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知識考試題庫_第1頁
心理健康知識考試題庫_第2頁
心理健康知識考試題庫_第3頁
心理健康知識考試題庫_第4頁
心理健康知識考試題庫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第2頁/共2頁精品文檔推薦心理健康知識考試題庫心理健康知識

一、心理健康

1.1989年聯(lián)合國世界衛(wèi)生組織提出了21世紀健康新概念:“健康別僅是沒有疾病,而且包括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習慣良好和道德健康?!?/p>

2.第三屆國際心理衛(wèi)生大會(1946)將心理健康定義為:“所謂心理健康是指在軀體、智能以及情感上與他人的心理健康別相矛盾的范圍內,將個人心境進展成最佳的狀態(tài)”。

3.世界心理衛(wèi)生聯(lián)合會對于心理健康的標準:

①軀體、智力、情緒十分調和;

②習慣環(huán)境,人際關系中彼此能謙讓;

③有幸福感;

④在工作和職業(yè)中,能充分發(fā)揮自個兒的能力,過著有效率的日子。

4.心理健康研究的對象是人的心理健康的形成、進展、變化的規(guī)律,以及怎么維護和增進心理健康的科學。

5.心理健康的特點:

①心理健康的狀態(tài)具有相對性;

②心理健康的狀態(tài)具有延續(xù)性;

③心理健康的狀態(tài)具有可逆性;

④心理健康的狀態(tài)具有動態(tài)性。

6.心理健康與心理障礙是相對的概念,二者相比較而存在,其中沒有絕對的界線。

7.心理健康是一具動態(tài)平衡的狀態(tài)。

8.心理健康的最后目標是保持人格完整。

9.心理健康能夠分為普通常態(tài)心理者、輕度失調心理者、嚴峻病態(tài)心理者三個等級。

10.心理問是運專心理學的知識、理論和技術,經過問者與求詢者的協(xié)商、交談和指導過程提供可行性的建議,針對正常人及輕度心理障礙者的各種習慣和進展咨詢題,幫助求詢者舉行探討和研究,從而達到自立自強、增進健康水平和提高日子質量的目的。

11.心理問是一項職業(yè)實踐活動,用于解決與個人進展、心理健康及其與人際關系相關的咨詢題。

12.心理問的原則:

①保密原則。

②無條件積極關注原則。

③助人自助的原則。

13.一名有效的心理問者須具備共情、寬容、善于聆聽、熱誠的特征。

14.心理問師的責任心包括對求助者負責、對社會負責、對職業(yè)負責。

15.心理問師與來訪者保持正常的社交距離,最適合的距離是1.5米左右。

16.去學校心理問中心問的人,并別基本上有心理疾病的人。

17.心理問師別應依照來訪者的具體事情任意延長或縮短問時刻。

18.問師與來訪者的問關系是專業(yè)關系,它別同于朋友關系、也別同于醫(yī)患關系。問關系具有協(xié)助性、隱密性、時空性、非評判性、清純性等五大特征。

19.團體問以個人成長、人際交流、人際關系的改善為目的,側重體驗學習,促進心理成長和進展。所以團體問最適宜的對象是人際習慣別良者。

20.大學生心理問的類型要緊有:進展問、習慣問、障礙問。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

21.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

①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和濃厚的學習興趣;

②具有獨立日子的能力;

③具有正確的自我意識,能悅納自我;

④具有完整統(tǒng)一的人格品質;

⑤具有協(xié)調和操縱情緒的能力,心境良好;

⑥具有良好的習慣和改造環(huán)境的能力;

⑦具有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人際關系和諧

⑧具有符合年齡特征的心理行為。

22.大學生的心理成長特點:

①心理進展的過渡性:少年期是青年兒童向成年人轉變的過渡期,也是青年心理向成人心理過渡

的關鍵期。

②心理進展的可塑性:少年期是人一輩子各種心理品質全面進展、急劇變化的階段。

③心理進展的矛盾性:當代大學生由于在學校受教育期長,沒有社會日子經驗;心理成熟滯后于

生理成熟等緣故而導致了矛盾和沖突。

④大學生心理進展的差異性:別同年級的大學生心理進展的特點別同。

23.我校增進心理健康的要緊途徑和辦法包括心理健康教育、舉行大規(guī)模咨詢卷調查、心理問等。

24.大學生心理健康干預的要緊形式有:個不心理問、團體心理問、心理健康教學和心理訓練活動等。

25.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預防心理疾病,促進心理調節(jié)與健康,進展、健全個體和社會。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應該以預防為主。

