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傳播學復習資料市公開課特等獎市賽課微課一等獎課件_第1頁
大眾傳播學復習資料市公開課特等獎市賽課微課一等獎課件_第2頁
大眾傳播學復習資料市公開課特等獎市賽課微課一等獎課件_第3頁
大眾傳播學復習資料市公開課特等獎市賽課微課一等獎課件_第4頁
大眾傳播學復習資料市公開課特等獎市賽課微課一等獎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大眾傳輸學查找用PPT單擊鏈接進入子目錄單擊標題返回上級目錄第1頁目錄概述傳輸者研究傳輸媒介研究受眾研究傳輸效果研究第2頁概述部分傳輸大眾傳輸傳輸學研究概況主要理論模式第3頁傳輸傳輸定義傳輸特點傳輸類型傳輸功效傳輸要素傳輸學定義第4頁傳輸定義a.“共享”說:強調“傳輸”是傳者與受者對信息分享?!柌な├穊.“交流”說:強調“傳輸”是有來有往、雙向活動。這個說法強調過程而非結果——J·霍本c.“符號”說:強調“傳”是符號(或信息)流動?!狟·貝雷爾森、塞納d.“影響(勸服)”說:“傳輸”是傳者對受者(經過勸服)施加影響行為,這個說法揭示了傳輸目標性——J·露西、G·彼德森第5頁傳輸特點由傳輸定義能夠看出,人類社會傳輸基本特點是:第一,是一個信息共享活動。第二,是一定社會關系表達。第三,是一個雙向社會互動行為。第四,傳受雙方必須要有共通意義空間。第五,傳輸是一個行為,是一個過程,也是一個系統(tǒng)。第6頁傳輸分類a.四分法:自我傳輸、人際傳輸、組織傳輸和大眾傳輸。b.二分法:即分為親身傳輸和大眾傳輸。第7頁傳輸功效傳輸個人功效:信息功效、發(fā)展個性功效、與社會整合(一體化)功效和娛樂功效。——丹尼斯·麥奎爾傳輸社會功效:第一,監(jiān)測環(huán)境;第二,協(xié)調社會;第三,傳承文化——哈羅德·拉斯韋爾第四,娛樂功效——查爾斯·賴特這四種功效,又常被稱為通知(獲取信息)、勸服、教育和娛樂功效。拉札斯費爾德和默頓在《大眾傳輸、大眾鑒賞力和有組織社會行動》(1948)一文中提出,大眾傳輸有以下三種功效:a.授予地位

b.促進社會規(guī)范實施c.麻醉精神

第8頁傳輸要素傳輸要素

1、三要素說:傳者、內容(信息)、受傳者2、四要素說:即傳者、內容(信息)、通道、受傳者3、五要素說:拉斯韋爾5個W(誰、說什么、經過什么、給誰、取得什么效果)4、六要素說:即信源、編碼、信息、噪音、譯碼、信宿)

