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6.1固體圖像傳感器檢測技木第六章圖像傳感器檢測系荷耦合器/p>
電荷耦合器件(charge—CoupledDevices)簡稱CCD,是1970年由美國貝爾實驗室首先研制出來的新型固體器件。作為MOS技術的延伸而產生的一種半導體器件CD作為一種多功能器件,有三大應用領域:攝像、信號處理和存貯。特別是在攝像領域,作為二維傳感器件,CCD與真空攝像器件相比,具有無灼傷,無滯后,體積小,低功耗、低價格、長壽命等優(yōu)點播級電視攝像機中,CCD攝像機可與真空器件攝像機“平分秋色”。而在閉路電視、家庭用攝像方面,CCD攝像機則呈現出“一統(tǒng)天下”的趨勢。在工業(yè)、軍事和科學研究等領域中的應用,如方位測量、遙感遙測、圖像制導,圖像識別等方面更呈現出其高分辮力,高準確度,高可靠性等突出優(yōu)點/p>
圖像傳感器實際上只能記錄光線的灰度,也就是說,它能記錄光線的強弱,但卻沒有辦法分辨顏色,而我們最需要的卻是光線的顏色。目前CCD主要的解決方式是在每一個光電二極管上都采用了濾光器,使對應的光電二極管只能記錄相應單色光。
各種單色分別被相鄰的光電二極管記錄下來,生成的圖像顏色是分離的,最后還需要通過一些處理過程把這些數值合成為彩色的圖像。數碼相機里面,這個處理過程稱之為插值。通常的做法是計算1個像素周圍8個像素的顏色值,然后根據它自身所記錄的顏色值,結合計算出最終像素的混合顏色值。
由于CCD攝像機所具有的各種突出優(yōu)點,所以從發(fā)明至今僅20多年其發(fā)展速度驚人。近10年來,CCD攝像機的應用已深入到各個領域,可以說是跨行業(yè)、跨專業(yè)多方面應用的一種光電產品。它的用量以每年20%的速度遞增。一、概/p>
CCD傳感器有兩種第一、特殊CCD傳感器,如紅外CCD芯片(紅外焦平面陣列器件)、高靈敏度背照式和電子轟擊式CCD、EBCCD等,另外還有大靶面如2048×2048、4096×4096可見光CCD傳感器、寬光譜范圍(紫外光→可見光→近紅外光→3-5μm中紅外光→8-14um遠紅外光)焦平面陣列傳感器等。目前已有商業(yè)化產品,并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CD攝像機應用領域的發(fā)展趨勢1、CCD攝像機的應用領域
CCD攝像機應用領域在不斷的擴展,應用技術的深化又促進CCD攝像機的多樣化產品的生產??傮w有MOBILE、PUBLIC、HOME三個方面,其中有1)Camcorder攝錄一體化CCD攝像機。從中國電子工業(yè)部市場預測數據獲悉,2000年需求量可達150萬臺。(2)TVphone據資料介紹,有些移動電話公司正在研發(fā)可帶視頻圖像攝入和顯示的手機即大哥大3)PCcamera到21世紀初葉,隨著電腦網絡系統(tǒng)的發(fā)展,PCCamera作為電腦前端和圖像輸入系統(tǒng),CCD攝像機將以不可阻擋的發(fā)展勢頭深入到各種電腦應用的方方面面,也會很快進入家庭。借助電腦網絡,實現音、視頻同步遠程通訊。預計到2000年,我國PC機年銷量將為1056萬臺,僅按計算機配套率20%估算,PCcamera的需求量將為211.2萬臺4)Doorphone隨著住宅商品化,各種現代化住宅樓像雨后春筍般撥地而起,民用住宅的安全防范已提到日程上來,許多住宅可在室內及時地看到來訪客人的實時圖像和室外局部區(qū)域的情況,也為防范壞人入室作案起到有效的監(jiān)控作用5)Scanner由于計算機網絡的普及,所以為了提高各種資料、文字的輸入速度,可采用各種掃描儀,讀取經過文字識別的資料,可將讀入的文字資料轉換成文件存入計算機進行編輯,以便在網絡上交流。按PC機配套率10%計算,可需線陣和面陣CCD傳感器105.6萬臺6)BarCodeRegister(BCR)條形碼記錄器在各種商業(yè)流通領域如商場、倉儲連鎖店等普遍采用。條形碼物品記錄識別系統(tǒng)與計算機聯(lián)網可隨時取得各種數據。(7)Medical醫(yī)用顯微內窺鏡利用超小型的CCD攝像機或光纖圖像傳輸內窺鏡系統(tǒng),可以實現人體顯微手術,減小手術刀口的尺寸,減小傷口感染的可能性,減輕病人的痛苦。