26.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①健康人格教育

②環(huán)境習慣教育

③人際關系和諧教育

④智力進展教育

⑤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

⑥健康戀愛觀教育

⑦心理障礙與疾病的預防。

27.大學生心理咨詢題要緊集中在學習、就業(yè)、人際交往、情感等咨詢題上。

28.大學生所面臨的心理沖突要緊有獨立性與依靠性的沖突、理想性與現(xiàn)實性的沖突、心理閉鎖與尋求明白的沖突、性成熟與性心理的沖突、情緒沖突等。

29.大學生中常見失眠因素有: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疾病因素、物質因素、環(huán)境因素。

30.操縱無益憤慨的辦法:①拓寬心胸;②反省自我;③合理宣泄。

31.在學習中,會有一種現(xiàn)象,即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妨礙,比如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等,這是學習遷移現(xiàn)象。

32.學習障礙:個體因智力遲鈍、感知或運動障礙、情緒和行為發(fā)生困難那以及由于社會教育別利因素(缺乏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或教學辦法別善等)所造成的學習上的失敗。

33.大學生應試心理調適的辦法有:

①端正應試動機;

②保持軀體健康;

③增強應試信心;

④掌握應試技巧;

⑤調控緊張情緒。

34.大學生擇業(yè)的心理預備:

①正視社會現(xiàn)實:了解社會、習慣社會;

②客觀分析自我:氣質、性格、興趣、能力;

③擇業(yè)中的機會與挑戰(zhàn)。

35.大學生擇業(yè)的矛盾心理:

①理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

②“雞頭”與“鳳尾”的矛盾;

③所學專業(yè)與將來工作的矛盾;

④擇業(yè)工作與接著求學的矛盾;

⑤親情與愛情的矛盾。

36.大學生擇業(yè)的心理誤區(qū):

①對現(xiàn)狀別中意,引起心理失衡;

②只顧眼前利益,忽視個人進展;

③渴望競爭環(huán)境,缺乏競爭勇氣。

37.大學生求職過程中舉行自我心理調適普通有以下三方面途徑:①樹立自信心;②培養(yǎng)獨立性;③別怕受挫折。

38.人際交往:是人類共同活動中的一種特別形式,是指人們?yōu)榱藵M腳某種需要相互間舉行的交流或聯(lián)系。人際交往既是人類所特有的高級活動形式,又是人類共同活動的一種特別形式。

39.人際關系也稱人際溝通,個體利用一定的語言、文字或動作、表情等表達手段將某種信息傳達給其他個體的過程;人際關系是人們在信息傳達過程中所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的心理關系。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

40.人際關系多種多樣,錯綜復雜。從人們的結合紐帶分,人際關系能夠分為:血緣關系、地緣關系和業(yè)緣關系。

41.交往是人們的一種需要,社會上的每一具人都別能脫離社會群體而獨立日子。一具社會成員一旦脫離其他社會成員而離群索居,這么他的心理進展和行為方式就要受到嚴峻妨礙。

42.人際交往的功能:①交流信息功能;②心理保健功能;③自我認識功能;④行為協(xié)調功能。

43.通常有效的人際交往有賴于以下條件:

①傳送者和接收者對交往信息的一致明白;

②交往過程中有及時的信息反饋;

③適當?shù)膫鞑バ诺琅c傳播網(wǎng)絡;

④一定的交往技能與交往愿望。

44.大學生人際交往的要緊類型有:①師生交往;②同學交往;③朋友交往;④與長輩交往;⑤求職交往。

45.大學生人際交往咨詢題的要緊表現(xiàn)為:①別敢交往;②別愿交往;③別善交往;④別利交往;⑤別易交往;⑥別知道交往。

46.大學生良好人際關系建立的原則有:①平等原則;②相容原則;③互利原則;④信用原則。

47.“我行-你也行”是一種健康、積極的人際交往態(tài)度。

48.人際交往除了具備交往的普通功能外,還能導致人際關系的建立與進展,是個體經過知人而加深自知,形成一定的自我意識。

49.在空間距離上相近的人容易成為朋友,比如一具宿舍、一具班級的人非常容易舉行人際交往,這體現(xiàn)了人際交往中的時空相似性原則。

50.多給人以值得的贊嘆,能增進人際關系的和諧。

51.“大一綜合征”(即大一學生產生的空虛,焦慮,失眠等癥狀)產生的要緊誘因有:理想與現(xiàn)實的降差、對新環(huán)境的習慣力弱、優(yōu)勢地位的喪失等。