第9頁傳輸學定義“傳輸學是研究人學問,研究人與人,人與他團體、組織和社會關系,人怎樣受影響,怎樣相互影響,人怎樣報道消息,接收新聞及智識,怎樣受教與教人,怎樣消遣及娛樂。要知道傳學,應先了解人與人怎樣建立關系?!? ——施拉姆第10頁大眾傳輸大眾傳輸定義大眾傳輸特點第11頁大眾傳輸定義“大眾傳輸即當代印刷和廣播、電視等影像和音聲媒介組織運使用方法人資金,借助高科技和產業(yè)化伎倆,在國家調控范圍內向未知受眾提供信息和娛樂產品實踐活動。” ——蘇利文第12頁大眾傳輸特點1、大眾傳輸中傳輸者是從事信息生產和傳輸專業(yè)化媒介組織。2、大眾傳輸是利用先進傳輸技術和產業(yè)化伎倆大量生產、復制和傳輸信息活動。3、大眾傳輸對象是社會上普通大眾,用傳輸學術語來說即“受眾”。4、大眾傳輸信息既含有商品屬性又含有文化屬性。5、大眾傳輸屬于單向性很強傳輸活動。6、大眾傳輸是一個制度化社會傳輸。第13頁傳輸學研究概況歐洲源流美國源流奠基者與開創(chuàng)人主要學派第14頁歐洲源流塔爾德:模仿理論、對輿論敘述西默爾:傳輸網絡理論第15頁塔爾德塔爾德(JEANGABRIELTARDE,1843——1904)原是一位軍官,1890年出版了《模仿法則》一書,成為社會心理學中模仿理論創(chuàng)始人。塔爾德認為,一切社會事物“不是創(chuàng)造就是模仿”,純粹創(chuàng)造是極少見,大量行為是模仿。模仿是經過人與人接觸和傳輸發(fā)生,既然模仿是“最基本社會現象”,那么傳輸也就是最基本互動渠道。塔爾德模仿理論,對以后從社會心理學角度研究傳輸在人格形成和人社會化過程中作用含有主要影響。另外,塔爾德還在19出版了《輿論與群集》一書,對輿論結構及其形成、運動過程作了詳細分析,并對作為輿論主體“公眾”概念作出了嚴格界定,認為報刊是公眾“精神紐帶”,它在“理性輿論”形成過程中發(fā)揮著主要作用第16頁西默爾德國著名社會學家,形成社會學創(chuàng)始人,主要著作有《社會分化論》(1890年出版)、《社會學》(19出版)和《社會學根本問題》(19出版)等。西默爾認為,社會學就是“關于人與人之間相互關系科學”。他也是最早研究群體對個人行為影響社會心理學家,而且最早提出了傳輸網絡理論,認為社會上個人都是由特定信息渠道相互連接,要解釋人行為,最根本是要搞清個人在這個傳輸鏈中位置,也就是與誰有著信息傳輸關系。西默爾把這個傳輸網絡描述為“輿論廚房”。第17頁美國源流杜威:實用主義哲學庫利:初級群體、鏡中我帕克:社會互動理論米德:IandMe李普曼:擬態(tài)環(huán)境、刻版成見第18頁杜威杜威(JOHNDEWEY,1859——1952)是美國著名實用主義哲學家和教育家。他強調教育在社會改造中作用,認為大眾傳輸是變革社會主要工具。在密歇根大學任教期間,杜威曾經構想“經過出版一張小小報紙來改造哲學”,并創(chuàng)辦了以報道社會科學最新結果和改良社會為宗旨報紙——《思想新聞》。即使這張報紙因經營困難而??恢闭J為大眾傳輸在改造社會方面含有強大潛在力量,新傳輸技術將會造成社會價值體系重構。杜威這些觀點,至今影響著許多傳輸學者。第19頁庫利庫利(CHARLESHORTONCOOLEY,1864——1929)是美國著名社會學家,在19出版《社會組織》一書中,他設了《傳輸》一章,從傳輸有概念、傳輸意義和主要性、傳輸與人際關系、傳輸社會心理功效,到印刷媒介與近代社會、輿論形成過程等,對傳輸許多主要問題做了深刻敘述。從這個意義,庫利能夠說是最早系統(tǒng)研究傳輸現象,并最早進行了理論化嘗試一位主要學者。庫利關心一個主要課題是人社會化問題,并為社會學和傳輸學提出了兩個深遠概念:一是“初級群體”認為個人日常所處基本群體(父母、搭檔、鄰居等)是社會化基礎;二是“鏡中我”,這個概念說明,個人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自我”認識,而這種認識主要是經過與他人社會互動形成,他人對自己態(tài)度或評價是反應“自我”一面鏡子。在庫利看來,傳輸是“鏡中我”形成主要機制,它不但是個人社會化路徑,而且是將整個社會連成一個整體紐帶。庫利關心焦點是人際傳輸,對大眾傳輸沒有給予充分關注,這與他對大眾媒介營利性感到不滿有一定關系。第20頁帕克帕克(ROBERTEZLAPARK,1864——1944)和社會學芝加哥學派對傳輸學形成產生過主要影響。帕克早年曾經從事了新聞記者職業(yè),以后為了系統(tǒng)研究報刊社會功效以及報刊與輿論關系而進入哈佛大學和柏林大學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19寫成了《群眾與公眾》博士論文。19帕克應聘用教于芝加哥大學社會學系,成為芝加哥學派理論領袖。芝加哥學派在關于人行為問題上反對本能論觀點,提倡社會互動理論。他們認為人在出生之際并不具備社會性,使兒童成為社會性存在是學習語言和感覺自我過程,在這里,傳輸起著主要作用。帕克曾經為傳輸作出以下定義:所謂傳輸,即在某種意義、某種程度上,個人由此得出以推測他人態(tài)度和自法社會心理學過程。帕克對大眾傳輸也有廣泛研究。1922年,帕克對美國外語報刊情況進行了調查和內容分析,發(fā)表了題為《移民報刊及控制》論文,派克主要是從社會學角度采取定性分析方法研究大眾傳輸與輿論之間相互制約關系,即大眾傳輸媒介對輿論影響,輿論對報紙制約。他結論是:媒介有利于社會輿論形成,輿論影響社會改變。。一些學者認為,當代傳輸學中“議程設置功效”理論,能夠溯源于帕克關于“新聞是社會上個人間討論之基礎素材”觀點。第21頁米德 米德(GEORGEHERBERTMEAD,1863——1931),美國哲學家、社會學家、社會心理學家。是20世紀一位主要思想家,社會心理學創(chuàng)始人之一,其著作對社會科學理論和研究含有持久影響。他畢業(yè)于奧柏林學院,后入哈佛大學、德國萊比錫大學、柏林大學深造。先后在密歇根大學和芝加哥大學執(zhí)教。與杜威結成密友,并共同形成美國實用主義最主要派別――芝加哥學派,是芝加哥學派中影響僅次于帕克二號領袖人物,也是社會互動理論(社會行為主義)創(chuàng)始人之一。米德在芝加哥大學任教37年,死后經整理出版了《心靈、自我與社會》(1934)等著作。米德提出一個關于人類行動、互動和組織概念性觀點。他認為,人類含有應用符號、內隱反思、自我了解和自我控制能力,是為了有規(guī)則地互動而對環(huán)境壓力做出反應,這種反應是習得。經過約定俗成姿勢,人類發(fā)出其行動過程信號;經過解讀這些姿勢,人類能夠相互采取彼此看法及與一個社會情境相聯(lián)絡更為“泛化共同態(tài)度”;經過專心考慮,人類能夠“富有想像力地演練”各種可供選擇行為方式,并選擇最適當反應;經過自我傳輸能力,人類能夠把自己看作在一個情境中評價對象;經過這種自我了解和自我評價,他們能夠控制和調整自己反應。米德關于人社會化,社會角色取得以及社會自我理論,對當代心理學和傳輸學含有很大影響,他提出“主我”(I)和“客體”(ME)理論,對了解人內向傳輸社會性含有主要意義。第22頁李普曼 李普曼(WALTERLIPPMANN,1889——1962、1974)德國猶太移民后代,畢業(yè)于哈佛大學,是20世紀美國最著名專欄作家和政論家,作為“首屈一指無冕之王而聞名于西方新聞界。寫有不多幾本新聞理論著作,其中1922年出版《輿論學》至今仍對新聞傳輸學界產生影響。傳輸學集大成者威爾伯施拉姆更將其推崇為新聞傳輸學奠基作品之一。因為長久從事新聞活動,李普曼很早就注意到大眾傳輸對社會巨大影響。在《自由與新聞》、《輿論學》等論著中,李普曼不但對新聞性質及其選擇過程進行了深刻分析,而且提出了兩個主要概念,一個是“擬態(tài)環(huán)境”概念,也就是我們所說信息環(huán)境,它并不是現實環(huán)境“鏡子”式再現,而是傳輸媒介經過對象征性事件或信息進行選擇和加工、重新加以結構化以后向人們提醒環(huán)境。然而因為這種加工、選擇和結構化活動是在普通人看不見地方(媒介內部)進行,所以人們通常意識不到這一點,而往往把“擬態(tài)環(huán)境”作為客觀環(huán)境本身來對待。這種環(huán)境真實姑且不論,主要是我們不能不基于這種環(huán)境去期待、去行動、去奮斗,這種行為不但有其本身真實,并伴有真實結果。從這個意義上說,擬態(tài)環(huán)境創(chuàng)造了新真實。另一個是“刻版成見”概念,指是人們對特定事物所持有固定化、簡單化觀念和印象,它通常伴伴隨對該事物價值評價和好惡感情??贪娉梢娔軌驗槿藗冋J識事物提供簡便參考標準,但也妨礙著對新事物接收。個人有個人刻版成見,一個社會也有其社會組員廣泛接收和普遍通行刻版成見,因而它起著社會控制作用。李普曼尤其強調大眾傳輸力量,認為大眾傳輸不但是“擬態(tài)環(huán)境”主要營造者,而且在形成、維護和改變一個社會刻版成見方面也擁有強大影響力。第23頁奠基者與開創(chuàng)人哈羅德·拉斯韋爾庫爾特·列文

