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域全國名校協(xié)作體2024屆高三下學期4月聯(lián)考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1頁
天域全國名校協(xié)作體2024屆高三下學期4月聯(lián)考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2頁
天域全國名校協(xié)作體2024屆高三下學期4月聯(lián)考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3頁
天域全國名校協(xié)作體2024屆高三下學期4月聯(lián)考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4頁
天域全國名校協(xié)作體2024屆高三下學期4月聯(lián)考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天域全國名校協(xié)作體2024屆高三下學期4月聯(lián)考語文試卷(含答案)絕密★考試結束前

2024屆天域全國名校協(xié)作體高三下學期4月聯(lián)考

語文學科試題

考生須知:

1.本卷共10頁,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

2.答題前,在答題卷指定區(qū)域填寫班級、姓名、考場號、座位號及準考證號并填涂相應數(shù)字。

3.所有答案必須寫在答題紙上,寫在試卷上無效。

4.考試結束后,只需上交答題紙。

一、現(xiàn)代文閱讀(本大題共9小題,35分)

(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共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指印

丹齊克

人類在進化的蒙昧時期,就已經(jīng)具有一種才能,這種才能,因為沒有更恰當?shù)拿?,我姑且叫它為?shù)覺。由于人有了這種才能,當在一個小的集合里邊,增加或者減去一樣東西的時候,盡管他未曾直接知道增減,他也能夠辨認到其中有所變化。

數(shù)覺和計數(shù)不能混為一談。計數(shù)似乎是很晚以后才有的一種收獲,由后文可以知道它牽涉到一種頗為復雜的心理過程。就我們所知,計數(shù)是一種人類獨具的特性;另一方面,有若干種動物看來也具有一種和我們相類似的原始數(shù)覺。

我們所知道的最驚人的例子要算叫作“獨居蜂"的昆蟲。這種母蜂在每個巢里下一個卵,并且在巢里面預先儲藏了一批活的尺蠖,作為幼蟲孵化后的食料。使人吃驚的是,各類獨居蜂每巢里所放的尺蠖數(shù)目都是一定的:有些類放五條,有些放十二條,多的甚至有二十四條的。我們再看一個鳥的例子,它的行為似乎已經(jīng)處于自覺的邊緣了。

有個田主決心要打死一只在他莊園的望樓里筑巢的烏鴉。他試了好多次想驚動它,始終沒有成功:因為人一走近,烏鴉就離開了巢,飛開了。它棲在遠遠的樹上守著,等到人離開了望樓,才肯飛回巢去。有一天,這田主定下了一個計策:兩個人走進望樓,一個留著,一個出來走開了。但是烏鴉并不上當:它老等著,直到留在望樓里的人也走了出來才罷。這個實驗一連做了幾天:兩個人,三個人,四個人,都沒有成功。末了,用了五個人:也像以前一樣,留一個在里面,其他四人走出來,離開了。這次烏鴉卻數(shù)不清了:它不能辨別四與五.馬上就飛回巢里去了。

這個例證可以引起兩種反駁的意見。第一,具有這種數(shù)覺的動物只限于極少的幾類,而在哺乳動物中就沒有發(fā)現(xiàn)這種才能,甚至猿猴也好像沒有。第二,就已經(jīng)知道的一切事例而言,動物數(shù)覺的范圍實在太小,簡直可以略而不論。

第一點意見我們是承認的。這確乎是一個值得注意的事實:識數(shù)的才能,不論是這種形式或那種形式,看來總是限于幾種昆蟲、幾種鳥類和整個人類。

至于第二點意見,卻沒有多大價值,因為人類的數(shù)覺范圍也是十分有限的。根據(jù)精密安排的實驗結果,不能不下結論說:普通文明人的直接視覺數(shù)覺,很少能超過四,至于觸覺數(shù)覺,范圍甚至還要小些。

我們絕沒有理由相信,我們的遠祖有更高的天賦,卻有許多理由使我們懷疑這種想法。試看各種歐洲語言,幾乎都帶有這種早期局限性的痕跡。英文的thrice和拉丁文的ter,有同樣的雙重意義:三倍和許多。拉丁文的tes(三)和trans(超過)之間有著可信的聯(lián)系,而法文的très(甚)和trois(三)也是如此。

經(jīng)歷一連串的特殊的環(huán)境,人類在極為有限的數(shù)知覺之外,學會了給他幫忙的另一種技巧——計數(shù)。具體的東西總在抽象的東西之先。羅素說:“不知道要經(jīng)過多少年,人類才發(fā)現(xiàn)一對錦雞和兩天同是數(shù)‘二’的例子。”正是計數(shù)、才使具體的、不同質的表達多寡的概念結合為統(tǒng)一的、抽象的數(shù)概念。前者是原始人的特點,后者則是數(shù)學發(fā)展的前提。

