社會的士族制度對鮮卑貴族分姓定族,等級高低有別,鼓勵鮮卑貴族與漢族高門大戶通婚。這些措施(

)A.推動了鮮卑貴族的封建化

B.消除了各民族間的隔閣C.促進了北魏經濟迅速發(fā)展

D.奠定了國家統(tǒng)一的基礎A(2023浙江湖州模擬)據(jù)《魏書》記載,孝文帝下詔:“富強者并兼山澤,貧弱者望絕一廉,致令地有遺利,民無余財,或爭畝畔以亡身,或因饑饉以棄業(yè),而欲天下太平,百姓豐足,安可得哉?”據(jù)此可知,當時()A.土地兼并現(xiàn)象嚴重

B.國家財政收人劇減C.均田制已遭到破壞

D.人地矛盾日益突出A中國古代的重要變法和改革(三)北宋范仲淹的慶歷新政背景北宋建立后為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導致“三冗”和積貧積弱的局面北宋中期,政治腐敗,財政困難,農民起義不斷,北方民族襲擾推行者宋仁宗慶歷年間,范仲淹主持主要內容嚴格官吏升遷考核;限制官僚子弟通過恩蔭做官;嚴肅中央政令;減輕徭役;取信于民等。結果觸犯了大官僚大地主利益,推行一年多歸于失敗

今則西戎已叛,屢喪邊兵;北虜愈強,且增歲幣。國用殫竭,民力空虛,徭役日繁,率斂日重,官吏猥濫,不思澄汰;人民疾苦,未嘗省察,百姓無告,朝廷不與為主,不使叛而為寇,復何為哉?——《樞密副史富弼的上疏》中國古代的重要變法和改革(四)北宋王安石變法②政治腐敗,矛盾尖銳(統(tǒng)治危機)①遼和西夏的威脅(邊患危機)③“三冗二積”(財政危機)④范仲淹慶歷新政失敗背景中國古代的重要變法和改革(四)北宋王安石變法內容措施內容作用富國青苗法青黃不接時,政府貸款或谷物給農民,收獲后還本付息。限制了高利貸對農民的剝削,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募役法納錢代役利于經濟發(fā)展,增加政府收入農田水利法鼓勵墾荒和興修水利保證灌溉,防洪賑災。均輸法采購物資“徙貴就賤,用近易遠”節(jié)省費用,增加財政收入,減輕人民負擔。方田均稅法重新量土地,收賦稅,官僚、地主不例外增加了政府收入。

市易法在東京設市易務,通過低買高賣保證物價平穩(wěn)打破了商人對市場的壟斷,增加財政收入。強兵保甲法、保馬法、將兵法等;“兵農合一”取代募兵制,節(jié)省軍費開支,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宋軍的戰(zhàn)斗力。

人才改變科舉考試的內容;批判“恩蔭”制度,選拔人才貫徹擇優(yōu)錄取原則有利于選拔和培養(yǎng)人才,擴大統(tǒng)治基礎。中國古代的重要變法和改革(四)北宋王安石變法評價熙寧、元豐之間,中外府庫,無不充衍,小邑歲積錢米,亦不減二十萬。

——《宋史》王安石變法,讓權力的猛虎沖出籠子,瘋狂魚肉百姓,各類貪官吏污,盤剝百姓,“青苗法”實行二十年,因欠青苗致賣田產、雇妻賣女,投水自縊者不可勝數(shù)數(shù)

——《王安石變法為何失敗》王安石微服赴江寧,遇一老嫗喂雞豕,喚“啰,啰,王安石來!”雞豕俱來就食。問其故,老嫗曰:自王安石為相公,立新法擾民?!耖g怨恨新法,入于骨髓。積極性: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局限性:加重了人民的負擔,未能從根本上改變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中國古代的重要變法和改革(四)北宋王安石變法失敗原因介甫(王安石)素剛直,每議事于人主前,如與朋友爭辯于私室……,視斧鉞鼎鑊無如也。

——司馬光《與王介甫書》材料二

(王安石)不忍貧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貧民……——蘇轍《欒城三集》一般地主奸商,因奸利被奪,亦推波助瀾,更增反對的聲浪?!敃r所有的名臣……或被告排斥,或自動求去。他(指王安石)全力提拔的呂惠卿卻是暗中傷他、只求得保一己權位的奸人。①王安石個人性格急躁執(zhí)拗;②損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引起他們的反對;③用人不當,執(zhí)行中危害百姓利益;⑤宋神宗駕崩失去支持。中國古代的重要變法和改革鞏固練習(2023河南安陽月考)有學者認為,“王安石變法設立變法的專門機構,鼓勵神宗獨斷,改變監(jiān)察機構的性質,用人以是否擁護新法為標準”,“使皇帝時代最進步的體制一一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治體制遭到破壞”。該學者意在說明,王安石變法(