保羅·拉札斯菲爾德

卡爾·霍夫蘭

威爾伯·施拉姆

第24頁哈羅德·拉斯韋爾 美國著名政治學家,傳輸學科奠基人之一,耶魯大學法學教授。哈羅德拉斯韋爾出生于美國一個牧師家庭,1922年畢業(yè)于芝加哥大學。1926年獲博士學位,論文題為《世界大戰(zhàn)時期宣傳技巧》(1927年出版),1939年被任命為美國國會圖書館戰(zhàn)時傳輸研究委員會第一任主任。這個委員會對大眾傳輸工具內容作了大規(guī)模分類調查。他還擔任過斯坦福大學大眾傳輸研究“內容分析”責任人。也曾任芝加哥、耶魯大學教授,作為客座教授,他先后到中國燕京大學、日本東京大學、印度巴特那大學等講過學。1947年他被邀請擔任美國“新聞自由委員會”委員。他是內容分析法創(chuàng)始人,在傳輸內容與效果研究方面貢獻重大。他5W模式被認為建構了傳輸學學科框架,開辟了分門別類、深入研究傳輸現象遼闊道路。哈羅德拉斯韋爾代表作是《社會傳輸結構和功效》,在這篇文章里,提出了以下主要觀點: a.從內部結構上分析了傳輸五大要素,并提出五種對應傳輸研究 因為受當初結構主義思潮影響,拉斯韋爾提出傳輸不但是一個系統(tǒng),而且是一個社會系統(tǒng)觀點。系統(tǒng)內部都含有五大要素,即五個W(Whosaywhatinwhichchanneltowhomwithwhateffect)。由此產生傳輸學研究五大部類,即我們本課主要內容(控制分析、內容分析、媒介分析、受眾分析、效果分析)。b.從外部功效上概括了傳輸三大功效 拉斯韋爾提出傳輸有三大功效,即所謂“監(jiān)視環(huán)境、協(xié)調社會、傳承文化”。 拉斯韋爾五個W和三大功效理論,是傳輸學開天辟地事,傳輸學本身研究最初就是從這兒逐步發(fā)展完善起來。第25頁庫爾特·列文 通常也譯為盧因或勒溫。列文生于德國,24歲即獲伯林大學哲學博士學位,37歲升為柏林大學教授。1932年因為不堪忍受納粹統(tǒng)治而移居美國。列文是著名心理學家,也是傳輸學四大先驅之一。列文對傳輸學貢獻是“團體動力學”和“把關人”理論 團體動力學主要探究團體與個體二者之間關系,尤其致力于揭示團體規(guī)范對個體行為制約與影響。列文認為,在團體與個體關系中起決定作用是團體而不是個體。舉例而言,二戰(zhàn)期間,因為食品緊缺,以往一些美國人不吃食物如黑面包、動物雜碎,也出現在美國餐桌上。為了使公眾相信黑面包比白面包更有營養(yǎng),牛雜碎比牛肉更有益健康,就需要開展宣傳活動,對人們進行勸服性工作。終究采取什么方式最能有效地引導人們改變舊飲食習慣,接收新飲食習慣?針對這一問題,列文開展了研究。他們選一群家庭主婦為試驗對象,分為兩組,一組只聽演講,另一組除聽演講之外,還圍繞演講進行討論。結果表明,演講組只有3%人表示愿意接收演講者觀點,改變他們飲食習慣;而討論這一組百分比高達32%,也就是說討論組中態(tài)度改變者比演講組高出十倍。其原因是討論組比演講組多一個關鍵性因不——團體。所以要改變個人態(tài)度,首先須從團體方面入手,進而由團體影響個體。第26頁保羅·拉札斯菲爾德 著名社會學家、傳輸學科奠基人之一。拉札斯菲爾德生于奧地利,早年就讀于維也納大學,主修數學,獲數學博士。當初弗洛伊德與阿德勒這兩位精神分析大家人物在該校執(zhí)教,拉札斯菲爾德受到影響,對心理學產生濃厚興趣。1933年,他得到一筆洛克菲勒基金會獎學金,前往美國進修心理學。1935年為躲避納粹迫害而遷居美國。先在普林斯頓大學參加創(chuàng)辦“廣播研究所”,后將其更名為“應用社會研究所”,并轉移至哥倫比亞大學,以此為基地,潛心傳輸(尤其重視效果)研究達30年之久,形成傳輸學研究中享受盛譽“哥倫比亞學派”。在傳輸研究方面,拉札斯菲爾德所取得最出色成就,一是提出了著名兩級傳輸理論,有力地破除“魔彈”觀念,使深入探討傳輸效果及其機理成為可能;二是提倡“實地調查法”,將其確立為傳輸學基本研究方法之一,對傳輸研究科學化,意義重大而深遠。第27頁卡爾·霍夫蘭 美國試驗心理學家,傳輸學科奠基人之一。生于美國芝加哥,24歲便取得耶魯大學哲學博士學位。今后霍夫蘭在耶魯執(zhí)教。 二戰(zhàn)期間,應美國陸軍部新聞與教育署征調,年僅31歲霍夫蘭率教授小組負責指導和研究美軍思想訓練計劃,部分研究結果整理成題為《美國軍人》匯報書,于1949年出版。二戰(zhàn)結束后,霍夫蘭重返耶魯大學度出任心理學系主任,主持“傳輸與態(tài)度改變研究”課題。以霍夫蘭為關鍵,形成傳輸研究領域中以控制試驗方法為特色,以傳輸與勸服、勸服技匚與效果為重點聲名卓著耶魯學派。他們研究結果作為一系列叢書出版,為傳輸學研究作出了主要貢獻。代表作有《傳輸與勸服》,《人個性與可勸服性》,以及《耶魯大學關于態(tài)度和傳輸研究叢書》(5卷本)等。第28頁威爾伯·施拉姆通常也稱為宣韋伯或施蘭姆。。施拉姆生于美國,獲哈佛大學碩士學位和依阿華大學博士學位。曾任美聯(lián)社記者。1934年起,相繼創(chuàng)建衣阿華大學輿論調查中心,伊利諾伊大學傳輸研究中心、斯坦福大學傳輸研究所、夏威夷東西方傳輸研究中心等研究機構。他是第一位把傳輸學作為獨立學科進行研究,并力圖使之系統(tǒng)化、正規(guī)化,他為創(chuàng)建傳輸學所作貢獻是無人可比,所以他被公認為“傳輸學鼻祖”、“傳輸學之父”施拉姆一生共寫了三十余部傳輸學論著,總計約五百萬言。主要著作有《大眾傳輸學》(1949)、《大眾傳輸過程與效果》(1954)、《報刊四種理論》(1956)、《大眾傳輸媒介與國家發(fā)展》(1964)、《人信息媒介――人類傳輸概論》(1973)。 總之,美國傳輸學研究有從社會學、心理學、結構——功效主義等多側面進行研究基礎,其中尤其受試驗心理學和社會學影響較大,研究方法重視定量分析,有較濃厚實證主義和功效主義色彩。第29頁主要學派(1)經驗學派(EmpiricalSchool)經驗學派也通常稱為傳統(tǒng)學派(TraditionalSchool),主張從經驗事實出發(fā)、利用經驗性方法研究傳輸現象學派。

(2)批判學派(CriticalSchool)

批判學派是將傳輸理論與社會理論結合在一起,利用哲學思辯方法研究深層次傳輸問題。

法蘭克福學派

政治經濟學派

社會文化學派

哈貝馬斯批判理論第30頁主要理論與模式基本模式大眾傳輸對個體影響大眾傳輸對文化與社會影響受眾中心模式大眾媒介性質、制作、選擇與流動第31頁基本模式■拉斯韋爾模式■香農-韋弗模式、奧斯古德-施拉姆模式與丹斯模式

