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一輪訓練檢測 第二部分 專題五 第四講 分析綜合 課后演練 新人教_第1頁
高考語文一輪訓練檢測 第二部分 專題五 第四講 分析綜合 課后演練 新人教_第2頁
高考語文一輪訓練檢測 第二部分 專題五 第四講 分析綜合 課后演練 新人教_第3頁
高考語文一輪訓練檢測 第二部分 專題五 第四講 分析綜合 課后演練 新人教_第4頁
高考語文一輪訓練檢測 第二部分 專題五 第四講 分析綜合 課后演練 新人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創(chuàng)新方案高考語文一輪訓練檢測:第二部分專題五第四講分析綜合課后演練(新人教版)演練19:文言文閱讀——分析綜合[時間60分鐘滿分57分]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19分)蘇氏文集①序歐陽修予友蘇子美之亡后四年,始得其平生文章遺稿于太子太傅杜公之家,而集錄之以為十卷。子美,杜氏婿也,遂以其集歸之,而告于公曰:“斯文,金玉也。棄擲埋沒糞土,不能銷蝕。其見遺于一時,必有收而寶之于后世者。雖其埋沒而未出,其精氣光怪,已能常自發(fā)見,而物亦不能掩也。故方其擯斥摧挫、流離窮厄之時,文章已自行于天下;雖其怨家仇人,及嘗能出力而擠之死者,至其文章,則不能少毀而掩蔽之也。凡人之情,忽近而貴遠,子美屈于今世猶若此,其伸于后世宜如何也?”予嘗考前世文章政理之盛衰,而怪唐太宗致治幾乎三王之盛,而文章不能革五代之余習。后百有余年,韓、李②之徒出,然后元和之文始復于古。唐衰兵亂,又百余年而圣宋興,天下一定,晏然無事。又幾百年,而古文始盛于今。自古治時少而亂時多,幸時治矣,文章或不能純粹,或遲久而不相及,何其難之若是歟?豈非難得其人歟?茍一有其人,又幸而及出于治世,世其可不為之貴重而愛惜之歟?嗟吾子美,以一酒食之過③,至廢為民,而流落以死;此其可以嘆息流涕,而為當世仁人君子之職位宜與國家樂育賢材者惜也!子美之齒少于予,而予學古文反在其后。天圣之間,予舉進士于有司,見時學者務以言語聲偶擿裂④,號為“時文”,以相夸尚。而子美獨與其兄才翁及穆參軍伯長作為古歌詩雜文,時人頗共非笑之,而子美不顧也。其后天子患時文之弊,下詔書諷勉學者以近古。由是其風漸息,而學者稍趨于古焉。獨子美為于舉世不為之時,其始終自守,不牽世俗趨舍,可謂特立之士也。子美官至大理評事、集賢校理而廢,后為湖州長史以卒,享年四十有一。其狀貌奇?zhèn)?,望之昂然,而即之溫溫,久而愈可愛慕。其材雖高,而人亦不甚嫉忌,其擊而去之者,意不在子美也。賴天子聰明仁圣,凡當時所指名而排斥,皆蒙保全,今并列于榮寵。雖與子美同時飲酒得罪之人,多一時之豪俊,亦被收采,進顯于朝廷。而子美獨不幸死矣,豈非其命也?悲夫!(選自《唐宋八大家文選》,有改動)[注]①蘇氏文集:即蘇舜欽文集。蘇舜欽,字子美,宋初著名散文家、詩人,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倡導者。②韓、李:指韓愈,李翱。③酒食之過:慶歷五年,蘇子美用賣廢紙的公款宴請賓客,被御史中丞以“監(jiān)守自盜”的罪名彈劾。④以言語聲偶擿裂:摘取古代典籍中的文句,再用聲調平仄,對偶等方法拼湊成文章。擿裂,剔取割裂。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遂以其集歸之歸:屬于B.子美之齒少于予齒:年齡C.不牽世俗趨舍牽:牽連D.望之昂然,而即之溫溫即:接近解析:歸:還給。答案:A2.