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大理州2024屆高中畢業(yè)生第二次復習統(tǒng)一檢測語文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用黑色碳素筆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場號、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并認真核準條形碼上的準考證號、姓名、考場號、座位號及科目,在規(guī)定的位置貼好條形碼。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①1667年,首部展現(xiàn)明清鼎革史的悲劇《崇禎或大明王朝的崩塌》問世以來,歐洲啟蒙戲劇家對中國題材的興趣愈益濃厚。與日俱增的中國信息催生出“中國孤兒”“中國公主”等影響深廣、傳承至今的戲劇母題,“戲劇中國”由此成為啟蒙時期歐洲盛行的“中國風”藝術的有機組成部分。②“戲劇中國”現(xiàn)象在啟蒙時期歐洲的出現(xiàn)是歷史的必然和時代的需要,15至17世紀兩百年間,地理大發(fā)現(xiàn)導引的文化大發(fā)現(xiàn)升華為近代歐洲上層建筑的有機組成部分,由此衍生出的文學藝術作品建構出西方世界的接受棱鏡,也即一面通過他者形象反射自我的鏡子,屬于“借鏡自鑒”?!皯騽≈袊蓖瑯犹峁┝艘粋€借此達成自我認同或自我審視的“他者”,中國母題作為這一特定“他者”的供體,呈現(xiàn)出強大的可塑性。③中國母題的可塑性則體現(xiàn)在歐洲劇作家常以中國之酒杯澆自己之郁結,中國戲劇中的反面形象常被用來影射自己的政敵或敵對國。文學作品因而成為人們的武器,用于和現(xiàn)存的、棘手的問題作斗爭。哈徹特的《中國孤兒》盡管改編自元雜劇《趙氏孤兒》,卻成為他抨擊當時英國執(zhí)政黨沃波爾政府的工具,哈徹特將《趙氏孤兒》中強烈的忠君思想作為其戲劇的核心,表示其捍衛(wèi)英王喬治二世絕對統(tǒng)治的忠心。墨菲的《中國孤兒》以孤兒母題隱喻英法、英西之間的緊張對立關系,以孤兒得報大仇表現(xiàn)祈盼不列顛擺脫困境,戰(zhàn)勝敵國的愿景。1758年,著名戲劇家蓋瑞克在倫敦特魯里街劇院推出墨菲的《中國孤兒》,由耶茨扮演女主角伊達美,并大量采用“中國風”布景及服飾。演出獲得巨大成功,在倫敦連演9場。此時正值英法七年戰(zhàn)爭后期,劇本因鮮明的抗擊外族入侵主題而加強了英人的民族意識和反法情緒。雖然上述各劇難免脫離中國語境的自說自話,原本的故事也往往被改編得面目全非,然而在當時的語境下,缺乏歷史真實性反而成為戲劇魅力的一部分,體現(xiàn)出劇作家的政治敏感性、民族自尊心及擅以他山之石攻玉的睿智。④中國母題的可塑性更體現(xiàn)在啟蒙劇作家援引明末清初中國的宗教寬容政策和儒家哲學支撐自我政治理想的實踐上,盡管他們對儒家思想及清代宗教政策的了解并不深透全面,但他們選擇相信“中國人致力于精神的完美和內心的平靜,總體來說由此三部分組成,也即儒者治理國家,道家治理肉體,佛徒治理靈魂”。這些母題所包蘊的哲理和智慧極具參照性及建設性,為艱辛求索中的啟蒙思想家提供了構建“開明專制”孔教烏托邦的想象資源。自17世紀下半葉始,啟蒙運動精英逐漸意識到戲劇是維護資產(chǎn)階級利益及攻擊貴族和教會的有力武器,用戲劇宣揚政治理想、倫理道德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伏爾泰、沃爾夫、魁奈等人合力營建起孔教烏托邦抵抗腐朽專制的路易王朝,成為西方文化中一股強大的革命力量,并嘗試以戲劇的形式對當時的政治、宗教、社會現(xiàn)實提出疑問,試圖以開明專制理想撼動歐洲傳統(tǒng)意識形態(tài),從而樹立變革的尺度、尋求維新的方法。戲劇也被他們用作和社會痼疾作斗爭的獨特武器,中國母題為啟蒙運動設定了想象方式和理論問題,并且提供了思想資源與表述策略。比如伏爾泰便以《中國孤兒》及《風俗志》等作品建構孔教烏托邦的開明君主專制政體,反照法國由宗教神權與封建王權合謀而成的惡俗暴政,以中國有教無類的教育方略和公平競爭的科舉體制,批判法國森嚴的等級制度及尖銳的階級矛盾。在伏爾泰的心目中,孔子的仁義道德化民為俗,養(yǎng)成了一個忠孝節(jié)義、知書達理的禮儀之邦,唯有這樣的政治方稱完美,而孕育這種善政的正是中國的儒家之道,一種能使殘暴的侵略者心悅誠服的道德體系。⑤對于啟蒙時期的歐洲戲劇家,中國是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靈感源泉,幾個世紀累積沉淀的中國信息凝聚升華為具有相對一致性和延續(xù)性的故事原型、話語體制及意象傳統(tǒng),從而形成相對穩(wěn)定的類型和套話,盡現(xiàn)中國母題頑強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可塑性。塞特爾、梅塔斯塔齊奧以華美、奇巧的中國花園、茶室呼應當時盛行于歐洲的物質層面的“中國風”,在營建視覺桃花源的同時也激發(fā)起觀劇者對中國器物的欲望;伏爾泰、哈徹特、墨菲則把政治理想、道德愿景寄托在“中國孤兒”身上,讓孤兒“把孔子之道灌輸進不列顛同胞的耳朵,我們接受這由東方舶來的恩賜,恰似希臘人幸運地從流亡者手中接過金羊毛”;哥爾多尼以定居中國荒島呼應歐洲17至18世紀的殖民狂潮。由此可見,啟蒙時期西方戲劇的中國想象大致集中在物質、制度和思想三個向度,物質向度滿足了市民、貴族階層的聲色耳目之樂及器物享受;制度向度推演出中國哲人王的德政方略及適用于歐洲的君主開明專制政治;思想向度則從中國母題中汲取仁愛、信義、真美的精神滋養(yǎng),感受儒家思想的光芒燭照,通過改良變革達成自我超越。從17到20世紀,歐洲戲劇中的“中國風”幾經(jīng)盛衰,折射出中西方政治及經(jīng)濟勢力的升沉輪替。而從這種潮起潮落、生生不息且至今仍在延續(xù)的藝術生命輪回中,我們可以看到,每當西方的世界觀念體系發(fā)生確證危機急需重構之時,中國母題都能承擔起確認身份、宣泄焦慮和啟發(fā)思想的重任。(摘編自施曄《發(fā)現(xiàn)中國:啟蒙時期歐洲戲劇的新視野》)1.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地理大發(fā)現(xiàn)帶動了歐洲的文化大發(fā)現(xiàn),東游入華的西方人促使中國信息不斷地西輸,催生了歐洲“戲劇中國”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B.