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實驗室檢查項目和結果解讀_第1頁
常見實驗室檢查項目和結果解讀_第2頁
常見實驗室檢查項目和結果解讀_第3頁
常見實驗室檢查項目和結果解讀_第4頁
常見實驗室檢查項目和結果解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常見實驗室檢查項目和結果解讀

(如何看檢驗單)檢驗科副主任吳輝云副主任檢驗師引言前言:“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人非神仙,食人間煙火,吃五谷雜糧,孰能無“病””“病”:生理、心理、機理未?。A防、調理)、現(xiàn)?。ㄖ委煟?/p>

引言實驗室檢測項目:能為臨床醫(yī)生針對患者的實際情況提供多樣的、全面的、具體的選擇。檢驗結果的解讀:能為臨床醫(yī)生對患者的疾病進行診斷、鑒別診斷、治療、預后評估等提供科學的實驗依據(jù)??椿瀱蔚某WR常見的表示方式(符號和數(shù)字或文字)1、陽性:+或(+)或⊕或陽性或+++2、陰性:-或(-)或陰性3、升高:↑或H4:降低:↓或L5:其他表達方式一:血液常規(guī)檢查

血常規(guī)檢驗報告單

WBC白細胞13↑正常值為成人4×10E9-10×10E9/L;RBC紅細胞2↓正常值為男性4.0×10E12-5.5×10E12/L;女性3.5×10E12-5.0×10E12/L。HGB血紅蛋白正常值為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L.異常判斷:血紅素量越低,貧血程度越嚴重。HCT紅細胞壓積正常值為0.37-0.5

MCV平均紅細胞體積正常值為80-94flMCH平均血紅蛋白含量正常值為27-35pgMCHC平均血紅蛋白濃度正常值為320-360g/LPLT血小板總數(shù)

正常值為100-30010E9/LLYM%淋巴細胞正常時為0.2-0.4MXD%中值細胞比正常時為3.5-14%NEUT%中性白細胞正常時為2-710E9/LPDW紅細胞分布寬度正常值為9.5-16%%0正常值參考值白細胞計數(shù)(WBC):新生兒:20×109/L2歲:11×109/L成人:(4~10)×109/L;白細胞分類計數(shù):嗜中性粒細胞(N):0.50~0.70(出生后2天~2歲0.31~0.40)嗜酸性粒細胞(E):0.005~0.05直接計數(shù):(50~300)×106/L嗜堿性粒細胞(B):0.0~0.01直接計數(shù):(20~50)×106/L淋巴細胞(L):0.20~0.40直接計數(shù):(1.684±0.404)×109/L單核細胞(M):0.01~0.08直接計數(shù):(0.196±0.129)×109/L未成熟細胞:0.03~0.10血紅蛋白(Hb):新生兒:180~190g/L成人:男:120~160g/L女:110~150g/L紅細胞計數(shù):男:(4.0~5.5)×1012/L女:(3.5~5.0)×1012/L血小板計數(shù):(100~300)×109/L臨床意義

白細胞計數(shù)(WBC):增加:急性化膿性感染(膿腫、腦膜炎、肺炎、闌尾炎、扁桃體炎等),某些病毒感染(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流行性乙型腦炎),白血病,類白血病反應,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嚴重燒傷,急性出血,惡性腫瘤及某些金屬(如鉛、汞等)中毒。生理性增高見于新生兒,月經期,分娩,情緒變化及注射腎上腺素后等。減少:某些傳染?。▊?、副傷寒、黑熱病、瘧疾、病毒性肝炎、沙門菌屬感染等),再障,非白血性或亞白血性白血病,粒細胞缺乏癥,惡性組織細胞病,脾功能亢進癥,陣發(fā)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放射治療,腫瘤化療及某些藥物(磺胺、氯酶素等)反應等。白細胞分類計數(shù):嗜中性粒細胞(N):增加:急性化膿性感染(可伴有核左移及中毒顆粒),急性大出血,急性中毒,白血病,某些惡性腫瘤及廣泛組織損傷等。減少:基本與白細胞總數(shù)減少相同。嗜酸性粒細胞(E):增加:寄生蟲感染,過敏性疾病,熱帶性及非熱帶性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癥,某些血液病,器官移植排斥反應等。減少:傷寒、副傷寒,應用糖皮質類固醇激素等。嗜堿性粒細胞(B):增加:某些血液病,如慢性粒細胞性及嗜堿性粒細胞性白血病,鉛、鋅中毒等淋巴細胞(L):增加:某些細胞及病毒感染(百日咳、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淋巴細胞性白血病,某些慢性感染等。減少:細胞免疫缺陷病,放射病。相對性淋巴細胞減少見于中性粒細胞比例增高時。單核細胞(M):增加: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斑疹傷寒,瘧疾,重癥結核,單核細胞性白血病,淋巴網狀細胞肉瘤等。未成熟細胞:增加:白血病,骨轉移性腫瘤等。臨床意義血紅蛋白(Hb):增加:失水,腹瀉,大面積燒傷,各種原因所致的紅細胞增多癥等。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呈相對性Hb增高。減少:貧血,失血,慢性消耗性疾病等。紅細胞計數(shù)(RBC):增多:原發(fā)性或繼發(fā)性紅細胞增多癥,血液濃縮,先天性心臟病,肺心病,高原性心臟病,慢性一氧化碳中毒等。減少:各種原因所致貧血,白血病,勾蟲病,急慢性失血等。臨床意義血小板計數(shù)(BPC):

