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嗣同的墨學思想體系探究,東方哲學論文_第1頁
譚嗣同的墨學思想體系探究,東方哲學論文_第2頁
譚嗣同的墨學思想體系探究,東方哲學論文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譚嗣同的墨學思想體系探究,東方哲學論文摘要:在譚嗣同的思想體系中,墨學雖不如孔學、fo學和西學重要,但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譚嗣同對墨學的接受實際上是他對歷史處境和生命處境的感受與回應,青年譚嗣同只關注墨學中的任俠精神和自然科學部分,且對任俠精神的理解只限于游俠生活和游俠理想,至其作(仁學〕時才對墨學有了更為全面和系統(tǒng)的認識。墨學內部本無派系之別,但在譚嗣同的視界中則被劃分為任俠格致兩派,譚對這兩派的理念推崇備至并親身踐行。除無條件服膺于孔學外,譚嗣同對包括墨家在內的其他諸子學講均持批判繼承態(tài)度,他基于發(fā)展民族資本主義的考量,明確表示不贊同墨子尚儉非樂的主張,并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崇奢黜儉的消費觀,實可視為對墨家思想的超越。本文關鍵詞語:譚嗣同;墨學復興;任俠;崇奢黜儉;Abstract:InTanSitongsideologicalsystem,MohismisnotasimportantasConfucianism,BuddhismandWesternlearning,butitisalsoanindispensablepart.TanSitongsacceptanceofMohismisactuallyhisfeelingandresponsetothehistoricalandlifesituation.YoungTanSitongonlypaysattentiontothespiritofChivalryandthenaturalsciencepartofMohism,andhisunderstandingofthespiritofChivalryislimitedtothelifeofknighterrantandtheidealofKnighterrant.OnlywhenhewroteBenevolenceTheory,didhehaveamorecomprehensiveandsystematicunderstandingofMohism.TherearenofactionsinMohism,butinTanSitongsview,Mohismisdividedintotwofactions,namelyChivalryandThinkingwalking.Tanhighlypraisedthetwoconceptsandpracticedthempersonally.ApartfromunconditionallysubmittingtoConfucianism,TanSitongheldacriticalinheritanceattitudetowardsothertheories,includingMohism.Basedontheconsiderationofdevelopingnationalcapitalism,heclearlyexpressedhisdisapprovalofMohismsideaofthriftisnotpleasure,andcreativelyputforwardtheconsumptionconceptofadvocatingextravaganceanddepletingthrift,whichcanberegardedasatranscendenceofMohism.Keyword:TanSitong;therevivalofmohism;chivalrous;advocatingextravaganceanddepletingthrift;晚清時期墨學得以復興,治墨者亦隨之增加,包括梁啟超、章太炎等,華而不實還存在一位雖談不上治墨但又與墨學有著特殊淵源的士人譚嗣同。