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高考歷史(人民福建專用)一輪復習配套文檔:專題十二第26講百家爭鳴及漢代儒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413add97e798706472450708687ac32/8413add97e798706472450708687ac321.gif)
![步步高高考歷史(人民福建專用)一輪復習配套文檔:專題十二第26講百家爭鳴及漢代儒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413add97e798706472450708687ac32/8413add97e798706472450708687ac322.gif)
![步步高高考歷史(人民福建專用)一輪復習配套文檔:專題十二第26講百家爭鳴及漢代儒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413add97e798706472450708687ac32/8413add97e798706472450708687ac323.gif)
![步步高高考歷史(人民福建專用)一輪復習配套文檔:專題十二第26講百家爭鳴及漢代儒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413add97e798706472450708687ac32/8413add97e798706472450708687ac324.gif)
![步步高高考歷史(人民福建專用)一輪復習配套文檔:專題十二第26講百家爭鳴及漢代儒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413add97e798706472450708687ac32/8413add97e798706472450708687ac32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概覽春秋、戰(zhàn)國漢代宋、明明末清初內容春秋時期,孔子創(chuàng)立儒家學派。戰(zhàn)國時期孟子、荀子繼承發(fā)展了儒家思想,與其他學派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漢武帝采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儒家思想確立了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主流地位儒學吸收佛道思想,發(fā)展為“理學”,更加理論化和思辨化,使儒學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思想家批判發(fā)展儒家思想,使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重新煥發(fā)生機主旨儒家思想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代表,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儒家思想也不斷地吸收新內容,兼容并蓄,不斷演變,并呈現出明顯的時代特色第26講百家爭鳴及漢代儒學[考綱要求]1.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百家爭鳴:百家爭鳴;孔子、孟子、荀子與儒家思想的形成。2.漢代儒學成為正統(tǒng)思想:董仲舒的儒學思想;儒學成為正統(tǒng)思想??键c一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百家爭鳴1.孔子eq\b\lc\{\rc\(\a\vs4\al\co1(1政治思想:提出“仁”與“禮”的學說,主張德治;注重,政治與人事,對鬼神敬而遠之。,2教育思想:開創(chuàng)了私人講學之風,主張“有教無類”;,注重人的全面發(fā)展。,3歷史影響:孔子是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詩》《書》《禮》,《樂》《易》《春秋》是儒學的“六經”。))2.孟子:繼承了孔子的學說,提出仁、義、禮、智四種道德規(guī)范,發(fā)揮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并提出“君輕民貴”的原則,成為中國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礎。3.荀子eq\b\lc\{\rc\(\a\vs4\al\co1(1主要思想:強調“天行有?!保赋鋈说烙袨?,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學習的最高目標是把握“禮”。