增高:原發(fā)性血小板增多癥,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癥,脾切除后,骨折,急性出血,大手術后,急性風濕熱,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潰瘍性結腸炎,結核病,急慢性骨髓炎,缺鐵性貧血,溶血性貧血,某些惡性腫瘤(如何杰金病、淋巴瘤等),血小板減少癥恢復期(反跳性升高)及劇烈活動后等。降低:遺傳性血小板減少癥,獲得性血小板減少癥、特發(fā)性(自身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SLE,再障,骨髓移植,巨幼紅細胞性貧血,重癥缺鐵性貧血,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貧血,陣發(fā)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癥,Evan氏綜合征,巨脾癥,脾功能亢進癥,脾腫瘤,Gaucher氏病,Letterer-Siwe氏病,病毒感染,立克次體感染,某些細菌感染,組織胞漿菌病,瘧疾,DIC,肝病,尿毒癥,血管源性腫瘤,大量輸入庫血,新生兒溶血,紫紺型先天性心臟病,子癇,維生素B12缺乏,葉酸缺乏,抗腫瘤藥及其他骨髓抑制藥物反應,放射病及放射治療等。二:尿常規(guī)檢查

正常值尿酸堿度(pH):5.0~7.0透明度:透明;顏色:淡黃或黃色;尿糖試驗:陰性;尿沉渣鏡檢:白細胞<5個/HP紅細胞0~1個/HP(兒童)<3個/HP上皮細胞0~少量/HP管型0/HP或偶見透明管型尿蛋白:陰性(加熱加醋酸法、磺基水楊酸法等)臨床意義

尿酸堿度(pH):增高:呼吸性堿中毒,某些代謝性堿中毒,泌尿系變形桿菌感染,腎小管性酸中毒,應用碳酸氫鈉等堿性藥物,原發(fā)性醛固酮增多癥等。降低:呼吸性酸中毒,代謝性酸中毒,低鉀性堿中毒,應用氯化銨等酸性藥物等。透明度:新鮮尿渾濁可見于:尿酸鹽沉淀(濃縮的酸性尿冷卻后,有淡紅色尿酸鹽結晶析出,加熱加堿后轉為透明),磷酸鹽和碳酸鹽沉淀(呈淡灰色,加酸可溶解),膿尿,菌尿等。

顏色:紅色:血尿。濃茶或醬油色:血紅蛋白尿。深黃色:膽紅素尿。白色乳樣:乳糜尿,膿尿。尿糖:增高:糖尿病、腎性糖尿病,甲亢等,內服、注射大量葡萄糖,精神激動。臨床意義

尿沉渣鏡檢:白細胞增多:泌尿系感染(腎盂腎炎、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等),泌尿系結石(腎結石、輸尿管結石、膀胱結石),泌尿系結核(腎結核、膀胱結核),泌尿系腫瘤(腎癌、膀胱癌、前列腺癌)等。紅細胞增多:泌尿系結石、結核及腫瘤,腎小管腎炎,泌尿系血管畸形,出血性疾病等。

管型增多:紅細胞管型:腎臟病變急性期。白細胞管型(膿細胞管型):化膿性感染(急性腎盂腎炎、間質性腎炎等)。上皮細胞管型:急性腎炎,急進型腎炎,子癇,重金屬中毒,化學物中毒,腎移植急性排斥反應等。顆粒管型:慢性腎炎,急性腎炎后期,藥物中毒,類脂性腎病,急性腎衰(腎衰管型)等。

