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考語文總文言文閱讀復習
【考點精講】
《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能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008
中考會議已規(guī)定08年中考古文材料是課內一段課外一段。課外的無從猜測,但課內的古文應該牢
牢抓住,尤其是新課標確定的16篇優(yōu)秀古文,是我們復習的主要依據(jù)。
序號篇名作者或出處序號黑名作者或出處
1《論語》六則《論語》9馬說(雜說四)韓愈
2魚我所欲也《孟子》10陋室銘劉禹錫
3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孟子》11小石潭記柳宗元
4曹劌論戰(zhàn)《左傳》12岳陽樓記范仲淹
5鄒忌諷齊王納諫《戰(zhàn)國策》13醉翁亭記歐陽修
6出師表諸葛亮14愛蓮說周敦頤
7桃花源記陶淵明15記承天寺夜游蘇軾
8三峽郁道元16送東陽馬生序(節(jié)選)末溺
【考查的能力點】
1.能借助工具書和注釋閱讀淺易文言文;
2.能讀出文句的節(jié)奏和停頓;
3.理解常用的實詞和虛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句子的意義;
4.理解選文蘊含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感情;
5.了解選文的主要藝術特色和表達技巧。
【方法指導】
文言文常見的考點是:
1、文言字音——生字詞、多音多義詞、古今異義字詞等的讀音。
2、字詞解釋一一通假字、古今異義、一詞多義、同義(近義)詞、詞性活用、常見文言虛
詞(之、而、于、以、其)等等。
3、句子翻譯——句子中除包含以上因素外,在句式上一般都有一定的特殊性。
4、朗讀停頓與斷句——特殊的句子或關鍵語段。
5、背誦積累——名句、佳句。
6、整體感知文章中心——理解作者抒發(fā)的感情,表達的觀點;揣摩品味重點詞句,尤其是
那些與文章內容和表現(xiàn)手法相關聯(lián)的重點詞句。
我們來看幾道試題:
1.加點的詞語解釋都正確的是()
A.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食:同“飼”見:同“現(xiàn)”
B.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窘:困窘急迫敵:脅迫,攻擊
C.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警魚腹中書:書信瞽:用網捕
D.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植:種褻:親近而不莊重
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對實詞意義的把握。A項中的“食”應該讀shh“吃”的意思、。C項中的“書”
是動詞,“寫”的意思。D項中的“植”解釋有誤,"植''在句中是“樹立”的含義。只有B項中的解釋
都是正確的。答案為B項。
2.閱讀《桃花源記》選段,回答問題。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
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
無論魏晉。此人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
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p>
(1)用現(xiàn)代漢語說說下面兩句話的意思。
A.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B.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2)桃花源中的人們?yōu)槭裁炊跐O人“不足為外人道“?談談你的理解。
分析:(1)題考查對重要句子的翻譯能力。翻譯時要注意關鍵詞語,它們往往是疏通文言句意
的障礙,不排除這些障礙,就無法正確地理解句意。對文言句中的關鍵詞語,要聯(lián)系上下文認真
辨析。疏通了關鍵詞語的含義和作用,就排除了正確理解全句的障礙。本題中的關鍵詞語主要有:
妻子、絕境、無論。這兩句話可以譯為:A.帶著妻子兒子以及鄉(xiāng)鄰們來到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
B.竟然不知道有漢朝,更不用說魏晉了。
(2)題考查對文段內容的理解。這是一道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示例:不希望外人破壞
桃花源的寧靜祥和。
因此復習時我們要過好以下幾關:
(1)過好背誦默寫關。文言文注重積累,講究基本功,要特別重視背誦默寫,尤其是那些富
有生命力的句子和重點句、中心句、表現(xiàn)力強的詞語(包括成語)等。
(2)過好文言實詞關。閱讀文言文要準確掌握實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含義,掌握文言實詞
