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神經炎課件完整版_第1頁
面神經炎課件完整版_第2頁
面神經炎課件完整版_第3頁
面神經炎課件完整版_第4頁
面神經炎課件完整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面神經炎概述鑒別診斷治療流病學及臨床表現(xiàn)面神經炎概述為面神經麻痹中最常見的一種,占臨床面神經麻痹的95%以上。亦稱“特發(fā)性面神經麻痹”、“Bell’s麻痹”(功能喪失——面神經支配、解剖)莖乳孔內面神經非特異性炎癥所致的周圍性面癱未經治愈的面癱結果是毀容,需重視?。?!面神經麻痹病因11.病毒感染:大量臨床研究表明多數(shù)患兒的血清、體液、腦脊液、神經組織活檢可檢出病毒DNA或其抗體。(已經證實,膝狀神經節(jié)綜合征-Huntsyn.是帶狀皰疹病毒感染,使膝狀神經節(jié)及面神經發(fā)生炎癥)面神經麻痹病因22.自身免疫力異常:臨床可見有患者一側周圍性面癱未愈,另一側又發(fā)生面癱,這種反復發(fā)生的面神經炎者,其內在因素占主導。這種免疫力改變目前尚無實驗室體液、細胞免疫指標支持。面神經麻痹病因33.腫瘤:橋腦腫瘤壓迫或術后傷及面神經,??砂槠渌M顱神經病變。4.腦干出血、顱底外傷等。5.化膿性炎癥:中耳炎、乳突炎、腮腺炎都可波及面神經。6.還有萊姆病、吉蘭-巴雷綜合征等其他疾病也會波及面神經。(鑒別特發(fā)性面神經麻痹)解剖1解剖2面神經解剖走行:于腦橋下部的面神經核團發(fā)出,沿腦橋下緣走行,進入內耳孔,經面神經管下行,沿途分出鼓索神經及鐙骨肌神經(病變時出現(xiàn)聽覺過敏),最后經頸乳孔出顱穿過腮腺,分5支,顳支、顴支、頰支、下頜支、頸支。面神經的支配為混合神經,主要成分是運動神經,司面部表情運動。運動纖維:支配除了咀嚼肌和上瞼提肌以外的面部表情肌(即額肌、皺眉肌、眼輪匝肌、頰肌及口輪匝肌)及耳部肌、枕肌及頸闊肌等。感覺纖維:最主要的成分是味覺纖維,分出鼓索神經加入舌神經,司舌前2/3味覺;其次分布于耳部,司內耳、外耳及外耳道皮膚之感覺,病變時產生耳痛。副交感神經纖維:司淚腺、舌下腺及頜下腺分泌。面神經核上部及下部所受支配支配上部面?。~肌、皺眉肌、眼輪匝?。┑纳窠浽茈p側皮質腦干束控制支配下部面肌(頰肌及口輪匝?。┑纳窠浽軐绕べ|腦干束。病損表現(xiàn)及定位1中樞性面癱:◆病變在一側中央前回下部或皮質腦干束;◆表現(xiàn)為病灶對側下面部表情肌癱瘓——鼻唇溝變淺,口角輕度下垂、面上部面肌(額肌及眼輪匝?。┎皇芾?,皺眉、皺額及閉眼動作均無障礙?!舫R娪谀X血管病等。病損表現(xiàn)及定位2周圍性面癱:◆病變在面神經核及核以下周圍神經;◆表現(xiàn)為同側面肌癱瘓,表現(xiàn)為患側額紋變淺或消失,不能皺眉,眼裂變大,眼瞼閉合無力(用力閉眼時若顯露出白色鞏膜稱Bell征),患側鼻唇溝變淺,口角下垂并歪向健側,鼓腮漏氣,不能吹口哨。面神經損傷根據(jù)不同部位分為中樞性及周圍性周圍性及中樞性面癱鑒別特征周圍性面癱中樞性面癱面癱程度重輕癥狀表現(xiàn)面部表情肌癱瘓使表情動作喪失額支無損(兩側中樞支配),皺額、皺眉及閉眼動作無障礙,病變對側下部面部表情肌癱瘓;常伴同側偏癱及中樞性舌下癱恢復程度緩慢較快常見病因面神經炎腦出血管疾病及腦部腫瘤流病學