同時還可進行實時遠程會診和現場教學8)VehicleCamera在各種車輛中加裝CCD攝像機可以使駕駛人員借助車內CCD攝像機、車上的后視鏡系統(tǒng)和駕駛員前面的顯示器,不僅可隨時看到車內的情況,而且可在倒車時觀察后面的道路情況,在向前行進過程中也能隨時看到后方車輛所保持的距離,提高了行車安全9)ClosedCircuitTelevision(CCTV)CCTV是近幾年被大家廣泛注意的電視監(jiān)控系統(tǒng),目前,已發(fā)展成為一種新的產業(yè)。以CCD攝像機為主要前端傳感器,帶動了一系列各種配套的主機和配套設備以及傳輸設備的研制和生產企業(yè)11)PersonalDataAssistant(PDA)個人數據秘書系統(tǒng)是一種體積小于筆記本的電腦,是功能齊全的計算機系統(tǒng),可以完成多種數據管理功能,并可借助移動電話上的Internet網進行遠程傳送資料、發(fā)傳真等12)DigitalSignalCamera(DSC)數碼照相機是近兩三年投放市場的一種新型照相機。由CCD傳感器采集的圖像信號經過數字處理后,可被記錄在磁卡上,由計算機讀取磁卡上的圖像數據再現出圖像,并可借助各種圖像處理軟件進行圖像編輯和圖像處理。0755-833764891CCD的物理基礎
CCD是基于MOS(金屬—氧化物—半導體)電容器在非穩(wěn)態(tài)下工作的一種器件。因此,必須了解MOS電容器的穩(wěn)態(tài)和非穩(wěn)態(tài)工作及其與CCD的關系。0755-833764891.1穩(wěn)態(tài)下的MOS電容器
(一)理想MOS系統(tǒng)
MOS結構如圖13—l所示。在硅片上,生長一層SiO2層F,厚度為dox
再蒸鍍上一層金屬鋁作為柵電極。硅下端制成歐姆接觸,便構成一個MOS二極管或MOS電容器。VG為加在柵電極上的偏壓,當柵電極對地為正時,則VG為正;反之,VG為負導體作為底電極,稱為“襯底”。襯底分為P型硅襯底和N型硅襯底,它對應不同的溝道形式,由于電子遷移率高,所以,大多數CCD選用P型硅襯底。下面以P型硅襯底MOS電容器為參照進行說明/p>
MOS電容器的狀態(tài)是隨柵極電壓VG的變化而不同的。在VG為零時,Si表面沒有電場的作用,其載流子濃度與體內一樣。Si本身呈電中性,電子能量從體內到表面都相等,所以能帶是平坦的,不存在表面空間電荷區(qū)。這種狀態(tài)稱為“平帶狀態(tài)”/p>
當在柵極加上電壓,即VG不為零時,Si表面的電荷和電勢分布可通過求解下面的泊松方程式得到:式中,ρ為電荷密度;ε為硅的介電常數。下面分三種情況討論/p>
1.VG
<0的多數載流子積累狀態(tài)當在金屬柵極上加上直流負偏壓,即VG
<0時,電場使Si內一部分可移動空穴集中到Si—SiOz界面,在Si表面形成多數載流子積累層。這種狀態(tài)稱為“積累狀態(tài)”。當達到熱平衡時,VG的一部分降落在SiOz層內,其余部分將作用于半導體表面而引起表面勢Vs。由于Vs
<0,則-eVs
>0,表面處能帶向上彎曲,從而導致表面附近的價帶中比體內有更多的空穴,使表面呈現強P型了保持MOS系統(tǒng)的電中性條件,金屬柵極上的負電荷與半導體積累層中的正電荷正好相互補償。但金屬的費米能級與半導體的費米能級并不相等,即EFM≠EFS
,其差值正好是VG與電子電荷的乘積。若此時在VG上疊加交流小信號時,積累在界面處的空穴數將相應于交流信號的變化而變化流響應的時間為τ=ρε。ε,這里ρ是硅電阻率。硅的響應時間τ約為10-12S所以,積累狀態(tài)下可將半導體襯底同金屬板一樣對待,則每單位柵面積下的MOS電容為式中,εox為SiOz的介電常數/p>
2.VG
>0的多數載流子耗盡狀態(tài)
當在柵電極上加上VG
>0的小電壓時,P型襯底中的空穴從界面處被排斥到襯底的另一側,在Si表面處留下一層離化的受主離子,這種狀態(tài)稱為多數載流子“耗盡狀態(tài)”。這種情況相當于MOS電容器充負電??蓪⒖臻g電荷區(qū)中的負電荷密度寫/p>
但由于是P型村底,故ND≈0;在耗盡時,空間電荷區(qū)中p(x)<<NA,空間電荷區(qū)中的電子濃度n(x)<<NA,所以,在耗盡近似下,上式可簡化充電區(qū)域(空間電荷區(qū))稱為耗盡層。此時表面勢VS>0,則-eVS<0,表面處能帶向下彎曲,如圖所示。由于能帶彎曲,越接近表面,費米能級EFS與價帶頂E+的間隔越大,構成空穴勢壘,表面處空穴濃度比體內少,甚至于完全沒有空穴,即多子從表面耗盡盡層中的電勢分布可通過求解泊松方程得出,即用x=xd處,V=0,即體內電勢為零,及dV/dx=0的邊界條件求解上式,得
