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6篇_第1頁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6篇_第2頁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6篇_第3頁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6篇_第4頁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6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6篇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理解并掌握“單價×數量=總價、速度×時間=路程”這兩種數量關系,并能運用數量關系解決實際問題。

2.初步培養(yǎng)學生運用數學術語的能力,發(fā)展學生分析、比較、歸納、抽象、概括的能力。

3.感受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方法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單價、數量和總價及速度、時間和路程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

運用數學術語概括、表達數量關系,并能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加以應用。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回顧生活中的常見問題。(課件出示題目)

(1)每個書包50元,4個書包多少錢?

(2)一列動車每小時行200千米,4小時行多少千米?

(3)李師傅每天生產15個零件,他6天可以生產多少個零件?

指名學生口頭列式,師生交流反饋。

2.導入新課。

在日常生活中,存在著許許多多的數量關系,弄清楚這些常見的數量關系,對于我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都有很大幫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生活中常見的數量關系。(板書課題)

二、交流共享

(一)教學單價、數量和總價的關系。

1.課件出示教材第28頁例題2情境圖。

學生觀察情境圖,收集情境中的信息:鋼筆每支12元,練習本每本3元;要買4支鋼筆和5本練習本。

2.理解“單價”“數量”和“總價”。

(1)提問:什么是單價?什么是數量?什么是總價?

(2)追問:每種商品的單價各是多少?購買的數量呢?

(3)介紹單價的讀法和寫法。

(4)認識總價。

引導思考:根據題目中購買鋼筆的情況,我們可以求什么呢?

指出:“4支鋼筆一共多少錢”指的就是4支鋼筆的總價。

3.理解單價、數量和總價的數量關系。

(1)課件出示下表:

單價數量總價

鋼筆()元/支()支()元

練習本()元/本()本()元

讓學生先填寫商品的單價和購買的數量,再分別求出總價。教師巡視,發(fā)現(xiàn)錯誤及時糾正。

(2)交流討論:總價與單價、數量之間有什么關系?

教師結合學生的匯報情況進行板書:

總價=單價×數量

(3)思考:已知總價和單價,可以求什么?怎樣求?已知總價和數量呢?

師生交流后板書:

數量=總價÷單價

單價=總價÷數量

4.師生共同小結。

根據單價、數量和總價三個量的關系,只要知道兩個量,就可以求出第三個量。我們在記這一組數量關系式時,只要記住“總價=單價×數量”,就可以根據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得出“數量=總價÷單價”和“單價=總價÷數量”。

(二)教學速度、時間和路程的關系。

1.課件出示教材第28頁例題3情境圖。

引導學生讀題,收集情境圖中的信息。

2.理解“速度”“路程”和“時間”的含義。

(1)提問:情境中給出的兩條信息可以稱為什么?

(2)交流速度的寫法和讀法。

先讓學生自己閱讀教材,再進行交流。

(3)認識時間和路程。

提問:行程問題中除了速度之外,還有哪些數量呢?

指名說說對時間和路程的理解。

3.探究速度、路程和時間的數量關系。

(1)課件出示下表:

單價數量總價

列車()千米/時()時()千米

自行車()米/分()分()米

學生先填寫和諧號列車與李冬騎自行車的速度,再分別求出行駛的路程。教師巡視,發(fā)現(xiàn)錯誤及時糾正。

(2)交流討論:路程與速度、時間之間有什么關系?教師結合學生的匯報情況進行板書:

路程=速度×時間

(3)思考:已知路程和速度,可以求什么?怎樣求?已知路程和時間呢?

師生交流后板書:

時間=路程÷速度

速度=路程÷時間

4.小結。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29頁“練一練”第1~3題。

第1題:練習單價和速度的寫法。

第2題:運用例題3的數量關系解決求路程的問題。

第3題:運用例題2的數量關系解決求總價的問題。

學生獨立完成并集體訂正。

2.完成教材第30~31頁“練習五”第8、9題。

第8題:已知路程和時間求速度的問題。

第9題:已知總價和數量求單價的問題。

學生獨立完成,匯報時讓學生說說題中的數量關系各是什么。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篇2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除數是整十數的筆算除法》,教材81-83頁。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學會除數是整十數的筆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2、通過探索、思考、總結,經歷除數是整十數的筆算方法的形成過程,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化。

3、使學生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培養(yǎng)學生書寫整潔、計算認真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掌握試商的方法,確定商的書寫位置。

教學難點:

理解算理,確定商的書寫位置。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列豎式計算:96÷8145÷6

說出除數是一位數的筆算除法的計算方法。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

(1)從被除數的(高)位除起,先看被除數的前(一)位,如果前一位不夠除,要看前(兩)位。

(2)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商就寫在那一位的(上面)。

(3)每次除得的余數必須比除數(?。?。

2、同學們,我們已經學過了除數是整十數的口算除法,老師想考考大家。

教師出示除數是整十數的口算題卡,讓學生邊讀題,邊說出答案。

60÷30=350÷70=240÷60=140÷20=270÷90=560÷80=420÷70=320÷80=

同學們對除數是整十數的口算掌握非常好,在生活中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下面去看看同學們今天上午交上來的問題。

二、探究新知

1、出示問題一:學校買來92根跳繩,如果每班30根,可以分給幾個班?

