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誦讀《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同步練習(含答案)2023-2024學年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1頁
古詩詞誦讀《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同步練習(含答案)2023-2024學年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2頁
古詩詞誦讀《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同步練習(含答案)2023-2024學年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3頁
古詩詞誦讀《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同步練習(含答案)2023-2024學年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4頁
古詩詞誦讀《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同步練習(含答案)2023-2024學年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第頁古詩詞誦讀《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同步練習(含答案)2023-2024學年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同步練習

一、古代詩歌閱讀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v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1.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千里”和“十年”寫出了生者與死者在空間與時間上的隔離,表達了詞人對亡妻沉痛的思念以及永遠不能再相逢的遺憾。

B.“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三句,把現實與夢幻混同起來,記述詞人在對亡妻的哀思中糅進自己的身世感慨,加深了這首詞的內涵。

C.“小軒窗,正梳妝”句采用白描手法,刻畫了亡妻在自己心目中的永恒印象。這看似夢境記實,實則是夫妻二人生前甜蜜幸福生活的真實寫照。

D.本詞題為“記夢”,夢境在全篇中居主導地位。詞人娓娓訴說自己的心情和夢境,抒發(fā)自己對亡妻的深情,語言樸素,情真意切,全不見雕琢痕跡。

2.最后三句“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耐人回味。請簡要賞析。

閱讀下面兩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v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鷓鴣天

賀鑄

重過閶門①萬事非。同來何事不同歸?梧桐半死清霜后、頭白鴛鴦失伴飛。

原上草,露初晞②。舊棲新垅兩依依??沾才P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

(注)①閶門:蘇州西門,此處代指蘇州,詞人舊居。②晞:曬干。

3.下列對于這兩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千里孤墳”,蘇軾妻子王弗死后葬于四川眉山,蘇軾任所在山東密州,相隔遙遠,故稱“千里”。

B.蘇詞運用多種手法在對亡妻的哀思中又糅進了自己的身世感慨,將夫妻之間的情感表達得深婉而摯著,終成千古絕唱。

C.詞人用“半死梧桐”自比,“失伴鴛鴦”喻妻,陰陽相隔,孑身獨存之狀,寂寞之情,溢于言表。

D.賀詞在藝術構思上最突出之處在于將生者與死者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詞筆始終關合自己與妻子,其情之深已侵入文章構思當中。

4.同是抒發(fā)對亡妻的思念之情,蘇詞與賀詞有什么不同?請結合文本分析。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v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5.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題目中的“記夢”雖是本詞的中心內容,但真正記夢的只有下闋五句。

B.開頭的“不思量”與“自難忘”并不矛盾,反而因為真實顯得更動人心弦。

C.“縱使”句寫亡妻可能認不出自己,突出了詞人因容顏衰老而產生的悲情。

D.記述夢境的幾句對亡妻的描寫十分形象,“相顧無言”有無聲勝有聲之妙。

6.詞末“明月夜,短松岡”兩句歷來受到高度評價,請對其做簡要賞析。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鷓鴣天·重過閶門萬事非①

[宋]賀鑄

重過閶門②萬事非,同來何事不同歸?梧桐半死清霜后,頭白鴛鴦失伴飛。

原上草,露初晞。舊棲新垅③兩依依??沾才P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

注:①賀鑄因事要離開夫婦曾共居的蘇州時,為悼念亡妻趙氏而作此詞。②閶門:蘇州城西門,詞人舊居。③新垅:新墳,指死者葬所。

7.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開頭語言濃麗哀婉,寫詞人舊地重游,想起過往,不由悲嘆萬事皆非,奠定了全詞的感情基調。

B.上片運用比喻修辭,詞人將自己比作遭霜打而半死的梧桐、白頭失伴的鴛鴦。

C.下片情中有景,景中有情,虛實結合。“誰復挑燈夜補衣”一句既是呼告也是詢問,情真意切,渾然難分。

D.本詞沒有什么奇情幻想,只是寫眼前景象,談日?,嵤潞蜆闼馗杏|,卻極富感染力。

8.本詞與蘇軾《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范妓茉炝似拮有蜗?,試分析兩首詞對此采用的不同寫法及情感。

閱讀下面兩首詞,完成下面小題。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v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鷓鴣天