然而,我們說,不用計數(shù)技術,也可以得出一種合乎邏輯的明晰的數(shù)概念,這雖然好像奇怪,但確是可能的。

我們走進一個會堂。在我們面前的是兩個集合:一個是會堂的座位,一個是出席的人。我們不用計數(shù),就可以知道這兩個集合是否相等,如果不相等哪個大些。因為要是所有的座位都坐滿了,同時沒有人站著,我們不用計數(shù)就知道兩個集合相等。要是座位已經(jīng)滿了,而仍舊有人站著,我們不用計數(shù)就知道人多而座位少了。

這種知識是從一個支配著全部數(shù)學的,稱為“一一對應"的方法推演而來的。其方法是將一個集合中的每一事物和另一個集合中的一事物相對應,直到某一集合或兩個集合中的事物配完為止。

驟然看來,對應辦法只能用來比較兩個集合,而不能產(chǎn)生數(shù)本身所含的絕對的意義。不過,由相對的數(shù)轉變成絕對的數(shù)并不困難。唯一必需的只是作出各種模范集合,每個都代表一個可能的集合。等到要算某一集合的事物的個數(shù)的時候,只消在這些模范集合中,把能和它匹配的那一個找出來就成了。

原始人類就在身邊的環(huán)境中找出這種模范集合來:鳥的翼可以代表數(shù)二,苜蓿葉代表三,獸足代表四,自己手的手指代表五。人類越來越依賴語言,因此聲音就代替了所表的形象,而原來的具體的模范集合便以數(shù)的抽象形式出現(xiàn)了。記憶和習慣又使這些抽象形式有了具體性,于是,就只用數(shù)詞來量度多寡了。

基數(shù)所根據(jù)的是對應原則,即使標準集合的范圍包羅萬象,要是亂七八糟地排列著,還是不能夠創(chuàng)造出一種計數(shù)術的。我們必須發(fā)明一種數(shù)制,就是說我們那些模范集合必須排成有前后次序的序列,這就是從小到大的序列,也就是自然序列:1,2,3,……對應于集合中的最后一個成員的自然序列的項,就稱為這個集合的序數(shù)。對應和序列,這兩大原理已經(jīng)深深滲透進全部數(shù)學——不只是數(shù)學,實際是精密思想的全部領域之中,交錯地編織在我們數(shù)系的錦繡天衣之上。

這里,自然就會發(fā)生一個問題:這種基數(shù)和序數(shù)的微妙區(qū)別,在數(shù)概念的早期歷史上,究竟有沒有出現(xiàn)過呢?我們不免要作這樣的猜想:單由匹配而產(chǎn)生的基數(shù),當在既要匹配又要順序的序數(shù)之先。但是細致考察一下原始的文化和語言,我們找不出這種先后的證據(jù)來。只要有某種關于數(shù)的技術存在著,數(shù)的這兩個方面就同時可以找到。

在用手指的時候,人類借助于這個工具,就不自覺地從基數(shù)轉進到序數(shù)。人們在表示某一集合包含四件事物的時候,會同時屈回或是伸出四個手指;如果他想計數(shù)一下這個集合,他就依次屈回或是伸出這些手指。在前一種情形,他用手指作為基數(shù)性質的模范集合;在后一種情形,則用來作一種序數(shù)制了。幾乎在所有的原始語言中,都能找到計數(shù)的這種起源的確切遺跡。在大多數(shù)這類語言中,“五”這個數(shù)就用“手"表示,而“十”則用“雙手”,有時則用“人”來表示。甚至于有許多原始語言,四以下的數(shù)詞和四個指頭的名稱完全一致。

比較進化了的語言,因為經(jīng)過了長期的演變,詞的原義逐漸消逝了。但是,在這里“指印"并不罕見。將梵文的panca(五)和與其有關系的波斯文的panje(手)試加比較,就可以知道了。

人類在計算方面的成功,應當歸功于十指分明。就是這些手指,才教會人類計數(shù),從而把數(shù)的范圍無限地擴大開來。因此,我們不無理由地說,要是沒有手指,那么數(shù)的發(fā)展,以及隨之而來的我們精神上的和物質上的進步所依據(jù)的精確科學的發(fā)展,也將毫無希望地處于低下的階段。

(美國數(shù)學家丹齊克《數(shù):科學的語言》節(jié)選,有刪改)

1.以下有關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數(shù)覺在人類進化初期就已存在,人們可以不通過計算就能對東西的數(shù)量進行判斷。

B.計數(shù)和數(shù)覺不同,是很晚以后才有的一種收獲,因此計數(shù)是一種人類獨具的特性。

C獨居蜂和烏鴉的例子證明動物具有數(shù)覺,但這種數(shù)覺依然不是自覺性的行為特征。

D.作者在文中通過歐洲語言的局限性證明,我們的遠祖在數(shù)覺方面的才能和烏鴉相仿。

2.以下有關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計數(shù)給人類的生活帶來巨大的影響,使具體的概念結合成抽象的數(shù)的概念,是數(shù)學發(fā)展的前提。