)A.任用人才措施不當

B.完善了行政體制C.強化了專制政治

D.蘊含民主的因素C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為參知政事進行變法革新。此后不久,司馬光借給宋神宗講解《資治通鑒》的機會,盛贊“蕭規(guī)曹隨”,并宣揚“道者萬世無弊”的理念。這表明朝廷()A.推崇儒家治國理念 B.強化權力的制衡C.對改革未形成共識 D.重視前朝的經驗C中國古代的重要變法和改革(五)明朝張居正改革背景政治:日益腐敗經濟:府庫空虛,土地兼并社會:農民起義外部:邊患嚴重(韃靼劫掠+葡占澳門+倭寇襲擾)內容政治:整頓吏治,加強官吏考核經濟:裁剪開支,清丈土地,改革稅制結果國家財政收入增加,社會矛盾相對緩和,統(tǒng)治危機暫時緩解一條鞭法示意圖02中國近代的改革探索中國近代的改革探索(一)1898年戊戌變法背景①政治:甲午戰(zhàn)敗,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狂潮,民族危機加深;②經濟: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fā)展;③思想:西學東漸及維新思潮的興起和發(fā)展。中國近代的改革探索(一)1898年戊戌變法內容政治廣開言路,裁撤冗員經濟獎勵工商軍事精練陸軍,裁撤八旗文教廢除八股制,設京師大學堂,各省設新式學堂資產階級的改良運動愛國救亡的政治運動近代中國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性質有心殺敵,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日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蔽易詸M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中國近代的改革探索(一)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原因P24思考點伯兄規(guī)模太廣,志氣太銳,包攬?zhí)啵咎?,舉行太大,當此排者、忌者、擠者、謗者,盈衢塞巷。而上又無權,安能有成?——康廣仁缺乏工作經驗,簡直是以好心腸扼殺了進步。他們把足夠9年吃的東西,不顧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3個月之內,都填塞給它吃了。

——【英】赫德根本: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不充分直接:資產階級維新派自身因素客觀:封建頑固守舊勢力的強大變法急于求成缺乏斗爭經驗依靠無權皇帝缺乏社會基礎中國近代的改革探索(二)清末新政(1901-1911)

清末新政和戊戌變法相似,均向西方學習且內容廣泛,側重于自上而下的制度改革,客觀上助推了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和現(xiàn)代化。時代、階級等因素決定了晚清新政畢竟是一次地主階級在時局窘境下的被動自救,不可能救中國,五大臣出洋考查、預備立憲和皇族內閣更是丑態(tài)百出。背景《辛丑條約》后民族危機日趨加深,清政府統(tǒng)治危機日趨嚴重性質地主階級的自救運動。中國近代的改革探索(二)清末新政(1901-1911)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以光緒帝名義在西安發(fā)布變法詔諭:“著軍機大臣、大學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國大臣、各省督撫,各就現(xiàn)在情形,參酌中西政要,舉凡朝章國故、吏治民生、學??婆e、軍政財政,當因當革,當省當并,或取諸人,或求諸己,如何而國勢始興,如何而人才始出,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備始修,各舉所知,各抒所見”。——《清德宗實錄》政治:裁閑散衙門,添新機構經濟:振興商務,獎勵實業(yè)軍事:編練新軍教育:廢科舉、設學堂、獎留學中國近代的改革探索(二)清末新政(1901-1911)

清廷以“新政”挽救王朝氣數(shù)的動機,卻換來了推翻王朝以實現(xiàn)改革的結果:新式學堂培養(yǎng)了近代學生,因而造就了成批反封建斗士;新政發(fā)展工商,卻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新軍淘汰了舊軍,結果卻鑄成了把槍口指向清王朝的武裝力量……——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

清末新政是一場半封建半殖民性質的假維新、偽變法。——《辛亥革命史》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具有進步性沒有使清政府擺脫內外困境,加速了革命爆發(fā)影響對于一個壞政府而言,不改必亡,一改速亡中國近代的改革探索(1)主觀目的的反動性:為取悅列強,遏制革命形勢和挽救統(tǒng)治危機。(2)活動本質的落后性:仍未突破“中體西用”范疇。(3)客觀影響的進步性:清政府的這些讓步,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體現(xiàn)了中國近代化的趨勢。(4)實際作用的背離性:清政府努力的結果適得其反,從直接影響看,這引起人民的反抗和滿漢地方之間及資產階級立憲派的離心,不但削弱了自身統(tǒng)治,還促進了革命形勢的高漲。派遣的留學生成為反清民主革命思想的傳播者;編練的新軍成為武昌起義的主力;獎勵實業(yè),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為辛亥革命奠定了經濟和階級基礎。整體認識清末“新政”和“預備立憲”認識:新政、立憲均是清政府為維護統(tǒng)治而采取的自上而下的改革,這是世界資本主義潮流沖擊下的產物。但結果都失敗了,其根本原因是社會制度的落后性。中國近代的改革探索鞏固練習(2022全國乙卷)維新變法期間,湖南巡撫陳寶箴推行變法改革,但在上《請厘正學術造就人才折》中稱“康有為平日所著《孔子改制考》一書……其徒和之,持之愈堅,失之愈遠,囂然自命,號為康學,而民權平等之說熾矣”,并奏請銷毀《孔子改制考》。這種主張(

