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新題分類匯編:收入與分配(高考真題+模擬新題)_第1頁
XXXX新題分類匯編:收入與分配(高考真題+模擬新題)_第2頁
XXXX新題分類匯編:收入與分配(高考真題+模擬新題)_第3頁
XXXX新題分類匯編:收入與分配(高考真題+模擬新題)_第4頁
XXXX新題分類匯編:收入與分配(高考真題+模擬新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課標文綜10.C1[2011·江蘇卷]下圖表示效率與收入差距的關系,橫軸x代表收入差距,縱軸y代表效率,原點O表示絕對的平均主義和絕對的低效率。曲線表示效率隨著收入差距的擴大而變化的情況。該圖表明()①在x1之前,效率與收入差距成反方向變化②收入差距擴大到一定程度之后,效率會降低③收入差距擴大具有激勵作用,效率將會提高④將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限度內有助于保持較高的效率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課標文綜10.C1[2011·江蘇卷]D【解析】本\o"歡迎登陸全品高考網!"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現和意義。從\o"歡迎登陸全品高考網!"題干中圖所示,可以看出,在x1之前,效率與收入差距成正方向變化,故①表述不符合\o"歡迎登陸全品高考網!"題意;適度的收入差距能提高效率,但是收入差距擴大到一定程度,效率會降低,故②④表述符合\o"歡迎登陸全品高考網!"題意,③表述不符合\o"歡迎登陸全品高考網!"題意。課標文綜17.C1[2011·山東卷]“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0%,爭取農民收入實現更高增幅”是山東省“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fā)展的一個重要目標。為實現這一目標,要求()①提高經濟效率,實現國民經濟健康發(fā)展②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③實行農產品政府定價政策,提高農民收入④增加貨幣發(fā)行量,支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課標文綜17.C1[2011·山東卷]A【解析】實現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收入增長,最根本的是大力發(fā)展生產力,提高經濟效率,①正確;在發(fā)展生產提高效率的基礎上,提高城鎮(zhèn)居民和農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是最直接的手段和途徑,②正確;市場經濟條件下,商品的價格由價值決定,并受供求關系的影響。有時,國家為穩(wěn)定社會秩序,對某種農產品實行保護價政策,但國家調控是宏觀的,不可能對所有的農產品都這樣做,③說法錯誤,排除;貨幣發(fā)行量是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為限度,不能隨意發(fā)行,排除④。

課標文綜38.(1)D2、C2、B1(2)E2(3)P1、P2[2011·安徽卷]《安徽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二個五年規(guī)劃綱要》(簡稱《綱要》)描繪了安徽省未來五年的發(fā)展藍圖。某校時政學習小組以“聚焦‘十二五’,心系安徽發(fā)展”為主\o"歡迎登陸全品高考網!"題開展探究活動,讓我們一起參與其中。★目標解讀在討論《綱要》中的經濟社會發(fā)展目標時,同學甲向大家出示了下表:安徽省“十二五”經濟社會發(fā)展目標(部分)指標,2010年預計,2015年目標,年均增長(%)財政民生支出(億元),1096,2403,17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5788,力爭31576,>10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元),5285,力爭10570,>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億元),4151.5,9500,18(1)同學們圍繞表中目標紛紛發(fā)表意見,請你談談提出上述目標的經濟學依據?!镉^點評說同學乙說:“除了重視經濟發(fā)展和關注民生,安徽的發(fā)展還要推進基層民主自治進程。許多與百姓利益攸關的事要靠他們自我管理,這樣才能共創(chuàng)幸福美好家園。”(2)請你運用民主管理意義的知識評說同學乙觀點的合理性。★感悟反思(3)結合材料,從“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角度談談本次探究活動對我們的啟示。課標文綜38.[2011·安徽卷]【答案】(1)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fā)展。