52.新生入校,獨立是第一關,獨立應該從整理好自個兒的領地、規(guī)劃好自個兒的時刻、熟悉身邊的環(huán)境、逐步建立社交圈子小事做起。

53.大學生習慣的基本原則有:

①自知之明;

②堅持“珍惜既有的、追求更高的”原則;

③確定明確的目標和方向;

④堅決信心、迎接挑戰(zhàn)。

54.戀愛心理進展的要緊過程分為:接近異性期、交往友誼期、戀愛期。

55.戀愛與道德:①戀愛應是建立在平等自由的基礎上②戀愛動機必須符合道德原則③愛情應當忠貞專一。

56.情感是在人的認識過程中產生的。情感也稱為情緒,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個兒需要而產生的體驗,是在人的認識過程中產生的。凡能符合需要的事物引起愉快的情緒,反之引起別愉快的情緒。情緒情感普通別作區(qū)分,也有人將與社會性需要向聯(lián)系的體驗成為情感(如愛國主義情感、責任感等),把情感體驗的心理活動的具體形式稱為情緒。

57.情緒是一種多形式、多水平、多功能的復雜心理過程,是一種由客觀現(xiàn)實與人的需要相互作用而產生的包含體驗、生理和表情三成分的整合性心理過程。

58.我們在認識身邊世界的并且會產生喜、怒、哀、樂、懼等人類最基礎或最原始的態(tài)度體驗,這是情感或情緒過程。

59.在情緒心理學中,情緒指與人的需要(包括生物的和社會的)相聯(lián)系的、具有特定主觀體驗、外顯表情和生理變化的心理活動的整體過程;而情感則是指這一過程的主觀體驗。

60.易受外界的妨礙而浮現(xiàn)情緒波動,或極度激動或傷感留淚,這一情緒表現(xiàn)叫情感脆弱。

61.情緒的合理疏泄有益于軀體健康。引導大學生合理的情緒疏泄,算是以建設性的態(tài)度關懷明白其困境。

62.一具理智強的大學生面對別良的情緒波動時,能主動地尋覓引起情緒波動的緣故,并別斷地調節(jié)自個兒的情緒狀態(tài),幸免情緒波動造成的別利妨礙。

63.大學生情緒的特點是:①豐富多彩;②心境化;③富于激情;④自尊性與敏感性;⑤追求友誼和愛情。

64.考試焦慮要緊屬于情緒方面的咨詢題。

65.所謂“共情”,算是設身處地地去明白求助者的別良情緒和情感。

66.心理學意義上的挫折是指個體在有目的的活動中,遇到無法克服或自認為無法克服的障礙或干擾,使其需要和動機別能得到滿腳時所產生的消極反應。

67.挫折:是指人們在某種動機的推動下要達到的目標受到阻障,因無法克服而產生的緊張狀態(tài)與情緒反應。產生挫折的條件包括:

①具要必要的動機和目標;

②要滿腳動機所達的目標的手段或行動;

③必須有挫折的情境;

④必須有對挫折情境的知覺;

⑤對挫折情境知覺與體驗而產生的緊張狀態(tài)與情緒放應。

68.挫折產生的來源可分為:主觀來源和客觀來源。其中主觀來源中挫折產生的“接近-回避沖突”有:①獨立與依靠;②親熱與隱私;③合作與競爭;④表現(xiàn)自我與社會規(guī)范。挫折后的消極反應要緊有以下幾種類型:攻擊、冷漠、固執(zhí)、焦慮。

69.挫折承受力是指個體對挫折可忍耐、可同意的程度,又稱耐挫力、容忍力。挫折承受力怎么,直截了當關系到個體能否經得起挫折打擊。挫折承受能力較強者,往往挫折反應較輕,受挫折的消極妨礙少;而挫折承受力較弱者,則容易受挫折的消極妨礙,甚至意志消沉,一蹶別振。挫折承受能力是一具人心理健康水平的標準之一。

70.妨礙挫折承受力的因素:①生理條件;②日子記憶;③個性特征;④思想境地;⑤挫折預備;⑥社會支持。

71.怎么有效地承受挫折:

①正確看待挫折,去除別合理的觀念。

②積極運用防備機制,有效減輕心理上的痛苦:積極的心理防備機制有:認同,升華,補償,幽默

等;消極的心理防備機制有:合理化,壓抑,投射,反向等。

③勇于面對。

④積極尋求社會支持。

⑤優(yōu)化人格品質。

72.同樣的別幸事件會因為個體的別同所引起的挫折感是別一樣的。

73.學習疲勞是因學習時刻過長、學習強度過大而在生理和心理上產生的勞苦感,使學習效率下落。學習疲勞最明顯的表現(xiàn)是腰酸背痛、肌肉痙攣、眼球發(fā)脹發(fā)疼、打瞌睡等。表如今心理上,感受器官活動的機能落低、注意力渙散、思維遲鈍、情緒煩躁、易怒、憂郁等。學習疲勞是大腦的一種愛護性抑制,它使大腦活動的機能落低。長期過度的疲勞也許造成神經衰弱,但普通的學習疲勞通過適當歇息即可恢復。經過科學用腦、勞逸結合、順應生物鐘的節(jié)律、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抱負等方式能夠消除學習疲勞。

三、心理學流派

74.聞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屬于精神分析學派。弗洛依德聞名的人格結構包括本我、自我、超我。

75.在精神分析治療中,病人故意識或無意識地回避某些敏感話題,故意無意地使治療重心發(fā)生偏移的現(xiàn)象被稱為阻抗。

76.弗洛伊德以為夢是無意想象的特別形式,它是一種生理、心理現(xiàn)象。

77.行為主義的要緊創(chuàng)始人與代表是華生,他主張人獸沒有分界線,以為人不過有機的機器,心理學只需研究預測與操縱人的行為即可。具體講來,行為主義的主張要緊有以下四點:(1)強調科學心理學只能研究由不人客觀觀看和測量的外顯行為。(2)構成行為的基礎是個體的反應,集多個反應即可知行為的整體。(3)個體行為別是與生俱來的,別是由遺傳決定的,而是受環(huán)境因素的妨礙被動學習的。(4)經由對動物或兒童實驗研究所得到的行為的原理原則,即可推論解釋普通人的同類行為。

78.條件反射既是生理現(xiàn)象,又是心理現(xiàn)象。條件反射是人與動物后天獲得的反射,它的建立需要經過學習或訓練。例如食物進入口腔引起唾液分泌是先天的非條件反射,假如動物在進食前聽見鈴聲,通過一段時刻的訓練后,動物聽見鈴聲就會分泌唾液便是條件反射。

79.行為主義心理學家班杜拉提出了聞名的社會學習理論。社會學習理論是闡明人怎么在社會環(huán)境中舉行學習,從而形成和進展其人格特征的理論。這一理論強調行為是內部因素和外部妨礙之間復雜相互作用的產物;既承認直截了當經驗的學習,更強調觀看學習的重要性;以為許多行為模式基本上經過觀看不人的行為及后果而學來的,特殊強調模式對激發(fā)特定行為的重要性。

80.行為主義強調從個人的外部行為而別是內部深層心理活動去研究人。

81.人本主義心理學的要緊代表人物有羅杰斯和馬斯洛。人本主義心理學家別接受精神分析只研究別正常人而忽視對健康人積極心理品質的研究;也反對行為主義心理學把人當作機械論觀點,主張心理學的研究應以人為中心。

82.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把人的需要分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愛和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

83.以來訪者為中心的療法是由人本主義大師羅杰斯創(chuàng)立的。此療法強調來訪者的主觀能動性,對人采取積極樂觀的看法,注重個人的內在價值和主觀體驗,強調問關系的重要性。

84.潛能成功學的代表人物是安東尼·羅賓,其代表作是《激發(fā)心靈潛能》和《喚醒心底的巨人》。

85.發(fā)生認識論的創(chuàng)立者是皮亞杰。發(fā)生認識論算是企圖依照認識的歷史、它的社會根源以及認識所依據(jù)的概念與運算的心理起源來解釋知識,尤其是科學知識。

86.科學心理學的創(chuàng)始人是馮特,他被稱為“心理學之父”。

四、心理障礙

87.心理障礙是精神障礙的一種,指沒有能力按社會以為適宜的方式行動,以致其行為后果對本人或社會是別習慣的。這種“沒有能力”也許是器質性傷害或功能性傷害的結果,或兩者兼而有之。

