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高考物理三輪沖刺-力的合成與分解專題仿真模擬訓(xùn)練(解析版)_第1頁
2018屆高考物理三輪沖刺-力的合成與分解專題仿真模擬訓(xùn)練(解析版)_第2頁
2018屆高考物理三輪沖刺-力的合成與分解專題仿真模擬訓(xùn)練(解析版)_第3頁
2018屆高考物理三輪沖刺-力的合成與分解專題仿真模擬訓(xùn)練(解析版)_第4頁
2018屆高考物理三輪沖刺-力的合成與分解專題仿真模擬訓(xùn)練(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頁三輪沖刺力的合成與分解仿真模擬訓(xùn)練一、選擇題1、兩個共點力的大小分別是5N和8N,則這兩個合力大小不可能為()A.5NB.8NC.12ND.2N【答案】D【解析】5N和8N兩個力的合力范圍是3~13N,故不可能是2N,故選D。2、如圖,物體A靜置于長木板B上,當(dāng)B與水平面的夾角θ緩慢增大時,A仍靜止在木板B上,則物體A所受的彈力N和摩擦力f的變化情況是()A.N減小,f增大B.N增大,f減小C.N減小,f減小D.N增大,f增大【答案】A【解析】物體受重力、支持力和靜摩擦力處于平衡,如圖所示:根據(jù)共點力平衡,運用平行四邊形定則得:N=mgcosθ;f=mgsinθ,當(dāng)θ緩慢增大,支持力逐漸減小,靜摩擦力逐漸增大;故選:A。3、迎澤大橋的引橋就是一個斜面。汽車上橋時,為了分析阻礙車輛前進和壓橋面的效果,將其所受重力分解為平行橋面向下的分力F1和垂直橋面向下的分力F2。以下論述正確的是()A.F1和F2是汽車實際受到的兩個力B.F1和F2是汽車重力的兩個等效替代力C.F1是物體對橋面的摩擦力,F(xiàn)2是汽車對橋面的壓力D.若引橋變短,傾角増大,則F1減小,F(xiàn)2增大【答案】B【解析】F1QUOTE和F2是汽車重力在兩方向的分力,并不是汽車實際受到的兩個力,故B正確,A錯誤;F1的方向沿斜面向下,產(chǎn)生使木塊向下滑動的趨勢,不是木塊對斜面的壓力;另外,F(xiàn)2是重力垂直于斜面向下的分力,也不是木塊對斜面的壓力,木塊對斜面的壓力是由于木塊的形變而產(chǎn)生的,故C錯誤;斜面上物體的重力,按效果分解的力圖如題圖,根據(jù)數(shù)學(xué)知識可知F1=mgsinθ,F(xiàn)2=mgcosθQUOTE,若引橋變短,傾θQUOTE増大,則F1增大,F(xiàn)2減小,故D錯誤。4、力的合成與分解實際是等效代換,合力和它的分力的作用效果應(yīng)當(dāng)是相同的,在“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中,合力和分力的作用效果是()A.把彈簧秤拉到同一刻度B.把橡皮條拉到不同長度C.把橡皮條系細(xì)繩的一端拉到同一點D.把彈簧秤拉到最大刻度【答案】C【解析】在“探究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實驗中,采用了“等效法”,即要求兩次拉橡皮筋到同一點O,從而是橡皮筋產(chǎn)生的形變大小和方向都相同,故ABD錯誤,C正確;故選C。5、兩個共點力的合力為F,如果它們之間的夾角θ固定不變,使其中一個力增大,則()A.合力F一定增大B.合力F的大小可能不變C.合力F可能增大,也可能減小D.當(dāng)0°<θ<90°時,合力F可能減小【答案】BC【解析】設(shè)兩共點力Fa、Fb之間的夾角θ為鈍角,由圖示平行四邊形可知,當(dāng)Fa逐漸增大為Fa1、Fa2、Fa3時,其合力由原來的F1變?yōu)镕2、F3、F4,它們可能小于F1、可能等于F1,可能大于F1,所以A錯誤,BC正確。當(dāng)0°<θ<90°時,隨著其中的一個力增大,合力一定增大,D錯誤。6、某研究性學(xué)習(xí)小組為頸椎病人設(shè)計了一個牽引裝置。如圖,一根繩繞過兩個定滑輪和一個動滑輪后兩端掛著相同的重物,與動滑輪相連的帆布帶拉著病人的頸椎(圖中是用手指代替頸椎做實驗),整個裝置在同一豎直平面內(nèi)。如果要增大手指所受的拉力,可采取的方法是()A.只增加繩的長度B.只增加重物的重量C.只將手指向下移動D.