墨菲的《中國孤兒》以中國母題表現(xiàn)不列顛戰(zhàn)勝敵國的社會現(xiàn)實,體現(xiàn)了劇作家敏銳的政治敏感性和強烈的民族自尊心。C.歐洲的啟蒙劇作家雖然無法理解中國的儒家思想,但他們卻能援引中國儒家的哲理和智慧,并支撐自我政治理想的實踐。D.中國母題以其頑強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可塑性,使得啟蒙時期的歐洲戲劇家的作品類型趨同,形成相對穩(wěn)定的類型和套話。2.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從物質到思想,從地理空間到精神世界,中國為歐洲戲劇提供了豐贍的原型和靈感。B.歐洲劇作家常常借助中國母題表達自我觀點,因此往往需要對原本的故事進行改編。C.伏爾泰認為,西方唯有學習中國的儒家之道,才可以實現(xiàn)改良變革,達成自我超越。D.中國母題能幫助西方世界重構觀念體系,但并不意味著東方文明遠遠優(yōu)于西方文明。3.下列選項,不適合作為論據(jù)支撐第⑤段觀點的一項是()A.荷蘭戲劇家馮德爾創(chuàng)作的《崇禎或大明王朝的崩塌》以西方古典悲劇演繹中國歷史事件。B.英國劇作家塞特爾將莎士比亞的《仲夏夜之夢》改編為《仙后》,把中國花園移置其中。C.挪威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影響了胡適《終身大事》的創(chuàng)作,推動了我國婦女解放運動。D.意大利劇作家梅塔斯塔齊奧改撰《國語》中“邵公舍子救宣王”的史實為《中國英雄》。4.請結合文章具體內容,分析作者是如何論述中國母題的可塑性的?5.《消失的地平線》是英國詹姆斯·希爾頓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請你閱讀《消失的地平線》的相關介紹,結合文章的觀點,對《消失的地平線》的創(chuàng)作加以分析?!断У牡仄骄€》創(chuàng)作于20世紀30年代,一戰(zhàn)后經(jīng)濟危機和二戰(zhàn)即將來臨的時期。當時社會處于沮喪、恐慌和動蕩的狀態(tài),人們對社會現(xiàn)狀極度不滿。工業(yè)革命雖然帶來了社會進步,但也帶來了嚴重的災難。在這樣的背景下,西方人希望能夠找到一個可以使文明得以保存,使人們的性命得以保全的地方,也許僅僅是一個精神上的家園。希爾頓受到奧地利奇美籍探險家約瑟夫·洛克在云南省西北部探險期間在《國家地理雜志》發(fā)表的系列文章和照片的啟發(fā),創(chuàng)造了一個與世隔絕的山谷——香格里拉,他通過主人公康維之眼,體察和欣賞自然之美,聚焦人與自然的關系,強調自然是人精神世界的延伸,表現(xiàn)出中國天人合一的思想與觀念。【答案】1.A2.C3.C4.①采用總分總的論證結構。先總說中國母題呈現(xiàn)出強大的可塑性,之后從兩個方面進行分說,最后進行總結論述,闡述啟蒙時期西方戲劇的中國想象大致集中在物質、制度和思想三個向度;
②集中采用舉例論證的方法。作者在論述時,列舉多位劇作家的多部作品,事例翔實且具體,增強了論證效果。5.①中國為詹姆斯·希爾頓審視西方世界提供了一個供體,詹姆斯·希爾頓是借鏡自鑒;
②詹姆斯·希爾頓借中國特殊的地域環(huán)境和獨特的思想,表達自己的心靈寄托,表現(xiàn)出了中國思想的可塑性;
③《消失的地平線》創(chuàng)作證明了文中“每當西方的世界觀念體系發(fā)生確證危機急需重構之時,中國母題都能承擔起確認身份、宣泄焦慮和啟發(fā)思想的重任”的觀點?!窘馕觥俊?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以中國母題表現(xiàn)不列顛戰(zhàn)勝敵國的社會現(xiàn)實”錯誤,原文是“祈盼不列顛擺脫困境,戰(zhàn)勝敵國的愿景”,選項變未然為已然;C.“歐洲的啟蒙劇作家雖然無法理解中國的儒家思想”錯誤,原文“盡管他們對儒家思想及清代宗教政策的了解并不深透全面”,只是了解得不深透全面,并不是“無法理解”;D.由原文“中國是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靈感源泉,幾個世紀累積沉淀的中國信息凝聚升華為具有相對一致性和延續(xù)性的故事原型、話語體制及意象傳統(tǒng),從而形成相對穩(wěn)定的類型和套話,盡現(xiàn)中國母題頑強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可塑性”可知,此項因果關系失當。故選A?!?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根據(jù)文章內容進行推斷的能力。C.“西方唯有學習中國的儒家之道,才可以實現(xiàn)改良變革,達成自我超越”錯誤,原文說“在伏爾泰的心目中,孔子的仁義道德化民為俗,養(yǎng)成了一個忠孝節(jié)義、知書達理的禮儀之邦,唯有這樣的政治方稱完美,而孕育這種善政的正是中國的儒家之道,一種能使殘暴的侵略者心悅誠服的道德體系”,選項于文無據(jù)。故選C【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第⑤段的觀點是啟蒙時期的歐洲戲劇家向中國汲取創(chuàng)作的靈感源泉。A.由“荷蘭戲劇家馮德爾創(chuàng)作的《崇禎或大明王朝的崩塌》以……”可知,是西方戲劇家向中國汲取創(chuàng)作的靈感源泉。B.由“英國劇作家塞特爾將莎士比亞的《仲夏夜之夢》改編為……”可知,是西方戲劇家向中國汲取創(chuàng)作的靈感源泉。C.由“……影響了胡適《終身大事》的創(chuàng)作,推動了我國婦女解放運動”可知,是中國學者向西方汲取創(chuàng)作的靈感源泉。D.由“意大利劇作家梅塔斯塔齊奧改撰《國語》……為《中國英雄》”可知,是西方戲劇家向中國汲取創(chuàng)作的靈感源泉。故選C。【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結構和論證方法的能力。