88.精神障礙是精神活動(認知、情感、意志行為和意識)異常的一組疾病。精神障礙包括精神分裂癥(瘋子)、精神?。ㄈ缙珗?zhí)性精神病、感應性精神病、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等)、心理障礙(如人格障礙、進食障礙、睡眠障礙、性功能障礙、性變態(tài)等)和神經癥(如恐懼癥、焦慮癥、強迫癥、癔病、神經衰弱等)。

89.推斷一種行為是屬于正常依然異常,首先必須思考文化要素。別同的文化氛圍,推斷一種行為是屬于正常依然變態(tài)有別同的標準。在思考文化因素的基礎上再推斷個體的行為是否正常。

90.對心理障礙的診斷和治療是專業(yè)性非常強的工作,普通要由精神科大夫和專家來診治。別能簡單的依照一時一事下結論,別要輕易草率的對號入座,給自個兒下錯誤的結論。

91.一具人間或浮現(xiàn)的一些別健康的心理和行為,并非意味著這人就一定有心理疾病。

92.心理咨詢題的普通緣故包括:生物學緣故,認知緣故,社會緣故。

93.躁狂癥的典型癥狀是情感高漲、愉開心觀,自我感受良好,富有感染性,但情緒別穩(wěn),易激惹發(fā)怒;聯(lián)想過程明顯加快,思維奔逸,話多語快,反應敏捷;精力充沛、活動增多,睡眠減少。

94.抑郁癥以顯著而持久的情緒低降、喪失興趣、悲觀失望為要緊特征,要緊表現(xiàn)為精神運動性激越或遲滯、自我評價過低、食欲減退和失眠等癥狀且持續(xù)時刻較長。一時的情緒低降別是抑郁癥。

95.神經癥是一組輕度精神障礙。要緊表現(xiàn)為精神活動能力落低(如注意力別集中,經歷力差,思維與工作效率落低),情緒波動與麻煩,體感性別適增加。體檢無器質性疾病,自知力良好,無精神病性癥狀。

96.幾種常見的神經癥有:①焦慮性神經癥;②恐懼性神經癥;③抑郁性神經癥;④強迫性神經癥:強迫性神經癥則是以反復浮現(xiàn)強迫觀念和強迫動作為基本的一類神經癥性障礙;⑤疑病性神經癥:疑病性神經癥是以疑病癥狀為要緊臨床表現(xiàn)的神經癥性障礙;⑥神經衰弱: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病癥,患者常感腦力和體力別腳,容易疲勞,工作效率低下,常有頭痛等身體別適感和睡眠障礙,但無器質性病變存在。

97.神經衰弱的要緊癥狀有:①容易疲勞;②容易興奮;③睡眠障礙;④情緒障礙;⑤緊張性疼痛和植物神經功能紊亂。

98.人格障礙又稱變態(tài)人格或人格異常。當一具人所特有的人格特征持久顯著地偏離正常,并由此引起較嚴峻的痛苦狀態(tài)或明顯妨礙社交和職業(yè)功能,成為人格障礙。狹義的人格障礙專指反社會型人格障礙。

99.幾種常見的人格障礙:

①反社會型人格:反社會型人格障礙是以行為別符合社會規(guī)范和道德準則為要緊特征的人格障

礙;

②表演型人格:表演型人格障礙又稱癔癥型或戲劇型人格障礙,是一種以過分情感化和夸張言行

吸引注意為要緊特征的人格障礙;

③沖動型人格:沖動型人格障礙又稱爆發(fā)型或攻擊型人格障礙,是一種以行為和情緒具有明顯沖

動性為要緊特征的人格障礙;

④偏執(zhí)型人格:偏執(zhí)型人格障礙是一種以猜疑和偏執(zhí)為要緊特征的人格障礙;

⑤焦慮型人格:焦慮型人格障礙是一種以缺乏自信和行為退縮為要緊特征的人格障礙。

100.性心理障礙又稱性變態(tài)或性心理異常,指個體在性心理和性行為上明顯偏離正常。這類心理障礙的共同特征是性興奮的喚起,性對象的挑選以及性行為方式等方面浮現(xiàn)持久性異常表現(xiàn)。

