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
—>名詞
1.物質資料生產
2.勞動對象
3.勞動資料
4.社會生產力
5.社會生產關系
6.生產方式
7.經濟規(guī)律
8.基本經濟規(guī)律
四、簡述題
1.什么是商品的使用價值?商品的使用價值有那些特點?
商品能夠滿足人們在生活上或生產上的某種需要的自然屬性。
(1)商品的使用價值是山物體的、化學的自然性質決定的,是物品的自然屬性,而不是人
們主觀想象的結果。
(2)每種商品的使用價值的大小與生產這種商品所耗費的勞動多少沒有關系。
(3)使用價值是一切社會財富的物質內容,是人類生存的永恒條件,與社會形態(tài)無關。
(4)作為商品的使用價值是一種社會使用價值,即不是對商品生產者自己而是對別人才有
使用上的價值。
2.什么是具體勞動?具體勞動的特征有哪些?
為了一定的目的,并在一定形式下進行勞動就叫具體勞動。具體勞動生產商品的使用價值。
(1)具體勞動在性質上是不同的。
(2)具體勞動體現著人和自然的關系,與社會關系無關。
(3)具體勞動不是物質財富的唯?源泉,而是物質財富的源泉之一。
3.什么是抽象勞動?抽象勞動的特征有哪些?
撇開勞動的具體形式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就是一般勞動或抽象勞動。抽象勞動形成商品的
價值。
(1)形成價值的抽象勞動在質上是相同的,只有量上的差別。
(2)形成價值的抽象勞動是簡單勞動,復雜勞動折合成簡單勞動。
(3)抽象勞動是價值的實體。抽象勞動的凝結是商品的價值。
(4)抽象勞動是一個歷史范疇,,抽象勞動是人類勞動的一種特殊的社會形式,它體現著商
品生產者之間通過商品交換而相互交換自己勞動的社會關系,是商品生產所特有的歷史范
疇。
4.簡述商品的二因素和勞動二重性的關系。
(1)商品的兩個因素就是使用價值和價值。
(2)勞動二重性就是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
(3)具體勞動形成商品的使用價值,抽象勞動形成商品的價值。
5.簡述馬克思勞動二重性的意義。
馬克思指出勞動二重性學說是理解政治經濟學的樞紐,這可以從以下三點來理解。
(1)勞動二重性學說為勞動價值論奠定了科學的基礎。
(2)勞動二重性學說是揭露剩余價值來源的鑰匙。
(3)資本主義的一系列其他重要經濟問題和經濟規(guī)律,都必須用勞動二重性學說來闡明。
6.什么是勞動生產率?它的高低取決于哪些主要因素?
(1)勞動生產率是指勞動者生產某種使用價值的效率。它通常有兩種表示方法,一是單位
時間內生產的產品數量,二是生產單位產品所耗費的勞動時間。
(2)決定勞動生產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是:勞動者的平均熟練程度:科學的發(fā)展水平及其在
工藝上應用的程度;生產過程的社會結合;生產資料的規(guī)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條件的優(yōu)劣等
等。
7.簡述貨幣是怎樣產生的?
(1)貨幣是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內在矛盾發(fā)展的必然產物。
(2)貨幣的產生經歷了以下四個階段:第一,簡單的或偶然的價值形式:第二,擴大的價
值形式;第三,一般的價值形式;第四,貨幣價值形式。
(3)貨幣是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它的出現使商品內在矛盾發(fā)展為商品與貨
幣的外在對立,加深了商品經濟的矛盾。
8.簡述價值形式發(fā)展的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簡單的、個別的或偶然的價值形式;第二個階段是總和的或擴大的價值形式;
第三階段是一般的價值形式;第四階段是貨幣價值形式。
9.商品價值量是怎樣決定的?
商品的價值既有質的規(guī)定性,又有量的規(guī)定性,它是質和量的統(tǒng)一。
(1)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商耗費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
(2)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以簡單勞動為尺度的。復雜勞動生產的產品經過自發(fā)的社會過程
折合以一定比例和簡單勞動生產的商品相交換。
(3)商品的價值量和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成正比,和勞動生產率成反比。
10.交換價值和價值是什么關系?
價值和交換價值既有區(qū)別又有聯系。具體表現在:
(1)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般人類勞動;交換價值是首先表現為一種使用價值
同另對使用價值相交換的量的關系或比例。
(2)商品的價值是交換價值的內容或基礎,交換價值是價值的表現形式。二者之間是內容
和形式的關系。
(3)價值是一種絕對量,交換價值是?種相對量,它可以和價值相一致,也可以隨供求關
系等因素的變化和價值相背離。
11.簡述價格標準與價值尺度的聯系和區(qū)別。
價值尺度是作為衡量或計算?切商品價值量的尺度。價格標準是指含有一定金屬重量的貨幣
單位及等分部分。
(1)作用不同。
(2)產生的方式不同。
(3)變化方式不同。
12.什么是貨幣流通規(guī)律?
(1)貨幣流通規(guī)律,這是一定時期內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的規(guī)律。一定時期內流通中所
需要的貨幣量,取決于三個因素:①流通中待售商品的數量;②待售商品的價格水平;③同
一貨幣單位的流通速度。前兩個因素是乘積就是商品價格總額。-定時期內流通中所需要的
貨幣量與商品價格總額成正比,與貨幣流通速度成反比。
(2)貨幣流通規(guī)律的計算公式是:①金融貨幣作為流通手段時,貨幣流通規(guī)律用公式表示
為:一定時期內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數量=商品價格總額(商品總量與商品價格的乘積);
同一貨幣單位的流通速度(次數)。②金融貨幣作為支付手段時,貨幣流通規(guī)律的內容發(fā)生
了變化。用公式表示為:一定時期內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待售商品價格總額一賒售商
品價格總額+到期支付商品價格總額一相互抵消的商品價格總額)+同?貨幣單位的流通速
度,以上是金融貨幣的流通規(guī)律。由于紙幣是金融貨幣的符號,所以紙幣流通規(guī)律以金屬貨
幣流通規(guī)律為基礎。
五、論述題
1.論述價值規(guī)律的基本內容及在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商品經濟中的作用。
(1)價值規(guī)律是商品經濟的基本規(guī)律。它的基本內容是:商品的價值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
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依據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
(2)價值規(guī)律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商品經濟中的作用是:
①自發(fā)地調節(jié)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社會各生產部門之間的分配。
②自發(fā)地刺激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
③引起和促進小商品生產者的兩極分化。
2.為什么說私人勞動與社會勞動的矛盾是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
簡單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這對矛盾是由商品生產的特定的歷
史條件所決定的,因為商品生產產生的條件是社會分工和生產資料屬于不同的所有制(私有
制)。
為什么說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是簡單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呢?
