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期末復習要點_第1頁
高一地理期末復習要點_第2頁
高一地理期末復習要點_第3頁
高一地理期末復習要點_第4頁
高一地理期末復習要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1、天體系統(tǒng)的級別:總星系——銀河系(河外星系)——太陽系(恒星系)——地月系

(行星系)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條件:①穩(wěn)定的太陽光照條件②比較安全的宇宙環(huán)境③因為日地距離

適中,地表溫度適宜(平均氣溫為15度)④因為地球的質(zhì)量和體積適中,地球能吸引大氣

形成大氣層(氮、氧為主)⑤形成并存在液態(tài)水

3、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

(1)太陽外部結(jié)構(gòu)分層及太陽活動類型

①光球?qū)雍谧英谏驅(qū)樱ㄈ杖硶r可見)——耀斑、日珥③日冕層(日全食時可見)

——太陽風

(2)太陽活動的標志:黑子、耀斑

(1)判斷地球的自轉(zhuǎn)方向:順著地球的自轉(zhuǎn)方向,東經(jīng)增大,西經(jīng)減小

(2)影響:影晌電離層,干擾無線電短波通訊;產(chǎn)生“磁暴"現(xiàn)象和"極光"現(xiàn)象;影響

地球氣候。

4、地震波傳播速度及地球內(nèi)部圈層

橫波:可在固體傳播;速度慢

縱波:可在固體和液體中傳播;速度快

莫霍面:橫波、縱波速度都加快

古登堡面:橫波消失、縱波減速

軟流層:①軟流層呈熔融狀態(tài)(類似橡皮泥的物質(zhì),但不是液

態(tài)),橫波可以在此傳播;

②軟流層以上為巖石圈(板塊是對巖石圈的劃分);

③巖漿的發(fā)源地。

5、地球自轉(zhuǎn)的地理意義:

加,天減?天

昨天今天昨天

6月71I

6月6II6月6LI

0時所在的經(jīng)線國際U期變更線

夏至春、秋分冬至

-123026*N

線:

球的自轉(zhuǎn)方向,

進入白美茵為寰線,

從白天進入黑夜的為昏線。

(3)地方時計算:

“晨赤交點”所在經(jīng)線為6:00

“昏赤交點”所在經(jīng)線為18:00

晝弧中點所在經(jīng)線為12:00

夜弧中點所在經(jīng)線為0:00

極晝切點為0:00,極夜切點為12:00

圖2.太陽翻堿骷運4分鐘:東加西減

圖1.地球的公轉(zhuǎn)

正午太陽高度

圖3.四至日各緯度正午太陽高度圖4.北半球夏至日各緯度晝長

(1)晝夜長短的變化:

①太陽直射點在哪個半球,哪個半球就晝長夜短,而且緯度越高晝越長。夏至日,d胖球晝

最長;冬至日,南半球晝最長。

②太陽直射點向哪個半球移動,哪個半球就晝變長夜變短。

(2)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①同一時刻,正午太陽高度由太陽直射點向南北兩側(cè)遞減。夏至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正

午太陽高度由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cè)遞減,此時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各緯度達到一年中的最大

值,南半球各緯度達最小值。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正午太陽高度由南回歸線向南北

兩側(cè)遞減,此時南回歸線及其以南各緯度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緯度達最小值。春

分日和秋分日,太陽直射赤道,正午太陽高度自赤道向兩極遞減。

②離太陽直射點越近,正午太陽高度越大。H=90°-緯度差

【第二章自然地理環(huán)境中的物質(zhì)運動和能量交換】

:升冷卻凝固而成)②沉積巖(巖石在外力的風化、侵

龍)③變質(zhì)巖(變質(zhì)作用)0從巖漿到形成各種巖石,

艮的產(chǎn)生,這一運動變化過程,構(gòu)成了地殼物質(zhì)循環(huán)。

“三入一出”:巖漿(巖漿只能轉(zhuǎn)化成巖漿巖)

