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語料庫的《紅樓夢》四個英譯本風格對比研究_第1頁
基于語料庫的《紅樓夢》四個英譯本風格對比研究_第2頁
基于語料庫的《紅樓夢》四個英譯本風格對比研究_第3頁
基于語料庫的《紅樓夢》四個英譯本風格對比研究_第4頁
基于語料庫的《紅樓夢》四個英譯本風格對比研究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基于語料庫的《紅樓夢》四個英譯本風格對比研究

1.量表1:《認識中國漢譯》“邦譯”的語料庫《紅樓夢》是由蔡義江注釋和浙江省文化廳出版的《紅樓夢》的中文翻譯版。英文翻譯文本如下。英國喬恩韋勒的前56個完整版本(以下簡稱“喬翻譯”)、英國傳教士邦斯本的120個完整版本(以下簡稱“邦翻譯”)、英國漢學家霍塞和韋恩韋恩的120個完整版本(以下簡稱“韋翻譯”)和中國翻譯人員楊先生和妻子戴尼迪的120個完整版本(以下簡稱“楊翻譯”)。四譯本的詞數分別約為44萬、84萬、83萬和63萬。需要指出的是邦譯未正式出版,邦斯爾神父之子將譯本手稿捐與香港大學圖書館,本文所用邦譯語料是從香港大學圖書館網頁下載并進行了OCR識別和人工校對?!都t樓夢》中英文平行語料庫在段落及句子層面進行了中文原文與四個英文譯本的對齊,并且進行了漢英句子屬性的標注。關于該語料庫的創(chuàng)建方法,參見劉澤權、田璐、劉超朋(2008)。本文對目前所能檢索的項目和統(tǒng)計的結果進行對比分析,以便對四個譯本在語言使用和譯者風格上的異同作初步和客觀的描述。2.英譯本的總體使用及風格考察自Baker(1993)倡導將語料庫應用于翻譯研究以來,語料庫語言學的研究方法已經廣泛應用于譯者風格的考察、譯語普遍性的驗證、翻譯培訓以及翻譯教學等諸多方面,并取得了豐碩成果(劉康龍、穆雷,2006)。譯者風格的考察是語料庫在翻譯研究中的一項重要應用。Hermans認為譯文中存在除源語文本作者之外的“另一個聲音”,即譯者的聲音(1996:27)。Baker(2000)將譯者風格定義為以一系列語言或非語言特征所表現出的有別于其他譯者的個性特征,譯者的翻譯風格具體表現在文本類型和翻譯策略的選擇以及譯者所運用的前言、后語、腳注、文內解釋等方法。張美芳指出,“利用語料庫進行研究,對一些難以捉摸的和不引人注目的語言習慣進行描述、分析、比較和闡釋,能比較令人信服地說明譯者的烙印確實存在”。(2002:57)Olohan和Baker(2000)利用英語翻譯語料庫(TranslationalEnglishCorpus,TEC)的文學分庫與英國國家語料庫(BritishNationalCorpus,BNC)的文學體裁分庫對say/tell+that這種結構進行了量化研究,發(fā)現TEC里that使用較多。Olohan(2003)對TEC和BNC中的人稱代詞同助動詞和系動詞的縮寫與不縮寫情況進行了考察,發(fā)現人稱代詞在BNC分庫的出現頻次明顯多于TEC分庫。這些研究發(fā)現皆從英語源語和英語譯語構成的可比語料庫(comparablecorpus)得出,并未進行譯語與源語的對照或同一源語文本不同譯文間的對照考察。王克非等對漢英平行語料庫進行了句對考察,歸納出譯語在句子層面上的普遍特點,如源語和譯語句子一一對應的比例明顯高于其他對應類型但具體數值因體裁而異(2004:105-106)。由于該研究并非針對同一源語作品的不同譯本,故未能歸納出各位譯者的翻譯風格。