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說明:
(1)簡單商品經濟中的各種矛盾,都是由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引起和決定的。
(2)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決定著簡單商品經濟存在和發(fā)展的全過程。
(3)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決定著商品生產者的命運。
六、計算題
1.起初,小商品生產者每人每天勞動12小時,平均生產24尺布,價值120元(假定
不包含生產資料的耗費),后來由于采用新機器,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了一倍,而貨幣價值
保持穩(wěn)定(120元=12小時)。試問:(1)采用機器后小商品生產者每人每天勞動12小時生
產多少尺棉布?(2)采用機器后,每人每天創(chuàng)造的價值量是多少?
(1)勞動生產率提高一倍,每人每天生產的棉布是:24X2=48(尺)
(2)由于生產48尺棉布的勞動時間仍然是12小時,并且傾向的價值不變,所以,每人每
天創(chuàng)造的價值仍然是120元。
2.在簡單商品生產的社會里,某作坊上半年平均每人每天工作8小時,生產商品16
件商品,下半年工作日長度不變,由于采用了先進技術,勞動生產率提高了25%。試求:(1)
該作坊下半年每人每天生產多少件產品?(2)下半年單位產品的價值量是多少?(3)上半
年與下半年單位產品價值量之間的差額是多少?
(1)先求出下半年因勞動生產率提高而增加的產品量:16X25%=4(件)
再求出勞動生產率提高后,每人每天生產產品的數量:16+4+20(件)
(2)下半年單位產品的價值量是:8+20=0.4(小時)
(3)上半年產品價值量是:84-16=0.5(小時)
上半年與下半年產品價值量的差額是:0.5-0.4=0.1(小時)。
3.去年,在供求一致的條件下,某種商品的單位價格為1元。今年,生產該種商品的
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了25%,貨幣幣值沒有變,但供求發(fā)生了變化,社會生產這種商品為
10000件,而社會需求為15000件。試計算:(1)該種商品單位價格應為多少?(2)單位
商品價值與價格背離是多少?
(1)今年單位商品的價值量:1/1+25%=0.8(元)
(2)設今年單位商品的價格為x元,得:10000x=15000XO.8
x=l.20(元)
今年該商品價格高于價值為:1.20-0.80=0.40元。
4.某國,食品生產部門和服裝生產部門某年分別生產500箱食品和500套服裝,兩個
部門消耗在產品上的勞動量相同,都是1萬元。假若每個部門投入的勞動量和消耗的勞動量
都是相同的。試計算:(1)每箱食品和每套服裝的價值各是多少?(2)如果社會對食品的
需求總量是600箱,對衣服的需求總量是400套,那么每箱食品和每套服裝的價格各是多少?
(3)如果下一年社會對這兩種產品的需求總量不變,服裝部門為使其產品價格與價值一致,
必須向食品生產部門轉移多少勞動量?
(1)每箱食品的價值是:10000/500=20元
每套服裝的價值是:10000/500=20元
(2)設每箱食品的價格為X元,得:20X600=500XX=12000/500=24(元)
設每套服裝的價格為Y元,得:20X400=500YY=8000/500=16(元)
下一年社會實際需要生產服裝的總量是:20X400=8000(元)
服裝部門必須向食品部門轉移的勞動量是:10000—8000=2000(元)
第二—■早.-?r.
一、名詞解釋
1.勞動
2.勞動力
3.剩余價值
4.必要勞動時間
5.剩余勞動時間
6.不變資本
7.可變資本
8.剩余價值率
9.絕對剩余價值
10.相對剩余價值
11.超額剩余價值
12.工資
13.計時工資
14.計件工資
15.名義工資
16.實際工資
二、單項選擇題
四、簡述題
1.資本總公式及其矛盾是什么?
(1)資本總公式是:G—W—G'。它體現各個醬在流通中的運動形式,目的都是為了價值
增殖。(商業(yè)資本,產業(yè)資本和借貸資本都是適用的)
(2)資本總公式矛盾是價值增殖與價值規(guī)律相矛盾。如果按照價值規(guī)律的要求等價交換,
不會產生剩余價值;如果不等價交換不僅違背了價值規(guī)律,實際上也不會產生剩余價值,而
在實際資本的運動中卻產生了剩余價值。
(3)解決資本總公式矛盾的條件是剩余價值不能在流通中產生,因為在流通中是實行等價
交換的。同時又不能離開流通而產生,因為離開流通,不買也不賣,把貨幣貯藏起來是根本
不會產生剩余價值的。
2.為什么說剩余價值不能在流通中產生,但又不能離開流通產生?
(1)剩余價值不能在流通中產生。因為無論是等價交換還是不等價交換都不能產生剩余價
值。
(2)剩余價值不能離開流通而產生。資本家必須在流通中購買到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尤其
是購買到勞動力這種特殊商品,為剩余價值生產作準備。在生產過程中,勞動者運用生產資
料為資本家生產出包含剩余價值的商品,最后再通過流通買賣商品,實現商品價值和剩余價
值。
3.勞動力成為商品的條件是什么?
(1)勞動力是人的勞動能力,是人的體力和腦力的總和。
(2)勞動力成為商品的條件是:第-,勞動者有人身自由,可以自由地出賣自己的勞動力;
第二,勞動者沒有生產資料和生活來源,只有靠出賣勞動力來維持生活。
(3)勞動力成為商品是貨幣轉化為資本的決定性條件。
4.勞動力商品的價值是由什么決定的?
(1)是由生產和再生產這種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它可以還原為生產、發(fā)展、
維持和延續(xù)勞動力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價值決定。
(2)構成勞動力商品價值的生活資料價值包括:第一,維持勞動者自身生存必需的生活資
料價值;第二,勞動者家庭成員必需的生活資料價值;第三,勞動者接受教育和訓練支出的
費用。
(3)它的決定還包含歷史的和道德的因素。
5.勞動力商品的使用價值有什么特點?
(1)勞動力商品的使用價值就是勞動力的耗費和利用,勞動力的耗費和利用就是勞動。
(2)勞動力的使用價值作為生產商品的勞動,一方面創(chuàng)造出新的使用價值;另一方面創(chuàng)造
價值,創(chuàng)造比自身更大的價值。
(3)勞動力商品使用價值的特點在于:它是產生價值、產生比自身價值更大的價值的源泉。
6.簡述資本主義榨取剩余價值的兩種基本方法。
資本家榨取剩余價值有兩種基本方法:絕對剩余價值生產和相對剩余價值生產。在必要勞動
時間不變的條件下,靠延長工作日增加剩余勞動時間而增加剩余價值,是絕對剩余價值生產;
在工作||不變的條件下,靠縮短必要勞動時間相對延長剩余勞動時間而增加剩余價值,是相
對剩余價值生產。相對剩余價值的增加是社會勞動生產率普遍提高的結果,而社會勞動生產
率提高,則是個別資本家追求超額剩余價值的結果。
7.為什么說社會勞動生產率普遍提高是資本家追求超額剩余價值的結果?
