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電勢差與電場強度的關系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1頁
高中物理-電勢差與電場強度的關系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2頁
高中物理-電勢差與電場強度的關系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3頁
高中物理-電勢差與電場強度的關系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4頁
高中物理-電勢差與電場強度的關系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1PAGE電勢差與電場強度的關系教學設計一.目標設計1.通過師生合作85%的同學能夠推導并記住勻強電場中電勢差與電場強度的關系式,說出關系式的適用條件及各物理量的含義。2.通過例題和練習,80%的同學能夠在具體的情景中按照規(guī)范的解題思路和步驟利用U=Ed進行計算。3.通過合作交流,90%的同學能夠能復述公式的物理意義;80%的同學能夠說出電場強度與電勢降落的關系。4.通過合作探究70%的同學可以借助關系式U=Ed對非勻強電場中電勢差與電場強度的關系進行定性的分析。二.評價設計 1.通過當堂提問對目標1中“記住勻強電場中電勢差與電場強度的關系式”進行現(xiàn)場評價;達標檢測1設置容易出錯的幾個說法,對“關系式的適用條件及各物理量的含義”的理解進行評價2.通過對學生作品的展示,師生對規(guī)范解答做出自評和互評;達標檢測2設置在勻強電場中不在同一條電場線上兩點電勢差與電場強度關系的計算對目標2進行綜合評價。3.小組長對每個成員進行現(xiàn)場評價;對小組展示采用學生互評的評價方式;設置達標檢測3對目標3進行評價。4.目標4的合作探究過程中對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現(xiàn)場評價,通過達標檢測4目標4的達成進行評價。5.對照“課堂學習評價量規(guī)”,通過自評、互評和師評對本節(jié)課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過程做全面的評價。三.教學過程設計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呈現(xiàn)方式設計意圖時間預設知識回顧課前提問:在物理學中,我們引入了哪些物理量來描述電場的性質?通過問題教學法引導學生回憶并通過分析,尋找物理量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觀看大屏幕,在教師啟發(fā)下回顧電場的兩大性質及描述電場性質的物理量。大屏幕展示電場強度、電勢、電勢差間的關系,教師引導,學生集體回答。通過場強、電勢、電勢差三個重要概念的回顧為本節(jié)課建立它們之間的關系做鋪墊。2分鐘引入新課教師問:電場強度與電勢都是描述電場性質的物理量,它們之間有怎樣的關系呢?(學生思考,不用回答)教師進行學習指導:請你根據(jù)給定的情景比較各點的場強的大小、電勢的高低并回答下列3個問題。問題1:電場強度大的地方電勢是否一定高?反之如何?EA大于EB,φA大于φBEC大于ED,φC小于φD(請?zhí)睢按笥凇被颉靶∮凇?問題2:電場強度為零的點電勢一定為零嗎?反之如何?EO等于0,φO不等0EO,不等于0,φO,等于0(請?zhí)睢暗扔凇被颉安坏扔凇保﹩栴}3:電場強度相同的地方電勢一定相同嗎?反之如何?EA與EB相同,φA與φB不相同EA與EC相同,φA與φC相同EP與EQ不相同,φP與φQ相同(請?zhí)睢跋嗤被颉安幌嗤?課堂提問(中游學生),師生共同做出評價,大屏幕展示得出的結論讓學生從具體情景出發(fā)推出電勢與場強間無直接關系,教師適時追問:這兩個物理量間就一點聯(lián)系都沒有嗎,從而引出課題——電勢差與電場強度的關系3分鐘呈現(xiàn)學習目標板書課題,展示學習目標觀看大屏幕,了解學習目標。