B“一一對應”的匹配方法讓人們不使用計數(shù)技術,也可能得出一種合乎邏輯的明晰的數(shù)的概念。

C.如果能作出各種模范集合,每個都代表一個可能的集合,那么相對的數(shù)就可以轉變成絕對的數(shù)。

D.人類在計算方面的成功,功勞應當歸于十指分明。這在很多原始語言中幾乎都能夠找得到證據(jù)。

3.以下有關文章內(nèi)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本文在闡述人類語言的進化與發(fā)展跟“數(shù)"的關系中,指出了手指不可磨滅的痕跡,因此以“指印”為題。

B.模范集合起到了計量標準的作用,人們因為習得了記住它們的語音形式,所以拋棄了它們的內(nèi)容,于是數(shù)字產(chǎn)生了。

C.關于基數(shù)與序數(shù)的先后問題,作者推斷,在人類借助手指這個工具時,就不自覺地從基數(shù)轉進到了序數(shù)。

D.本文列舉了原始語言現(xiàn)象,闡述了原始人類的數(shù)覺或表現(xiàn)數(shù)的方式,也介紹了人類數(shù)學能力的發(fā)展歷程。

4.以下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的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鳥巢里有四個卵,如果拿掉兩個,鳥通常就要逃走。這個現(xiàn)象說明鳥具有原始的數(shù)覺。

B.人類的數(shù)覺范圍十分有限,如果只憑手指,在計算的技術上也不會比鳥類有什么進步。

C.通過人類計數(shù)的歷史可以推斷,現(xiàn)在的十進位制,應該是原始人類以手指計數(shù)的遺跡。

D.有些語言所有數(shù)詞都有,只是沒有“數(shù)"這個詞,這說明具體的東西在抽象的東西之先。

5.本文是成就卓著的數(shù)學家為普通大眾寫的“評論性概述”,請簡要概括其語言上的特點。(6分)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7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黑豬毛白豬毛

閻連科

(中間人李屠戶用三根黑豬毛和一根白豬毛做鬮,讓四個想去替鎮(zhèn)長蹲監(jiān)的人抓鬮,根寶抓到的是黑豬毛,正垂頭喪氣之時,東鄰嫂來為其離婚的表妹提親,重新點燃了已經(jīng)29歲還未成家的根寶的希望。……)

根寶去了住在村西的柱子家。這也是一個大院子,一看便知是殷實人家哩。雖然是殷實人家,可女人還是跟著外人私奔了。那男人不光是木匠,還是一個舉人老爺?shù)挠H弟哩。隔著門縫,他看見柱子家正房還有燈光。明兒吃過早飯就要跟著李屠戶到鎮(zhèn)上面見鎮(zhèn)長了。見了鎮(zhèn)長就該去縣里面見巡警了,就會被拘留起來住進監(jiān)獄等著審判了,就要很多日子不能回家了。柱子不消說得連夜把他蹲監(jiān)的行李準備準備哩。

根寶輕輕地敲了幾下柱子家的門。

柱子到大門前嘩的一下把雙扇大門打開了。

門一開,根寶就撲通一下跪在柱子面前。

柱子忙朝后退一步,說,根寶,你要干啥兒?你這是干啥兒?

根寶說,柱子哥,你讓我去替鎮(zhèn)長蹲監(jiān)吧,你好歹成過一次家,可我根寶立馬就是三十歲了。你讓我去替鎮(zhèn)長蹲監(jiān)獄,鎮(zhèn)長肯定得問我家里有啥困難事,我對他說的第一件事,就是讓他把你女人和孩娃送回家里來好不好?

根寶朝柱子磕了一個頭,說,柱子哥,算我求你了好不好?

柱子說,我讓你去了,你會替我在鎮(zhèn)長面前說話嗎?

根寶說,我要不先把你的難處說出來,不讓鎮(zhèn)長把你女人和孩娃討回來,我根寶就是你柱子哥的重孫子。

柱子說,那你起來吧。

根寶便又連磕了三個響頭才起來了。

來日早升的日頭在仲春里光輝得四野流金,山脈間的田地、嶺梁、樹木和村落都在日光中透發(fā)著亮色。吳家坡在這個春日早晨醒來時,誰都知道根寶家里有了喜事了。根寶要去替鎮(zhèn)長住獄了。包裹已經(jīng)捆起來,白面油烙的蔥花餅也裝進了干糧袋子里。