■格伯納傳輸總模式■紐科姆ABX模式及其它“平衡”模式和互向模式■韋斯特利-麥克萊恩傳輸研究概念模式■施拉姆大眾傳輸模式■賴利夫婦:大眾傳輸社會學觀點■馬萊茨克大眾傳輸過程模式第32頁大眾傳輸對個體影響■刺激-反應模式及其修正■康斯托克電視對個體行為之影響心理學模式■卡茨-拉札斯菲爾德大眾傳輸和個人影響兩級傳輸模式■羅杰斯-休梅克創(chuàng)新擴散模式■新聞擴散:J曲線模式第33頁大眾傳輸對文化與社會影響■間接效果與長久效果模式■議題設置■鮑爾-羅克希與德福勒大眾傳輸效果依賴模式■緘默螺旋模式■作為效果“信息溝”第34頁受眾中心模式■使用滿足模式■使用與效果模式■信息尋求模式第35頁大眾媒介性質、制作、選擇與流動■比較媒介體系:自由市場模式與替換物■媒介組織:大眾傳輸者與公眾關系■吉伯與約翰遜信源-記者關系模式■懷特守門人模式■麥克內利新聞流動模式■巴斯內部新聞流動“雙重互動模式”■蓋爾頓與魯奇選擇性守門模式第36頁傳輸者研究部分傳輸者把關人理論四大控制觀念體制第37頁傳輸者傳輸者定義傳輸者分類傳輸者任務傳輸者權利影響傳輸者原因大眾傳輸模式中傳輸者第38頁傳輸者定義傳輸者是傳輸活動中第一個要素,是憑借生理或機械或當代伎倆向對象發(fā)出信息一方。傳輸者是相對于受傳者而存在,二者相互依存。第39頁傳輸者分類1、按與受傳者關系,可分為■直接傳輸者■間接傳輸者2、按在傳輸活動中地位,可分為■普通傳輸者■專職傳輸者

3、按傳輸對象性質,可分為■人際傳輸者■組織傳輸者■大眾傳輸者

第40頁傳輸者任務

1、搜集信息

2、加工制作信息

3、搜集處理反饋信息

第41頁傳輸者權利編輯權知察權版權秘匿權安全保護權第42頁影響傳輸者原因政治原因內在影響(觀念、期望)外在影響(壓力)經濟原因媒介全部權廣告文化心理原因

第43頁大眾傳輸模式中傳輸者在大眾傳輸研究中,傳輸者通常指是大眾傳輸媒介組織。大眾傳輸傳輸者分析主要是研究大眾傳輸媒介組織制度、性質、作用等問題。大眾傳輸研究傳輸者分析,又名控制分析。傳輸制度問題主要是大眾傳輸媒介與政府關系問題,即言論、出版自由問題(FreedomOfthePress)。言論、出版自由不是絕正確。在傳輸學中,“控制”包含主動控制和被動控制兩層意思第44頁把關人理論把關人懷特守門人模式麥克內利新聞流動模式巴斯內部新聞流動“雙重行動模式”蓋爾頓與魯奇選擇性守門模式第45頁把關人含義:指傳輸者對信息篩選與過濾,表明信息在傳輸過程中,要受到一些個人或集團控制。

在信息傳輸過程中,一直存在著決定信息中轉或中止把關人;把關人行為包含對信息抑制和疏導兩個方面;從整個社會系統(tǒng)上看,傳輸媒介在信息流通渠道上起著關鍵把關作用第46頁懷特守門人模式懷特把關研究它是經過輸入信息與輸出信息對比,考查在一個詳細把關步驟上,信息是怎樣被過濾被篩選,公式是:

輸入信息-輸出信息=把關過濾信息

輸入信息→門區(qū)→輸出信息原PPT圖解:N1,N4為過濾信息,N2,N3為輸出信息第47頁麥克內利新聞流動模式它是對懷特單一化把關模式修正與發(fā)展。這一模式上C1、C2、C3、C4、C5、C6等都是把關人。把關人對經過他們大量信息一層一層地加以篩選,然后分別發(fā)出S1、S2、S3、S4、S5、S6等互不相同信息。麥克內利把關模式在理論上糾正了懷特把關模式單一化缺點,揭示了在整個信息流經過程中存在著一條由許多關口組成把關鏈,這是它優(yōu)點所在。但它也有一個很突出問題,就是它把每個把關人及其作用都等同起來。人們看不出哪道關口最關鍵、最主要。第48頁巴斯內部新聞流動“雙重行動模式”巴斯所謂“雙重行動模式”,是對麥克內利把關模式完善,正如麥克內利把關模式是對懷特發(fā)展一樣。在巴斯看來,信息流通中把關步驟當然很多,但最關鍵把關人還是傳輸媒介。他指出,傳輸媒介把關活動分為前后相連兩上階段、兩個步驟。其中第一階段是新聞采集,這里把關人主要有記者。記者不是有聞必錄,他會進行取舍和加工。傳輸媒介中第二個把關階段是新聞加工,這里把關人主要以編輯為代表。這一階段把關活動(編輯)比第一階段把關活動(采寫)更含有決定性意義。經過新聞媒介雙重把關之后,一幅人為現實圖景便展現在受眾眼前,而這幅圖景同世界本真面貌不完全一致??傊?,在信息信息傳輸過程中,一直存在著決定信息中轉或中止把關人;把關人行為包含對信息抑制和疏導(篩選與過濾)兩個方面;從整個社會系統(tǒng)上看,傳輸媒介起著關鍵把關作用,是信息流通渠道上主要把關人。第49頁蓋爾頓與魯奇選擇性守門模式"選擇性守門模式"著重分析了新聞內容或社會事件含有怎樣特點和原因就有可能被"守門人"選中并進人大眾傳輸渠道得以與受眾見面.也就是說,在普通情況下,編輯在選擇一則新聞是否進人下一步流動領域,主要地是審閱新聞是否含有以下原因:時間跨度

