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師招聘考試小學科學復習資料
(一)、填空(20分,每空1分)
1、科學素養(yǎng)的四個核心因素是科學興趣、科學精神一、科學概念一、科學方法。
2、凸透鏡有放大、成像_、聚光—的作用。
3、我國”神州〃五號載人飛船首次發(fā)射成功,首位航天員是楊利偉。
4、植物的葉一般可以分為葉片一、葉柄一、葉脈一三部分。
5、物體的冷熱程度叫溫度一。要精確測量物體的溫度,需要使用溫度計一。它是根據(jù)液體熱脹冷縮一的性質(zhì)制成的。
6、人類生長發(fā)育和其他一切生命活動所需要的營養(yǎng)全部來自食物,食物中主要含有蛋白質(zhì)、糖類_、脂肪_、維生素_、礦
物質(zhì).五種營養(yǎng)成分。
7、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的我國科學家是袁隆平
8、沉淀一、過濾一和消毒一是三種常用的凈化水的方法。
9、熱空氣受熱上升,冷空氣流過來補充,就形成了風
(二)、選擇(10分,每題1分)
1、解剖白菜花的正確順序是(A)。
A、萼片、花瓣、雄蕊、雌蕊B、萼片、花瓣、雌蕊、雄蕊
C、萼片、雄蕊、雌蕊、花瓣D、萼片、雄蕊、花瓣、雌蕊
2、世界上種類最多,數(shù)量最多的動物是()。
A、鳥類B、哺乳動物C、爬行動物D、昆蟲
3、下列物體,能溶解于水的是()。
A、白糖、油B、食鹽、沙C、氧氣、白糖D、白糖、沙4、
用眼睛、鼻子、舌頭辨別物體時的順序,依次為()。A、
先看后聞再嘗B、先看后嘗再聞C、先嘗后看再聞
5、月球的引力,比地球的小得多,只相當于地球引力的()。
A.二分之一B.六分之一C.十分之一
6、我們在燈光下能看到物體,是光的()。
A、反射現(xiàn)象B、折射現(xiàn)象C、輻射現(xiàn)象D、直射現(xiàn)象
7、彩虹的顏色一般可以分為()。
A、五種B、六種C、七種D、無數(shù)種
8、下列不屬于果實的是()
A、無籽西瓜B、香蕉C、向日葵籽D、蘿卜
9、磁鐵中吸鐵本領最強的部分是在()。
A、中間和兩端B、中間或兩端C、兩端D、中間
10、使用酒精燈的正確步驟是()。
A、打開燈帽豎放,從下往上點火,用內(nèi)焰加熱,從正面蓋上燈帽
B、打開燈帽豎放,從上往下點火,用外焰加熱,從側(cè)面蓋上燈帽
C、打開燈帽豎放,從下往上點火,用外焰加熱,從側(cè)面蓋上燈帽
(三)簡答。(40分,每題8分)
1、小學科學課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2、日食的成因是什么?
3、雷電是怎樣形成的?
4、什么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對人類有何意義?
5、在《沉與浮》一課教學時,老師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是先放鹽,后加水,再放土豆;而另一些同學先放水,后放土豆,
再加鹽;都使土豆浮起來了,你如何看待學生這一實驗步驟?
(四)、案例分析(10分)
對于下述課堂上的師生對話,你有何感想?
1
小學科學課上,老師在介紹木星時,按照教材指出它有13顆衛(wèi)星。突然,有個學生否定了老師的說法:”不,老師,
應該是15顆。”另一位學生馬上補充:”不,是16顆。“老師親切地問第一位學生,"你怎么知道是15顆",學生答“我
在一本科普讀物上看到的。”老師接著又問另一位學生,他回答,”最近一期雜志上說是16顆。"這位老師聽了,高興地對
同學們說,"你們真了不起!課本上有些知識范圍確實陳舊過時了,老師也落后了。木星的衛(wèi)星究竟有多少顆,課后我們再
研究、核實,好嗎?”:
答案
(一)填空
1、科學精神、科學概念、
2、成像、聚光
3、楊利偉
4、葉片、葉柄、葉脈
5、溫度、溫度計、液體熱脹冷縮
6、糖類、脂肪、維生素、礦物質(zhì)
7、袁隆平
8、沉淀過濾消毒
9、風
(二卜選擇
1、A2、D3、C4、A5、B6、A7、C8、D9、CIO、C
㈢、簡答
1、小學科學課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科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科學課程的內(nèi)容要滿足社會和學生雙
方面的需要;科學課程應具有開放性;科學課程的評價應能促進科學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
2、日食的成因是什么?
答:月球圍繞地球轉(zhuǎn);地球圍繞太陽轉(zhuǎn)。當月球轉(zhuǎn)到太陽和地球中間,三個天體大致成一條直線的時候,月球的影子就會
投在地球上。處在月影里的人,由于被月球擋住了視線,就看不見太陽或只能看見太陽的一部分,于是形成了日食。
3、雷電是怎樣形成的?
答:雷電是發(fā)生在天空中的大規(guī)模的放電現(xiàn)象。天空中的云,有的帶正電,有的帶負電;當兩塊帶不同種電的云相互接近
時,就會發(fā)生大規(guī)模的放電現(xiàn)象。放電時出現(xiàn)的電火花就是閃電,發(fā)出的聲音就是雷聲。
4、什么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對人類有何意義?
答:植物的葉子中的每一個葉綠體,都是一個小小的綠色"食品"加工廠。在陽光的照射下,葉綠體可以把根吸收來的
水分和由氣孔進來的二氧化碳,合成植物所需要的養(yǎng)料,同時放出氧氣。葉的這種作用叫做光合作用。
意義:葉的光合作用,不僅為植物制造了養(yǎng)料,還為動物和人的生存提供了養(yǎng)料和氧氣。
5、在《沉與浮》一課教學時,老師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是先放鹽,后加水,再放土豆;而另一些同學先放水,后放土豆,
再加鹽;都使土豆浮起來了,你如何看待學生這一實驗步驟?
