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適用2024版高考歷史一輪總復習練案69第三十二單元史學入門和史料研讀第69講史學入門和史料研讀_第1頁
新教材適用2024版高考歷史一輪總復習練案69第三十二單元史學入門和史料研讀第69講史學入門和史料研讀_第2頁
新教材適用2024版高考歷史一輪總復習練案69第三十二單元史學入門和史料研讀第69講史學入門和史料研讀_第3頁
新教材適用2024版高考歷史一輪總復習練案69第三十二單元史學入門和史料研讀第69講史學入門和史料研讀_第4頁
新教材適用2024版高考歷史一輪總復習練案69第三十二單元史學入門和史料研讀第69講史學入門和史料研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練案[69]第三十二單元史學入門和史料研讀第69講史學入門和史料研讀一、選擇題1.(2022·北京·1)近年,考古工作者在江西國字山發(fā)現(xiàn)了戰(zhàn)國中期的大型墓葬。該墓葬具有突出的越文化特征,同時又有楚文化和江淮文化等文化因素,墓葬形制也與中原墓葬有相似之處。此考古發(fā)現(xiàn)(B)A.印證了“春秋五霸”的政治格局B.反映了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特點C.證明中原率先成為中華文明核心D.說明了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已經建立[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考古工作者在江西發(fā)現(xiàn)的戰(zhàn)國中期墓葬,融合了越文化、楚文化和江淮文化等文化因素,其形制與中原墓葬有相似之處等,反映了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特點,B項正確;戰(zhàn)國時期的墓葬不可能印證“春秋五霸”的政治格局,排除A項;材料不足以證明中原率先成為中華文明核心,排除C項;戰(zhàn)國中期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尚未建立,排除D項。2.司馬遷著《史記》、班固撰《漢書》,均為私人撰著。魏晉以后,國家任用史官負責修撰本朝或前朝歷史,甚至皇帝親自參與、由宰相主持,這說明官修史書(C)A.注重史書的真實性 B.評價歷史的公正性C.修史突出的政治性 D.解釋歷史的客觀性[解析]根據(jù)材料,由私人修史轉向政府官修史書,可以看出政府對修史的重視和控制,體現(xiàn)了史書修撰的政治性,也就是說史書修撰要為政治統(tǒng)治服務,C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官修史書的真實性,排除A項;私家著述和官修史書,都不能保證歷史評價的公正性,排除B項;官修史書和私人撰寫史書,都不能保證解釋歷史的客觀性,排除D項。3.下圖為唐代勞動泥俑群圖片。該圖片所示(A)A.是研究唐代新疆歷史第一手史料B.內容的真實性還需要進一步甄別C.足以證明當?shù)氐纳钆c內地一致D.是唐對新疆進行有效統(tǒng)治的力證[解析]題圖作為唐代泥塑隨葬品,出土于新疆地區(qū),屬于文物(實物)史料,是研究新疆歷史的第一手資料,故選A項;由于是出土實物,且鑒定為唐代泥塑隨葬品,所以內容的真實性是可信的,屬于一手史料,不需要進一步甄別即可,排除B項;僅憑一個泥塑隨葬品,只能證明新疆地區(qū)已有類似的生活情景,不能證明當?shù)厮械纳疃寂c內地一致,排除C項;泥塑隨葬品只是當?shù)厥止I(yè)或者社會生活的一種反映,沒法得出政治上唐是否對新疆進行有效統(tǒng)治,排除D項。4.自南宋至明,孫悟空形象的變化如下表所示。孫悟空的形象塑造(C)出處《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南宋)《唐三藏西天取經》雜劇(元)《西游記》小說(明)形象特點“妖精”,取經過程中的護法,學問淵博、文質彬彬,“白衣秀才猴行者”身上殘留妖性較濃,但開始向著平民化傾斜剔除市井小民惡劣負面形象,抽離妖性,從桀驁不馴的齊天大圣轉變?yōu)樽袷氐赖铝贾纳窈顰.