先由“中國母題作為這一特定“他者”的供體,呈現(xiàn)出強大的可塑性”,此句概括性極強,總說中國母題呈現(xiàn)出強大的可塑性;之后從“中國母題的可塑性則體現(xiàn)在歐洲劇作家常以中國之酒杯澆自己之郁結,中國戲劇中的反面形象常被用來影射自己的政敵或敵對國”“中國母題的可塑性更體現(xiàn)在啟蒙劇作家援引明末清初中國的宗教寬容政策和儒家哲學支撐自我政治理想的實踐上,……”兩個方面進行分說,首先體現(xiàn)在以中國的戲劇抒發(fā)對國家政權的認識,然后寫西方作家以中國的宗教寬容政策和儒家哲學抒發(fā)自我的政治理想;最后“由此可見,啟蒙時期西方戲劇的中國想象大致集中在物質、制度和思想三個向度,物質向度滿足了市民、貴族階層的聲色耳目之樂及器物享受……”進行總結論述,闡述啟蒙時期西方戲劇的中國想象大致集中在物質、制度和思想三個向度,可見在論述可塑性時采用總分總的論證結構。在論證方法上,“哈徹特的《中國孤兒》盡管改編自元雜劇《趙氏孤兒》,卻成為他抨擊當時英國執(zhí)政黨沃波爾政府的工具……”等例子論證了以中國的戲劇抒發(fā)對國家政權的認識的可塑性;“比如伏爾泰便以《中國孤兒》及《風俗志》等作品建構孔教烏托邦的開明君主專制政體,反照法國由宗教神權與封建王權合謀而成的惡俗暴政,……”等事例,論證了西方作家以中國的宗教寬容政策和儒家哲學抒發(fā)自我的政治理想的可塑性,事例翔實且具體,增強了論證效果?!?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本的觀點態(tài)度,提出自己見解的能力?!跋栴D受到奧地利奇美籍探險家約瑟夫·洛克在云南省西北部探險期間在《國家地理雜志》發(fā)表的系列文章和照片的啟發(fā),創(chuàng)造了一個與世隔絕的山谷——香格里拉……”有關中國的內容,給作者提供了依據(jù),即同樣提供了一個借此達成自我認同或自我審視的“他者”,中國母題作為這一特定“他者”的供體,可讓希爾頓“借鏡自鑒”;“云南省西北部探險期間在《國家地理雜志》發(fā)表的系列文章和照片的啟發(fā)……”,中國的地理環(huán)境給作者以啟發(fā);他創(chuàng)造作品通過主人公康維之眼,體察和欣賞自然之美,聚焦人與自然的關系,強調自然是人精神世界的延伸,表現(xiàn)出中國天人合一的思想與觀念,詹姆斯·希爾頓借中國特殊的地域環(huán)境和獨特的思想,表達自己的心靈寄托,表現(xiàn)出了中國思想的可塑性;《消失的地平線》的作者在“當時社會處于沮喪、恐慌和動蕩的狀態(tài),人們對社會現(xiàn)狀極度不滿。工業(yè)革命雖然帶來了社會進步,但也帶來了嚴重的災難。在這樣的背景下,西方人希望能夠找到一個可以使文明得以保存,使人們的性命得以保全的地方,也許僅僅是一個精神上的家園”的背景和希冀之下,創(chuàng)作的這部名著,證明了文中“每當西方的世界觀念體系發(fā)生確證危機急需重構之時,中國母題都能承擔起確認身份、宣泄焦慮和啟發(fā)思想的重任”的觀點,中國戲劇的“可塑性”可見一斑。(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黎明前的故事茹志鵑①這個故事發(fā)生在解放以前,雖說是故事,但事情都是真實的。當時,在上海某一條里弄里,住了一個很特別的人。他叫秦易名,有三十多歲,人生得高大、結實,有一下巴濃濃的絡腮胡子。他的妻子叫韓慧,是小學教員。一個女兒叫米米,十一歲;一個兒子叫小小,八歲,都上學了。這些,當然都不是他什么特別的地方,他特別的地方,別人也有幾種不同的說法:有的說他傻氣,是個呆子;有的卻說他是個大好人;有的又說他是“娘娘腔”。說法不一。事實是這樣:他在里弄里是個公用的人,他沒有工作,但每天比誰都忙,哪家吵嘴了,要他來調停;哪家女人生孩子,買不到紅糖,他就騎上腳踏車,給到處去覓;住在弄堂口的寡婦胡阿秀死了公公,沒錢沒人,也來找到他。他就像是自己家里死了人一樣,到處去借錢,把自己的棉袍大衣都去當了,買來棺材,捧頭捧腳地把老人入了殮。直等到入了土,他才安下心來。更可笑的是,有一次大熱天,弄堂口來了一個賣西瓜的鄉(xiāng)下人,手里捧了一個剖開的生西瓜,跟買主在吵:一個說,我要你包開的;一個說,我光開不包的,雙方吵了半天都不肯認賬。結果秦易名在一旁見了,就照價把那個西瓜給買下來了。這些事情,大家只覺得他呆氣,好笑。有些老年人更覺得他這么個壯壯實實的男子漢大丈夫,不出去做事賺錢,反在家里給老婆孩子燒飯,洗衣裳,多古怪。不過這些古怪事情,大家見慣了,也就不以為怪了。只是他的兩個孩子好像還不大習慣:“爸爸不拿人家的錢,為什么要給人家做事呢?”“爸爸喜歡吃生西瓜嗎?”“為什么人家不這樣做呢?”……孩子們拿這些問題去問到他時,他總把兩個孩子攬在懷里,認認真真地說道:“人家有為難事,幫他們解決了,他們高興嗎?高興,這不是很好嗎?人活在世界上是為了什么?……這些事情你們現(xiàn)在還不懂,將來就會知道,來!我們還是來唱個歌吧!山那邊呀好地方,一,二,唱!……”上面說過的這些事情還不算特別,他最特別的事情,大概也只有他的兩個孩子,就是米米和小小才知道。這就是爸爸的那個閣樓。每次夜里米米或小小起來小便,總聽見爸爸住的閣樓上,有一種很輕很輕的聲音,一到白天,這種聲音又沒有了。而且平時這閣樓總用鎖鎖著,除了爸爸自己,誰也不能上去,甚至連媽媽也很少上去。米米和小小想上去看看,這小小的閣樓上到底有些什么東西。有一次,就是胡阿秀阿姨的公公死了的那一次,她半夜來敲門,一下大家都醒了。②媽媽不知怎么弄的,慌忙從床上跳起,不去開門,卻站在床上,只顧伸手去敲爸爸的閣樓樓板,到后來知道是胡阿姨死了公公,媽媽的臉色這才轉過來,就叫胡阿姨先回去,自己爬到爸爸的閣樓上去了。米米和小小一見有這機會,也就一骨碌地爬起來,輕手輕腳地上了樓梯。一上了樓,就見媽媽幫著爸爸往一個煤球箱子里收東西,似乎是一些燈泡和無線電的零件。爸爸、媽媽一見他們上來,好像都吃了一驚,不過也沒說什么。米米和小小不知為什么,忽然也心里怦怦地亂跳起來。小閣樓陳設很簡單,也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③可是這里面就是有一種異樣的氣氛:閣樓四周,門窗板壁,一概都用厚厚的夾層黑布,擋得密不通風,就是里面點上十盞一百支光的電燈,外面都看不到一點亮光。人在里面,像在蒸籠里一樣,又悶又熱,一上來,氣就像要透不過來了。爸爸渾身上下都是濕的,就連他的椅子和靠過的桌子上,也都濕了一大片,好像爸爸是剛從河里撈上來的?!鞍职?,你怎么的啦?……”米米有些怕起來了。小小卻只站著眨眼睛,好像他是第一次看見爸爸?!皼]什么,熱得出汗了。來!”秦易名照例又是一邊一個把米米和小小攬在懷里,說,“好孩子,你們在這里看到什么東西,都不給別人說,好不好?”“好。爸爸你不怕熱嗎?你在這里做什么呀?”小小仍疑惑地看著那些黑布幔。④“沒做什么,爸爸在這里禱告,讓你們長大了,都過好日子,大家都過好日子。懂嗎?”米米和小小點點頭,摸摸粘在爸爸身上的汗衫,好像是懂了,好像還沒有懂;不過,覺得爸爸這個閣樓越加神秘了。