中詞類活用、通假現(xiàn)象、古今異義、一詞多義,并在復習時將其歸類。
(3)過好重點語句關。抓意義方面有代表性的重點句,如中心句;抓結構方面有代表性的重
點句,如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賓語前置、定語后置等;抓翻譯方面有代表性難點句。
(4)過好課外遷移關。近兩年的中考課外文言文閱讀一般比較淺顯,程度基本與課內相當。
做題時一定要注意與課內學過的課文或知識點相聯(lián)系,注重由課內向課外的能力遷移??烧乙恍?/p>
與課文難度相當?shù)恼n外短文讀一讀,既鞏固了課內所學,又實現(xiàn)課內向課外的遷移。
不少同學怕學、不喜歡學文言文。其實,如果掌握了文言文的一些規(guī)律,你會發(fā)現(xiàn)它其實也
不太難學。下面老師和大家一起來探討文言文學習中的一些規(guī)律。
文言字音:
由于相隔時代久遠文言文里有不少生字詞,需要我們下功夫去記憶。不過如果同學們能利用
造字法并結合詞語的意義去記憶,應該能事半功倍。
如:“數(shù)”在“數(shù)有功”、“”、“”中分別讀作shu。、shii、shu,因為這個字在句子中分別理解為“屢
次”、“數(shù)目”、“計數(shù),,。
我們在學習文言詩文時,應特別注意通假異讀現(xiàn)象。文言文中通假字與本字的讀音大多不同,
我們在遇到這種情況時應讀本字的音。如: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被應讀pi,因為它通"披
通假字:
什么是通假字呢?文言文中常有這樣的情況:在應寫“甲”字時,寫成了另個形體意義不同
但聲音相同或相近的“乙”字。這時我們就稱“甲”為“本字”、“乙”是“甲”的通假字。照現(xiàn)在的就法,
就是寫了別字。
如,“便要還家”中“要”通“邀”?!昂钜坠?jié),始一反焉”中“反”通"返”?!盀樘煜鲁敝小俺蓖ā俺?。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中“悅”通“說”。
通假字是學習古漢語時常碰到的,在翻譯時如果遇到上下文不易翻譯或難以理解的字時,可
以考慮是否遇上通假字了。只要掌握了規(guī)律,就不會感到文言文難學了。
復習通假字,千萬不要離開課文去死記硬背,而要把它們放在句子當中去記憶,這樣記憶才
牢靠。
古今異義:
我們把古義和今義不相同的詞叫古今異義詞。
如:阡陌交通(古義:交錯相通。今義:泛指交通運輸或郵電事業(yè)。)
號令召三老豪杰與皆來會計事(古義:是兩個動詞,聚會商議。今義:一個詞,名詞,指從事財
務工作的岷人員。)
征于色(古義:表現(xiàn),征給。今義:征求,象征。)
誠宜開張圣聽(古:擴大。今:(店鋪)開始營業(yè))
學習古今異義詞難點不在這些意義差別大,一眼就能看出來的,難在那些用現(xiàn)代漢語似乎也能翻
譯,也說得通的。如:
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古義:黃河。今義:泛指i切河流。)
卒中往往語(古義:到處、處處。今義:常常。)
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古:痛心,遺憾。今:極為仇恨。)
犧牲玉帛(古:指祭祀用的豬、牛、羊等。今:為正義事業(yè)舍棄生命,引申為舍棄某種利益,也
指損害一方的利益。)
現(xiàn)代漢語中有些雙音節(jié)詞,在古代漢語中是由兩個單音節(jié)詞組成的短語,這類詞不是太多,但要
特別重視。
如:可以一戰(zhàn)(古:可以憑借。今:表示許可,可能。)
一詞多義:
一個詞在不同的語句中的意義往往不同,閱讀時應根據(jù)不同的語境確定詞在句子中的意義。
如: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養(yǎng)(衣食所安)
?。?、迫近,接近。(薄暮冥冥)2、輕視。(不宜妄自菲?。?/p>
等:1、同樣(等死,死國可乎/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2、諸位,表多數(shù)(公等遇雨)
歸:1、歸依(微斯人,吾誰與歸)2、回家(太守歸而游人從)
號:1、hGo大叫,呼嘯。(陰風怒號《岳陽樓記》)
2、臉0,別號。(故自號日醉翁也《醉翁亭記》)
3、hao,國號。(號為張楚《陳涉世家》)
4、hao,號召。(號令召三老)
或:1、有時(一食或盡粟一石/或王命急宣)
2、有的人(或說處殺蛟/或以為死或以為亡)
3、或許(或異二者之為)
詞類的活用:
在古漢語里,某些詞,主要是實詞,可以按照一定的習慣靈活運用,在語句中臨時改變它的
功能,即原來的詞性。這種現(xiàn)象就是詞類活用,常見的現(xiàn)象有:名詞活用為動詞,名詞作狀語,
名詞、動詞、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動詞活用為名詞,形容詞活用為動詞或名詞、動詞、形容詞的
意動用法等等。
1.名詞活用作動詞:
名詞活用動詞在文言文中很常見,一定要認真掌握。文言詞有些本身就兼有名詞和動詞兩種
詞性,如“道”,作“道路”、“方法”、“道理”講是名詞,作“說”講是動詞;藝,作動詞,意思是“種