根寶要做鎮(zhèn)長的恩人了。

他提著行李出門上路時,看見大門外有許多的村人們。昨兒他跟東鄰嫂的表妹連夜訂了婚配,她說你去十天半月肯定回不來,說你就是去住一年、兩年我都會等你。然后,她就又一早跟在表姐身后來送他。村人們大都還不知道她是他的女人,只把她當作是跟著表姐來看熱鬧的人。爹在他身后提著鋪和蓋,滿臉的喜慶和自豪。他把舊煙袋丟到家里了,特意拿上了裝上新烤煙葉的煙袋,可又不是真的吸,僅就是燃了讓一絲青煙在他嘴前裊裊地升起來。娘手里提的是根寶的干糧袋,一出門看見東鄰嫂的表妹子,她便一臉燦然地朝人家走過去。只看見兩個人說了兩句話,嫂的表妹竟從娘的手里要過干糧袋兒提在手里邊,又如過橋時攙扶老人一樣扶住了娘。在這送行的人群里,她就像一朵盛開在夏時草坡上的花,因為也是鎮(zhèn)上的人,家里和鎮(zhèn)政府僅隔著一堵墻,穿戴、言說、行止,和吳家坡人有著無數(shù)的差別與異樣,所以她攙扶著娘的胳膊時,看見的人便心中清明了,眼里更加有了一種驚羨的光。門前的人群原本也就十幾個,可待根寶一家走出來,轉眼間人群就是一片了。有的人正要下地去,聽說根寶要去做鎮(zhèn)長恩人了,也就慌忙過來道著喜,送送行。說根寶兄弟,奔著前程了,千萬別忘了你哥啊。根寶就把目光從自己那香熟發(fā)光的女人身上收回來,笑著說奔啥兒前程哩,是去替人家蹲監(jiān)呢。那人就又說,替誰呀?是替鎮(zhèn)長哩,你是鎮(zhèn)長的救命恩人呢,還以為你哥我不知道你有多大前程嘛。

根寶就只笑不說了。

根寶就這么在送行的人群中慢慢行走著,說笑和腳步的聲音如秋風落葉般響。爹在他的身后,有人去他手里要那行李提,他說不用不用卻又松了手。根寶很想朝柱子走近些,可人群圍得緊,又都要爭著和他說話兒,他就只能隔著人群和柱子他們招著手,點著頭,表白著自己的歉意和感激。村里是偶爾哪年誰家的娃跟著大帥也沒有這么張揚過,排場過,可今兒的根寶竟獲著了這份排場和張揚。他心滿意足地朝村口走動著,揚著手,連聲說著都回吧,我是去蹲監(jiān),又不是去當兵。然而無論他如何地解釋著說,人們還是不肯立住去送他的腳。

人們都簇擁著他往梁上李屠戶家門前走去。

李屠戶已經(jīng)在梁上的日光里朝著這邊人群招了手。招了手,根寶腳下的步子就快了。可根寶的腳步越快,李屠戶卻越發(fā)地招著手,似乎還把雙手喇叭在嘴上,大聲地喚了啥,人們就猜他是讓根寶快一些。

根寶便提著行李小步跑起來,然而在他丟開人群朝著梁上跑去時,李屠戶身邊的小伙子卻從梁上跑下來。近了時,小伙子就立在路邊的一塊石頭上,可著嗓子叫喚著,說劉根寶,鎮(zhèn)長一早捎來了話,說不用人去替他頂罪了。

根寶淡了腳步站下了,像拉電線的木頭桿一樣栽在路中央,望著那個小伙子,喚著,問道,你說啥?天呀你說啥?

小伙子大聲說,不用你去了,說鎮(zhèn)長軋死人的那家父母通情達理呢,壓根兒沒有怪鎮(zhèn)長,也不去告鎮(zhèn)長,人家還不要鎮(zhèn)長賠啥兒錢,說只要鎮(zhèn)長答應把死人的弟弟認做鎮(zhèn)長的干兒就完啦——

這一回,小伙子說的根寶全都聽清了。他立在那兒腳跟有些軟,努力把一身的力氣全都用到腳脖上,使自己不至于突然癱下去。然后把目光投到山梁上,李屠戶正指派著幾個人往車上裝著鮮豬肉。

村里送行的人們也都說說笑笑跟近了,像一個人拉著一輛大車爬到了半坡上。根寶很想讓李屠戶或者跑來喚話的小伙把說過的話,朝著村人們再清清白白地述說一遍兒,他就又慢慢朝著梁道走了過去。

日頭又升高了些,艷紅艷紅哩。

(有刪改)

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柱子家雖然顯示出是一戶殷實人家,但這還是沒能阻擋女人私奔。夫妻離散極有可能出于女方對權勢的攀附。

B.“輕輕地敲"顯示出根寶內(nèi)心的怯意和對會面結果無法預知的忐忑?!坝窒蛑舆B磕了三個響頭才起來”,強化了他內(nèi)心的無奈。

C.東鄰嫂表妹連夜許婚、送行眾人對表妹的驚羨、父親滿臉喜慶和自豪、鄉(xiāng)鄰祝賀巴結等,可看出人們對根寶的未來充滿憧憬。

D.“來日早升的日頭在仲春里光輝得四野流金”,“日頭……艷紅艷紅”,兩處景物充滿光彩,卻并不意味著吳家坡人有光明的未來。

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蹲監(jiān)本是苦事,小說卻從人們把蹲監(jiān)當美差、爭當替罪羊的反常角度設計故事,以展示人性的畸變。