當x=0時,表面勢如下由此可求得耗盡層厚度為空間電荷區(qū)內單位面積的電荷量面處的電場電壓VG為SiO2中的電壓降和表面勢之和當柵電壓有微小變化ΔVG時,電極中的電荷量與硅中的電荷量大小相等,符號相反。若ΔVG引起電極上電荷量的變化為ΔQ,成電容形式,即有
(13一16)式中,為耗盡層電容。從上述各式可得到柵電容與柵電壓VG的函數關系如下
(13一17/p>
表面勢的概念對理解電荷耦合器件工作原理是很重要的,由可知,在一定的摻雜濃度下,表面勢VS與柵極偏壓VG有關,因為xd與VG有關/p>
3.VG>Vth>0的反型狀態(tài)
在上述基礎上正電壓VG進一多增加,表面處能帶相對體內進一步向下彎曲,當VG超過某一閾值時,將使得表面處禁帶中央能級Ei降到EFS以下,導帶底E-離費米能級置EFS
,更近一些。這表明表面處電子濃度超過空穴濃度,已由P型變?yōu)镹型。這種情況稱之為“反型狀態(tài)”。而從圖中還可看出,反型層到半導體內部之間還夾有一層耗盡層。0755-833764890755-83376489
反型狀態(tài)可分為弱反型和強反型兩種情況。當表面勢VS增加到正好等于體內費米勢φF
時,在表面EF達到Ei,表明表面處電子濃度開始超過空穴濃度。這種情況稱為“弱反型”/p>
所謂強反型狀態(tài)定義為表面處反型載流子濃度ns已達到體內多數載流子p0的濃度,即ns>p0表面處電子濃度可寫為式中,no和p0分別為p型半導體內熱平衡時的電子濃度和空穴濃度常發(fā)生強反型的條件寫成從式中可以看出,半導體襯底摻雜濃度NA越高,半導體表面越不易反型/p>
在強反型狀態(tài)下,表面處電子濃度隨VS增加呈指數地增長,而VS隨耗盡層寬度xd呈二次函數增加。因此,一旦出現反型層,即使提高柵電壓,使柵極的正電荷進一步增加,但由于反型層中的電子也增加而維持平衡,結果耗盡層寬度幾乎不變,即達到耗盡層寬度最大值。可式也表明在一定溫度下,NA越大,則xdmax越小。聚集在反型層中的電子由耗盡層中的熱激發(fā)產生的電子—空穴對供給。由于這種機構產生比較緩慢,即使在直流電壓上疊加上小的交流電壓,反型層的電子數也不能響應這種交流變化。所以在強反型狀態(tài)下,耗盡層達到最大寬度xdmax而且不隨VG而變化,MOS電容將達到極小值并大致保持恒定/p>
在MOS結構中,表面出現強反型狀態(tài)時對應的外加偏壓VG稱為閾值電壓(又叫開啟電壓),常用Vth表示/p>
從圖中的能帶看到,對表面反型層的電子來說,一邊是SiO2絕緣層,它的導帶比半導體高許多。另一邊是彎曲的導帶形成的一個陡坡,其代表由空間電荷區(qū)電場形成的勢壘以,反型層中的電子實際上是被限制在表面附近能量最低的一個狹窄區(qū)域。因此,常稱反型層為溝道。P型半導體的表面反型層是由電子構成的,所以稱為N溝道。反之,N型半導體稱為P溝道。0755-833764892CCD的工作原理和結構CCD是一行行緊密排列在硅襯底上的MOS電容器陣列,它具有存儲和轉移信息的能力,故又稱為動態(tài)移位寄存器。為了了解CCD的工作原理,必須了解MOS電容之間的耗盡層耦合。0755-833764892.1耗盡層耦合考察兩個間隔較大的MOS電容器,在兩個金屬柵極之間沒有被金屬覆蓋那部分的氧化物下的表面勢,將由氧化層上面的情況、固定氧化物電荷Qf及襯底摻雜濃度等確定這種情況下,不可能使一個MOS電容器中存貯的信息電荷轉移到另一個MOS電容器中兩個金屬柵極彼此足夠靠近時,其間隙下的表面勢將由兩個金屬柵極上的電位決定,從而就能夠形成兩個MOS電容器下面耗盡層的耦合,使一個MOS電容器中存貯的信號電荷轉移到下一個MOS電容器中去CD能否成功地工作,首先決定于金屬電極的排布情況。為了找出最佳的間隙寬度,必須對各種尺寸的器件求解二維泊松方程并給出表面勢作為間隙的函數曲線所得結果看,為保證表面勢不形成高的勢壘,間隙寬度g應小于3μm。如果g等于3μm,勢壘基本消失。g<3μm時邊緣效應還可以加速電荷的轉移。上述模型中取dox=0.3μm,但實際中常采用dox
=0.1μm。這樣,要實現相鄰MOS電容的勢阱良好耦合,必須要求間隙里g<1μm。0755-833764892.2CCD的工作原理
