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與人體健康_第1頁
微生物與人體健康_第2頁
微生物與人體健康_第3頁
微生物與人體健康_第4頁
微生物與人體健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微生物與人體健康第一頁,共四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2脫離了微生物,有機體的生命活動就無法進行。——巴斯德微生物與人體健康第二頁,共四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第3節(jié)微生態(tài)平衡與失調3第1節(jié)

人體微生物類群第2節(jié)正常菌群與條件致病菌微生物與人體健康第三頁,共四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4一.人體微生物及其分布人體:人和微生物的共生體人體微生物類群微生物參與人體免疫、疾病預防、營養(yǎng)、消化和吸收…1.微生物是保證機體健康的重要力量第1節(jié)

人體微生物類群第四頁,共四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5人體微生物類群2.人體微生物分布人體四大菌庫皮膚口腔腸道陰道第五頁,共四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6人體微生物類群2.人體微生物分布1)皮膚營養(yǎng)豐富:汗液、皮脂、皮屑數量龐大:11.2萬種、表皮10萬/cm2主要分布:面部、腋窩、手部、足部…第六頁,共四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7人體微生物類群主要來源于空氣微生物優(yōu)勢類群:葡萄球菌/芽孢桿菌/微球菌…代表:痤瘡丙酸桿菌①

面部微生物第七頁,共四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8人體微生物類群常駐菌:葡萄球菌、類白喉桿菌…數量:10~100億/cm2代表:棒狀菌群→狐臭②

腋窩微生物第八頁,共四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9人體微生物類群③

手部微生物未洗手清水洗手肥皂洗手消毒劑洗手平均150種取決于生活環(huán)境與生活方式第九頁,共四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人體微生物類群10第十頁,共四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11人體微生物類群④

足部微生物取決于生活環(huán)境與生活方式多種細菌、真菌代表:白癬菌(香港腳菌)第十一頁,共四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12人體微生物類群2.人體微生物分布2)口腔種類:細菌/真菌/病毒/原生動物

其中細菌最多(超過600種)數量:細菌—1億/ml唾液類型:固有菌群(含量>1%)

增補菌群(含量<1%)

暫時菌群(無口腔環(huán)境競爭機制)利于微生物生長第十二頁,共四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13人體微生物類群2.人體微生物分布2)口腔微生物鵝口瘡牙菌斑牙周炎、齲齒第十三頁,共四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14人體微生物類群2.人體微生物分布3)腸道微生物腸道生境:微生物天然棲息地微生物總量達100萬億,超過99%為細菌有益菌有害菌中性菌第十四頁,共四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15人體微生物類群2.人體微生物分布4)陰道微生物正常成年女性,超過200種每克分泌物菌落數達109個95%乳酸桿菌+5%念珠菌/真菌/衣原體…第十五頁,共四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16人體微生物類群2.人體微生物分布5)呼吸道微生物200多種(鼻咽腔和上呼吸道)每個噴嚏飛沫含菌多達30萬個(重感冒患者可達8500萬個)第十六頁,共四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17一.正常菌群正常菌群與條件致病菌第2節(jié)

正常菌群與條件致病菌正常菌群:指生活在健康人體和動物體各部位,數量大、種類較穩(wěn)定且一般有益無害的微生物群。1.概念第十七頁,共四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人體正常菌群數量部位數量(每克樣品)厭氧菌:好氧菌唾液108-109

3-10:1牙齒表面109-1010

1:1齒齦縫隙1011-1012

102-103:1胃102-105

1:1小腸近端102-104

1:1回腸遠端104-107

1:1大腸109-1012

102-103:1陰道108-109

5-10:1子宮頸內膜108-109

5-10:1正常菌群與條件致病菌18第十八頁,共四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雙歧桿菌等生理性細菌→特異結合于腸上皮細胞受體→生物膜狀結構(自然菌膜)→生物屏障

191)生物屏障作用2.生理功能正常菌群與條件致病菌第十九頁,共四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202)化學屏障作用2.生理功能雙歧桿菌等生理性細菌→短鏈脂肪酸→降低局部環(huán)境的pH和Eh→①抑制致病菌定置、生長、繁殖②促進腸道蠕動及致病菌、毒素的排泄

正常菌群與條件致病菌第二十頁,共四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213)促進機體代謝和營養(yǎng)作用2.生理功能腸道菌群→參與糖、蛋白質、脂肪、固醇類代謝

參與藥物代謝(如延長嗎啡的半衰期)

參與營養(yǎng)素合成(如維生素B、K)

促進消化吸收正常菌群與條件致病菌第二十一頁,共四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224)生物拮抗作用(抗感染)2.生理功能益生菌→占位保護作用(取決于定置能力)→①阻止致病菌定置(競爭定置位點)②抑制致病菌生長、繁殖(競爭營養(yǎng))正常菌群與條件致病菌第二十二頁,共四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235)免疫賦活作用2.生理功能益生菌→促進免疫器官發(fā)育→促進免疫細胞釋放淋巴因子正常菌群與條件致病菌第二十三頁,共四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246)抗衰老作用2.生理功能雙歧桿菌、乳桿菌、腸球菌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催化自由基歧化反應→消除自由基→保護細胞免受活性氧損傷體內雙歧桿菌數量——健康長壽標志之一正常菌群與條件致病菌第二十四頁,共四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257)抑癌作用2.生理功能雙歧桿菌、乳桿菌等→降解亞硝酸銨→激活巨噬細胞并提高其吞噬能力→抑制腫瘤發(fā)生正常菌群與條件致病菌第二十五頁,共四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261)年齡3.影響因素腸道菌群的動態(tài)發(fā)展過程新生兒:腸道無菌出生2h,胎便可檢出雙歧桿菌4d后,雙歧桿菌成為優(yōu)勢菌中年人:有益菌與有害菌保持動態(tài)平衡老年人:腸道有益菌減少,有害菌增加