101.驚恐癥,又稱驚恐障礙,是一種急性焦慮障礙。驚恐癥臨床表現(xiàn)要緊包括三個部分:

①驚恐發(fā)作:發(fā)作時伴有心悸,胸痛,憋悶,呼吸困難,有窒息或瀕死感。

②預期性焦慮:大多數(shù)患者常常會擔心再次發(fā)作而表現(xiàn)為焦慮別安。

③回避性行為:在發(fā)作間期有60%的患者由于擔心發(fā)作時無法得到幫助,而主動回避一些場合,

如別情愿單獨出門,別情愿去人多的地點或乘車外出等。

102.恐懼障礙是指涉及持續(xù)的、別現(xiàn)實的、過分的焦慮。它別像自動浮現(xiàn)的驚恐障礙,而是與外在環(huán)境或刺激相聯(lián)系??謶职Y患者會盡可能幸免這些處境和刺激,或帶著非常大的苦惱忍受它們??謶终系K要緊有廣場恐懼、單純恐懼、社交恐懼三種類型。

103.社交恐懼癥表現(xiàn)為社交場合極度焦慮、膽怯當眾發(fā)言權、膽怯當眾表演、極別自然等。

104.癔癥型人格障礙的表現(xiàn)要緊有以下幾個方面:①愛出風頭;②高度自我中心;③變化無常,缺少對人的豐富情感;④視玩弄不人為快事,“損人別利己”。

105.自戀型人格在許多方面與癔癥型人格的表現(xiàn)相似,如情感戲劇化,有時還喜愛性挑逗等。二者的別同之處在于,癔癥型人格的人性分外向、熱情,而自戀型人格的人性格內向、冷漠。自戀型人格的自我中心特點大多表現(xiàn)為自我重視、夸大、缺乏同情心、對不人的評價過分敏感等等。

106.酗酒也是一種心理障礙,是酒精成癮的較為嚴峻的狀態(tài)。國家酒精濫用和成癮協(xié)會定義的酒精成癮為:一種慢性疾病,要緊包括了四種癥狀:

①強烈而難以自制的飲酒欲望

①缺少自控飲酒量的能力;

③一旦停止飲酒就會浮現(xiàn)諸如出汗、軀體搖晃、惡心等癥狀;

④往往在大量飲酒后浮現(xiàn)滿腳感。

107.某一固定觀念在腦子里反復浮現(xiàn),患者無法擺脫這一觀念而感到痛苦并求醫(yī),這屬于強迫觀念。

108.良好的心理康復能力包括:精神創(chuàng)傷后別留嚴峻痕跡、再次回顧創(chuàng)傷時較為平靜、回顧起精神創(chuàng)傷時,原有的情緒群彩變得平淡。

109.精神分裂癥與遺傳有關,是一種比較嚴峻的心理疾病,需要及時就醫(yī)治療。

五、人格

110.人格:來自拉丁文詞源Persona,意指演員所戴的面具,其后指演員本身和他扮演的角群。人格是個人所有的比較穩(wěn)定的心理特性的總和,包括行動、認識、智能、思想、情緒和軀體結構等方面。狹義的人格與性格同義。

111.健全人格:算是具有健全的心理日子的人的人格。奧爾波特以為成熟的人有7個要緊特征:

①自我意識廣延;

②自我與他人關系融洽;

③情緒上有安全感;

④知覺客觀;

⑤對待工作專注而投入;

⑥自我形象現(xiàn)實而客觀;

⑦統(tǒng)一的人一輩子觀。

112.個性:指一具人和另一具人區(qū)不開來的獨特的、整體的特性。多爾奇稱個性算是“個體的獨特性”。奧爾波特重視人格的獨特性,強調相關于共同特性的個人傾向的作用。個性有時也與人格同義。

113.妨礙個性形成的因素有:教育因素、家庭因素、文化傳統(tǒng)因素、先天遺傳因素等。

114.氣質:氣質即表現(xiàn)與情緒發(fā)生的速度,強度和外部表現(xiàn)等方面,也表如今認識和意志過程中。如今以為氣質是個人心理活動的穩(wěn)定的動力特征。這些動力特征要緊表如今心理過程的強度,速度,穩(wěn)定性,靈便性及指向性上。如情緒的強弱,思維的快慢,注意力集中時刻的長短,注意轉移的難易,以及心理活動傾向于外部事物依然心里事物,等等。

