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資源與微生物新藥發(fā)現(xiàn)_第1頁
微生物資源與微生物新藥發(fā)現(xiàn)_第2頁
微生物資源與微生物新藥發(fā)現(xiàn)_第3頁
微生物資源與微生物新藥發(fā)現(xiàn)_第4頁
微生物資源與微生物新藥發(fā)現(xiàn)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關于微生物資源與微生物新藥發(fā)現(xiàn)第1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第一節(jié)稀有放線菌是產生微生物新藥的重要源泉所謂的稀有放線菌(rareactinomycetes)即為除鏈霉菌屬外的其它屬的放線菌。第2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稀有放線菌是產生微生物

新藥的重要源泉到1974年止,放線菌來源的抗生素幾乎都是由鏈霉菌屬產生的(約占2000種抗生素中的95%)。但在隨后6年的報導中,由放線菌產生的僅占25%。事實證明,稀有放線菌是發(fā)現(xiàn)新抗生素的極好來源,且它們產生各種不同抗生素的能力不亞于鏈霉菌屬。同樣,細菌和霉菌也仍是產生新的生理活性物質的源泉,特別是近年來從霉菌的代謝產物中發(fā)現(xiàn)新的生理活性物質的數(shù)目正在不斷增加。第3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第4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第5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小單孢菌能產生獨特化學結構的生物活性物質能產生獨特化學結構的生物活性物質。近年來從小單孢菌中發(fā)現(xiàn)了引人注目的結構新穎的烯二炔類抗腫瘤抗生素calicheamicinγ1(結構如圖所示),由棘孢小單孢菌M.echinosporaspcalichensis所產生,與腫瘤細胞作用時,分子中烯二炔部分起“分子核彈頭”作用,三巰基部分起“扳機”作用,寡糖部分起“識別”作用,能選擇性地結合并切除DNA雙鏈中的特定片段,如TCCT、TCTC和TTTT。/dxbzl/第6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Calicheamicinγ1的化學結構

第7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小單孢菌能產生獨特化學結構的生物活性物質碳黑小單孢菌M.carbonacea產生強效的抗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的寡糖類抗生素ziracin(如圖3-所示)。它對甲氧西林和萬古霉素耐藥菌作用很強。對甲氧西林敏感和耐藥的肺炎鏈球菌的MIC為0.032~0.125μg/ml,對青霉素G耐藥菌的MIC為0.125~8μg/ml,對萬古霉素敏感和耐藥菌的MIC為0.45~2μg/ml。ED50為2.5mg/kg。靜注劑量1mg/kg的血濃度為10μg/ml。雖已進入Ⅲ期臨床試驗,但沒有獲得FDA批準。除產生抗生素外,小單孢菌還產生許多非抗生素的生物活性物質。

第8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Ziracin的化學結構

第9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游動放線菌(Actinoplanesp.)ATCC3076產生的抗細菌抗生素雷莫拉寧。

第10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黏細菌

一類值得關注的微生物新資源Epothilons是由粘細菌纖維束菌(Sorangiumcellosum)產生的新型細胞毒化合物。它是一種新的16元環(huán)多酮大環(huán)內酯,含有一個噻唑基和環(huán)上的一個環(huán)氧結構(結構如圖所示)。該菌產生A和B兩種主要組分、C~F四種次要組分以及36種極微量成分。第11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Epothilons的化學結構

第12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從植物內生菌中篩選微生物新藥

要利用植物內生菌這一資源豐富的寶庫,首先要將內生菌從植物中有效地分離出來,然后應用分離色譜層析等生物分析方法從內生菌培養(yǎng)物濾液中分離并鑒定出令人感興趣的生物活性物質,如:紫杉醇、cryptocin、oocyclin、isopestacin、pseudomycin和ambuicacid等。本文主要闡述了植物內生菌分離的一般規(guī)則,其生物活性代謝產物的最新研究進展,以期讀者對植物內生菌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認識。第13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

