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學基礎知識:細胞生物學名詞解析(五)_第1頁
醫(yī)學基礎知識:細胞生物學名詞解析(五)_第2頁
醫(yī)學基礎知識:細胞生物學名詞解析(五)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本文由王教授精心編輯整理,學知識,抓緊了!醫(yī)學基礎知識:細胞生物學名詞解析(五)

今天我們總結關于細胞生物學的重要名詞解釋,希望對大家的復習有一定的幫助,首先我們學習醫(yī)學基礎知識細胞生物學名詞解析(五),具體內容如下:

1、細胞質基質:真核細胞的細胞質中除去細胞器和內含物以外的、較為均質半透明的液態(tài)膠狀物稱為細胞質基質或胞質溶膠。

2、微粒體:為了研究ER的功能,常需要分離ER膜,用離心分離的方法將組織或細胞勻漿,經低速離心去除核及線粒體后,再經超速離心,破碎ER的片段又封合為許多小囊泡(直徑約為100nm),這就是微粒體。

3、糙面內質網:細胞質內有一些形狀大小略不相同的小管、小囊連接成網狀,集中在胞質中,故稱為內質網。內質網膜的外表面附有核糖體顆粒,則為糙面內質網,為蛋白質合成的部位。核糖體附著的膜系多為扁囊單位成分,普遍存在于分泌蛋白質的細胞中,其數量隨細胞而異,越是分泌旺盛的細胞中越多。

4、內膜系統(tǒng):細胞內在結構、功能乃至發(fā)生上相關的、由膜圍繞的細胞器或細胞結構的統(tǒng)稱,主要包括內質網、高爾基體、溶酶體、胞內體、分泌泡等。

5、分子伴侶:又稱分子伴娘,細胞中,這類蛋白能識別正在合成的多肽或部分折疊的多肽,并與多肽的一定部位相結合,幫助這些多肽的轉移、折疊或組裝,但其本身并不參與最終產物的形成。

6、溶酶體:溶酶體幾乎存在于所有的動物細胞中,是由單層膜圍繞、內含多種酸性水解酶類、形態(tài)不一、執(zhí)行不同生理功能的囊泡狀細胞器,主要功能是進行細胞內的消化作用,在維持細胞正常代謝活動及防御方面起重要作用。

7、殘余小體:在正常情況下,被吞噬的物質在次級溶酶體內進行消化作用,消化完成,形成的小分子物質可通過膜上的載體蛋白轉運至細胞質中,供細胞代謝用,不能消化的殘渣仍留在溶酶體內,此時的溶酶體稱為殘余小體或三級溶酶體或后溶酶體。殘余小體有些可通過外排作用排出細胞,有些則積累在細胞內不被排出,如表皮細胞的老年斑、肝細胞的脂褐質。

8、蛋白質分選:細胞中絕大多數蛋白質均在細胞質基質中的核糖體上開始合成,隨后或在細胞質基質中或轉至糙面內質網上繼續(xù)合成,然后,通過不同途徑轉運到細胞的特定部位并裝配成結構與功能的復合體,參與細胞的生命活動的過程。又稱定向轉運。

9、信號假說:1975年G.Blobel和D.Sabatini等根據進一步實驗依據提出,蛋白合成的位置是由其N端氨基酸序列決定的。他們認為:⑴分泌蛋白在N端含有一信號序列,稱信號肽,由它指導在細胞質基質開始合成的多肽和核糖體轉移到ER膜;⑵多肽邊合成邊通過ER膜上的水通道進入ER腔。這就是信號假說。

10、共轉移:肽鏈邊合成邊轉移至內質網腔中的方式稱為共轉移。

11、后轉移:蛋白質在細胞質基質中合成以后再轉移到這些細胞器中,稱為后轉移。

12、信號肽:分泌蛋白的N端序列,指導分泌性蛋白到內質網膜上合成,在蛋白合成結束前信號肽被切除。

13、信號斑:在蛋白質折疊起來時其表面的一些原子特異的三維排列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