大屏幕展示讓學生明確本節(jié)課學習任務1分鐘目標一:推導勻強電場中電勢差與電場強度的關系式沿場強方向移動電荷推導關系式情景1;如圖所示:勻強電場的電場強度為E,正電荷q從A點移動到B點,電場力所做的功為W。設A、B兩點間的距離為d,電勢差為UAB:電場力所做的功W與電勢差為UAB的關系:W=UABq①電場力所做的功W與電場強度為E的關系W=Eqd②由①②兩式得:UAB=Ed提出猜想:在勻強電場中,沿場強方向的兩點間的電勢差等于場強和這兩點間距離的乘積。學生在學案中推導勻強電場中電勢差與電場強度的關系式U=Ed學生思考討論,自己推導。引導學生思考:(1)此時的力有什么特點?(2)兩個關系式應該怎么寫?通過師生合作85%的同學能夠獨立的在具體的情景中推導出在勻強電場中電勢差與電場強度的關系式并能說出勻強電場中兩點間的電勢差等于電場強度與這兩點沿場強方向距離的乘積體現(xiàn)物理規(guī)律發(fā)現(xiàn)的過程,只有不同情景下都成立,才能說明猜想正確。5分鐘不沿場強方向移動電荷推導關系式如果不是沿著電場線方向移動電荷,該關系還成立嗎?情景2如圖,在勻強電場E中,有相距為L的A、B兩點,兩點連線與場強方向成α角,電勢差為UAB,將正電荷q從A點移動到B點,電場力所做的功為W可以怎樣表達,由此得到UAB與L的關系是怎樣的?[解析]:(試著推導)W=UABqW=EqLcosα則UAB=ELcosα結論通過上面的推導,我們得到勻強電場中電勢差與電場強度的關系式為:UAB=Ed即:勻強電場中的兩點間的電勢差等于電場強度與這兩點沿電場方向的距離的乘積。學生記憶背誦。老師提問。完成目標1.記住關系式思考引導學生思考公式的適用條件及式中各物理量的含義小結:(1)該公式僅適用于勻強電場(2)式中d指兩點間沿電場方向的距離(即兩點所在等勢面間的距離)通過關系式推導過程的回顧能說出公式的適用條件及各物理量的含義,并能做出解釋學生代表利用大屏幕對問題作出解釋并給出答案,教師大屏幕展示答案通過思考,讓學生明確關系式的適用天條件及式中各物理量的含義,為該公式的具體應用做準備2分鐘達標檢測1對公式U=Ed的理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D)A.此公式適用于計算任何電場中a、b兩點間的電勢差B.a(chǎn)點和b點距離越大,則這兩點的電勢差越大C.公式中的d是指a點和b點之間的距離D.公式中的d是a、b所在的兩個等勢面間的垂直距離學生獨立完成檢測題學生代表作答,其他同學作出評價,師生一起總結易錯點。檢測目標1的達成情況,即:學生對關系式U=Ed的理解及適用條件、式中d的含義的掌握情況2分鐘目標二:勻強電場中電勢差與電場強度的關系式的應用典例分析如圖所示,平行金屬帶電極板A、B間可看成勻強電場,場強E=1.2×102V/m,極板間距離d=5cm,電場中C和D分別到A、B兩板距離均為1cm,求:(1)A、B兩極板間電勢差為多少?(2)C、D兩點間電勢差為多少?(3)D點與B極板間的電勢差為多少?解析:(1)UAB=Ed=6VUCD=ECD=3.6VUDB=EDB=1.2V學生獨立完成例題,大屏幕展示學生答案。讓其他學生作出評價。通過例題,80%的同學能夠在具體的情景中對公式U=Ed進行直接應用。4分鐘思考(1)上面的例題中UBA為多少?UDC為多少?(2)如果B極板接地,則A極板的電勢為多少?D點的電勢為多少?解析:(1)UBA=-6VUDC=-3.6V(2)UAB=6VφB=0則φA=6VUDB=1.2VφB=0則φD=1.2V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獨立完成,大屏幕展示學生答案。讓其他學生作出評價。通過思考題的作答,學生自己摸索解決該類問題的思路。2分鐘小結應用公式U=Ed解決問題時應注意的問題1.求解問題前首先明確勻強電場中電場強度的方向及各點電勢的高低。2.求AB兩點間的電勢差時可以由公式U=Ed先求出兩點間電勢差的大小,再根據(jù)各點電勢的高低判斷兩點間電勢差UAB的正負。3.若題目中已規(guī)定了零勢能點,則可以先求出A點與零勢能點間的電勢差,再求出該點的電勢。學生自己總結,教師通過大屏幕展示通過小結規(guī)范學生的解題思路和步驟1分鐘達標檢測21.