因階級立場不同而不同B.因作者知識層次不同而不同C.因時代環(huán)境不同而變化D.因史料掌握程度不同而不同[解析]根據(jù)“白衣秀才猴行者”“但開始向著平民化傾斜”“從桀驁不馴的齊天大圣轉變?yōu)樽袷氐赖铝贾纳窈铩笨芍?,不同時期的文學中塑造了形象各異的孫悟空,這說明孫悟空的形象塑造因時代環(huán)境不同而變化,故選C項;表格中的三個朝代都是封建時代,表格中沒有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不同立場的區(qū)別,排除A項;材料強調時代的影響,而不是作者知識層次的影響,排除B項;表格中孫悟空形象特點的不同,主要與不同時期的思想文化密切相關,史料的掌握程度不是孫悟空形象特點不同的主要原因,排除D項。5.學者何炳棣認為,明初編纂“魚鱗圖冊”,只是逐塊檢查、登記土地信息,并未對土地進行丈量,因此,圖冊中的土地數(shù)字只具有稅收含義;而學者趙岡則認為,“魚鱗圖冊”中的土地數(shù)字來自實測,是準確的土地面積。由此可得出的正確結論是(B)A.“魚鱗圖冊”還不能用于歷史研究B.學界關于“魚鱗圖冊”尚存在爭議C.史料價值取決于研究者的認識D.學術爭論阻礙史學研究的發(fā)展[解析]依據(jù)材料“學者何炳棣認為圖冊中的土地數(shù)字只具有稅收含義”“學者趙岡則認為“魚鱗圖冊”中的土地數(shù)字來自實測,是準確的土地面積”,兩位學者對明朝的“魚鱗圖冊”有爭議,B項正確;“不能用于歷史研究”表述錯誤,排除A項;“取決于研究者的認識”表述錯誤,排除C項;“阻礙”表述措施,排除D項。6.清代學者趙翼的《廿二史札記》是一部中國史學名著,作者在引言中說:“此編多就正史紀、傳、表、志中參互勘校,其有抵牾處,自見輒摘出”“至古今風會之遞變,政事之屢更,有關于治亂興衰之故者,亦隨所見附著之”。該書的最主要特點為(D)A.細致的文字校勘 B.嚴謹?shù)氖穼嵖甲CC.翔實的歷史記述 D.精辟的史事評論[解析]由材料可知,清代學者趙翼《廿二史札記》引言,實際就是作者對這本書主要特點的概括,根據(jù)材料“至古今風會之遞變,政事之屢更,有關于治亂興衰之故者,亦隨所見附著之”可知,該書的最主要特點在于對史事的評論,D項正確;細致的文字??薄乐?shù)氖穼嵖甲C是該書的次要特點,不是作者強調的主要特點,排除A、B兩項;材料內容強調該書的特點是摘錄史書中的矛盾之處、對治亂興衰進行評述,未體現(xiàn)該書翔實的歷史記述這一特點,排除C項。7.對于1841年5月發(fā)生的三元里抗英事件,英國方面記載為,英軍在三元里陣亡了5人,傷了23人。但在中國方面的記載里,三元里人民打死英軍的數(shù)目有200人、300人、750人等不同記載。這種記述的不同,說明(B)A.英國的歷史記載完全不足為信B.記錄者的立場影響了歷史數(shù)據(jù)C.中國的記載有意夸大抗英戰(zhàn)果D.歷史數(shù)據(jù)因時代久遠無法考證[解析]根據(jù)材料可以看出英國方面的記載傷亡人數(shù)比較低,而中國方面的記載傷亡人數(shù)比較高,這主要是因為二者都是站在本國的立場,為本國政治服務,這說明記錄者的立場影響了歷史數(shù)據(jù),B項正確;材料體現(xiàn)的是記錄者的立場影響了歷史數(shù)據(jù),不能說明英國的歷史記載完全不足為信,排除A項;材料更能體現(xiàn)的是記錄者的立場影響了歷史數(shù)據(jù),無法得出中國的記載有意夸大抗英戰(zhàn)果,排除C項;歷史數(shù)據(jù)因時代久遠無法考證,說法錯誤,排除D項。8.魏源認為拿破侖是拯救國家于危難的英雄人物,但最終亡于過度征伐;梁啟超在《變法通議》中認為拿破侖發(fā)動的戰(zhàn)爭,促使“歐洲忽生動力,因以革新”;1941年,茅盾筆下的希特勒代表反動力量,而拿破侖代表正義力量。近代國人筆下的拿破侖形象變化說明(C)A.變法改革救亡圖存是時代潮流B.歷代政府注重思想文化的控制C.歷史解釋具有時代性和主觀性D.