植”;作名詞,意思是“技藝”這類詞在句中無論用作名詞還是動詞,都是正?,F(xiàn)象?!懊~用作動
詞''是指有些名詞在句中臨時用作動詞,其意義往往既包含這個名詞的意義又新增與這個名詞有關
的某種行為動作的含義。
例如“陳勝王”中的“王”就是名詞活用作動詞。“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中的“指”“目”都是名
詞用作動詞,“指”是“用手指”;“目”是“用眼睛看”的意思,但是“指”本身就有“手指”和“指著”兩種
意思,一般不把它看作名詞活用為動詞;而“目”平時只作名詞用,這里就是用如動詞。
再如:“一狼洞其中”中“洞”本是名詞,在這里活用為動詞“打洞”。
“不能名其一處”中“名”帶賓語“其一處”,活用做動詞“說出”。
2.名詞用作狀語
名詞在現(xiàn)代漢語中一般不用在動詞前面作狀語,但在古漢語中有一些名詞用在動詞的前面充
當狀語,表示動作行為的狀態(tài)、方式、地點、所用的工具。
如:“其一犬坐于前”,犬,就是名詞用作“坐”的狀語?!跋窆芬粯印?。
“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這里的“箕畚”是名詞,用作“運”的狀語“用箕畚”?!爸斒?/p>
之,時而獻焉“,這句中的“時”就是名詞作狀語。
“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中“狐”為名詞,和“鳴”一起用在動詞“呼”的前面作狀語,表示動作
行為的狀態(tài),“像狐貍鳴叫那樣大呼”之意。
3.形容詞活用作動詞
在古漢語中有些形容詞也可以用作動詞,是普遍現(xiàn)象。
例如:“香遠益清”中“遠”原是形容詞,在這里充當“香”的謂語,用作動詞,遠播之意。孟子
有一句話是“老吾老以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其中的第一個“老、幼”就是形容詞用作動詞。
形容詞也可作動詞的使動用法,例:“無案牘之勞形”勞,使……勞累。
還可以作意動用法,例如:“漁人甚異之”,這句中的“異”就是“以……為異,認為……奇異”,
這是意動用法?!懊舳脤W,不恥下問“,“恥”可譯為“以……為恥”?!岸恢刂畼菲錁芬病睒?,
以……為樂
和名詞一樣,形容詞用作動詞,保留了它本身的意義,又增加了與它有關的動詞意義??梢?/p>
使句子簡潔,有修辭效果。
4.形容詞用作名詞
這在古漢語中常見。
例如:“將軍身披堅執(zhí)銳,伐無道,誅暴秦”。這句中的“堅、銳”就是形容詞用作名詞,“鎧
甲”、“武器”?!坝抟詾闋I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yōu)劣得所這句中的“優(yōu)劣”就是
形容詞用作名詞?!安拍芎玫?、才能差的”。
形容詞用作名詞,就是說形容詞在句中表示一種具有這個形容詞的性質或狀態(tài)的人或事物,
它可以作句子的主語或賓語,在意義上相當于一個偏正短語。定語就是這個形容詞,而中心詞(名
詞或代詞)并沒有出現(xiàn)?,F(xiàn)代漢語也有這種現(xiàn)象,如“以次充好”,“獎勤罰懶”等。這種用法可以
使句子更簡潔。
5.動詞的使動用法
動詞的使動用法,可以使句子簡潔,有時為了形成對偶的句式或適應詩詞句子字數(shù)的限制,
但有時容易誤解,這是學習文言文應該注意的。
下面舉幾個例子:“君將哀而生之乎”,其中“生”就是“使之生”也就是使動用法。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這句中的“驚、鳴'’就是使動用法。
“使…驚、使…鳴”。
“忿恚尉,令辱之”忿恚,使……惱怒
6.動詞活用如名詞
動詞形容詞都可以用作抽象名詞,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稱,這是古今相同的。
如:“其妻獻疑日”中“疑”原為動詞,現(xiàn)在充當動詞“獻”的賓語,活用為名詡疑問之意。嶙
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這句中的“出、入”都是動詞用作名詞?!俺霎a的東西”、“收入的錢財工
“前人之述備矣”“述”本是動詞“記述”,這里活用為名詞“記述的文字”講。
以動詞代表那種動作有關的人和事,是古漢語中常見的用法,這是學習時應該注意的。
常見文言虛詞:
常見文言虛詞有之、其、以、于、而、然等。
之
1.用作代詞: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稱。譯為“他“(他們)、"它"(它們)。
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義,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2、用作助詞:
(-)結構助詞,定語的標志。用在定語和中心語(名詞)之間,可譯為“的”,有的可不譯。
例: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二)結構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用在被提前的賓語之后,動詞謂語或介詞之前,譯時應
省去。例:何陋之有?