如圖所示,在場強為E=4.0×103N/C的勻強電場中有相距5.0cm的A、B兩點,兩點連線與電場強度成30°角。求A、B兩點間的電勢差。解析:UAB=Elcos30°=100V2.如圖,在勻強電場中的M、N兩點距離為2cm,兩點間的電勢差為5V,M、N連線與場強方向成60°角,則此電場的電場強度多大?解析:E=U/lcos60°=500V/m學生獨立完成,大屏幕展示學生答案,讓其他學生作出評價。檢測目標2的達成情況,即:80%的同學能夠在具體的情景中按照規(guī)范的解題思路和步驟利用U=Ed進行計算。4分鐘目標三:電場強度與電勢降落的關系合作交流教師出示合作交流內容,然后巡視了解學生的交流活動。學生小組交流。合作交流1:由U=Ed,這個式子的意義是什么?從中可看出E的單位是什么?試推導它與電場強度的另一單位N/C是否相同?ACEBD合作交流2:如圖所示,實線為電場線,虛線為等勢面,從圖中可以看出沿AB、AD、AC方向,電勢都在降落,且UAB=UACEBD小組代表到講臺交流,其他小組相互補充。師生共同做出評價。通過合作交流,90%的同學能夠能復述公式的物理意義;80%的同學能夠說出電場強度與電勢降落的關系。7分鐘出示合作交流結果公式不是U=Ed簡單的變形,這一變形有豐富的物理內涵。的物理意義是:電場強度的大小等于兩點間的電勢差與這兩點間沿電場強度方向距離的比值。即:電場強度在數(shù)值上等于沿電場方向每單位距離上降低的電勢。電勢降落的方向不一定是場強方向。場強的方向是電勢降低最快的方向。在勻強電場中,任意方向上電勢降落都是均勻的。大屏幕出示交流結果,學生記憶理解規(guī)律。學生強化記憶,加深理解1分鐘達標檢測3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D)A.在勻強電場中,電場強度等于單位長度上的電勢差B.公式E=UAB/d適用于計算任何電場中兩點間的電勢差C.電勢降低只沿電場強度的方向[來源:Z,xx,k.Com]D.在勻強電場中,兩點間的電勢差跟兩點間沿場強方向的距離成正比2.關于勻強電場中的電勢差與場強的關系,正確的說法是(C)A.任意兩點間的電勢差等于場強和這兩點間距離的乘積B.電勢降落的方向必定是場強方向C.沿電場線方向任意相同距離的兩點間的電勢差必相等D.不沿電場線方向任意相同距離的兩點間的電勢差不可能相等學生獨立完成,學生代表說出自己的答案,師生共同作出評價。檢測目標3的達成情況,即:對電場強度與電勢降落的關系的掌握情況。3分鐘目標四:非勻強電場中電勢差與電場強度的關系合作探究教師出示合作探究內容,然后巡視了解學生的探究活動。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如圖甲:以點電荷+Q為圓心(球心)畫同心圓(同心球面),半徑之比為1:2:3,試回答下列問題:問題引導1:A、B兩點的電勢差與B、C兩點的電勢差是否相等?說明理由。分析:A、B兩點間的電勢差與B、C兩點間的電勢差不相等。原因是:由正點電荷的電場線分布可知,沿著QABC的方向,電場強度越來越弱。AB間的平均場強大于BC間的平均場強,而AB與BC間距離相等,由公式U=Ed得:UAB>UBC。問題引導2:在圖甲中允許A、B、C三點在電場線上移動,并且要求UAB=UBC,你能判斷線段AB與線段BC的大小關系嗎?分析:如果要求UAB=UBC,則應該AB<BC。理由是AB間的平均場強大于BC間的平均場強,由公式U=Ed得:要讓UAB=UBC,則A、B間的距離應該小于B、C間的距離。問題引導3:圖乙中兩相鄰的同心圓之間的電勢差相等,丙圖表示電勢降落的情況??磮D說一說電勢在哪些地方降落的快,哪些地方降落的慢。分析:在離場源電荷較近的地方(也就是電場強度強的地方)電勢降落得快,在離場源電荷較遠的地方(也就是電場強度弱的地方)電勢降落得慢。該圖形象地說明電場強度的大小反映電勢隨空間位置變化的快慢。通過以上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在非勻強電場中,雖然公式U=Ed不能進行具體計算,但是可以定性分析電場強度與電勢差間的關系,即電場強度的大小反映了電勢降落的快慢。合作探究在自主研究的基礎上分小組進行交流,形成統(tǒng)一意見后,各小組派代表向全班同學匯報。師生共同做出評價。通過合作探究70%的同學可以借助關系式U=Ed對非勻強電場中電勢差與電場強度的關系進行定性的分析。5分鐘達標檢測4如圖:在正點電荷形成的電場中,線段ac與線段cb相等,則ac兩點間的電勢差與cb零點間的電勢差的大小關系是(B)Uac等于UcbUac大于Ucb