)A.推動了新舊勢力的合流

B.試圖突破“中體西用”束縛C.有助于減少變法的阻力

D.意在徹底否定變法理論基礎C(2022廣東選考)清末《游學譯編》上刊登的《勸同鄉(xiāng)父老遣子弟航洋游學書》云:“向之極可慕戀之科舉的虛榮者,今已為蕉夢矣。而出洋學成,量與出身,已見明諭,宦達之路、利祿之路、學問之路、名譽之路,胥于是乎在。”這反映了當時(

)A.出洋留學受到社會的廣泛支持B.落第士人成為官派留學生主要來源C.新政改革加快了社會結構變動D.科舉停廢改變了國人的中西體用觀C中國近代的改革探索(三)中華民國時期的改革(1912-1949)南京臨時政府南京臨時政府時期的改革措施及意義(1)保障民權的法令。頒布《禁止買賣人口令》禁絕販賣“豬仔”及保護華僑辦法文》等法令。這些法令在禁止買賣人口、切實保護華僑利益方面意義重大。(2)發(fā)展經濟的法令。頒布《慎重農事令》等法令,鼓勵興辦實業(yè),獎勵農墾,切實保護農民、置辦農具、不誤農時。(3)文化教育方面的法令。頒布發(fā)展文化教育的法令,獎勵女學,廢止讀經,廢止違背民國精神的書籍,宣傳革新事實,注重公民道德教育。(4)社會改革方面的法令。頒布一系列社會改革法令,如禁煙、禁賭、剪辮、勸禁纏足、改革舊稱呼等,以革除社會陋習,移風易俗,振奮民族精神,提倡近代文明,改革社會風尚。中國近代的改革探索(三)中華民國時期的改革(1912-1949)法幣改革國民經濟建設運動改立新約1935年,國民政府放棄銀本位制,實施法幣改革。1935年到全面抗戰(zhàn)前,國民政府開展的一個旨在全面發(fā)展經濟的運動。主要內容有:提倡振興農業(yè)、鼓勵墾牧、調節(jié)消費、振興工業(yè)、開發(fā)礦產、流暢貨運、調節(jié)金融。南京國民政府建立以后,圍繞實現(xiàn)關稅自主和廢除領事裁判權的問題,發(fā)起了要求帝國主義支持的“改訂新約運動”。結果:由于民國時期政局動蕩,國家始終未能實現(xiàn)實質上的統(tǒng)一,改革多以失敗告終。1934年,國民政府發(fā)起“新生活運動”,提倡紀律、品德、秩序、整潔等,教導人們“禮義廉恥”,具備“國民道德”和“國民知識”。1949年,新生活運動“暫停辦理”,無疾而終。新生活運動南京國民政府03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重要改革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重要改革一、建國初期的改革(1949-1956)1949年1954年1957年至文革期間1982年(一)土地改革1950-1952年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沒收地主階級的土地,分配給無地和少地的農民,變地主土地所有制為農民土地所有制。(二)民主改革確立三大制度,頒布一部憲法(三)經濟改革三大改造:1953-1956年,對農業(yè)、手工業(yè)、資本主義工商業(yè)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yōu)樯鐣髁x公有制的任務,宣告我國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重要改革二、十年建設時期的改革(1956-1966)1949年1954年1982年(一)良好開端(二)重大失誤(三)重要調整1956年中共八大召開,正確分析了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確立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主要任務,強調了“既反冒進又反保守,在綜合平衡中穩(wěn)步前進”的發(fā)展思路。1956年毛澤東作《論十大關系》報告,論述了社會主義建設應正確處理的十個方面關系。1958年,在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的錯誤指引下,出現(xiàn)“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的嚴重失誤。1960年,提出“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字方針,使社會主義建設重回正軌。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重要改革三、改革開放時期的改革(1978-今)1949年1954年1982年(一)重大決策時間會議重大決策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把全黨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2012年中共十八大“兩個全面”確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2013年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2017年中共十九大將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列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并載入黨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2019年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重要改革三、改革開放時期的改革(1978-今)1949年1982年(二)改革內容農村改革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1978)、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1984)、取消農業(yè)稅(2006)、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2020)、實施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2021)。對外開放興辦經濟特區(qū)(1980)等,加入世貿(2001)、共建“一帶一路”(2013)、設立自由貿易試驗區(qū)(2013)、舉辦中國進博會(2018)等。國企改革所有制改革擴大企業(yè)自主權(1984)、發(fā)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打破單一公有制,實行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經濟體制突破計劃經濟模式,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1992),21世紀初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基本建立;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fā)揮政府作用。五位一體改革全面深化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文明體制和黨的建設制度改革。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重要改革三、改革開放時期的改革(1978-今)1949年1982年(三)影響意義改革開放極大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中國人的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