以下各組句子中,分別表明蘇子美文如“金玉”、人乃“特立”的一組是(3分)()A.eq\b\lc\{\rc\(\a\vs4\al\co1(棄擲埋沒糞土,不能銷蝕,以一酒食之過,至廢為民,而流落以死))B.eq\b\lc\{\rc\(\a\vs4\al\co1(文章或不能純粹,或遲久而不相及,獨與其兄才翁及穆參軍伯長作為古歌詩雜文))C.eq\b\lc\{\rc\(\a\vs4\al\co1(文章已自行于天下,其材雖高,而人亦不甚嫉忌))D.eq\b\lc\{\rc\(\a\vs4\al\co1(雖其埋沒而未出,其精氣光怪,已能常自發(fā)見,其始終自守,不牽世俗趨舍))解析:“金玉”之喻,一贊其文章精妙,二言其不會永被埋沒?!疤亓ⅰ敝敢娊猹毺?、與眾不同。A項中的第二句、B項中的第一句、C項中的第二句均不合題意。答案:D3.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蘇子美的文章如金似玉,在他遭受排斥、遇到挫折、流離困窘的時候,文章就已流傳天下,即使他的冤家仇人,也不能夠損毀掩蓋他的文章的光芒。B.唐朝初年,文章還留有五代文風的余習,一百多年后韓愈、李翱等人出現,文章才恢復了古文傳統(tǒng);宋朝興起后,又過了近百年,古文才開始興盛。C.蘇子美為文有個性思想,見解獨特,與眾不同,在當時文壇“時文”風行之時,不為所動,堅持寫古體詩文,被當時很多人非議嘲笑。D.蘇子美因“酒食之過”遭彈劾而被罷官,后來任湖州長史不久死去;而當初攻擊驅逐他的人卻被保全,得到了榮耀恩寵,并在朝廷擔任顯要職務。解析:“攻擊驅逐他的人”不當,應為“那些與子美同時飲酒而獲罪的人”。答案:D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1)其見遺于一時,必有收而寶之于后世者。(3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茍一有其人,又幸而及出于治世,世其可不為之貴重而愛惜之歟?(4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其后天子患時文之弊,下詔書諷勉學者以近古。(3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雖然)它在某一時期被遺棄,(但)在后世一定有人收藏它并把它當做珍寶。(3分。見遺:被遺棄。寶之:以之為寶。于一時、于后世:介詞結構后置。各1分)(2)如果一旦有了那樣的人,又幸運地趕上生活在太平時代,世人難道可以不為此重視他并愛惜他嗎?(4分。茍:如果。及:趕上。治世:太平時代。其:難道。各1分)(3)后來皇上擔憂“時文”的弊端,下詔書勸勉學寫文章的人要學習古文傳統(tǒng)。(3分?;迹簱鷳n。諷勉:規(guī)勸。近古:學習(或接近)古文傳統(tǒng)。各1分)參考譯文:我的友人蘇子美去世后四年,我才在太子太傅杜公的家中得到了他一生文章的遺稿,我收集整理這些文章把它編為十卷。蘇子美是杜公的女婿,我便把蘇氏文集歸還給杜家,并告訴杜公說:“這些文章就是金玉啊。即使拋棄埋沒在糞土之中,也不會消融腐蝕。(雖然)它在某一時期被遺棄,(但)在后世一定有人收藏它并把它當做珍寶。雖然它被埋沒而沒有問世,然而它的精神和光芒,已經常常自動地放射顯現出來,外物也不能掩蓋它。所以,正當作者遭受排斥、遇到挫折、流離困窘的時候,他的文章已經在天下流傳;即使他的冤家仇人,以及曾經出力排擠他、要把他置之死地的人,對于他的文章,也不能有絲毫損毀掩蓋。大凡人們的感情,忽視眼前的卻重視久遠的,蘇子美困窘地生活在今天,文章還如此受人重視,在將來不再被壓抑的時候,他的文章該會怎樣呢?”