(1)勞動生產率是勞動者生產某種使用價值的能力。單位商品的價值量與勞動生產率成反
比。
(2)超額剩余價值是個別資本家提高勞動生產率使商品個別價值低于社會價值的差額。
(3)各個資本家為了取得超額剩余價值,必須使商品的個別價值低于社會價值,因而必須
采用先進的生產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無數資本家狂熱地追逐超額剩余價值的結果,必然
引起社會勞動生產率普遍提高。
8.為什么說相對剩余價值是社會勞動生產率普遍提高的結果?
(1)相對剩余價值是在工作日不變的條件F,縮短必要勞動時間從而延長剩余勞動時間所
生產的剩余價值。
(2)社會勞動生產率普遍提高,可以使社會商品價值普遍降低,消費資料的價值也必然降
低。這樣,可以降低勞動力價值,從而使必要勞動時間縮短,剩余勞動時間相對延長。在工
作日不變的條件下,使相對剩余價值產生。
(3)因此相對剩余價值是社會勞動生產率普遍提高的結果。
9.資本的本質是什么?區(qū)分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依據和意義是什么?
(1)資本是能夠帶來剩余價值的價值。資本在本質上不是物,而是以物為媒介的資本主義
生產關系,即資本家剝削雇傭工人的關系。資本是?個歷史范疇。
(2)區(qū)分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依據是:根據資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價值生產過程中所起
的作用不同,把資本區(qū)分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不變資本就是指資本家用于購買生產資料
的那部分資本,它的價值在生產過程中被轉移到新產品中去,并不改變自己的價值量,所以
叫不變資本??勺冑Y本是指資本家用于購買勞動力的那部分資本,它的價值在生產過程中由
工人的勞動再生產出來,并且生產出大于它自身的價值,所以叫可變資本。
(3)區(qū)分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意義:第一,進一步揭示了剩余價值的源泉和資本主義剝
削的實質。通過分析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說明剩余價值不是全部資本產生的,而是可變資
本產生的,是絕對和相對延長工人的剩余勞動創(chuàng)造的。因此,工人的剩余勞動是剩余價值的
唯一源泉。第二,為考察資本主義剝削程度提供了科學依據。剩余價值是可變資本帶來的,
因此,考察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程度時,不應拿剩余價值同全部資本相比,而只能同可變資
本相比。剩余價值與可變資本之比就是剩余價值率。
10.為什么說剩余價值規(guī)律是資本主義的基本經濟規(guī)律?
(1)剩余價值規(guī)律的基本內容是:資本主義生產的目的和動機是追求盡可能多的剩余價值。
達到這一目的的手段是不斷擴大生產規(guī)模和加強對雇傭勞動的剝削。
(2)剩余價值規(guī)律是資本主義生產的基本經濟規(guī)律。這是因為:第一,剩余價值規(guī)律決定
著資本主義生產的實質是為了追求盡可能多的剩余價值。第二,剩余價值規(guī)律決定著資本主
義生產發(fā)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過程。第三,剩余價值規(guī)律決定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產生、
發(fā)展和必然滅亡的全部過程。這一規(guī)律在推動資本主義生產發(fā)展成為社會化大生產的同時,
又使社會化大生產成為促使資本主義制度滅亡的客觀條件。
11.簡述絕對剩余價值生產和相對剩余價值生產的聯系和區(qū)別。
兩者密切聯系:
1.從資本對雇傭勞動的關系來看,兩者在本質上是一致的。不論是延長工作日,還是提高
勞動生產率結果都延長了工人的剩余勞動時間,提高了對工人的剝削程度,增加了剩余價值
的生產。
2.絕對剩余價值生產構成資本主義體系的一般基礎,并且是相對剩余價值生產的起點,這
是因為,資本主義生產總是建立在工人工作日絕對地超過必要勞動時間基礎上的,只有這樣,
資本家才能得到剩余價值,也只有工作日已分成必要勞動時間和剩余勞動時間的前提下,才
產生縮短必要勞動時間的問題,也只有以已定的必要勞動時間為起點,通過變革生產技術和
勞動組織才能得到相對剩余價值,同時,生產相對剩余價值的方法也是生產絕對剩余價值的
方法。機器的使用不僅直接地是使商品價值便宜,工人必要勞動時間減少,剩余勞動時間相
應延長,從而增加相對剩余價值的手段,資本家同時可以在使用機器的條件下延長工作II,
榨取更多的剩余價值,增加絕對剩余價值,所以,資本的趨勢在于同時以兩種形式來增加剩
余價值。
區(qū)別:
1.兩者的物質技術基礎不同。絕對剩余價值生產,可以在生產技術不變的條件下進行,而
相對剩余價值則是以生產技術的變革為條件的。
2.兩者在資本主義發(fā)展的歷史階段中所起的作用不同。絕對剩余價值生產在費本主義發(fā)展
初期起的作用較大,而資本主義越發(fā)展,相對剩余價值生產的作用就越大,但資本家盡量使
用兩種方法。
12.資本主義工資的本質是什么?工資怎樣掩蓋了資本主義剝削的實質?