B.小說寫送行的喜慶繁鬧,采用了濃墨重彩的大肆鋪陳、精雕細琢的細節(jié)刻畫、豐富生動的比喻。

C.小說依次遞進地展開情節(jié),于平淡之中做到了層層鋪墊、層層剝筍,讀來平中見奇、姿態(tài)橫生。

D.小說結尾情節(jié)逆轉,使本來粗對平平發(fā)展的故事奇峰突顯,從而產(chǎn)生了震撼人心的藝術效果。

8.有人認為,從未在作品中露面的鎮(zhèn)長是小說的真正主人公,你是否贊同?請闡述理由。(5分)

9.有評論家認為閻連科是魯迅的傳承者,這篇小說也批判了國民的問題,請結合小說內(nèi)容進行分析。(6分)

二、古詩文閱讀(本大題8小題,共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5小題,共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材料一:

正義之立,在國為法制,在軍為紀律。治國而緩法制者亡,理軍而廢紀律者敗。法制非人情之所安,然吾必驅之使就者,所以齊萬民也;紀律非士心之所樂,然吾必督之使循者,所以嚴三軍也。

昔者,李廣之為將軍,其材氣超絕,漢之邊將無出其右者。蓋以兵居郡者四十余年,以將軍出塞者歲相繼也,而大小之戰(zhàn)七十余。遇以漢武之厚于賞功,自衛(wèi)、霍之出,克敵而取侯封者數(shù)十百人。廣之吏士侯者亦且數(shù)輩,而廣每至于敗衄①廢罪,無尺寸之功以取封爵,卒以失律自裁以當幕府之責。當時、后世之士,莫不共惜其材,而深哀其不偶②也。

竊嘗究之,以廣之能而遂至于此者,由其治軍不用紀律,此所以勛烈、爵賞皆所不與,而又繼之以死也。

夫部曲行陣、屯營頓舍,與夫晝夜之警嚴、符籍之管攝,皆所謂軍之紀律。雖百夫之率,不可一日輒廢而緩于申嚴約束者也。故以守則整而不犯,以戰(zhàn)則肅而用命。今廣之治軍,欲其人人之自安利也。至于部曲、頓舍、警嚴、管攝一切弛略,以便其私而專為恩,所謂軍之紀律者,未嘗用也。故當時稱其寬緩不苛,士皆愛樂,而程不識乃謂:“士雖佚,樂為之死敵,然敵卒犯之,無以禁也。"此其恩不加令,而功之難必也。

(節(jié)選自《李廣論》)

【注】:①敗衄:挫敗損傷,多指戰(zhàn)事失敗。②不偶:這里指命運不好。

材料二:

廣廉得賞賜輒分其麾下飲食與士共之家無余財。廣為人長,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雖其子孫他人學者,莫能及廣。廣訥口少言,與人居則畫地為軍陳,射闊狹①以飲。專以射為戲,竟死。廣之將兵,乏絕之處,見水,士卒不盡飲,廣不近水;士卒不盡食,廣不嘗食。寬緩不苛,士以此愛樂為用。其射,見敵急,非在數(shù)十步之內(nèi),度不中不發(fā),發(fā)即應弦而倒。用此,其將兵數(shù)困辱,其射猛獸亦為所傷云。

太史公曰:傳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其李將軍之謂也?余睹李將軍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辭。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彼其忠實心誠信于士大夫也?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諭大也。

(節(jié)選自《史記·李將軍列傳》,有刪改)

【注】:①闊狹:指軍陣圖寬的行列和窄的行列。古時比賽射軍陣圖,射中窄的行列為勝,射中寬的行列及不中都為負,負者罰酒。

1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廣廉A得賞賜B輒分C其麾下D飲食E與士F于共之G家無余財。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治,指治理。與《屈原列傳》中“而圣君治國累世而不見者”的“治"詞義相同。

B.“無出其右”中的“右"指“上”,成語指沒有能高過他的,文中用來夸贊李廣。

C.部曲,原指古代豪門大族和將領招募的私人軍,文中指部隊的編制單位。

D.度,指估量,與《答司馬諫議書》中“度義而后動"的“度”詞義相同。

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法制就是國家的公理,紀律就是軍隊的公理,公理廢弛,國家就會滅亡,軍隊就會失敗。

B.李廣憑借將軍身份連年出塞征戰(zhàn),卻因為無戰(zhàn)功而未能取得封侯的爵賞,因而悲憤自殺。

C.即使統(tǒng)率的士卒不多,也不能放松對軍紀的要求。這樣才能保證軍容嚴整而不被侵犯。

D.李廣口舌笨拙,喜歡與他人在地上畫軍陣比賽射箭,按輸贏罰酒,這種喜好保持到離世。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紀律非士心之所樂,然吾必督之使循者,所以嚴三軍也。

(2)用此,其將兵數(shù)困辱,其射猛獸亦為所傷云。

14.李廣的治軍方式是怎樣的?兩則材料對此的態(tài)度何有不同?請結合材料加以概括。(3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2小題,共9分)

閱讀下面這兩首詩,完成15—16題。

示三子①

陳師道

去遠即相忘,歸近不可忍。

兒女已在眼,眉目略不省。

喜極不得語,淚盡方一哂。

了知不是夢,忽忽心未穩(wěn)。

【注】①元豐七年(1084),陳師道的岳父郭概提點成都府路刑獄,因師道家貧,妻與三子一女只得隨岳丈西行,而師道因母老不得同去,近四年,方將妻兒接回。此詩作于妻兒們剛回來之時公眾號浙睿talk

羌村三首①(其一)

杜甫

崢嶸赤云西,日腳下平地。

柴門鳥雀噪,歸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驚定還拭淚。

世亂遭飄蕩,生還偶然遂!