蛋白:陽性:急性腎小球腎炎,急進性腎小球腎炎,隱匿型腎小球腎炎,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征,腎盂腎炎,中毒性腎病,妊娠,妊娠毒血癥,SLE,多發(fā)性骨髓瘤。Waldenstrom巨球蛋白血癥,腎移植后,劇烈活動,高熱,寒戰(zhàn)等。三:糞便常規(guī)檢查正常值顏色:棕黃性狀:軟,柱狀。鏡檢:紅細胞:無.白細胞:偶見。巨噬細胞:無。脂肪球:偶見.夏科-雷登結晶:無.寄生蟲卵:無.腸粘膜上皮細胞:無.腫瘤細胞:無.食物殘渣和肌肉纖維:偶見.結締組織:偶見.淀粉顆粒:可見臨床意義

顏色:紅色:下消化道出血。

黑色:上消化道出血,食入炭末,動物血等。

灰白色:阻塞性黃疸。

醬色:急性阿米巴痢疾。

綠色:乳兒消化不良。

性狀:膿血便:細菌性或阿米巴痢疾,結腸腫瘤,慢性血吸蟲病,大腸桿菌性腸炎等。

粘液狀:細菌性或阿米巴痢疾,急性血吸蟲病,結腸憩室炎,結腸癌等。

鮮血便:肛門或直腸出血。

米湯樣:霍亂。

水樣:食物中毒,嬰幼兒腹瀉,急性腸炎,急性腸道傳染病。羊糞樣:痙攣性便秘,老年習慣性便秘。

凝乳樣:嬰兒消化不良。

柏油樣:上消化道出血。

白陶土樣:完全性膽道阻塞,鋇餐檢查后。臨床意義

鏡檢:紅細胞:有紅細胞:下消化道出血:結腸癌、直腸息肉、痔瘡等。急性阿米巴痢疾,急性血吸蟲病。白細胞:增多:結腸、直腸、小腸細菌性或非細菌性感染,變態(tài)反應性腸病或其他原因所致腸病等。巨噬細胞:有巨噬細胞:細菌性痢疾,潰瘍性結腸炎等。脂肪球:大量脂肪球見于膽道感染,膽道阻塞,胰腺功能障礙,結腸炎,乳糜瀉等。夏科-雷登結晶:有夏科-雷登結晶:阿米巴痢疾,潰瘍性結腸炎等.寄生蟲卵:有寄生蟲卵:糞便中可發(fā)現(xiàn):蛔蟲卵,勾蟲卵,蟯蟲卵,姜片蟲卵,鞭蟲卵,肺吸蟲卵,血吸蟲卵,肝吸蟲卵,條蟲卵,人毛滴蟲卵,藍氏賈弟鞭毛蟲卵,溶組織阿米巴原蟲及包囊,纖毛蟲卵等。腫瘤細胞:結腸癌、直腸癌可見惡性腫瘤細胞。食物殘渣和肌肉纖維:增多:腸蠕動亢進,腹瀉,蛋白消化不良,慢性胰腺炎,胰頭或乏特壺腹癌等。如見到肌纖維的縱橫纖維,甚至肌細胞核,表示胰腺外分泌功能嚴重受損。結締組織:增多:胃病伴胃蛋白酶缺乏,腹瀉等。淀粉顆粒:增多:慢性胰腺炎伴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生化檢檢驗報告單

項目名稱單位結果參考范圍提示鉀mmol/L6.53.5-5.5↑

鈉mmol/L135-145氯mmol/L96-108鈣mmol/L1.22.1-2.7↓鐵mmol/L9-28磷mmol/L0.8-1.48總蛋白g/L60-80白蛋白g/L34-48球蛋白g/L20-35前白蛋白mg/L200-400總膽紅素umol/L3.4-25直接膽紅素umol/L0-8間接膽紅素umol/L3-20谷丙轉氨酶U/L0-60谷草轉氨酶U/L0-50堿性磷酸酶U/L32-130總膽汁酸umol/L2.4-15膽堿酯酶U/L5000-12000