財政具有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解決現階段的主要矛盾,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擴大消費特別是居民消費,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促進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考生若從統籌城鄉(xiāng)發(fā)展,收入是消費的前提和基礎,消費反作用于生產等方面作答亦可)(2)基層民主自治是人民當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徑,是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礎性工程。推進基層民主自治,發(fā)展基層民主,有利于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實的民主權利;推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發(fā)展;讓人民群眾在實踐中體驗民主管理的意義,增強和提高政治參與的責任意識和實際本領。(3)重視保障民生和推進基層民主啟示我們要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把維護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我們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fā)點;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推進基層民主啟示我們要通過改革使上層建筑適應經濟基礎的發(fā)展。同學們關注安徽發(fā)展啟示我們要在勞動和奉獻中創(chuàng)造價值,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人生價值。(1)D2、C2、B1[2011·安徽卷]【解析】本\o"歡迎登陸全品高考網!"題主要考查科學發(fā)展觀、財政的作用,考查解讀材料、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調動運用相關知識分析實際問\o"歡迎登陸全品高考網!"題的能力。設問考查確立上述目標的依據,而表格集中反映了安徽省重視財政民生支出、城鄉(xiāng)居民收入和消費的增長。擴大消費有利于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促進生產發(fā)展,解決現階段我國的主要矛盾;增加城鄉(xiāng)居民收入有利于擴大消費;增加財政的民生支出是因為科學發(fā)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財政具有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據此即可組織答案。(2)E2[2011·安徽卷]【解析】本\o"歡迎登陸全品高考網!"題考查堅持基層民主自治的意義,考查調動運用知識分析實際問\o"歡迎登陸全品高考網!"題的能力。解答本\o"歡迎登陸全品高考網!"題的關鍵在于對材料有效信息的把握。聯系設問,本\o"歡迎登陸全品高考網!"題具體考查推進基層民主自治,讓百姓自我管理的合理性,因此,答案的組織既要從基層民主自治的地位、發(fā)展的意義作答,又要分析對人民群眾的意義。(3)P1、P2[2011·安徽卷]【解析】本\o"歡迎登陸全品高考網!"題考查歷史唯物主義的相關理論,考查解讀、整合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調動運用相關知識解決實際問\o"歡迎登陸全品高考網!"題的能力。本\o"歡迎登陸全品高考網!"題的解答有一定難度,解答的關鍵在于信息的提取與恰當理論的選用。材料一表明,同學們關注安徽經濟社會發(fā)展目標、安徽省在發(fā)展中關注民生;材料二表明安徽重視推進基層民主。同學們關注安徽經濟社會發(fā)展目標啟示我們要在個人與社會發(fā)展中實現人生價值;關注民生、重視基層民主是重視人民群眾利益的體現,啟示我們要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與選擇;推進基層民主是調整上層建筑的體現,這啟示我們要改革上層建筑使之與經濟基礎相適應。大綱文綜38.G3、C2、N3[2011·全國卷]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各\o"歡迎登陸全品高考網!"題。材料一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為西藏與全國一起實現共同進步與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基本前提。1959年,西藏掀起一場轟轟烈烈的群眾性民主改革運動,廢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度,解放了百萬農奴和奴隸,開創(chuàng)了西藏人民當家作主的新時代。1965年,西藏自治區(qū)成立,標志著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在西藏全面確立。昔日的農奴和奴隸享有了平等參與管理國家事務和自主管理本地區(qū)和本民族事務的政治權利。西藏自治區(qū)不僅享有一般省級國家機關制定地方性法規(guī)的權力,而且享有廣泛的自治權。1965年以來,共制定了250余件地方性法規(guī)和具有法規(guī)性質的決議、決定,有效地維護了西藏人民在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各方面的特殊權益,促進了西藏各項事業(yè)的發(fā)展。