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群”的思考從“學習任務群”到“學習任務”_第1頁
對“群”的思考從“學習任務群”到“學習任務”_第2頁
對“群”的思考從“學習任務群”到“學習任務”_第3頁
對“群”的思考從“學習任務群”到“學習任務”_第4頁
對“群”的思考從“學習任務群”到“學習任務”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對“群”的思考,從“學習任務群”到“學習任務”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語文學習任務群,突破了以知識點、能力點為中心的線性架構方式,創(chuàng)造了以學生語文實踐為主線的塊狀結構方式,折射出全新的課程內容建構觀,體現在“規(guī)定了‘學什么'”“指明了‘怎么學'”“設定了'學得怎么樣’”三個方面。從教學實踐看,“學習任務群”設計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單元統(tǒng)整,找到單元語文要素與人文主題的契合點,單元整組設計單元學習任務。比如“梳理革命歷史線索一一發(fā)現革命歷史場景一一品讀歷史場景描寫一一鑒賞思辨英雄場景一一述寫英雄人物故事”(吳淼峰,《學習任務群:基于大單元的建構與實施一一以六上第二單元為例》,小學教學設計,2022.19)。另一種是翠巒老師提出的“以單篇課文為教學對象的任務群學習設計”,比如薛法根老師給《田忌賽馬》設計的“講故事一一學思維一一做軍師”三個子任務。新課標剛出來時,自己對前一種形式深信不疑,對照課標硬著頭皮搞單元統(tǒng)整,恨不得每個單元都弄出一個高大上的學習任務群來。后來,逐漸放下了單元統(tǒng)整,轉向單篇課文微學習任務群設計。再后來,我覺得無論是單元統(tǒng)整,還是單篇課文微學習任務群,好像都是在給語文教學(絕大多數時候是閱讀教學)套了一個“學習任務群”的帽子。常規(guī)課也好,公開課、研討課也罷,無非是在教學設計和課件上加了一些諸如“學習任務”“學習活動”“學習任務一一”“學習活動一一”之類的小標題。一節(jié)課上,基礎字詞學了,課文內容梳理T,寫作手法品析了,表達訓練設計了……雖然執(zhí)教老師(有時候就是自己)在臺前唾沫橫飛如何設計,但心底清楚就是那樣講的。那么,對我們一線語文老師而言,“學習任務群”到底要怎么落實呢?前幾天,與同事就此話題爭論了一番,個人的看法是:學習任務群只是教學方式的一種創(chuàng)新!語文學科的本質一定是“語言文字的運用”,基本特點必須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新課標提出了“學習任務群”的概念,只是為了指導老師們“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通過積極的語言實踐,積累……體會……培養(yǎng)……發(fā)展……提升……形成……培養(yǎng)……”,關鍵在于“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和“積極的語言實踐”。什么樣的語言運用情境才是“真實的”?怎樣的“語言實踐”才是“積極的”?學習任務群提供了一種新的教與學的方式,那個真實的情境與積極的語言實踐還是需要我們語文老師去琢磨。當我說完“學習任務群只是教學方式的一種創(chuàng)新”這句話,同事果斷地回了我一句:“那只是你的看法!”“只是一部分專家的看法?!薄澳悄愕目捶??”“課標是頂層設計;'學習任務群’屬于其下的上位設計,是宏觀的;用課文教語文,把語文要素落實下去,是下位的,微觀的?!甭犃送碌目捶?,我不置可否。此刻才明白:討論這一話題時,我們的思維并不在一條線上。很多時候,我們是被“學習任務群”中的“群”所帶偏了。對照某一學習任務群設計單元/單篇學習活動前,我們似乎更應該細究“學習任務”?!啊畬W習任務'是關于‘學什么''教什么'的,屬于課程與教學內容的范疇?!?學習任務’源于加涅提出的‘學習任務分析'?!虒W設計中至少包括‘終點目標'和'使能目標……語文課程標準文本所說的‘設計學習任務',意思就是進行學習任務分析,確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內容?!保ㄍ鯓s生,《”語文學習任務”的含義一一語文課程標準文本中的關鍵詞》,課程?教材?教法,2022.11)“'語文學習任務群'及其簡略語’學習任務群''任務群',是在語文課程標準修訂過程中發(fā)明的一個專用名詞?!ㄔ?