,2地位:廣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華,豐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內容。))4.道家、法家、墨家學派代表人物主要思想內容影響老莊之學老子“道”是世界的根本;樸素的辯證法思想;幻想回到“小國寡民”的社會老莊崇尚自然,主張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傾向,對中國古代文化產生了重要影響莊子宣傳天道與自然無為;追求逍遙法家思想韓非法家思想集大成者,“法”“術”“勢”合一,將法家理論系統(tǒng)化;主張加強君主集權、厲行賞罰、獎勵耕戰(zhàn);主張“事異則備變”對中國專制主義政治體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統(tǒng)一全國,都起到了重大作用;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學體系中,成為維護專制政權的工具墨家墨子“兼相愛、交相利”;非攻、尚賢、尚同、非樂、非命、節(jié)葬、節(jié)用漢代以來,逐漸湮沒失傳[思維導圖]1.中國古代治國思想的三種主要觀點2.百家各派的社會地位史料一子曰:“仁者愛人。”曰:“仁者先難而后獲,可謂仁矣?!弊釉唬骸澳苄形逭哂谔煜?,為仁矣?!闭垎栔吭唬骸肮?、寬、信、敏、惠。……”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嵌Y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經濟上:實行鹽鐵專賣。(必修2)思想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儒家思想成為正統(tǒng)思想。(必修3)[思維導圖]史料一“春秋大一統(tǒng)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他還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應”說。他把“天”塑造成有意志的神,天在人間設立了一個最高權力的“君主”即皇帝。他說:“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苯庾x“天人合一”、“天人感應”、“君權神授”強化了王權的權威,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鞏固統(tǒng)治,樹立有效的統(tǒng)治秩序。史料二漢武帝問策賢良文學,董仲舒對曰:“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苯庾x“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該對話的主題,思想文化的一統(tǒng)有利于政治的一統(tǒng),也是加強中央集權、鞏固統(tǒng)一在文化領域的反映。史論1董仲舒的新儒學體系(1)背景:①漢武帝時期,邊境不寧,王國勢力威脅中央政權,土地兼并劇烈,階級矛盾日益激化。②漢初推行的黃老之學已不能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2)形成:他以《公羊春秋》為基礎,融合陰陽家、黃老之學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3)內容:①針對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統(tǒng)”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②針對加強君權的需要,提出“君權神授”的政治思想和相應的儒家道德觀點。③針對土地兼并的現實,進一步發(fā)揮儒家的仁政思想,主張限田、薄斂、省役。④針對為人處世標準,提出“三綱五?!?,提倡孝道。⑤在哲學上,提出“天人合一”“天人感應”。(4)目的:新儒學的根本目的是維護封建統(tǒng)治秩序,神化專制皇權;它為儒家思想躍居傳統(tǒng)思想文化的主流地位奠定了基礎。(5)特點:外儒內法,兼采各家思想;儒學獨尊,思想專制;宣揚“天人感應”,帶有神學傾向。史論2董仲舒新儒學能成為正統(tǒng)思想的原因(1)形勢需要:漢武帝時期,西漢國力強盛,但也面臨著一系列新的社會問題,如土地兼并、商賈膨脹、匈奴威脅、王國問題等,漢初的“無為”思想已不再適應新形勢的需要。統(tǒng)治政策急需從“無為”向“有為”轉變。(2)與時俱進:董仲舒適應時代的變化和形勢的需要,對儒學進行了改造。“大一統(tǒng)”思想有利于凝聚人心和國家統(tǒng)一;“天人感應”和“君權神授”的主張給封建皇權披上了神圣的外衣,有利于加強君主專制。(3)根本原因:儒家思想的基本內容,適應了封建統(tǒng)治者鞏固專制統(tǒng)治的需要。1.