強度或程度價值

明晰性

文化相近性

一致性

出乎意料

連續(xù)性

組合性

社會文化價值觀念除了上述新聞原因外,社會或守門人社會觀念和文化價值也會影響選第50頁四大控制觀念體制1956年,弗雷德·賽伯特、西奧多·彼德森和威爾伯·施拉姆合著,由伊利諾伊大學出版社出版了《報刊四種理論》。這四種大眾傳輸控制觀念及體制,基本上包含了有史以來主要控制模式,即君主獨裁式、自由競爭式、自我約束式和國家統(tǒng)管式。集權主義理論自由主義理論社會責任理論共產主義理論第51頁集權主義理論集權主義理論認為:個人只有作為社會一員時,才能發(fā)揮其全部潛在力量。這個學說不可防止地推導出這么一個命題,國家比個人主要。報紙作為一個傳輸工具,被視為是政府一項壟斷權利,普通人若要經營報業(yè),必須取得政府特許(新聞檢驗制度、知識稅)為了國家安全,君主有權對信息流通進行絕正確控制,統(tǒng)治者對一些自認為不適于向公眾公布和消息實施封鎖。報紙報道和言論必須支持和促進政府政策和政治安定,言論多樣性和思想多元化,被視為是對絕對君權絕對真理冒犯。傳輸只有服務于社會統(tǒng)一價值觀念,才能成為一個建設力量。第52頁自由主義理論自由主義者認為:人是有理性動物,人本身就是目標。自由主義哲學對于社會是比組成它個人組員還主要獨立實體這個命題,是不能接收。自由主義理論發(fā)展史自由主義認為,報刊不是政府工具;自由義義認為,報刊擁有對政府監(jiān)督權;不論少數或多數,弱者與強者,都能接觸到報刊,讓公民利用報刊充分自由地表示各自看法;從個體主義至上價值觀出發(fā),自由主義報刊理論強調,新聞報道最終目標不是向公眾灌輸某種標準觀點,而是客觀地反應現實,讓人們對外部世界形成獨立看法。第53頁自由主義理論發(fā)展史\代表人物十六世紀地理上發(fā)覺給予人們思想以新遼闊天地科學上發(fā)覺也和地理上發(fā)覺一樣影響了人們思想,強調整個宇宙合理性,以及有可能經過耐心分析來了解宇宙

宗教革命、中產階級興起是對自由主義發(fā)展起作用原因約翰·洛克人民主權說十七、十八世紀啟蒙運動對于接收和傳輸自由主義有巨大貢獻代表人物:約翰·彌爾頓、約翰·厄斯金、托馬斯·杰斐遜、約翰·密爾第54頁社會責任理論產生背景:自由理論基礎喪失;電子媒介出現;戰(zhàn)爭原因社會責任理論明確地否定絕正確自由,只認可相正確、有條件自由,媒介自由當然也不能例外。自由是伴伴隨義務。對報刊要求:供給“真實事件記述,能說明事件意義”;成為“交換評論和批評論壇”;描繪出“社會各個組員集團經典圖畫”;負責介紹和說明社會目標和美德;要使人們“便于取得當日消息”。從“報刊本身、公眾和政府”三方面改進報刊業(yè)務“政府必須限制自己,不但因為言論自由是社會主要利益反應,而且還因為它是一項道德權利?!卑l(fā)表言論權利是一項道德權利社會責任論對于人類理性產生了懷疑。它并不否定人類理性,即使它遠不如自由主義理論那樣相信人類理性。第55頁共產主義理論公眾通訊工具是作為工具,作為黨和國家工具來使用;它們與國家政權其它工具及黨影響親密結合在一起;嚴格地強制責任;蘇聯(lián)報刊屬于國家全部,而不是私人全部,去除了尋求利潤動機,大眾媒介和政府是合二為一,目標是為了確保社會主義制度成功和延續(xù);國家有權監(jiān)督和管理出版物,取締反社會、反國家傳輸內容。共產主義理論是東西方反抗時代歷史產物,意識形態(tài)論戰(zhàn)色彩較濃。第56頁傳輸媒介部分傳輸媒介麥克盧漢媒介理論梅羅維茨媒介理論第57頁傳輸媒介傳輸媒介定義傳輸媒介分類媒介分析方法第58頁媒介分析方法■媒介分析

工具分析

渠道分析

■媒介微觀分析

媒介宏觀分析第59頁傳輸媒介定義廣義媒介:

“傳媒這個概念并不像它看那么簡單。在沒有傳輸媒介以前,傳媒便已存在。許多在傳媒介出現前已經有傳遞信息工具,便如擊鼓傳訊、烽煙、市集、驛站,也都是傳媒,因為它們都是人傳能力延伸。” ——《傳媒、信息與人》狹義媒介:指是大眾傳輸媒介,承載并傳遞信息物理形式,賴以完成大眾傳輸過程中介。傳輸媒介物理形式,包含物質實體和物理能力,前者如文字、各種印刷品、記號、有象征意義物體、信息傳輸器材;后者如聲波、光、電波等。第60頁傳輸媒介分類1、從媒介歷史發(fā)展角度,可將傳輸媒介分為

傳統(tǒng)媒介:語言、文字、符號等

當代媒介:廣播、電視、電影、互聯(lián)網等2、按媒介所依賴表示伎倆分,可分為:

口頭媒介、

印刷媒介、

電子媒介3、依據媒介作用于人感官方式,可分為:

聽覺型媒介、視覺型媒介、視聽結合型媒介4、按媒介針正確對象劃分,可分為:個人媒介、大眾媒介5、哈羅德·英尼斯把媒介分為:“偏倚時間媒介”、“偏倚空間媒介”第61頁麥克盧漢媒介理論媒介延伸論——凡含有延伸人體之功用東西都屬于媒介,麥克盧漢把全部媒介都視為人體延伸。媒介涼熱論——熱媒介是指傳輸信息明確清楚,或日清淅度高(highdefinition),因而接收者參加相對降低媒介。涼媒介則不一樣,有感官上均衡,需要相當大想像力。簡而言之,涼媒介是指傳輸信息含糊含混,或是清楚度低(lowdefinition)因而接收者參加程度隨之提升媒介。媒介訊息論——麥克盧漢在1964年提出了“媒介即訊息”(ThemediumisThemessage)看法,震驚了全世界。媒介即訊息”是麥克盧漢媒介觀關鍵所在??谡Z傳輸時代——部落化階段、印刷傳輸時代——脫離部落化階段、電子傳輸時代——重組部落化階段(地球村)第62頁梅羅維茨媒介理論提出于麥克盧漢媒介理論與戈夫曼情境決定論之上,視媒介比傳輸內容更為主要,同時必定情境決定論在分析人們社會角色及其規(guī)范中可行性。應把情境視為信息系統(tǒng)——梅羅維茨認為,由媒介造成信息環(huán)境同人們表現自己行為時所處自然(物質)環(huán)境一樣主要。應該把媒介環(huán)境放在主要位置上來考慮,因為這種媒介環(huán)境如同地點場所一樣,促成了信息流通形式產生。每種獨特行為需要一個獨特情境——媒介使用極大地影響社會情境形式,而社會情境形式又左右人們社會行為,所以,媒介改變促使社會情境產生改變,繼而引發(fā)人們行為改變。電子媒介促成許多舊情境合并——梅羅維茨認為:電子傳輸媒介造成社會情境合并,造成了社會角色界限對應混同。梅羅維茨指出了受眾在媒介——受眾——社會關系中主要性。在認可受眾主要性同時,梅羅維茨也未低估媒介力量。但這一理論過于夸大媒介對社會環(huán)境和人們社會行為影響,幾乎將媒介描繪成引發(fā)社會改變唯一原因。只字不提社會制度同媒介制度聯(lián)絡。第63頁受眾分析部分受眾(audience),按《解釋是指:“接收信息傳輸群眾。原指演講聽眾,引入傳輸學后泛指報刊、書籍讀者,廣播聽眾,電影電視觀眾”。受眾是在大眾傳輸中接收信息一方,包含讀者、聽眾與觀眾三種類型。 ——《中國大百科全書·新聞出版》卷普通受眾理論受眾分析反饋與受眾調查第64頁普通受眾理論早期受眾理論媒介有限論受眾中心論第65頁早期受眾理論“大眾社會”(Masssociety)理論:大眾社會理論一個主要問題是它精英史觀,把精英看作歷史主導者,而大眾是軟弱無力,一盤散沙式存在,只能被動地接收權力精英操縱。靶子論:媒介傳輸內容就像射出一發(fā)發(fā)魔彈,而受眾好比靶子,任由媒介掃射,毫無抵抗能力。這也就是說媒介發(fā)出信息只要被受眾接收到,就會對他產生媒介所預期效果。也稱為槍彈理論、子彈理論、皮下注射理論、傳送帶理論,德弗勒則把早期這套受眾理論概括為機械刺激——反應論。第66頁媒介有限論個人差異論:受眾彼此間這許多不一樣,決定了他們對信息有不一樣接收和了解,進而就有不一樣態(tài)度和行動。——霍夫蘭1946社會類別論:個人差異論擴展。社會類別論強調是不一樣群體對相同信息不一樣反應?!s翰·賴利與馬蒂爾達·懷特·賴利社會關系論:社會關系論著重于受眾所參加組織或團體壓力、協(xié)力對其本人接收信息影響。(拉札斯菲爾德兩級傳輸和輿論領袖理論,更能說明這一理論。)——拉札斯菲爾德、貝雷爾森、卡茨等社會參加論:,為了維護受眾表示自由,保障受眾參加和使用傳輸媒介權利,憲法第一修正案必須認可公民對傳輸媒介參加權。——巴倫