(1)資本主義工資本質上是勞動力價值或價格的轉化形式。因為:第一,勞動不是商品,
沒有價值和價格,不能出賣。第二,工人出賣給資本家的是勞動力。勞動力是商品,所以工
資是勞動力價值或價格的轉化形式。
(2)工資掩蓋了資本主義剝削關系。因為:第一,它把勞動力的價值和勞動力的使用價值
所創(chuàng)造的價值這兩種不等的量表現為同一個東西。第二,它造成一種假象,似乎工人的全部
勞動都是有酬勞動。工人的工作日也不存在必要勞動時間和剩余勞動時間的分割。從而掩蓋
了資本主義剝削關系。
(3)產生這種假象的原因在于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本身。
五、論述題
1.試述勞動力成為商品是貨幣轉化為資本的前提以及勞動力商品的特點。
(1)作為資本的貨幣和作為商品交換媒介的貨幣二者本質不同。資本是帶來剩余價值的價
值。貨幣本身并不是資本,只有當它帶來剩余價值時才轉化為資本。
(2)G—W—G'是資本總公式。它所實現的價值增殖不能發(fā)生在流通中,因為流通中無論
等價交換還是不等價交換都不能產生剩余價值。但剩余價值又不能離開流通而產生。
(3)勞動力商品的重要特點在于:第一,其價值是由維持勞動者及其家屬生存所必需的生
活資料價值加必要的學習費用決定,此外還受歷史和道德因素影響。第二,其使用價值是價
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自身價值的源泉,即價值和剩余價值的源泉。所以當資本家在流通中
買到勞動力商品,并在生產中使用時,勞動者就會為資本家創(chuàng)造剩余價值??梢?,勞動力成
為商品,是貨幣轉化為資本的前提。
2.試運用勞動二重性原理分析剩余價值的生產過程。
(1)生產商品的勞動具有二重性,既是具體勞動,又是抽象勞動。具體勞動是指在一定具
體形式下進行的勞動。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是生產商品同一勞動的兩個方面,具體勞動創(chuàng)造
商品的使用價值,抽象勞動形成商品的價值。
(2)資本主義生產是為了獲取剩余價值的商品生產。其生產過程也具有二重性,既是生產
使用價值的勞動過程,又是為資本家生產剩余價值的價值增殖過程。
(3)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作為勞動過程,是勞動者有目的的運用勞動資料作用于勞動對象,
創(chuàng)造使用價值的過程。其特點是:工人在資本家監(jiān)督下勞動,他們的勞動屬于資本家,勞動
產品全部歸資本家所有。
(4)資本主義生產過程又是價值增殖過程。資本主義生產過程必須生產使用價值,使用價
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然而資本家的目的在于生產剩余價值。這樣,雇傭工人的勞動作為
抽象勞動所創(chuàng)造的新價值,除了能夠補償可變資本的價值以外,還必須有剩余,從而使價值
形成過程變?yōu)閮r值增殖過程。價值增殖過程就是超過一定點而延長了的價值形成過程。勞動
力使用過程中創(chuàng)造的價值大于勞動力自身的價值,其差額就是剩余價值??梢娮鳛榫唧w勞動
轉移舊價值,抽象勞動創(chuàng)造價值和剩余價值。
(5)剩余價值是由雇傭工人創(chuàng)造的被資本家無償占有的超過勞動力價值以上的那部分價
值。勞動力成為商品是剩余價值生產的前提。
3.論述相對剩余價值與超額剩余價值的聯系和區(qū)別。
聯系:都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縮短必要勞動時間,相對延長剩余勞動時間創(chuàng)造的剩余價值,
超額剩余價值實質上是相對剩余價值。
區(qū)別:
1.兩者的前提條件不同。超額剩余是以同一個生產部門內部個別資本家提高勞動生產率為
條件;相對剩余價值是以整個社會提高勞動生產率為條件。
2.剝削剩余價值時間長短不同。超額剩余價值的獲得是暫時的,從資本家的本性來分析,
資本家都是以追求剩余價值為目的,在競爭中,一個部門內部,個別資本家獲得了超額剩余
價值,其他資本家也會采取先進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當勞動生產率普遍提高,也就不存
在超額剩余價值,如果還要獲得超額剩余價值,就必須又采取更新的生產技術;相對剩余價
值的獲得是長期的現象。
3.剩余價值的歸屬不同。超額剩余價值由于優(yōu)先采用先進技術的個別資本家所獲得;相對
剩余價值由整個資本家階級獲得。
4.因果關系不同。追求超額剩余價值是資本家提高勞動生產率的直接目的,相對剩余價值
是資本家追求超額剩余價值的結果。
5.體現的關系不同。超額剩余價值體現?個企業(yè)內部資本家和個別企業(yè)的工人的剝削和被
剝削的關系;相對剩余價值體現整個資本家階級和工人階級的剝削和被剝削的關系。
六、計算題
1.有一個商品生產者準備靠多年積蓄的貨幣脫離勞動當資本家。他打算把雇傭工人的剩
余勞動創(chuàng)造的剩余價值的一半用于積累,擴大生產規(guī)模;?半用于個人消費,過上比工人好
一倍的生活。已知當時一個工人每天工作日長度為12小時,每小時勞動創(chuàng)造價值1元,需
要消耗生產資料價值12元,每個工人必要生活資料價值為8元。該商品生產者最少要有多
少貨幣和最少雇傭幾個工人才能成為資本家?
解:設雇傭x個工人,每天從每個工人身上榨取的剩余價值為(12-8)元,資本家每榨取的
剩余價值總量為[x(12-8)]元,即4x元,資本家每天用于個人消費的4x/2即2x元,那么,
根據題意得出資本家和工人生活水平之比為:
2/l=2x/8
2x=16
x=8(人)
雇傭8個工人需要購買勞動力和生產資料所需的貨幣量是:
(8X8)+(12X8)
=64+96
=160
答:該商品生產者最少要有160元的貨幣和雇傭8個工人才能成為資本家。
2.某紡紗廠工人在6小時內可生產10斤棉紗,消耗10斤棉花,價值20元,消耗機器、
設備及其他勞動資料的價值為4元,資本家每天支付給工人工資6元,工人每天勞動12小
時:(工人勞動1小時創(chuàng)造價值1元)。試計算:①該資本家每天在一個工人身上墊支多少資
本?②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各多少?③工人在12小時內創(chuàng)造多少新價值?④一個工人每天
創(chuàng)造多少剩余價值?
解:①工人每天勞動12小時,生產20斤棉紗,資本家每天在?個工人身上墊支資本是:
[(20+4)X2]+6=48+6=54(元)
不變資本:
C=(20+4)X2=48(元)
可變資本:V=6元
③工人每天創(chuàng)造新價值是:
1X12=12(元)
④每人每天創(chuàng)造剩余價值:12—6=6(元)
答:資本家每天在一個工人身上墊支54元資本,其中不變資本48元,可變資本6元;每天
創(chuàng)造的剩余價值6元。
3.某制帽廠,資本家雇傭了40名工人,每天付工資80元,消耗生產資料價值120元,
工人?天勞動10小時,生產100頂帽子,每頂帽子4元。試計算:①資本家每天榨取多少
剩余價值?剩余價值率是多少?②如果勞動力價值不變,工作日延長2小時,剩余價值率提
高到多少?這屬于哪種剝削方法?③如果工作II仍為10小時,工資不變,山于采用了新技
術,勞動生產率提高了?倍,剩余價值率又提高到多少?這屬于哪種剝削方法?
解:?m=W-(C+V)=4X100-(120+80)=200(元)
m'=(2004-80)X100%=250%
②勞動力價值不變,工作日延長2小時,每天生產帽子:
[100X(10+2)]4-10=120(頂)
每天消耗生產資料價值:
(120X120)4-100=144(元)
每天生產出來的帽子價值:
4X120=480(元)
延長時間后:
m=480-(144+80)=256(元)
m'=(2564-80)X100%=320%
③如果工作日仍為10小時,工資不變,勞動生產率提高了?倍,那么每天生產出來的
帽子的總價值和生產資料消耗的價值都增加一倍,則:
m=(4X200)一[(120X2)+80]=480(元)
m,=(4804-80)*100%=600%
答:資本家每天榨取剩余價值200元,剩余價值率是250%,工作日延長2小時,剩余價值
率提高到320%,這屬于絕對剩余價值生產的剝削方法;勞動生產率提高一倍,剩余價值率
提高到600%,這是個別資本家通過追求超額剩余價值取得的,屬于相對剩余價值生產的剝
削方法。
4.某資本家雇傭工人150名,每人每月勞動力價值為300元,每個工人耗費生產資料900
元,可生產產品60件,每件產品的社會價值為30元。試求:①這個資本家每年從這些工人
身上榨取多少剩余價值?②剩余價值率是多少?③若這個廠的勞動生產率提高一倍,每件產
品的社會價值不變,這個廠資本家每年可得多少超額剩余價值?