答:《沉與浮》一課"土豆沉浮"的實驗程序,先放水與先放鹽對實驗的影響不大,因為不管水與鹽哪樣物體先放,對
溶解的鹽水來說,它的密度都不會發(fā)生改變(最好先放適量的水,再根據(jù)需要多次放鹽進行攪拌)。但對放土豆的先后
時間就有一定的講究,如果土豆提前放入水中,在調(diào)制(攪拌)鹽水的過程中,時間一長,土豆有可能會被鹽水浸潤,
由于鹽水的高滲透作用,土豆內(nèi)的水分可能會被鹽水析出來,以至于改變土豆的密度,這樣就會影響實驗數(shù)據(jù)的可靠性。
(四卜案例分析
對于下述課堂上的師生對話,你有何感想?
小學科學課上,老師在介紹木星時,按照教材指出它有13顆衛(wèi)星。突然,有個學生否定了老師的說法:"不,老師,
應該是15顆。"另一位學生馬上補充:"不,是16顆。"老師親切地問第一位學生,"你怎么知道是15顆",學生答"我
在一本科普讀物上看到的。"老師接著又問另一位學生,他回答,"最近一期雜志上說是16顆。"這位老師聽了,高興
2
地對同學們說,"你們真了不起!課本上有些知識范圍確實陳舊過時了,老師也落后了。木星的衛(wèi)星究竟有多少顆,
課后我們再研究、核實,好嗎?"
(說明:答題的老師們可根據(jù)自己的實踐經(jīng)驗、學得的理念及獨特的感受,發(fā)表自己的感想。以下提供的答題思路僅
供參考。)
答題思路:
1.對這位老師的教學至少有以下幾個方面可加以肯定:
A、體現(xiàn)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不唯教材"的新理念,讓學生知道知識的更新。
B、能尊重學生,老師能放下架子與學生平等互學,體現(xiàn)了新課程理念下教師角色的轉(zhuǎn)換。
C、體現(xiàn)了新課程的評價理念,能對學生進行肯定與鼓勵,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2.對這一教學片斷還可提出以下建議:
A、可借此機會對學生進行科學發(fā)展觀教學;
B、可借此機會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激發(fā)學生探索宇宙奧秘的興趣。
I、填空。
1.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
2.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它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
3.小學科學的三個分目標是:(科學探究)、(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科學知識)。
4.科學課程的教學評價要求: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內(nèi)容的(全面化);評價方法的(多樣化);評價時機的(全程化)。
5.科學教育的課程資源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從空間上可分為(學校資源)、(家庭資源)和(社區(qū)資源)三類;從性
質(zhì)上包括(人)、(物)、(環(huán)境)三大資源。
6.科學課程重點在于通過引導學生(親身經(jīng)歷科學探究)的過程,激發(fā)對科學的(興趣),形成(科學的態(tài)度和科學探
究)的能力。
7.科學課程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教師需帶領和指導學生做大量的(觀察實驗)、(動手操作)等活動。
8.科學課程中"物體與物質(zhì)"部分經(jīng)過對(物體)-(材料)-(物質(zhì))這三個層次的觀察與探討,了解物質(zhì)的一些(基
本性質(zhì))與(變化過程),使學生的認識逐漸由具體向抽象過渡。
9.小學科學的生命世界知識取向淺顯,但不等于內(nèi)容選擇隨意性零散化和瑣碎化,它體現(xiàn)了(基礎性)、(系統(tǒng)性)與(探
究性)等特點。
10、小學科學教學除了講授之外,還有多種活動:(搜集信息)、(現(xiàn)場考察)、(自然狀態(tài)下的觀察)、(實驗)、(專題
研究)、(情境模擬)、(科學小制作)、(討論辯論)、(種植飼養(yǎng))、(科學游戲)等(留五個空,任意填。)
二、簡答題。
1、科學探究式教學有什么特征?
答:(1)學習者圍繞科學性問題展開探究活動。(2)學習者獲取可以幫助他們解釋和評價科學性問題的論據(jù)。(3)
學習者要根據(jù)事實證據(jù)形成解釋,對科學性問題做出回答。(4)學習者通過比較其他可能的解釋,特別是那些體現(xiàn)科
學性理解的解釋,來評價他們自己的解釋。(5)學習者要交流和論證他們所提出的解釋。
人教論壇?小學科學教育論壇》新科教版三年級上復習資料
第一單元(植物):
1、樹是一種植物,是有生命的物體,有許多可觀察的特征:樹的高矮、樹冠的形狀、樹干的粗細、樹皮和樹葉的樣子。
2、在一棵真正的大樹旁,我們看見過:樹瘤、果實、小動物、鳥巢、小草、蔓藤等,這說明植物的生長與周圍的動物、植物和
環(huán)境有關。
3、放大鏡是用來進行科學觀察的一種工具。
4、一棵大樹可以分成三部分樹冠、樹干和樹根,樹冠的形狀可以分為:三角形、圓形、半圓形和扇形等幾種。
5、拓印樹皮的方法是:把白紙緊壓在樹干上,先用手指在紙上反復按壓,再平捏蠟筆在紙上涂擦,使凸起部分染上
顏色。
6、在寫觀察記錄時,要注意格式,寫清:A.要寫出觀察的時間、地點、小組成員。B.要按觀察的順序來記錄。C.最
3
好貼上收集到的實物標本(或圖片等)。