當CCD工作時,可以用光注入或電注入的方法向勢阱注入信號電荷,以獲得自由電子或自由空穴。勢阱所存貯的自由電荷通常也稱為電荷包。在提取信號時,需要將電荷包有規(guī)則地傳遞出去,即進行電荷的轉移CD中電荷的轉移必須按照確定的方向。為此,MOS電容器列陣上所加的電位脈沖必須嚴格滿足相位時序要求,使得任何時刻勢附的變化總是朝著一個方向圖所示,當電荷從左向右轉移時,在任何時刻,當存貯有信號電荷的勢斷抬起時,與之相鄰的右邊的勢階總比該勢斷深,這樣才能保證電荷始終朝右邊轉移常在CCD的MOS列陣上將幾個相鄰的MOS電容器劃分為一個單元而無限循環(huán),每一單元稱為一位。將每一位中對應位置上的電容柵極分別連在各自共同的電極線上,稱之為相線。如圖13—10(a)中所示,三相CCD中l(wèi)、4、7…為一共同相線,2、5、8…及3、6、9…分別為另外二個共同相線??梢?,一位CCD中包含的電容器個數即為CCD的相數,或者說每相線連起來的電容器的個數即為CCD的位數。0755-833764890755-83376489圖中給的是N襯底P溝道情況,而對P襯底N溝道情況,只需將所加電壓反極性即可。上述這種P溝道情況,因其必須加負極性柵壓,且空穴的遷移率低,故除特殊用途外,通常大多都是使用N溝道CCDCD中信號電荷的轉移還必須沿確定的路線。所以,在工藝設計時必須考慮好溝道與溝阻。電荷轉移的通道稱為溝道。而限定溝道的部分稱為溝阻,根據前邊的討論,在相同VG下,NA越高,Vs越低。所以可以在設計為溝阻的部位做更高摻雜,形成溝阻,從而確定溝道。0755-833764892.3CCD的基本結構
1.轉移電極結構轉移電極結構通常按照每位采用的電極相數來劃分。對于普通結構的CCD,為了使電荷包單向轉移,至少需要三相。對于特殊結構的CCD,也可采用二相供電或四相供電等方式/p>
(l)三相電極結構(三相CCD)
三相CCD的結構使電荷定向運動,采用對稱電極結構,三相CCD是最簡單的電極結構。因為在某一確定的時刻,對存貯有電荷的電極而言,兩個相鄰電極,需要一個被“打”開,另一個保持“關”閉,以阻止電荷倒流。通常這種電極結構有三種形式三相單層鋁電極結構:它是一個完整的三相CCD單層鋁電極結構。是在輕摻雜的硅襯底上先生成一層0.1μm的SiO2,而后在SiO2上蒸發(fā)一層鋁,采用光刻工藝形成間隙很窄的電極。這種結構存在明顯的缺點。電極間隙處SiO2表面裸露在周圍氣氛中,有可能沾污SiO2表面,造成表面勢不穩(wěn)定,影響轉移效率/p>
②三相電阻海結構:為得到封閉的電極結構,采用的方法之一就是引用硅柵結構。在氧化物層上沉積一層多晶硅,然后按要求對電極區(qū)域選擇摻雜(硼或磷),形成三相電極形狀,電極間互連和焊接區(qū)采用蒸鋁來實現種結構是封閉式,性能穩(wěn)定,成品率高。但由于光刻和多晶硅定域摻雜難以保證電極間高阻區(qū)很窄,使得每個單元尺寸較大,這樣的結構僅用于小型列陣器件。而且電極低阻區(qū)的電阻率必須合適,既要低得足以使電勢能跟隨時鐘波形的變化,又不能產生過大的功率耗散,這是難以掌握的困難問題/p>
③三相交疊硅柵結構:三相交疊硅柵結構是常用三相交疊電極結構形式。電極間窄間隙,又封閉的電極結構。三相交疊電極可以是多晶硅,也可以是鋁金屬,或者兩種混用相交疊硅柵的形成工藝是,先在硅表面生成一層高質量的氧化物,跟著沉積一層多晶硅,摻雜后按規(guī)定圖案光刻出第一組電極;而后再進行熱氧化,形成一層氧化物,再沉積多晶硅、摻雜,第二次光刻出第二組電極;第三組電極形成方法與第二組電極相同介質層也可采用復合介質層,如SiO2-氮化硅。若采用鋁柵,則用陽極氧化法來形成電極間的絕緣層。這種結構可得到小至幾百納米的電極間隙,單元尺寸也小,溝道又是封閉式的,因而受到歡迎了發(fā)揮各類CCD結構的最佳性能,對時鐘脈沖有一定的要求。對三相時鐘脈沖有三點要求:①三相時鐘脈沖有一定的交疊,在交疊區(qū)內,電荷電源勢阱與接收勢阱同時共存,以保證電荷在這兩個勢阱間充分轉移;②時鐘脈沖的低電平必須保證溝道表面處于耗盡狀態(tài);③時鐘脈沖幅度選取適當/p>
(2)二相CCD電極結構為使CCD能在二相時鐘脈沖驅動下工作,電極本身必須設計成不對稱性,在這種不對稱電極下產生體內勢壘,保證電荷能定向運動現不對稱電極結構,可利用同一電極下不同氧化物厚度臺階和離子注人來產生體內勢壘相多晶硅柵極結構。二相時鐘方法在結構上和時鐘驅動上都很簡單。但它也有缺點,即因為厚氧化層下面是阻擋勢壘,不能存貯電荷,加之勢阱勢壘差減小,所以,能夠存貯在勢阱中的信號電荷量比三相時鐘情況少。0755-833764890755-833764890755-833764890755-83376489二相CCD結構可以采用l(1/2)工作模式驅動,即一個柵電極加一定的直流偏壓,另一個柵電極加時鐘脈沖。雖然這種工作模式比一般的二相方式的時鐘脈沖擺幅要大些,但驅動的外圍電路可以簡化,受到用戶歡迎/p>
(3)四相CCD電極結構奇數電極位于厚SiOz上,偶數電極位于薄SiOz上。因此,即使在同一柵電壓下,偶數電極下面的耗盡層要深一些。0755-833764890755-833764890755-83376489