1.任何年齡段均可發(fā)病,20-40歲多見,發(fā)病急驟,無任何征兆,如清晨突然發(fā)現(xiàn)患側口角漏水、進食卡塞、嘴歪鼻斜等。2.無明顯季節(jié)性,多見于冬季和夏季。臨床表現(xiàn)1◆部分患者發(fā)病前或發(fā)病初期有病側耳后持續(xù)性疼痛和乳突部壓痛。◆典型表現(xiàn):患者面部表情肌癱瘓◆多見單側(患側面部僵硬不舒,角膜反射減退)◆部分患者在治療2周左右突然患側耳殼出現(xiàn)皰疹。臨床表現(xiàn)2◆4段

鼓索以下(含莖乳孔以遠):僅有典型面癱變現(xiàn)。◆3段鼓索以上面神經病變:可出現(xiàn)同側舌前2/3味覺喪失;◆2段鐙骨肌神經以上受累:除上述外同時有聽覺過敏;◆1段膝狀神經節(jié)受累時:除上述外+乳突部疼痛,耳廓、外耳道感覺減退和外耳道骨膜皰疹,稱Hunt綜合征。查體◆面神經運動:顳支:皺眉、皺額顴支:用力閉目,使眼瞼不被檢查者扒開頰支:笑、露齒、鼓腮下頜緣支:噘嘴、吹口哨頸支:使口角伸向外下,冷笑(觀察有無癱瘓及兩側是否對稱)◆面神經感覺:主要檢查舌前2/3味覺,用棉簽蘸取不同味道的溶液,先試可疑側,再試對側。◆同時需檢查外耳道和耳后皮膚的痛、溫和觸覺,有無皰疹,詢問有無聽覺過敏現(xiàn)象?!艚廾Y陽性:正常人在強力閉眼時,睫毛多埋在上下眼瞼之中;當面神經麻痹時,囑患者強力閉眼,則睫毛外露。依據(jù)典型表現(xiàn)基本可確診實驗室檢查:病毒感染者血常規(guī)淋巴細胞比例高,使用過激素者WBC可升高;可進一步行電生理檢查(面神經傳導速度、額肌、口輪匝肌肌電圖檢查)有皰疹出現(xiàn)者,或患側頸枕部疼痛者,發(fā)作2次及以上者,常規(guī)做免疫球蛋白、補體、T細胞亞群檢測診斷及鑒別診斷分級評定標準分級評定標準10項內容:抬額、皺眉、閉眼、聳鼻、顴肌肌力、鼻唇溝深淺、能否鼓腮、能否吹口哨、示齒露牙情況、下唇下降幅度分為正常(10分)、比鍵側弱((7.5分、5分)、2.5分)、消失(0分),每一項打分,總分作為評級依據(jù)。臨床分級患側功能狀況分為6級:

Ⅰ級為正常(100分)

Ⅱ級為輕度功能障礙(75分以上,未滿100分)

Ⅲ級為中度功能障礙(75分-50分)

Ⅳ級為較嚴重功能障礙(50分以下-25分)

Ⅴ級為嚴重功能障礙(25分以下,未到0分)

Ⅵ級為完全麻痹(0分)。評分原則評分原則:

正常指沒有任何障礙。

消失:患側面肌肌力,指主要橫紋肌肌力為徒手肌力的0級(一般選顴肌,檢查者令患者努力閉患眼,檢查者用右手拇指放在患者眼外眥下方的顴弓上,感覺肌肉收縮的程度,無肌肉收縮的感覺為0級);

不能抬額,額紋完全消失;患側皺眉不能;閉眼患側漏白5mm左右;搐鼻時患側不能動;鼻唇溝完全消失;示齒口角偏向健側達8-10mm;患側牙齒露出的粒數(shù);吹口哨、鼓腮時患側漏氣,上下唇間距離大于5mm;降下唇在靜止時超過雙唇間水平線3mm以上。比健側弱(7.5分、5分、2.5分):分別介于正常與消失的1/3,1/2,2/3。命名為便于對臨床診斷紀錄和準確表述,作如下命名規(guī)定:如屬面神經炎引起面神經麻痹,定位在蹬骨肌支段,分級評定為4級,可記錄為“周圍性面癱(Facioplegia)2段4級”,左側或右側。簡稱“FP2段4級”。如此紀錄“FP1段6級”最難治,極可能留下后遺癥,“FP4段2級”的面神經炎可能會自愈。鑒別診斷1.急性感染性多發(fā)性神經根炎2.面神經管臨近的結構病變3.腦橋部損害:橋腦、延髓炎癥、梗死或出血等4.繼發(fā)于腮腺瘤術后,聽神經瘤術后5.腦外傷引起的顱底骨折(有明確原發(fā)病)鑒別診斷雙側周圍性面癱腦脊液檢查有特征性的蛋白細胞分離吉蘭-巴雷綜合征有明確的原發(fā)病史及特殊癥狀。如:中耳炎、迷路炎、乳突炎、腮腺炎、下頜淋巴結炎耳源性面神經麻痹

