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流思想 專題測試-高三人教版歷史第二輪專題復習_第1頁
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流思想 專題測試-高三人教版歷史第二輪專題復習_第2頁
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流思想 專題測試-高三人教版歷史第二輪專題復習_第3頁
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流思想 專題測試-高三人教版歷史第二輪專題復習_第4頁
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流思想 專題測試-高三人教版歷史第二輪專題復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流思想一、選擇題1.錢穆在《國史大綱》中論述先秦歷史時指出“他們各懷一套理想,或抱一片野心,朝秦暮楚”,所謂“孔席不暇暖,墨突不得黔”,以期行道得志于天下,因此而有______?!蔽闹锌杖碧帒獮椋ǎ〢.百家爭鳴

B.世卿世祿

C.封邦建國

D.制禮作樂2.為父母守孝三年是古禮,《論語》記載孔子和學生宰予言論。宰予問:“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弊釉唬骸坝谂ㄈ辏┌埠??”曰:“安?!弊釉唬骸坝柚蝗室病?。這體現(xiàn)出孔子強調()A.禮樂制度

B.以德治國

C.中庸人和

D.孝悌之義3.先秦諸子站在不同立場,提出了多種形態(tài)的國家起源論。有先秦學者認為原初民始生之時,人各持己義,“天下之亂也,至如禽獸然,無君臣上下長幼之節(jié),父子兄弟之禮,是以天下亂焉?!枪蔬x擇天下賢良、圣知、辯慧之人,立以為天子,使從事乎一同天下之義?!鄙鲜霾牧象w現(xiàn)的是()A.老子的“自然生成”說

B.荀子的“止爭息亂”說C.墨子的“除亂尚同”說

D.孟子的“與民教化”說4.有人在評價諸子百家某一學派時說:“事事那樣想得開那樣機智和通透,幾乎可以通向宇宙籠罩四極,那種極度的出世,也真的有些可怕。我們感覺不到……感情——也許它是更內在的、變形的?”這里評價的學派應是()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5.韓非子說:“臣盡全力以與君市,君垂爵祿以與臣市。君臣之際,計數(shù)之所出也?!敝赋鼍贾g不過是買賣、交易、互相算計的關系。這一現(xiàn)象反映出()A.法家思想成為當時社會潮流

B.君臣之間的關系毫無誠信可言C.宗法血緣選官制度漸趨瓦解

D.儒家倫理道德正統(tǒng)地位的確立6.《呂氏春秋》指出:“聽群眾之議以治國,國危無日矣。何以知其然也?老耽貴柔,孔子貴仁,墨翟貴廉……孫臏貴勢……”從中可以得出的正確信息是()A.認為國君應聽取民眾建議治國

B.全面解釋了春秋各流派的主張C.看到了各學術流派的思想特點

D.高度贊揚了儒家思想的先進性7.春秋戰(zhàn)國時期,孔子主張“以道事君,不可則止”,孟子認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漢代,董仲舒強調“委身致命”、“善皆歸君,惡皆歸于臣”。這種對君臣關系認識的變化表明,漢代儒學()A.比先秦儒學更加哲學化

B.與先秦儒學有著本質的區(qū)別C.植根于先秦儒學的傳統(tǒng)

D.是對先秦儒學的取舍與創(chuàng)新8.董仲舒認為,天意要大一統(tǒng)?;实凼苊谔?;各封國的王侯又受命于皇帝;大臣受命于國君。家庭關系上,兒子受命于父親;妻子受命于丈夫。這一思想A.強化了男尊女卑觀念

B.體現(xiàn)了宗法分封原則C.體現(xiàn)了敬天法祖觀念

D.服務于專制集權制度9.戰(zhàn)國時代的儒、法、道、陰陽、縱橫五家,在漢初仍然活躍,但漢代中期以后,學術界變成以經學為主。出現(xiàn)這一變化是由于()A.政府的提倡

B.儒學的思辨化

C.佛教的傳入

D.莊園經濟發(fā)展10.《漢書·刑法志》中立接引用《論語》十處,《荀子》二處,其他儒家經典講錄十多處。這表明()A.“三綱五?!背蔀榉?/p>

B.西漢中期法律破壞嚴重C.儒家刑罰思想取得正統(tǒng)地位

D.漢代全面推行以德治國11.東漢時期,注釋律令章句的叔孫宜、鄭玄等人都是當時著名的經學大儒;元明清三代,統(tǒng)治者一般認為只要通經就能明法。這表明古代中國A.在法學上沒有建樹