鄰人滿墻頭,感嘆亦歔欷。

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

【注】①《羌村三首》為唐肅宗至德二載(757)杜甫在左拾遺任上因上書援救房琯而觸怒唐肅宗,被放還鄜州羌村(在今陜西富縣北)探家時所作。第一首詩著重寫詩人初到家驚喜的情況。

15.下面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陳詩首句是說此去與妻兒相距遙遠,日久定然會彼此遺忘。正與時下流行說法“距離是感情的殺手"相近。

B.陳詩頷聯(lián)寫兒女已經(jīng)站在眼前,卻完全辨識不清他們的面貌,細膩地寫出了親生骨肉幾成陌路的分離之苦。

C.杜詩“日腳下平地”一句,既融入口語又頗有擬人化色彩,寫太陽急于歸家,與“歸客千里至"相呼應。

D.兩詩都通過瞬間變幻寫出見面時復雜細膩的情感,準確傳情達意,與“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異曲同工。

16.兩詩結尾都借“夢"傳情,細膩感人。請結合詩句加以賞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一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樂曲演奏中的停頓也有情感表達的作用。白居易《琵琶行》中對此進行說明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

(2)“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是王維《畫》中的詩句,歸有光《項脊軒志》中也有類似的句子:“_____________,”。

(3)《紅樓夢》描寫大觀園美景時,有“清溪瀉雪"之句,寫出了水的清澈潔凈。以雪喻水,此寫法在詩詞中較為常見,如“_____________,”。

三、語言文字運用(本大題共5小題,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3小題,共1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

雪落人間,不動聲色的將枯萎蒼茫之色,輕輕揉進冬的灰與白,瘦瘦幾筆,不施粉黛。(1)冬天這幅水墨畫境中有景,景中含情,①,故而便有了層次感,有了意味。.這畫意里雖有幾分蒼然,卻將四季流轉,雅致成了流年的錦繡。太陽一出,這錦繡江山便②,韻味十足。水墨畫怎能離開山呢?選一個晴天的拂曉吧,暗淡里透著微光。你就站在那山腳下,會看到遠山隱于冬的蒼茫中,一座,又一座,群山云霧繚繞。(2)你會震撼于這視覺的饕餮盛宴,會由衷感嘆造物主的神奇。此時,眼前又有幾枚落葉從樹上飄落,淡墨畫風里,立時呈現(xiàn)一種歲月滄桑之美。冬之寒霜,蜷曲的落葉,(3)畫意里透著蒼涼,卻也蘊隱著生命的從容與厚重公眾號浙睿talk

自然之境,妙不可言。冬的空白處,是清寂蕭條,是云遮霧罩是淡墨清靈,意境幽深,讓人思之不盡。即使步履匆忙,俗務纏身,遇見此景,你定會心旌搖蕩,你會情不自禁地駐足,凝眸驚嘆。(4)江山本如畫,內(nèi)美靜中參。不論是美之意境,還是意象境界,都是心靈與自然結合的產(chǎn)物,萬物靜觀皆自得。

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4分)

19.下列句子中的“瘦"與文中加點的“瘦”,意義相同的一項是(3分)

A.水肥應返釣,田瘦合歸犁。

B.有書生避雨檐下,衣濕袖單,影乃益瘦。

C.路轉山腰未足移,水清石瘦便能奇。

D.李建中字形瘦健,姑得時譽。

20.“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這兩句古詩出現(xiàn)的位置,最恰當?shù)氖牵?分)

A.(1)處B.(2)處C.(3)處D.(4)處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1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題。

骨質疏松也被稱為“靜悄悄的疾病”。在骨質疏松早期,A,容易被人忽視。很多人在骨折發(fā)生之后,才驚覺自己已經(jīng)存在骨質疏松的問題。

生活中,B。一是食物不均衡會引起營養(yǎng)不良,日常飲食如缺乏鈣、蛋白質、新鮮蔬菜水果,將不利于骨骼健康。二是很少曬太陽,維生素D缺乏,在骨質疏松人群中,低維生素D水平的情況很常見,尤其是不常去戶外活動的老年人。因此,要盡量保證有充足的陽光照射。①三是身體活動不足,②不愛運動的人會更容易發(fā)生髖部骨折,③缺乏身體活動會導致骨骼和肌肉中鈣的減失。④加強體育鍛煉,圍繞以抗阻力和有氧運動為主并長期堅持,⑤將對骨骼有益。⑥老年人患骨質疏松的風險最高,⑦老年人群可以參加一些改善平衡、協(xié)調能力和肌肉力量的運動。此外,還應在專業(yè)機構進行骨骼健康檢測,確保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以獲得更好的健康收益。