天然藥物的篩選已成為現(xiàn)今的一個研究熱點,植物是天然藥物的主要來源之一。生活在植物組織中的植物內生菌,由于其與植物的關系密切,同時其產生的豐富多樣的次生代謝產物具有多種生物活性,因此從中發(fā)現(xiàn)新的有意義的化合物的潛力相當大,其作為新的治療藥物或前體藥物的潛在來源已經(jīng)引起人們的廣泛重視。第14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一、歷史概況1898年Vogl從黑麥草的種子中首次分離出第一株內生真菌。但在此后的70年間,內生菌的研究進展緩慢;直到70年代,Bacon等人發(fā)現(xiàn)高羊茅中的內生真菌和毒素的產生有關,從此以后植物內生菌的研究在國際范圍內引起了廣泛的重視。第15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二、植物內生菌第16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目前較常用的寬泛實用性概念:

植物內生菌是指那些在其生活史的一定階段或全部階段生活于健康植物的各種組織和器官內部的真菌和細菌,被感染的宿主植物(至少是暫時)不表現(xiàn)出外在病癥,可通過組織學方法或從嚴格表面消毒的植物組織中分離或從植物組織內直接擴增出微生物DNA的方法來證明其內生。即我們可以把植物內生菌理解為植物組織內的正常菌群,它們不僅包括了互惠共利的和中性的內共生微生物,也包括了那些潛伏的宿主體內的病原微生物。第17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三、植物內生菌的生物多樣性宿主植物種類多樣性內生菌自身種類多樣性內生菌在植物組織中分布多樣性第18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內生菌普遍存在于目前已研究過的各種陸生及水生植物中。目前全世界至少已在80個屬290多種禾本科植物中發(fā)現(xiàn)有內生真菌。自20世紀70年代后期,內生菌在一些重要的經(jīng)濟林木如針葉類的各種冷杉、云衫、紅杉、紫杉、松柏等以及闊葉的桉樹、櫟樹、樺樹、榿木等植物樹皮、枝葉中相繼被發(fā)現(xiàn)并得到了廣泛的研究。進而在多種灌木、草本植物以及栽培作物、果樹甚至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中也發(fā)現(xiàn)了內生菌。第19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對于一種植物而言,從中可分離到的內生真菌和細菌通常為數(shù)種至數(shù)十種,有的甚至多達數(shù)百種。在熱帶雨林植物中,內生菌的多樣性更為突出。例如:Anorld等人最近分析了巴拿馬中部雨林中兩種植物葉子中的內生菌,結果發(fā)現(xiàn)分離自83片健康葉子上的內生菌可多達418個形態(tài)學種第20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主要內生真菌子囊孢子類:核菌綱盤菌綱腔菌綱廣泛分布的種屬:半殼霉屬擬隱孢霉屬擬莖點霉屬葉點霉屬第21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常見內生細菌大多數(shù)為土壤微生物類群:假單孢菌屬芽孢桿菌屬腸桿菌屬土壤桿菌屬第22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內生真菌的菌絲生長于植物組織的細胞間,分布于葉鞘、種子、花、莖、葉片和根。其中葉鞘和種子的菌絲含量最多而葉片和根的含量極微。第23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四、植物內生菌的作用促進宿主植物的生長增強宿主植物的抗逆性產生具有生理活性的代謝產物第24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

內生菌能產生IAA等植物生長激素內生菌增強宿主植物對氮、磷等營養(yǎng)元素的吸收如:禾本科農作物上的內生細菌具有很強的固氮能力。感染內生真菌的牧草對氮、磷的攝取能力也有所提高。

第25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

感染內生菌的宿主植物對環(huán)境具有很強的抗逆性,如抗干旱、抗病原細菌和真菌、抗線蟲、阻抑昆蟲和食草動物的采食等。第26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

在內生菌中,有對宿主植物體內某些活性成分的形成有重要影響者,也有產生和宿主植物相同或相似的生理活性成分。第27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五、植物內生菌產生的生理活性物質抗生素類物質抗腫瘤活性物質植物生長調節(jié)物質殺昆蟲物質其他類型的活性產物第28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1.抗生素類物質隨著細菌耐藥性的出現(xiàn)激發(fā)了人們尋求更多更好的抗菌素;同時,由于艾滋病和器官移植引起的真菌感染人數(shù)不斷增加,對于高效抗真菌制劑的需求也不斷增強;加之目前治療原生動物寄生感染藥物的匱乏,尋找更新更有效的治療藥物來解決這些問題已迫在眉睫。以往,抗生素的主要來源是土壤微生物。而今,植物內生菌這一多樣性十分豐富卻尚未開發(fā)的微生物類群看來是一巨大資源