生化檢檢驗報告單

項目名稱

單位參考范圍

提示r-谷胺酰轉酞酶

U/L0-50乳酸脫氫酶

U/L95-200磷酸肌酸激酶

U/L30-150磷酸肌酸同工酶

U/L0-25a-羥丁酸脫氫酶

U/L70-140尿素氮

mmol/L2.9-7.5肌酐

umol/L53-115尿酸

umol/L130-42血糖

mmol/L3.9-5.6總膽固醇(CHOL)mmol/L2.8-5.2甘油三酯(T.G)mmol/L0.4-1.7高密度膽固醇脂蛋白(HDL-C)mmol/L0.91-1.55低密度膽固醇脂蛋白(LDL-C)mmol/L2.58-3.12載脂蛋白AI(APO-AI)g/L1.2-1.6載脂蛋白B(APO-B)g/L0.8-1.05生化檢驗的組合電解質鉀mmol/L3.5-5.5鈉mmol/L135-145氯mmol/L96-108鈣mmol/L2.1-2.7鐵mmol/L9-28磷mmol/L0.8-1.48生化檢驗的組合

肝功能總蛋白g/L60-80白蛋白g/L34-48球蛋白g/L20-35前白蛋白mg/L200-400總膽紅素umol/L3.4-25直接膽紅素umol/L0-8間接膽紅素umol/L3-20谷丙轉氨酶U/L0-60谷草轉氨酶U/L0-50堿性磷酸酶U/L32-130總膽汁酸umol/L2.4-15膽堿酯酶U/L5000-12000r-谷胺酰轉酞酶U/L0-50生化檢驗的組合

腎功能尿素氮mmol/L2.9-7.5肌酐umol/L53-115二氧化碳mmol/L22-29糖尿病血糖mmol/L3.9-5.6痛風尿酸umol/L130-420生化檢驗的組合血脂總膽固醇(CHOL)mmol/L2.8-5.2甘油三酯(T.G)mmol/L0.4-1.7高密度膽固醇脂蛋白(HDL-C)mmol/L0.91-1.55低密度膽固醇脂蛋白(LDL-C)mmol/L2.58-3.12載脂蛋白AI(APO-AI)g/L1.2-1.6載脂蛋白B(APO-B)g/L0.8-1.05心肌酶譜乳酸脫氫酶U/L95-200磷酸肌酸激酶U/L30-150磷酸肌酸同工酶U/L0-25a-羥丁酸脫氫酶U/L70-140谷草轉氨酶U/L0-50生化檢驗的組合營養(yǎng)狀況血清鐵mmol/L9-28前白蛋白mg/L200-400胰腺炎淀粉酶(血)U/L25-140淀粉酶(尿)U/L100-1200乙肝五項檢查乙肝五項檢查(兩對半)表面抗原(HBsAg)體內是否存在乙肝病毒表面抗體(抗-HBs)是否有保護性抗體е抗原(HBeAg)病毒是否復制及具有傳染性е抗體(抗-HBe)病毒復制是否受到抑制核心抗體(抗-HBc)是否感染過乙肝病毒

隨著技術的發(fā)展現(xiàn)在可以通過HBV-DNA檢測反映出肝臟內是否有乙肝病毒的存在以及是否在進行復制。做這種檢測可以使結果更加準確。

大三陽與小三陽

大三陽

表面抗原(HBsAg)+

е抗原(HBeAg)+

核心抗體(抗-HBc)+

這種情況通常反映病毒復制是比較活躍的。

大三陽與小三陽

小三陽

表面抗原(HBsAg)+е抗體(抗-HBe)+核心抗體(抗-HBc)+

對于小三陽病人應該進行DNA檢測,如果是陽性那么就反映病毒的復制是活躍的,如果檢測為陰性那么就反映病毒受到抑制,病毒復制是不活躍的。

乙肝兩對半常見結果模式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簡要意義表面抗原表面抗體e抗原e抗體核心抗體HBsAg:是乙肝病毒標志物,表示患有乙肝;HBeAg、HBcAb:表示乙肝病毒復制活躍,傳染性強;HBsAb、HbeAb:表示機體產生免疫力抵抗病毒,趨于恢復。+----慢性表面抗原攜帶;急性乙肝病毒感染潛伏期后期+-+--急性乙肝早期,傳染性強+-+-+急慢性乙肝,傳染性強+---+急慢性乙肝,具傳染性+--++急慢性乙肝,傳染性弱乙肝兩對半常見結果模式+--++急慢性乙肝,傳染性強,乙型肝炎e抗原變異----+乙肝核心抗隱性攜帶,有乙肝既往有感染史---++急性乙肝恢復期或既往有感染史-+-++乙肝恢復期,具備免疫力-+---接種疫苗,乙肝恢復,具備免疫力+--+-慢性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易轉陰+-+++急性乙肝趨于恢復;慢性表面抗原攜帶+--+-乙肝感染后已恢復乙肝兩對半常見結果模式乙肝兩對半常見結果模式觀點認為加號多就說明是得了肝炎的觀點是錯誤的病原學的檢查(兩對半檢查)只是反映出病人是否感染了病毒,以及病毒是否復制,至于是否發(fā)病還是要根據(jù)肝功能檢查的結果才能確定是否得了肝病,以及病情的嚴重程度和肝細胞受損的情況。乙肝二對半檢查結果分析