而在對《紅樓夢》英譯本進行基于語料庫的譯者風格考察方面,Liu和Hong(2004)從報道動詞入手,通過比較英語源語小說,發(fā)現《紅樓夢》的霍譯和楊譯所使用的報道動詞種類遠遠多于源語,并且在報道動詞翻譯方面,霍譯比楊譯更加豐富多樣。劉澤權和朱虹(2008)對《紅樓夢》中的習語及其在霍譯、楊譯、喬譯本中的翻譯進行了基于語料庫的比較分析,發(fā)現霍譯每類漢語習語被譯成英語習語的比例都最高,且自然流暢。劉澤權和田璐(2009)對《紅樓夢》三個英譯本中的敘事標記語進行了系統(tǒng)考察,發(fā)現楊譯和霍譯對其翻譯進行了變通和忽略,而喬譯在翻譯過程中則完整地保留。但是,這些研究僅限在譯本的某個方面進行,并未在語篇層面上考量各譯本總體的用語特征,更未涉及邦譯研究,因此未能對《紅樓夢》四個英譯本的譯者風格進行整體把握。本文試圖通過對《紅樓夢》中英文平行語料庫中前56回喬譯及120回邦譯、霍譯和楊譯進行詞匯和句子層面的語內及語際考察,對比分析四個譯本與TEC、BNC的語言使用情況,進而揭示四個譯本的譯者風格。3.統(tǒng)計數據的基本情況借助語料庫工具WordSmith(4.0),可分別獲取四個英譯本中詞匯的基本數據,包括類符/形符比(type/tokenratio)、標準化類符/形符比(standardisedtype/tokenratio)、詞長分布、高頻詞等。四個譯本的統(tǒng)計數據詳見附表1至3。以下將從標準類符/形符比、高頻詞、詞長分布、詞匯密度等方面進行探討,對比四個英譯本的用語特征,進而分析譯者的不同風格。3.1喬譯、楊譯、形符數量差異類符(type)指文本中不同的詞,排除重復并忽略大小寫,形符(token)指文本中所有出現的詞(Baker,1995)。Baker指出,類符/形符比值的高低與寫作者詞匯使用的豐富程度和多樣性成正比,而當所比較的文本長度不同時,類符/形符比值可因類符聚集的均勻程度不同而受到影響,所以使用標準化的類符/形符比值則更為可靠。(2000:250)從附表1可以看出,在類符數量方面,霍譯最高,楊譯次之,邦譯較楊譯稍低,喬譯最少;在形符數量方面,邦譯與霍譯基本持平,達83萬之多,比楊譯的63萬字約多32%;因喬譯只有56回,形符數自然最少,但同樣是前56回,喬譯形符數領先于其它譯本(喬譯、邦譯、霍譯和楊譯前56回形符分別為44.2萬、38.0萬、38.5萬和28.1萬)。諸多研究已經發(fā)現譯語有趨向顯化之特征,其中包括目標語文本比原文本冗長。因而,從詞匯數量來看,喬譯、邦譯的顯化特征最為明顯,楊譯則最不明顯。其次,形符、類符數量的差異可影響標準類符/形符比值,四個譯本中,喬譯與楊譯的標準化的類符/形符比差別不大,且高于霍譯,并較大幅度領先于邦譯。這表明,在相同文字數量的情況下,喬譯、楊譯的詞匯使用可能更為多樣,而邦譯在翻譯過程中一方面盡可能擴增文本長度,另一方面有意識地減少類符數量,以降低譯文的閱讀難度。英語翻譯語料庫(TEC)中小說類分語料庫的標準化類符/形符比為44.63(Olohan,2004:80),四個譯本的標準化類符/形符比除邦譯本外無顯著差異,且都與TEC的44.63接近,表明四譯本作為英譯小說的特征明顯。此外,喬譯、霍譯、楊譯的平均詞長基本一致,且與英語翻譯語料庫小說類分語料庫的平均詞長(4.36)接近(同上),體現了三譯本作為小說文體在平均詞長上的共性,而邦譯平均詞長較低,詞匯使用相對簡單,因而文本閱讀難度相對較低,這也印證了上述類符/形符比的考察發(fā)現。