7、植物按莖的質(zhì)地不同可以分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8、大樹和小草之間的不同點是:植株的高矮不同,大樹高、小草矮;莖的粗細不同,大樹粗、小草細;莖的質(zhì)地不同,大
樹是木質(zhì)莖、小草是草質(zhì)莖;大樹是木本植物,小草是草本植物。共同點是:都是植物,都生長在土壤中,都有綠色的
葉,都會開花結(jié)果,都需要水份、陽光和空氣。
9、植物按生長環(huán)境不同可以分為陸生植物和水生植物。常見的水生植物有:水葫蘆、金魚藻、水花生和浮萍。
10、水葫蘆和金魚藻的相同點是:都是水生植物,都有綠色的葉,都會開花結(jié)果,都需要水分、陽光和空氣。
11、一片葉子由葉柄和葉片兩部分構成,葉片上有葉脈。葉也是有生命的,也有生長和衰老的完整過程,同一種植物的
葉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
12、用量葉片的長度和寬度的方法來比較葉片的大小。
13、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種植物都有一定的壽命。植物的變化(一生的典型生長階段)主要表現(xiàn)在發(fā)芽、
生長、開花、結(jié)果等方面。
14、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長在一定的環(huán)境里;需要水份,陽光,空氣和營養(yǎng);都會生長發(fā)育;都會繁殖后代;都有從生
到死的生命過程。
第二單元(動物):
1、我在校園的花壇和草叢里發(fā)現(xiàn)了蝴蝶、蚯蚓、小蟲、蟋蟀、蝗蟲、瓢蟲、小鳥等小動物。
2、在觀察活動中,我們要做到:A.愛護小動物(植物),不傷害它們;B.保護動物(植物)棲息地的原貌,保護他
們的生存環(huán)境;C.注意安全,不在有危險的地方活動。
3、蝸牛的身體可以分為頭、腹、尾三部分,頭部長有觸角,眼睛長在觸角上,髯里長有齒舌,用氣孔呼吸、排泄糞便。
4、蝸牛生活在陰暗、潮濕的環(huán)境里,用腹足爬行,爬行時會分泌粘液是為了使腹足經(jīng)常保持濕潤避免爬行時受?損傷。
5、蚯蚓身體有口、環(huán)帶和肛門,生活在潮濕的環(huán)境里(土壤中)。
6、螞蟻的身體可以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頭上有觸角,胸部有3對(6只)足,生活在洞穴(土壤)中。螞蟻在
行走會分泌一種信息素。
7、為了觀察螞蟻,我們可以帶些面包屑和白糖做誘餌。帶上放大鏡,可觀察螞蟻身體。為了防止螞蟻亂爬,我們可
以帶一個小玻璃瓶子,將螞蟻扣在里面。
8、池塘、小河中生活著和多小動物,數(shù)量最多的是魚類。金魚的身體可以分為頭、腹、尾三部分,身上長有鱗片,
用鰥呼吸,用鰭幫助尾游泳。金魚喂得太多會被漲死。
9、世界上大約有一百多萬種動物,動物的共同特點:生活在一定的環(huán)境里,會運動,需要食物維持生長,會排泄廢物,會對
外界刺激做出反應,會生長發(fā)育,會繁殖后代等。
第三單元(材料)
1、物體都是由一種或多種材料做成的,我們周圍常見的材料有:木頭、金屬、玻璃、塑料、石頭、纖維、紙等。
2材料的性質(zhì)可以用硬度、柔韌性、吸水性、在水中的沉浮能力等判定。柔韌性是指物體在受力變形后不易折斷的性質(zhì)。
3、金屬的特性:堅硬、有金屬光澤、有延展性、易傳熱、能導電、吸水性差等;鋁罐制作就是利用了鋁的延展性。
4、塑料的特性:具有柔韌性、絕緣性、耐腐蝕性、不容易傳熱性、質(zhì)輕、重復利用性等。塑料不易分解,但可以重
復利用。
5、自己制造一張紙:A.將紙撕碎放在水中浸泡,直至能搗爛;B.攪拌紙屑和水,調(diào)成稀漿狀;C.將紙漿倒在平鋪的
4
棉布上,再用毛巾擠壓吸水。紙是可以回收利用的。
6、木頭的特性:質(zhì)輕、比較堅硬、容易加工、具有柔韌性)、能浮在水上、具有承重力等。
7、磚和陶瓷都是用黏土燒制而成的。生產(chǎn)磚和陶瓷時要消耗大量的粘土、煤和其他燃料,會對環(huán)境產(chǎn)生影響。
8、我們使用的材料有的是天然材料,像木頭、黏土、棉花、牛皮等。有的是人工制造的材料,像金屬、塑料、陶瓷、橡膠
等。有的材料可以回收后再次加工利用,有的卻不能。我們應該合理使用材料,減少對環(huán)境的破壞。
9、
強度柔韌性吸水性在水中的沉浮
金屬強強差沉
木頭較強弱弱浮
塑料強較強差沉
紙弱差強沉
磚強差強沉
陶瓷強差差沉
第四單元(水和空氣)
1、水是一種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的透明液體。它以冰、雪、淡水、云、咸水等形式存在,用途分為:生產(chǎn),造紙、
冶煉、發(fā)電、灌溉等;生活,洗衣、做飯、飲用等。
2、物質(zhì)以固態(tài)、液態(tài)、氣態(tài)三種形式存在于我們的周圍,我們稱其為固體、液體和氣體。如,水是液態(tài),屬于液體;
它的固態(tài)就是冰,是固體;它的氣態(tài)就是水蒸氣,是氣體。
3、固體有固定的形狀和一定的體積;液體沒有固定的形狀,但有一定的體積;氣體沒有固定的形狀和體積。
4、食用油和水的相同點:都是液體,都能流動,透明沒有固定形狀,能形成滴狀等;不同點:水完全透明,沒有顏色,沒有
氣味,不粘手流動速度快。食用油有些透明,淡黃色,有氣味,粘手,流動速度慢。
5、液體的流動速度與它自身的黏度有關。
6、液體有一定的體積,可以用量筒來測量。使用量筒時應該注意:A.量筒必須放平穩(wěn)。B.視線要與量筒內(nèi)液體的凹
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然后讀出液體的體積數(shù)。
7、空氣是一種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的透明氣體,它看不到,摸不著,真實的存在于我們的周圍??諝饩?/p>
