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地理開學初高中地理銜接專業(yè)知識講座課件_第1頁
最新地理開學初高中地理銜接專業(yè)知識講座課件_第2頁
最新地理開學初高中地理銜接專業(yè)知識講座課件_第3頁
最新地理開學初高中地理銜接專業(yè)知識講座課件_第4頁
最新地理開學初高中地理銜接專業(yè)知識講座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博學的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地理唯一跨“人文與社會”和“科學”兩個學習領域的課程

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日月星辰19七月20237由大氣圈、水圈、巖石圈、生物圈、土壤圈等圈層構成,是地球表層各種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機組合而成的復雜系統(tǒng)地理環(huán)境:人地關系:有環(huán)境決定論、人定勝天、天人合一、和諧論、可持續(xù)發(fā)展等理論。19七月20238生物圈與人類活動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鄭板橋19七月20239巖石圈與人類活動猴子觀海一、什么是地理學?19七月202311

地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地理環(huán)境,以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huán)境相互關系(人地關系)的科學。定義:核心:性質:地理學兼有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性質人地關系思想地理.必修.地理1地理2地理31.宇宙中的地球2.自然環(huán)境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3.自然環(huán)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4.自然環(huán)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1.人口與城市2.生產活動與地域聯(lián)系3.人類與地理環(huán)境的協(xié)調發(fā)展1.區(qū)域地理環(huán)境與人類活動2.區(qū)域可持續(xù)發(fā)展

3.地理信息的技術應用19七月202313二、為什么學地理1、素質修養(yǎng)2、生活需要3、愛國需要4、發(fā)展需要5、高考要求三、如何學好地理?1、預習:知識結構、主要內容、重難點2、記筆記:上課時應適當地有重點地記筆記。記老師強調的內容;記自己不能立刻吃透的內容,便于在復習時做注釋和補充。但不要盲目濫記、為求只字不漏、圖文并茂。3、課后及時復習和練習,當天鞏固,效果更佳。4、學會使用地圖。地圖是地理的第二語言??辞鍒D名、圖例、注記、方向等來獲取地理信息。“左圖右書”5、廣讀博覽。課余多看地理課外書刊和電視節(jié)目,如《人與自然》、《世界地理知識博覽》等。關注地理熱點問題,胸懷天下、放眼全球。初、高中地理學習的比較初中Where地點What事件高中Where地點What事件Why原因Willbe未來發(fā)展趨勢推薦相關的地理資料:雜志:《國家地理》《華夏地理》《中國國家地理》....影片:《帝企鵝日記》《后天》《龍卷風》《彗星撞地球》《地心末日》《未來水世界》....其他:國家地理頻道

同學們學會用地理的眼光終身欣賞和認識這個世界。經線/子午線變化規(guī)律北緯向北逐漸增大;南緯向南逐漸增大東經向東逐漸增大(隨地球自轉方向數值變大);西經向西逐漸增大劃分半球以赤道為界,以北為北半球,以南為南半球200W向東到1600E為東半球,200W向西到1600E為西半球劃分東西半球的經線圈西經20度,東經160度組成的經線圈三、經緯網的應用1、確定地理坐標A(100E,23026′N)B(00,900E)C(450W,66034′N)10°10°1700E1700WABCD讀右圖,完成下列各題:(1)圖中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西半球的有

點。(2)A點關于地心的對稱點的經緯度是

。A、B10°W,10°S2、確定方向(3)A在B的

方向上,A在C的

方向上,A在D的

方向上,正西正北西北重要結論:a.同一經線上,緯度相差1°,距離相差111kmb.同一緯線上(緯度為α),經度相差1°,距離相差111km×cosα3、確定距離能力訓練.pdf1.低緯.中緯.高緯劃分低緯:0°--30°中緯:30°--60°高緯:60°--90°重要的緯線2.“五帶”的劃分熱帶:北溫帶:北寒帶:南溫帶、南寒帶-----15°經度的劃分東經西經15°30°45°60°90°30°45°60°90°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