乙肝病毒存在三對抗原抗體系統(tǒng),即表面抗原(HbsAg-俗稱澳抗)和表面抗體(抗-HBs)、e抗原(HBeAg)和e抗體(抗-HBe)、核心抗原(HBcAg)和核心抗體(抗-HBc),因核心抗原主要存在于肝細胞中,血清中不能表達,檢測困難,故只能檢測二對半而不能檢測三對,所以稱為二對半。當五項全部陰性,說明沒有感染過乙肝,屬于健康者,如出現(xiàn)抗-HBs陽性,或抗-HBs和抗-HBc陽性,上述情況可能是注射過乙肝疫苗或感染乙肝后治愈而出現(xiàn)的保護性抗體。乙肝病毒“大三陽”(指HBsAg、HBeAg、抗-HBc陽性)、乙肝病毒“小三陽”(指HBsAg、抗-HBe、抗-HBc陽性)或乙肝病毒1、5陽(指HBsAg、抗-HBc陽性)。這三種情況臨床多見,并不能表示肝功能及病情的嚴重程度?!按笕枴闭f明乙肝病毒在體內復制活躍,傳染性強。“小三陽”、“1、5陽”說明體內乙肝病毒復制明顯降低,傳染性弱。但如果HBV-DNA呈陽性,則有可能存在病毒變異,仍有較強的傳染性。如果有上述幾種情況,肝功能正常,即屬于乙肝病毒攜帶者。

肝功檢查出現(xiàn)了哪些異常就說明得了肝炎呢?

比如轉氨酶升高說明肝細胞受損,可以說就是肝功能不正常了,也就是得了急性肝病,對于慢性肝病來說可能就處于活動期。膽紅素升高(有了黃疸)說明肝功能處于一種破壞的狀態(tài)。如果肝功沒有異常,病毒會對身體造成影響嗎?

感染乙肝病毒引起肝臟損害的主要機理是容易引起機體的免疫紊亂,乙肝病毒本身對肝臟的直接損害非常弱,很多病人有病毒存在而且病毒復制非?;钴S,但是肝臟卻沒有任何損害,這種病人我們稱之為病毒攜帶者,這種攜帶的狀態(tài)可以持續(xù)很長時間,甚至可以終身不犯病。有一部分病人攜帶病毒后可能會引起肝臟的損害,因此臨床上對于攜帶病毒而沒有肝臟損害的人不需要進行更多的治療。病毒攜帶者尤其是大三陽和DNA陽性的患者,病毒復制非?;钴S,傳染性也是非常強的,但是乙肝病毒主要的傳染途徑是血液傳染,一般的接觸傳染性是比較低的。乙肝化驗單出現(xiàn)什么樣的情況就說明應該進行治療了?

乙肝病人最主要的就是要在肝臟出現(xiàn)炎癥、受到損害,尤其是損害比較重的時候(出現(xiàn)黃疸或其他癥狀),化驗指標轉氨酶高或膽紅素異常,這時就需要到醫(yī)院進一步檢查和治療。應該把病原學檢查和肝功能檢查區(qū)分開來,一旦發(fā)現(xiàn)了病原學異常(大小三陽)就應該到醫(yī)院進行相關檢查,但是也不用過分緊張,因為病毒攜帶是有可能終身健康攜帶的,只有在肝功能異常的情況下才需要進行積極的治療。去除乙肝病毒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

目前完全清除乙肝病毒確實有很大的難度,完全清除率(并非徹底)大約只有10%左右。目前治療乙肝的藥物非常多,主張患者一定要在醫(yī)生的指導下用藥,千萬不要根據(jù)廣告去吃藥,這樣不僅得不到好的治療,甚至還會引起肝臟的炎癥,加重對肝臟的損害。治療的最佳時期是什么?