有識之士受儒家思想影響頗深[解析]根據(jù)材料以及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中的三個人分處于不同的時代,而不同的時代社會背景和時代背景也就各不相同,因此對于同一位歷史人物的不同認識說明歷史解釋具有時代性和主觀性,C項正確;變法改革只是戊戌變法時期的潮流,排除A項;材料并未反映政府對文化的控制,排除B項;材料并未反映出儒家思想對三位歷史人物的影響,排除D項。9.某高三學生在研究“新文化運動”時制作了如下表格,據(jù)此分析,他主要的研究史觀是(C)新領導新文化運動的領導者是資產階級激進派新基礎中國資本主義進一步發(fā)展為其奠定了經濟基礎新旗幟民主、科學新內容前期以宣傳民主科學為突破口;后期以宣傳馬克思主義為主要內容新成果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tǒng)治地位,人們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A.社會史觀 B.文明史觀C.唯物史觀 D.革命史觀[解析]從表格來看,推動新文化運動發(fā)生的最主要因素是中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奠定了新文化運動的經濟基礎和階級基礎,隨著資產階級激進派的發(fā)展壯大,他們提出了民主與科學的旗幟,并動搖了封建統(tǒng)治,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是唯物史觀分析歷史的主要出發(fā)點,C項正確;該表格體現(xiàn)不出社會的角度和文明的角度,排除A、B兩項;在研究中雖然也能體現(xiàn)一定的革命史觀,但該史觀并不是最主要的,排除D項。10.《見證: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口述史》記載:“1980年8月……動員的時候,我就說,我們現(xiàn)在生產隊都包產了,公社有名無實,不存在了,通過領導批準,要把公社的牌子換成鄉(xiāng)政府的牌子,過去公社的主任就作廢了、沒得了?!边@口述的內容(B)A.符合史實,印證了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B.符合史實,印證了人民公社體制的變革C.不符合史實,廢除人民公社是在1978年D.不符合史實,當時的人們是反對包產的[解析]根據(jù)材料以及所學可知,題干中的口述史符合史實,見證了人民公社體制的變革,B項正確;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早在1978年實施,排除A項;1980年四川省廣漢縣的向陽公社第一個在全國重建鄉(xiāng)政府,取消了人民公社,排除C項;當時的人們并不反對包產到組、到戶的現(xiàn)象,排除D項。11.晚清時期,《亞細亞西南部衰亡史》《波蘭滅亡記》等亡國史的撰譯一度風行于世。新中國建立前后,翦伯贊等馬克思主義史學家選擇的研究課題始終保持著與當時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高度相關性。改革開放后,中西文化問題、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問題重新被提起,現(xiàn)實的社會文化問題催生和帶動了文化史的研究。據(jù)此可知(D)A.歷史學家善于以古鑒今融通中外B.歷史敘述對象不能脫離時代需求C.史學必須從現(xiàn)實出發(fā)為現(xiàn)實服務D.歷史研究隨時代主題而發(fā)生轉移[解析]結合所學內容可知,晚清時期民族危機嚴重,亡國史的撰譯風行于世;新中國成立前后,馬克思主義史學家選擇的研究課題始終保持著與當時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高度相關性;改革開放后,現(xiàn)實的社會文化問題催生和帶動了文化史的研究。由此可知,史學研究與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緊密相關,說明歷史研究隨時代主題而發(fā)生轉移,D項正確;以古鑒今融通中外的說法無法體現(xiàn),排除A項;材料反映的是歷史研究隨時代主題而發(fā)生轉移,B、C兩項的說法不符合這一主旨,排除。