材料二民主改革50多年來,西藏經歷了從黑暗走向光明、從落后走向進步、從貧窮走向富裕、從專制走向民主、從封閉走向開放的光輝歷程,實現了由封建農奴制向社會主義制度的歷史性跨越,經濟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據統計,1959年至2010年,西藏生產總值由1.74億元增長到507.46億元。2010年西藏的經濟增長率為12.3%,比全國平均水平高2個百分點。1959年至2008年,中央財政向西藏的財政轉移支付為2019億元,平均增長近12%?!笆濉逼陂g,中央財政計劃對西藏的財政補助達到2124億元。(1)結合材料一,說明西藏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的根據,并分析民族區(qū)域自治對西藏經濟社會發(fā)展的作用。(2)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經濟知識,說明中央財政支持對西藏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意義。(3)運用處理社會關系的實踐推動社會發(fā)展進步這一原理,結合材料分析西藏實現跨越式發(fā)展的原因。大綱文綜38.G3、C2、N3[2011·全國卷]【答案】(1)根據: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在西藏地區(qū)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符合我國國情和西藏的實際,是國家的集中統一領導與西藏區(qū)域自治的有機結合,有助于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促進國家富強和西藏的繁榮,維護國家的統一和安全。作用:使西藏自治區(qū)充分享有廣泛的自治權,保障了西藏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能夠自主管理本地區(qū)、本民族內部事務,提高了對公共事務的管理效能;鞏固和發(fā)展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促進了西藏經濟社會的發(fā)展。(2)加快西藏基礎設施建設,為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促進科學、教育、文化、衛(wèi)生事業(yè)的發(fā)展,為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奠定基礎;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3)社會關系的調整和變革反作用于生產活動。西藏廢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度,促進了生產資料與勞動者的有機結合,推動了生產發(fā)展。社會關系的調整和變革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社會主義制度和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的建立,維護了西藏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調動了其積極性。根據經濟社會發(fā)展要求制定和實施的法律法規(guī),促進了生產關系與生產力相適應,推動了西藏實現跨越式發(fā)展?!窘馕觥勘綷o"歡迎登陸全品高考網!"題以西藏和平解放60年來的變化為背景,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以及運用財政的作用、處理社會關系的實踐、民族區(qū)域自治的相關知識分析說明問\o"歡迎登陸全品高考網!"題的能力。第(1)問從西藏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的根據角度切入,分析民族區(qū)域自治對西藏經濟社會發(fā)展的作用。此問\o"歡迎登陸全品高考網!"題實際分為兩個小問,首先回答西藏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的根據,然后分析民族區(qū)域自治對西藏經濟社會發(fā)展的作用。回歸課本,結合材料圍繞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符合我國國情以及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的優(yōu)越性來回答第一小問,然后從保障西藏自治區(qū)享有廣泛的權利、鞏固和發(fā)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等角度組織答案?;卮饡r一定要將課本基礎知識與材料結合,不可相互脫節(jié)。第(2)問屬于影響意義類試\o"歡迎登陸全品高考網!"題,回答時要運用財政的作用的知識,并結合材料二進行分析,圍繞財政促進經濟發(fā)展、促進科教文衛(wèi)的發(fā)展、促進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角度組織答案。第(3)問要注意把握知識限定是“處理社會關系的實踐推動社會發(fā)展進步這一原理”,答\o"歡迎登陸全品高考網!"題方向在于分析西藏實現跨越式發(fā)展的原因。