只將手指向上移動【答案】BC【解析】當(dāng)θ不變時,要增大合力需增大分力,即增加重物的重量,B正確;當(dāng)重物的重量不變時,要增大合力,需減小θ角即將手指下移,C正確,D錯誤;只增加繩的長度,增加的繩可被重物拉下,仍不改變手指所受拉力,A錯誤。7、如圖所示,物體P靜止于固定的斜面上,P的上表面水平?,F(xiàn)把物體Q輕輕地疊放在P上,則()A.P向下滑動B.P靜止不動C.P所受的合外力增大D.P與斜面間的靜摩擦力增大【答案】BD【解析】由于物體Q輕輕地疊放在P上,相當(dāng)于增大物體P重力,整體法分析受力知,P仍靜止不動,P與斜面間的靜摩擦力增大,故BD正確。8、重為G的物體靜止在傾角為θ的斜面上,將重力G分解為垂直于斜面向下的力F1和沿斜面向下的力F2,則()A.F1就是物體對斜面的壓力B.物體對斜面的壓力方向與F1方向相同,大小為GcosθC.F2就是物體受到的靜摩擦力D.物體受到的靜摩擦力方向與F2方向相反,大小為Gsinθ【答案】BD【解析】F1就是重力的分力,受力物體是重物,A錯誤;物體對斜面的壓力垂直于斜面向下,與F1方向相同,大小為Gcosθ,B正確;物體受到的靜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與F2方向相反,大小為Gsinθ,C錯誤,D正確。二、非選擇題9、如圖10所示,B和C兩個小球均重為G,用輕繩懸掛而分別靜止于圖示位置上,試求:圖10(1)AB和CD兩根細(xì)繩的拉力分別為多大?(2)繩BC與豎直方向的夾角θ是多少?答案(1)eq\r(3)GG(2)60°解析(1)對B、C兩球整體受力分析,正交分解得FABcos30°+FCDcos60°=2G,F(xiàn)ABsin30°=FCDsin60°聯(lián)立解得FAB=eq\r(3)G,F(xiàn)CD=G(2)對C球受力分析,正交分解得FBCcosθ+FCDcos60°=GFBCsinθ=FCDsin60°,聯(lián)立解得θ=60°.10、如圖11所示,質(zhì)量為m的物塊靜止于斜面上,物塊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逐漸增大斜面的傾角θ,直到θ等于某特定值φ時,物塊達到“欲動未動”的臨界狀態(tài),此時的摩擦力為最大靜摩擦力,設(shè)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求θ角滿足什么條件時物塊總與斜面保持相對靜止.圖11答案tanθ≤μ解析物塊m受力平衡,則有FN-Gcosφ=0,F(xiàn)fm-Gsinφ=0.又Ffm=μFN,解得μ=tanφ.顯然,當(dāng)θ≤φ即tanθ≤μ時,物塊始終保持靜止.11、如圖所示,兩滑塊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中間用一細(xì)線相連,輕桿OA、OB擱在滑塊上,且可繞鉸鏈O自由轉(zhuǎn)動,兩桿長度相等,夾角為θ,當(dāng)用豎直向下的力F作用在鉸鏈上,滑塊間細(xì)線的張力為多大?答案eq\f(F,2)taneq\f(θ,2)解析把豎直向下的力F沿兩桿OA、OB方向分解,如圖甲所示,則桿作用于滑塊上的力為F1=F2=eq\f(F,2cos\f(θ,2))桿對滑塊的作用力F1產(chǎn)生兩個效果:豎直向下壓滑塊的力F1″和沿水平方向推滑塊的力F1′,因此,將F1沿豎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分解,如圖乙所示,則細(xì)線上的張力FT與F1′大小相等,即FT=F1sineq\f(θ,2)=eq\f(F,2cos\f(θ,2))sineq\f(θ,2)=eq\f(1,2)Ftaneq\f(θ,2).12、一個底面粗糙、質(zhì)量為M=3m的劈放在粗糙水平面上,劈的斜面光滑且與水平面成30°角?,F(xiàn)用一端固定的輕繩系一質(zhì)量為m的小球,小球放在斜面上,小球靜止時輕繩與豎直方向的夾角也為30°,如圖所示。(1)當(dāng)劈靜止時,求繩子的拉力大小。(2)當(dāng)劈靜止時,求地面對劈的摩擦力大小。(3)若地面對劈的最大靜摩擦力等于地面對劈支持力的k倍,為使整個系統(tǒng)靜止,k值必須滿足什么條件?【答案】(1)mg(2)mg(3)k≥【解析】(1)以小球為研究對象,受力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