本來,爸爸要等米米、小小睡下來以后,才到閣樓上去。可是近幾個月來,米米、小小還在做功課,爸爸就上去了。有一天,爸爸索性吃完晚飯就上去了。過了一會兒,媽媽正改著卷子,爸爸突然從閣樓上急急地跑下來,興奮地抱住媽媽的肩膀說道:“北平解放了,喂!北平解放了?!眿寢屢宦?,也高興地跳起來,拉住米米、小小,壓著嗓子叫道:“哎呀,寶寶,北平解放了,好日子不遠了……”從來沒見爸爸這么高興過,這個“北平解放”是什么意思?米米和小小給弄糊涂了,眼睛滴溜溜地只是朝爸爸看。爸爸稍稍平息了一下,就對他們說:“傻瓜,北平解放,就是好人到了北平啦!……”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A.秦易名總是幫鄰里做一些事情,讓人覺得“呆氣”和“可笑”,主要是因為他需要以此為掩護,秘密從事地下工作。B.閣樓上“很輕很輕的聲音”以及箱子里“似乎是一些燈泡和無線電的零件”,暗示了爸爸的身份,符合敘事的邏輯。C.爸爸“把兩個孩子攬在懷里”和“把米米和小小攬在懷里”,既有對孩子的呵護,也有因無法告知孩子真相的愧疚。D.近幾個月爸爸上閣樓的時間越來越早,是因為米米和小小已經(jīng)看到了閣樓里的東西,爸爸不需要再刻意地躲著他們。7.對文中畫線句子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句子①的“真實”表明秦易名一家的故事是真實存在的,作者只是進行了事件的客觀轉述。B.句子②通過寫媽媽的狀態(tài)從“慌忙”到“臉色這才轉過來”,側面寫出秦易名工作的危險。C.句子③中的冒號作用是解釋說明,冒號后面的內容是對“異樣的氣氛”的具體解釋和說明。D.句子④中的“大家”,既指秦易名的小家,更指中華民族的大家,透露出濃厚的家國情懷。8.關于秦易名的稱謂,文章首先使用“他”,然后又變成“爸爸”,請分析這樣變換帶來的效果。9.在學完茹志鵑的《百合花》后,老師提供了一段拓展材料,請你結合《百合花》或本文的具體情節(jié),分析茹志鵑寫人物的三個特點在文本中的具體體現(xiàn)。拓展材料:茹志鵑寫人物有三個特點。其一,她注重細節(jié)描寫。尊重人物的感情,深入人物心理;其二,她非常注重女性視角。她的小說基本是以女性第一人稱視角來觀察,或者用第三人稱的內聚焦,來深入女性人物的內心,展開敘事。這些既出于她對自身女性身份的感受,也依賴于她對于女性命運的廣泛的關心;其三,她注重人物的結局。在對人物的情感上,她也表現(xiàn)得溫柔敦厚,不會對人物做太嚴厲的批評,故事也大多用給人以光明和希望的結局收尾。(摘編自葉端《理想和詩意的探尋——論茹志鵑的短篇小說創(chuàng)作》)【答案】6.B7.A8.①由第三人稱無定視角轉為特定兒童視角,增加親近感,兒童純潔的心靈和簡單的閱歷使得敘事內容更加客觀真實;
②稱謂的轉變帶來了不同的視角,讓文章的敘事節(jié)奏富于變化,帶來獨特的審美體驗。9.①注重細節(jié)描寫:《百合花》中通訊員步槍筒里插著的樹枝和野菊花,以及對本文媽媽動作和神態(tài)的描寫,都通過細節(jié)描寫刻畫人物形象;
②注重女性視角:《百合花》以“我”這個女同志為敘述視角,通過“我”的所見所聞,展開敘事,以及本文對媽媽的描寫,都是女性視角的體現(xiàn);
③注重人物的結局:本文“北平解放”的結局,以及《百合花》中高尚的人性美,都給人以光明和希望,暗示了中國革命一定能取得成功?!窘馕觥俊?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主要是因為他需要以此為掩護,秘密從事地下工作”錯誤,主要是因為他樂于助人,從原文他向女兒的解釋中可以看出。C.“因無法告知女兒真相的愧疚”,過度解讀。這個動作體現(xiàn)的是對孩子的愛。D.“是因為米米和小小已經(jīng)看到了閣樓里的東西”錯誤,主要是因為北平即將解放,工作任務比較重。故選B?!?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A.“表明秦易名一家的故事是真實存在的,作者只是進行了事件的客觀轉述”錯誤,原文說“真實”是為了增強小說的真實性,而且小說中的語言描寫和心理描寫也不能做到客觀轉述。故選A?!?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敘述人稱的分析鑒賞能力。“他在里弄里是個公用的人,他沒有工作,但每天比誰都忙……”“他叫秦易名,有三十多歲,人生得高大、結實,有一下巴濃濃的絡腮胡子”,小說采用第三人稱,敘述客觀;然后原文“而且平時這閣樓總用鎖鎖著,除了爸爸自己,誰也不能上去,甚至連媽媽也很少上去”“爸爸渾身上下都是濕的,就連他的椅子和靠過的桌子上,也都濕了一大片,好像爸爸是剛從河里撈上來的”,這是孩子看到的爸爸的工作情況和孩子眼里爸爸的樣子,屬于特定兒童視角,增加親近感和真實性,兒童純潔的心靈和簡單的閱歷使得敘事內容更加客觀?!八诶锱锸莻€公用的人,他沒有工作,但每天比誰都忙,哪家吵嘴了,要他來調停;哪家女人生孩子,買不到紅糖,他就騎上腳踏車,給到處去覓……”,第三人稱敘述故事,是人們眼中的“秦易名”;“而且平時這閣樓總用鎖鎖著,除了爸爸自己,誰也不能上去,甚至連媽媽也很少上去”,后半部分以兒童視角敘述故事,是孩子眼中神秘的“爸爸”,稱謂的轉變帶來了不同的視角,在簡短的故事中,讓文章的敘事節(jié)奏富于變化,帶來獨特的審美體驗,增強了可讀性,能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評價作者表現(xiàn)出的價值判斷和塑造人物審美取向的能力。注重細節(jié)描寫:由原文“看見他背的槍筒里不知在什么時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樹枝一起,在他耳邊抖抖地顫動著”可知,《百合花》中通訊員步槍筒里插著的樹枝和野菊花,可見小通訊員熱愛生活,積極樂觀,此處描寫刻畫人物形象,注重細節(jié)描寫;本文“媽媽不知怎么弄的,慌忙從床上跳起,不去開門,卻站在床上,只顧伸手去敲爸爸的閣樓樓板,到后來知道是胡阿姨死了公公,媽媽的臉色這才轉過來”中,“慌忙”“伸手”等媽媽的動作和神態(tài)的描寫,也是通過細節(jié)描寫刻畫人物形象,寫出了此時媽媽的恐慌和害怕。注重細節(jié)描寫:《百合花》“我們到包扎所,已是下午兩點鐘了。