有能流動、占據(jù)空間、可以壓縮等性質(zhì)。
8、證明空氣存在的方法:將“空”塑料袋扎緊,放入水中,刺個孔后有氣泡冒出。證明空氣比水輕的方法:用塑料
管將空氣吹入水底,空氣以氣泡的形式冒出水面??諝饬鲃拥默F(xiàn)象:風,吹肥皂泡,扇扇子等。
9、空氣占據(jù)空間的實驗:A.讓空氣將瓶子里的水擠出(課本78頁)。B.紙巾不濕(79頁)。
10、空氣占據(jù)空間的大小(體積)是可以變化的,即空氣可以被壓縮。壓縮的空氣具有彈性,會產(chǎn)生彈力。
12、證明空氣有質(zhì)量(重量)的方法:用木棍做一個天平,將兩段各系一個吹滿氣的氣球,使之平衡。將一端的氣球刺
破,天平就不再平衡了。
13、實驗設計:
研究問題:空氣是否占據(jù)空間
研究方法:探究、試驗、觀察
研究材料:玻璃杯、紙巾、水盆、水
研究步驟:將紙巾放入玻璃杯底部,倒扣著按入水盆中。
5
試驗現(xiàn)象:紙巾不濕
實驗結(jié)論:空氣占據(jù)空間
注意問題:A.紙巾一定要塞緊,不要掉下來;B.將玻璃杯倒扣按入水中時,一定要使杯口水平。
株洲市2008年教師業(yè)務考試試卷及參考答案
小學科學
時量:120分鐘滿分:100分
第I卷:選擇題(40分)
一、單選題(20分,每小題2分。每小題只有一個最符合題意的答案。答對計2分,多答、錯答或
不答計0分)
1.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理論基礎包括:B
A.人本主義理論、多元智能理論、素質(zhì)教育理論。
B.人的全面發(fā)展理論、多元智能理論、建構主義理論。
C.人的全面發(fā)展理論、合作學習理論、建構主義理論。
D.人本主義理論、合作學習理論、素質(zhì)教育理論。
2.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聞一知十”,這種現(xiàn)象在教育心理
學上稱為:A
A.遷移。B.同化。
C.順應。D.模仿。
3.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不能滿足于“授人以魚”,更要做到“授人以漁”。這說明教學中應該重視:
B
A.傳授學生知識。B.發(fā)展學生能力。
C.培養(yǎng)學生個性。D.養(yǎng)成學生品德。
4.小學生在識字的初級階段,容易把一些筆畫相近或相似的字讀錯,如把“入口”讀成“八口”,
這說明小學生:A
A,感知能力不成熟。B.注意能力不健全。
C.記憶能力不深刻。D.思維能力有欠缺。
5.根據(jù)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小學、初中、高中不同學段的德育工作有相應的側(cè)重點,其中,小學
階段的德育重點主要是:B
A.基本道德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B.日常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與實踐。
C.道德理想信念的培養(yǎng)與指導。
D.人生觀價值觀的選擇與確立。
6,進城務工的張某夫婦超計劃生育一女孩,今年已滿六歲,由于沒有準生證,他們臨時住所附近的
一所小學及當?shù)亟逃志芙^接受該孩子入學。學校和教育局的行為違背了:B
A.《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B.《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C.《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D.《中華人民共和國計劃生育法》。
7.小敏是班上的學習委員,學習一直非常努力,成績名列前茅。在一節(jié)自習課上,她遇到一道數(shù)學計
算試題,半節(jié)課過去了還沒做出來,正著急時,忽然聽到有個同學說“她越來越笨了"。小敏心里咯噎一下,琢磨他是
在說自己吧,然后就不斷地想自己是不是變笨了。從那以后,小敏很在意別人說什么,而且總覺得是在說自己,非常難
受,后來朋友跟她開玩笑也耿耿于懷。整天被一些無關緊要的事占著腦子,亂糟糟的,頭都快炸了。你認為,小敏
同學的心理問題是中小學生常見:C
A.焦慮癥。B.恐懼癥。
C.強迫癥。D.抑郁癥。
8.袁老師中途接手小學三年級3班的班主任,有幾個學生經(jīng)常缺交數(shù)學作業(yè),經(jīng)過了解,發(fā)現(xiàn)只要
題目難一點或計算量大一點,這幾個同學就不能按時完成作業(yè),不僅如此,在各項活動中也有一些同學叫苦叫累。如果
6
你是班主任的話,可在全班進行:B
7
A.積極的情感教育。B.意志品質(zhì)的培養(yǎng)。
C.人際交往教育。D.良好性格的教育。
9.教師提問學生,要求學生列舉磚頭的各種用途。學生給出的可能的答案是:建房子用的材料、打
人的武器、用于墊高、用于固定某東西。這種尋求答案的思維方式是:A
A.發(fā)散思維。B.形象思維。
C.抽象思維。D.直覺思維。
10.健康是現(xiàn)代社會人們追求的重要目標,擁有健康并不意味著擁有一切,但失去健康則意味著失
去一切。1989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認為健康應包括:D
A.軀體健康。B.軀體健康和心理健康。
C.軀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良好。
D.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
二、學科專業(yè)知識(20分)
(一)多選題:(共14分,每小題2分。每小題有一個或多個符合題意的答案,全對計2分,少答