(2013·福建高考)《春秋繁露》曰:“大富則驕,大貧則憂……使富者足以示貴而不至于驕,貧者足以養(yǎng)生而不至于憂,以此為度而調均之,是以財不匱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痹诖耍偈嫣岢龅闹螄砟钍? ()A.上下相安利國益民 B.強制去富以抑其驕C.竭力濟貧以撫其憂 D.劫富濟貧以均貧富答案A解析《春秋繁露》是董仲舒改造儒學的經典著作,核心內容是意在要求富不可驕、貧不至于憂生存。與“強制去富”“劫富”無關,故排除B、D項;材料內容從兩方面闡釋,不僅僅是濟貧問題,故排除C項。2.(2013·重慶高考)我國古代有一位學者,運用陰陽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論,為君主專制統(tǒng)治提供了“天命攸(所)歸”的神學依據。該學者應該是 ()A.韓非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答案C解析董仲舒的新儒學思想是融合了陰陽家、黃老之學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為封建君主專制服務的思想。其基本理論是“天人感應”、“君權神授”和“天人合一”的思想。故答案為C。識記型選擇題的解題方法識記型選擇題的解法:即考查學生對某個知識點的識記程度,一般考查的內容只涉及時間、空間、事件、內容、人物、結果等歷史史實的基本屬性,題干的形式一般不改變情景或只是稍加改變。解答這類試題的關鍵是審清題干中考查的是課本中的什么史實,然后根據課本對這一史實的具體表述,再結合選項進行分析選擇。3.(2010·天津高考)《史記》載:“漢武帝時,公孫弘以《春秋》白衣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學士靡然鄉(xiāng)風矣”。該材料主要表明 ()A.漢武帝廣泛吸納人才 B.平民將相大量涌現C.儒學在民間開始興起 D.儒學地位顯著提高答案D解析《春秋》是儒家經典之一,而公孫弘因為《春秋》封官晉爵,成為天下學習的榜樣,再結合漢武帝加強思想控制的措施,不難得出儒學地位的提高,故選D項。A、B兩項與材料中公孫弘因《春秋》而封官沒有必然聯系,故排除。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漢武帝提倡儒學是政府行為,故排除C項。4.孟子說:“君有過則諫,反復之而不聽,則易位(另立新君)。”而董仲舒說:“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毕鄬τ诿献?,董仲舒的主張 ()A.否認絕對服從專制君主B.強調對君主暴政的制約C.修改了儒家君臣關系理念D.適應了爭霸戰(zhàn)爭的需要答案C解析據題干提示,孟子的主張可以通過A項和B項得以體現;D項反映的是戰(zhàn)國時期的法家思想,故應排除;董仲舒主張?zhí)烊烁袘途龣嗌袷?,故C項正確。5.(2013·江蘇高考,節(jié)選)家訓宗規(guī)倫理以儒家思想為主體,通過家國意識同構,旨在實現社會和諧,體現了民族傳統(tǒng)道德思想與規(guī)范。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論語·學而》材料二約之二:吾族務要恪遵祖訓,以倫理為紀綱,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婦和順;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即同宗相處,須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強莫欺弱;卑幼者不許冒犯長上,富貴者宜憐窮困。循規(guī)蹈矩,宗族稱孝,鄉(xiāng)黨稱弟(悌)?!纹澣吨袊幕v·訓約十四條》請回答:(1)據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結合所學知識,列舉春秋戰(zhàn)國時期儒家有關“仁”的政治主張。(2)歷代許多家訓體現了以仁為核心的儒家倫理。據材料二,歸納儒家倫理的主要內容。答案(1)根本:孝悌。政治主張:為政以德(以德治民或德治);實施仁政。(2)主要內容:家庭和睦;宗族團結;鄉(xiāng)里和諧。解析第(1)問的第一小問可根據材料一中的信息“孝悌……仁之本”作答;第二小問為基礎知識再現題,可根據設問結合所學知識作答。第(2)問可根據材料二中的信息“一家雍睦(和睦)”“同宗相處”作答。