第29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刺盤孢屬內生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coides產生的Colletotricacid抗微生物活性第30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內生菌Colletotrichumsp產生的6-isopenylindole-3-carboxylicacid3β,5α-dihydroxy-6β-acetoxy-ergosta-7,22-diene

3β,5α-dihydroxy-6β-phenylacety-loxy-ergosta-7,22-diene抗微生物活性,對人畜和植物病原真菌和細菌有良好抑制作用第31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內生真菌Cryptosporiopsiscf.quercina產生的新型環(huán)肽抗生素cryptocandin對癬菌及白色念珠菌等人類病原真菌具有強烈抑殺作用其MIC與臨床應用的抗真菌藥amphotericinB相當,具有良好開發(fā)前景第32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內生真菌Cryptosporiopsiscf.quercina產生的酰胺類生物堿cryptocin對稻瘟病菌及其他多種植物病原真菌具有很強的抑殺作用第33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內生菌Cytonaemasp.產生的CytonicAcidA(1)

和CytonicAcidB(2)抑制人細胞肥大病毒組裝第34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鐮孢霉屬內生真菌Fusariumsp.CR377產生的一種新型的酮內酯(pentaketide)化合物對白色念珠菌有較強活性第35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內生真菌FungusCR115產生的一個二萜化合物GuanacastepeneA對多種革蘭氏陽性和陰性細菌和白色念珠菌有活性第36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內生菌Geniculosporiumsp.產生的Geniculol(1)

和CytochalsinF(2)殺藻劑第37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內生真菌Pestalotiopsisjesteri產生的新的環(huán)己烯酮環(huán)氧化合物Jesterone對引起大多數(shù)植物致病的致病真菌有選擇性活性第38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內生菌Pestalotiopsismicrospora產生的Ambuicacid抗真菌劑第39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內生菌Phomasp.NRRL2

5697產生的5種新的化合物PginadecakubsA-D(1-4)&PginaoebtebibeA(5)具有抗革蘭氏陽性菌活性第40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擬點霉屬內生菌Phomopsissp.產生的PhomoxanthonesA(1)&B(2)是兩個新的氧雜蒽酮二聚體具有顯著的抗瘧疾和抗結核活性第41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

分離自錫蘭桂小枝的內生菌Muscodor,其所釋放的揮發(fā)性物質(醇,酯,酮,酸和脂)對人及植物的致病真菌和細菌有很強的殺傷性。第42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

分離自歐洲紫杉(Taxusbaccata)的內生真菌Acremoniumsp.產生的白灰制菌素A具有抗真菌活性。第43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

分離自歐洲杜松(Juniperuscommunis)的內生真菌Hormonema,從其發(fā)酵液中分離出一種新的三萜糖苷對念珠菌屬和曲霉屬的真菌具有很強的活性

第44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2.抗腫瘤活性物質1)紫杉醇(Taxol)紫杉醇是一種以極低含量存在于各種紫杉屬植物樹皮和樹葉中的萜類化合物,臨床上是治療乳腺癌、子宮癌和卵巢癌的良效藥物,自1992年投入市場以來,取得了臨床療效和市場效應的極大成功。第45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Taxol第46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

1993年美國學者Stierle等人首次從短葉紫杉(Taxusbrevifolia)的樹皮中分離出一株內生的真菌新種Taxomycesandreanae,在培養(yǎng)液種能產生紫杉醇和其他紫杉烷類化合物。第47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

至今已在短葉紫杉、喜馬拉雅紅豆衫、歐洲紅豆衫、南方紅豆衫、云南紅豆衫、落羽衫、榧樹中分離到了許多種能產生紫杉醇的內生真菌和放線菌。其中內生真菌微孢擬盤多毛孢的紫杉醇產量已初步顯示出其商業(yè)潛力。第48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HostplantsFungalentophytesFounderandyearTaxusbrevifoliaTaxomycesandreanaeStierleetal.,1993TaxuswallichianaPhomasp.Yangetal.,1994TaxustaxifoliaPestalotiopsismicrosporaLeeetal.,1995TaxuswallichianaPestalotiopsismicrosporaStrobeletal.,1996TaxodiumdistichumPestalotiopsismicrosporaLietal.,1996TaxusbrevifoliaPestalotiopsisspp.Pulicietal.,1997WolemianobilisPestalatiopsisguepiniStrobeletal.,1997TorreyagrandifoliaPericiniasp.Lietal.,1998TaxuswallachiaraSeimatoantleriumtepuienseBashyaletal.,1999TaxusmaireiTuberculariasp.Wangetal.,2000TaxuswallichianaSporormiaminimaTrichotheciumsp.Shresthaetal.,2001一些能夠產生紫杉醇類物質的植物內生菌及其植物宿主