(三)結構助詞。當主謂短語在句中作為主語、賓語或一個分句時,“之”用在主語和謂語之
間,起取消句子獨立性的作用,可不譯。例:王之蔽甚矣。
(四)音節(jié)助詞。用在形容詞、副詞或某些動詞的末尾,或用在三個字之間,使之湊成四個
字,只起調整音節(jié)的作用,無義,譯時應省去。例:悵恨久之。
3、用作動詞:可譯為“去、往、到“。例:輟耕之壟上(《陳涉世家》)
其
1、用作第三人稱,相當于“他、她、它(們)。例:題名其上。
2、用為第一人稱。相當于“我(的)”、“自己(的)。例:并自為其名。(《傷仲永》)
3、在句中表示揣測、反問、期望或命令等不同的語氣。例:其真無馬邪?
4、指示代詞,相當于“那”“這”之類的詞。例: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核舟記》)
以
1、作為介詞,譯為“憑、靠、用、拿、把、按照、在、從”。例:“何以戰(zhàn)”“策之不以其道”。
2、作為連詞相當于“而'’例: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長(《墨池記》)
表示目的譯為“來、用來”例:表示動作、行為產生的原因,可譯為“因由于例:不以
物喜,不以己悲。
3.偶爾作通假字,通“已”,已經。例:固以怪之矣。
于
1、對,對于,向。例:貧者語于富者日。
2,在,從例: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3、與,跟,同。例:身長八尺,每自比于管仲、樂毅。
4、到例:指通豫南,達于漢陰?;芜\于渤海之尾
5、放在形容詞之后,表示比較,一般可譯為“比”,有時可譯為“勝過”。
例: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
6、用在動詞的后面,表示被動,可以譯成“被”例:受制于人
而
1、表示并列,相當于“而且”、“又”、“和”或不譯。例: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2、表示承接關系,相當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譯。例: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
而改之。
3、表示轉折關系,相當于“然而”、“可是”、“卻”。例: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4、表示修飾關系,即連接動詞和狀語,相當于“著”、“地”等,或不譯。例:臨溪而漁,
溪深而魚肥。(〈醉翁亭記))
然
1、代詞起指示作用,譯作“這樣”、“如此”。例:父利其然也(《傷仲永》)。
2、連詞表轉折關系,譯作“然而”、“但是”等。例:然足下卜之鬼乎(《陳涉世家》)
3、助詞分兩種情況:
①用在形容詞之后,作為詞尾,可譯作“…的樣子”、“…地”。例:雜然相許
②用于句尾,常與“如”“若”連用,構成“如…然”“若…然”格式,“…的樣子”“像…似的”。例:
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核舟記》)
4.“是的”、“對的”。例:吳廣以為然。有時還會理解成“認為……對",例:田忌信然之。
文言文的特殊句式:
1、判斷句
現(xiàn)代漢語的判斷句,一般要在主語和謂語之間加判斷動詞“是古代通常不用“是”來聯(lián)系,
而是采用以下方式表示。
(1)用語氣助詞來表示判斷。
主語后用“者”字提頓,謂語后用“也”幫助判斷,構成“……者,……也”式。有時省去“者”,有
時省去“也
如:“陳勝者,陽城人也”??勺g為:陳勝是陽城人?!澳详杽⒆芋K,高尚士也”??勺g為:南
陽的劉子驥是個高尚的人。
(2)用副詞“乃”、“則”表判斷。
如:“當立者乃公子扶蘇”??勺g為:應當做皇帝的人是公子扶蘇?!按藙t岳陽數(shù)之大觀”也。
可譯為:這就是岳陽樓的壯麗景色。
(3)以動詞“為”表示判斷。
如:“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孰為夫子?”可譯為:四體不勤,五谷不分,怎么是夫子呢?