因此組織答案需要將此原理細分,先呈現原理內容,然后用材料語言進行論證。結合材料和課本基礎知識,此\o"歡迎登陸全品高考網!"題要圍繞社會關系的調整和變革對生產實踐的作用、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促進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發(fā)展的角度組織答案。課標文綜31.C2[2011·福建卷]通貨膨脹率一般是用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來衡量的物價漲幅,國際上通常把CPI漲幅達到3%作為警戒線。讀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在A點時,適宜采取擴張性財政政策,降低利率B.從B點到C點,適宜減少財政支出,降低貨幣流通速度C.從C點到D點,適宜擴大財政盈余,降低存款準備金率D.在E點時,適宜增發(fā)國債,增加貨幣供給課標文綜31.C2[2011·福建卷]B【解析】本\o"歡迎登陸全品高考網!"題以“十一五”時期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漲跌幅度曲線圖為背景,考查考生對宏觀調控政策的認識。CPI漲幅超過3%通常作為通貨膨脹的警戒線,在A點時,CPI漲幅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宜實施穩(wěn)健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從B點到C點,市場出現通貨膨脹,宜實施適度從緊的財政和貨幣政策,B項正確。從C點到D點,CPI漲幅不斷下滑,市場出現通貨緊縮,需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適宜擴大財政赤字,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在E點時,市場出現通貨膨脹預期,宜實施穩(wěn)健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增加貨幣供給的觀點不對。課標文綜33.C2[2011·福建卷]“拉弗曲線”(見下圖)描述了稅率和稅收的關系。它給我們的啟示是()①稅收政策必須考慮企業(yè)和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②A點是我國政府實施宏觀調控的最佳稅率選擇③確定稅率應充分考慮企業(yè)產品的價值和競爭力④稅率超過了一定的范圍將導致稅收收入的下降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④D.③④課標文綜33.C2[2011·福建卷]C【解析】“拉弗曲線”反映的是稅率高低與政府稅收之間的關系。一般認為,政府提高稅率,自然會使稅收增加,但如果稅率太高,納稅人增加收入的積極性就會受到壓抑,進而減少投資和工作時間,這將導致稅基的減少,政府的稅收不但不會增加,反而有可能減少。相反減稅會刺激勞動者的工作熱情和企業(yè)的投資動力,雖然稅率下降,但稅基的大幅度增加很可能增加政府的稅收。所以稅率的制定必須綜合考慮企業(yè)和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稅收具有強制性、無償性、固定性,與企業(yè)產品的價值和競爭力無關,排除③選①。從理論上說,當稅率是零和稅率是百分之百的時候,稅收收入都等于零,所以④應選。A點是政府獲取稅收收入的最佳稅率選擇,但不是宏觀調控的最佳選擇。政府的宏觀調控應根據客觀的經濟形勢對應采取積極、穩(wěn)健或者從緊的財政政策,適度提高稅率或者降低稅率。課標文綜11.C2[2011·江蘇卷]“十一五”期間,全國共計完成農村公路建設投資9500億元。2011年中央將繼續(xù)加大投資力度,投資也將進一步向西北和“少邊窮”地區(qū)傾斜,其中以車輛購置稅安排的投資額將超過300億元。這說明()①我國稅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②稅收是國家組織財政收入的最普遍形式③國家財政支出可以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fā)展④公民自覺納稅是實現社會公平的必要前提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課標文綜11.C2[2011·江蘇卷]B【解析】本\o"歡迎登陸全品高考網!"題考查的知識點是財政與稅收。\o"歡迎登陸全品高考網!"題干主要講述中央以車輛購置稅安排的2011年對西部和“少邊窮”地區(qū)增加的投資,故①③表述正確符合\o"歡迎登陸全品高考網!"題意;②表述正確但不符合\o"歡迎登陸全品高考網!"題意,④表述不正確,效率優(yōu)先是實現社會公平的前提和基礎。課標文綜11.C2[2011·天津卷]假定小張和老趙某月的工薪收入分別為1900元、5000元,結合下表,判斷下列選項中錯誤的是()個人所得稅稅率表(工資、薪金所得適用)級數,全月應納稅所得額*,稅率(%)1,不超過500元的,52,超過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103,超過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154,超過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20……,……,……9,超過100000元的部分,45*指個人月工資、薪金所得減去2000元以后的余額A.