抗病毒治療的最佳時期就是在肝臟有炎癥(轉氨酶高)時,這時就反映機體的免疫對病毒有一定的作用,這時用一些抗病毒的藥物效果就會非常好。如果肝臟處于一個很穩(wěn)定的狀態(tài),這時用抗病毒的藥物效果確實不是很理想。總之什么時候需要治療以及用什么藥物患者應該到??漆t(yī)院進行檢查,然后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進行用藥。對于那些不需要用藥的病毒攜帶者最重要的就是要進行定期監(jiān)測,3-6個月進行肝功監(jiān)測,每年做一次B超,用這種方式監(jiān)測肝臟損害是否出現(xiàn),一旦出現(xiàn)損害就一定要進行治療。長期攜帶乙肝病毒是否會發(fā)展為肝硬化或肝癌?有什么預防的方法?

乙肝病毒攜帶者有可能轉成慢性肝炎,最后發(fā)展為肝硬化。慢性肝炎患者只有20%,甚至不到20%會發(fā)展為肝硬化。而肝硬化患者形成肝癌的發(fā)生率也不超過20%。預防的方法很重要的就是要進行定期的復查、保持身體免疫機能、心情愉快、避免感冒。孕婦的HbsAg和抗HBc兩項為陽性,請問對胎兒有沒有影響?

HBsAg和抗HBc兩項為陽性,如果在以前沒有疫苗的時候,孩子100%會被傳染,而現(xiàn)在我們已經有了高效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當孩子生下來的時候首先要注射高效免疫球蛋白,緊接著就要注射乙肝疫苗,通常80%-90%的乙肝病毒是可以被阻斷而不會感染乙肝,還有10%的情況(宮內感染)如何進行感染阻斷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忠告:1、乙肝化驗包括肝功檢查和病毒檢測勿盲目檢查2、有乙肝病毒并不代表有肝臟損害3、肝功是否正常決定治療的必要性4、切勿盲目用藥

免疫檢驗項目甲狀腺功能血清三碘甲狀腺原氨酸(T3/FT3)血清甲狀腺素(T4/FT4)血清促甲狀腺素(TSH)抗甲狀腺球蛋白抗體(TG-Ab)抗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TPO-Ab)免疫檢驗項目性激素測定血清HCG血清泌乳素血清促卵泡激素(FSH)血清促黃體生成素(LH)孕酮(P)雌二醇(E2)睪酮(T)免疫檢驗項目貧血指標血清鐵蛋白血清VB12葉酸心腦血管疾病血清肌鈣蛋白I(CTnI)同性半胱氨酸(tHCY)免疫檢驗項目糖尿病檢測血清胰島素(INS)血清C肽測定胃病檢測胃幽門螺桿菌測定(HP)免疫檢驗項目腫瘤標記物廣譜標記物:CEAAFP血清鐵蛋白磷、腺癌:細胞角蛋白19-片段免疫檢驗項目小細胞肺癌:神經元特異性烯脂酶(NSE)前列腺癌:總前列腺特異性抗原(T-PSA)游離前列腺特異性抗原(F-PSA)游離/前列腺特異性抗原(F/T)乳腺癌:CA153免疫檢驗項目卵巢癌CA125胰腺、膽道腫瘤CA199消化道、呼吸道腫瘤CA24-2CA724免疫檢驗項目免疫系統(tǒng)疾病檢測IgG、IgA、IgM、IgEC3、C4ANA、抗雙鏈DNA、抗環(huán)瓜氨酸肽抗體ENA全套(14項)ASO、RF*CRP、糖化血紅蛋白(HbA1C)*尿轉鐵蛋白、β2、α1微球蛋白、尿微量蛋白凝血項目常規(guī)項目PT

APTT

TT

Fib/FgDD

凝血基礎理論凝血基礎理論

一期止血:是指血管和血小板參與形成成初級血栓的凝血過程(血管期,細胞期)二期止血:由血漿凝血因子相繼酶解激活,最終生成凝血酶,形成纖維蛋白的凝血過程(血漿期)凝血因子常識迄今已證實有14個因子參與凝血過程,除Ca++外,都是蛋白質.正常血液中,除組織因子,都可以在血漿中找到.以羅馬數(shù)字命名除激肽系統(tǒng)外的凝血因子,其中Ca++為Ⅳ.在書寫和拼讀上,Ca++不叫Ⅳ;纖維蛋白也不稱為因子I合成場所:大部分且主要在肝臟,其他內皮細胞,巨核細胞凝血因子的一般特性

依賴維生素K凝血因子:因子Ⅱ、Ⅶ、Ⅸ、X

接觸系統(tǒng)因子:因子Ⅻ、Ⅺ、PK、HMWK凝血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