正常菌群與條件致病菌第二十六頁,共四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272)飲食結構3.影響因素決定腸道正常菌群穩(wěn)定的重要因素蛋白質為主:大腸埃希氏菌生長旺盛多食淀粉人群:乳桿菌數量較多高脂肪飼料:動物腸道有益菌數量下降

致病菌數量上升正常菌群與條件致病菌第二十七頁,共四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283)環(huán)境3.影響因素衛(wèi)生條件4)藥物抗菌藥物(抗生素)5)精神狀態(tài)與疾病消化道疾病正常菌群與條件致病菌第二十八頁,共四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29條件致病菌:通常條件下對人體無害,在某種特定條件下可致病的細菌。二.條件致病菌正常菌群與條件致病菌1.概念第二十九頁,共四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30二.條件致病菌正常菌群與條件致病菌2.致病條件1)集聚部位改變大腸桿菌進入腹腔→腹膜炎

進入泌尿系統(tǒng)→泌尿系統(tǒng)感染第三十頁,共四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31二.條件致病菌正常菌群與條件致病菌2.致病條件2)機體抵抗力降低機體受涼過度疲勞長期消耗性疾病皮黏膜受損第三十一頁,共四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32二.條件致病菌正常菌群與條件致病菌2.致病條件3)菌群失調使用抗生素慢性腸道、呼吸道疾病泌尿生殖道功能失常第三十二頁,共四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金黃色葡萄球菌正常菌群與條件致病菌33第三十三頁,共四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銅綠假單胞菌正常菌群與條件致病菌廣泛存在于各種生境以及正常人的皮膚、呼吸道、腸道等部位醫(yī)源性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化膿性感染燒傷患者致死菌34第三十四頁,共四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肺炎鏈球菌正常菌群與條件致病菌35第三十五頁,共四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36微生態(tài)平衡與失調第3節(jié)

微生態(tài)平衡與失調生活環(huán)境改變宇航員上天地質人員邊疆勘察北方人到南方工作微生物生態(tài)平衡破壞建立新微生物生態(tài)平衡環(huán)境適應第三十六頁,共四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37一.微生態(tài)平衡微生態(tài)平衡:正常微生物群與其宿主生態(tài)環(huán)境在長期進化過程中形成的生理性組合的動態(tài)平衡。內涵:微生物、宿主、環(huán)境的三者之間的動態(tài)平衡。微生態(tài)平衡與失調第三十七頁,共四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38二.微生態(tài)失調1.概念微生態(tài)失調:正常微生物群之間和正常微生物群與宿主之間的微生態(tài)平衡,在外環(huán)境影響下,由生理性組合轉變?yōu)椴±硇越M合狀態(tài)。微生態(tài)平衡與失調包括:體內菌與菌的失調、菌與機體的失調、菌和機體與外環(huán)境失調第三十八頁,共四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392.類型微生態(tài)平衡與失調一度失調:潛伏性失調,數量改變

失調因素去除可恢復正常二度失調:表現(xiàn)為各種慢性病

如便秘、牙周炎、陰道炎…三度失調:菌群失調癥

如鵝口瘡、肺炎、尿路感染…1)菌群失調第三十九頁,共四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402.類型微生態(tài)平衡與失調橫向轉移:原定為環(huán)境→周圍環(huán)境縱向轉移:原定位表層→深層血行轉移:循血液移行

菌血癥、敗血癥2)定位轉移第四十頁,共四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413.微生態(tài)失調原因微生態(tài)平衡與失調第四十一頁,共四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4.微生態(tài)失調

對健康的影響微生態(tài)平衡與失調1)亞健康

人體微生態(tài)失調是導致亞健康的重要因素42第四十二頁,共四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434.微生態(tài)失調

對健康的影響微生態(tài)平衡與失調2)感染

外源性感染—病原菌來自體外

如:接觸/呼吸道/創(chuàng)傷/蚊蟲叮咬…內源性感染—病原菌來自體內或體表

如:各內鏡、插管的使用第四十三頁,共四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44①

維護良好的宏觀生態(tài)環(huán)境微生態(tài)平衡與失調1.創(chuàng)造微生態(tài)平衡的基本條件三.微生態(tài)防治第四十四頁,共四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45②

建立正常的微生物區(qū)系微生態(tài)平衡與失調1.創(chuàng)造微生態(tài)平衡的基本條件三.微生態(tài)防治第四十五頁,共四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六46微生態(tài)平衡與失調2.應用微生態(tài)制劑三.微生態(tài)防治微生態(tài)制劑:促進正常微生物群生長繁殖、抑制致病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