C.Uac小于UcbD.無法確定學生獨立完成,學生代表說出自己的答案,師生共同作出評價。檢測目標4的達成情況,即:借助關系式U=Ed對非勻強電場中電勢差與電場強度的關系進行定性的分析。1分鐘課堂小結本節(jié)課你學會了哪些知識?1.電勢差與電場強度的關系(1)勻強電場中U=Ed(2)注意:①該公式僅適用于勻強電場②式中d指兩點間沿電場方向的距離(即兩點所在等勢面間的距離)2電勢與電場強度的關系(1)電場強度的大小反映了電勢降落的快慢。(2)沿電場強度方向電勢降落最快。你學會了哪些方法?利用平均的思想解決問題2.由特殊到一般的推廣思想學生自己總結所學,相互補充,大屏幕展示。梳理本節(jié)課的知識要點,構建知識網(wǎng)絡。2分鐘當堂檢測A組1.(對應目標1)下列關于靜電場的說法中正確的是(D)A.在勻強電場中,任意兩點間的電勢差與這兩點間的距離成正比B.在勻強電場中,電勢降低的方向就是場強的方向C.電荷在等勢面上移動時不受電場力D.若電場力對電荷做正功,電荷的電勢能一定減小2.(對應目標2)空氣是不導電的,但是如果空氣中的電場很強,使得氣體分子中帶正、負電荷的微粒所受的相反的靜電力很大,以至于分子破碎。于是空氣中出現(xiàn)了可以自由移動的電荷,空氣變成了導體。這個現(xiàn)象叫做空氣的“擊穿“。已知空氣的擊穿場強為3000kv/m。如果觀察到某次閃電的火花長約100m,發(fā)生此次閃電的電勢差約為3.0×108V.3.(對應目標3)如圖所示,在電場中任意取一條電場線,電場線上的A、B相距為d,則(BD)ABABA.A點的場強一定大于B點的場強B.A點的電勢一定高于B點的電勢C.A、B兩點間的電勢差一定等于Ed(E為A點場強)D.A、B兩點的電勢差等于單位正電荷由A點沿任意路徑移到B點的過程中電場力做的功4.(對應目標2)如圖1-6-14所示是勻強電場中的一組等勢面,若A、B、C、D相鄰兩點間的距離都是2cm,則電場的場強為多少?答案:檢驗本節(jié)課目標達成情況.每個同學都必須完成5分鐘B組5.(對應目標2.3)在靜電場中,以下說法正確的是:(C)沿電場線方向電場強度一定越來越小;電勢降低的方向就是電場強度的方向;C、沿電場線方向在相同距離上的兩點,電勢差大的其場強必定大;D、沿著電場線方向,經(jīng)過任何相同的距離電勢降落必定相等6.(對應目標4).圖中實線表示電場線,虛線表示等勢面,過a.b兩點的等勢面的電勢分別為40V、20V,那么ab連線的中點的電勢值為(C)

A.等于30VB.大于30V

C.小于30VD.無法確定給學有余力的學生準備。體現(xiàn)分層教學。評價對照課堂學習評價量規(guī)進行自評、互評、師評從多個角度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評價四.板書設計電勢差與電場強度的關系電勢差與電場強度的關系學情分析從認知規(guī)律的角度分析,學生對電場知識體系了解不深,邏輯分析推理能力薄弱,所以,要引導學生回憶,在新課進行之前,設置了4個問題情景,通過問題教學法,啟發(fā)引導學生分析推理,尋找場強與電勢差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得到電勢差與電場強度的關系,并在過程中使學生明確地知道公式U=Ed的適用條件——勻強電場。利用教科書“思考與討論”,將前述特殊條件下得到的結論推廣到更一般的情況,滲透科學研究方法教育,最后以合作學習為主,激勵、發(fā)動學生們多角度思考問題,深刻體會公式U=Ed和E=eq\f(U,d)的意義,使學生學會多角度多方面看問題,加強對學生理性思維的訓練。從能力水平的角度分析,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電場力做功的兩個表達式及每個表達式的適用范圍,這樣為公式的推導思路做了鋪墊,也為學生理解公式的適用范圍降低了難度。