B.以儒家經典取代法律C.當時缺乏法律人才

D.法律具有儒學化特征12.魏晉玄學名士阮籍認為儒家鼓吹的名教具有虛偽性,主張“越名教而任自然”,建立一個“無君無臣”的理想社會。該主張說明()A.儒學正統(tǒng)受到猛烈沖擊

B.道教思想適應社會需要C.三教合一得到普遍推崇

D.社會變動影響士人思想13.唐中葉興起的古文運動綿延近三個世紀之久,這場運動主張文道合一、文以載道。反對追求形式美的駢文,認為其不便于自由地表達儒家思想,又背離了儒家社會教化的需要。據此可知當時()A.語言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

B.士人借助文學運動復興儒學C.儒學正統(tǒng)地位受到駢文沖擊

D.文學形式深受程朱理學影響14.有學者認為:“理學既具有超越的理性,又都帶有情感的色彩。他們推崇《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四書,并非以正心誠意、修身養(yǎng)性為獨善其身,而是以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匹夫之責。能佐證該觀點的是()A.“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

B.“格物致知”C.“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D.“存天理,滅人欲”15.朱熹認為“飲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雖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李贄也認為“穿衣吃飯,即是人倫物理”。朱李二人都()A.主張“人欲”等同于“天理”

B.把“天理”和“人欲”完全對立C.關注了現(xiàn)實中的社會生活

D.把“天理”和“人欲”區(qū)別對待16.南宋孝宗年間,左相陳俊卿向孝宗皇帝上奏,直言其“臣不敢改詞以迎合意指,不敢依違以規(guī)免罪戾,不敢僥幸以上誤國事,惟陛下察之。”此舉()A.體現(xiàn)理學倡導的社會責任感

B.履行了監(jiān)察部門的監(jiān)督職責C.意在規(guī)勸孝宗皇帝遵守法律

D.反映了君臣之間的權力之爭17.陸九淵認為,“理”不需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去尋找,“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就是天地萬物的淵源。他提出求理的方法是()A.格物政知

B.心即理也

C.發(fā)明本心

D.致良知18.王陽明說:“有忠君之心,即有忠之理,無忠君之心,即無忠惡之理矣。理豈外于吾心哉!”王陽明旨在說明()A.強調倫理道德

B.重視知行合一C.宣揚格物致知

D.心外無物、心外無理19.有人記述李贄點評《水滸傳》時寫道:“蓋和尚(李贄)一一肚皮不合時宜……所評《水滸傳》,玩世之詞十七,持世之詞十三,然玩世處亦俱持世心腸也,但以戲言出之耳,高明者自能得之語言文字之外?!边@體現(xiàn)出李贄()A.深受佛道思想影響

B.文學修養(yǎng)極高C.具有社會批判精神

D.對儒學的反叛20.顧炎武認為,“天下之病民者有三:曰鄉(xiāng)宦,曰生員(俗稱秀才,亦稱諸生),曰吏胥”;“病民之尤者,生員也”。他大聲疾呼:“廢天下之生員而官府之政清,廢天下之生員而百姓之困蘇,廢天下之生員而門戶之習除,廢天下之生員而用世之材出?!边@些言論主要體現(xiàn)出顧炎武()A.抨擊君主專制制度