這里離前沿有三里路,包扎所設在一個小學里……”和“我看她頭上已硬撓撓挽了髻,便大嫂長大嫂短的向她道歉”等可知,以“我”這個女同志為敘述視角,通過“我”所見小通訊員“借被”“犧牲”等情節(jié)展開敘事;本文“媽媽不知怎么弄的,慌忙從床上跳起,不去開門,卻站在床上,……”“媽媽正改著卷子,爸爸突然從閣樓上急急地跑下來,興奮地抱住媽媽的肩膀說道……”,寫媽媽的動作行為,體現(xiàn)媽媽的驚懼,以女性視角展現(xiàn)當時的緊張氣氛,細膩生動;注重人物的結局:“壓著嗓子叫道:‘哎呀,寶寶,北平解放了,好日子不遠了……’從來沒見爸爸這么高興過,這個‘北平解放’是什么意思?……”,北平解放了,爸爸興奮不已;以及《百合花》中“新媳婦這時臉發(fā)白,劈手奪過被子,狠狠地瞪了他們一眼。自己動手把半條被子平展展地鋪在棺材底,半條蓋在他身上”和“我回轉身看見新媳婦已輕輕移過一盞油燈,解開他的衣服,她剛才那種忸怩羞澀已經(jīng)完全消失”可見,小通訊員犧牲了,新媳婦敬愛革命者,注重人物的結局,他們高尚的人性美,都給人以光明和希望,暗示了中國革命一定能取得成功。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濕種之期,最早者春分以前,名為社種,遇天寒有凍死不生者,最遲者后于清明。凡播種,先以稻麥稿包浸數(shù)日,俟其生芽,撒于田中,生出寸許,其名曰秧。秧生三十日即撥起分栽。若田畝逢旱干、水溢,不可插秧。秧過期,老而長節(jié),即栽于畝中,生谷數(shù)粒,結果而已。凡秧田一畝所生秧,供移栽二十五畝。凡秧既分栽后,早者七十日即收獲。粳有救公饑、喉下急,糯有金包銀之類,方語百千,不可殫述。最遲者歷夏及冬二百日方收獲。其冬季播種、仲夏即收者,則廣南之稻,地無霜雪故也。凡稻旬日失水,即愁早干。夏種冬收之谷,必山間源水不絕之畝,其谷種亦耐久,其土脈亦寒,不催苗也。湖濱之田,待夏潦已過,六月方栽者,其秧立夏播種,撒藏高畝之上,以待時也。南方平原,田多一歲兩栽兩獲者。其再栽秧,俗名晚糯,非粳類也。六月刈初禾,耕治老膏田,插再生秧。其秧清明時已偕早秧撒布。早秧一日無水即死,此秧歷四五兩月,任從烈日早干無憂,此一異也。凡再植稻遇秋多晴,則汲灌與稻相終始。農家勤苦,為春酒之需也。凡稻旬日失水則死期至,幻出早稻一種,粳而不粘者,即高山可插,又一異也。香稻一種,取其芳氣以供貴人,收實甚少,滋益全無,不足尚也。《天工開物·乃?!凡牧隙簼h文帝時,賈誼說上曰:“管子曰:‘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癫蛔愣芍握?,自古及今,未之嘗聞。漢之為漢,幾四十年矣,公私之積,猶可哀痛。世之有饑穰,天之行也,禹、湯被之矣引。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國胡以相恤?卒然邊境有急,數(shù)十百萬之眾,國胡以饋之?夫積貯者,天下之大命也。茍粟多而財有余,何為而不成?以攻則取,以守則固,以戰(zhàn)則勝。懷敵附遠,何招而不至?今驅民而歸之農,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人轉而緣南畝則蓄積足而人樂其所矣?!薄掇r桑輯要·典訓·先賢務農》10.材料二中畫波浪線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末技游A食之人B轉C而緣D南畝E則蓄積足F而G人樂H其所矣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春分,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于公歷3月19—22日交節(jié)。氣候特點是天氣溫暖、陽光明媚。B.凡,文中為通常的意思,與《蘇武傳》中“武留匈奴凡十九歲”中的“凡”意思不同。C.旬日,指十五天,亦指較短的時日。古人常常把一個月平分為兩半,稱為上旬和下旬。D.倉廩,文中指貯藏米谷的倉庫。當某地有災荒時,官府常常需要開啟倉廩,賑濟百姓。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插秧時,遇到干旱或者水澇,是不能插秧的。秧苗過了育秧期就會變得老而拔節(jié),即使再插到田里,結的谷粒也很少。B.稻有早熟和晚熟之分,稻谷成熟所需的時間從七十天到兩百多天不等。夏種冬收的晚熟稻原因是稻種的生長期比較長。C.再生秧和早稻秧同時在清明播種,但兩種秧的習性卻大有不同,早稻秧一天缺水就會死,而再生秧卻不怕曝曬和干旱。D.賈誼認為,漢朝建國雖已近四十年,但儲糧問題,仍然使人感到痛心。即使是像禹、湯這樣的明君執(zhí)政也不能免除天災。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凡播種,先以稻麥稿包浸數(shù)日,俟其生芽。(2)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嘗聞。14.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在材料二中,賈誼是怎樣勸說漢文帝積蓄糧食的?【答案】10.BEF11.C12.B13.(1)凡是播種,先用稻草或麥稈包好種子,放在水里浸泡幾天,等待它發(fā)芽。(2)人民的糧食不足,卻能將國家治理好的例子,從古到今,未曾聽說過。14.①從反面指出缺糧的危害:如若發(fā)生旱災、戰(zhàn)亂,國無儲糧,將無法支援百姓、軍隊;
②從正面指出積糧的益處:只要國家糧多和財力充足,無論做什么事情都有可能成功;
③最后指出具體做法:讓天下的人都從事農業(yè),積蓄糧食,安居樂業(yè)。【解析】【1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讓從事商業(yè)和不勞而食的游民,都能從事農業(yè)生產(chǎn),必會使蓄積充足,人民安居樂業(yè)?!澳┘加问持恕?,偏正結構作主語,較長,可在其后B處斷開;“轉而緣南畝”是“轉而緣(于)南畝”的省略,“(于)南畝”作狀語,于前文關系緊密,在其后E處斷開;“足”作“蓄積”的謂語,意思完整,在其后F處斷開。故在BEF三處斷開?!?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化常識和一詞多義的能力。A.正確。B.正確。“武留匈奴凡十九歲”中的“凡”意思是“共”。句意:通常一畝秧田所培育的秧苗。/蘇武被扣留在匈奴共十九年。C.錯誤。旬日是十日,古人常把一個月分為上、中、下三旬。D.正確。故選C。【1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B.