與梁啟超、章太炎等人相比,譚嗣同既無(墨子〕的校勘著作,也無長篇闡述墨學思想的著述問世,其對墨學的敘述大多散見于(仁學〕當中。嚴格來講,譚嗣同對墨學更多地只是一種認知和推崇,而非研究。不過,譚嗣同雖較少從學理層面研讀墨學,但其對墨家任俠精神的踐行和對墨學的推崇則非梁啟超、章太炎等所能及。學術界當前對梁啟超、章太炎、胡適等人的墨學研究關注較多,而對譚嗣同與墨學的關系則甚少牽涉1,這與墨學與譚嗣同之間的特殊關聯(lián)不無關系。從譚嗣同甚少的敘述中探尋其與墨學的關系,似乎本身即存在著建構之嫌,但畢竟譚嗣同以身殉難之舉和崇墨貶儒的傾向等都表露出了相當明顯的墨學淵源,加之其在晚清思想史上的特殊地位,探尋譚氏烈士精神背后的墨學因素亦顯得相當必要。在不同層次的概念框架中,概念具有不同性質,概念必須在特定的框架中獲得意義[1]。墨學對于晚清不同士人亦有著不同的意義,譚嗣同的言行思想并非像某些學者講的那樣無不本之于墨學,宗之于墨學[2]。譬如,其以身殉道的俠義精神就不唯受墨家思想的影響,還與儒家殺身成仁的思想和fo教明心見性,見性成fo的生死觀有關。把譚嗣同所言所行皆歸因于墨學的結論不僅過分拔高了墨學在譚嗣同思想體系中的地位,還掩蓋了譚嗣同思想體系的復雜性和矛盾性?;谧T嗣同思想體系及其對墨學認知的特殊性,在研究譚嗣同思想中的墨學淵源時,要著重注意開掘其思想萌生的原初環(huán)境,并與譚思想體系中的其他思想以及同時代治墨者的研究相比擬,若不注意這點,就很容易出現過度解讀的情況。有鑒于此,筆者擬立足西學東漸、墨學復興的時代大背景,以譚嗣同思想體系中的儒、釋、耶等思想因素為參照,分析譚對于墨學的認知和推崇,挖掘烈士精神背后蘊含的墨學淵源,這無論是對于了解譚嗣同的思想體系,還是把握當時墨學復興的時代潮流,均具有一定價值和意義。一、譚嗣同早年對墨學的接受與認知轉向在中國學術發(fā)展史上,墨學占據重要地位。墨學由隱到顯,由微到著,直至清末構成復興潮流,蔚為壯觀。墨學在近代的復興或可視作霍布斯鮑姆筆下的被發(fā)明的傳統(tǒng)2,是西學沖擊與學術變革交相作用的結果。在晚清變局下,墨學這一傳統(tǒng)資源被充分挖掘,其摩頂放踵以利天下的精神適應了社會需要,被時人用來振世救弊和回應外來文明的挑戰(zhàn)。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墨學在近代的重現雖然是時勢使然,但也與晚清學人的推崇休戚相關。晚清士人對墨學的認知表現為兩種,一是開展學理研究,二是對墨學精神的提倡和弘揚,當然,兩者并非涇渭分明,而是互為條件,互相包含。不過,即使是對墨學純粹的學理性研究,晚清的知識分子們也會將墨學中的傳統(tǒng)因素與時勢相結合,且不能完全擺脫對墨學的認同與推崇。譬如,梁啟超就曾論道:今欲救中國,厥惟墨學。[3]章太炎亦以為:墨子之學誠有不逮孔老者,其道德則非孔老所敢窺視也。[4]毫無疑問,救亡的時代旋律促使知識分子從傳統(tǒng)資源中尋求一種精神氣力以改造萎縮的心靈,墨學正好契合了這種需要,進而推動了當時的墨學研究。對墨學的研究與推崇使得墨家的人格精神進一步為世人所認知和接受,并將其發(fā)揚光大。譚嗣同對于墨學的接受更多表現為后者,他在變法失敗后的以身殉道之舉即為例證。在對譚嗣同思想體系的建構上,墨學雖不如孔學那般對其影響至深,但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譚的書文中能夠看出,他不僅對墨家思想有著獨到見解,而且對弘揚墨學精神表現出極大興趣。譚嗣同開場接觸墨學是在1883年,其時譚只要19歲[5],但〕中明顯看出。(學篇〕共七十七則,系譚嗣同的讀書札記,凡經、史、子、集、理、化、數、天文、地理包羅萬象,這顯然與其所倡導的墨家格致理念不無關系。先秦墨學只要前后之分,并無派系之別,所謂的墨有兩派,一為任俠、一為格致實際上是譚嗣同的主觀詮釋,這與其對孔學和儒學的區(qū)分相差無幾。墨有兩派無疑奠定了譚嗣同對墨學的認知基礎,不過,格致之學實際上還與譚嗣同對西學的興趣有關,墨家當中真正使他心儀的還是任俠精神,這種任俠思想和他的游俠經歷以及豪爽的性格極為相契,對他的人生觀產生了相當影響。三、譚嗣同對墨學的推崇與崇奢黜儉的提出譚嗣同對墨家任俠與格致兩派的劃分更多的只是一種認知,其對墨學的推崇則集中表現為崇墨貶儒的取向。