B.致力于社會變革C.主張廢除八股取士

D.重視博學與考據二、非選擇題21.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星隊(墜)木鳴,國人皆恐。曰:是何也?曰:無何也!是天地之變,陰陽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夫日月之有蝕,風雨之不時,怪星之黨見,是無世而不常有之。上明而政平,則是雖并世起,無傷也;上闇(暗)而政險,則是雖無一至者,無益也?!髯印短煺摗凡牧隙菹掳l(fā)德音,下明詔,求天命與情性,皆非愚臣之所能及也。臣謹案《春秋》之中,視前世已行之事,以觀天人相與之際,甚可畏也。國家將有失道之敗,而天乃先出災害以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異以警懼之,尚不知變,而傷敗乃至。以此見天心之仁愛人君而欲止其亂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盡欲扶持而全安之,事在強勉而已矣?!偈妗短烊巳摺凡牧先猩?,死有死之理,治有治之理,亂有亂之理,存有存之理,亡有亡之理。天者,理也,其命,理之流行者也……。違生之理,淺者以病,深者以死。人不自知而自取之,而自昧之……夫國家之治亂存亡,亦如此而己矣?!醴蛑蹲x通鑒論》(1)據材料一,概括荀子的自然觀。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其政治主張。(2)據材料二,歸納董仲舒的思想主張及其目的,并辯證認識董仲舒與荀子思想的關系。(3)據材料三,指出王夫之認為國家治亂存亡的關鍵因素及其思想特點。(4)綜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時期儒學家探討的共同主題和出發(fā)點。2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儒學在宋代理學思潮中發(fā)展到了極致,……國家被視為一個大家庭,君主同父親一樣享有至高無上的權威,但像孟子所強調的,他必須具有完美的道德。材料二黃宗羲在《明夷待訪錄》中,提出了相當接近民主制度的設計,以為君民之間,不是主從尊卑,政府是為民而設。地方發(fā)展,猶如諸侯,有相當?shù)淖灾鳈?。學校是議政的場合,其所議定,由地方長吏付之實行。這一構思,儼然是代議制,而且是地方自治的民主政治!——許倬云《歷史大脈絡》材料三顧炎武辨析天下與國家,辨析“亡國家”與“亡天下”。他認為,“保其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日知錄》)。國家是一人一姓的王朝,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天下”高于一家一姓的“國家”。這就從天下觀的角度,把孟子的民本思想發(fā)展到一個新的高度?!祥_大學出版社劉澤華主編《中國古代政治經濟史》(1)寫出宋代理學的兩位代表人物。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宋代理學家的政治理想。(2)據材料二歸納黃宗羲的主張。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其歷史進步性。(3)依據材料三和所學知識,說明顧炎武所指“亡國”與“亡天下”的區(qū)別;“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的含義是什么?2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孔子:“地有余而民不足,君子恥之?!鄙眺保骸叭吮姳鴱?,此帝王之大資也?!痹酵豕篡`敗于吳王闔閭后,曾“十年生聚(發(fā)展生產,增殖人口),十年教訓(教育百姓、訓練軍隊)”。《資治通鑒》:“人口滋多,則賦稅自廣?!辈牧隙缸佑杏H,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諸己?!ㄋ危┲祆洹栋茁苟磿航沂尽凡牧先S宗羲《明夷待訪錄》中的言論摘錄:天下為主,君為客。天下之治亂不在一姓之興亡,而在萬民之憂樂。故我之出仕也,為天下,非為君也,為萬民,非一姓也。(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春秋戰(zhàn)國時期,儒家和法家在人口問題上所持觀點的異同及其原因。