115.氣質算是普通人說的“脾氣”、“性情”,是個人心理活動的動力特征。氣質具有天賦性、穩(wěn)定性和可愛性。氣質一旦形成之后,就比較穩(wěn)定而別易改變。氣質使得一具人的整個心理活動染上了獨特的群彩。

116.古希臘大夫希波克拉底以為人體內有四種體液:血液、粘液、黃膽汁和黑膽汁,依照體液別同把人分為四種氣質:多血質、粘液質、抑郁質和膽汁質。現(xiàn)實日子中惟獨少數(shù)人是四種氣質類型的典型代表,多數(shù)人是介于各類型之間的中間類型。氣質無好壞之分。

117.性格:對現(xiàn)實的穩(wěn)定態(tài)度以及與之相習慣的適應化行為方式,是人格的最重要的方面。性格有時與人格接受,有時與氣質混為一談,但普通以為它與人格和藹質是別同的概念。氣質要緊指情緒反應的

特征,為人格結構內部的別易受環(huán)境妨礙的比較穩(wěn)定的特征;性格除了情緒反應的特征外,更要緊的還包括意志反應的特征,為人格結構較易受環(huán)境妨礙的可變特征。

118.性格是人格中最重要、最顯著的心理特征。它在人格中起著核心的作用,是一具人區(qū)不于其他人的集中表現(xiàn)。是人格中最具有魅力的部分。

119.性格既與人對現(xiàn)實的態(tài)度聯(lián)系在一起,又與人的行為方式聯(lián)系在一起。它是表如今對現(xiàn)實的態(tài)度而別是一時的態(tài)度。

120.內傾性格與外傾性格:瑞士心理學家榮格依照他的理論,提出人有兩種基本類型:內傾人格的人重視主觀世界,常常沉醉在自我觀賞和幻想中,遇到困難或沖突無法解決時,易患神經衰弱。外傾性格的人重視外在世界,好活動,愛社交,這種人如患神經癥則易患歇斯底里癥。他以為純粹外傾或內傾的認識沒有的,不過某種傾向占相對優(yōu)勢決定類型。

121.能力:廣義指完成一定活動的軀體和心理活動的力或本事,包括完成一定活動的具體辦法以及所必須的心理特征。狹義指人順利地完成一定活動所比被的心理特性。它往往和智力同義,是人格的一具重要方面或人格的一種重要特征。依照能力的傾向性,可把能力分為智力、特別能力、制造力。

122.大學生能力的綜合進展:

①學習能力;

②科研和制造能力;

③職業(yè)活動能力;

④運動競技能力;

⑤社交能力。

123.制造力是依照一定目的和任務,運用一切已知信息,開展能動思維活動,產生出某種新穎、獨特、有社會或個人價值的產品的智力品質,制造性思維是其核心和基礎。

124.大學生制造力進展的特點:

①想象豐富,但又是脫離實際;

②創(chuàng)新意識強烈,但別善利用條件;

③思維敏捷,但別善于掌握制造思維方式;

④靈感豐富,但別善于捕捉

125.大學生制造力的培養(yǎng):①家庭因素;②個性妨礙;③學校教育;④社會文化。

126.智力包括觀看力、注意力、經歷力、思維力、想象力等,其中思維力是智力的支柱和核心,代表智力的水平。

127.智商算是智力年齡與實際年齡的比率再乘以100,即:IQ(智商)=MA(智力年齡)/CA(實際年齡)×100。智力年齡亦稱“心理年齡”,是相關于實際年齡(生理年齡)而講的,是指在智力測驗量表上與某一智力標準水平相當?shù)哪挲g。智商表示一具人智力在同年齡組中的相對位值,別同年齡的人智商別能用來比較。

128.成功智力是一種用以達到人一輩子中要緊目標的智力,是在現(xiàn)實日子中真正能產生舉腳輕重妨礙的能力,它包括分析性智力、制造性智力、實踐性智力。

129.智力水平越高,心理健康水平別一定越高。

130.自我意識是指個體關于自個兒的身心狀況、自個兒與不人以及自個兒與身邊世界關系的意識,是人格結構的核心部分。自我意識是人的心理區(qū)不于動物心理的重要標志,是人的意識的本質特征。自我意識是一具具有層次結構的心理系統(tǒng),其心理結構可分為三個緯度:自我認知、自我體驗和自我調控。

131.自我意識具有:個體性、社會性、能動性和同一性四個特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