2、被動句
現(xiàn)代漢語中被動句常用“被”來表示,文言文常用介詞“為"或“于'’來表被動,偶爾也用“見”或
“被”。
(1)用“為”或“為"、“所”配合表示被動。
如:“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可譯為:吳廣平素很愛護士兵,士兵大多愿意為他所用、
替他出力?!捌溆橛枞簭妮吽谩笨勺g為:他的字模被我的侄子輩得到。
(2)用介詞“于”放在動詞后,并引出施動者。
(3)用“見”表示被動,或“見”與“于”配合使用,或“見”與“被”對舉使用。
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勺g為:秦國的城池恐怕不能得到,白白地被欺騙。
(4)沒有任何表示被動詞語的被動句。
如,帝感其誠??勺g為:上帝被他的誠心所感動。
3.省略句
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句子成分的省略,是古今漢語都有的現(xiàn)象,只是文言文省略的情況更
加普遍,幾乎所有的句子成分都有省略。
(1)主語省略。
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這句中的主語“村中人'’就省略了。
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后一句中的主語“異蛇”也省略了。
(2)謂語省略。
謂語是對主語加以就明,是句子中的重要成分,一般不省略,但在有些情況下謂語也可以省
略。
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這里省略了謂語“鼓”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省略了謂語“斷”。
(3)賓語省略。
賓語是動詞的受動對象,我們要注意動詞謂語,就能分析被省略的賓語。
如,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省略了延的受動對象“漁人”。
余聞()而愈悲。省略了“聞”的內容,即賓語“之
(4)省略介詞“于”
介詞“于”在文言文中常被省略。
如,林盡()水源??诩既俗ǎ┢琳现?。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這幾句
()中的就是省略的介詞。
省略句需要字字對照,句句明其意。
4.倒裝句
⑴主謂倒置
主語在前謂語在后是句子的基本格式,但有時為了突出謂語或表達某種感情,也可以把主語
謂語的順序顛倒過來。
如,甚矣,汝之不惠。現(xiàn)代漢語也有這種謂語提前的句子,如,起來,饑寒交迫的奴隸。
(2)賓語前置句。
常見的有三種情形:
■是以疑問代詞作動詞或介詞的賓語時,賓語前置。如,且焉置土石?微斯人,吾誰與歸?
二是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時,賓語前置。如,彼不我恩也。城中皆不知覺。
三是一般句子中,如果賓語需要前置時,必須在前置的賓語利謂語間加"之''或"之為”、“是"
等作標志。如,何陋之有?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3)定語后置句
現(xiàn)代漢語的定語一般都放在它所修飾的中心詞前,古文中有時為強調定語所表示的意義或使
句子節(jié)奏短而鮮明,可以把較長的修飾語放在中心詞之后。如: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馬之千里
者。
(4)狀語后置句
古漢語中用“以"和“于''組成的介詞短語,在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一般放在謂語之前作狀語。
如,為壇而盟,祭(以尉首)。咨臣(以當世之事)。戰(zhàn)(于長勺)。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
危難之間)。
以上這些倒裝句類型在學習古漢語時都應注意。
文言文朗讀中的停頓規(guī)律:
讀清句讀,正確停頓是誦讀文言文的要求之一。停頓有兩種:-是句間停頓,就是根據(jù)標點
符號來確定句與句之間停頓的長短,語調的抑揚;一是句中短暫停頓,它是以詞或詞組為單位,
根據(jù)句子成分之間的內在關系來劃分的語氣停頓。
正確地進行句中停頓,是以把握句子里的詞意和語法結構為前提的,因此解答這類題時可以
先將句子翻譯出來確定地理解文意,把意思結合緊密的文字,看成一個“意義單位”,“單位”與“單
位”之間往往需要一定的停頓;在分析語法結構時可先抓動詞,把跟動詞有關的前后各詞聯(lián)系起來,
觀察句子的整體,往前找主語,往后賓語,再旁及其它成分,這樣就可以確定句子的語法結構,