(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宋朝書院進行儒家倫理思想教育所產生的社會影響。(3)據材料三,說明黃宗羲言論的核心并指出其時代價值。答案一、選擇題1.【解析】材料反映出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子百家東奔西走,宣傳自己的治國主張,批駁其他觀點,以期實現(xiàn)天下太平,因此出現(xiàn)百家爭鳴的現(xiàn)象,故A項正確;諸子百家如法家就反對世卿世祿,主張軍功爵制,故B項錯誤;諸子百家如法家就反對封邦建國的分封制,主張郡縣制,故C項錯誤;諸子百家如法家就反對儒家禮樂制度,主張實行法治,故D項錯誤?!敬鸢浮緼2.【解析】禮樂制度是西周時期維護等級秩序的文化制度,題干中談論的是為父母守孝時期長短的問題,與禮樂制度無關,故A項錯誤;以德治國是一種治國思想,題干中并沒有談論治國問題,故B項錯誤;中庸人和是孔子提出的調整“禮”和“仁”的方法,與題干無關,故C項錯誤;題干中宰予認為守孝三年時間過長,對此孔子反問他守孝不滿三年心里是否安穩(wěn),可見題干主要體現(xiàn)了孔子的孝悌思想,故D項正確?!敬鸢浮緿3.【解析】材料大意:天下混亂,如同禽獸一般,沒有君臣上下長幼的區(qū)別,沒有父子兄弟之間的禮節(jié),因此天下大亂。……所以人們就選擇天下賢良、聰明而口才好的人,推舉他立為天子,使他從事于統(tǒng)一天下的意見??梢妵移鹪词侨藶榈慕Y果,而非“自然生成”,故A項錯誤;法家商鞅提出“止爭息亂”說,故B項錯誤;立天子的目的是制止紛亂,統(tǒng)一天下的意見,符合墨子的“除亂尚同”說,故C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教化民眾,故D項錯誤?!敬鸢浮緾4.【解析】儒家的思想核心是“仁”,與題目中描述的思想不相符,故A項錯誤;法家主張以法治國,與時俱進,故B項錯誤;道家主張無為無不為,而且有辯證法的思想,與題目中描述的思想相符,故C項正確;墨家主張“兼愛”,故D項錯誤?!敬鸢浮緾5.【解析】法家思想作為戰(zhàn)國時期諸子百家中的一家,其思想被當時的一些統(tǒng)治者所接受,但不可能成為當時的社會潮流,故A項錯誤;韓非子指出君臣之間是買賣、交易、互相算計的關系,而這種關系并非完全無誠信可言,故B項錯誤;韓非子強調的這種君臣之間的買賣、交易、互相算計關系實際上是一種利益關系,這種關系改變了以宗法血緣為標準的選官制度,利益至上逐漸成為選官的主要標準,故C項正確;儒家倫理道德正統(tǒng)地位的確立是在漢武帝之后,戰(zhàn)國時期儒家思想只是諸子百家中的一家且不被當時的統(tǒng)治者所接受,故D項錯誤?!敬鸢浮緾6.【解析】由“聽群眾之議以治國,國危無日矣”可知,作者反對聽取民眾建議治國,故A項錯誤;材料中只涉及了“老耽”“孔子”“孫臏”“墨翟”,故不能稱全面,故B項錯誤;材料中介紹了不同的派別的“貴柔”“貴仁”“貴廉”“貴勢”可知對不同學派的特點有涉及,故C項正確;材料只說“孔子貴仁”,僅介紹其特點,并無贊揚之意,故D項錯誤?!敬鸢浮緾7.【解析】“比先秦儒學更加哲學化”,這一點僅根據材料無從獲得相關信息,故A項錯誤;很明顯,董仲舒的理論是對孔子君臣論的一種繼承和發(fā)展而非有本質區(qū)別,故B項錯誤;根據材料也不難看出,董仲舒的理論明顯是對孟子君臣論的一種顛覆而非繼承,故C項錯誤;一方面,董仲舒的“君權神授”理論是對孔子理論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另一方面,其理論又是對孟子思想的徹底否定與顛覆,故D項正確?!敬鸢浮緿8.【解析】A項表述不足以表述“皇帝受命于天;各封國的王侯又受命于皇帝;大臣受命于國君。家庭關系上,兒子受命于父親”,表述不完整,故A項錯誤;結合所學知識,宗法分封的原則是血緣關系,題目中并未體現(xiàn),故B項錯誤;題目中“家庭關系上,兒子受命于父親;妻子受命于丈夫”涉及的是家庭關系,與敬天法祖無關,故C項錯誤;結合所學知識,題目體現(xiàn)了董仲舒的“春秋大一統(tǒng)”“三綱五?!钡乃枷胫鲝?,其根本目的是維護君主專制,故D項正確?!敬鸢浮緿9.【解析】儒學成為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主流思想是由于西漢武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故A項正確;儒學的思辨化出現(xiàn)在宋明而非漢代,故B項錯誤;佛教的傳入中原地區(qū)是在西漢末期而非中期,故C項錯誤;兩漢的莊園經濟發(fā)展于東漢時期,且與之相適應的是魏晉玄學而非經學,故D項錯誤?!