1.“百家爭鳴”中的“百家”是泛指。正確?!鞍偌摇笔欠褐?,意為數量多。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主要的思想流派有道家、儒家、墨家和法家等。2.春秋戰(zhàn)國時期,儒家思想受到當時統(tǒng)治者的重視。錯誤。春秋戰(zhàn)國時期,社會動亂,最受統(tǒng)治者重視的是法家思想。而儒家思想是在西漢時期,經過董仲舒的改造,并適應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而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tǒng)思想。3.春秋時期的老子是道家學派但不是道教的創(chuàng)立者。正確。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不是道教的創(chuàng)立者。道教是東漢時期創(chuàng)立的,道教理論來源于道家思想。4.孟子的“民本”思想與現代我們提倡的“以人為本”的理念有著本質的區(qū)別。正確。孟子的“民本”思想對緩和階級矛盾,維護統(tǒng)治的長治久安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孟子的“仁政”、“民本”思想并不是以維護人民利益為出發(fā)點,而是維護封建統(tǒng)治的一種策略。故與現代我們提倡的“以人為本”的理念有著本質區(qū)別。5.秦始皇的“焚書坑儒”與漢武帝的“獨尊儒術”在本質上都是一種思想專制。正確。秦始皇的“焚書坑儒”與漢武帝的“獨尊儒術”在本質上都是思想專制,只不過采取的手段不同,秦始皇是通過暴力手段實現思想專制,而漢武帝通過和平手段實現。6.漢武帝接受董仲舒新儒學的根本目的是因為它宣揚仁政思想有利于緩和階級矛盾。錯誤。漢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學,根本目的在于它適應了中央集權和國家大一統(tǒng)的需要,而不是因為它宣揚的仁政思想有利于緩和階級矛盾。1.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針對當時社會動蕩的現實,孔子希望恢復社會秩序,于是他提出“克己復禮”,希望人們克服自己的私利和欲望,恢復社會秩序。2.在教育上,孔子提出了“有教無類”的著名主張。孔子的私學打破了受教育對象的地域、族類和家庭出身的限制,擴大了教育的社會基礎,有力地推動了春秋以來的學術下移。3.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是繼承了孔子的“仁”,并將其發(fā)展為系統(tǒng)的“仁政”思想。孟子的“仁政”貫穿著民本思想。4.孟子主張“性善”,主張通過修養(yǎng)和擴充,達到堯舜的境界;荀子主張“性惡”,但又認為通過后天的學習和改造后,人仍然可以成為堯舜。二者在最終目標上殊途同歸。5.老子認為世界萬物的本原是“道”,強調一切要順應自然,提倡清靜無為、知足寡欲;提出“無為而治”的政治主張。老子哲學思想的精華是其樸素的辯證法思想。6.韓非子主張改革和實行法治,要求“廢先王之教”;繼承和總結了戰(zhàn)國時期法家的思想和實踐,提出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理論。7.“百家爭鳴”反映了當時社會激烈和復雜的政治斗爭,主要是新興地主階級和沒落奴隸主之間的階級斗爭。8.在“百家爭鳴”的過程中,各家學派相互取長補短,形成了中國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寬容開放的特點。9.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百家爭鳴”,奠定了中國整個封建時代文化的基礎,對中國文化的發(fā)展有著非常深刻的影響。10.董仲舒大一統(tǒng)主張充滿唯心色彩,但大一統(tǒng)確實是中國發(fā)展的主流,尤其是今天祖國統(tǒng)一的需要。“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扼殺不同學術流派的做法不可取,應鼓勵各種學術思想的爭鳴。練出高分基礎訓練——練熟主干知識1.家中老人時常教育后代說:“為人處世不可有貪心,衣能遮體,食能果腹,足矣”“遇事要冷靜,做到以靜制動”。顯然老人繼承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根據材料可知其思想是順其自然,放棄一切差別觀念,進而獲得精神上的自由,應是道家思想。2.儒家學說提倡“為仁由己”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這強調的是()①人人都可以達到“仁”的境界②知識、美、善的修養(yǎng)都要靠“己”③由個體到群體去建立和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④個人的社會責任感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D解析“為仁由己”是說“為仁”靠的是自己的追求,并不是說人人都可以達到“仁”的境界。3.孟子曾批判某家學說:“是無父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司馬遷也說它:“使天下法若此,則尊卑無別也?!彼麄兣械氖? ()A.儒家的“仁政”思想B.墨家的“兼愛”思想C.