U=Ed的推導和歸納過程相對來說,對學生的能力要求較低,但該表達式的適用范圍及其應用,這些內容抽象,理性思維成分大,對學生的領悟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因此我在課堂上設計了不同的情景,小臺階的提問點撥,讓學生通過合作交流,最后又通過師生一起分析、歸納、運用等環(huán)節(jié),幫助學生深刻的體會所建立起來的關系的物理含義,較好的達成學習目標。電勢差與電場強度的關系效果分析本節(jié)課按照科學探究的思路,采取“創(chuàng)設情景-理論推導-合作探究-講解提升-歸納總結-檢測評價”的教學流程,運用自主學習、小組討論、類比、歸納等多種教學方法,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潛力,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本節(jié)課合作教師的不同角度觀察,課堂效果總體不錯,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問題,根據(jù)聽課的教師的匯總意見,現(xiàn)將實際教學效果分析如下:1、從課堂目標設定來看,四個目標基本能夠完成,在整個課堂中學習目標貫穿學生學習的每個細節(jié),根據(jù)目標設置的四個學習任務,讓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流程一目了然。學生學習目標清晰,方向明確,才有學習的動力,才能最大限度地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中。本節(jié)課的目標設置合理,符合學生學情。2、從課堂組織過程來看,每個學習環(huán)節(jié)均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線,從知識回顧簡單總結電場強度與電勢差的關系,到理論推導總結兩者關系式到例題的應用,步驟的總結,無不處處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整堂課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很高。尤其在教師設置的兩個小組合作探究過程中各小組表現(xiàn)積極,每個小組成員均能參與到探究及討論中,小組交流探究結果時,一個小組的總結太完美了。這是課前老師沒有預料到的。楊老師反應迅速,不失時機地進行了大力的表揚,在她的感染下,學生自發(fā)地響起了掌聲。掌聲中充滿了學生對老師及自己的肯定。3、對整節(jié)課的達成度而言,本節(jié)課的達成應該可以達到80%左右,教師的點撥到位,引導順暢。通過電場強度、電勢差等相關概念的回顧引入問題,銜接自然。學生根據(jù)勻強電場中電場力做功的不同表達形式順利推導出電場強度與電勢差的關系式,還有后面教師提出的一系列問題,學生基本能沿著教師預設的過程進行,這充分說明,教師對學生的學習基礎了如指掌,設置的問題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因此課堂上學生能以積極的心態(tài)主動獲取新知識,通過學生完成教師設置的例題和練習可以看出,整堂課學生的學習效果比較好。4、從各環(huán)節(jié)預設時間時間、進度和實際上課情況來看有所差異。在教學設計中整個課堂應由學生自己推導、歸納、總結本節(jié)課重點知識。但課堂上感覺教師有點不太放心,所以讓學生思考討論的時間不充分,基礎差的學生覺得跟著有點吃力。但學生的表現(xiàn)非常好,超出教師的想象,說明學生的潛力是很大的。所以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要大膽放手,讓課堂真正屬于學生。本節(jié)課的課堂容量很大,學生的表現(xiàn)很積極,幾乎全部學生都參與到討論中,他們的熱情也感染著授課者,一節(jié)課下來感覺緊張而有序。以后的教學中在以下幾方面注意改進:給學生多一些思考時間,他們會回報以更完美的表現(xiàn),給我們更大的驚喜。放手的程度再大一些,多一些引導和適時的提示,他們會更加會思考。