敬鸢浮緼10.【解析】“三綱五?!笔嵌偈嫘氯鍖W的內容,題干中并未提到引用董仲舒思想,故A項錯誤;題干中并未提到西漢法律遭到破壞,故B項錯誤;題干中提到《漢書·刑法志》引用許多儒家經典,由此可見儒家思想對刑法的確立影響深遠,說明儒家刑罰思想取得正統(tǒng)地位,故C項正確;題干中并未提出以德治國的思想,故D項錯誤?!敬鸢浮緾11.【解析】材料主旨并非強調法學本身的發(fā)展,故A項錯誤;材料說明法律具有儒家特點,不是以儒家經典取代法律,故B項錯誤;材料種并未涉及法律人才問題,故C項錯誤;根據材料中“叔孫宜、鄭玄等人都是當時著名的經學大儒”“元明清三代,一般認為只要通經就能明法”可得出中國古代的法律呈現(xiàn)出以禮入法的特點,即法律具有儒學化的特征,故D項正確。【答案】D12.【解析】題干只是反映了阮籍的主張而已,未反映儒學正統(tǒng)地位受到動搖問題,故A項錯誤;題干未反映道教思想,故B項錯誤;三教合一隋代儒學家才提出,故C項錯誤;魏晉時期是一個大動蕩、大分裂時期,學者對儒學的功用產生質疑,故D項正確。【答案】D13.【解析】材料根本沒有對語言的相關提及,在古代中國這也是不可能成行的,故A項錯誤;根據材料“唐中葉興起的古文運動綿延近三個世紀之久,這場運動主張文道合一、文以載道。反對追求形式美的駢文,認為其不便于自由地表達儒家思想,又背離了儒家社會教化的需要”可知,古文運動的實行就是儒學子弟借助詩文運動來實現(xiàn)儒學復興,鼓B項正確;根據所學我們不難得知,駢文的盛行并沒有危及儒學傳統(tǒng)的正統(tǒng)地位,故C項錯誤;根據所學我們不難得知,程朱理學形成于兩宋時期,這屬于明顯的實施謬誤,故D項錯誤?!敬鸢浮緽14.【解析】“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是墨家的兼愛思想,故A項錯誤;“格物致知”是理學的方法論,不能體現(xiàn)理學所賦予人的責任感,故B項錯誤;“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體現(xiàn)了強烈的歷史和社會責任感,即“治國平天下”,故C項正確;“存天理,滅人欲”是修身的需求,不是治國平天下的需求,故D項錯誤?!敬鸢浮緾15.【解析】“要求美味,人欲也”可見人欲與天理是有區(qū)別的,故A項錯誤;“雖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可見人欲與天理有聯(lián)系之處,故B項錯誤;“飲食者,天理也”“穿衣吃飯,即是人倫物理”可見都是對現(xiàn)實生活的關注,故C項正確;“穿衣吃飯,即是人倫物理”無法體現(xiàn)天理與人欲的區(qū)別,故D項錯誤?!敬鸢浮緾16.【解析】從材料中南宋大臣不敢迎合圣意、不敢違背規(guī)則免除懲罰、不敢僥幸瀆職,可知當時大臣嚴格律己,行使自己的為國、為民的責任,故A項正確;材料中反映了大臣的為官態(tài)度,沒有體現(xiàn)大臣監(jiān)督他人,故B項錯誤;材料中體現(xiàn)了大臣要盡責盡職的決心,沒有涉及大臣規(guī)勸皇帝,故C項錯誤;材料體現(xiàn)的是大臣的盡忠職守的決心,沒有反映君臣的權力之爭,故D項錯誤?!敬鸢浮緼17.【解析】格物致知是程朱理學的求理方法,故A項錯誤;“心即理也”是陸九淵的世界觀,并非求理方法,故B項錯誤;陸九淵認為心就是理,因此求理的方法就是發(fā)明本心,故C項正確;致良知是王陽明提出的認識論,故D項錯誤?!敬鸢浮緾18.【解析】倫理道德的解讀更應該圍繞人與人的關系,材料中以圍繞忠君闡述心與理的關系,再就是問題是“旨在說明”,故A項錯誤;材料中無法體現(xiàn)“行”,只體現(xiàn)“知”,故B項錯誤;王陽明屬于陸王心悅,與程朱理學不同,王陽明求理的方式是致良知,而格物致知這種求理的方式是程朱理學的,故C項錯誤;根據材料中主旨,特別是“理豈外于吾心哉”,故D項正確。【答案】D19.【解析】材料中并沒有對佛道思想的相關提及,故A項錯誤;文化修養(yǎng)顯然并不是材料中李贄的評價,這屬于對材料中“高明者自能得之語言文字之外”的片面解讀,故B項錯誤;根據材料“蓋和尚(李贄)一一肚皮不合時宜……所評《水滸傳》,玩世之詞十七,持世之詞十三,然玩世處亦俱持世心腸也,但以戲言出之耳,高明者自能得之語言文字之外”可知,李贄的言論具有很強的社會批判精神,故C項正確;材料中并沒有提及李贄對待傳統(tǒng)儒學的態(tài)度,“反叛”一說屬于明顯的脫離材料的主觀臆斷,故D項錯誤?!