語文學習任務群'里的這個'語文學習任務',……即把’整體的真實的學習任務'作為目標?!?語文學習任務群’的課程目標和內容,指向語文課程及其'學習任務群'結束后,學生在真實情境中能夠做的事?!保ㄍ鯓s生,《“語文學習任務”的含義一一語文課程標準文本中的關鍵詞》,課程?教材?教法,2022.11)看了王榮生教授對“學習任務”和“學習任務群”的解讀,思維就比較清晰了:課標所說的“學習任務群”,核心還是在“學習任務”上。那為什么一定要加一個“群”呢?課標如是說:“由相互關聯的系列學習任務組成,共同指向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具有情境性、實踐性、綜合性?!北举|上還是為了破除碎片化教學的弊病。以四下第八單元為例,假如沒有“學習任務”和“群”的統(tǒng)攝,我們的教學思維當是:先上《寶葫蘆的秘密》(節(jié)選),再上《巨人的花園》,接著上《海的女兒》,最后上“單元習作:故事新編”。每篇課文按照“課文朗讀——字詞學習一一把握內容一一感受童話奇妙,體會人物形象一一設計相應語言訓練點”的步驟處理。腦子里有了“學習任務”和“群”的概念后,一部分老師當然還是按照之前的教學思維一篇篇學,一定也有一部分老師會換一種形式學?!罢n文朗讀”“字詞學習”“內容把握”三個環(huán)節(jié)部分對應“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部分對應“文學閱讀與創(chuàng)意表達”,它們可以放在前置學習處理,或者只用較少課堂時間處理。大部分課堂時間花在“感受童話奇妙,體會人物真善美的形象”“緊扣文本,結合習作要素,設計語言訓練點,創(chuàng)編童話故事”兩大學習活動上。若是以單元統(tǒng)整形式設計實施,那么大概是“讀童話,話說奇妙一一品童話,體會形象一一演童話,感受魅力一一編童話,書寫故事”這樣的教學流程,對應“文學閱讀與創(chuàng)意表達”“思辨性閱讀與表達”“整本書閱讀”三個學習任務群。這樣下來,學習童話單元,是以“文學閱讀與創(chuàng)意表達”統(tǒng)攝,其他幾個學習任務群參與,共同指向“感受童話的奇妙,體會人物真善美的形象”“按自己的想法新編故事”的單元語文要素落實。以單篇課文設計教學,步驟大體相同。通過對比,可以理清這樣幾條思路:其一,學習任務群不是各自為陣,而是依據單元文體特點和單元要素,以一個學習任務群統(tǒng)攝,其他學習任務群參與。其二,不是所有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都是“學習任務群”之下的“學習活動”,語文教學一定存在最基礎的東西,比如朗讀、字詞學習,而這些不能全部歸到“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這個群下。其三,有的課文篇目是沒法歸到哪個學習任務群里,比如《古詩三首》《古詩詞三首》《文言文二則》這樣的課文,硬劃到“文學閱讀與創(chuàng)意表達”里面,不大合適,沒必要每個單元、每篇課文都整個學習任務組團。沒有“群”,語文教學一定會碎片化?口語交際、語文園地、期末復習這些課呢?老師們也會以學習任務群的形式組織教學嗎?可能性不大,尤其是語文園地和期末復習兩類課。就自己的情況而言,已經上了近一個月的復習課了,大致是根據教材內容,參照近幾年期末考卷,分類整理出一套復習題,先練后講、精講精練。更多老師是搞題海戰(zhàn)術,試卷印了一套又一套。聽過的語文園地課基本是按照教材編排順序,一個版塊一個版塊地學。如果這類課也要套上“群”的帽子,那是不是有點為了“學習任務群”而“學習任務群”的味道?再說整本書閱讀和跨學科學習,這是課標中明確定義的學習任務群,它們真的要以“群”的形式學習嗎?比如四下“快樂讀書吧”推薦的《十萬個為什么》《看看我們的地球》《灰塵的旅行》《人類起源的演化過程》等四本科普讀物閱讀,要用“群”的形式學習,就得有一個綱領性的主題和議題一一科學與生活/科普作品的表達特點。不考慮“群。真落實整本書閱讀的話,我們可能會按照“通讀整本書一一梳理整本書內容一一選擇重要話題,組織交流分享一一撰寫書評”這樣的步驟進行。兩相比較,個人以為后者處理方式似乎更合理、更具可操作性。而這還只是相對簡單的科普讀物。整本書閱讀、跨學科學習其實是追求一個長時間的、過程性的項目式學習,這與單篇課文、單元統(tǒng)整的群學習有明顯不同。整本書閱讀、跨學科學習要實現“群”的整合一一“圍繞特定學習主題,確定具有內在邏輯關聯的語文實踐活動”一一前提是不是知識碎片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