3.2鼓勵學生讀懂譯語詞匯密度是實詞與總詞數比值的百分比,是文本信息量大小的一個衡量標準(Baker,1995;Biberetal.,1999)。英語的實詞包括名詞、實義動詞、形容詞和副詞四類。Baker發(fā)現英語譯語語料庫的詞匯密度明顯低于英語源語語料庫,并且推斷出譯者這種有意識或無意識的做法使譯語更容易被讀者讀懂。Laviosa(1998)的研究證實了這一發(fā)現,并總結出譯語具有詞匯密度較低的特點,即譯文詞匯的豐富性較弱。通過分析四個譯本詞性標注后的文本,可以計算出喬譯、邦譯、霍譯和楊譯的詞匯密度分別約為47.60%、47.34%、49.17%和49.99%。由此可見,楊譯的詞匯密度最高,霍譯次之,喬譯居中,邦譯最低,這也基本印證了上述有關標準類符/形符比的考察發(fā)現。Laviosa對英語譯語和源語語料庫的考察結果是:譯語的詞匯密度為52.87%,源語的詞匯密度為54.95%。可見,四個英譯本的詞匯密度都低于Laviosa得出的譯語詞匯密度值,表明四譯本作為翻譯文本的語言特征都比較明顯,其中邦譯更易讀懂,喬譯本次之,而楊譯由于其詞匯的豐富和變化可能更加難以閱讀。3.3詞匯長度和使用頻率附表3顯示,四個譯本中3個字母的單詞所占比例最大,都在24%左右徘徊,其它按百分比從大到小依次為4個字母單詞(20%以上)、2個字母單詞(15%以上)、5個字母單詞(10-12%之間)和6個字母單詞(8%左右)。四個譯本中,詞長排列前五位的高頻詞之和均占四個譯本總詞數的80%以上,表明四個譯本作為敘事和口語文體的特征明顯。喬譯、邦譯和霍譯在詞匯長度的使用方面差別不大,楊譯所使用的2、3、4個字母詞都少于其它三個譯本,而使用5、6、7個字母的單詞則多于其它三個譯本。由于詞語越長,閱讀難度越大,這似乎進一步說明楊譯的書面語程度較高,而作為敘事文體的特征略低于其他三譯本。這一結果又與詞匯密度的考察發(fā)現不謀而合。另一方面,四個譯本中使用頻率最高的前五個詞相同,皆為虛詞(the,and,to,of,a),且排列順序基本相同,由此說明四個譯者在前五個高頻詞的使用方面基本是一致的。根據英語語料庫(BankofEnglish)1998年的統(tǒng)計,英語作為母語使用中頻率最高的前五個詞依次為the,of,to,and和a(Hunston,2002:4),而在英語翻譯語料庫中,前五個出現次數最多的詞依次為the,and,to,of,a(Olohan,2004:78)??梢?四個譯本在前五個高頻詞的使用方面都與英語翻譯語料庫相近或相同,而與英國國家語料庫的排列順序出入較大。此外,四個譯本中詞頻排列最前面的16個詞中的共有人稱代詞she/her,he,you,I,加上虛詞和短詞的大量使用,充分說明譯語非常明顯地屬于小說類文體。4.東漢的齊類擬合通過分析句子層面對齊的語料,可以得出漢英句子的對齊類型,詳見附表4。通過對平均句長與漢英句對類型進行考察,可對比分析四個英譯本在句子層面的語言使用特色。4.1在具體的創(chuàng)建過程中,喬譯明顯上升,但以連詞為主與類符/形符比一樣,平均句長也是譯者風格的一般標記(Olohan,2004)。Laviosa通過比較英語源語和英語譯語可比語料庫,得出譯語的平均句長明顯高于源語的結論(1998:8)。就英漢翻譯而言,王克非(2003)和王克非、秦洪武(2009)通過考察英漢雙語平行語料庫中不同譯本的詞語數目的變化,發(fā)現無論在英譯漢還是漢譯英的文本中,譯語都呈現出字數增加的現象。