解:①每個工人每月創(chuàng)造的剩余價值為:
(30X60)-(900+300)=1800-1200=600(元)
每個工人每年創(chuàng)造的剩余價值為:
600X12=7200(元)
全部工人每年創(chuàng)造的剩余價值為:
7200X150=1,080,000(元)
②m'=(6004-300)X100%=200%
③生產率提高后,工人每月生產商品的個別價值為:
1800+300+600=2700(元)
工人每月生產商品的社會價值與個別價值差額為:
3600-2700=900(元)
全年可得超額剩余價值為:
(900X12)X150=1,620,000(元)
答:資本家每年從工人身上榨取1,080,000元剩余價值;剩余價值率為200%;生產率提高
后,資本家每年可得超額剩余價值1,620,000元。
第四章資本積累及其歷史趨勢
一、名詞解釋題
1.外延擴大再生產
2.內涵擴大再生產
3.資本主義簡單再生產
4.資本主義擴大再生產
5.資本積累
6.資本有機構成
7.資本積聚
8.資本集中
9.相對過剩人口
10.資本主義基本矛盾
四、簡答題
1.為什么說資本主義再生產是物質資料再生產和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再生產的統(tǒng)一?
(1)資本主義再生產首先是物質資料再生產。因為任何一次生產過程,都要消耗一定的物
資資料,此與同時,任何?次生產過程又會生產出一定的物質資料,它們既為下一次生產過
程提供物質條件,并且也滿足人們生活的需要,從而使再生產能夠順利地進行。
(2)資本主義再生產又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再生產。這是因為,資本主義生產過程,是
資本家剝削雇傭勞動的過程,同時,又為下一次生產創(chuàng)造了剝削雇傭勞動的條件:資本家手
中的資本被再生產出來了,而勞動者仍然一無所有,必須將勞動力再次出賣給資本家。
2.通過對資本主義簡單再生產的分析,可以發(fā)現把資本主義生產作為一個孤立的過程
所看不到的哪些重要特點?
(1)資本家付給工人的工資即可變資本,是工人自己創(chuàng)造的。
(2)不僅可變資本是工人創(chuàng)造的,而且全部資本歸根到底都是工人創(chuàng)造的。
(3)工人的個人消費也從屬于資產階級,是資本主義再生產的必要條件。
3.個別資本擴大的兩種形式及其關系是什么?
(1)個別資本擴大的兩種形式是資本積聚和資本集中。
(2)資本積聚指個別資本依靠自身的積累來增大資本總額以擴大生產規(guī)模。
(3)資本集中是指山分散的資本合并為大資本,它可以若干中小資本組成一個大資本,也
可以是在競爭中大資本吞并中小資本。
(4)資本積聚和資本集中可以互相促進,但又有明顯的區(qū)別。
4.資本積累的實質是什么?影響資本積累的因素有哪些?
(1)資本積累就是剩余價值資本化
(2)資本積累的實質是:資本家利用無償占有的剩余價值,進行資本積累,擴大生產規(guī)模,
從而進一步無償占有更多的剩余價值。
(3)在剩余價值分為積累基金和消費基金的比例不變的條件下,資本積累,數量取決于剩
余價值的絕對量。從而一切能夠決定剩余價值量的因素,都會影響資本積累的數量。這些因
素是:第一,對勞動力的剝削程度;第二,社會勞動生產率水平;第三,所用資本與所費資
本之間的差額;第四,預付資本量的大小。
5.簡述資本積累和資本積聚的聯系和區(qū)別
(1)資本積聚和資本積累的聯系。資本積聚是直接產生于資本積累或與積累相一致的,資
本積累是資本積聚的源泉,資本積聚是資本積累的直接結果。資本積累的規(guī)模越大,資本積
聚就越多,從而表現為個別資本的總額也就越大。
(2)資本積聚和資本積累的區(qū)別。資本積累是從價值的角度來考察資本量的增大,而資本
積聚則是從生產的物的要素和人的要素,即從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的角度來考察資本量的擴
大,所以,資本積累越多,資本積聚的規(guī)模也越大。
6.簡述資本積聚和資本集中區(qū)別和聯系。
(1)區(qū)別:第一,資本積聚以積累為基礎,能使社會資本總額增大;資本集中則不增大社
會資本的總額。第二,資本積聚要受社會財富增長的限制。資本集中則不受社會財富增長的
限制。第三,通過資本積聚來增大個別資本的速度比較慢,而通過資本集中來增大個別資本
的速度比較快。第四,資本積聚直接反映資本家剝削工人的關系,而資本集中則直接反映資
本家之間的吞并和聯合的關系。
(2)兩者的聯系:資本積聚為資本家提供大量的剩余價值,加速了積累,更有利于大資本
在競爭中打敗中小資本,加速了資本集中,資本集中又反過來加速了資本積聚,因為集中的
資本越大,就有條件利用先進生產技術,獲得超額剩余價值,從而增加積累的規(guī)模,加速資
本的積聚。兩者是互為因果,互為條件的。
五、論述題
1.為什么說相對過剩人口既是資本主義制度的必然產物,又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存在
和發(fā)展的必要條件?
(1)相對人口過剩,是指勞動力的供給量超過了資本對它的需要量,相對人口過剩是資本
主義特有的人口規(guī)律。
(2)相對過剩人口是資本主義制度的必然產物。一方面隨著資本積累的增長,資本有機構
成呈提高趨勢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意味著全部資本中,不變資本所占的比重增加,而可變
資本所占的比重日益減少,從而造成資本對勞動力需要日益相對甚至絕對減少。另一方面,
隨著資本積累的進行,勞動力的供應卻日益絕對增加。這是因為;第一,由于生產技術的不
斷進步和機器的廣泛應用,許多操作簡單了,導致大量的婦女進入工廠;第二,資本主義的
競爭使某些中小資本破產,紛紛加入雇傭工人的隊伍;第三,資本主義的發(fā)展,促使小生產
者兩級分化,大批農民和手工業(yè)者破產,加入雇傭勞動者的隊伍。這樣,勞動力對資本的供
給在絕對增加,而資本對勞動力的需求卻相對減少,這就必然造成相對過剩人口。
(3)相對過剩人口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存在和發(fā)展的必要條件。因為,第一,相對過
剩人口是可以隨時調節(jié)和滿足不同時期資本對勞動力需要的產業(yè)后備軍;第二,大量失業(yè)工
人的存在,有利于資本家加強對在業(yè)工人剝削。
2.論述資本原始積累和資本積累的聯系和區(qū)別。
(1)兩者的聯系:
第一,資本原始積累是資本積累的基礎,資本積累是資本原始積累的發(fā)展。
第二,資本積累和資本原始積累的實質,都是時廣大勞動人民的剝削或剝奪。
(2)兩者的區(qū)別:
第一,含義不同,資本積累指的是剩余價值轉化為資本或剩余價值的資本化;資本原始積累
則指的是生產者和生產資料相分離的歷史過程,即新興資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化了的封建貴族
使用暴力,加速從封建制生產方式向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轉變的歷史過程。
第二,產生和存在的時間條件不同,資本積累以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存在為前提,它是通過
對雇傭工人階級的剝削使剩余價值資本化而實現的,這就是說,如果沒有剩余價值的生產也
就沒有資本積累;資本原始積累則不以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存在為前提,而是資本主義生產
方式的歷史起點。
第三,實現手段不同,資本積累主要是靠經濟手段實現的。資本原始積累則主要是靠
暴力手段實現的。
第四,剝削對象不同。資本積累的主要剝削對象是雇傭工人階級,資本原始積累的主要剝削
對象則是農業(yè)小生產者隊伍。
第五,揭示資本主義發(fā)展程度不同。對資本積累的分析,揭示了資本主義擴大再生產的實質,
資本積累過程的對抗性和發(fā)展趨勢,對資本原始積累的分析,則說明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從一
開始就充滿著矛盾和對抗。資本原始積累和資本積累的分析相互補充,從總體上揭示了資本
主義產生、發(fā)展和必然滅亡的規(guī)律。
六.計算題
1.根據美國官方公布的資料:1958年制造業(yè)工人工資占本行業(yè)國民收入份額為35%,
從1958年到1970年,該行業(yè)工人工資增長了85%o國民收入增長了112%,試計算:①1970
年工人工資占本行業(yè)國民收入份額為多少?②1970年該行業(yè)剝削率為多少?