四相CCD工作狀態(tài)與三相器件、二相器件相比,較為適合于工作時鐘頻率很高的情況(如100MHz),此時驅動波形接近正弦波/p>
除了上述三種電極形式CCD外,還有一種虛相CCD結構形式。這種形式可以看作是二相CCD的l(1/2)工作驅動模式的推廣,即把保持直流電壓的電極不做在柵氧化層上面,而是在柵氧化層下硅表面上注入一淺的P型層作閾值位移用。只要注入劑量足夠大,則不管柵壓為正為負,表面勢將始終鉗位在零,故其上有無電極已無所謂。實際上是堆積在表面的薄空穴層對下面的埋溝起著“虛”柵的作用。這樣驅動虛相CCD實際上只要一個時鐘相脈沖,從而將大大地簡化驅動電路。0755-833764890755-83376489以上的討論也告訴我們,器件驅動電路的簡化是以器件內部結構的復雜化為代價而得到的/p>
2.轉移溝道結構
CCD的電荷轉移溝道有兩種形式,即表面溝道和體內或埋溝道形式。前者稱為表面CCD,簡記為SCCD;后者稱為埋溝CCD,簡記為BCCD。前面介紹的原理都是表面CCD的,因此,這里只介紹埋溝CCD面CCD存在如電荷轉移速度和轉移效率低等問題。其主要原因是受表面態(tài)和遷移率的影響。在Si和SiO2界面處的表面態(tài),能夠接受電荷包中的電子,也能向電荷包發(fā)射電子電荷包轉移時,空的界面態(tài)從溝道中獲得電子,如果它能很快地把這些電子釋放出來,隨原電荷包一起前進,將不影響轉移效率若釋放慢,則電子將進入后續(xù)的電荷包,造成信息損失。為了避免表面態(tài)的這種影響,將電荷轉移溝道做在體內,從而形成埋溝CCD/p>
埋溝CCD的原理如圖所示。設襯底為P型,在硅的表面注入雜質,如磷,典型濃度為1012/cm2:使之形成N型薄層。在N型層的兩端做上N+層,起源和漏的作用開始時,VG=0,N+區(qū)加上足夠的正偏壓,并取襯底為零電位,這樣柵極相對于N層為負,于是在N區(qū)形成場感應耗盡層(電子耗盡),其厚度為dl,同時由于N和P之間施以反偏壓,故形成體內耗盡層,其厚度為d2十d32和d3分別為耗盡層擴展到N區(qū)及P區(qū)的部分。d2
d3
隨偏壓的升高而增大。但當d2
同d1相接觸時,N區(qū)全部電離,d2不能再增加。若設d1同d2的交界線為z,則在極限情況下,Vz不隨偏壓而改變溝CCD的能帶圖。從圖中可以看出最低勢能不在界面處,而是在體內。此處能夠收集電子,作為電子通道。當通道內有自由電荷時,勢能發(fā)生變化/p>
埋溝CCD與表面CCD電荷轉移機理的區(qū)別在于:①前者攜帶信息的電子是N層中的多子,而后者則是P層中的少子;②表面CCD中的信號電荷集中在界面處很薄的反型層中,而埋溝CCD的信號電荷集中在體內的z平面附近/p>
如果施以正的柵壓,則勢能曲線下降,且P區(qū)耗盡層加寬型的埋溝CCD結構如圖13—25所示。它的輸入與輸出部分與表面CCD相似/p>
埋溝CCD在性能上則至少在以下幾點上優(yōu)于表面CCD:①因信號電荷在體內存貯和轉移,避開了界面態(tài)俘獲信號電荷的不良影響,所以轉移損失率較小,一般比表面CCD小1一2個數量級。
3.輸入、輸出結構典型的CCD的輸入、輸出結構如圖所示。在CCD的主體兩端分別加上輸入二極管(ID)和輸入柵(IG)構成電荷的輸入結構,輸出控制柵(OG)和輸出二極管(OD)構成電荷的輸出結構l)信號電荷的注入表面CCD的信號電荷注人有光注入和電注入兩種形式。作為光注入,只要把光敏區(qū)的光敏元柵極施加正電壓使柵極下產生耗盡勢阱,則光敏區(qū)產生的光生載流子被收集到這個勢阱中去。當轉移柵為高電平時,信號電荷將從光敏區(qū)寄存器轉移到水平移位寄存器,完成光注入謂電注入,實際上就是對CCD勢阱電容注入電荷。完成這種輸入的結構通常是由一個輸入二極管,一個或幾個輸入控制柵構成。其工作模式可以是多種多樣,但總的要求是輸入線性好,噪聲低。常用的方法有動態(tài)電流積分法、二極管截止法和電位平衡法等。但在實際中,電位平衡法應用最廣泛,所以我們只重點介紹該方法位平衡法是利用輸入柵Gl表面勢與存貯柵G2表面勢平衡來獲得信號電荷的,如圖13—27所示。其具體步驟是入柵壓Gl保持恒定電壓。輸入信號加在G2上,開始時輸入二極管加低電位脈沖,此時由于VG2。>VD,故信號電荷注滿G2勢斷。然后立即升高二極管電位,使之處于強反偏狀態(tài)樣G2存貯勢阱中多余的電荷則向二極管區(qū)倒流,直到Gl下面的表面勢同G2下面的表面勢相等為止衡時Gl下無電荷,G2勢阱中的電荷由式從上式可知,電位平衡法注入的信號電荷與兩個相鄰柵極的電勢差成正比,但因VGl是固定的,所以Qs同信號電壓VG2成正比樣的電荷可以分為信號電荷和襯底電荷,也就是說,注人到勢阱的絕對電荷量不代表信號電荷,而電荷量的差值才是信號電荷。這個襯底電荷相當于“胖0”電荷位平衡法不僅線性特性好,有高信噪比,而且信號電荷在轉移過程中,不會因界面態(tài)及電荷轉移不完全而使信號失真。此外,電位平衡法消除了柵注人法所帶來的隨機噪聲。它是目前表面CCD作為模擬信號處理較理想的輸入方法/p>