計1分,不答或答錯計0分。)
11、以下哪幾項是小學科學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ABD
A、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
B、科學課程應具有開放性。
C、科學教育應開發(fā)課程資源
D、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
12、動物細胞中所沒有的結(jié)構是:B
A、細胞膜B、細胞壁C、細胞質(zhì)D、細胞核
13、下列動物的生殖方式屬卵生的有:AD
A、烏龜B、蝙蝠C、鯨D、鴨
14、關于電磁鐵的磁性,下列說法正確的是BC
A、電磁鐵的磁性強弱與通過的電流大小無關
B、電磁鐵的磁性強弱跟線圈匝數(shù)有關
C、電磁鐵通電時有磁性,斷電時無磁性
15、如果把手放在爐火正旺的火爐上烤火,你會感受到手一下子熱起來了?;馉t中的熱主要是通過
什么方式傳遞到手上的。C
A、傳導B、對流C、輻射
16、下列變化中只含物理變化過程的是AB
A、蠟燭熔化B、太陽曬干地面上的水
C、鐵生銹D、水果發(fā)霉
17、如圖所示:小明用滑輪組提升240N的物體,他至少要用多大的拉力(F)才能提起?(摩擦力
及滑輪重均忽略不計)B
A、120NB、80NC、60N
(二)判斷:(共6分,每小題1分)
18、如果電路中各用電器是逐個順次首尾相連的,此電路就是并聯(lián)電路。(F)
19、綠色植物能在陽光下制造淀粉和氧氣,同時吸收二氧化碳。(T)
20、沉到水底的物體只受到重力,沒有受到浮力。(F)
21、停止敲鑼后,還能聽到鑼聲,說明物體不振動也發(fā)聲。(F)
22、桿秤是利用杠桿原理做成的,當秤坨上不慎沾上了泥土,秤同一貨物,其讀數(shù)比正常值大。
(F)
23、人類對地球的認識經(jīng)歷了漫長的歷史,許多科學家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其中著名的天文學家哥
白尼寫下了偉大的著作《天體運行論》,創(chuàng)立了“日心說”。(T)
第H卷:非選擇題(60分)
8
三、公共知識(10分)
24、認真閱讀以下材料,回答文后的問題:
材料一?!懊髁恋慕淌乙蓛?,神圣的教室要安靜?!辈簧俳處煆娬{(diào)課堂要鴉雀無聲,追求課堂秩序
井然。
材料二。“所謂教師之主導作用,蓋在善于引導啟迪,使學生自奮其力,非謂教師滔滔講說,學生默
默聆聽。”一一葉圣陶
材料三。張同學從小酷愛天文,每次向家長和教師提出的問題都與天文有關,家長認為孩子滿腦子
奇思異想,對他們認為的主科語數(shù)外下功夫太少,會影響他將來的學習、升學與就業(yè),多次橫加阻攔。班主任則認為張同
學有天文的潛質(zhì),便建議張同學自己做一個人生規(guī)劃設計,并聯(lián)合家長、自然學科教師共同指導,使張同學正確處理好了學
科學習與業(yè)余愛好的關系。后來,張同學考上了北京師范大學,幾年后碩士畢業(yè),分配在北京天文館工作。
(1)分析材料一,反思“課堂上比安靜更重要的是什么?”你認為在新課程背景下應該樹立什
么樣的教育觀?(3分)
參考答案:
①課堂里沒有秩序、沒有紀律是不行的,但秩序和紀律都是手段,不是目的;②過分地強調(diào)安靜并
不科學;③讓學生喜歡學習、學習得更好(讓學生健康地發(fā)展/讓學生積極地思考/……)比讓學生安靜更重要。應樹
立育人為本的教育觀。
(2)教師是學生建構知識的忠實支持者。材料二,葉圣陶先生提出了什么樣的教師觀?在新課程改
革的教學實踐中,我們應該怎樣落實這一先進的教師觀?(3分)
參考答案:
葉圣陶先生一語道破了教師主導的教師觀。落實主導性的教師觀,在新課程改革的教學實踐中需要
做到如下四個方面:①啟迪學生做人;②引導學生會學習;③激勵學生會思考;④指導學生能實踐。
(3)材料三中,班主任有著什么樣的學生觀?請結(jié)合新課程改革的實際,略談如何突出這一學生觀?(4
分)
參考答案:
班主任老師有著主體性的學生觀。
在新課程改革實踐中,突出學生主體性要提倡學生全體發(fā)展、自主發(fā)展、全面發(fā)展和個性發(fā)展。
四、學科專業(yè)知識(50分)
(一)填空:(共12分,每小題2分)
25、我國古代的四大發(fā)明是(火藥)、(指南針)、(造紙術)、(活字印刷術)。
26、湖南有一位世界著名的科學家(袁隆平),他研究的(雜交水稻)被西方世界稱為東方魔稻。
27、人的心臟中有四個腔,它們分別是(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右心房)。
28、種子萌發(fā)所需的三個外部條件是:適宜的溫度、(水分)和(空氣)。
29、太陽系共有(八)大行星,按它們與太陽的距離由近到遠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0、溫度是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實驗室有的溫度計是根據(jù)(液體的熱脹冷縮)性質(zhì)制成的。
(二)簡答:(共12分,每小題3分)
31、我們在教學《地震》一課中,要讓學生知道地震發(fā)生時自我保護的一些措施。那么地震發(fā)生時,
應該如何進行個人防護?(至少寫三條)
參考答案:
保持清醒冷靜頭腦,做出敏捷反應。(1)可選擇桌子底下或床下等地方躲避。(2)可選擇衛(wèi)生間等
小房間墻角躲避。(3)要關閉電源、關閉煤氣、熄滅爐火。(4)不育睞電梯。(5)當大地震后利用兩次地震之間的間
隙,迅速撤離。(6)如果在戶外,就迅速遠離高壓線、大樹、建筑物等,然后跑到開闊的地方。
32、小實驗:用小玻璃瓶裝滿水,蓋好塑料瓶蓋,放到冰箱冷凍柜中,第二天打開冷凍柜看到什么
實驗現(xiàn)象?為什么?