“一入三出”:巖漿巖(巖漿巖只能由巖漿轉(zhuǎn)化而來)

“二入二出”:沉積巖、變質(zhì)巖

侵入巖:花崗巖

噴出巖:玄武巖、流紋巖、安山巖

沉積巖:石灰?guī)r、砂巖、頁巖、礫巖

III

變質(zhì)巖:大理巖、石英巖、板巖、片麻巖

2、地表形態(tài)變化的內(nèi)外力因素(地質(zhì)作用):

(1)內(nèi)力作用地質(zhì)構(gòu)造的類型有褶皺(背斜和向斜)和斷層(地壘和地塹)。

乙:背斜。(頂部建采石場;打隧道,找石油、天然氣)

T:向斜。(地下水儲藏區(qū),建水庫)

背斜成谷:背斜頂部受張力作用,巖性破碎,容易被侵蝕成谷地。

向斜成山:向斜槽部受擠壓,巖性堅實,在外力作用下反而形成

山地。

(2)外力作用——能量來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陽能和重力。使高低不平的地表趨向平坦。

表現(xiàn)為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固結(jié)成巖作用。流水侵蝕地貌(V型谷)、流水沉積地貌

(沖積扇、沖積平原和三角洲);風蝕地貌(風蝕洼地、蘑菇人風積地貌(沙丘)。

3、板塊運動與地形

①生長邊界——板塊張裂處,常形成裂谷、海洋。

例:東非大裂谷(非洲板塊內(nèi)部張裂);大西洋和紅海(印

度洋板塊與非洲板塊相互分離)因為在生長邊界有不斷擴

大的趨勢

②消亡邊界——板塊碰撞處,常形成山脈、海溝、島弧鏈。

例:喜馬拉雅山脈、阿爾卑斯山脈、安第斯山脈(美洲板

塊與南極洲板塊擠壓碰撞)、日本群島(亞歐板塊與太平

洋板塊消亡邊界);地中海處于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的消

亡邊界,面積有不斷縮小的趨勢

——板塊邊界"-板塊運動方向

4、大氣受熱過程:太陽輻射(短波)一大氣削弱一地面增溫一地面輻射(紅外線長波)一

大氣熠溫一大氣輻射(長波輻射,其中大氣逆輻射起到保溫作用)

射向宇宙空間射向宇宙空間

本三至

大氣

短波輻射匚。長波輻射

(1)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①吸收作用:具有選擇性,臭氧吸收紫外線,水汽和二

氧化碳吸收紅外線。對可見光吸收的很少。②反射作用:云層和顆粒較大的塵埃。云層的反

射作用最顯著。③散射作用:空氣分子散射藍紫光(晴朗的天空是蔚藍色);塵埃散射太陽

光(教室沒有陽光,但是是明亮的)。

(2)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大氣吸收地面輻射并產(chǎn)生大氣逆輻射(射向地面的大氣輻

射),把部分熱量歸還給地面,云層越厚大氣逆輻射越強。

5、熱力環(huán)流

(1)氣溫高f氣流上升f(近地面)氣壓低

氣溫低->氣流下沉一A(近地面)氣壓高

(低氣壓,氣流上升,多云雨天氣,日較差??;

冷熱高氣壓,氣流下沉,多晴朗天氣,日較差大)

(2)氣壓:④>③>②>①

高高低低規(guī)律(水平方向的氣壓比較):

籌唐面向宣處突為宣醫(yī)

等壓面向恁處突為低壓

同一垂直方向:隨海拔升高氣壓降低

(3)高空等壓面彎曲狀況和近地面相反

方法:分析氣壓和氣流狀況一分析氣溫的高低

6、大氣環(huán)流

(1)三圈環(huán)流

*低緯度環(huán)流:

①赤道低壓帶:因為熱力作用形成,氣流輻合上升,易成云致雨,形成多雨帶。常年受其控

制形成熱帶雨林氣候(亞馬孫平原、剛果盆地、東南亞的馬來群島)