“夏種冬收的晚熟稻原因是稻種的生長期比較長”錯誤,原因歸納不全面,根據(jù)原文“必山間源水不絕之畝,其谷種亦耐久,其土脈亦寒,不催苗也”可知,還有土溫較低的原因。故選B。【1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稻麥稿”,稻草或麥稈;“俟”,等到。(2)“而”,表轉折關系,卻;“治”,治理好;“嘗”,曾經(jīng)?!?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根據(jù)“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國胡以相恤?卒然邊境有急,數(shù)十百萬之眾,國胡以饋之”可知,如若發(fā)生旱災、戰(zhàn)亂,國無儲糧,將無法支援百姓、軍隊,強調缺糧的危害性,作者先從反面進行論述,有震撼力,能引起君王的重視;原文“茍粟多而財有余,何為而不成?以攻則取,以守則固,以戰(zhàn)則勝。懷敵附遠,何招而不至?”寫到只要國家糧多和財力充足,還有什么辦不成功的事情?用以攻城必取,用以守土必固,用以興兵作戰(zhàn)必勝。懷柔敵人,哪怕是遙遠的番邦也一定會歸順朝廷,那時還會有什么人,不聽從朝廷命令?強調積蓄糧食的好處,極言糧食充足可以內守國土,外御強敵,從正面進行論證,充分有力;原文“今驅民而歸之農,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人,轉而緣南畝,則蓄積足,而人樂其所矣?!敝赋鼍唧w做法,讓各行各業(yè)的人都從事農業(yè)生產(chǎn),人們就能豐衣足食,安居樂業(yè),此法切實可用,明確了解決問題的辦法。文言譯文:材料一:浸種期,最早的是在春分以前,叫做社種,遇到天寒有被凍死而不得生長的,最晚的則在清明以后。凡是播種,先用稻草或麥稈包好種子,放在水里浸泡幾天,等待它發(fā)芽,再撒播到秧田里,苗長到一寸多,就叫做秧。秧齡滿三十天,即可拔起分插。如果稻田遇到干旱或者水澇,都不能插秧。秧苗過了育秧期就會變老而拔節(jié),這時即使再插到田里,結谷也很少。通常一畝秧田所培育的秧苗,可供移插二十五畝田。插秧后,早熟的品種大約七十天就能收割。粳稻有“救公饑”、“喉下急”,糯稻有“金包銀”等品種,各地的品種叫法多樣,難以盡述。最晚熟的品種,要歷經(jīng)夏天到冬天共二百多天才能收割。那些冬季播種,夏季五月就能收獲的水稻,是廣東南部的水稻,因為那里終年沒有霜雪。如果水稻缺水十天,就怕干旱了。夏天種冬天收的水稻,必須種在山間水源不斷的田里,這類稻種生長期較長,土溫也低,所以禾苗長勢較慢??拷叺奶锏?,要等到夏季洪水過后,大約六月份才能插秧的。其秧苗應在立夏時節(jié)播種,還要播在地勢較高的秧田里,等汛期過后才插秧。南方平原的稻田,大多都是一年兩栽兩熟的。第二次插的秧俗名叫晚糯,不是粳稻。六月割完早稻,田地經(jīng)過犁耙后,插再生秧。這種秧是在清明就和早稻秧同時播種的。早稻秧一天缺水就會死,而這種秧經(jīng)過四月和五月兩個月,任憑曝曬和干旱都不怕。這是一種不同的類型。通常晚稻遇到秋季多晴天時,就要經(jīng)常不斷地灌水。農家這樣辛勤的勞動,是為了釀造春酒的需要。水稻缺水十天就會要死掉。但后來卻從中變化出一種旱稻,是不黏的粳稻,即使在高山上也可種植,這又是一種變異的類型。還有一種香稻,由于它有香氣,通常專供富貴人家享用,然產(chǎn)量很低,也沒有什么滋補的益處,不值得提倡。材料二:漢文帝時,賈誼勸說皇上說:“管子說:‘糧倉滿盈,方可教民知曉禮節(jié)?!嗣窦Z食不足,卻能將國家治理好的例子,從古到今,未曾聽說過這種情況。漢朝建國至今,歷時已近四十年,公家和百姓的儲糧,仍使人感到非常痛心。人世間有豐穰和饑饉,是天時運行的常事,雖禹、湯在位,仍不免有天災。假如不幸發(fā)生寬廣二三千里的大旱災,國家用什么救濟百姓?再如邊境突然遭受敵人入侵,常須調動數(shù)十萬甚至上百萬的軍隊,國家用什么去供給軍糧?貯積一事,實為關系天下安危的大事。只要國家糧多和財力充足,還有什么辦不成功的事情?用以攻城必取,用以守土必固,用以興兵作戰(zhàn)必勝。懷柔敵人,哪怕是遙遠的番邦也一定會歸順朝廷,那時還會有什么人,不聽從朝廷命令?現(xiàn)在應當驅使眾人回到農業(yè)中去,讓天下的人都能自己生產(chǎn)自己吃。讓從事商業(yè)和不勞而食的游民,都能從事農業(yè)生產(chǎn),必會使蓄積充足,人民安居樂業(yè)?!保ǘ┕糯姼栝喿x(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思佳客·癸卯除夜吳文英自唱新詞送歲華。鬢絲添得老生涯。十年舊夢無尋處,幾度新春不在家。衣懶換,酒難賒,可憐此夕看梅花。隔年昨夜青燈在,無限妝樓盡醉嘩。1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詞人在除夕之夜獨自吟唱新詞來送別舊歲,頭上又添白發(fā),用語凝練,足見其悲涼和酸楚。B.“十年”“幾度”兩句寫出詞人羈旅他鄉(xiāng)之久,詞人本希望有所作為,但最終卻落拓無成。C.“衣懶換”表現(xiàn)出詞人頹唐、疏懶的狀態(tài),“酒難賒”將詞人的貧窮和尷尬處境渲染殆盡。D.詞人看著眼前惹人憐愛的梅花,精神得到安慰,室外盛筵酣醉,自己的心情也變得愉悅。16.本詞使用了多種表現(xiàn)手法,請選擇其中兩種結合詞句分析。【答案】15.D16.①運用多種感官描寫,表達情感。如開頭兩句通過聽覺、視覺描寫,讓讀者仿佛聽到了作者哀婉樂聲,看到詞人寂寞衰老的情形,傳遞了詞人除夕的悲苦之情。
②運用對比、襯托的手法。詞的最后兩句,前句寫詞人獨對青燈守歲的寂寞凄涼之狀和后句家家戶戶燈火輝煌,盛延酣醉形成對比,襯托詞人孤寂的心境。
③白描。詞作純用白描,了無彩飾,感時傷老,人生如寄的悲哀滲透在字里行間。