我曾經考察前代文章、政治的興盛衰敗情況,對唐太宗時天下大治,接近三代圣王的興盛,但文章卻不能革除五代沿襲下來的風氣感到奇怪。后來過了一百多年,韓愈、李翱這一輩人出現,此后元和時代的文章才恢復了古文的傳統(tǒng)。唐朝衰亡,戰(zhàn)亂不息,又過了一百多年大宋興起,天下統(tǒng)一,平安無事。又過了將近一百年,古文才在今天興盛起來。自古以來太平的時代少,混亂的時代多,幸而時代太平了,但文章或不能純正精粹,或過了很久還趕不上時代的步伐,為什么如此困難呢?難道不是因為難以得到那能夠振興文風的人才嗎?如果一旦有了那樣的人,又幸運地趕上生活在太平時代,世人難道可以不為此重視他并愛惜他嗎?可嘆我的好友子美,因為一頓酒飯的過錯,以致被削職為民,流落外地死去;這真是值得嘆息流淚,而且替當代那些應該樂于為國家培育優(yōu)秀人才的擔任要職的仁人君子們感到可惜啊!蘇子美的年齡比我小,可是我學習古文反而在他之后。天圣年間,我被主考官取為進士,看見當時學習寫文章的人,追求文辭聲調對偶和摘取古人文句,稱之為“時文”,還以此相互夸耀推崇。而唯獨子美跟他哥哥蘇才翁、參軍穆伯長,寫作古體詩歌和雜文,當時人們都對他們大加譏笑,可子美卻不顧及這些。后來皇上擔憂“時文”的弊端,下詔書勸勉學寫文章的人要學習古文傳統(tǒng)。從此那股風氣才慢慢消失了,學寫文章的人也逐漸趨向古文了。唯獨蘇子美在全社會都不寫古文的時候寫古文,他自始至終堅守自己的主張,不被世俗的追求與舍棄牽制,可以稱得上是見解獨特、與眾不同的人。蘇子美官至大理評事、集賢校理便被免職,后來任湖州長史,不久便去世了,享年四十一歲。他體格相貌奇特雄偉,遠看他感到高不可攀,但一接近他就感到和藹可親,時間越久越覺得他值得愛慕。他才能雖然很高,但人們也不太嫉妒他,那些攻擊他想要他離開的人,意圖不在子美身上。憑靠皇上的聰明仁圣,凡是當時被指名受排斥的人,都被保全下來了,現在都得到了榮耀恩寵。即使那些與子美同時飲酒而獲罪的人,大都是一時的杰出人物,現在也被招納任用,在朝廷擔任顯要職務??墒俏í氉用啦恍宜懒?,難道不是他的命不好嗎?悲痛??!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題。(19分)勸學先王之教,莫榮于孝,莫顯于忠。忠孝,人君人親之所甚欲也;顯榮,人子人臣之所甚愿也。然而人君人親不得其所欲,人子人臣不得其所愿,此生于不知理義。不知理義,生于不學。學者師達而有材,吾未知其不為圣人。圣人之所在,則天下理焉。在右則右重,在左則左重,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師者也。尊師則不論其貴賤貧富矣。若此則名號顯矣,德行彰矣。故師之教也,不爭輕重尊卑貧富,而爭于道。其人茍可,其事無不可。所求盡得,所欲盡成,此生于得圣人。圣人生于疾學。不疾學而能為魁士名人者,未之嘗有也。疾學在于尊師,師尊則言信矣,道論矣。故往教者不化,召師者不化;自卑者不聽,卑師者不聽。師操不化不聽之術,而以強教之,欲道之行、身之尊也,不亦遠乎?學者處不化不聽之勢而以自行,欲名之顯、身之安也,是懷腐而欲香也,是入水而惡濡也。凡說者,兌之也①,非說之也。今世之說者,多弗能兌,而反說之。夫弗能兌而反說,是拯溺而硾(同“縋”zhuì)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飲之以堇②也,使世益亂、不肖主重惑者,從此生矣。故為師之務,在于勝(同“循”)理,在于行義。理勝義立則位尊矣,王公大人弗敢驕也,上至于天子,朝之而不慚。凡遇合③也,合不可必。遺理釋義,以要不可必,而欲人之尊之也,不亦難乎?