第一個問題告訴我們什么信息?你能列式解決嗎?(92÷30)

為什么用除法?(這道題是讓我們求92里面有幾個30,所以用除法。)

你估計可以分給幾個班?(92÷30≈3(個))

92÷30,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除數是整十數的筆算除法。(教師板書課題:筆算除法)你會算嗎?

出示學習指導:

1、先獨立思考計算的方法,把你的方法寫下來;

2、同桌交流,方法是否正確,為什么這樣算?

2、讓學生上臺板演豎式,并說出筆算的方法。

學生在說完筆算方法后,追問3為什么寫在個位上。

3、出示問題二:學校十月份收到《小手牽大手,安全常相伴》200本,每班30本,可以分給幾個班?

讓學生獨立解決,獨立筆算后匯報。

被除數的前兩位不夠除,怎么辦?(要看前三位)

并讓學生明白為什么商“6”,“6”應寫在哪一位上面。

三、鞏固內化

1.用豎式計算。

60÷2096÷40140÷20160÷30585÷80

2.改錯題(看書上的83頁)

3.問題三:一個足球20元,用75元錢可以買幾個足球,還剩多少錢?

4、課堂小結: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你獲得了哪些筆算經驗?說一說筆算除法是怎樣計算的?

(1)從被除數的(高)位除起,先看被除數的前(兩)位,如果前兩位不夠除,

要看前(三)位。

(2)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商就寫在那一位的(上面)。

(3)每次除得的余數都必須比除數(?。?/p>

5.問題四:學校組織學生秋游,共有師生280人,如果每輛車能坐50人,一共需要安排多少輛車?

四、全課總結。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篇3

導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第95頁的例3及相關內容。

導學目標:

1、認識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了解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的特點,能把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補充完整。

2、能根據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提出并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會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導學重點:

能把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補充完整,并根據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導學難點:

根據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進行數據分析。

導學準備:

課件、圖片等。

導學過程:

一、預學--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1、出示某地區(qū)城鎮(zhèn)和鄉(xiāng)村人口統(tǒng)計表,讓學生從中獲取信息。

2、請你用學過的條形統(tǒng)計圖的知識將這個統(tǒng)計表中的信息在條形統(tǒng)計圖中畫出來。

生自主畫圖。

3、在畫這個條形統(tǒng)計圖時,我們應注意哪些問題?

師:這些是我們學習過的單式條形統(tǒng)計圖,老師想考考大家:請問1980年鄉(xiāng)村人口比城鎮(zhèn)人口多多少人呢?

生:多37萬人。

師;在比較過程中,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覺得這樣對比比較麻煩,要先找到第一個圖,再找第二個圖,然后再計算。

生:那我們能不能將兩個條形統(tǒng)計圖合并成一個統(tǒng)計圖呢?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適時進行引導,使學生明確:將兩個統(tǒng)計圖中的內容合成一個統(tǒng)計圖,便于信息的獲取與對比。

師:像這樣將兩個統(tǒng)計圖中的內容合成一個統(tǒng)計圖,這種新的統(tǒng)計圖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板書課題。)

引出課題--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

二、互學--主動探究,解決問題

1、明確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的繪制方法,放手讓學生制作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

(1)明確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的繪制方法。

師:我們來看這位同學制作的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你覺得還有哪些地方需要進一步完善?

根據學生討論,明確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與單式條形統(tǒng)計圖的制作方法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①要用兩個直條來表示兩組不同的數據;②為了區(qū)別兩個直條表示的不同含義,要在統(tǒng)計圖的右上角標明圖例。

(2)放手讓學生在樣圖中繪制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

教師:請同學們根據這個統(tǒng)計表中的數據把教科書第96頁上的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補充完整。

2、根據圖中的信息提出簡單的問題并進行分析和判斷,發(fā)展數據分析觀念。

教師:(出示完整的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觀察這幅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回答以下問題

(1)哪年城鎮(zhèn)人口數最多?哪年最少?

(2)哪年鄉(xiāng)村人口數最多?哪年最少?

(3)哪年城鄉(xiāng)人口總數最多?哪年最少?

(4)你還能得到哪些信息?

師適時加以引導:①感受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的特點;②觀察發(fā)現(xiàn):人口總數逐年上升,從而進行人口教育;③了解:隨著經濟的發(fā)展,鄉(xiāng)村人口不斷轉為城鎮(zhèn)人口,鄉(xiāng)村人口不斷減少,城鎮(zhèn)人口不斷增加。

3、認識橫向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感受復式統(tǒng)計圖的不同呈現(xiàn)形式。

師:這里還有一幅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認真觀察,你能從中獲取哪些信息?