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D.荀子的“性惡論”思想答案B解析孟子:“是無父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贝笠馐牵貉壑袥]有父母、君上的人(違反儒家禮儀道德的人),猶如畜生豺狼。司馬遷:“使天下法若此,則尊卑無別也?!贝笠馐牵喝绻煜露及催@些思想來做,那么就沒有尊卑差異了。他們都是在批判墨家的“兼愛”思想。4.韓非在《揚權》篇里說:“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執(zhí)要,四方來效。”他主張()A.按照現實需要進行改革B.人無貴賤,一律受法律約束C.結束分裂,建立統(tǒng)一的國家D.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閱讀材料分析歸納問題的能力。從材料中“要在中央、圣人執(zhí)要”可以看出,強調加強中央的權力。再結合人物“韓非”,可以得出D項正確。5.荀況在《荀子·議兵》中寫到:“凡兼人者三術:有以德兼人者,有以力兼人者,有以富兼人者?!试唬阂缘录嫒苏咄?,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貧,古今一也?!辈牧戏从车能髯拥乃枷胫鲝埵? ()A.主張“以德服人” B.主張“性惡論”C.主張“施仁政于民” D.主張“性善論”答案A解析由材料中的“以德兼人者王”看出,荀子強調君主治理好國家的上策是“以德服人”,故A項正確。材料討論的是治國策略而非人性問題,B項錯誤;C、D兩項都是孟子的思想主張。6.學了“百家爭鳴”的有關歷史后,幾個同學在一起討論本班任課教師的教學風格,其中說法不恰當的是 ()A.小張:數學老師學期初就制定規(guī)章,并嚴格執(zhí)行,深受法家思想的影響B(tài).小王:語文老師關愛學生,教育我們要和諧相處,有儒者風范C.小李:外語老師給我們充分的自主權,極少干涉,無為而治,深得老子真?zhèn)鱀.小代:物理老師很會擺架子,特別注意師道尊嚴,招人討厭,這是莊子的做法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對“諸子百家”主張的掌握。道家追求自然和精神自由,所以D項不是莊子的做法。7.孔子主張社會和諧,墨子主張“兼愛”、“非攻”,孟子主張“政在德民”。這些主張產生的共同的社會背景是 ()A.社會動蕩矛盾尖銳 B.“百家爭鳴”趨于合流C.奴隸制度全面崩潰 D.封建制度逐步發(fā)展答案A解析這三位思想家的主張都是希望穩(wěn)定秩序,讓人民安心生產,這是與當時戰(zhàn)爭頻繁,社會動蕩分不開的。故選A。8.《春秋繁露》記載:“……與天同者大治,與天異者大亂,故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與天同者而用之……”這體現了哪一思想 ()A.“罷黜百家,獨尊儒術”B.“君權神授”,強化君主專制C.“天人感應”,約束君主行為D.“春秋大一統(tǒng)”,加強中央集權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董仲舒的思想?!洞呵锓甭丁肥嵌偈娴闹?,題干中認為皇帝治理國家需要與天意相符,如果與天意不同那么天下就會大亂,所以作為統(tǒng)治者,必須與天意相符,體現了董仲舒“天人感應”思想,對皇帝行為具有一定的約束作用。其余三項均與題干意思不符。深化訓練——練會深度思考9.西方學者認為,公元前6世紀至公元前3世紀是人類文明的“軸心時代”,人類首次覺醒,理性思維所創(chuàng)造的精神文化決定著其后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當時的中國最具典型意義的現象是 ()A.諸子并立、百家爭鳴 B.以法為教、焚書坑儒C.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百家爭鳴的理解。由“公元前6世紀至公元前3世紀是人類文明的‘軸心時代’,人類首次覺醒,理性思維所創(chuàng)造的精神文化決定著其后諸民族的文化走向”,得知這主要反映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百家爭鳴。其它三項是錯誤的,所以選A。10.三國時期的佛事活動,仍以譯經為主。這個時期最著名的佛經翻譯家是支謙和康僧會??瞪畷谒幾g的《六度集經》中大講“惻隱心”、“仁義心”,而且還極力主張“治國以仁”,認為“為天牧民,當以仁道”。除了這些治國牧民之道以外,經中還大力提倡“孝順父母”,歌頌“至孝之行”??瞪畷黠@受到 ()A.道家思想的影響 B.儒家思想的影響C.法家思想的影響 D.墨家思想的影響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中“仁義心”、“治國以仁”、“為天牧民,當以仁道”、“孝順父母”、“至孝之行”等信息,可以了解到康僧會提倡仁、禮等思想,明顯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響。