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地理全國2卷試卷_第1頁
2017地理全國2卷試卷_第2頁
2017地理全國2卷試卷_第3頁
2017地理全國2卷試卷_第4頁
2017地理全國2卷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7地理全國2卷

本試卷共47題,共300分,共14頁??荚嚱Y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

并交回。

注意事項:

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碼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

條形碼區(qū)域內。

2.選擇題必須使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必須使用0.5毫米黑字跡的簽字筆

書寫,字體工整,筆跡清楚。

3.請按照題號順序在各題目的答題區(qū)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qū)域書寫的答案無效;

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

4.作圖可先用鉛筆畫出,確定后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描黑。

5.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

紙刀。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5小題,每小題4分,共14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

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9世紀50年代,淮河自洪澤湖向南經長江入海;黃河結束奪淮歷史,

改從山東入海。1968年,南京長江大橋建成通車;自1999年,江蘇境內又陸續(xù)

建成了多座長江大橋。江蘇習慣上以長江為界分為蘇南和蘇北兩部分(圖1)O

據此完成1-3

1.目前,在洪澤湖以東地區(qū),秦嶺-淮河線

A.無劃分指標依據

B.與自然河道一致

C.無對應的自然標志

D.兩側地理差異顯著

2.習慣上蘇南、蘇北的劃分突出體現(xiàn)了長江對兩岸地區(qū)

A.自然地理分異的影響

B.人文地理分異的影響

C.互相聯(lián)系的促進作用

D.相互聯(lián)系阻隔作用

3.進入21世紀,促使蘇南、蘇北經濟合作更加廣泛的主導因素是

A.市場B.技術

C.資金D.交通

本題組主要考查區(qū)域的含義、自然地理環(huán)境對區(qū)域差異的影響、區(qū)域不同發(fā)展階段地理

環(huán)境的影響等相關知識以及獲取與解讀信息的能力等。

1、根據題干信息:目前,淮河已經自洪澤湖向南經長江入海。其實這里就給出了隱性

信息,淮河在洪澤湖以東己經沒有河道實體存在(從圖上也可以看出),即秦嶺一淮河

線在洪澤湖以東沒有對應的自然標志。而該線作為我國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線向東繼續(xù)

延伸,仍然具有劃分指標的依據(隨不同的依據而劃分不同的區(qū)域,比如水田、旱田;

亞熱帶、溫帶;年均0攝氏底等溫線等),A不符合;淮河向南經長江入海了,但秦一

淮線的分界線并不是向南沿河道而變,B錯;因為此線的劃分的是不同的自然或人文區(qū)