賀鑄

重過閶門萬事非,同來何事不同歸?梧桐半死清霜后,頭白鴛鴦失伴飛。

原上草,露初晞,舊棲新垅兩依依??沾才P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

9.下列對兩首詞詩句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蘇詞中“自難忘”的“自”,意為“卻,可是”:詩句表現出思念已刻骨銘心。

B.蘇詞中“料得”三句,是詩人對自己夜晚來到亡妻孤墳處這一夢境的形象描繪。

C.賀詞中的“同來何事不同歸”,看似問得無理,卻道出了詩人強烈的悲苦之情。

D.賀詞中“原上草,露初晞”中的“露”暗喻生命短暫,隱含對妻子亡故的悲傷。

10.下列對兩首詞的理解和賞析,正確的一項是()

A.蘇詞中詩人眼前的“孤墳”與賀詞中的“重過閶門”均為悼亡的緣由。

B.蘇軾用“塵滿面,鬢如霜”描繪夢境中的自己經歷十年滄桑后的樣子。

C.賀詞的“梧桐半死”“鴛鴦失伴”意在表達對梧桐、鴛鴦的悲憫之情。

D.這兩首詞下闋,蘇詞重記夢懷人,賀詞重寫景思人,境不同而情皆深。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望江南超然臺①作

蘇軾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臺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卻咨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注]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秋載,蘇軾由杭州貶官密州(今山東諸城)。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舊俗寒食節(jié)不舉火,節(jié)后舉火稱新火。

1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句以春柳在春風中的姿態(tài)——“風細柳斜斜”,點明當時的季節(jié)特征:春己暮而未盡。

B.“試上”三句,是說登臨超然臺遠眺,春風中的春水、春花、煙雨……令詩人心曠神怡。

C.下片緊承上片所寫之景,以“寒食后,酒醒卻咨嗟”,進一步將登臨的時間點明。

D.“年華”,指好時光,與開頭所說“春未老”相應合。詩人欲忘卻塵世間一切,借詩酒以自娛。

12.詞的上片寫景有何特點,請作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這兩首詩詞,完成下面小題。

采桑子·潤州多景樓與孫巨源相遇

蘇軾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樓中。尊酒相逢,樂事回頭一笑空。

停杯且聽琵琶語,細撚輕攏。醉臉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紅。

潤州甘露寺彈箏

蘇軾

多景樓上彈神曲,欲斷哀弦再三促。

江妃出聽霧雨愁,白浪翻空動浮玉[注]。

喚取吾家雙鳳槽,遣作三峽孤猿號。

與君合奏芳春調,啄木飛來霜樹杪。

【注】浮玉:喻指金山。

13.下列對這兩首詩詞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采桑子》開篇從“多景樓”的“多”字獲取靈感,連用三個“多”字引出“情”“感”“病”而不贅敘,令人印象深刻。

B.“空”字寫出“一笑”之后,“回頭”來眼前的“樂事”便會消失而“空”無所有,只有“多情”“多感”“多病”依然。

C.《潤州甘露寺彈箏》一詩首句寫在多景樓上彈奏一首神曲,悲傷的弦音像要斷裂一樣再三緊促,開篇便奠定了全詩的感情基調。

D.這兩首詩詞皆出自蘇軾之手,均寫多景樓中與友人相聚之事,都借用音樂抒情,但抒發(fā)的情感卻一喜一憂,迥然不同。

14.有人評論說蘇軾《采桑子》中“斜照江天一抹紅”一句與白居易《琵琶行》中“唯見江心秋月白”一句有異曲同工之妙。請試作簡要分析。

閱讀《江城子·密州出獵》,回答下列問題。

江城子·密州出獵

蘇軾

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15.下面對本詞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詞描繪冬獵盛況,上片寫出獵場面,極其壯觀,使人有親臨其境之感;下片向朝廷請戰(zhàn),豪情壯志躍然紙上。

B.寫作此詞時,年近不惑,而詞中卻自稱“老夫”,顯然有時不我待、功業(yè)未就的遲暮消極之感。

C.詞中運用馮唐持節(jié)赦免魏尚的典故,含蓄委婉地表示:希望朝廷能派人來赦免他的罪名,讓他有機會到西北邊防抵抗外敵入侵。

D.季羨林說:“蘇軾是中國文學史和藝術史上最全面的偉大天才?!碧K軾的才能是多方面的,在詞的創(chuàng)作上,他擺脫了婉約派的傳統(tǒng),創(chuàng)豪放詞派,與辛棄疾并稱。

16.古人用詞往往一字傳神,“千騎卷平岡”一句中哪一個字用得好?好在何處?