故師必勝理行義然后尊。曾子曰:“君子行于道路,其有父者可知也,其有師者可知也。夫無父而無師者,余若夫何哉!”此言事師之猶事父也。曾點使曾參,過期而不至,人皆見曾點曰:“無乃畏邪?”曾點曰:“彼雖畏,我存,夫安敢畏?”孔子畏④于匡,顏淵后,孔子曰:“吾以汝為死矣。”顏淵曰:“子在,回何敢死?”顏回之于孔子也,猶曾參之事父也。古之賢者,與其尊師若此,故師盡智竭道以教。(選自《呂氏春秋·孟夏紀第四》)[注]①說:說教。兌:悅。②堇:毒草,根有劇毒。③遇合:師徒相遇而和洽。④畏:被拘禁。前一個“畏”,躲藏。5.對下列語句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若此則名號顯矣,德行彰矣彰:彰顯、顯著B.圣人生于疾學疾:疾病。這里是動詞,患病C.遺理釋義,以要不可必釋:丟棄、拋棄D.使世益亂、不肖主重惑者益:更加解析:據上下文,應是形容詞,“努力”之義。答案:B6.下列各組語句中,分別說明“勸學”和“勸師”的一組是(3分)()A.此言事師之猶事父也在右則右重,在左則左重B.不疾學而能為魁士名人者,未之嘗有也故師必勝理行義然后尊C.故為師之務,在于勝理,在于行義疾學在于尊師,師尊則言信矣D.尊師則不論其貴賤貧富矣凡說者,兌之也解析:A項上下句均說的是“尊師”;C項上句說的是“勸師”,下句說的是“尊師”;D項上句是說的是“尊師”。答案:B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國君、父母都希望臣下、子女做到“忠孝”,臣下、子女都希望求得“顯榮”,而要實現這些,只有通過學習。B.作者認為,學習的關鍵在于尊敬老師?!皫熥稹笔歉愫媒虒W的前提,“勝理”、“行義”是做老師的要務。C.文章稱頌“忠孝”、“顯榮”,并把曾點、顏淵和孔子作為尊師的楷模,這些都反映了本文作者的儒家思想。D.文章提出“圣人生于疾學”,這無疑是對圣人“生而知之”的否定,也給唐代韓愈作《師說》以借鑒作用。解析:文中把顏淵侍奉孔子作為尊師的楷模,曾點派曾參外出屬于“事父”,不屬于“尊師”的內容。答案:C8.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1)疾學在于尊師,師尊則言信矣,道論矣。(4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故師必勝理行義然后尊。(3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夫無父而師者,余若夫何哉!(3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努力學習關鍵在于尊重老師。老師受到尊重,他的話就會被人信從,他的道義就會被人稱道了。(2)所以老師一定要依循事理,然后才能尊貴。(3)對于那些不孝敬父親不尊重老師的人,我又有什么辦法呢?參考譯文:在先王的教化中,沒有什么比孝更榮耀,沒有什么比忠更顯達。忠和孝,是做君主和做父母十分希望得到的東西;顯達和榮耀,是做子女和做臣下十分愿意獲得的東西。然而,做君主與父母的,往往得不到他們所希望的忠孝,做子女和臣下的,也往往得不到他們所希望的顯榮,這是由于不懂得理義造成的。不懂得理義,是由于不學習的緣故。從師學習的人,如果他的老師通達并且又有才能,我沒聽說過這樣的人不成為圣人的。只要有圣人在,天下就會治理得好。圣人在這個地方,這個地方就受到尊重,圣人在那地方,那地方就受到尊重,因此古代的圣王沒有不尊重老師的。尊重老師就不會計較他們的貴賤、貧富了。像這樣,(這個從師學習的人)名號就顯達了,德行就彰明了。