個人工薪收入所得稅具有累進性質B.征收個人所得稅有利于促進社會公平C.小張該月不用繳納個人工薪收入所得稅D.老趙該月應繳納450元的個人工薪收入所得稅課標文綜11.C2[2011·天津卷]D【解析】本\o"歡迎登陸全品高考網!"題考查個人所得稅的知識點,特別注意逆向選擇\o"歡迎登陸全品高考網!"題。A、B、C說法均正確,老趙的該月應該繳納的個人所得稅是500×5%+1500×10%+1000×15%=325(元)。故選答案D。課標文綜25.C2[2011·浙江卷]2011年4月,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升5.3%。為有效控制通貨膨脹,政府應采取的財政政策和措施是()A.削減行政開支,減少財政支出B.增加國家稅收,擴建公用設施C.減少國家稅收,減持外國國債D.增加財政支出,刺激需求增長課標文綜25.C2[2011·浙江卷]A【解析】本\o"歡迎登陸全品高考網!"題考查財政的作用和國家宏觀調控手段的具體運用,考查理解并運用教材知識解決實際問\o"歡迎登陸全品高考網!"題的能力。為抑制通貨膨脹應采取緊縮性財政政策即抑制社會總需求的增長、增加社會總供給,即減少財政支出、增加財政收入的政策,據此,答案為A;C、D屬于積極的財政政策,不當選;增加稅收用于公用設施建設,依然會起到刺激需求的作用,B不當選。課標文綜26.C2[2011·浙江卷]假如國家將個人所得稅起征點由2000元上調至3000元,其他條件不變,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月收入3000元以下的所有居民應繳個人所得稅減少B.月收入超過3000元的所有居民沒有得到實惠C.居民整體可支配收入增加D.初次分配更加合理課標文綜26.C2[2011·浙江卷]C【解析】本\o"歡迎登陸全品高考網!"題考查個人所得稅,考查對教材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能力。個稅起征點上調至3000元,意味著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居民不用繳納個人所得稅,A錯誤;因為個稅采取超額累進稅率,這一調整對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居民而言,意味著繳納稅款數量減少,B錯誤;提高個稅起征點,意味著總體上居民所納稅款減少,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答案為C;個稅的調整屬國家對國民收入再分配的調節(jié),D不當選。1.【2011·淄博一?!考滓覂扇朔忠粔K蛋糕,由于擔心誰來切都會給自己多切一些,因而兩人為如何公平分配爭執(zhí)不下。有人給他們出了一個主意:讓一個人切,另一個人先挑選,這樣分蛋糕的公平問\o"歡迎登陸全品高考網!"題就解決了。這個故事啟示我們()A.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前提和基礎B.要堅持公平競爭、優(yōu)勝劣汰的原則C.分配公平主要指收入分配的平等D.促進公平正義必須依靠合理的機制和政策D【解析】考查社會公平。讀懂材料是關鍵,材料是探討如何解決公平問\o"歡迎登陸全品高考網!"題,并指出了辦法——建立合理的分配機制。對比選項,A、B、C與材料所說相去甚遠,D最符合。2.【2011·新壩一?!咳绻f做大社會財富這個“蛋糕”是政府的責任,那么,分好社會財富這個“蛋糕”,體現了政府的良知。為了分好這個“蛋糕”,政府應該()①加大財政稅收在收入分配中的調節(jié)作用②完善對壟斷行業(yè)工資總額和工資水平的調控政策③保護合法收入,調節(jié)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④制定企業(yè)工資方案,提高最低工資標準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A【解析】考查分配政策。關鍵詞是“政府”。④“制定企業(yè)工資方案”主體應是企業(yè)。3.【2011·青島質檢】“十二五”規(guī)劃強調實現“兩個同步”的目標,即經濟發(fā)展與居民收入同步增長、勞動生產率與勞動報酬同步提高。對“兩個同步”目標的理解,正確的是()①實現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標,共享經濟發(fā)展成果②加快發(fā)展生產力,體現效率優(yōu)先、兼顧公平的原則③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擴大國內消費需求④促進收入分配公平,保障和改善民生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C【解析】考查分配政策?!皟蓚€同步”的根本目標是提高人民收入,促進分配公平,實現共同富裕,側重公平。②“效率優(yōu)先”與\o"歡迎登陸全品高考網!"題意不符;③未體現。4.【2011·上海十校聯考】國務院日前發(fā)出通知,自2010年12月1日起,對外資企業(yè)征收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統一內外資企業(yè)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制度。這是我國統一內外資企業(yè)稅制的又一重要舉措,也意味著我國內外資企業(yè)稅制的全面統一。