1967

聯(lián)合國《各種聲音,一個世界》匯報文化規(guī)范論:大眾傳輸媒介之所以能間接地影響人們行為,是因為它發(fā)出信息能形成一個道德文化規(guī)范力量;人們不知不覺地依據媒介逐步提供“參考架構”來解釋社會現象與事實,表明自己觀點和主張。這是一個潛移默化漸變過程總而言之,媒介有限論認為大眾傳輸效力是有限,它要對受傳者產生影響,必須經過一系列中介原因。第67頁受眾中心論七、八十年代以后當代受眾分析認為傳輸活動主動權是由受眾掌握。使用與滿足理論:1964年,R.鮑爾(R.A.Bawer)發(fā)表《固執(zhí)受眾》一文。在這篇文章中,他認為,傳輸研究應該站到受眾角度,應著重探討受眾對信息處理,以及對整個傳輸過程決定性作用。信息尋求理論前提是,信息時代各種形式信息以前所未有規(guī)模為人們所產生、擴散、貯存和接收,人們處于信息爆炸時代,對于處于這種一個信息爆炸時代受眾,事實出現了一個怎樣尋找相關信息問題。信息尋求理論認為受眾個人依據人生經驗、自我認識等等,決定是否定可、回避、加工信息。第68頁受眾分析受眾概況受眾社會特征受眾個體特征受眾心理特征受眾類型受眾權利受眾目標第69頁受眾概況眾多混雜分散隱匿自由

第70頁受眾社會特征文化傳統(tǒng)對受眾社會特征影響:文化傳統(tǒng)所決定受眾特征,最突出是民族特征。社會環(huán)境對受眾社會特征影響:社會環(huán)境指不一樣社會經濟政治條件。這些條件決定了受眾社會角色。群體影響:信息與群體關系受者與群體關系群體親和度群體約束力第71頁受眾個體特征性別年紀

個性(性格、氣質、能力)

智力經歷

興趣、興趣

預存立場第72頁受眾心理特征認知心理好奇心理-也稱喜新心理遵從心理-或稱從眾心理表現心理移情心理攻擊性心理-在消極狀態(tài)下,可稱為反抗心理、逆反心理第73頁受眾類型“廣”受眾:其實就是“廣受”受眾。他們關注信息面廣,讀書、讀報、讀雜志、聽廣播、看電視、看電影、乃至流言蜚語、街頭啟事等,對一切媒介及信息都想接觸和使用,但沒有明確接收方向和固定接收重點?!罢笔鼙姡阂部煞Q為“窄受”受眾。一樣含有分散性、多樣性、匿名性狀態(tài),但同時在某首先顯示出共同接收傾向,即選擇信息某種共性。第74頁受眾權利知權利傳權利討論權利批評權 ——《各種聲音,一個世界》第75頁受眾目標當代社會大眾媒介受眾目標,按功效可劃分為四類:

■解悶消愁

■人際關系

■確認自我

■監(jiān)視環(huán)境

第76頁反饋與受眾調查反饋受眾調查第77頁反饋反饋這一概念原來是電子工程學上名詞,指發(fā)出去電波或訊息回流。信息傳輸和接收過程,實際上是一個不停地進行反饋過程,是傳者和受傳者彼此之間相互溝通、相互作用過程。在人類傳輸活動中,反饋指受傳者對傳輸者發(fā)出信息反應。

反饋意義反饋特點反饋類型第78頁反饋意義傳者經過反饋能夠了解受眾對信息傳輸需求、愿望、評價和態(tài)度;傳者能夠依據反饋信息、調整、改進今后輸出信息,增加針對性,進行更有效傳輸,改進傳輸效果;重視反饋打破了受傳之間界限,使受傳雙方趨于平等。第79頁反饋特點拖延性間接性零碎性累積性第80頁反饋類型

■就反饋真實性而言,可分為真性反饋和假性反饋;

■就反饋形式而言,可分為內反饋和外反饋,前饋和后饋.第81頁受眾調查受眾調查意義受眾調查種類受眾調查中采集數據方法第82頁受眾調查意義利用科學方法作受眾調查,是較為客觀、全方面搜集受眾反饋主要路徑。受眾調查經過系統(tǒng)地調查(以科學抽樣方法從受眾總體中選定)樣本而取得含有代表性受眾反饋。在美國系統(tǒng)受眾調查約在20世紀30年代初開始了,有許多獨立于媒介機構以外專門從事受眾調查機構。第83頁受眾調查種類依據媒介不一樣,受眾調查分為讀者調查與聽眾、觀眾調查兩大部分。讀者調查主要包含以下四種:讀者概況調查、受眾選擇報刊信息調查、對讀報用途和讀者所得到滿足研究、讀者-非讀者調查聽眾觀眾調查包含:視聽率調查、節(jié)目檢驗研究、音樂節(jié)目受歡迎度研究第84頁受眾調查中采集數據方法面對面調查法電話問詢法日志法儀器統(tǒng)計法日志兼儀器統(tǒng)計法無線電全方位受眾調查第85頁傳輸效果研究部分怎樣取得最正確傳輸效果”是主流傳輸學面正確最根本問題。“傳媒,或最少是經過傳媒,能夠產生某種效果?!薄蟊妭髅窖芯炕炯僭O傳輸效果研究軌跡傳輸效果概念含義傳輸效果類型多元化大眾傳輸效果研究關于態(tài)度研究普通理論分析第86頁傳輸效果研究軌跡傳輸效果研究軌跡概釋第一階段,1935年至1955年,認為傳輸媒介是“槍彈”、“注射針”,含有巨大威力,是萬能;第二階段,1950年至1960年,認為大眾傳輸媒介極難改變普通人意見、態(tài)度和行為,其效果是很有限;第三階段,1960年至1977年,似乎采取折衷立場,即既認可大眾傳輸有相當強效果,也強調它并非萬能。傳輸效果研究軌跡啟示傳輸效果研究社會文化背景第87頁