當然,基于譚嗣同對孔學和儒學的區(qū)分及其對孔學的服膺,此處的儒并不包括孔學。譚嗣同以為墨家思想除了尚儉非樂,似未足見于大同[7]289之外,其所蘊含的兼愛理念足以與孔子的大同理想相媲美。和歷代封建統(tǒng)治者崇儒抑墨不同,譚氏在關于仁的學講上把墨家提高到與儒家一樣的高度,實則具體表現出了他崇墨貶儒的傾向。1894年前后,他就曾與梁啟超、夏曾佑等發(fā)起過排荀運動,以實際行動踐行了貶儒觀念。當他歷經世事,心智較成熟之際,救世理念促使他運用兼愛理想抨擊綱常名教,為墨家正名。譚嗣同引兼愛之旨大膽針砭時弊,指出了士大夫之才窘文字之禍烈王道圣教典章文物之亡[7]341等種種亂象。針對歷來把墨子兼愛思想講成是亂親疏之言的觀點,譚嗣同發(fā)出了墨子何嘗亂親疏哉的質問,并辯護道:親疏且無,何況于亂?不達乎此,反詆墨學,彼烏知惟兼愛一語為能超出體魄之上而獨任靈魂,墨學中之最合以太者也。[7]312最合二字不僅闡發(fā)了兼愛和以太的統(tǒng)一性,且進一步表現出他對墨家兼愛之旨的推崇。他對儒家綱常名教的批判以及對墨家兼愛之旨的推崇,正是為了沖決各種阻礙通仁的網羅,到達一則通,通則仁的境界。譚嗣同在很多方面對墨學推崇備至,但在某些方面也會有自個的理性考慮。譚贊同墨家的任俠兼愛思想,并親身踐行,但同時又以為墨子的尚賢非樂是苦人的思想[7]289。不過,即使譚嗣同把墨子的尚賢非樂主張斷為苦人之策,他也沒有圍繞其展開批判,而是把矛頭指向了儒家封建倫理綱常的消費觀,明確提出了崇奢黜儉的主張。墨子的尚儉非樂是針對儒家所倡厚葬和禮樂建設等現象提出的,譚嗣同批判的主題亦圍繞儒家儉而有禮思想展開。能夠看出,盡管譚嗣同不認同墨子的主張,但在批判對象上卻與墨子站在了同一戰(zhàn)線,此中緣由與譚嗣同崇墨貶儒的傾向不無關系。崇儉戒奢是中國傳統(tǒng)社會共推的美德,儉甚至被推崇為決定朝代興衰的重要因素。譚嗣同一反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崇儉戒奢的主張,提出崇奢黜儉的消費觀,實是基于發(fā)展民族資本主義的考量。在詳細的批判內容上,譚嗣同揭露了封建君主一邊自我標榜節(jié)省,一邊過著奢靡生活的真面目,將對崇儉的批判與君主專制聯(lián)絡起來。譚嗣同講道:自儉之名立,然后君權日以尊。[7]326譚嗣同隨后的批判亦緊緊圍繞這種言行不符的現象展開。譚氏將士大夫儉者,美德也的講教斥為鄉(xiāng)愿之所以賊德[7]322,以為他們所吹噓的儉是以奸猾桀黠之資,憑藉高位,尊齒重望,陰行豪強兼并之術,以之欺世盜名焉[7]322。更有甚者,譚把儉歸為統(tǒng)治者的愚黔首之慘術[7]325,而民眾拂性之本然,相率出于儉[7]326。封建統(tǒng)治者自我標榜的儉固然具有欺騙性,但也絕不可能是民眾思想落后的根本源頭。顯然,譚嗣同在這里表現出了激進的、不理性的一面,他為了給其所倡導的經濟政策立論,給儉強加了很多罪名。批判之余,譚嗣同亦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很多發(fā)展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主張。他將奢與儉的利害進行比照,以為儉只是獨室家子孫之為計,而奢固然為害甚烈,但是害止于一身家,而利十百矣[7]322-323。譚嗣同還警告保守派假如仍然堅持崇儉戒奢的老觀念,那么不出數十年,人皆餓殍,而人類滅亡之一日[7]325。譚在這里無疑有把消費的作用過度夸張之嫌,不過,也正是這種激進的批判為他發(fā)展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措施營造了聲勢。隨即,他設想出將來世界的藍圖:有礦焉,建學興機器以開之有田焉,建學興機器以耕之,凡木材、水利、畜牧、蠶織咸視此。[7]324他甚至還鼓勵富人投資,以為富人們與其守財以節(jié)省,不如用于發(fā)展實業(yè),富人所設機廠使得窮民賴以養(yǎng),物產賴以盈,錢幣賴以流通[7]324,最終最大的盈利者還是富人。譚氏鼓勵富人投資辦廠,以帶動流通,同時他也支持與外國全面通商,針對通商致貧的講法,提出了通商相仁通商兩利的主張。