所以,老師施行教誨時也不計較學生的輕重尊卑貧富,而看重他們是否接受理義。他們倘若能夠接受理義,對他們的教誨就會沒有不行。所追求的完全都能得到,所希望的完全都能實現,這種情況在得到圣人之后才會發(fā)生。圣人是在努力學習中產生的,不努力學習卻能成為賢士名人的,還沒出現過這樣的人。努力學習關鍵在于尊重老師。老師受到尊重,他的話就會被人信從,他的道義就會被人稱道了。因此,(別人不尊重他,沒有請他)而自動前往教人的老師不能教化他人,(不尊重老師,隨隨便便)呼喚老師來教的人不可能受到教化;自卑的老師不會被人聽信,輕視老師的人不會聽從教誨。老師如果采用不可能教化他人、不會被人聽信的方法去勉強教育人,盡管想使自己的道義施行,使自身尊貴,不也差得遠嗎?從師學習的人采取不愿受教化、不聽教誨的態(tài)度,自己隨意行事,想使自己名聲顯赫,自身平安,這就如同懷揣腐臭的東西卻希望芳香,進入水中卻厭惡沾濕一樣。凡是進行說教,應使對方心悅誠服,而不是生硬地說教。當今世上的說教者,大多不能使人心悅誠服,反倒生硬地進行說教。不能使人心悅誠服卻硬要說教,這就像拯救落水的人反倒把石頭綁在身上讓他沉下去,這就像救治病人把毒藥給他喝一樣。(這樣)使世道越來越亂、不賢達的君主越發(fā)昏惑的情形,從此就出現了。所以當老師的首先要做的事情,就在于明辨事理,在于推行道義。事理明辨了,道義確立了,那么老師的地位就尊貴了,王公大人們就不敢怠慢他們了,直到至高無上的天子,去朝見這樣的老師也不會感到慚愧。凡是君臣際遇,相互間的和諧不可強求。如果丟掉事理放棄道義,去追求不一定能得到的東西,卻想要別人尊敬他,不也太難了嗎?所以老師一定要依循事理,推行道義,然后才能尊貴。曾子說:“君子在道路上行走,誰有父親可以看出來,誰有老師也可以看出來。對于那些不孝敬父親不尊重老師的人,我又有什么辦法呢?”這是說尊師應如同侍奉父親一樣。曾點派他的兒子曾參外出,過了約定的日期卻沒有回來,人們都來看望曾點說:“怕不是躲藏起來了吧?”曾點說:“他雖然躲起來了,但我還健在,他怎么敢躲藏起來了呢!”孔子被圍困在匡地時,顏淵落在后面,孔子說:“我以為你死了。”顏淵說:“您還活著,我怎么敢死?”顏淵對待孔子如同曾參侍奉父親一樣尊敬啊。古代的賢人,他們尊重老師達到這樣的地步,所以老師盡心竭力地教誨他們。三、(·東北三省四市檢測)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19分)市隱齋記元好問吾友李生為予言:“予游長安,舍于婁公所。婁,隱者也,居長安市三十年矣。家有小齋,號曰‘市隱’,往來大夫多為之賦傳,渠欲得君作記,君其以我故為之?!庇柙唬骸叭糁[乎?夫隱,自閉之義也。古之人隱于農、于工、于商、于醫(yī)卜、于屠釣,至于博徒、賣漿、抱關吏、酒家保,無乎不在,非特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為隱。前人所以有大小隱之辨者,謂初機之士,信道未篤,不見可欲,使心不亂,故以山林為小隱;能定能應,不為物誘,出處一致,喧寂兩忘,故以朝市為大隱耳。以予觀之,小隱于山林則容或有之,而在朝市者,未必皆大隱也。自山人①索高價之后,欺松桂而誘云壑者多矣,況朝市乎?今夫乾沒氏②之屬,脅肩以入市,疊足以登垅斷,利嘴長距,爭捷求售,以與傭兒販夫血戰(zhàn)于錐刀之下。懸羊頭,賣狗脯,盜跖行而伯夷語,曰‘我隱者也’而可乎?敢問婁之所以隱,奈何?”曰:“鬻書以為食,取足而已,不害其為廉;以詩酒游諸公間,取和而已,不害其為高。夫廉與高,固古人所以隱也,子何疑焉?”予曰:“予得之矣,予為子記之。雖然,予于此猶有未滿焉者。請以韓伯休之事終其說。伯休賣藥都市,藥不二賈,一女子買藥,伯休執(zhí)價不移。