傳輸效果軌跡概釋

——弗林、坦卡特

1981第88頁第一階段強效果論:20世紀初至30年代末40年代初是傳輸效果研究早期階段。這一階段主導觀點是“強效果論”“子彈論”(施拉姆,1971)

或機械“刺激——反應理論”(德弗勒,1970)第89頁第二階段20世紀40年代初至60年代初,被稱為“弱效果論”或“有限效果論”時期?!按蟊妭鬏斊胀ú荒艹蔀楫a生受眾效果必要和充分原因,而更可能處于各種原因和影響中,并經過這些原因和影響而起作用”;“在強化現有條件過程中,這些相互牽制中介原因普通作為對傳輸效果有所貢獻代理者,但并不是它惟一原因在起作用。”——克拉珀

1960有限效果模式有時也被稱作最小后果定律(Thelawofminimalconsequences),也被稱為最低效果法則?!坝邢扌Ч保⒎钦f媒介毫無影響力,而是說媒介總是在一個現存社會關系結構和一個特定社會文化情境中運行。第90頁第三階段20世紀60年代末開始,效果理論研究進入了一個新階段,被稱作“回歸強效果論”階段??煞譃檫m度效果論階段和強大效果論階段。適度效果論最先是由美國德克薩斯大學沃納·賽弗林和小詹姆斯·坦卡特在《傳輸學起源·應用與研究》中提出適度效果論前提假設:槍彈論和有限效果論不是過份夸大就是過份貶低了大眾傳輸效果,其實在某種情況下,大眾傳輸效果可能是介于這二者之間強大效果論是沃納·賽弗林與小詹姆斯·坦卡特(1981)針對正在形成中傳輸社會效果研究現象或趨勢所作出大膽預測?;貧w意義:20世紀60年代末“復興”“強大效果論”,既不是對有限效果論簡單否定,也不是對早期“強效果論機械回歸,而是西方效果研究取向與維面又一次革命性轉折。這表明:第一,效果研究重心發(fā)生轉變。第二,效果研究過程與方法轉變。第91頁傳輸效果研究軌跡啟示相關傳輸效果三大理論體系相繼出現,即同一效果理論體系、選擇效果理論體系和間接效果理論體系。同一效果理論一個基本假設是:媒介應該對每一個受者個體造成基本相同結果;選擇影響理論體系:個人差異論、社會類別論、社會關系論;間接影響理論體系:研究者發(fā)覺,傳統(tǒng)以自然科學“事前——事后研究方式”為藍本試驗法,難以探索媒介間接和長久影響。

第92頁傳輸效果研究社會文化背景歐美效果研究,與其它大眾傳輸研究領域一樣,受到整個社會文化背景影響。早期傳輸效果理論研究是以大眾社會理論刺激——反應理論為基點。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以后,研究者們卻發(fā)覺,媒介不含有預期巨大沖擊力,因而普遍陷入苦悶和寂靜之中。怎樣解釋這一“弱效果”現象?有些人認為,以往對傳輸效果定義太窄,只限于態(tài)度與行為改變,不免有失偏頗。

70年代以來,實證主義思潮受到懷疑,歷史主義和人文科學重新抬頭,推進了效果研究。第93頁傳輸效果概念含義傳輸效果含義傳輸效果三個層面?zhèn)鬏斝Ч诸惖?4頁傳輸效果含義效果,指是人行為產生有效結果。這里“有效結果”一詞,狹義上指是行為者某種行為實現其意圖或目標程度;廣義上則指這一行為所引發(fā)客觀結果,包含對他人和周圍社會實際發(fā)生作用一切影響和后果。傳輸研究效果含有雙重含義:

第一,它指帶有說服動機傳輸行為在受眾身上引發(fā)心理、態(tài)度和行為改變。這里傳輸效果,通常意味著傳輸活動在多大程度上實現了傳輸者意圖或目標。

第二,它指傳輸活動尤其是報刊、廣播、電視等大眾傳輸媒介活動對受傳者和社會所產生一切影響和結果總體,不論這些影響是有意還是無意,直接還是間接,顯在還是潛在。第95頁傳輸效果三個層面?zhèn)鬏斝Ч榔浒l(fā)生邏輯次序或表現階段能夠分為三個層面:

認知層面上效果:外部信息作用于人們知覺和記憶系統(tǒng),引發(fā)人們知識量增加和知識組成改變;

心理和態(tài)度層面上效果:作用于人們觀念或價值體系而引發(fā)情緒或感情改變;

行動層面上效果:這些改變經過人們言行表現出來。以報刊、廣播、電視為代表大眾傳輸社會效果三個層面是:

環(huán)境認知效果:在當代社會,我們對周圍世界知覺與印象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大眾傳輸媒介。