解:設匕8,%。分別為58年和70年的工資,匕8+%8,匕。+用7。分別為58年和70年的國
民收入,則:
匕()二匕8_匕0二匕0+,%70
匕0+嗎0匕8+%8匕8匕8+加58
①匕。_f匕00—70+團70.匕8
匕0+miG\匕8匕8+,n58)匕8+m58
=(1.85-2.12)-0.35=0.305=30.5%
m〔V
②=1-----------
V+mV+m
1-
70)
二(1—0.305)+0.305=2.2786
=227.86%
2.某資本家企業(yè)原預付資本總額為10萬美元,有機構成(C:V)為9:1,工人平均
周工資為50美元,這周按19:1有機構成追加資本4萬美元,原來資本進行更新使有機構
成也提高為19:1。試計算:該企業(yè)這周是增加了就業(yè)人口還是減少了就業(yè)人口,數量若干?
C9
解:①10萬預付資本時,由于一二一,則090000元,V=10000元,由于工人平均工資
V1
為50元,所以10萬預付資本雇傭工人數=丁/F=U照=200(人)
人均工資50
②追加4萬資本,—,得ZW=2000元,AC=38000元,工人工資不變,追
AV1
加4萬資本新增就業(yè)量=,.=3也=40(人)
人均工資50
C19
③原10萬預付資本有機構成提高為一二一,得095000元,V=5000元,工人工資
V1
不變,原預付資本有機構成提高,雇工數=迎)=100(人)
50
所以資本有機構成不變前,10萬預付資本雇工量為200人,追加資本且所有資本有機構成
提高后,雇工量為40+100=140人,由此,該企業(yè)前后相比減少了就業(yè)人口,減少量為
200-140=60(人)。
3.某資本家了擁有資本50萬元,資本有機構成是4:1,m'=100%(假定不變資本價
值一次轉移到產品中去)。試問:如果該資本家每年都把榨取的剩余價值全部用于個人消費,
需要幾年他的資本成為資本化的剩余價值?
解:可變資本v=500000X1/5=100000(元)
100000X100%=100000(元)
所需年限為:500000/100000=5年
第五章資本的循環(huán)和周轉
一、名詞解釋
1.資本循環(huán)
2.資本周轉
3.資本周轉時間
4.資本周轉次數
5.生產時間
6.流通時間
7.固定資本
8.流動資本
9.固定資本的折舊
10.折舊費
11.折舊率
12.預付資本總周轉
13.年剩余價值率
14.年剩余價值
四、簡答題
1.實現資本循環(huán)正常進行的基本條件是什么?
基本條件是:(1)必須保持產業(yè)資本三種職能形式在空間上并列存在。全部產業(yè)資本必須按
一定比例分割為貨幣資本、生產資本、商品資本三個部分,執(zhí)行各自的職能。(2)必須保持
產業(yè)資本的每一種職能形式的依次轉化,在時間上相繼進行。這就是說,每一種職能資本,
都必須連續(xù)不斷通過資本循環(huán)的三個階段,相繼進進行轉化,順次改變它的職能形式,經過
循環(huán)回到原來的出發(fā)點。
2.分析產業(yè)資本循環(huán)的意義?
(1)進一步揭示了資本的本質,豐富了資本的概念。
(2)進一步揭露了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的矛盾。
3.影響資本周轉速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影響資本周轉速度的因素主要有:(1)生產資本的構成。在生產資本構成比重不變的情況下,
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的周轉速度同預付資本總周轉速度成正比;在固定資本與流動資本的周
轉速度不變的情況下,固定資本所占比重與預付資本周轉速度成反比。(2)生產時間和流通
時間的長短。資本的生產時間和流通時間越長,資本周轉速度就越慢,反之,則越快。
4.產業(yè)資本在循環(huán)運動中經歷了哪些階段?采取了哪些職能形式?
(1)產業(yè)資本在循環(huán)運動中依次經過三個階段,即購買階段、生產階段和銷售階段。
(2)產業(yè)資本在循環(huán)三個階段上相應采取三種職能形式,即貨幣資本、生產資本和商品資
本。
(3)三種資本職能形式的各自職能是:①貨幣資本的職能是購買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為生
產剩余價值準備條件;②生產資本的職能是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相結合,生產出剩余價值。③
商品資本的職能是通過售賣商品,實現資本價值和剩余價值。
5.簡述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的區(qū)別.
(1)兩者的價值周轉不同。
(2)兩者周轉的時間不同。
(3)兩者的價值收回方式不同。
(4)兩者的實物更新方法不同。
五、論述題
1.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的劃分,同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劃分有什么不同?