女子怒曰:‘子韓伯休邪?何乃不二價?’乃嘆曰:‘我本逃名,乃今為兒女子所知!’棄藥徑去,終身不返。夫婁公固隱者也,而自閉之義,無乃與伯休異乎?言,身之文也,身將隱,焉用文之?是求顯也。奚以此為哉?予意大夫之愛公者,強為之名耳,非公意也。君歸,試以吾言問之?!必懙v丙子十二月日,河東元某記。[注]①山人:山居者,指隱士。②乾沒氏:僥幸取利的人。9.下面加點詞的解釋,有錯誤的一項是(3分)()A.渠欲得君作記渠:他B.非特深山之中特:只C.欺松桂而誘云壑者多矣誘:欺騙D.藥不二賈賈:出售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的能力。賈:價。答案:D10.下列句子中,全都屬于作者對偽隱者諷刺否定的一項是(3分)()①非特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為隱②而在朝市者,未必皆大隱也③自山人索高價之后,欺松桂而誘云壑者多矣,況朝市乎④夫廉與高,固古人所以隱也⑤懸羊頭,賣狗脯,盜跖行而伯夷語⑥身將隱,焉用文之?是求顯也A.①③④⑤B.①②⑤⑥C.②③⑤⑥D.②③④⑥解析:本題考查篩選文中的信息、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第④句意思是“追求清廉與高潔,本來就是古人隱居的原因”,不屬于諷刺。答案:C11.下面關于文章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本文構思別具一格。題為“市隱齋記”,卻不對齋的本身作記述描畫,而是從題外作淋漓發(fā)揮,以對話的形式,深刻地揭露了那些名為隱士而實為熱衷于利祿之徒的丑惡面目。B.作者從“夫隱,自閉之義也”說起,認為什么地方什么行業(yè)都可以作為隱居之處,以古代隱士的高尚行為與今之“乾沒氏”鉆營牟利的卑劣行徑作對照,鞭笞痛罵了現實中那班追名逐利之徒。C.古人認為“隱”有大小之別,小隱是因為剛剛隱居的人道行不深,為避免見到引起欲望的東西擾亂內心,所以要躲到山林中去,“大隱”因為道行深,可以不誘于外物,所以可以隱在鬧市。D.作者最后說起韓伯休的故事,是以韓伯休不求顯達的淡泊心性來說明什么才是真正的隱者,從而說明婁公本是要與世隔絕的,批評姓李的朋友替婁公求取書齋之記,違背了婁公本意。解析:本題考查篩選文中的信息、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從開頭來看,求取書齋之記,是婁公本意,作者說“予意士大夫之愛公者,強為之名耳”,是作者委婉地批評婁公。答案:D12.把文段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1)盜跖行而伯夷語,曰“我隱者也”而可乎?(3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夫廉與高,固古人所以隱也,子何疑焉?(3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言,身之文也,身將隱,焉用文之?是求顯也。(4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像盜跖一樣行事,(卻像)伯夷一樣說話,說“我是隱者”,行嗎?(“行”“語”“我隱者也”句式各1分)(2)(追求)清廉與高潔,本來就是古人隱居的原因,您懷疑什么呢?(“固”“所以”“子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