依此確定句中停頓。
確定句中停頓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句首語助詞、關聯(lián)詞后面應有停頓。文言文中有一些虛詞放在句子的開頭,強調語氣或
領起全句乃至全段,如“至"、“夫”、"若夫”、“蓋”、“故”、“惟”等,誦讀應稍加停頓,不能和后面
的文字連接。
二、古代是兩個單音詞,而現(xiàn)代漢語中是一個復音詞的,要分開讀。如:①故天將大任于/
是人也。②可/以一戰(zhàn)。
三、根據(jù)語言順序來停頓,即按照“主語一謂語一賓語”、“狀語一謂語”、“動詞一補語”來停
頓,也就是說,在主語和謂語之間、動詞和補語之間要作停頓(定語與中心詞之間一般不停頓),
以使語意明顯。如:①先帝/不以/臣卑鄙。②永之人/爭/奔走焉。
四、充當狀語的名詞和中心詞之間應連讀。若分開讀,就錯將狀語當成了主語,改變了句子
的意思。如:其一犬/坐于前。(應為“其一/犬坐/于前
五、節(jié)奏停頓要體現(xiàn)出省略成分。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六、對古代的國號、年號、官職、爵位、史實、地名要了解否則易導致朗讀停頓錯誤。如:
虞山/王毅叔遠甫/亥IJ。(“虞山”是山名,"王毅叔遠”,姓王名毅字叔遠,“甫”,古代對男子的美稱。)
七、“也”“乎,,等語氣助詞用在句中揭示停頓,朗讀時在其后停頓。如:余聞之也/久矣。
總之,相對完整的意義結構都需要相應的停頓。
翻譯句子時還應注意的問題:
要做好古漢語的翻譯,還應當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古漢語的一些詞,有常見意義,也有特指意義,在一定的上下文中,要弄清楚它究竟是
什么意義。例如,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這句中的“進”和“退”,是特指在朝做官
和免官下野,但是若不能正確理解“進、退”的特指意義,那么翻譯就會不正確。
二、要注意古代漢語的表達方式和修辭方式的特點。
一般來說,古漢語的表達要比現(xiàn)代漢語簡略一些,因此,在譯為現(xiàn)代漢語時,有時要加一些
詞語或句子,使意思表達得比較完整。
如,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可譯作:燕子和麻雀哪能知道大雁和天鵝的志向呢!
古漢語中有互文見義的表達方式。
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勺g為:不因外界事物的影響而悲哀歡喜,也不因個人的處境好
壞而歡喜悲哀。
三、在準確表達原文意思的基礎上還應努力保持原文的語言風格。特別應當注意的是句中的
情態(tài)副詞、句中語氣詞和句末詞氣詞。例如"其''字,有時表示推測語氣,有時表示祈使語氣,在
翻譯時要把這種語氣表達出來。
例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這句中的“其”就
是表推測語氣。
蘇教版初中六冊文言文講析
《論語八則》
一、文學常識:
《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書,山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收集編纂而成。與《大
學》《中庸》《孟子》合稱為“四書”。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
人。被后世尊為“圣人”。
二、語音1.通假異讀:說、女;2.生字詞:慍、罔、殆、識、徘、隅
三、通假字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說通悅,愉快、高興。2.誨女知之乎女通汝,你
四、古今異義詞
1.可以為師矣可以:古義:可,可以;以,憑借。今義:是一個能愿動詞。
2.學而不厭厭古義:滿足;今義:不喜歡,憎惡。
五、詞類活用
1.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故、新,形容詞用作名詞,舊的知識、新的東西。
2.學而時習之時,名詞作狀語,按時。
3.不恥下問恥,形容詞作動詞,意動,以……為恥。
六、一詞多義1.而表順接,學而時習之;表轉折,人不知而不慍
七、重點詞語慍、君子、溫、誨、是、識、憤、俳、舉
八、特殊句式
1.是知也——判斷句這是真知啊。
2.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倒裝何以,即以何,憑什么。
3.是以謂之文也——倒裝是以,即以是,因此。
4.何有于我哉——倒裝即于我有何哉,對我來說又有什么呢?