12.有學者認為,中世紀晚期,歐洲已初步形成了一個全歐性的貿易網(wǎng)絡,并通過地中海貿易直接或間接地與東方國家連接起來。還有學者指出,早在“地理大發(fā)現(xiàn)”開始前,歐洲的商業(yè)中心就已經從地中海轉移到西北歐了。由此可見,關于商業(yè)革命背景的研究(C)A.只能有一種合理的觀點B.糾正了傳統(tǒng)觀點的錯誤C.因視角拓展而趨于全面D.開創(chuàng)了史學研究新模式[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傳統(tǒng)觀點認為,歐洲發(fā)生商業(yè)革命的主要原因是新航路的開辟,重在外因,而材料中的學者更多從內因,即歐洲自身發(fā)展的角度來闡釋商業(yè)革命發(fā)生的原因,據(jù)此可知,關于歐洲發(fā)生商業(yè)革命的認識因研究視角的不斷拓展而趨于全面,C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歐洲商業(yè)革命發(fā)生的內部因素,為歷史研究提供了新觀點,而不是唯一觀點,排除A項;材料中學者從內部角度解釋歐洲商業(yè)革命的原因,而不是駁斥傳統(tǒng)觀點錯誤,排除B項;學者只是從新的角度解釋商業(yè)革命發(fā)生的原因,并未開創(chuàng)史學研究新模式,排除D項。13.古代雅典戲劇《馬蜂》諷刺政治家克里昂提高陪審津貼,收買6000名陪審員,利用他們來操縱公民大會,迫害他的政敵,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這種對雅典政治家的描述(A)A.需要推敲,補充相應史證進行分析B.不能相信,因為它只是藝術的夸張C.值得信任,因為戲劇是古人創(chuàng)作的D.值得信任,許多史家都認為是真的[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史家的結論也不全是對的,需要有足夠的史料證據(jù)進行分析、說明和論證,A項正確,排除D項;雅典戲劇《馬蜂》雖屬于古代作品,但它是經過藝術夸張的結果,并不一定符合史實,但也不是完全不能相信,排除B、C兩項。14.下圖是關于十月革命的一張宣傳圖片,其解釋是在資產階級的巢穴面前,槍炮齊鳴……士兵工人沖向冬宮。但據(jù)學者考證,這幅圖片是電影《列寧在十月》的劇照,是斯大林時期強調激烈革命的產物。最新史料表明,十月革命中冬宮戰(zhàn)役并未經過激烈斗爭,整個過程總共死6人傷50人。這表明(A)《列寧在十月》的劇照A.史料的新發(fā)現(xiàn)有助于獲得歷史新認知B.綜合多種歷史敘述即可確認歷史事實C.歷史教材不能客觀準確再現(xiàn)歷史事實D.只有新史料研究才能還原歷史的真相[解析]根據(jù)材料“最新史料表明,十月革命中冬宮戰(zhàn)役并未經過激烈斗爭,整個過程總共死6人傷50人”,這顛覆了人們過去關于十月革命過程激烈的認知,說明史料的新發(fā)現(xiàn)有助于獲得新的歷史認知,故選A項;根據(jù)材料“但據(jù)學者考證,這幅圖片是電影《列寧在十月》的劇照,是斯大林時期強調激烈革命的產物”說明歷史事實需要歷史敘述和實物史料相互印證,排除B項;歷史教材不能客觀準確再現(xiàn)歷史事實,說法過于絕對,排除C項;舊實物史料也能還原歷史真相,只有新史料研究才能還原歷史的真相說法過于絕對,排除D項。15.二戰(zhàn)后,歐美史學家把計量手段與歷史研究相結合,計量史學產生。其實運用計量方法研究歷史源于中國漢代司馬遷《史記》,但真正成為史學流派則是在戰(zhàn)后西方國家。計量史學的出現(xiàn)(D)A.說明向西方學習的重要性B.史學研究必須中外關照C.歷史研究離不開方法創(chuàng)新D.現(xiàn)代科技推動史學發(fā)展[解析]根據(jù)材料“二戰(zhàn)后,歐美史學家把計量手段與歷史研究相結合,計量史學產生”和所學知識可知,計量史學的最大特征就是運用自然科學中數(shù)學方法對歷史資料進行定量分析,因此,計量史學的出現(xiàn)反映的是現(xiàn)代科技推動史學發(fā)展,D項正確;材料與向西方學習的重要性、史學研究必須中外關照及方法創(chuàng)新的說法無關,排除A、B、C三項。