21.在上文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4分)

22.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三處語病,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不得改變原意。(6分)

四、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作文。(60分)

這個世界,有人悶悶不樂,有人尋歡作樂;有人喜歡天倫之樂,有人追求山水之樂;有人主張苦中作樂,有人呼吁與民同樂;有人宣揚及時行樂,有人踐行助人為樂;有人祈求富強康樂,有人但愿怡然自樂……

追求快樂人生,需要我們辨“樂"、知“樂”,并求“真樂"。對此,你有怎樣的感悟和思考?請從以上材料的觀點中選取兩到三個,形成育機關聯(lián),通過辨明關系,體現(xiàn)你對“真正的快樂”的認識和看法。

要求:選準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屆天域全國名校協(xié)作體高三下學期4月聯(lián)考

語文學科參考答案

1.C(A“可以不通過計算就能對東西的數(shù)量進行判斷"錯誤,數(shù)覺只能對“小數(shù)目東西的數(shù)量”進行判斷,選項擴大了范圍。B“因此計數(shù)是一種人類獨具的特性"錯誤,根據(jù)原文“計數(shù)似乎是很晚以后才有的一種收獲,由后文可以知道它牽涉到一種頗為復雜的心理過程。就我們所知,計數(shù)是一種人類獨具的特性”可知,出現(xiàn)時間的早晚不是計數(shù)成為人類特性的原因。D“歐洲語言的局限性"錯誤,原文為“我們絕沒有理由相信,我們的遠祖有更高的天賦,卻有許多理由使我們懷疑這種想法。試看各種歐洲語言,幾乎都帶有這種早期局限性的痕跡?!睔W洲語言是人類遠祖數(shù)覺不高的證明,沒有表達歐洲語言具有局限性。)

2.A(“數(shù)學發(fā)展的前提"不是“計數(shù)”,而是“統(tǒng)一的、抽象的數(shù)概念"。)

3.B(“后來人們因為習得了記住了它們的語音形式,所以拋棄了它們模范的內(nèi)容”因果關系不當。根據(jù)原文“人類越來越依賴語言,因此聲音就代替了所表的形象,而原來的具體的模范集合便以數(shù)的抽象形式出現(xiàn)了。"依賴語言是記住語音的原因,記住語音與具體的模范內(nèi)容的消失不是因果關系。)

4.B(根據(jù)原文“人類在計算方面之所以成功,應當歸功于十指分明。就是這些手指,才教會人類計數(shù),從而把數(shù)的范圍無限地擴大開來?!比祟愓且驗槭种覆艜黄圃嫉臄?shù)覺。所以應為“如果只憑原始的數(shù)覺,在計算的技術上也不會比鳥類有什么進步。")

5.①生動活潑,具有趣味性。

②語言質樸,通俗易懂。

③科學嚴謹,條理清晰。

④具有一定的哲理性。比如“具體的東西在抽象的東西之先”。

(1點2分,答出3點即可)

6.B“無奈"不對,應為“感激”。

7.B“寫送行的喜慶繁鬧"用“豐富生動的比喻手法”不對。文中的確出現(xiàn)了一些比喻句,如“她就像一朵盛開在夏時草坡上的花”,但并不是表現(xiàn)送行的場景;如“說笑和腳步的聲音如秋風落葉般響”,但并沒有突出“喜慶繁鬧"。

8.角度一:贊同

①鎮(zhèn)長是事件的根源,是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的主因,因為他軋死了人,才有人們爭著做替罪羊等事的發(fā)生。

②鎮(zhèn)長軋死了人,卻找人替他蹲監(jiān),他玩弄權力,狡猾無情。鎮(zhèn)長在吳家坡人心目中,是有著巨大能量的權勢者和被膜拜者。以他為主人公有利于表達主題。

角度二:不贊同

①鎮(zhèn)長沒有在文中露面,只是通過他人的講述才在結尾閃現(xiàn),所占篇幅太少。

②雖然他是事件起因,但作品最想批駁的是以根寶為代表的人們靈魂的麻木、尊嚴的迷失。

(觀點1分,理由每條2分;只有觀點沒有理由闡釋不給分。意思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9.①批判了是非不分的麻木靈魂。對鎮(zhèn)長軋死人卻想逃避制裁這樣踐踏法律和良知的事件,吳家坡人竟然爭著去“替鎮(zhèn)長坐監(jiān)獄”。