九、重點語句翻譯
1.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2.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不憤不啟,不俳不發(fā)。
4.知之為之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5.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十、課文內容理解
1.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主張"學''與"思”結合,你認為如何?請聯(lián)系實
際,談談你的體會。
這兩句話闡述了學與思的辯證關系,學是思的基礎,思又使學不斷深化和擴大。只有把二者
結合起來,學習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死讀書和空想都是錯誤的。
2.積累文中幾個成語: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溫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guī)煵粣u下問。
《魚我所鈦包》
一、文學常識
本文出自《孟子》,這是一部記錄戰(zhàn)國時期魯國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軻及其弟子的政治、
教育、哲學、倫理等思想觀點和政治活動的書,現(xiàn)存七篇。
孟子是繼孔子之后儒家學派的又一大師。被尊為“亞圣”,又與孔子并稱為“孔孟孟子提倡
“仁政”、“王道”,提HI“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民本思想。我們還學過他的文章有《得到
多助,失道寡助》《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附“四書”:《孟子》《論語》《大學》《中庸》)
二、語音簞(ddn)蹴(cii)羹(geng)死亦我所惡(wii)
三、通假字
1、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鄉(xiāng)通“向”,從前
2、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
3、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得:通“德”,恩惠,這里是“感激”的意思
4、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辯:通“辨”,辨別
5.所識窮乏者得我與與通歟,語氣詞。
四、一詞多義
為1今為(為了)2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接受)之
3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做、采用)也?
是1非獨賢者有是心也(這種)2是亦不可以已乎(這種做法)
3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這種途徑,這種手段)
而1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表轉折,去ID2呼爾而與之(給)
于1所欲有甚于生者(比)2萬鐘于我何加焉(對)
與1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通歟,語氣詞)2呼爾而與之(給)
之1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2呼爾而與之(代詞,他)
3今為宮室之美而為之(定語后置的標志)(代“萬鐘”,優(yōu)厚的俸祿)
五、重點詞語
實詞有:1、義:正義或仁義。2、患:禍患,災難3、喪:遺失
4、心:本性5、得兼:能夠同時得到。6、茍得:茍且取得,本文指茍且偷生?
7、惡:厭惡。8、蹴:用腳踐踏9、萬鐘:萬鐘的俸祿,形容位高祿厚。
10、加I:好處II、窮乏:貧窮。
虛詞有:1、所2、使3、如使4、則
5、弗6、之7、非獨
六、重點語句
1、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
2、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3、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
4、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爾。
5、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
6、此之謂失其本心。
七、課文內容
I、本文的中心論點是.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
也。
2、體現(xiàn)孟子“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3、文中與成語“嗟來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
乞人不屑也。
4、從論證方法的角度看,本文運用了道理論證、舉例論證、比喻論證和對比論證。
5、舍生取義的事例有:
文天祥面對元朝高官厚祿的誘惑,不為所動;
聞一多拍案而起,橫眉怒對國民黨手槍,寧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舍生取義的名言警句有: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款。(孟子)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匈牙利裴多菲)
6、孟子提倡的“舍生取義”曾經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現(xiàn)在的學校教育則強調我們中小
學生要“珍愛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學生II常行為規(guī)范》就刪掉了“見義勇為,敢于斗爭”
的字樣,對于這些,你是怎樣看待這一問題的?
我的觀點:(只要言之成理,觀點鮮明即可。)如:人的生命是寶貴的,我們應當要珍愛這僅
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們不見義勇為,不伸張正義,只是我們在見義勇為時,要量力而行,