生:他們都通過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表示出了城鄉(xiāng)人口。

總結:橫向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和縱向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中記錄的信息是相同的。

教師:為什么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有橫向和縱向之分呢?

生:因為這是兩種不同表現(xiàn)方式。

總結:橫向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與縱向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只是形式上的不同,在其他方面是相同的。

師:請大家在教科書第96頁的橫向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補充完整。

小結:通過以上的學習,我們又認識了一種新的統(tǒng)計圖——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根據實際需要,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有不同的呈現(xiàn)形式,例如縱向的、橫向的以及兩個直條上下重疊在一起的。不論哪種呈現(xiàn)形式,都直觀地反映了所統(tǒng)計的數據,方便我們更好地獲取有關信息,進行分析和判斷。

三、評學--及時練習,鞏固提高

1、教科書第97頁“做一做”

2、教科書第98頁第1、2題。

板書設計:

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與單式條形統(tǒng)計圖的區(qū)別

1、兩個直條表示不同的數據

2、在條形統(tǒng)計圖的右上角標明圖例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篇4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能夠利用電子計算器進行簡單的計算。

2.使學生知道用電子計算器計算順序和筆算順序是一樣的。

3.讓學生善于觀察發(fā)現(xiàn)數學的秘密,能夠對一些有規(guī)律的數進行口算。

教學重點:能夠利用計算器進行簡單的計算。

教學難點:懂得觀察發(fā)現(xiàn)一些有規(guī)律的數的計算。

教學過程:

一、利用計算器計算:

386+179=

說說你是怎樣使用的。

(先按“386”,屏幕上顯示386,再按“+”,屏幕顯示不變,再按“179”,屏幕顯示179,按“=”,顯示結果565。)

試試ce鍵有什么功能?(清除)

自己試試看:

26×39=312÷8=

l.你覺得使用計算器需要注意些什么?

看清數,別摁錯了;每次計算前要清0。

2.計算。

54+46=60×2=

198÷49=50+30=

38×79=201+99=

計算后說一說你怎么算的這么快?(并不是任何時候用計算器計算都是的,像可以直接口算的、能簡算的題目,就不需要使用計算器了。)

3.做一做練習。

讓學生在小組內做一做,然后同桌做一做。

二、觀察發(fā)現(xiàn)

1.比一比,看誰做的又對又快。

(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

9999×1=9999×2=9999×3=9999×4=

說說你為什么做的又對又快。

觀察上面的算式和結果,你發(fā)現(xiàn)什么規(guī)律?

生暢所欲言。

師:根據你們的發(fā)現(xiàn)大膽猜測,能不用計算器,直接寫出下面各題的答案嗎?

9999×5=9999×7=9999×9=

師總結:碰到9999乘9以內的自然數(0除外)答案都是五位數,位和個位就是自然數與9的乘積,中間三位數都是9。

三、練習

做一做。練習30頁的第11、12題。

第11題用比賽的方式進行,以鞏固學生使用計算器計算。

第12題學生獨立完成,全班講評。

四、課堂小結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篇5

教學內容:第33頁~34頁的內容。

活動目標:

1.通過收集信息、操作實驗、討論交流等活動,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驗一億的大小,發(fā)展數感,感受數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2.初步獲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發(fā)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獲得成功的體驗,初步樹立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自信心。

活動重點:讓學生親自動手實踐操作,從而能主動總結研究方法。

活動難點:形成1億有多大的空間觀念。

活動準備:紙張、書、大米、黃豆等。

活動過程:

包括四個階段:設計方案──動手實際──獲得結論──表達交流

階段一:確立問題設計方案

1.明確活動目的、要求。

以小組為單位,通過創(chuàng)設現(xiàn)實情境,結合具體素材描述。

一億的大小,從中體會一億的大小。

2.確立研究的問題。

例:一億粒大米有多少?

一億個學生在一起占用多大面積?

口算一億道口算題需要多少時間?

一億個硬幣摞在一起有多高?

步行(汽車、飛機行駛)一億米需要多少時間?

幾滴血中有一億個紅細胞?

一億滴水有多少?

一億雙一次性筷子需要砍伐多少棵大樹?

3.制定活動方案。

(1)活動步驟。

(2)活動準備和分工安排。

并把活動步驟、活動準備和分工安排填寫在活動記錄表中。

階段二:動手實踐

各小組依據方案開展活動,并將獲得的數據、推算過程補充記錄在記錄表中。教師參與到學生活動中有針對性的指導、幫助。

階段三:獲得結論

學生根據對信息、數據的分析,結合具體情境描述出一億的大小。

階段四:表達交流

1.各小組陳述整個活動過程。

2.活動小結。

a進一步想象一億有多大。

b對小組的活動過程進行評價。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篇6

教學要求: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能正確地計算它們的面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