參考答案:
9
(1)瓶蓋被頂開、頂壞或瓶子破裂,瓶內(nèi)水結(jié)成冰后溢出了瓶口。
(2)水凝固成冰后,密度減小,體積增大。
33、分別寫出人體的感覺器官及其作用。
參考答案:
(1)耳:聽覺作用(2)眼:視覺作用(3)鼻:嗅覺作用
(4)舌:味覺作用(5)皮膚:觸覺作用
34、李同學將呼出的氣體吹進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變渾濁。這是由于生成了白色的碳酸鈣沉淀。
請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參考答案:
CO2+Ca(OH)2=CaC03I+H20
(三)論述題(26分)
分)課程標準是學科教學的綱領性文本。請根據(jù)《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實驗稿皿下葡爾
《課標》)回答下列問題:
J、地球上的許多變化都是地球的運動引起的,《課標》中對引起的四種變化作出了具體的要求。
請把“地球運動與所引起的四種變化”用框圖表示,并談談晝夜變化的成因及其影響。(6分)
2小學科學課程標準中,用不同的行為動詞來描述課程目標,對三維目標中不同水平的學習要求
分別用了行為動詞進行描述。請你把下面四個行為動詞所對應的具體目標用線連起來。(3分)
9下面是《課標》中“內(nèi)容標準”的節(jié)選。
主題物體與物質(zhì)之四:物質(zhì)的利用
內(nèi)容標準
活動建議
4.1知道物體有可再生的和不可再生的,認識保護資源的重要性。
?討論如何保護當?shù)氐馁Y源。
4.2意識到物質(zhì)的利用對人具有有利和有害的方面以及正確使用物質(zhì)的和重要性。注意安全與健康,
知道一些常用的防范、安全和健康措施。
?利用自身經(jīng)驗和所搜集的各方面資料,討論各種物質(zhì)(如酒精)的利用對人有利的方面(如治?。?/p>
和有害的方面(如釀酒)。
?組織學生搜集有關材料(包括實物、圖片、錄像帶學生自己的小文章、漫畫等),舉辦一次小展覽。
4.3意識到物質(zhì)的利用會給環(huán)境帶來正面和負面的影響,人對環(huán)境負有責任。
?調(diào)查白色污染,講座防治方法。
?調(diào)查當?shù)刂饕廴驹础?/p>
?寫一份給地方政府的建議書。
上表中“活動建議”一欄的設立與表述,既對教學實施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又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
新課程的價值追求。請你寫100字以內(nèi)的文字,說說你對此的理解。(5分)
參考答案:
①上表中“活動建議”部分表述中關于討論、調(diào)查、搜集資料等具體的活動方式、方法,對教學活
動設計有重要的指導價值和導向作用,對教師實施教學提出了操作性建議。
②上表中“活動建議”中的活動方式、方法是對學生學習的指導,體現(xiàn)了探究、合作等學習方式的
特征,有利于三維目標的實現(xiàn)。
36、有的老師說:探究式學習方式就是先進的,接受式學習方式就是落后的。你是怎能樣看待這個
問題的?(5分)
參考答案:
(1)不能認為探究式就是先進的,接受式就是落后的。
(2)接受式學習和探究式學習均是中小學生重要學習方式。
(3)兩種學習方式的效果關鍵是運用。接受式學習運用得好,如教師講授也可以生動地向?qū)W生傳達
大量的有用信息。運用得不好,授課會很沉悶,讓人昏昏欲睡;探究式學習能啟發(fā)和鍛煉學生的思維,但運用不好,
10
也可能使課堂學習活動變得雜亂無章,沒有效果。
(4)探究式學習能使學生構建知識形成科學概念、領悟科學研究方法;接受式學習能讓學生學習大
量的人類文化遺產(chǎn)中的精華,以豐富他們的心智與靈魂。兩者應該彼此取長補短,互相促進,不可偏廢。
37、有位老師在進行《溶解》一課教學時,給每組學生提供了材料:盛有水的燒杯,筷子,小包鹽。
并讓學生猜一猜食鹽放入水中會不會溶解,然后讓學生實驗:把鹽放入水中,攪拌后食鹽不見了。接著教師分別做了沙
子、高鎰酸鉀是否溶解的演示實驗。最后教師指導學生填書上的表格:石子、紅糖、粉筆、肥皂、洗衣粉、橡皮是否溶解。
這些為什么不是科學探究活動?如果你教這個內(nèi)容,怎樣來設計探究活動?請寫出探究活動設計思路。(7分)
參考答案:
(1)食鹽的溶解是學生己有的經(jīng)驗,還讓學生進行猜想是無意義的。學生已知結(jié)論,教師讓學生做
食鹽溶解實驗,顯然這是一種驗證性實驗,而不是科學探究活動。教師進行演示實驗讓學生看,這一活動過程教師處于
主動狀態(tài),而學生處于被動狀態(tài),學生的行為缺乏主動性,因此不屬于科學探究活動。
(2)探究活動設計思路要體現(xiàn):①緊扣探究活動主題,活動要有探究價值;②設計科學合理、方法
新穎,讓學生多感觀參與和思維參與。
2010年湖南長沙芙蓉區(qū)科學考試真題(附答案)
一、填空(1分1空)15分
1.實驗法分為單組實驗法,等組實驗法和循環(huán)法
2.兒童在觀察活動中常常表現(xiàn)出隨意性、情緒性、籠統(tǒng)性和短暫性
2.太陽光透過三棱鏡,把白光慮成紅橙黃綠藍靛七色
3.化學變化的特征是生成了新的物質(zhì),鋼鐵變繡是化學變化,鐵線彎曲是形態(tài)改變
4.生物分類單位有界、門、綱、目、科、屬、種,"種”是最基本的分類單位
5.生物多樣性通常包括遺傳(基因)多樣性、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三個組成部分。
6.“三維"課程目標是科學探究、科學知識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二、選擇2分一個10個20分
1.下列哪個是對氣候的描述
A、B、狂風暴雨C、四季分明D、風和日麗
2.下列”節(jié)能減排"的措施中哪個是錯誤的
A、B、使用環(huán)保購物袋,減少白色垃圾C、步行上下班,減少尾氣排放D、少使用空調(diào),節(jié)約用電3.