②副熱帶高壓帶:因為動力作用而形成,氣流在30度緯度上空聚積而下沉,形成少雨帶(東

亞季風區(qū)除外),常年受其控制的地區(qū)形成熱帶沙漠氣候

③信風帶:由副高吹向赤道低壓的氣流,在北半球右偏成東北信風,在南半球左偏成東南信

風。

?中緯度環(huán)流:

④副極地低壓帶:由來自低緯的暖氣流與來自高緯的冷氣流相遇運動上升而形成。形成溫帶

多雨帶。

⑤中緯西風帶:由副高吹向副極地低壓帶的氣流,在北半球右偏成西南風,在南半球左偏成

西北風,習慣上叫西風,受其常年控制的地區(qū),在大陸西岸形成溫帶海洋性氣候。

?高緯環(huán)流:

⑥極地高壓帶:因為熱力作用而形成,冷空氣下沉,形成少雨帶。

⑦極地東風帶:由極地高壓帶吹向副極地低壓帶的氣流,在地轉(zhuǎn)偏向力作用下,北半球右偏

成東北風,南半球左偏成東南風。

令氣壓帶和風帶的移動:△移動的原因: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而動.△移動方向:就北半

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令單一氣壓帶或風帶作用形成的氣候類型:熱帶雨林氣候(赤道低氣壓帶)、熱帶沙漠氣

候(副熱帶高氣壓帶)、溫帶海洋性氣候(中緯西風帶)O

?氣壓帶、風帶交替控制形成的氣候類型:熱帶草原氣候(夏季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冬

季受低緯信風帶控制)、地中海氣候(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冬季受中緯西風帶

控制)。

(2)東亞、南亞季風環(huán)流

夏季風冬季風

地區(qū)季節(jié)風向成因

冬季西北季風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

東亞

夏季東南季風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

冬季東北季風海陸熱力唾差異

南亞

夏季西南季風氣壓帶風帶位置的季節(jié)移動

(3)全球氣候模式圖

90°

90°冰原氣候

苔原氣候

70°70°

亞寒帶針葉林氣候

60°

55°

溫帶海洋性氣候

溫帶大陸性氣候溫帶季風氣候

40°

地中海氣候35°

30°亞熱帶季風氣候

熱帶沙漠氣候

25°

熱帶車風氣候

33買

溫帶海洋性氣帔

4710(/!)

6羅馬7倫敦8北京9莫斯科

7,常見的天氣系統(tǒng)

(1)鋒面系統(tǒng)與天氣

鋒面:冷暖氣團交界面。暖氣團暖而輕,冷氣團冷而重T暖上冷下

鋒面的分類;第暖鋒

概念冷氣團主動向暖氣團移動的鋒冷氣團主動向暖氣團移動的鋒

暖氣團上升狀

被迫抬升主動爬升

天氣圖

后及=

雨區(qū)位置箕附近三

過境前單一暖氣團控制,溫暖晴朗單一冷氣團控制,低溫晴朗

暖氣團被冷氣團抬升,常出現(xiàn)阻天、下暖氣團沿冷氣團徐徐爬升,冷卻凝結(jié)產(chǎn)

過境時

雨、刮風、降溫等天氣現(xiàn)象生連續(xù)性降雨

冷氣團替代了原來暖氣團位置,氣壓升暖氣團占據(jù)了原來冷氣團的位置,氣溫

征過境后

高,氣溫和濕度驟降,天氣轉(zhuǎn)晴升高、氣壓下降、天氣轉(zhuǎn)晴

我國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的大風、一場春雨一場暖

天氣實例

沙塵暴、寒潮等華南地區(qū)春暖多雨

(2)氣旋系統(tǒng)與天氣

*

A氣壓梯度力*風向

氣旋:氣流輔合上升,多陰雨天氣反氣旋:氣流輔散下沉,多晴朗天氣

例:我國臺風、美國颶風例:我國秋高秋爽天氣、我國夏季伏旱天氣

8、洋流

(1)成因:盛行風是主要動力

(2)分布規(guī)律

①中低緯度海區(qū):