④托物言志。詞人以梅花自寄,梅花使詞人在精神上得到安慰,詞人在這一意象上發(fā)現(xiàn)了自身價值,可見其人格、操守。【解析】【1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和賞析能力。D.“惹人憐愛的梅花”錯誤,“可憐”說的是詞人的狀態(tài),而不是梅花;“自己的心情也變得愉悅”錯誤,最后兩句是以別人家的熱鬧來反襯自己的凄苦。故選D。【1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把握詩歌表現(xiàn)手法的能力。開頭兩句“自唱新詞送歲華。鬢絲添得老生涯?!睂懺~人唱著新作的詞,送走一年的時光。兩鬢的白發(fā)預示著自己已到老年歲月,先寫聽覺,再寫視覺,視聽結合,讓讀者仿佛聽到了作者哀婉的樂聲,看到詞人寂寞衰老的情形,傳遞了詞人除夕的悲苦之情,運用多種感官描寫,表情達意,開篇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詞的最后兩句“隔年昨夜青燈在,無限妝樓盡醉嘩”,“青燈”,寫室內青燈熒熒,詞人孤身一人送別舊歲,又迎來了新年的寂寞凄清;而室外,家家戶戶,無數(shù)妝樓,燈火輝煌,盛筵酣醉,笑語歡嘩,這室內室外同時落筆,熱鬧冷寂,雙層對照,令此詞言有盡而意無窮,用他人除夜之歡樂與自己除夜之悲哀相對比襯托,藝術效果極佳?!白猿薄笆昱f夢”“不在家”“看梅花”,語言明白,不加修飾;“幾度新春”“送歲華”“老生涯”,感時傷老,人生如寄的悲哀?!熬齐y賒,可憐此夕看梅花。隔年昨夜青燈在”寫詞人因為貧窮所以連酒也不能賒來借以獨酌守歲。那怎么辦呢?只好折來些梅枝,用賞花來度過這漫漫除夕之夜吧。這里也可見詞人雖然貧窮,詞人以梅花自寄,卻不失雅人本色,梅花使詞人在精神上得到安慰,可見其人格、操守。(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文字中的空缺部分。(1)姚鼐在《登泰山記》中記錄了登泰山的經(jīng)過,他起初順著中谷進去,“_______”,翻過中嶺,“_______”,就到了泰山的巔頂。(2)一天王老師上課時想讓同學主動發(fā)言,但同學們有礙于王老師年長,存在代溝,羞于交流。此時王老師可以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的“_______,_______”兩句進行引導。(3)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二十八星宿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古詩文中。如“_______,_______”?!敬鸢浮竣?道少半②.復循西谷③.以吾一日長乎爾④.毋吾以也⑤.捫參歷井仰脅息⑥.以手撫膺坐長嘆(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星分翼軫地接衡廬/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名句的能力。易錯字有:毋、捫、脅、膺、徘、徊、軫、衡。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2小題,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一個男孩問爸爸:“注意安全”和“注意危險”到底注意哪一個?東西“掉在地上”和“掉在地下”有什么區(qū)別?“救火”和“滅火”到底是“滅”火呢,還是“救”火呢?以上現(xiàn)象的共同點是,①,但語用所指卻是相同的。這類現(xiàn)象可以運用“語用視點”來解釋。“視點”原本是修辭學術語,指②,包括物理視點、心理視點。后來多用于文學,“視點”的概念也由原來觀察事物的角度逐漸變?yōu)閿⑹鍪虑榈慕嵌?。再后來語用學家開始重視“視點”概念,并提出了“語用視點”的說法。語用視點是指說話人感知和觀察對象的角度和立場,也是說話人表述主張的方式,也是組織話語的認知圖式。語用視點一般包括時空視點(主要指觀察的時空位置)、觀念視點(主要指情態(tài)、價值觀等)、敘事視點(主要指人稱視點)、框架視點(主要指組織信息的起點和終點,包括整體一部分、動作一受事、動作一原因等認知框架)。18.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19.請根據(jù)材料內容,補寫出下面表格中空缺的部分,回答材料中男孩提出的問題。問題解釋語用視點“注意安全”和“注意危險”到底注意哪一個?“注意安全”是以積極心理為視點,提醒聽話人保持安全狀態(tài);“注意危險”是以消極心理為視點,提醒聽話人規(guī)避危險。A東西“掉在地上”和“掉在地下”有什么區(qū)別?B時空視點“救火”和“滅火”到底是“滅”火呢,還是“救”火呢?C框架視點【答案】18.①詞語的語義是相反的;②觀察事物的角度。19.A:觀念視點。B:“掉在地上”是以掉落物為視點,掉落物所在的位置在地面之上;“掉在地下”是以說話人為視點,掉落物在說話人所在位置的下方。C:“滅火”是以“動作—受事”為認知框架,“救”是“動作”,“火”是“受事”,以“火”為視點;“救火”是以“動作—原因”為認知框架,“救”是“動作,“火”是原因”,以“處于火中的、面臨危險的人、物”為視點。【解析】【1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第一處,根據(jù)后文提到語用所指卻是相同,這一轉折內容,可知語境填寫“……是相反的”;再根據(jù)第一段所舉的例子,可知語境強調詞語在表面意思上是相反的,的故填“詞語的語義是相反的”。第二處,后文提到“視點”的概念也由原來觀察事物的角度逐漸變?yōu)閿⑹鍪虑榈慕嵌龋Z境強調“視點”原本在修辭學術的概念,故填“觀察事物的角度”?!?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內容和概括要點的能力。A:由解釋中“注意安全”是以積極心理為視點;“注意危險”是以消極心理為視點,可知此處填寫“觀念視點”。B:根據(jù)“語用視點”中“時空視點”這一信息;再根據(jù)解釋中第一個事例的結構,從兩個方面解釋詞語的不同視點,填寫為“掉在地上”是以掉落物為視點,掉落物所在的位置在地面之上;“掉在地下”是以說話人為視點,掉落物在說話人所在位置的下方。C:依據(jù)根據(jù)“語用視點”中“框架視點”這一信息;再根據(jù)文中信息“主要指組織信息的起點和終點,包括整體一部分、動作一受事、動作一原因等認知框架”可知,“滅”是“動作”,“火”是“受事”,以“火”為視點,“滅火”是以“動作—受事”為認知框架;“救”是“動作,“火”是原因”,以“處于火中的、面臨危險的人、物”為視點,“救火”是以“動作—原因”為認知框架,。(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3小題,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翠翠在風日里長養(yǎng)著,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yǎng)她且教育她,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只小獸物。