價值形成與維護效果:大眾傳媒在報道新聞和傳達信息中,通常包含著是與非、善與惡、美與丑、進步與落后價值判斷。

社會行為示范效果:大眾傳媒影響并不但僅表現在認知和價值取向領域,它們還經過向社會提醒詳細行為范例或行為模式來直接、間接地影響人們行動。第96頁傳輸效果分類(二)余也魯對于傳輸效果分類:寂靜效果:我們怎樣使用時間、我們知識從哪里來以及傳媒社會化作用這三個問題。較不寂靜效果:民意、媒介人物、媒介事件、媒介預定大眾討論日程、廣告、經濟與社會發(fā)展這六個問題。第97頁多元化大眾傳輸效果研究師太你贏了?。。。。?!議程設置理論教養(yǎng)理論“知溝”、“上限效果”、“信息溝”“緘默螺旋”理論第98頁議程設置理論媒介議程設置功效就是指媒介這么一個能力:經過重復播出某類新聞報道,強化該話題在公眾心目中主要程度。查普爾希爾研究芬克豪澤——媒介議程與真實世界夏洛特研究鋪墊作用議題強制接觸抽象和詳細議題議程偏頗議程建構導向需求議程設置研究新動向表明,“新聞媒介不能告訴我們該怎樣想,卻能夠告訴我們該想些什么”這一舊表述有必要做出修改,新說法應該是:“新聞不但告訴我們該想些什么,而且告訴我們該怎樣想。”第99頁查普爾希爾研究1972年,麥庫姆斯和肖(McCombsandShaw,1972)發(fā)表了一份實證研究匯報“大眾傳輸議程設置功效”,這是關于議程設置理論第一項系統(tǒng)研究結果。研究結果表明,大眾媒介含有議程設置功效。在媒介突出強調各類選舉問題和選民對各類選舉問題之顯著性與主要性判定二者之間,存在非常親密關系。第100頁媒介議程與真實世界芬克豪澤分析了公眾輿論和媒介內容之間關系,以及媒介內容和實際生活關系。他發(fā)覺,公眾按主要程度對事件排序與媒介對該事件報道頻率有著顯著對應關系。芬克豪澤研究表明,在60年代,美國新聞媒介并未能很全方面地告訴公眾國內發(fā)生事情。芬克豪澤總結說:“許多人,包含很多決議者,都認為新聞媒介是值得信賴信息渠道,但這里材料表明,實際上并非如此?!钡?01頁夏洛特研究麥庫姆斯和肖經過夏洛特研究表明,媒介在影響公眾議程設置因果關系方面確有效果,是媒介議程影響公眾議程,而公眾議程影響了媒介議程。夏洛特研究引了“導向需求”這一概念第102頁鋪墊作用鋪墊作用就是指媒介專注一些問題而忽略其它問題,從而改變選民對候選人評定標準。耶魯大學研究員艾英嘎(Shanto

Iyengar)發(fā)覺,電視新聞報道能以一個特殊方式影響總統(tǒng)選舉。經過為競選活動設置議程,媒介還為選民設定評定總統(tǒng)候選人評價標準。第103頁議題強制接觸朱克(Harold

Gene

Zucker)認為全部議題都能夠引發(fā)議程設置效果假設是錯誤。議程設置效果是否產生,議題強制性接觸可能是一個主要原因。在一個特定議題上,公眾直接經驗越少,他們?yōu)楂@取該方面信息就越是被迫依賴新聞媒介。有些議題,如失業(yè),公眾能夠直接親身體驗,這么議題景是強制性。而有些議題,如污染,公眾不能直接體驗,就可稱為非強制性接觸問題。朱克研究說明,對非強制性接觸議題報道可能會產生議程設置效果,而對強制性接觸議題報道可能沒有效果。第104頁抽象和詳細議題雅各布布德和多齊爾(YagadeandDozier,1990)曾試圖確定詳細議題(concreteissues)(如濫用毒品、能源危機)是否總比抽象議題(abstractissues)(如聯(lián)邦財政赤字、核軍備競賽)更易于產生議程設置效果。雅各布布德和多齊爾研究顯示,對于抽象問題媒介可能不具備為公眾設置議程能力。在探討媒介效果時候,這大約是一個非常值得注意結果,因為對于公眾來說,非常主要議題可能也是非常抽象議題。第105頁議程偏頗這個說法實際上表示就是一個議程偏頗(biasbyagenda)觀念,即媒介對議題進行突出報道反應了它對一個特定思想喜好是否態(tài)度。北卡羅來納州參議員赫爾姆斯(JesseHelms)——一個保守主義者對哥倫比亞廣播企業(yè)提出了晚間電視新聞節(jié)目有自由主義偏見。

第106頁議程建構學者蘭和蘭(1983)提議將議程設置改為議程建構,而議程建構又可細分6個步驟:

a.報紙突出報道一些事件或活動,并使其引人注目;

b.不一樣種類議題需要不一樣種類、不一樣份量新聞報道,才能吸引人們注意

水門事件是個高起點問題(或稱非強制接觸問題),所以它需要廣泛報道以

引公眾注意;

c.處于關注焦點事件或活動必須加以“結構”或給予一定范圍意義,從而使

們便于了解。

d.媒介使用語言也能影響人們對一個議題主要程度感受

e.媒介把已成為人們關注焦點事件或活動與政治圖景中易于識別次級象征

系起來。

f.當著名且可信人開始談論一個議題時,議題建構速度會加緊。第107頁導向需求議程設置不可能對全部人都產生一樣程度和相同方式效果。麥庫姆斯、韋弗(1977)曾說過,人們對導向需求不一樣,這大約是議程設置效果產生是否決定原因。導向需求基于這么兩個原因:信息對個人相關性和相關對象消息不確定程度。信息相關性越大,事物不確定程度越高,那么,人們對導向需求就越大。人們對導向需求越高,則受媒介議程設置效果影響越大。第108頁教養(yǎng)理論教養(yǎng)理論,也稱為教養(yǎng)分析、培養(yǎng)理論、培養(yǎng)分析或涵化分析。這種研究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后期。格本納等認為,在當代社會,大眾傳媒在不知不覺當中制約著人們現實觀。這種影響不是短期,而是一個長久、潛移默化、“培養(yǎng)”過程。教養(yǎng)理論基本觀點是,社會要作為一個統(tǒng)一整體存在和發(fā)展下去,就需要社會組員對該社會有一個“共識”。只有在這個基礎上,人們認識、判斷和行為才會有共通基準,社會生活才能實現協(xié)調。提供這種“共識”是社會傳輸一項主要任務,在當代媒介社會這是大眾傳輸一項主要任務?!芭囵B(yǎng)分析”首先必定“共識”是社會作為一個統(tǒng)一整體存在前提,強調大眾傳輸在形成“共識”過程中巨大作用;另首先又指出大眾傳媒所提供“象征性現實”與客觀現實之間距離,以及傳媒一些傾向(如暴力內容、對社會弱者描述等)所帶來社會后果?!芭囵B(yǎng)分析”主要目標是揭示大眾傳輸為占統(tǒng)治地位階級和意識形態(tài)服務本質,其觀點包含著對資本主義大眾傳輸現實狀況鮮明批判態(tài)度和改革志向,所以,一些學者也把它稱為“美國土生土長批判學派”。第109頁“知溝”、“上限效果”、“信息溝”知溝假說上限效果假說信息溝提出第110頁知溝理論1970年,由蒂奇納、多諾霍和奧里恩在一篇名為《大眾傳輸流動和知識差異增加》論文中提出:伴隨大眾傳媒向社會傳輸信息日益增多,社會經濟情況很好人將比社會經濟情況較差人以更加快速度獲取這類信息。所以,這兩類人之間知識溝將呈擴大而非縮小之勢。知溝理論關鍵議題是:信息在不一樣社會階層間擴散差異,以及影響其擴散速度主要原因。蒂奇諾認為,除了接觸媒介和學習知識經濟條件原因以外,造成“知溝”擴大原因還有以下幾個方面:

a.傳輸技能上差異、b.已經有知識儲存量差異、c.社交范圍差異、d.媒介使用差異、e.大眾媒介性質第111頁上限效果假說艾蒂瑪和克萊因于1977年提出“上限效果”(ceilingeffect)假說。這個假說觀點是:個人對特定知識追求并不是無止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