域,沒有明顯的界限,而呈過渡性,所以D錯。故本題選C。

2、解決此題要注意設問中的關鍵詞"突出體現(xiàn)''。長江作為"天塹很明顯對兩岸地

區(qū)起著聯(lián)系上的阻隔作用,這個是最突出的表現(xiàn)。古代的水路促進聯(lián)系是體現(xiàn)在河的上

下游方向(否則就不會有"君住長江頭,我住長江尾"之"君與我相識''之說啦,只是因

為距離遠才”終日思君不見君'、罷了),而并非河的兩岸,除非建橋才會體現(xiàn)兩岸聯(lián)系的

促進作用,C錯D對。從我國的大區(qū)域的自然分界線來看,長江并不是氣候或地形區(qū)等

自然地理區(qū)域的分界線,雖小區(qū)域有影響,但不符合關鍵詞的限定范圍,A排除;江蘇

南北兩岸文化等同屬一宗,同一民族,這些人文地理的主要分異不明顯,雖然南北兩岸

存在著經濟與語言上的差異,但此現(xiàn)象很明顯是因為長江作為〃天塹''致使南北兩岸交流

少而形成的,B不符合。故本題最符合題意的選D。

3、早期由于長江"天塹''而蘇南蘇北交往不便,現(xiàn)今合作更加廣范,題干信息里也提到〃

自1999年,江蘇境內又陸續(xù)建成了多座長江大橋3很明顯是因為交通區(qū)位因素的改

變導致,而市場、技術、資金都有一定的流動區(qū)間,它們是因為區(qū)域間存在著聯(lián)系,才

產生的流動,如市場有受腹地范圍(交流的區(qū)間)限制。所以ABC錯,D對。

汽車輪胎性能測試需在不同路面上進行。芬蘭伊瓦洛(位置見圖2)吸引了

多家輪胎企業(yè)在此建設輪胎測試場,最佳測試期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據此

完成4~5題。

24°28°

70°

O

a繆

圖2

4.推測該地輪胎測試場供輪胎測試的路面時

A.冰雪路面B.濕滑路面

C.松軟路面D.干燥路面

5.在最佳測試期內,該地輪胎測試場

A.每天太陽從東南方升起B(yǎng).有些日子只能夜間進行測試

C.經常遭受東方寒潮侵襲D.白晝時長最大差值小于12時

本題主要考查區(qū)域定位、地理環(huán)境特征、地球運動等知識。

4、根據圖示信息,可以看到芬蘭的伊瓦洛緯度較高,在極圈以內。而最佳測試期為每

年11月至次年4月,冬季。這些都突顯出了當地的自然特征寒冷、多雪,故測試場供

測試時的路面應是冰雪路面,A對;當地以亞寒帶針葉林氣候為主,路面有冰時"滑''基

本可以體現(xiàn)(冰如果崎嶇不平時則不能體現(xiàn)路面''滑”的特征),如果有初雪時路"滑''則

不能體現(xiàn)(除了積雪被壓實凍結后才能體現(xiàn)出路''滑〃),路面因冰凍而呈堅硬狀,B、

C錯;因為有冰或雪則路面不可能呈干燥狀,D錯;所以本題選A。

5、題干已經給出最佳測試期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此時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范圍如

下A-B-C區(qū)間:

北回歸線

赤道

甫回歸線

<地理案

該時間段內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半球都有,所以該地不可以太陽每日都從東南方升起(更

不用說該地有極夜現(xiàn)象發(fā)生了),A錯;該地緯度大于北緯68度,位于北極圈以內,

最佳測試時期內有極夜現(xiàn)象發(fā)生,會致使測試只能在夜間進行,B對?;芬蘭的寒潮主要

受來自北冰洋的極地冷高壓影響,并非來自于東方,C錯;在測試時間段內,太陽直射

點從A到B再到C,當地經過了極夜(晝長為0)一晝夜均分一晝長大于12小時,所

以晝長最大時間大于12小時,D錯。故本題選B。

熱帶沙漠中的尼羅河泛濫區(qū)孕育了古埃及農耕文明。尼羅河在每年6~10月泛

濫,從上游帶來的類似肥沃土壤的沉積物,與上游來水和周邊區(qū)域的植物資源,

都對農耕文明的形成意義重大。據此完成6~8題。

6.熱帶地區(qū)原始的耕種方式多為刀耕火種。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種方式出現(xiàn)之

前,能夠在沉積物上直接耕種,是因為尼羅河泛濫區(qū)

A.用水便利B.土壤肥沃

C.地勢平坦D.植被缺失

7.尼羅河下游泛濫區(qū)沉積物主要來源地的降水特點為

A.降水季節(jié)性強,年降水量大

B.降水季節(jié)性強,年降水量小

C.降水季節(jié)分配均勻,年降水量大

D.降水季節(jié)分配均勻,年降水量小

8.古埃及人從周邊區(qū)域引入植物用于種植,引入植物的生長期必須與尼羅河泛

濫區(qū)的耕種期一致。由此判斷這些植物最可能來自于

A.熱帶雨林氣候區(qū)B.地中海氣候區(qū)

C.熱帶草原氣候區(qū)D.熱帶季風氣候區(qū)