17.請你自選角度,對“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一句做具體賞析。

閱讀下面兩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行香子·舟宿蘭灣①

【宋】蔣捷

紅了櫻桃,綠了芭蕉。送春歸、客尚蓬飄。昨宵谷水,今夜蘭皋。奈云溶溶,風淡淡,雨瀟瀟。

銀字笙調,心字香燒。料芳悰②、乍整還凋。待將春恨,都付春潮。過窈娘堤,秋娘渡,泰娘橋。

行香子·過七里瀨③

【宋】蘇軾

一葉舟輕,雙槳鴻驚。水天清、影湛波平。魚翻藻鑒,鷺點煙汀。過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畫,曲曲如屏。算當年、虛老嚴陵④。君臣一夢,今古空名。但遠山長,云山亂,曉山青。

【注】①蘭灣:或謂蘭溪之灣。蘭溪:水名,即今浙江之蘭江,江岸多生蘭芝,故名。此詞為詞人泊舟吳江時所作。②芳悰:芳心。③蘇軾因與朝廷掌權者意見不合,被貶謫杭州任通判期間,巡查富陽,由新城至桐廬,乘舟富春江,經過七里瀨時作此詞。④嚴陵:即嚴光,字子陵,東漢人,曾與劉秀同學,并幫助劉秀打天下。劉秀稱帝后,他改名隱居。劉秀三次派人才把他召到京師。授諫議大夫,他不肯接受,歸隱富春江,終日釣魚。世人多認為嚴光釣魚是假,“釣名”是真。

18.下列對這兩首詞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蔣詞起句“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描寫春末夏初的特色鮮明的景物,暗示季節(jié)變化,流光拋人。

B.蔣詞下片“銀字笙調,心字香燒”二句,實寫詞人調笙焚香的場景,恬適而溫馨。反襯出詞人羈旅漂泊的愁苦。

C.蘇詞上闋頭六句用簡練的筆墨,動靜結合、點面兼顧地描繪出清澈寧靜卻又生機盎然的江面風光,體現出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趣。

D.蘇詞下片以景結情,與上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遙相呼應。前面寫水,后面寫山,異曲同工。人生的感慨,歷史的沉思,都融化在一片流動閃爍、如詩如畫的水光山色之中,雋永含蓄,韻味無窮。

19.請比較蔣詞“奈云溶溶,風淡淡,雨瀟瀟”和蘇詞“過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情感的不同。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題目。

定風波

蘇軾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睛,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睛。

20.下列對詞句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詞前小序交代了詞作的背景,是對詞作內容的補充,為后面表現自己不懼風吹雨打的精神張本。

B.“穿林打葉聲”是指風雨穿過樹林打在葉子上發(fā)出的沙沙聲響;“莫聽”是沒有人聽之意,風雨“穿林打葉”而“莫聽”,有外物不足縈懷之意。

C.第二句是對第一句的延伸。“何妨”是不妨的意思,“吟嘯”是吟詠長嘯的意思,“徐行”是慢步走的意思。在雨中照樣慢步前行,呼應小序“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又引出下文“誰怕”。

D.“一蓑煙雨任平生”這一句,運用了雙關手法,“雨"既指自然風雨,也指政治風雨、人生風雨。這句詞寫“任憑風吹雨打,我自巋然不動”之情,表現了在瀟灑鎮(zhèn)靜中的倔強、抗爭之心。

21.有人評價此詞是“于簡樸中見深意”。請聯(lián)系全詞,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回答問題。

行香子·過七里瀨

蘇軾

一葉舟輕,雙槳鴻驚。水天清、影湛波平。魚翻藻鑒,鷺點煙汀。過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畫,曲曲如屏。算當年、虛老嚴陵[注]。君臣一夢,今古空名。但遠山長,云山亂,曉山青。

[注]嚴陵:東漢初年的嚴光,字子陵,曾被東漢光武帝劉秀三次征召,授予諫議大夫,但他嚴辭不受,隱居不仕,垂釣于富春江上,昔人多說嚴光垂釣實是“釣名”。

22.下列對本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過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三句,節(jié)奏輕快,是的想象?!吧诚保前滋熘?,水急而舟飛如箭;“霜溪”,是清曉之溪,清冷而有寒意;“月溪”,乃是月下之溪,清涼而透明。