要在與壞人斗勇的同時還要斗智,盡量避免對自己的損害,對生命的威協(xié)。
《生于憂思死于安樂》
一、文學常識同《魚我所欲也》
二、語音舜、吠、鬲、說;曾、拂
三、通假字1、衡于慮衡:同“橫”,梗塞,指不順
2、入則無法家拂士拂:通“弼”讀bi,輔佐
3、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
四、古今異義詞
1、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古義:這;今義:表示判斷的動詞。)
2.舉于版筑之間(古義:搗土用的杵;今義:建筑、修路。)
3.舉于士(古義:獄官;今義:士兵)
五、詞類活用
1、必先苦其心志,苦:形容詞使動用法,使……痛苦
2、勞其筋骨,勞:形容詞使動用法,使…勞累
3、餓其體膚,餓:形容詞使動用法,使…受饑餓
4、空乏其身,空乏:形容詞使動用法,使…受到貧困之苦
5、行拂亂其所為亂:形容詞使動用法,使…顛倒錯亂
6、所以動心忍性動:形容詞使動用法,
使……驚動;忍:形容詞使動用法,使……堅韌
7、人恒過過,名詞活用作動詞,犯錯誤、犯過失。
8,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入:動詞活用作名詞,然后充當句子的狀語,在國內。
出:動詞活用作名詞,然后充當句子的狀語,在國外。
六、一詞多義
1.于(1)舜發(fā)于吠畝之中-從(2)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給(3)征于色-在
(4)生于憂患----由于
2.發(fā)(1)發(fā)于聯(lián)畝之中——被任用(2)發(fā)于聲——表現(xiàn)
3.而(1)而后作——表承接(2)而死于安樂也——表并列
4.拂(1)行拂亂其所為——違背意愿(2)法家拂士——同“弼”,輔佐,輔弼。
七、重點詞語
1、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任:責任,擔子2、行拂亂其所為拂:違背,逆,不順
3、而后作作,奮起,指有所作為4、征于色征:征驗
5、而后喻喻:明白,了解6,國恒亡恒:常
八、朗讀節(jié)奏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九、重點句子
1、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2.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
4、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5.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十、課文內容
1、本文闡述造就人才和治理國家的問題。人才的培養(yǎng)中,逆境作用不可小視;國家的治理中,
如果沒有執(zhí)法嚴格,直言敢諫的臣子和鄰國的侵擾,國家就會在安逸享樂中滅亡。
2、文章中心論點: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3、文中第?段所舉歷史人物的共同特點:都是在經歷了艱難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業(yè)。
第二段從思想、行動、生活三方面來闡述成就大業(yè),必須先經受苦難磨練的道理。
第三段從人心理狀態(tài)的變化和人面部表情的變化來闡述主觀因素對人成才的作用。從國內和
國外兩方面論述了了磨練對國家的意義。
4.論證本文觀點的名言及事例:勾踐,臥薪嘗膽。
艱難困苦,玉汝玉成。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憂勞興國,逸豫亡身。
《言劌論戰(zhàn)》
一、文學常識
本文選自《左傳》?!蹲髠鳌废鄠魇谴呵飼r期左丘明根據(jù)魯國史料編寫的編年體史書。所以課
文中的“我”指魯國一方。
二、語音
劌(gut)孚(fU)轍(zh6)軾(shi)遂(sui)盈(ying)靡(ml)
玉帛(b6)鄙(bi)又何間(ji&n)焉小惠未褊(bi&n)弗(fil)敢專也
三、通假字小惠未編,民弗從也褊:同“遍”,遍及、普遍
四、古今異義詞
1、小大之獄獄:案件——監(jiān)獄2.必以情實情——感情
3.又何間焉間:古義:參與今義:中間,隔開,不連接,空間,時間
4.肉食者鄙鄙:古義:鄙陋,這里指目光短淺今義:輕視,看不起
5.犧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牛、羊、豬等祭品——為正義事業(yè)獻出自己的生命。
6.忠之屬也忠:古義:盡力做好本分的事今義:忠誠
7.弗敢加也加:古義:虛夸,以少報多今義:增加
8.再而衰再:古義:第二次今義:表示事情或行為重復,又一次
9.可以一-戰(zhàn)可以憑借——能愿動詞
五、詞類活用神弗福也福:名詞用作動詞,賜福,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備辦室外宴席服務行業(yè)市場調研分析報告
- 保健咨詢行業(yè)相關項目經營管理報告
- 獸醫(yī)用油脂產品供應鏈分析
- 冰箱壓縮機產業(yè)鏈招商引資的調研報告
- 臺球設備產品供應鏈分析
- 立體聲耳機細分市場深度研究報告
- 粉屑清掃器商業(yè)機會挖掘與戰(zhàn)略布局策略研究報告
- 裝有洗衣劑的洗衣球商業(yè)機會挖掘與戰(zhàn)略布局策略研究報告
- 蛋糕模項目營銷計劃書
- 電動梳子市場分析及投資價值研究報告
- 043.中國老年心肺復蘇急診專家共識2024
- 浙江省金華市蘭溪市2023-2024學年五年級上學期期中數(shù)學試卷
- 綠植花卉租擺及園林養(yǎng)護服務投標方案(技術方案)
- 米油調料副食品配送投標方案(技術標)
- 2024新人教版道法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養(yǎng)成良好習慣大單元整體課時教學設計
- 影視鑒賞智慧樹知到答案2024年南華大學
- DGTJ08-9-2023 建筑抗震設計標準
- 干部人事檔案專項審核工作情況報告(8篇)
- 2024年秋季新人教版九年級上冊化學全冊教案
- 2024秋八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 第四單元 維護國家利益 第十課 建設美好祖國 第1框 關心國家發(fā)展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
- 公共租賃住房運行管理標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