16.在20世紀初期的美國歷史學家筆下,美國歷史是一部不同利益集團激烈斗爭的歷史,然而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歷史學家則認為美國不存在鮮明的階級分野和激烈的利益沖突,一致性和連續(xù)性是美國歷史的根本特征。這反映出(C)A.歷史事實隨時代發(fā)展而變化B.前者研究更能再現(xiàn)歷史真相C.時代背景不同影響歷史解釋D.階級立場差異影響歷史評價[解析]根據(jù)材料可知,20世紀初期美國歷史學家認為美國歷史是一部不同利益集團激烈斗爭的歷史,但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歷史學家認為美國不存在鮮明的階級分野和激烈的利益沖突,一致性和連續(xù)性是美國歷史的根本特征;得出這些不同的認識主要是因為歷史研究受時代背景影響,即時代背景不同影響歷史解釋,C項正確。歷史事實是亙古不變的,排除A項;B項說法錯誤,歷史真相是在多重證據(jù)之下得出的共同結論,排除B項;階級立場差異影響歷史評價的說法正確,但與材料強調時代背景不同影響歷史解釋不符,排除D項。二、非選擇題17.(2022·北京)華工與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十幾萬華工在歐洲戰(zhàn)場從事艱苦工作,數(shù)千人獻出了寶貴生命。材料一關于一戰(zhàn)華工的部分研究資料文獻史料①威海市檔案館藏《英國威海衛(wèi)行政公署招募華工的布告、用途、薪金表》,1916年②威海市檔案館藏《英國駐濟南領事就勞工問題致英國公使的信》,1916年③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英法等國規(guī)定招工各項工資案》,1917年④《中國人力援助戰(zhàn)時法國》,《紐約時報》,1917年⑤威海市檔案館藏《華工出洋歌》,1917年⑥《旅法華工近狀》,《東方雜志》,1917年⑦《大戰(zhàn)中的中國:她在勞力、原材料、軍需品和食物上對協(xié)約國的貢獻》,《亞洲》,1917年第8期⑧《華工團二大隊第3902號華工給德國皇帝的信》(譯件),1918年⑨《國王與中國華工軍團》,《英國周刊》,1919年⑩《華工在法與祖國的損益》,《華工周報》,1919年?《在巴黎華工慶祝聯(lián)軍的勝利》,《華工周報》,1919年?《英法華工歸國后之處置》,《民心周刊》,出版年不詳?《招聘護送華工回國沿途照料員章程》(中國駐巴黎總領事館發(fā)布),《旅歐周刊》,1920年?《華工歸國后該怎樣》,《華工雜志》,1920年其他資料?尼古拉斯·格里芬:《一戰(zhàn)中的英國華工軍團》,《軍事事務》,1976年第3期?徐國琦:《文明的交融: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的在法華工》,五洲傳播出版社,2007年版材料二探究主題甲華工赴歐的原因乙英法對華工的態(tài)度丙中國社會對華工的關注丁一戰(zhàn)后華工的境遇(1)按史料類型,將材料一中的文獻史料進行分類并寫出序號。(2)參考材料一中的研究資料,從材料二中任選一個主題,說明選題意義,擬定研究提綱,列出3—5個相關參考資料的序號。(要求:選題意義應結合歷史背景,研究提綱應系統(tǒng)清晰,所列參考資料從標題上看應密切聯(lián)系主題)[答案](1)分類:官方檔案①③?;書信②⑧;報刊報道④⑥⑦⑨⑩???;個人著作??;民間口碑資料⑤。(2)主題:華工赴歐的原因。意義:研究一戰(zhàn)期間華工出國的原因,有助于我們進一步了解20世紀前期的世界和中國;辯證認識北洋軍閥政府的內政外交;深化提升綜合國力對國際競爭重要性的認知;了解現(xiàn)代戰(zhàn)爭對近代中國社會生活的影響。提綱:1.一戰(zhàn)爆發(fā)與進程;2.英法招徠華工;3.華工出國;4.華工在一戰(zhàn)中的貢獻。參考資料: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