(以副熱帶海區(qū)為中心的大洋環(huán)流)世界洋流模式大氣環(huán)流模式

北順南逆東寒西暖

②北半球中高緯度海區(qū):

(以副極地海區(qū)為中心的大洋環(huán)流)

逆時針東暖西寒

③南緯30°~60°:西風漂流

④北印度洋:冬逆夏順

世界洋流分布圖:必修一書本P62

(3)影響:①對氣候的影響:暖流起到熠溫、增濕作用(西歐海洋性氣候的形成,得益于

北大西洋暖流);寒流起到降溫、減濕作用(澳大利亞西海岸的維多利亞沙漠、秘魯太平洋

沿岸的阿塔卡馬沙漠的形成都與沿岸的西澳大利亞寒流和秘魯寒流有關(guān))

②對海洋生物的影響——漁場的分布:寒暖流交匯處,給魚類帶來了豐富多樣的餌料。

△北海道漁場——日本暖流與干島寒流的交匯處?!骷~芬蘭漁場一拉布拉多寒流與墨西哥

灣暖流的交匯處?!鞅焙O場——北大西洋暖流與高緯南下的冷海水交匯形成。&秘魯漁場

——上升補償流使深層海水上泛,帶來深海的硅酸鹽類,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浮游生物

又是魚類的餌料。

③對海洋污染的影響:有利于污染物的擴散,加快凈化速度;但也使污染物的范圍擴大。

④對海洋運輸事業(yè)的影響:順流一航行速度快;逆流——航行速度慢。

【第三章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和區(qū)域差異】

1.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差異性

冰原氣候冰原帶

苔原氣候苔原帶

亞寒帶大陸性氣候亞寒帶針葉林帶

溫帶海洋溫帶溫帶季風溫帶落葉溫帶落葉

大陸行底闊葉林帶草I闊葉林帶

性氣

地中海式亞熱帶季亞熱帶常帶

候11

熱帶沙漠氣候熱帶荒漠帶

熱帶草原氣候11熱帶季風氣候熱帶草原帶熱帶李雨林帶

熱帶雨林氣候熱帶雨林帶

(1)分異規(guī)律

分異規(guī)律特點主要分布地區(qū)主導因素

秦嶺一淮河

緯度地帶分異規(guī)律沿緯線延伸,隨緯度變化低緯和高偉地區(qū)熱量

干濕度地帶分異規(guī)沿經(jīng)線延伸,隨經(jīng)度變化中緯度地區(qū)水分

垂直分異規(guī)律自山麓向山頂發(fā)生變化海拔較高的山地水熱條件隨海拔變

地方性分異規(guī)律:局部環(huán)境因素的差異導致

(2)山地自然帶與雪線

(1)基帶:與同緯度的地帶性自然帶相同。圖中

自然帶1即為基帶,反映當?shù)氐木暥?、氣候、?/p>

被等。

(2)自然帶的海拔高度:由熱量決定,影響因素

是山體所在緯度和坡向。如圖中A坡可能為陽坡,

B坡為陰坡。

(3)雪線的高低:影響因素有山體所在緯度、降

水、坡向、季節(jié)等,主導因素是降水。圖中A坡

為迎風坡,B坡為背風坡。

記憶:①喜馬拉雅山:南坡雪線低,因為南坡是西南季風的迎風坡;

②天山:北坡雪線低,因為北坡既是迎風坡,又是陰坡。

天山北坡受來自的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氣流影響,降水較多。

③阿爾卑斯山:北坡雪線低,因為北坡既是迎風坡,又是陰坡。

圖例,

|*山|高山草甸

山地草甸草原

云杉林

皿山地草原

巴”]山地荒漠草原

Eno荒漠石山

【第四章自然環(huán)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1.我國東部鋒面雨帶的推移

4-5月:華南雨季a

6-7月:江淮雨季b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