②批判了為了利益而放棄尊嚴的奴性意識。為了得到替鎮(zhèn)長蹲監(jiān)的“殊榮”,劉根寶竟向抓鬮得到“蹲監(jiān)”機會的吳柱子下跪磕頭進行乞求。(或批判了盲目崇拜權力的愚昧無知。人們爭著為鎮(zhèn)長替罪;柱子女人私奔;送行的人認為根寶是去奔前程;受害人的父母面對親生孩子的夭亡,只因鎮(zhèn)長答應把死人的弟弟認做干兒就不再上告追究等等。)

(每答出一點給3分(要點1分,分析2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10.ADG(李廣很廉潔,得到賞賜常常分給部下,飲食與士卒在一起,家里沒有剩余的錢財。)

11.A(“而圣君治國累世而不見者"的“治”是“治理得好,安定太平"的意思。)

12.B(李廣自殺的原因是因為“失律”而不是因為“未封爵"。對應材料一“無尺寸之功以取封爵,卒以失律自裁以當幕府之責。”)

13.(1)紀律不是士兵心中所喜愛的,然而我一定要督促他們遵守,用來整頓三軍將士。(得分點:“所樂"所字結構,“循”為“遵守”,“嚴”為“整飭"整頓”,句意1分。)

(2)因此,他領兵時多次被困受辱,他射猛獸時也曾被猛獸所傷。(得分點:“用"翻譯為“因為”,與《勸學》“用心一也"的意思一致,“將”是動詞“率領”,“為”表被動,句意1分)

14.①李廣的治軍方式是愛護士兵,對士兵寬容和緩、不苛求。

②材料一認為李廣治軍,愛護士兵固然可貴,但是軍紀更加重要。不注重軍紀,是李廣作戰(zhàn)失敗和自身無法封侯的原因。

③材料二司馬遷對李廣以身作則,愛護士兵的治軍方法持贊賞態(tài)度。

(每點1分,意思對即可)

參考譯文:

材料一:

公理的確立,對國家來說就是法制,對軍隊來說就是紀律。治理國家而使法制松弛的,國家就會滅亡;治理軍隊而使紀律廢弛的,打仗就會失敗。法制并不是人情所安于(遵守)的,然而我一定要強迫(他們)遵守法制的原因,是(希望)用這種方式使百姓整齊劃一;紀律并不是士兵內(nèi)心所樂(于執(zhí)行)的,然而我一定要督促士兵奉守,是(希望)用這種方式使三軍將士得到整飭。

過去,李廣身為將軍,他的才能出眾,氣概超群,漢代守邊的將領沒有比他更強的。(他)率領軍隊屯兵邊境四十余年,憑借將軍的身份遠出邊塞,一年接著一年,經(jīng)歷的大小戰(zhàn)斗有七十多次。當時,漢武帝對于立功者的賞賜十分豐厚,從衛(wèi)青、霍去病率軍出征時起,(由于)殺敵立功而被封侯的有數(shù)十、上百人。李廣手下的將士也有不少人被封侯,而李廣總是由于打了敗仗而被處罰,沒有建立尺寸之功來取得封侯的爵賞,最后因違犯軍令而自殺,以抵擋幕府的責難。當時和后世的士人,無不惋惜他的才能,而深切地悲傷他多舛的命運。

我曾認真探究過這件事,憑李廣本人的才能,而最后竟落了個這樣的結局,是由于他統(tǒng)率軍隊不用紀律,這就是他功勛爵賞都不能得到,而又最終陷于絕境的原因。

部隊的編制、隊形、駐扎宿營以及晝夜的警戒、符節(jié)號令、兵籍的管理等等,都是所說的軍紀。即使是僅僅統(tǒng)率一百名士卒的將領,也不能有一天廢弛軍紀,而放松對號令的申明和軍紀的約束。所以用(它)防守時就能軍容嚴整而不可侵犯,用(它)進攻時就能嚴正(以待)服從命令(而拼死作戰(zhàn))?,F(xiàn)在李廣治理軍隊,只是想使士卒人人都能安樂而舒適。至于部隊的編制、屯住、戒嚴、管理等等,都一切廢弛、簡略,以便使士卒的個人私愿得到滿足,擅自施以恩惠,所說的軍隊的紀律,是從來就沒有用過的。所以當時的人們都稱贊他對士兵寬容和緩、不苛求,士兵都愛戴他,樂于(在他手下當兵),程不識卻說:“士卒雖然安逸,樂于為他拼死作戰(zhàn),但是敵人突然襲擊他們,就無法禁止(不聽從命令的行為)。"這就是他只顧用恩德(籠絡士卒)而不用軍紀(約束士兵),而戰(zhàn)功最終也必定難立的原因。

材料二:

李廣很廉潔,得到賞賜常常分給部下,飲食與士卒在一起,家里沒有剩余的錢財。李廣身材高大,臂膀象猿一樣,他的善射也是天賦。雖然子孫或別人向他學,但誰也不能趕上他。李廣口舌笨拙很少說話,與人在一起就在地上畫陣勢,比賽箭射的遠近,飲酒專以射箭作游戲,一直到死。李廣帶兵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