人又那么乖,如山頭黃麂一樣,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fā)愁,從不動氣。平時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對她有所注意時,便把光光的眼睛瞅著那陌生人,作成隨時皆可舉步逃入深山的神氣,但明白了人無機心后,就又從從容容的在水邊玩耍了。老船夫不論晴雨,必守在船頭。有人過渡時,便略彎著腰,兩手緣引了竹纜,把船橫渡過小溪。有時疲倦了,躺在臨溪大石上睡著了,人在隔岸招手喊過渡,翠翠不讓祖父起身,就跳下船去,很敏捷的替祖父把路人渡過溪,一切皆溜刷在行,從不誤事。有時又和祖父黃狗一同在船上,過渡時和祖父一同動手,船將近岸邊,祖父正向客人招呼:“慢點,慢點”時,那只黃狗便口銜繩子,最先一躍而上,且儼然懂得如何方為盡職似的,把船繩緊銜著拖船攏岸。20.文中畫橫線部分生動且具體地刻畫了翠翠天真活潑的形象,這種表達效果是如何取得的?21.作者為什么使用了“目”“眸子”“眼睛”等不同的詞語描寫同一個地方?22.文中加點詞“略彎”“橫渡”相較于“彎”“渡”,語意上各有什么不同?【答案】20.①運用比喻的修辭,將翠翠比作山頭黃麂,形象生動地寫出了她的天真活潑;②運用排比的修辭,連用三個“從不……”的句式,從多個方面對翠翠的形象進行具體的刻畫,增強了感染力。21.①描寫的都是眼睛,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可以從眼睛的描寫中看出翠翠純潔的心靈;②多次寫眼睛,“目”看到的是“青山綠水”,“眸子”是“清明如水晶”,“眼睛”是“光光的”,用不同的詞語多次進行描繪,強調了翠翠的純潔。22.①略彎”“橫渡”相較于“彎”“渡”,語意得到了明確;②“略彎”相較于“彎”,進一步明確了“彎”的程度;③“橫渡”相較于“渡”,具體明確了“渡”的方式?!窘馕觥俊?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句子表達效果的能力。①“如山頭黃麂一樣”運用比喻的修辭,將翠翠比作山頭黃麂,結合前文“為人天真活潑”“人又那么乖”可知,形象生動地寫出了她的天真活潑;②“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fā)愁,從不動氣”運用排比的修辭,連用三個“從不……”的句式,從多個方面對翠翠的形象進行具體的刻畫,表現(xiàn)她的純真可愛和善良,增強了藝術感染力?!?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詞語表達效果的能力?!澳俊薄绊印薄把劬Α泵鑼懙亩际谴浯涞难劬Γ驗楸磉_的目的不同,表現(xiàn)人物形象的不同,使用了不同的詞語,也體現(xiàn)作者語言的豐富和變化。“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著那陌生人”,“目”與“青山綠水”搭配,“眸子”用“清明如水晶”形容,“眼睛”用“光光的”修飾,運用不同的詞語,從不同角度表現(xiàn)翠翠的純真。【2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詞語含義的能力?!奥詮潯薄皺M渡”相較于“彎”“渡”,多了修飾語“略”和“橫”,這樣表達語意更加明確;“略彎”強調了“彎”的程度是“略”,即略微,比“彎”表意更準確;“橫渡”明確了“渡”的方式是“橫”,比“渡”表達更具體準確。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新年前夕,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過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和互聯(lián)網(wǎng),發(fā)表二○二四年新年賀詞。在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江西現(xiàn)代職業(yè)技術學院高職單招職業(yè)技能測試近5年常考版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梅河口康美職業(yè)技術學院高職單招高職單招英語2016-2024歷年頻考點試題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昆明衛(wèi)生職業(yè)學院高職單招語文2018-2024歷年參考題庫頻考點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注冊城鄉(xiāng)規(guī)劃師《城鄉(xiāng)規(guī)劃原理》真題及答案
- 2025年冀教新版七年級物理上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
- 7古詩文默寫(出自2006至2024年連續(xù)十九年的云南省中考語文試卷及答案 31張動態(tài)幻燈片)
- 機器人運動控制技術研發(fā)合同(2篇)
- 2025年粵教滬科版必修3歷史下冊階段測試試卷
- 2025年浙科版九年級地理上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
- 2025年湘師大新版九年級歷史下冊月考試卷
- 2025福建新華發(fā)行(集團)限責任公司校園招聘30人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山東鐵投集團招聘筆試沖刺題2025
- 2025年中考英語總復習:閱讀理解練習題30篇(含答案解析)
- 陜西省英語中考試卷與參考答案(2024年)
- 施工現(xiàn)場揚塵污染治理巡查記錄
- 2024年列車員技能競賽理論考試題庫500題(含答案)
- 《無人機測繪技術》項目3任務2無人機正射影像數(shù)據(jù)處理
- 《ISO 55013-2024 資產(chǎn)管理-數(shù)據(jù)資產(chǎn)管理指南》專業(yè)解讀和應用指導材料(雷澤佳編制-2024B0)-121-240
- 小兒腹瀉課件
- 相交線教學課件
- 貝克曼梁測定路基路面回彈彎沉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