電勢差與電場強度的關系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節(jié)課是在學習了電場強度、電勢、電勢差重要電學概念之后的一節(jié)內容。它與前面所學習的概念一樣,是靜電場中的核心內容之一。教材以勻強電場為例,運用前面所學的知識,從電場力做功的角度推導出了電勢差與電場強度的定量關系。電勢差與電場強度是本章重要的兩個概念,因為它們分別從力的角度和能的角度描述了電場的兩大性質。因此,從教材地位來說,本節(jié)內容起一個橋梁、紐帶的作用,將電場的兩大性質聯(lián)系起來。教材的篇幅較短(只有11行文字),但應用性強,在以后的諸多問題中都會涉及本節(jié)知識的應用;另外教材對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要求較高,在推導U=Ed的過程中要能夠切實理解推導的條件,需要相關知識點(W=Fs)方可完成推導。并通過公式變形,用比值的方法指出電場強度在數(shù)值上等于沿電場方向每單位距離上降低的電勢。讓學生能夠從不同角度認識電場、分析尋找物理量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培養(yǎng)對物理學科的興趣、堅定思考探索物理的的信念,領略物理方法的奧妙,體會物理科學的力量。本節(jié)內容雖少,但是電場強度和電勢差關系的定量計算或是定性分析,在高考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試題來源年份題號題目的呈現(xiàn)方式新課標卷0721選擇題0821選擇題0918選擇題1218選擇題卷0725電學計算0925電學計算1219選擇題23電學計算從試題分析來看,新課標卷著重考察在勻強電場中電勢差與電場強度的關系的定律計算,綜合性較強,主要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xiàn);卷則在計算題當中多次涉及到平行板電容器間利用U=Ed的關系計算。只有12年在選擇題當中出現(xiàn),是非勻強電場中電勢差與電場強度的關系定性分析。由此可見,本節(jié)內容的主要考察點還是勻強電場中應用公式進行定律計算。2.教材內容的呈現(xiàn)思路本節(jié)教材是高中物理課本中篇幅最小,敘述最簡單的一節(jié),只有區(qū)區(qū)11行,但仍然是按照科學探究的思路設置的,同時也教給學生一種研究問題的方法——“從特殊——一般”的演繹推理方法。其呈現(xiàn)思路如下:提出問題電場強度和電勢之間有什么關系理論推導(特殊)在勻強電場中沿電場線移動電荷的情景,用電勢差和靜電力兩種方式來求解靜電力做的功,得出電勢差與電場強度的關系U=Ed。分析論證(一般)借助思考與討論,分析討論不沿著電場線移動電荷規(guī)律是否成立。得出結論U=Ed交流合作電場強度與電勢差的在數(shù)值上的關系。電場強度的另一個單位3.重點與難點重點:勻強電場中兩點間的電勢差等于電場強度與這兩點沿電場方向距離的乘積。難點:對公式物理內涵的理解,為什么電場強度的大小反映了電勢降落的快慢電勢差與電場強度的關系評測練習時間(45分鐘)(對應目標1)對公式UAB=Ed的理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此公式適用于計算任何電場中a、b兩點間的電勢差B.A點和B點距離越大,則這兩點的電勢差越大C.公式中的d是指A點和B點之間的距離D.公式中的d是A、B兩點所在的兩個等勢面間的垂直距離2、(對應目標2)圖為一個勻強電場的等勢面,每兩個相鄰等勢面相距2cm,由此可以確定電場強度()A、豎直向下,E=100V/mB、水平向左,E=100V/mC、水平向左,E=200V/mD、水平向右,E=200V/m3、(對應目標1、3)關于靜電場,下列結論普遍成立的是()A、電場中任意兩點之間的電勢差只與這兩點的距離有關B、電場強度大的地方電勢高,電場強度小的地方電勢低C、將正點電荷從場強為零的一點移動到場強為零的另一點,電場力做功為零D、在正電荷或負電荷產(chǎn)生的靜電場中,場強方向都指向電勢降低最快的方向。