(1)劃分的依據不同。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的劃分,是依據資本不同部分的價值周轉方式
的不同。不變資本與可變資本的劃分,是依據資本不同部分在剩余價值生產過程中所起的作
用不同。
(2)劃分的目的不同。固定資本與流動資本的劃分,是為揭示生產資本的不同部分對資本
周轉速度的不同影響。而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劃分,是為了揭示可變資本是剩余價值的真
正源泉,從而揭示資本主義剝削的秘密。(3)劃分的內容不同。不變資本包括用于勞動資料
和勞動對象的資本,而固定資本只包括用于勞動資料的資本??勺冑Y本是用于勞動力的資本,
而流動資本則包括用于勞動力和勞動對象的資木。
2.論述資本的周轉速度對剩余價值生產影響。
(1)加速固定資本的周轉速度,既可以避免或減少無形損耗帶來的損失,又可以加速固定資
本更新,提高其價值的利用率。這樣,有利于資本家及時采用新技術和新工藝,提高勞動生
產率,獲得更多的超額剩余價值。
(2)加快資本周轉速度,能節(jié)省所需流動資本的數量。流動資本周轉越快,維持同樣生產規(guī)
模所需的流動資本數量越小,越能節(jié)約預付資本。
(3)在預付資本中,可變資本價值是增殖的源泉,可變資本周轉速度直接影響剩余價值的生
產??勺冑Y本的周轉越快,由此帶來的剩余價值總量就越多,年剩余價值率就越高,可變資
本的周轉速度同年剩余量和年剩余價值率成正比例的關系,年剩余價值量等于剩余價值率和
預付可變資本量及其周轉次數的乘積,年剩余價值率則是年剩余價值量和預付可變資本的比
率。
六、計算題
1.某資本家工廠共有資本500萬元。其中,廠房價值100萬元,平均可以使用20年。
機器設備價值100萬元,平均可用10年。其它生產工具50萬元,平均可用5年;原材料、
燃料、輔助材料價值100萬元,可變資本150萬元;已知流動資本平均每3個月周轉一次;
剩余價值率為100%。試計算:①預付資本的總周轉次數?②年剩余價值量;③年剩余價值
率?
解:預付資本的總周轉次數
一年中固定資本價值周轉額+一年中流動資本價值周轉額
預付資本總額
1001005012
(++)+(100+150)50X
2001053
500
25+1000
=2.05次
500
M(年剩余價值量)=〃/x一年內可變資本價值周轉額
=100%x150x12/3=600萬元
年剩余價值量
M'(年剩余價值率)=
一年內預付的可變資本
=——x100%=400%
150
2.某資本家經營皮鞋生產,投資400萬元(資本有機構成7:1),其中200萬元用于
購買廠房和機器設備,10年更新;200萬元購買原料、燃料輔助材料和勞動力,流動資本年
周轉2次,m'=100%。試問:①預付資本總周轉次數?②年產品價值總額?
解:預付資本總周轉次數
一年中固定資本價值周轉額+一年中流動資本價值周轉額
—預付資本總額
200x1/10+200x2…、"
=--------------------------=1.05次
400
VC:V=7:1C+V=400萬元,V=400X1/8=50萬元
年產品價值總額=。+^+加
=[20+(15()x2)]C+(5()x2)V+[(5()x100%)x2
=5個.綿'企業(yè)有一臺高精度磨床,價值為20,000元,使用年限為10年,目前已使用2年。
但由于勞動生產率提高,乙企業(yè)生產這種機床所需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減少,現在乙企業(yè)生產
這種機床的市場價值是15,000元。試問:甲企業(yè)的這臺高精度磨床的物質磨損和精神磨損
各是多少?
解:物質磨損:(20,000X1/10)X2=4,000元
精神磨損:20,000-15,000=5,000元
第六章社會資本的再生產和經濟危機
一、名詞解釋
1.個別資本
2.社會資本
3.社會總產品
4.社會總產品的實現
5.經濟危機
6.實物補償
7.價值補償
8.外延式的擴大再生產
9.內涵式的擴大再生產
10.固定資本的更新
四、簡答題
1.社會資本再生產的核心問題是什么?
社會資本再生產的核心問題是社會總產品的實現問題,也就是社會總產品的補償問題。社會
總產品的價值補償,是指總產品各個組成部分的價值如何通過商品的全部出售,以貨幣形式
收回,用以補償生產中預付的不變資本價值和可變資本價值并獲得剩余價值。社會總產品的
實物補償,是指總產品的各個組成部分的價值轉化為貨幣形式后,如何再轉化為所需要的產
品,即轉化為所需要的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
社會總產品的實現問題之所以成為社會資本再生產的核心問題是因為:(1)社會總產品的價
值補償是社會資本再生產正常進行的基礎。只有社會總產品全部銷售出去,能補償預付資本
價值并獲得剩余價值,才能重新購買所需要的生產資料和勞動力,進行再生產。(2)社會總
產品的物質補償是保證社會資本再生產正常進行的關鍵。只有上一個生產過程中消耗掉的生
產資料和消費資料得到補償,再生產才能再進行。所以,考察社會資本再生產,核心是考察
社會總產品的實現問題。
2.研究社會資本再生產的兩個基本理論前提是什么?
第個基本理論前提就是社會總產品在價值上的構成。資本主義社會總產品,在價值上是由
三個部分構成的,不變資本(C),可變資本(V),剩余價值(M)。
第二個基本理論前提就是社會生產劃分為兩大部類。一切物質產品無非是由兩個部分組成
的,一個部分是消費資料,一個部分是生產資料,正是從這一點出發(fā),馬克思把整個社會生
產劃分為兩大部類,第部類是生產資料的生產;第二部類是消費資料的生產。
3.為什么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具有周期性?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周期爆發(fā),從一次危機開始到下一次危機開始為一個再生產周期,其中包
括危機、蕭條、復蘇、和高漲四個階段。經濟危機的周期性是由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發(fā)展的階
段性決定的。
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必然首先表現為生產無限擴大的趨勢,其次是群眾購買力相對縮小又限
制著生產的擴大,破壞著擴大再生產的條件,在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中,由這兩種相反的因
素對立著,一種是由于追求超額剩余價值,采用新技術,擴大生產規(guī)模所引起的一系列有利
于生產和市場擴大的因素;另一種是由于群眾的購買力的增長落后于生產增長所引起的一系
列限制生產和市場擴大的因素,如果只有第一種因素發(fā)生作用,資本主義生產將一帆風順地
不斷發(fā)展,如果只有第二種因素發(fā)生作用,那么資本主義就不可能有擴大再生產,正是因為
有這兩種對立的因素同時發(fā)生作用,一方面使生產擴大,另一方面又破壞著再生產的條件,
使擴大再生產發(fā)生中斷,使資本主義再生產呈現出擴漲和萎縮的周期性,重復地出現經濟危
機,使再生產的每一-周期包括著四個階段,把危機作為起點,那就是危機、停滯、蕭條、復
蘇和高漲。
4.為什么說固定資本的更新是經濟危機周期性的物質基礎?
固定資本更新是指以廠房、機器設備等物質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生產資本由于磨損或其他原因
而用新的物質形式來更新。固定資本的更新為什么是經濟危機周期性的物質基礎呢?