譚嗣同崇奢黜儉消費觀的提出或可視作其對墨家思想的一種超越。從譚的闡述中能夠看到,其之所以不認同墨子的節(jié)用節(jié)葬觀念,批判儒家儉而有利的消費觀,實是基于發(fā)展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考量。在他看來,假如人人都力行節(jié)省,自然也就無法帶動社會消費。譚嗣同在批判經過中雖然有創(chuàng)造性的一面,但在某些方面也顯露出資產階級的不成熟,如他把傳統(tǒng)的節(jié)省美德貶低得一無是處,并把中國經濟的落后完全歸結于節(jié)省。除此之外,譚嗣同對帝國主義心存夢幻想象,希望外國資本能夠對建設中國予以幫助,他并未認識到帝國主義強行開埠的侵略性,反而將其講成是仁義之舉。不過,我們又不得不成認他這種激進觀點充滿了愛國因素,譚嗣同崇奢黜儉的主張主要是為了沖決網羅,發(fā)展民族資本主義,盡管譚嗣同的主張存在著種種缺陷,但卻符合鴉片戰(zhàn)爭以來的歷史潮流。四、結束語相比同時代的其他士人,譚嗣同的思想體系較為特殊,主要表如今兩個方面:一是龐雜,梁啟超就曾形象地形容他欲將科學、哲學、宗教冶為一爐[10];二是兼及改進和革命的成分。而在其龐雜的思想體系中仍然能夠很明顯地看出,墨學在譚嗣同的思想體系中不占主要地位,譚嗣同對墨學闡述最多的無疑是其調燮聯(lián)融于孔與耶之間近各孔、耶,遠探fo法[7]289的中介功用,但墨學到底怎樣發(fā)揮這種中介功用,譚在篇幅有限的(仁學〕中并未給出明確答案:,相關研究也未對這一問題深切進入討論。不過,我們或可從譚嗣同一段關于仁和以太的闡述中窺得墨學這種中介學講的運作機制。譚曾經集中闡發(fā)過各家關于仁的學講與以太的聯(lián)絡,他以為以太能夠有多元化的表述:孔謂之仁,謂之元,謂之性墨謂之兼愛fo謂之性海,謂之慈善耶謂之靈魂,謂之愛人如己視敵如友[1]293-294。由此觀之,譚嗣同在闡述仁的時候并非獨尊一家,而是牽涉到了孔、fo、耶、墨各家關于仁的學講,這種廣泛涉獵、博采眾長的做法無疑就是其所推崇的墨家格致派的特征,格致是一種手段,也是墨學作為中介學講的本質。除此之外,譚嗣同在其著述中也對莊、列、老等其他諸子學講有所牽涉,但在關于仁即(仁學〕核心義理的闡發(fā)上,除了孔、釋、耶三種主要思想外,只選取了墨家的兼愛,足以看出墨學這種中介學講在其心中的地位要遠高于孔學以外的其他諸子學講。譚嗣同在兩次寫給唐才常的信中提到了他對待傳統(tǒng)學講的態(tài)度,即:諸子百家,其言道有不相入者,亦有道同而異術者,要在善取之罷了。[7]529他對墨家也持這種批判繼承的態(tài)度。在譚嗣同的視界中,墨學可分為格致和任俠兩派,二者是溝通諸家的中介,其兼愛理念與以太的本質最為相契,甚至能夠與孔子的大同理想相媲美。譚嗣同對墨家任俠與格致兩派的劃分更多地只是一種認知,他對墨學的推崇則集中具體表現出在崇墨貶儒的取向上。不過,譚嗣同雖在多方面對墨學推崇備至,但在某些方面也會有自個的理性考慮,他不贊同墨子尚儉非樂的主張,并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崇奢黜儉的思想,實是對墨家思想的超越。譚嗣同對墨學的認知有其特殊性,也有普遍性,關于譚嗣同對墨學的認知與推崇甚至是超越,也只要放在當時的時代脈絡中才能更好地理解。以下為參考文獻[1]孫正聿.哲學通論[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8:52.[2]李禹階.譚嗣同的墨俠精神與墨家思想[J].重慶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1(3):70.[3]梁啟超.子墨子學講[M].上海:中華書局,1937:1.[4]劉小新.章炳麟箴言錄[M].北京:中國文聯(lián)出版公司,1997:98.[5]楊廷福.譚嗣同年譜[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42.[6]梁啟超.譚嗣同傳[J].清議報,1898(4):20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