敬鸢浮緾20.【解析】從材料“病民之尤者,生員也”,可知材料主要針對的是讀書人,與抨擊君主專制制度不符,故A項錯誤;從材料中主張廢除生員,即改變讀書人在國家的地位,是致力于社會變革的思想,故B項正確;廢除八股取士符合材料中“廢天下之生員而用世之材出”主張,但從材料可知顧炎武還提出了生員體制帶來的其他弊端,故主張廢除八股取士不是對材料的全面概括,故C項錯誤;材料是顧炎武對當時讀書人言行和地位的消極影響的態(tài)度,不能體現(xiàn)出其重視博學和考據,故D項錯誤?!敬鸢浮緽二、非選擇題21.【解析】(1)第一小問觀點,根據材料一,由“是天地之變,陰陽之化,物之罕至者也”得出自然界變化有規(guī)律,由“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得出自然界異?,F(xiàn)象不可怕,由“上明而政平,……無傷也;上闇(暗)而政險,……無益也”得出自然界的異?,F(xiàn)象與國家興亂無關;第二小問主張,根據所學知識,荀子的政治主張“仁義”,“王道”,君舟民水。(2)第一小問主張,根據材料二“觀天人相與之際,甚可畏也”得出天人感應;第二小問目的,根據材料二“天心之仁愛人君而欲止其亂也”得出規(guī)勸君主實行仁政(限制君權);第三小問關系,一方面董仲舒的思想是對荀子思想的繼承發(fā)展(都是探討自然界現(xiàn)象與國家治理的關系),另一方面與荀子思想又對立矛盾(有所悖離)(董仲舒認為自然界的異?,F(xiàn)象與國家興亂有密切的關系)。(3)第一小問因素,根據材料三“天者,理也,其命,理之流行者也”“夫國家之治亂存亡,亦如此而己矣”得出國家治亂存亡的關鍵因素是符合規(guī)律(遵循天理);第二小問特點,王夫之認為國家治理需要符合規(guī)律具有一定的唯物主義思想。(4)第一小問主題,從三則材料看,荀子、董仲舒、王夫之探討的共同主題是關注自然現(xiàn)象與國家治亂興亡;第二小問出發(fā)點,他們之所以探討自然現(xiàn)象與國家治亂興亡額關系出發(fā)點是為治理國家尋找理論依據。【答案】(1)觀點:自然界變化有規(guī)律;自然界異常現(xiàn)象不可怕;自然界的異?,F(xiàn)象與國家興亂無關。主張:“仁義”;“王道”;君舟民水(2)主張:天人感應。目的:規(guī)勸君主實行仁政(限制君權)。關系:既繼承發(fā)展;又對立矛盾(有所悖離)。(3)因素:符合規(guī)律(遵循天理)。特點:具有一定的唯物主義思想。(4)主題:關注自然現(xiàn)象與國家治亂興亡。出發(fā)點:為治理國家尋找理論依據。22.【解析】(1)第一小問中“代表人物”,結合所學宋明理學人物來列舉即可;第二小問“理想”,依據材料二中“君主同父親一樣享有至高無上的權威”并結合所學從“君主享有至高無上的權威,并具有完美的道德、認為道掌握在儒家手里,儒家擁有干預政治的天然權力、儒家干預政治的關鍵以及就是要設法“正君心””的角度組織答案。(2)第一小問主張,概括材料二“以為君民之間,不是主從尊卑,政府是為民而設”可得倡導君民平等、反對君主專制;概括材料二“地方發(fā)展,猶如諸侯,有相當?shù)淖灾鳈?。學校是議政的場合,其所議定,由地方長吏付之實行。這一構思,儼然是代議制,而且是地方自治的民主政治”可得主張地方自治;學校是議政場所。第二小問進步,分析上述的三點主張并結合所學知識可得對抨擊封建君主專制制度,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對以后反專制斗爭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3)第一小問區(qū)別,根據材料三“保其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及所學知識可知顧炎武認為亡國是改朝換代,亡天下是指著國內各民族的淪亡;第二小問含義,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其含義為保衛(wèi)整個國家民族,是天下人的責任。即“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敬鸢浮浚?)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