4、(對應目標2)如圖,勻強電場場強E=100V/m,A、B兩點相距10cm,A、B連線與電場線夾角為60°,則UBA為()A.-10VB.10VC.-5VD.5V5、(對應目標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在勻強電場中,電場強度的大小等于兩點間的電勢差與兩點的距離的比值。B、在勻強電場中,電場強度的大小等于兩點間的電勢差與兩點沿電場強度方向距離的比值。C、在勻強電場中,電場強度在數(shù)值上等于沿電場方向每單位距離上降低的電勢。D、在勻強電場中,電勢降低的方向就是場強的方向E、在勻強電場中,電勢降低最快的方向就是場強的方向6、(對應目標4)如圖所示,實線為電場線,虛線為等勢面,Φa=50v,Φc=20v,則a、c連線的中點b的電勢為()A、等于35VB、小于35VC、大于35VD、等于15V7、(對應目標3)某靜電場沿x方向的電勢分布如圖所示,則()A、在0-x1之間不存在沿x方向的電場

B、在0-x1之間存在著沿x方向的勻強電場C、在x1-x2之間存在著沿x方向的勻強電場D、在x1-x2之間存在著沿x方向的非勻強電場8、(對應目標2)如圖所示,A,B,C三點都在勻強電場中,已知AC⊥BC,角ABC=60°BC=20厘米,把一個電荷量為q=10-5C的正電從A移到B,靜電力做功為零,從B移到C,靜電力做功為-1.73×10-3J,則該勻強電場的場強大小和方向為()A

、865V/m

垂直AC向左

B

、865V/m

垂直AC向右C

、1000V/m

垂直AB斜向上

D

、1000V/m

垂直AB斜向下9、(對應目標3)a、b、c、d是勻強電場中的四個點,它們正好是一個矩形的四個頂點.電場線與矩形所在平面平行.已知a點的電勢為20V,b點的電勢為24V,d點的電勢為4V,如圖所示,由此可知c點的電勢為()A.4VB.8VC.12VD.24V10、(對應目標3)a,b,c是勻強電場中的三個點,各點電勢依次為10V,2V,6V;三點在同一平面上,下列各圖中電場強度的方向表示正確的是() BA、B、 C、 D、11、(對應目標4)如圖所示,實線為電場線,虛線為等勢面.且AB=BC,電場中A、B、C三點的場強分別為EA、EB、EC,AB、BC間的電勢差分別為UAB、UBC,則EA、EB、EC大小關系為;UAB、UBC大小關系為。12、(對應目標2)平行的帶電金屬板A、B間是勻強電場。兩板間距離是5cm,兩板間的電勢差是60V,P1、P2分別距AB板均為0.5cm(兩點靠近的不是同一邊),B板接地。1)兩板間的場強?(2)P1和P2兩點間的電勢差為多大?(3)若B板接地,P1和P2兩點的電勢各是多少伏?13、(對應目標2)為使帶負電的點電荷q在一勻強電場中沿直線勻速地由A運動到B,必須對該電荷施加一個恒力F,如圖所示.若AB=0.4m,α=370,q=-3×10-7C,F(xiàn)=1.5×10-4N,A點電勢φA=100V(不計重力,sin370=0.6,cos370=0.8)(1)在圖中用實線畫出電場線,用虛線畫出通過A、B兩點的等勢線,并標明它們的電勢值,求出場強和AB間的電勢差。(2)求q在由A到B的過程中電勢能的變化量是多少?參考答案:1、D2、B3、D4、C5、BCE6、C7、AC8、D9、B10、D11、EC>EB>EAUAB<UBC12、(1)E=1200V/m(2)U=48V/m(3)ΦP1=54vΦp2=6v13、E=500/mUAB=160v電勢能增加了4、8X10-5J電勢差與電場強度的關系課后反思電勢差與電場強度的關系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選修3-1第一章第六節(jié)內容。是在電場強度、電勢、電勢差重要電學概念之后的一節(jié)內容。電場強度是從力的角度來描述電場的性質,電勢與電勢差是從能的角度描述電場的性質,因此,從教材地位來說,本節(jié)內容起一個橋梁、紐帶的作用,將電場的兩大性質聯(lián)系在一起。教材的篇幅較短(只有11行文字),但應用性強,在以后的諸多問題中都會涉及本節(jié)知識的應用,因此學好本節(jié)內容至關重要。下面我們對本節(jié)知識的教學進行以下反思:。一.對教師備課理念、教學方法進行反思。