第49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這些發(fā)現(xiàn)為人類突破植物資源周期長、不可再生等限制,利用植物內生菌來工業(yè)化發(fā)酵生產重要植物藥物提供了新的思路。第50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2)ras-法呢基轉移酶抑制物

抑制法呢基-蛋白轉移酶(FPTase)或ras-法呢基轉移酶的化合物往往具有抗腫瘤活性。

第51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A.LinghamRB等曾報道毛殼屬內生真菌Chaetomellaacutisea產生的長鏈脂肪酸ChaetomellicacidA和B以及從一種小檗葉的某種內生真菌中發(fā)現(xiàn)的天然產物oreganicacid可選擇性抑制法尼基-蛋白轉移酶(FPTase),具有抗癌活性。第52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B.IshiiT等報道,從Phomasp.中分離得到的一種生物堿TAN-1813可抑制鼠腦ras-法尼基轉移酶,對各種人體腫瘤細胞的增殖也有抑制作用,并可引起NIH3T3/k-ras細胞形態(tài)的改變。

此外,內生菌Coniothyriumsp.產生的醌類化合物對ras-法呢基轉移酶也具有很高的抑制活性。第53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3)植物黃酮類物質植物中的一些黃酮類物質,如香豆素,異香豆素等,具有綜合的抗癌活性,在分離自加拿大Cirsiumarvense的一個內生真菌Myceliasterila的發(fā)酵液提取物中發(fā)現(xiàn)了新的異香豆素。從中國南海紅樹嫩葉分離出來的內生真菌No.2533,其發(fā)酵液提取物分離出2種新的異香豆素類化合物enalinA和B,均具有抗癌活性。第54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4)生物堿類

從來源于傳統(tǒng)藥用植物雷公藤的內生真菌Rhinocladiellasp.

中發(fā)現(xiàn)了三種新生物堿,實驗結果表明它們對多種人腫瘤細胞有很強的抑制作用第55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此外,從FicusmicrocarpaL的樹皮中分離到的一株未鑒定的內生菌的發(fā)酵液中分離到一種新的生物堿nomofungin,該化合物能干擾培養(yǎng)的哺乳類細胞微絲并且對于LoVo和KB細胞有輕微的毒性,是一種新型的微絲干擾劑第56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5)其它BradySE等通過BIA法從一株內生真菌分離到具有抗癌活性的二蒽醌類化合物cytoskyrinA。HuangY等也使用MTT法從三種藥用植物中篩選具有抗癌活性的植物內生真菌。這些結果表明植物內生真菌是新的抗癌藥物或前體的重要來源。第57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已有多篇文章報道內生真菌可產生植物生長激素物質如:Mcinroy等人從玉米、棉花上分離到具有促進植物生長的內生細菌。從柑橘屬果樹中分離出來的Penicillium.Italicum也能產赤霉素(GA)。

在對5種從藥用植物中分離到的內生菌進行研究時發(fā)現(xiàn),它們各自的發(fā)酵液中都含有至少一種植物激素:GA,IAA,ABS(Abscisicacid),Z(Zeatin),ZR(Zeatinriboside),這些由內生真菌產生的植物激素是揭示內生真菌促進藥用植物生長機制的重要物質第58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禾本科植物內生真菌能產生4大類即:有機胺類(peramine)吡咯里西啶類(loline)吲哚二萜衍生物類(lolitremB)麥角堿類(ergovaline)多達十種的生物堿,這些生物堿具有抗病原菌,抗線蟲,增強植物他感作用等多種生物學活性,其中大多數(shù)對食草昆蟲乃至哺乳動物(牛、羊)具較強的毒性。第59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從內生菌感染的一種草熟禾中分離到數(shù)個對蚊子幼蟲有毒性的黃酮類化合物。從云杉等針葉樹的內生真菌的次生代謝產物中,F(xiàn)indlay等人發(fā)現(xiàn)了一系列具抗蟲活性的物質。第60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