本題組主要考查地理環(huán)境對區(qū)域發(fā)展的影響、氣候特征、農業(yè)區(qū)位及獲取和解讀信息的

能力。

6、如果不仔細閱讀題干及設問中的信息,看到在沉積物上直接耕種,很容易錯選B項。

實則不然,關鍵字是、'刀耕火種〃,其實就是將這塊土地上原有的植被砍伐,用火焚燒,

將原來森林等植被生長的地方變?yōu)楦剡M行耕種的一種方式,類似于''熱帶雨林的遷移

農業(yè)而古埃及人則是在該種方式出現(xiàn)之前就在沉積物上直接耕種了,說明該地沒有

多少植被,可以直接做耕地,也就是說不需要進行砍伐焚燒,就可以''直接耕種"。本題

解答時一定要在出題人限制的情境中"與刀耕火種方式相比”才可以,首先得要有耕地才

行,雖然要考慮到土壤肥沃與否,但先去考慮的沒有植被而直接耕種,后去考慮的是土

壤肥沃。按照邏輯順序二選一,只能選植被缺失,C排除D選擇。而地勢平坦和水源便

利地區(qū),不是泛濫區(qū)與刀耕火種方式相比直接耕種的的原因。故本題選D。

(雖然本題選D,但我還是認為此題的不嚴謹和考核口的的混亂性,但因為現(xiàn)在的目的

僅是做題思路,所以此題的好壞不再多說了)

7、題干信息已經給出了“沉積物是從上游帶來的''信息,尼羅河水量主要來自與其支流

青尼羅河,如果這些都不能給予提示,可以看一下題干中給出了時間信息''每年6~10

月泛濫“,很明顯沉積物來自于北半球的青尼羅河,該河發(fā)源于埃塞俄比亞高原,流經

區(qū)氣候主要為熱帶草原氣候,氣候特點有一個是''干、濕季分明”,即其降水季節(jié)性強,

年降水量較大,其它選項直接排除,故選A。

8、泛濫期在6-10月,因泛濫,此時農作物不能種植,所以泛濫區(qū)的耕種期可以很容

易知道應在11月至次年5月,這是時間上的限制。題干信息中又有''從周邊區(qū)域引種〃

的關鍵信息,在空間區(qū)域中有了限制。很容易把D選項排除,因為熱帶季風氣候分布在

亞洲,離非洲距離遠;熱帶雨林氣候則出現(xiàn)在赤道附近,離古埃及也較遠,A排除。古

埃及周邊區(qū)域的氣候主要為地中海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的植物生長期在

濕季,而尼羅河泛濫就是由于上游支流在濕季的降水多而導致的,該區(qū)的植物生長期與

泛濫期一致,不符合設問信息要求,C錯;地中海氣候因其為亞熱帶區(qū)的氣候,冬季溫

和多雨,植物可以在11月至次年5月生長,適合設問中的引種要求,故本題選B。

洪積扇是河流、溝谷的洪水流出山口進入平坦地區(qū)后,因坡度驟減,水流搬

運能力降低,碎屑物質堆積而形成的扇形堆積體。圖3示意賀蘭山東麓洪積扇的

分布,除甲地洪積扇外,其余洪積扇堆積物均以礫石為主。賀蘭山東麓南部大多

數洪積扇耕地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積扇邊緣,據此完成9~11題。

106°E

9.賀蘭山東麓洪積扇集中連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賀蘭山東坡

A.坡度和緩

B.巖石裸露

C.河流、溝谷眾多

D.降水集中

10.與其他洪積扇相比,甲地洪積扇堆積物中礫石較小的主要原因是

。降水較少②1J地相對高度較小③可流較長解(化物粒徑較小

A.頌)B.?C.頷D.頌

11.賀蘭山東麓南部大多數洪積扇耕地較少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較高B.土層淺薄