沙漠植物的葉子都是針狀的,這是因為
A、減少水分蒸發(fā)B、減少受光照面積C、D、
4.太陽系的小行星帶位于之間
A、木星與土星B、火星與木星C、金星與火星D、
5.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是因為
A、質(zhì)量大B、體積大C、能發(fā)光D、能發(fā)熱
6.下列屬于光的反射現(xiàn)象的是-此題配圖
11
A、樹的倒影B、筷子斷了(水中)C、手影D、放大鏡放大字
7.月食發(fā)生時太陽、地球、月球的排列是怎樣的
A、太陽-月球-地球B、太陽-地球-月球C、地球-太陽-月球D、
8.蜜蜂巢是由許多個形的組成的
A、四邊形B、五邊形C、六邊形D、八邊形
9.物體受到力的作用后變形,力撤走后又恢復,我們說這個物體具有
A、彈性B、彈力C、重力D、拉力
三、名詞解釋
1.研究性學習
答:研究性學習是以"培養(yǎng)學生具有永不滿足、追求卓越的態(tài)度,
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從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基本目標;
以學生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獲得的各種課題或項目設計、作品的設計與制作等為基本的學習載
體;
以在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中學習到的科學研究方法、獲得的豐富且多方面的體驗和獲得的
科學文化知識為基本內(nèi)容;以在教師指導下,以學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學習方式開展研究為基本的教學形式
的課程。
2.觀察法
答:觀察法是在自然條件下,有目的、有計劃地觀察客觀對象,收集、分析事物感性資料的一種方法。觀察
法是研究性學習中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是學生搜集資料的基本途徑,是其他研究方法的基礎。四、簡
答
1.怎么理解"科學學習以探究為主要方式"?(5分)
2.溫度計的使用方法(5分)
答1、測量前,觀察所要使用的溫度計,了解它的量程(測量范圍)和分度值(每一小格對應的溫度值);
2、測量時使溫度計的玻璃泡跟被測液體充分接觸(要浸沒在被測液體中);
3、待示數(shù)穩(wěn)定后再讀數(shù);
4、讀數(shù)時溫度計玻璃泡要留在被測液體中,不能取出來讀數(shù)。
3.科學探究的主要步驟(6分)
1.提出問題2.建立假設3.設計實驗方案4.收集事實與證據(jù)5.檢驗假設6.交流與討論
五、綜合
1.按月相變化填寫月相圖形、名稱、特點,完成下表13分
時間名稱月相圖形
初1新月整晚不可見
12
2-7娥眉月
8上弦月出現(xiàn)在西半天空,上半夜傍晚至午夜可見
9-14凸月
15滿月一輪明月整夜可見,傍晚至凌晨五六點,出現(xiàn)在上中天。
16-23凸月
23下弦月只在下半夜出現(xiàn)于東半天空中,這就是"下弦"。
24-30殘月
月相是以日月黃經(jīng)差度數(shù)(以下的度數(shù)就是日月黃經(jīng)差值)來算的,共劃分八種:
新月(農(nóng)歷初一日,即朔日):0度;
峨眉月(一般為農(nóng)歷的初二夜左右——初七日左右):0度--90度;
上弦月(農(nóng)歷初八左右):90度;
漸盈凸月(農(nóng)歷初九一-農(nóng)歷十四左右):90度--180度;
滿月(望日,農(nóng)歷十五日夜或十六日左右):180度;
漸虧凸月(農(nóng)歷十六--農(nóng)歷二十三左右):180度---270度;
下弦月(農(nóng)歷二十三左右):270度;
殘月(農(nóng)歷二十四左右一一月末):270度一一360度;
另外,農(nóng)歷月最后一天稱為晦日,即不見月亮;
以上有四種為主要月相:新月(農(nóng)歷初一日),上弦(農(nóng)歷初八左右),滿月(農(nóng)歷十五日左右),下弦(農(nóng)
歷二十三左右),它們都有明確的發(fā)生時刻,是經(jīng)過精密的軌道計算得出的。
月相變化歌
初一新月不可見,只緣身陷日地中。
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輪圓月面朝西。
滿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
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東下半夜。
一個口訣(方便記憶):上上上西西、下下下東東-意思是:
上弦月出現(xiàn)在農(nóng)歷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位于西半天空;
下弦月出現(xiàn)在農(nóng)歷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朝東,位于東半天空。
2.解釋下列六種自然現(xiàn)象(云、雪、雨、霧、露、霜)6分
云、雨、雪、霧、露、霜
云:地面上的水蒸發(fā)成為水蒸氣(汽化),升到高空與寒冷空氣接觸,水汽便凝結(jié)成小水滴(凝華),形
成云。
13
雨:當溫度下降,而又有凝聚核心的時候,就會凝結(jié)成大水滴下降為雨,一滴雨點要比云中的小水
滴大上幾千倍,
小水滴一定要在它的體積增加到很大的時候才會落下來。
雪:如果下落的環(huán)境溫度在以下,水在空氣中就可能形成雪(凝固)。
水汽凝華而成的微小晶體叫水晶,當水晶在大氣隨氣流上下翻騰,聚集起來變得足夠大時,就形成
雪花在地面飄落。
雪花的大小取決天氣溫度,溫度越低,形成的雪花越小。由于構成雪片的結(jié)晶能反射光,因此雪呈
白色。
霧:當過冷的水滴碰撞在冰晶(或雪花)上,則成霰。
冰雹:霰在積雨云中隨著氣流多次升降,不斷與雪花、小水滴等合并,形成透明層和不透明層交替
的冰塊,落到地面就是冰雹。
露:地面上的空氣中含有肉眼看不到的蒸汽,當水汽含量達到飽和時凝結(jié)成水滴,這就是露(夏季植
物上的水珠)。
霜:如果地表氣溫降到0℃以下時,則水汽直接凝結(jié)成固態(tài)(凝華),就是霜(冬季早晨路旁干草上的白
色粉末狀固體)。
3.甲乙分別有一個生態(tài)瓶,乙發(fā)現(xiàn)甲的生態(tài)瓶中的植物比自己的存活時間要長,于是提出猜想生態(tài)
瓶中有無動物是影響其中植物存活時間的原因,請設計一個實驗證明乙的猜想是否正確。13分
實驗名稱
實驗準備
控制變量
實驗步驟
2008~2009學年度第一學期三年級科學期末考查
武漢理工大學附屬小學程志紅
一、選擇與填空(將最合適的一個答案序號填在橫線上)