對稱性四肢遲緩性癱伴感覺障礙1.一般原則: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避免受涼及勁風吹患側面頰。2.FP1-4段1-3級者屬輕證,口服糖皮質激素、改善血循環(huán)、B族維生素類、理療、針灸,一般在2-3周左右可恢復。治療3.4段4-6級者,屬于面神經炎的,早期需要充分消炎、脫水、抗病毒、改善血循環(huán)、營養(yǎng)神經等,減輕在骨性腔道中面神經的水腫。4.屬于病毒感染引起的面神經炎,需要使用抗病毒藥物。6.恢復期后期(29天后)絕大多數(shù)經上法可以臨床治愈。部分嚴重患者,需要觀察6-9月,其間可根據(jù)面神經分支損傷程度采取相應治療。鼠神經生長因子局部或肌肉注射可能有助于恢復及減少后遺癥。

治療5.急性期和恢復期可以配合針灸、理療,重者須配合低頻脈沖電刺激。(非面神經炎的面神經麻痹,多是術后或者原發(fā)病治療后進入恢復期,多以針灸、理療和神經營養(yǎng)藥進行治療。)具體用藥11.激素:1.口服強的松片10毫克,3次/日,分級Ⅲ級及以下,連用3-5日。2.Ⅳ級用地塞米松10-15毫克/日,加于0.9%氯化鈉溶液100毫升,靜脈滴注,1次/日,連用5-7日;或地塞米松10毫克,或甲基強的松龍40毫克,加甲鈷胺注射液0.5毫克,生理鹽水加至4毫升,于耳后乳突前下方垂直進針1.8厘米左右,回抽無出血后緩慢注射,具體應用局部注射3天,之后依病情變化,給于早晨一次頓服強的松片20-25毫克,連用7-10天。3.5級及以上應給予甲基強的松龍80毫克加于0.9%氯化鈉溶液100毫升,每日2次或3次,3-5日,靜脈滴注,再根據(jù)情況酌情減量維持。(關于激素的應用,沒有固定模式,但發(fā)病之初的強化使用,決定評級很重的患者之后的病程。激素使用同時注意補鈣、補鉀及保護胃粘膜。)具體用藥22.抗病毒治療:臨床無法分離病毒情況下,根據(jù)耳后乳突區(qū)域疼痛、外耳道皰疹或血常規(guī)結果等,即可給予抗病毒藥物治療。1.Ⅰ-Ⅲ級,口服阿昔洛韋片0.9-1.2g,分3-4次/日,連用5-7日;2.Ⅳ-Ⅵ級,給予阿昔洛韋注射液0.6-1.0g,分2次靜脈滴注,連用7-10日??赏瑫r給予抗病毒口服液10-20ml,3次/日,口服。具體用藥33.B族維生素:可口服或穴位注射;4.改善局部循環(huán):評級4-6級可給予丹參川芎嗪注射液10ml、或川芎嗪注射液120mg等加入生理鹽水250ml,1次/日,連用7-10日,同時可加用地巴唑片10mg,3次/日,口服;5.脫水:(指針:患側頸枕部疼痛,或發(fā)皰疹,或患側耳聽力下降,或聽覺過敏,提示病損位置高,病變重,急性期面神經管水腫卡壓,有可能致面神經壞死)

甘露醇和類固醇激素連用,可穩(wěn)定細胞膜、減輕水腫和非特異性炎癥,降低面神經管內壓力,為后期的面神經功能恢復贏得時間。可予甘露醇注射液125ml,2-3次/日,靜脈快速滴注??筛鶕?jù)疼痛持續(xù)時間或皰疹消失時間決定使用時間和每日次數(shù),7-12日不等。伴發(fā)癥的處理1)暴露性角結膜炎:紅霉素、氯霉素類眼藥水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