雷公藤的內生真菌Fusariumsubglutinans產生的2中二萜化合物subgutinolA和B具有無細胞毒性的免疫抑制作用subgutinolA第61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六、前景從各個層次上深入探討內生菌-寄主之間的相互作用,將有助于了解內生菌的生物學本質以及未知生態(tài)學作用從傳統(tǒng)藥用植物以及一下特殊環(huán)境中植物的內生菌代謝產物中尋找新型活性物質,將繼續(xù)是內生菌研究的主流分子生物學手段將在內生菌研究的各個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第62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植物內生菌的生境特殊性決定了其既有理論研究的廣度和深度,又有多方面的應用潛力,是個潛力巨大,尚待開發(fā)的微生物新資源。第63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第四節(jié)

從海洋微生物中篩選微生物新藥一、研究背景和現(xiàn)狀二、海洋微生物的生活習性及其多樣性三、海洋微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及藥物的開發(fā)四、海洋微生物藥物研究展望第64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一、研究背景和現(xiàn)狀陸棲微生物的代謝產物,已成為像抗生素這樣生物活性物質的源泉。根據(jù)下列的理由,深信海洋微生物的代謝產物,也是希望之所在。第65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一、研究背景和現(xiàn)狀(1)自然界里,微生物的種類和數(shù)量是明顯地隨著環(huán)境不同而改變。(2)微生物代謝產物的生產,會受所使用的培養(yǎng)條件調節(jié)。(3)已經(jīng)知道許許多多生物活性物質是通過次級代謝而產生的,也因此將同時產生小量其他的相關物質。如果引進更敏感的測定方法來檢測;更有效的的分離方法來純化;更精密的方法來分析,將能得到新生物活性化合物,即使其在發(fā)酵液里含量甚少。第66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一、研究背景和現(xiàn)狀(4)已經(jīng)知道大多數(shù)生物活性化合物的產生是菌株特異的,而不是分類學上種屬特異的。因此,可以直接培養(yǎng)分離到的菌株以取得新生物活性化合物,而無須先進行菌株分類。

(5)要成功地發(fā)現(xiàn)新的生物活性物質,用于分離微生物菌株的樣品的采集是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近來,樣品采集的設計已為發(fā)現(xiàn)新生物活性化合物作出了重大貢獻。最近,已實現(xiàn)通過肉眼觀察,采集深海海底的樣品。(6)最近開發(fā)的在不減壓的情況下分離和培養(yǎng)嗜壓微生物的方法和設備,將對新微生物的生物活性產物的研究作出貢獻。第67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二、海洋微生物的生活習性

及其多樣性

1、耐鹽性:一般地講,海洋細菌的鹽耐受性使最適宜生長于含2%~4%的培養(yǎng)基。從放線菌來說,大多數(shù)海洋鏈霉菌比陸棲鏈霉菌有較廣的鹽而受性(1%~7%NaCl),盡管有一些對小于1%的NaCl仍敏感,和另一些能而受大于7%NaCl。由此可見,某些鏈霉菌的先祖可能來自陸地。第68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二、海洋微生物的生活習性

及其多樣性2、耐壓性:靜壓力是深海的很重要的環(huán)境參數(shù)。只有那些嗜壓和耐壓的細菌才能在深海的高靜壓下生存。第69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二、海洋微生物的生活習性

及其多樣性3、寄生性:一些完全適應了海洋寄生、處于寄主體內微環(huán)境中的海洋微生物完全可能發(fā)展了非鈉依賴的其它特性。

第70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海洋微生物的種類關于海洋微生物的種類,目前還無法做出準確的判斷。只知道海洋中的微生物種類可能約為陸生微生物的20倍以上。其中的土著海洋微生物與外來微生物的比例同樣不清楚。第71頁,共8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開發(fā)海洋微生物資源的意義①

海洋豐富的微生物資源為新藥發(fā)現(xiàn)提供了多樣的物種基礎,它的開發(fā)將使人類進一步認識自然;②

新抗生素由于結構與作用機制可能有別于陸生來源的抗生素,將極大地克服目前的抗藥性,同時為新藥的合成提供新的“母核”;③

微生物易于培養(yǎng)、發(fā)酵,可無限再生而無需過度開采野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