11.董仲舒說:“國家將有失敗之道,而天乃先出災害以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異以警懼之。尚不知變,而傷敗乃至。以此見天心之仁愛,人君而欲止其亂也?!毕铝袑@段話的理解,不正確的是 ()A.宣揚“天人感應”學說B.要求君主遵循天道,施行仁政C.反映了董仲舒對儒學的發(fā)展D.君主的地位是可動搖的答案D解析材料指出如果人君無道,天將“譴告之或警懼之“,這典型地體現了董仲舒的“天人感應”這一唯心主義思想,故A項正確;董仲舒借“天人感應”學說,勸“天子”施行仁政,這一點是對先秦儒學“仁”的思想的繼承與發(fā)展,故B、C兩項正確;董仲舒的思想本質上是為維護君主統(tǒng)治服務的,故D項錯誤,當選D項。12.儒家“尊王”、“忠君”及“三綱”思想的精神實質,從來都不是讓人們無條件地服從君權,或無止境地強化王室權威,而是敏感于地方勢力的膨脹,以及諸侯興起、地方權力過大破壞天下安寧的教訓。從儒家思想演變的進程看,最能佐證這一觀點的是()A.孔子提出“仁者愛人”、“克己復禮”B.孟子主張“民貴君輕”C.董仲舒倡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D.荀子提出“人之性惡”答案C解析解題的關鍵是對材料的理解。由材料中“地方”“諸侯”等關鍵詞可知儒家思想的精神實質側重于調整中央與地方的關系、防止地方權力過大。“仁者愛人”“克己復禮”強調的是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排除A項?!懊褓F君輕”強調的是君臣關系,排除B項?!叭酥詯骸睆娬{的是用禮樂來規(guī)范人的行為,使人向善,排除D項?!傲T黜百家,獨尊儒術”強調“大一統(tǒng)”,與防止地方勢力膨脹的精神實質一致,故選C項。1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季康子問政于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薄墩撜Z·為政》材料二仲舒復對曰:“……春秋大一統(tǒng)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無)以持一統(tǒng)。法制數變,下不知所守。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邪僻之說滅息,然后統(tǒng)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對既畢,天子以仲舒為江都相?!稘h書·董仲舒?zhèn)鳌氛埢卮穑?1)據材料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3.1溫度》同步測試題及答案
- 煤礦開采區(qū)域地下水污染防治技術路徑
- 2024屆四川省成都龍泉中學高考化學三模試卷含解析
- 2024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環(huán)境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2-1不斷變化的地表形態(tài)內力作用與地表形態(tài)學案湘教版必修1
- 2024高中生物專題2微生物的培養(yǎng)與應用課題3分解纖維素的微生物的分離課堂演練含解析新人教版選修1
- 2024高中語文第三單元因聲求氣吟詠詩韻自主賞析蘇幕遮學案新人教版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
- 2024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第四章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第一講營造地表形態(tài)的力量學案
- 2024高考化學一輪復習第3章自然界及材料家族中的元素第4講海水中的化學元素學案魯科版
- 2024高考化學二輪復習示范卷5含解析
- 2024高考地理一輪復習四地理計算專練含解析
- ITV系列電氣比例閥英文說明書
- SL 537-2011 水工建筑物與堰槽測流規(guī)范
- 質量管理-AQL抽樣基礎知識培訓課件
- 劇本殺·劇本-四人本《暗船》
- 《普通話》教學講義課件
- 期貨基礎知識TXT
- 六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課件-第一單元 我們的守護者 復習課件-人教部編版(共12張PPT)
- 陜西省西安市各縣區(qū)鄉(xiāng)鎮(zhèn)行政村村莊村名居民村民委員會明細
- 安全管理體系及保證措施
- 啟閉機試運行記錄-副本
- 人民醫(yī)院財務科工作流程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