(2)信號電荷的輸出信號電荷經輸入結構變成大小不同的電荷包后,就在時鐘脈沖驅動下沿CCD溝道轉移,很快轉移到輸出端的最后一個時鐘電極下面。如何將電荷包無破壞地檢測出來是輸出結構的任務。通常CCD輸出信號電荷的檢測有電流輸出和電壓輸出兩種方式電流輸出常用的電流輸出結構如圖13—28所示。采用反偏二極管,外加片外放大器構成輸出電路。φ3下面的電荷包經輸出柵OG后,進入強反偏的擴散層二極管OD,使之表面勢升高復位電壓使二極管重新回到原電位時,就有電流流人體外放大管。該方法有較好的線性,但需外接放大器構成大的電容。由于電荷轉移到偏置的輸出擴散結是完全的電荷轉移過程,本質上是無噪聲的。影響讀出線性和加入噪聲的主要是與輸出二極管相關的電容大小,及放大器的噪聲/p>
②電壓輸出常用的電壓輸出有浮置擴散放大器輸出(FDA)和浮置柵放大器輸出(FGA)等方式。這里主要介紹浮置擴散放大器輸出,其輸出結構如圖13—29所示構中,除輸出柵和輸出二極管外,還在同一芯片上集成一個復位MOS-FET(Tl)和一個讀出MOS-FET(T2)。浮置擴散層的輸出信號直接送給讀出MOS-FET的柵極始時,擴散層在復位晶體管Tl的復位電位作用下處于強反型狀態(tài)。當電荷流人時,擴散層下的表面勢升高。升高量為式中,CFD為浮置擴散節(jié)點上的總電容/p>
在上述電路中,T2具有低的輸入電容和低的輸出電阻。二極管的耗盡層電容隨其上的電位而變化下構成非線性因素。這個因素可通過采用小的耗盡層電容來減少。如采用高阻襯底材料和小的二極管面積,或連接一個比二極管大的固定負載電容置柵放大器輸出結構如圖13—30所示。其特點是,用于取出信號的柵極浮置于溝道上面的氧化層中間,加有固定的偏置電壓。當電荷包在浮置柵下通過時,浮置柵上由于電容耦合產生電位變化。0755-833764890755-83376489§6.2真空攝像系視型電真空成像原理0755-833764890755-833764890755-83376489電視技術的出現,使人類擺脫了必須面對景物才能觀察的限制,從而開拓了一條實時圖像傳輸的技術途徑。電視是利用無線電或有線電電子學的方法來傳送和顯示遠距離景物圖像的設備。它不僅能超越障礙提供遠距離景物的圖像,而且能夠在大屏幕上顯示,其亮度和對比度還可以調節(jié)電視攝像的基本原理電視攝像過程是將兩維空間分布的光學圖像轉換為一維時間變化的視頻電信號。完成這一過程的器件稱為攝像管。具體的攝像過程可分為如下的三個步驟:①攝像管的光敏元件接受輸入圖像的輻照進行光電轉換,將兩維空間分布的光強轉變?yōu)閮删S空間分布的電量;
為了完成攝像任務,攝像管必須具有圖像的寫入、存貯過程即輸入的光學圖像照射在靶面上產生電荷(電位)圖像;圖像的閱讀、抹除過程即掃描電子束從靶面上取出視頻信號般攝像管應具有的結構它主要由兩大部分組成光電變換與存貯部分信號閱讀部分/p>
1.光電變換與存貯部分
(1)光電變換部分將光學圖像變成電荷圖像的任務是由光電變換部分來完成的。該部分由光敏元件構成。常用的材料有光電發(fā)射體和光電導體光電發(fā)射體。用于像管中的各種光陰極,都可以作攝像管中的光電發(fā)射體。光陰極在光照下產生與光通量成正比的光電子流,這既可以利用光電子流進行放大處理,以作為信號輸出,也可以利用因光電子發(fā)射而提高的光陰極電位作為信號輸出。0755-833764890755-83376489
②光電導體。光電導體是目前攝像管中應用最廣泛的光電變換材料。這類攝像管的光電變換基于內光電效應的原理。它的光敏面和靶是合而為一的元件。此元件即具有光電變換功能,又具有存貯與積累電荷的作用。該元件稱之為攝像管的靶。光電導攝像管簡稱為視像管電導體的光電變換原理在光電導層上接有數十伏的直流電壓,形成跨層電場。當受光照時,靶的電導率升高,由此使正電荷從電位較高的一邊流向較低的一邊(如圖從左到右)。使靶右邊的正電荷增加,即電位上升。電位升高量與光照相對應。這樣就把人射在光電導左邊的光學圖像,轉換成了右面的電位圖像(電荷圖像)/p>