這①有利于大幅度增加國家的財政收入②有利于進一步發(fā)揮稅收調節(jié)經濟的杠桿作用③符合世貿組織的非歧視性原則④符合誠實守信原則A.①③B.②③C.①②D.③④B【解析】考查稅收。用比較排除法。①與事實不符,④與\o"歡迎登陸全品高考網!"題材無關。5.【2011·臨沂質檢】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是面向所有享用城鄉(xiāng)公共設施和教育服務的單位和個人征收的專項稅收和政府性基金,該項稅費開征20多年來,一直對中國公民和內資企業(yè)征收。自2010年12月1日起,中國統一內外資企業(yè)和個人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制度。這意味著A.稅收具有固定性的特點B.市場競爭環(huán)境更加公平C.財政收入將會大幅增加D.外商投資環(huán)境日益惡化B【解析】考查稅收。用比較排除法,A、C、D均與\o"歡迎登陸全品高考網!"題干所示主旨——促進公平的市場環(huán)境不符。6.【2011·撫順六校聯考】國家對網絡買賣虛擬貨幣取得的收入征收個人所得稅,這一行為()①說明稅收具有隨意性②刺激了網絡買賣虛擬貨幣的消費行為③能夠增加財政收入,維護國家利益④可以調節(jié)個人收入分配,維護社會公平A.①②③B.①②④C.③④D.②③④C【解析】考查個人所得稅。用排除法:①本身錯誤,②與\o"歡迎登陸全品高考網!"題意不符,征稅有限制、規(guī)范的意味。7.【2011·蚌埠一檢】右邊漫畫《中國騰飛,堅強保證》啟示我們,作為公民要()A.了解稅收基本特征B.參與稅收征管,關注稅收使用C.依法自覺誠信納稅D.反對偷稅漏稅等觸犯刑法的行為C【解析】考查依法納稅。注意\o"歡迎登陸全品高考網!"題干主體“公民”不可能都參與稅收征管,排除B。漫畫主旨是“稅收,是中國騰飛的保證”,通過比較,C更符合\o"歡迎登陸全品高考網!"題意。8.【2011·黃岡模擬】某批發(fā)公司4月份購進彩電1000臺,購入價200萬元,彩電銷售總收入210萬元。該月支付本公司20名員工工資8萬元,支付各項費用4萬元。本材料涉及應納稅的稅種有()①消費稅②增值稅③個人所得稅④行為稅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B【解析】考查稅種。從\o"歡迎登陸全品高考網!"題干中公司的經營狀況看,這個月公司增值210萬-200萬=10萬元,故應納增值稅。每位員工工資:8萬/20=4000元,我國個稅起征點為2000元,故應納個人所得稅。故選B。

管理會計案例解析管理會計案例1一、甲企業(yè)本年計劃生產1000件A產品,正常價格為80元/件。年初編制的成本計劃見表:成本計劃表 產銷量:1000件成本項目總成本單位成本直接材料2400024直接人工1200012變動性制造費用40004固定性制造費用1000010銷售及管理費用50005合計55000551月份乙企業(yè)要求甲企業(yè)追加訂貨200件A產品,特殊訂價為50元/件。要求:就以下各個不相關方案作出可否接受此項追加訂貨的決策。(1)、企業(yè)最大生產能力為1200件,剩余能力無法轉移,追加訂貨不需要追加專屬成本。(2)、企業(yè)最大生產能力為1160件,剩余能力無法轉移,也不需要追加專屬成本。(3)、企業(yè)最大生產能力為1200件,剩余能力也無法轉移,但追加訂貨要求經過某臺專用設備加工,該設備價值1800元。(4)、最大生產能力1180件,剩余能力可以轉移,若對外出租可獲租金收入200元,追加訂貨要求加1100元專屬成本。分析:依題意分別用各種方法解題如下:(1)、∵特殊訂價50元>單位變動成本40元(24+12+4)∴可以接受此追加訂貨可以獲利潤2000元=(50-40)×200(2)、列相關損益分析表如下:見表1表1: 相關損益分析表單位:元方案項目接受追加訂貨拒絕追加訂貨相關收入50×200=100000相關成本96000其中:增量成本40×160=64000機會成本80×40=32000相關損益+4000在此情況下,接受訂貨的相關損益為+400,比不接受訂貨多400元,所以應當考慮接受此追加訂貨。該表中按160件計算接受訂貨的相關增量成本,原因是企業(yè)最大生產能力為1160件,原計劃生產1000件,故追加訂貨200件中只能有160件可利用剩余生產能力,屬于相關產量,其余40件要沖擊原計劃產量,但這40件不論是否接受訂貨均要安排生產,對于增量成本而言屬于無關產量。機會成本反映的是追加訂貨影響正常計劃完成(只完成了960件)而減少的正常收入(3)、編制差別損益分析表見表2:表2:差別損益分析表單位:元方案項目接受追加訂貨拒絕追加訂貨相關收入50×200=100000+10000相關成本合計98000+9800其中:增量成本40×200=80000專屬成本18000 差別損益+200訂貨可獲200元利潤,應接受追加訂貨。(4)、不應接受追加訂貨。見表3相關損益分析表,接受訂貨的相關損益比拒絕訂貨的相關損益少100元。表3:相關損益分析表單位:元方案項目接受追加訂貨拒絕 相關收入50×200=10000200 相關成本99000其中:增量成本40×180=72000 專屬成本11000 機會成本80×20=16000相關損益+100+200表3中的第二方案若改為拒絕訂貨,則其相關收入200元租金就應當列入第一個方案的相關成本,作為另一個機會成本項目。管理會計案例2表1是企業(yè)1990——1999年連續(xù)10年有關產銷業(yè)務量、成本以及售價等資料。據此按兩種成本法編制的損益表表2所示(為簡化計算,貢獻式損益表是按變通的形式編制的)。根據以上資料編制的棕合分析表見表3。