課前進行充分的備課,學習新課標,明確了新課標的要求;在網(wǎng)上收集了近幾年該部分內容在高考中的考點以及呈現(xiàn)形式;充分研究課本,領會教科書的意圖,共同制定了學習目標,學習的重點、難點等。采取“創(chuàng)設情景-理論推導-合作探究-講解提升-歸納總結-檢測評價”的教學流程,課堂上考慮學生思維特點,采用形象生動、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比如:自主學習法、小組討論法、類比法、歸納法等等,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潛力,在整堂課中,學生不斷地動腦、動口、動手,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很高。從而提升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教師適時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不越俎代庖,引導學生自己得出結論,使每位學生都有成就感。不剝奪學生自學、探究、展示自我的機會。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展現(xiàn)學習目標和學生的答卷,提高了課堂效率。缺憾之處:教學設計中分層教學理念不是很明顯;在學生合作探究環(huán)節(jié),給學生的討論時間稍微少點。二.對學生學習基礎、狀態(tài)和效果進行反思。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電場強度、電勢、電勢差的概念,但是依然有部分學生對電場強度與電勢在數(shù)值上的關系不是十分清晰,因此老師在知識回顧時,設置了三個問題情境進行辨析,通過觀察熟悉的三種電場的電場線與等勢面的分布,明確了了E與φ的數(shù)值沒有任何的關系。就此引出課題,這樣做不僅解決了前面的疑問,并且使學生迅速的進入了新知識學習的狀態(tài)。整堂課,學生都能夠按照教師的設計流暢的學習?;旧夏軠蚀_回答教師提出的一系列問題,這充分說明,教師對學生的預設問題設計巧妙、針對性強,設置的問題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整堂課學生都能以積極的心態(tài)主動獲取新知識,通過學生能夠順利完成相應的檢測題和鞏固練習,可以體現(xiàn)出整堂課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極好,效果甚佳,遠遠超出了預測的達標率。整節(jié)課教師給學生更多的思考、交流、表達的機會,學生在物理課堂有協(xié)作也有競爭,充分展示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美中不足的是:有些學生做題的基本步驟有待于提高;語言表達不是十分的恰切。三.對授課內容、方式、技能技巧進行反思。 這節(jié)課主要學習在勻強電場中,電勢差與電場強度在數(shù)值上的關系。設計兩個情景師生協(xié)作共同推導他們的具體關系,依據(jù)推導的過程對表達式的適用范圍及d的含義進行了說明;設計一個例題來歸納解題步驟。設計兩個合作交流對表達式的適用范圍及d的含義進行了提升。最后設計一個情景對表達式進行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推廣應用。整個教學過程中,問題鏈環(huán)環(huán)相扣,循序漸進,感覺一氣呵成;設計的例題和練習題典型,很好的體現(xiàn)了課程標準的要求,難度符合初學者;討論電勢差和電場強度方向的關系時,為了便于學生接受,可以取生活中的例子來說明,自山坡頂上從坡度不同的兩個方向下到同一水平面,坡度陡的方向,單位長度的水平距離上高度下降大,即高度下降得快。在電場中,沿不同的方向,電勢下降的差值都相同時,沿電場線方向的距離最小,即電勢降落最快:順理成章的得出:電場強度的方向是指電勢降低最快的方向。有了這樣的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