B.詞的下闋,轉寫夾岸的奇山異景——“重重似畫,曲曲如屏”:兩岸連山,往縱深看則重重疊疊,如畫景:從橫列看則曲曲折折,如屏風。此處遠景描寫有中國畫的寫意之美。

C.“算當年、虛老嚴陵”運用東漢嚴光“釣名”的典故,表明嚴子陵當年白白在此終老,不曾真正領略到山水佳處。“虛”字表明對嚴子陵的嘲笑,對美景的欣賞和贊美。

D.結尾用“但”字領三個跳躍的短句。前面寫水,后面寫山,異曲同工,以景結情。人生的感慨,歷史的沉思,融化在水光山色之中,韻味無窮。

23.上片的前六句為我們展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在描繪這幅畫面時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

閱讀下面的宋詞,回答后面的問題。

臨江仙①

蘇軾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②夜闌風靜縠紋③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①這首詞是蘇軾謫居黃州時所作。②營營:紛擾貌。指為世俗名利奔忙。③縠紋:水中細小的波紋。

24.下列對這首詞有關內容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上片點明了夜飲的地點和醉酒的程度,醉而復醒、醒而復醉的描述,表現了寄情于縱飲的心境。

B.“歸來仿佛三更”一句,一方面表明回所的時間之晚,另一方面“仿佛”也從側面刻畫出當時酒醉的情態(tài)。

C.上片后三句寫家童鼻息如雷導致無法入眠,只好轉而聽講濤洶涌的聲音,更烘托出內心的無奈。

D.下片前兩句,奇峰突起的喟嘆,表達出一種無法解脫而又渴望解脫的人生困惑與感傷。

25.清代王夫之說“情景名為二,而實不可離”,這首詞中也有“情景”實不可離的詞句,請擇其一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1.D2.(1)對寫(側面落筆,懸想)。從對方落筆,寫自己懷念亡妻,卻料想對方為懷念自己而柔腸寸斷,將對亡妻的思念之痛表達得深沉哀婉,催人淚下。

(2)以景結情。用明月夜、短松岡作結,以荒涼凄清之景,烘托出思念幽獨之痛,余音裊裊,回味無窮,給讀者留下想象的空間。

3.C4.同是抒寫對亡妻的深切思念之情,蘇詞以潑墨如水、大開大合的方式直寫濃情,外顯熱烈;上闋記實,下闋記夢,虛實結合;采用白描手法,抒情自然真淳。

賀詞以惜墨如金、沉郁頓挫的方式曲寫失妻之痛,內隱沉郁。主要采用借景(事)和比喻的修辭手法來抒情,情感深蘊。

5.C6.詩人采用想象和白描的手法,渲染了凄冷幽獨的氛圍,讓前句中的“難舍親人、柔腸寸斷”的情感更加黯然魂銷。詩人以景作結,可謂意深,痛巨,余音裊裊,讓人回味無窮。

7.A8.①賀詞通過細節(jié)來寫人,追憶妻子深夜為自己補衣的情景,表現了夫妻患難與共之情。②蘇詞通過夢境來寫人,描繪出妻子對鏡梳妝、見到久別的丈夫喜極而泣的情景,表現了夫妻間生死不渝的恩愛之情。

9.B10.D

11.B12.①從視覺上看:感受到春風拂面的同時,眼中的色彩是多樣的碧綠的春水和垂柳,艷麗的春花,迷蒙的煙雨,濃淡相宜,使景物畫面色彩豐富。②樂景襯哀情:詞中所描寫的春景是多姿多彩的,反襯了下片對人生的哀嘆。③動靜結合:所見的煙雨中被春水春花環(huán)繞的城池是靜止的,而隨風飄動的楊柳給整個畫面增加了動態(tài)美。④由近及遠:由眼前的柳樹,到登高后所見全城之景。

13.D14.①這兩句都從側面表現出琵琶聲的妙絕入神。寫了演奏結束后,演奏者和聽眾還沉浸在音樂的回味中,此刻出現了剎那的寧靜。曲有盡而韻無窮,言有盡而意無窮,給讀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廣闊空間。②兩句都運用了以景結情、情景交融的手法?!靶闭战煲荒t”,只看見夕陽斜照在江面,水天映著殘陽的一道紅光,流露詩人的落寞的傷感?!拔ㄒ娊那镌掳住?,四周靜悄悄的,只看見江心倒映著一輪皎潔的秋月,表達了詩人的內心的凄寂。

15.B16.卷字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