(2)電荷存貯與積累部分由于光電變換所得的瞬時信號很弱,所以現在攝像管均采用積累元件。它對圖像上的任一像元,在整個幀周期內不斷地積累電荷信號。因為要積累和存貯信號,所以在幀周期內要求信號不能漏走。因此要求存貯元件應具有足夠的絕緣能力用的存貯元件有:①二次電子發(fā)射積累。在光陰極僅作為光電變換元件的攝像管中,為了實現信號的積累,還必須具有電荷積累和存貯元件,二次電子發(fā)射靶就是其中之一。
②二次電子導電積累。上述的二次電子發(fā)射積累,是指二次電子跑出靶層以外,飛向收集極。這樣二次電子應該具有較大的能量,或處于較強的電場下才能到達收集極。而二次電子導電型與此不同,其原理如圖8—4所示電子在加速電場的作用下穿過透明的支撐膜和導電膜,轟擊二次電子導電層,產生二次電子。二次電子導電層是疏松的纖維狀結構。由它所產生的二次電子并不跑出靶外,而仍在層內運動。由于信號板上總加有固定正電壓,所以二次電子不斷地流入信號板,從而使靶的自由面(左)帶上正電荷,電位升高。電位升高量與景物入射照度相一致,在電子束掃描之前,靶電荷將一直積累下去/p>
③電子轟擊感應電導積累。利用二次電子發(fā)射積累,需要較大的一次電子能量,如果采用電子轟擊感應電導積累,則一次電子的能量要節(jié)省得多。因為不需要把電子打到體外,只需將其激發(fā)到導帶。這種積累型式如圖8—5所示,只需把二次電子發(fā)射靶換成該靶作時,光電子以高速轟擊靶面,使靶電導率增加,由于電導率增加,使得信號板上的正電荷向靶的自由面轉移。從而在靶表面上建立起電位圖像。閱讀時,用慢電子束掃描,使靶面電位恢復到電子槍陰極電位,同時有信號輸出/p>
④光電導積累。在這種積累形成中,光電導層既是光電變換元件又是電荷積累元件。其原理如圖8—6所示電導靶是半導體,未接受光照時具有較高的電阻率,通常約為1012Ωcm。在靶的受光表面上是導電的輸出信號電極,其上接有數十伏的工作電壓。但由于靶的電阻率較高,因此靶的另一表面與工作電壓絕緣。當電子束掃描這一絕緣表面時,電子束的電子將到達這一表面。由于電子槍發(fā)射電子的陰極電位為零伏,所以靶的絕緣表面電位經電子束掃描后將穩(wěn)定在電子槍陰極的電位上。因此靶的兩個表面間產生了數十伏的電壓差/p>
光電導攝像管工作時,靶面接受光學圖像的輻照。當入射光子的能量大于光電導靶的禁帶寬度時,就構成本征吸收,使價帶中的電子躍遷到導帶產生光生載流子。光生載流子的密度分布與輸入圖像的照度分布一致。因此由光生載流子所產生的電導率變化也與圖像照度分布相一致。這一電導率的增加將導致靶的兩表面間產生相應的放電電流,因此靶的絕緣面電位隨之上升。電位上升的數值對應于該點的輸入圖像照度值。由于輸入的光學圖像是連續(xù)輻照在靶面上,所以在電子束掃描一幀圖像的時間間隔內靶的兩個表面間的放電電荷是連續(xù)積累的,這表明光電攝像管在攝取一幀圖像時,它的靶面通過光電導效應連續(xù)放電而形成了電荷圖/p>
2.信號閱讀部分從靶面上取出信號的任務是由閱讀部分來完成的。閱讀部分是掃描電子槍系統(tǒng)。它由細電子束的發(fā)射源、電子束的聚焦系統(tǒng)和電子束的偏轉系統(tǒng)三部分組成。
電子束的聚焦系統(tǒng)有靜電聚焦和電磁復合聚焦兩種類型,后者的像差較小而被廣泛采用。電磁復合聚焦系統(tǒng)是由準直電極、場網、長磁聚焦線圈及校正線圈所組成。場網是網狀結構的電極,位于貼近靶面處,其作用是使靶面附近形成均勻電場,使電子垂直著靶,減小電子著靶時能量的差異。校正線圈是用來校正電子束的入射方向,以便電子束軌跡與聚焦線圈和偏轉線圈的對稱軸線一致/p>
電子束的偏轉系統(tǒng)是由兩對磁偏轉線圈構成,如果采用靜電偏轉系統(tǒng)則是兩對偏轉電極。攝像管的電子束偏轉角不宜過大,一般要小于10°。0755-833764892視頻信號的形成
視像管靶的膜層是連成一片的,然而它具有很高的電阻率(1012Ωcm),以致在掃描面上各點積累的電荷不至于在一幀周期(如l/25s)內泄漏。這樣,就可把接收圖像的靶面分割成很多像元,按我國的電視制式,一幀圖像可分成四十多萬個像元。每個像元可用一個電阻R和電容C來等效。電容C起存儲信息的作用,電阻R隨著光照度的增大而變小,無光照時R為暗電阻Rd,光照后及變?yōu)镽c(E),是與照度E有關的變量像管信號輸出等效電路。Ri與Ci表示第i個像元的電容和電阻,所有像元的左側通過導電半導體薄膜、銦電極、負載電阻RL與電源相連。視頻信號通過CL輸出電子束掃描時,從陰極發(fā)射出的電子束,通過場網后進入強烈的減速場,以慢速落到靶的右側上。由于靶壓很低,二次電子發(fā)射系數小于l,因此進入靶的電子比出來的電子多,到一定程度就完全阻止電子繼續(xù)上靶。這時,靶右側掃描面的電壓將等于陰極電位。也就是使像元電容器C兩端的電位差達到靶壓,因此是充電過程。電子束在每個像元上停留的時間即充電時間約0.1us/p>