C.光照不足D.水源缺乏

本題組主要考查地貌形成的因素、影響地貌差異的因素、外力作用等相關知識及獲取和

解讀信息的能力。

9、從所學地理知識和題干信息可以知道:洪積扇主要分布在山麓前的流水出山口處。

從圖中信息可以看到賀蘭山東麓河流較多,而西麓卻沒有見到河流流出,所以東麓洪積

扇集中連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東坡河流、溝谷眾多,C正確;坡度和緩可以會造成河流泥

沙提前沉積,而不定一都沉積在出山麓前,所以A不是主要原因;巖石裸露可能加快巖

石的風化,易受侵蝕,降水集中可能使水流急,搬運物多,但這兩項很明顯不是洪積扇

在東麓連片分布的主要原因,BD排除。故本題選C。

10、洪積扇礫石小的原因可能是巖體破碎小,受外力侵蝕較強,河流搬運能力小等。本

題中甲地洪積扇與其它洪積扇相比,甲地面臨的山地為低山,由于高差的原因,河流的

流速變得緩慢,所以其搬運能力較低,大的礫石不能搬運;河流長坡度緩也可能導致礫

石在上游沉積。而與其它洪積扇相比,東麓地區(qū)都屬于溫帶,氣候也相同,風化物粒徑

相差不會有大的差別,雖然都屬于東部迎風坡,降水由于山地的高低也有差異,可能甲

地降水少,但甲附近的河流流域面積較廣,河流流量應較充足,所以降水小在這里已經

不屬于主要原因了,頌^除。本題選B。

11,根據題干信息:除甲地洪積扇外,其余洪積扇堆積物均以礫石為主。而這些以礫石

為主的洪積扇從圖中可以看出大多分布在南部,所以南部大多數洪積扇耕地較少是因為

礫石多,土層薄,B對;洪積扇都是分布在山麓前的,而山麓前就是銀川平原,南北部

的洪積扇高差應不大,所以A選項海拔高不符合;該區(qū)域雖位于季風氣候向大陸氣候過

渡區(qū),東麓為迎風坡,南部山地海拔同,又加上靠近黃河,南部水源比北部要多一些,

D排除;該地區(qū)氣候偏大陸性,光照充足,C排除。故本題選B。

綜合題留待以后分析,以下僅供練習參考

二、非選擇題:共160分。第36~42題為必考題,每個試題考試都必須作答。

第43~47題為選考題,考試根據要求作答

(一)必考題:共135分

36.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山西省焦煤資源豐富,其灰分和硫分含量較低,所生產的冶金焦供應全國并出口。

據調查,1998年山西省有1800余家小焦企業(yè)。隨著國家相關政策和法規(guī)的實施,

山西省逐步關停這些小焦化企業(yè),至2014年已形成4千萬噸級焦化園區(qū)和14

個500萬噸級焦化園區(qū),極大地改變了該產業(yè)污染嚴重的狀況。圖6示意1994

年和2014年山西省焦化廠布局的變化。

(1)說明20世紀90年代山西省焦化企業(yè)規(guī)模小、數量多的存在條件。(8分)

(2)分析20世紀90年代山西省焦化產業(yè)生產過程中污染嚴重的原因。(6分)

(3)指出20世紀90年代山西省焦化產業(yè)運輸過程中存在的污染問題。(4分)

(4)推測山西省建立大型焦化產業(yè)園區(qū)后,在生產過程和運輸過程中,對減少

環(huán)境污染可采取的措施。(6分)