1.要想把樹皮圖案弄到紙上去,一般采用方法。
A、畫圖B、拓印C、將樹皮撕下來做成標本
2.下列植物不屬于水生植物的是A、水花生B、車前草C、浮萍
3.下列不屬于人類、動物,植物的共同特點的是A、會繁殖B、會死亡C、會運動
4.蝸牛的觸角有對。A、1對B、2對C、3對
14
5.電視機、空調(diào)、電風扇都使用了材料。A、金屬B、塑料C、玻璃
6.水的特點有A、有味道B、無固定形狀C、白色
7.塑料是生活中常見的材料,雨衣利用了塑料的性質(zhì)。A、電B、較硬C、防水
8.下面那種材料不是天然材料A、木頭B、皮革C、陶瓷
9.在科學觀察中,我們一般不用的方法比較物體。A、眼睛看B、嘴巴嘗C、鼻子聞
10.下列幾種材料,那種材料易沉入水中A、紙片B、塑料片C、陶瓷片
11.我們可以用什么_____工具準確測量水有量多少。A、量筒B、皮尺C、天平秤
12.有關空氣的性質(zhì),下列描述錯誤的是_A、沒有重量B、流動的C、占據(jù)空間
13.?V是什么標志。________A、轉(zhuǎn)圈B、循環(huán)利用C、保護環(huán)境
14.喝完了的飲料瓶,我們應該A、丟在地上B、把飲料瓶放進垃圾桶C、用來裝水喝
15.下列那種物體利用了空氣可以壓縮的性質(zhì)。A、熱水瓶B、文具盒C、皮球
二、判斷題(對的打"V",錯的打"x")
1.空氣是一種會流動的、無固定形狀的氣體。.......()
2.液體的多少可以用毫升、升來表示。...........()
3.蝸牛爬過的地方不會留下任何痕跡。….............()
4.液體都是會流動,它流動的快慢與液體的黏度有關?!ǎ?/p>
5.蝸牛背上的螺紋都是朝一個方向旋轉(zhuǎn)的?!?........()
6.木材、棉花、皮革,黏土都是人工材料。….........()
7.用木材做船是利用了木材防水的特點制成的?!?....()
8.動物和植物都是有生命的物體,所以他們都屬于生物。…()
9.飼養(yǎng)蝸牛時,我們要將蝸牛放在水里養(yǎng)。…........()
10.魚是用鰭游泳,用鯉呼吸的?!?..................()
11.水比油重比空氣輕。…...........................()
15
12.在觀察小動物后我們可以把它踩死。)
13.木片、紙片、布片它們的吸水能力是不一樣的。.....()
三、連線與填圖
1.請你在下圖中標出樹葉各部分的結(jié)構。
2.常見小動物的特點
蝸牛用“信息素交流”
蚯蚓身上有鱗
螞蟻用腹足爬行
金魚身體上面有環(huán)節(jié)
3.關于空氣我們知道的知識真不少(聯(lián)系這學期學習過的知識完成氣泡圖)
四、我來探究
16
這一現(xiàn)象說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品廣泛應用于日常生活中,用過的塑料制品應該注意些什么?
3.:文具盒里或者筆袋里的橡皮和尺子,記錄它們的特征,找出他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4.科學課是大家非常喜歡的一門課程,科學課趣事多,談談你在本學期的學習中有哪些有趣的事情?
參考答案一、選擇1?8BBCABBCC9?15CBAABBC
二、判斷題1?8VVXVXVXV9?13XVXXV
三、連線與填圖(總分20分)
用“信息素交流”
身上有鱗
用腹足爬行
身體上面有環(huán)節(jié)
四、我來探究(總分24分)
1.我看到的現(xiàn)象是:水不能進到杯中,紙沒有濕
這一現(xiàn)象說明了:空氣可以占據(jù)空間(9分)
17
2010-2011學年度第一學期小學科學三年級階段性素質(zhì)檢測
山東省棗莊市中區(qū)君山路小學武璇
一、填空:(16分)
1.水是由許許多多的組成的。水表面的緊緊靠攏在一起,有一種相互吸引的力,
這就是水的o
2.感覺器官能幫助我們分辨出物體的不同特征,、、、都
是我們的感覺器官。
3.熱水變涼時,水溫變化的規(guī)律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12月2025廣東惠州市惠陽區(qū)公開招聘碩博士研究生及專業(yè)技術人員13人筆試歷年典型考題(歷年真題考點)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溶劑綠7合作協(xié)議書
- 《書憤》(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高二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同步備課系列(教學設計+教學設計)(統(tǒng)編版2019)
- 2024四川資陽高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人員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第二單元第三節(jié)2.《修改表格》教學設計 2023-2024學年粵教版(2007)初中信息技術七年級上冊
- Unit 1 What's he like Part B Read and write大單元整體教學設計表格式-2024-2025學年人教PEP版英語五年級上冊
- 第16課《最苦與最樂》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統(tǒng)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
- Module 1 wonders of the world unit 2 The Grand Canyon was not just big 英文版教學設計 2024-2025學年外研版九年級英語上冊
- 2025年黑龍江省大慶市單招職業(yè)傾向性測試題庫參考答案
- 2025年黑龍江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單招職業(yè)適應性測試題庫審定版
- 2024年湖南公務員考試申論試題(省市卷)
- 江蘇省中小學生金鑰匙科技競賽(初中組)考試題及答案
- 語文教學設計(教案目標)
- 中山大學抬頭信紙中山大學橫式便箋紙推薦信模板a
- 無形資產(chǎn)評估完整版課件
- 一體化學工服務平臺、人事管理系統(tǒng)、科研管理系統(tǒng)建設方案
- 市場營銷學課后習題與答案
- 常暗之廂(7規(guī)則-簡體修正)
- 制冷系統(tǒng)方案的設計pptx課件
- 修心七要原文
- 中國TBHQ行業(yè)市場調(diào)研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