從附表1顯示的平均句長看,喬譯、霍譯、邦譯、楊譯的句長依次變短,喬譯為20.69個單詞,霍譯、邦譯和楊譯分別為15.36、13.98和13.64個單詞。Laviosa指出,翻譯敘事文體譯語文本的句子明顯長于源語文本,其對英語譯語及源語語料庫平均句長的統(tǒng)計結果分別為24.1和15.6個單詞。可見,就句長而言,喬譯最接近譯語的特點,而楊譯、邦譯則偏離最遠。考慮到譯語會明顯地受到源語的影響,邦譯、楊譯大量使用較短的句子體現了源語作為意合語言的特征,而喬譯和霍譯明顯趨于易懂。當然,《紅樓夢》的語言介于半文半白之間,語句短小精悍,其英語譯本的句子增益變長也在情理之中。經過分析詞性標注后的文檔,我們發(fā)現,在邦譯、喬譯、霍譯和楊譯中that用作連詞的數量占其在譯本中總數的比例分別約為74%、66%、63%和54%,喬譯中that用作連詞的比例明顯居于首位,而楊譯則在最末。此外,喬譯在連詞as和but的使用方面遠遠高于另外三個譯本(見附表2)。深入對比譯本發(fā)現,喬譯中出現的長句比較多,并且多為復合句(compoundsentence)和復雜句(complexsentence)。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在于喬氏生活的時代明顯早于另外三個譯者,這可能反映出英語譯語的歷時性差異,即當時英語使用的規(guī)范性或復雜性。另一方面,喬氏、邦氏和霍氏較多地將源語的對話語言(直接引語)轉化為敘述語言(間接引語)而又不省略引導敘述內容的that,也造成了連詞that的高使用率。4.2第二聲句對類型的影響由于句子為翻譯中一個主要的轉換單位(王克非等,2004:103),故對原文與譯文句子的對應比例的考察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譯者的風格。研究發(fā)現,大型英漢雙語對應語料庫中漢英句子一對一的對應比例平均為63.3%,明顯高于其他類型的對應比例(同上:101)。從附表4可以看出,四個譯本一對一的漢英句對類型均最多,達53%以上,超過了其他所有句對類型的總和,排列于第二位的皆為一對二的漢英句對類型,達22%以上。在一一對應類型中,楊譯最為突出,比例接近60%,表明楊譯在句子翻譯方面受原文的約束最大,翻譯時對原文敘述與篇章發(fā)展方式的尊崇最大,因而可以推測其“翻譯腔”最明顯,閱讀難度也較高。這一發(fā)現與前文推斷的楊譯在標準類符/形符比、詞匯密度、平均句長方面的發(fā)現相吻合。通過四個譯本的比較發(fā)現,在一對二、三、四及更多句子的對應關系中,邦譯都高于其他三個譯本,霍譯次之,楊譯最少,可以推斷出邦譯試圖用更多的句子對原文進行翻譯和闡釋,以使譯文更符合譯入語的敘述及篇章發(fā)展習慣,譯文也因而更易于讀者理解。由此可見,邦譯在句子數目層面更符合翻譯語言具有的顯化特征的假設。一對二的句對類型中,楊譯和喬譯比例相當,而一對三的對應類型中,喬譯多于楊譯,可見楊譯受源語句子劃分的影響十分明顯,一定程度上缺少了翻譯的靈活性和自主性。在二對一、三對一和三對二的對應關系中,喬譯最高,楊譯次之,邦譯最低,說明喬譯會用較少的譯語句子翻譯,結合其詞匯層面中使用連詞that、as和but比例及其平均句長都高于另外三個譯本的特點,表明喬譯較多使用長句。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