從這個例子中不難發(fā)現兩個問題:第一、即使前后期成本水平、價格和存貨計價方法不變,兩種成本法出現不為零的營業(yè)凈利潤差異也只有可能性,而沒有必然性;第二、產銷平衡關系與分期營業(yè)凈利潤差異的性質之間的聯系似乎也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樣有規(guī)律。表一期間項目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1.產銷量與存貨量(件)Q100100010001250100010009009001650X14000400040005000400050004000250050003100X24000300040004750425050004100250042504750Q2010001000125010001000900900165002.成本水平(1—10期)單位變動生產成本b1=10元單位變動非生產成本b2=0.3元每期固定性制造費用a1=10000元每期固定性銷售管理費用a2=4100元3.每期生產成本(a1+b1x1)(元)500005000050000600005000060000500003500060000410004.每期銷售及管理費用(a2+b2x2)(元)53005000530055255375560053304850537555255.銷售水平(1—10期)產品銷售單價p=20元各項假定:每期生產量指當期投產且全部完工量(不存在在產品問題)。(2)每期銷售量中不存在退還、折讓和折扣問題。(3)各期成本水平不變(單位變動成本與固定成本總額均不變)。(4)各期售價不變(產品質量與市場銷路不變)。(5)存貨按先進先出法計價(FIFO)。(6)假定各期的服務費用均為零。表二損益表期間項目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損益表(傳統式)營業(yè)收入(PX2)800006000080000950008500010000082000500008500095000營業(yè)成本期初存貨成本001250012500150001250012000112501260019800加:本期生產成本50000500005000060000500006000050000350006000041000減:期末存貨成本012500125001500012500120001125012600198000營業(yè)成本50000375005000057500525006050050750336505280060800營業(yè)毛利3000022500300003750032500395003125016350320034200減營業(yè)費用銷售及管理費用5300500053005525537556005330485053755525營業(yè)凈利潤24700175002470031975271253390025920115002682528675損益表(貢獻式)營業(yè)收入(PX2)800006000080000950008500010000082000500008500095000營業(yè)變動成本(b1x240000300004000047500425005000041000250004250047500營業(yè)貢獻邊際40000300004000047500425005000041000250004250047500減:期間成本固定性制造費用(A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銷售及管理費用5300、500005300552553755600533048555053755525合計1530015000153001552515375156001533014850153751525營業(yè)凈利潤24700150002470031975271253440025670101502712531975表三綜合分析表期間 項目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合計產銷生產量400040004000500040005000400025005000310040600銷售量400030004000475042505000410025004250475040600利潤率完全成本法24700175002470031975271253390025920115002682528675252820變動成本法24700150002470031975271253440025670101502712531975252820差量02500000-5002501350—300-33000產銷平衡法絕對平衡產大于銷相對平衡1產大于銷產小于銷相對平衡1產小于銷相對平衡2產大于銷產小于銷=完全成本期末單位存貨中固定性制造費用02.52.02.542.001)法下存貨與利潤差額的關系期末存或量010001000125010001000900900165002)期末存貨吸收的固定性制造費用02500250025002500200022503600330003)=1)×2)期初單位存貨中固定性制造費用002.52.02.542.04)期初存貨量001000100012501000100090090016505)期初存貨釋放的固定性制造費用00250025002500250020002250360033006)=4)×5)存貨吸收與釋放的固定制造費用差額02500000-5002501350-300-33007)=3)-6)管理會計案例3計算單純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凈現金流量。企業(yè)擬購建一項固定資產,需投資100萬元,按直線法折舊,使用壽命10年。預計投產后每年可獲營業(yè)凈利潤10萬元。