因為:①固定資本的更新為資本主義再生產擺脫危機、促進復蘇和高漲階段的到來提供了物
質條件。②固定資本的更新又為資本主義再生產周期下一次危機的到來創(chuàng)造了物質條件。
5.簡述經濟危機的作用和意義。
(1)經濟危機的作用
第一,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作用,可以使資本主義生產和消費矛盾得到暫時性解決。
第二,危機的作用,在于促進和加速了資本集中的過程。
(2)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意義
第一,在于加深了資本主義世界的?切矛盾。危機使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日趨尖銳。
危機使殖民地、附屬國、發(fā)展中國家人民同發(fā)達的國家之間的矛盾更加突出了。危機還使資
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日趨激烈,因為他們要爭奪市場,互相轉嫁危機??傊?,危機是資本
主義一切矛盾的總爆發(fā)。
第二,危機暴露了資本主義制度的歷史過渡性。
第三,資產階級經濟學者的種種反危機的理論在經濟危機再三爆發(fā)面前破產了,要消滅危機,
就必須消滅資本主義制度。
五、論述題
1.論述社會資本簡單再生產的三大交換關系和三個實現條件。
三大交換關系:
(1)第一部類內部的交換。即第一部類的不變資本加上追加的不變資本在本部類內部的交
換,這一部分是用來購買生產資料的,本部類主要就是生產生產資料,因此,只要在本部類
資本家之間購買。
(2)第二部類內部的交換。即第二部類的可變資本和追加的可變資本,以及資本家個人消
費的剩余價值部分,這部分的價值是用來購買消費資料進行個人消費的,消費費料主要是在
第二部類生產,因此,工人拿到工資,資本家拿?部分剩價值到本部類購買消費資料。
(3)兩大部類之間的交換。即第一部類的可變資本和追加的可變資本,以及資本家個人消
費的一部分剩余價值,它們現在在實物存在形式上是生產資料,生產資料只能進入生產消費
而不能進入個人消費,但工人和追加的工人以及資本家是要用于購買消費資料進行個人消
費,而消費資料只有第二部類進行生產產品,在第二部類還有不變資本和追加的不變資本,
現在它們在實物存在形式上是生活資料,生活資料只能進入個人消費,不能進入生產消費,
但這部分價值是用來購買生產資料,生產資料只有第一部類生產,只有向第一部類進行交換。
簡單再生產必須具備以下三個實現條件:一是I(V+M)=IIC,反映的是兩大部類之間相互
依賴的比例關系;二是I(C+V+M)=IC+HC,反映的是生產資料的生產與兩大部類對生產
資料需要之間的比例關系;三是II(C+V+M)=J(V+M)+11(V+M)反映的是生活資料的生
產與兩大部類對生活資料需要之間的比例關系。這三個條件,第一個條件是基本實現條件,
它反映了社會資本簡單再生產時社會總產品實現的最基本的比例關系,后兩個條件是從不同
角度反映社會總資本簡單再生產量兩大部類之間和各部類內部應保持的比例關系,所以,可
以說它們是第一個條件的派生、演化或補充。
2.論述生產資料優(yōu)先增長規(guī)律。
(1)生產資料生產優(yōu)先增長的概念。就是在社會資本再生產中,生產資料生產必須較快增
長的客觀必然性,又叫生產資料生產較快增長的規(guī)律。
(2)生產資料生產優(yōu)先增長的基本內容:在技術進步和資本有機構成提高的前提下,發(fā)展
最快的是制造生產資料的生產資料,其次是制造消費資料的生產資料,最慢的是消費資料的
生產。
(3)生產資料生產優(yōu)先增長的原因。其根本原因就是技術進步,由于技術進步,使資本有
機構成提高,使不變資本比可變資本增長更快。
總之,從理論和實踐上都證明了生產資料生產優(yōu)先增長是一個客觀經濟規(guī)律。
(4)生產資料生產較快增長不能脫離生活資料生產的增長。
3.試述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實質和根源。
經濟危機,又叫經濟恐慌。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實質是生產相對過剩的危機。在經濟危機期間,大量商品找不到銷路,
物價猛跌,生產急劇縮減,開工不足,以至企業(yè)破產;銀行倒閉,信用關系一片混亂;工人
失業(yè)人數劇增,在業(yè)工人工資下降,勞動人民生活狀況顯著惡化。
但是,所謂生產過剩,并不是超過社會實際需要的絕對過剩。而是相對過剩,是相對于廣大
勞動人民有限的購買力水平來講的。
生產相對過剩的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所特有的經濟現象。在資本主義制度以前的社會中,由
于戰(zhàn)爭、自然災害以及瘟疫流行等原因,也會使社會生產遭到破壞,出現經濟上的危機。但
是,這種危機的特征不是產品過剩,而是產品的嚴重不足。而且,這種危機也不具有周期性。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根源在于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即生產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的資本主義私人
占有之間的矛盾。
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在經濟上主要有兩個表現:(1)在生產上表現為個別企業(yè)生產的有組織和
整個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tài)之間的矛盾。(2)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在生產和消費的關系上表
現為生產無限擴大的趨勢和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縮小的矛盾。
六、計算題
1.假定資本有機構成不變,剩余價值率不變,價格與價值一致,再假定第一年社會總
產品的構成是:
I8000C+2000V+2000M=12000
II3000C+1500V+1500M=60000
試問:①第二年社會總資本如果進行擴大再生產,那末,當第一部類的積累率為40%時,
第二部類積累率應是多少?②第二年兩大部類產品總價值各為多少?
解:①:I積累率=1。"-=40%,故I有800積累。
Im
原有資本有機構成為8000C:2000V=4:1,追加資本有機構成不變,也為AC:AV=4:
1=640AC:160AV.
第一部類產品在價值上重新組合為:
I8000C+640AC+2000V+160AV+1200m/x=12000
要實現擴大再生產,1(2000丫+160公/+1200加/幻應等于11(。+40,故
UAC=I(2000V+160AV+1200/n/x)-3000(11C)=3360-3000=360,第二部
類原資本有機構成為3000C:1500V=2:1,追加資本有機構成仍為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外研版2024高二數學下冊月考試卷含答案
- 2025中國節(jié)能環(huán)保集團限公司黨委管理領導崗位招聘3人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2025中國石油寧夏石化分公司高校畢業(yè)生招聘42人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2025中國海油春季校園招聘1900人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2025中國平安人壽保險股份限公司廈門分公司校園招聘12人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2025中國農科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經濟作物蟲害監(jiān)測與控制創(chuàng)新團隊科研助理公開招聘1人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2025中國東方電氣集團科學技術研究院限公司社會招聘1人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2025東航集團外事辦校園招聘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2025下半年浙江省溫州市鹿城區(qū)事業(yè)單位招聘(選調)48人歷年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2025下半年安徽蚌埠固鎮(zhèn)縣事業(yè)單位招聘115人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小學數學指向核心素養(yǎng)的單元整體教學
- 噴淋、消火栓試壓記錄表
- 學校精準扶貧工作計劃
- 工業(yè)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管控清單
- 【幼兒生活環(huán)節(jié)中數學思維能力培養(yǎng)研究5500字(論文)】
- 大額保單操作實務
- 限制被執(zhí)行人駕駛令申請書
- 皮帶輸送機巡檢規(guī)程
- 遼寧省大連市沙河口區(qū)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含答案)
- 華為DSTE戰(zhàn)略管理體系完整版
- 新版深度學習完整整套教學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