答案】

36(1)焦煤分布廣泛,煤礦眾多。小企業(yè)投資少(技術門檻低),臨近煤礦,運輸費用較

低。我國鋼鐵工業(yè)規(guī)模大,對冶金焦需求量大(市場需求量大)。增加當地就業(yè),有經濟效

益,地方政府有積極性。

(2)(企業(yè)規(guī)模小,數量眾多,)技術水平低,設備落后,(生產過程中)能耗大,廢棄

物排放量大,污染點多面大。

(3)(企業(yè)分散,單廠原料和產品的量較少,采用公路運輸,在運輸過程中,)所用汽車

(卡車)數量多,尾氣排放量大,原料和產品裝卸、運輸過程中存在煤炭散落、煤粉漂浮等

問題。

(4)生產過程:(由于規(guī)模大,實力強,)可以采用清潔技術和設備,(減少能耗,提高

資源利用率);可以采用控制排放和回收再利用等技術和設備,(減少廢棄物排放量,降低

廢棄物對環(huán)境的危害。)

運輸過程:(由于生產集中,)可以修建鐵路專用線,采用封閉運輸。

【解析】

(1)分析焦化廠規(guī)模小,數量多的原因,可以從該企業(yè)所需生產技術水平低,煤礦資源豐

富,當地對環(huán)境保護要求較低,公路交通較暢通,以及市場需求量大等等方面分析即可。

(2)焦化產業(yè)生產過程中污染嚴重的原因可以從,焦化廠多,冶煉技術水平低,當地政府

對環(huán)境要求不高等方面分析。

(3)分析運輸過程中的產生的污染,可以從運輸過程中散落的煤炭及帶來的揚塵污染,以

及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氣污染思考作答即可。

(4)分析生產過程中減少污染可以從采取優(yōu)質煤炭、先進技術,及對廢棄物的回收利用方

面考慮,運輸過程中的污染,可以從改進交通運輸工具等方面考慮即可。

37.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白令海峽(圖7)寬35—86千米,平均水深42米,最大水深52米,海峽兩側

為山地。在第四紀冰期全盛時,亞歐大陸與美洲大陸相連,印第安人祖先由此進

入美洲。冰后期,溫度上升,海平面升高,白令海峽形成,亞歐大陸與美洲大陸

間聯(lián)系受到阻礙。即使在冬季白令海峽封凍時,人們仍難以徒步跨越。

(1)分析目前在封凍時,人們難以徒步跨越白令海峽的自然原因。(8分)

(2)推測冰期全盛時印第安人祖先從亞歐大陸進入美洲大陸的季節(jié),并說明理

由。(4分)

(3)有人提議在白領海峽建設跨海大橋,但由于建橋成本高等原因,未獲支持。

分析在白領海峽建設跨海大橋成本高的原因。(10分)

【答案】(1)白晝短(或近極夜),極為寒冷,(受低壓控制)多暴雪,(海峽狹管效

應)風速快。

(2)夏季(暖季)。(當時亞歐大陸與美洲大陸)陸地相連,夏季(暖季)較溫和,利于

通過。

(3)(位于環(huán)太平洋地震帶附近,)對橋梁防震要求高;海冰影響強,對橋梁結構要求高;

大橋長度(跨度)大,施工難度大;(建筑材料等)運輸距離長,基礎設施差,運輸費用高;

氣候極端,施工條件差,施工期短,對材料性能耍求高,人工費用高。

【解析】

(1)題主要考查影響人們徒步穿越白令海峽的自然條件,主要從區(qū)域的氣候條件、水文條

件、距離長短以及食物和水源的供給條件等方面進行分析。

(2)本題主要考查印第安人從亞洲進入美洲大陸的季節(jié),首先要從印第安人到達美洲的目

的來進行分析。在冰川全盛時期,亞洲東部冰雪覆蓋面較大,食物來源較少,動物為了尋找

食物,沿著白令海峽向美洲大陸移動,美洲大陸沒有冰川覆蓋,夏季市,氣候溫和,食物豐

富,動物和植物較多,適合人類生存。

(3)本題主要考查影響交通建設成本高的因素。主要從建設難度和建設周期方面來進行分

析。讀圖分析可知,該地緯度較高,氣候寒冷,多暴風雪,自然條件惡劣,夏季浮冰多,對

橋墩的建設要求較高,建設難度大,成本較高;該地洋流的流向以及海水對建筑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