假定不考慮所得稅因素。要求:就以下各種不相關情況用簡化公式分別計算項目的凈現金流量。(1)、在建設起點投入自有資金100萬元,當年完工并投產,期末無殘值。(2)、建設期為一年,其余條件同(1)。(3)、期滿有凈殘值10萬元,期余條件同(1)。(4)、建設期為一年,年初年末分別投入50萬元自有資金,期末無殘值。(5)、在建設起點一次投入借入資金100萬元,建設期為一年,發(fā)生建設期資本化利息10萬元,期末無殘值。(6)、期末有10萬元凈殘值,其余條件同(5)。分析:依題意計算有關指標:∵固定資產原值=固定資產投資+建設期資本化利息∴在第(1)、(2)、(3)、(4)、種情況下,固定資產原值=100(萬元)在第(5)、(6)種情況下,固定資產原值=100+10=110(萬元)∵固定資產年折舊=∴在第(1)、(2)、(4)、種情況下,年折舊=(萬元)在第(3)種情況下,年折舊=萬元)在第(5)種情況下,年折舊=(萬元)在第(6)種情況下年折舊=(萬元)∵項目計算期=建設期+經營期∴在第(2)、(4)、(5)、(6)、種情況下,n=1+10=11(年)在第(1)、(3)、情況下n=0+10=10(年)∵第n年回收額=該年回收固定資產余值+回收流動資金∴在第(1)、(2)、(4)、(5)、種情況下,回收額為零。在第(3)、(6)、種情況下,回收額=10(萬元)。按簡化公式計算的各年凈現金流量應分別為:(1)、NCF0=-100萬元,NCF1——10=10+10=20(萬元)(2)、NCF0=-100萬元,NCF1=0,NCF2——11=10+10=20(萬元)(3)、NCF0=-100萬元,NCF1——9=10+9=19(萬元)NCF10=10+9+10=29(萬元)(4)、NCF0——1=-50萬元,NCF2——11=10+10=20(萬元)(5)、NCF0=-100萬元,NCF1=0,NCF2——11=10+11=21(萬元)(6)、NCF0=-100萬元,NCF1=0,NCF2——10=10+10=20萬元,NCF11=10+10+10=30(萬元)。管理會計案例4計算完整工業(yè)投資項目的凈現金流量。某工業(yè)項目需要原始投資125萬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100萬元,開辦費投資5萬元,流動資金投資20萬元。建設期為1年,建設期與購建固定資產有關的資本化利息10萬元,固定資產投資和開辦費投資于建設起點投入,流動資金于完工時(第1年末)投入。該項目壽命期10年,固定資產按直線法折舊,期滿10萬元凈殘值;開辦費自投產年份起分5年攤銷完畢。預計投產后第1年獲5萬元利潤,,以后每年遞增5萬元;流動資金于終結點一次回收。要求:按簡化公式計算項目各年凈現金流量。分析:依題意計算如下指標:項目計算期=1+10=11(年)固定資產原值=100+10=110(萬元)(3)、固定資產年折舊=(萬元)(共10年)(4)、開辦費攤銷額=(萬元)(5年)(5)、投產后每年利潤分別為5、10、15、…..,50萬元(10年)(6)、建設期凈現金流量:NCF0=-100(萬元)NCF1=-5-20=-25(萬元)經營期凈現金流量:NCF2=5+10+1=16(萬元)NCF3=10+10+1=21(萬元)NCF4=15+10+1=26(萬元)NCF5=20+10+1=31(萬元)NCF6=25+10+1=36(萬元)NCF7=30+10+0=40(萬元)NCF8=35+10+0=45(萬元)NCF9=40+10+0=50(萬元)NCF10=45+10+0=55(萬元)NCF11=50+10+0+(10+20)=90(萬元)管理會計案例5計算考慮所得稅的固定資產項目的凈現金流量。某固定資產項目需要一次投入價款100萬元,資金來源系銀行借款,年利息率10%,建設期為一年,用投產后稅后利潤歸還貸款本息。該固定資產可使用10年,按直線法折舊,期滿有凈殘值10萬元。投入使用后,可使每年產品銷售收入(不含增值稅)增加80.39萬元,同時使經營成本增加48萬元。所得稅率為33%。要求:分別按兩種方法計算該項目凈現金流量(中間結果保留兩位小數)。分析:先計算相關指標:項目計算期=1+10=11(年)固定資產原值=100+100×10%×1=110(萬元)年折舊=(萬元)經營期每年總成本=年經營成本+年折舊=48+10=58(萬元)每年營業(yè)凈利潤=利潤總額=80.39-58=22.39(萬元)每年應交所得稅22.39×33%≈7.39(萬元)第一種方法:按簡化公式計算凈現金流量建設期凈現金流量:NCF0=-100萬元,NCF1=0經營期凈現金流量:NCF2——10==15+10=25(萬元)NCF11=15+10+10=35(萬元)第二種方法:按定義編制現金流量表見表一:如下表一某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現金流量表(部分)單位:萬元0123…..1011合計0現金流入量1營業(yè)收入1.2回收固定資產余值1.3現金流入量合計00000080.39080.3980.39080.39…..…..…..80.39080.3980.3910.0090.39803.9010.00813.900現金流出量2.1固定資產投資2.2經營成本2.3所得稅(33%)2.4現金流出量合計100001000000048.007.3955.39048.007.3955.39…..…..…..…..048.007.3955.39048.007.3955.39100.00480.0073.90653.903.0凈現金流量-100025.0025.00…..25.0035.00160.00顯然,按兩種方法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