下面討論像元從無光照到受強光照射輸出信號的過程。設在無光照時,某一像元的暗電阻為Rd,在被電子束掃瞄以后,電容器開始沿RdC回路放電,但不輸出信號電流。靶的外側B電位固定為靶壓VT;掃描側A的電位VAd隨像元電容器C的放電而從零上升,如圖8.8所示的a線段,其值元的放電時間近似地等于幀周期Tf即4ms。因此,在下一次電子束對像元掃描以前,在掃描側A點電位的最大值如果暗電阻Rd很大,則Vad≈0/p>
當像元再次掃描時,電流通過束電阻Rb、電容
C、負載電阻RL、靶電源和地,構成回路而向電容器C充電。在充電過程中,A點電位的變化如圖8.8所示的b線段,其為Rd通常為10MΩ,而RL<lMΩ,所以充電電流在RL上產生電壓降ΔVd,此電位變化通過電容器CL輸出,稱為黑色電平/p>
當用強光照射時,由于光電導增大而使電阻R變小。在放電過程中,A點的電位上升,如圖8.8所示的C線段,最高的電位VAem
等于:
而在電子束再一次掃描充電時,電位下降,如d線段所示,其變化樣,由于光照產生的有效信號
由此信號電壓引起的充電電流在RL上產生電壓降ΔVL,ΔVL被稱為白電平。此電位變化將作為由光照產生的信號電壓通過CL輸出,即視頻信息的白電平。然而,由于電子束對靶的掃描面不斷地從左到右,從上到下掃描,因此實際輸出的是相對于空間照度分布的、時間序列脈沖的視頻信號。0755-833764893攝像管的分類發(fā)展到目前,由于對攝像管的各種不同用途的需要,其種類極為繁多,它的分類方法也很多。通??砂聪率龇椒ǚ诸悾?/p>
0755-833764891)按電荷積累方式分類①二次電子發(fā)射積累型,如超正析攝像管;②二次電子導電積累型,如SEC攝像管;③光電導積累型,如各種視像管;④電子轟擊感應電導積累型;如電子轟擊硅靶攝像管。
0755-833764892)按光電變換形式分類①外光電變換型,它是利用外光電效應變換的光電發(fā)射型攝像管,即帶光陰極的攝像管。②內光電變換型,它是利用內光電效應變換的視像管/p>
3)按視頻信號讀出方式分類①信號板輸出型,利用上靶的電子取出信號,由于信號板和靶是固定在一起的,故又稱為靶輸出型。②雙面靶輸出型,利用從靶面反射電子取出信號,故又稱為返束輸出型。
1.垂直分辨力(或稱分解力)
在整個畫面上,沿垂直方向所能分辨的像元數或黑白相間的水平等寬矩形條紋數,稱為垂直分辨力。比如,若能夠分辨600行,即垂直分辨力為600TVL。
靶面像元的大小是由電子束落點尺寸,掃描行數和掃描位置所決定的。它們決定了垂直分辨力的上限,當這些因素確定之后,靶本身的質量就決定著分辨力的大小。
②掃描位置的影響。如果掃描中心線的位置不當,會使應有的分辨力下降。設被傳送的是黑白測試圖案,線條數為N,當掃描中心線與條紋中心線正好重合時,分辨力最高,如圖8—10(a)所示。此時垂直分辨力等于有效掃描行數(不考慮其它因素)掃描中心線與條紋邊界線重合時,垂直分辨力最低,圖案難以分辨。如圖8—10(b)所示。但是如果圖案線條加寬一倍,仍可分辨,但垂直分辨力下降一半。如圖8—10(c)所示果掃描中心線介于線條的中心線和邊界線之間,垂直分辨力將介于以上兩種情況之間/p>
③掃描電子束落點尺寸及其電流密度分布。以上是假設掃描電子柬落點尺寸正好等于線寬的情況。如果不等,垂直分辨力隨著束點尺寸的變化而變化。如果束點尺寸增大,垂直分辨力將會下降。這是由于在掃描時,同時取走了相鄰線條的信號,使它們相互混淆所致外,垂直分辨力還與束點上的電流密度分布有關。通常束截面上的電流密度服從高斯分布。所以束點中心和邊緣部分的閱讀能力不同。如果設計均勻密度分布的束點,閱讀效果及分辨力會大大改善/p>
2.水平分辨力整個畫面上,沿水平方向所能分辨的像元數,稱為水平分辨力。習慣上也用電視線(TVL)來表示。由于在水平方向上,掃描電子束是連續(xù)移動的,所以它同垂直方向上的情況不同。因此二者的分辨力也不相等。除了靶和屏以外,影響水平分辨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種:
束點尺寸對水平分辨力的影響稱為孔闌效應。為了減小孔闌效應,應縮小束點的水平尺寸/p>
②訊道頻帶寬度的影響。當電子束掃描靶面時,像元上的信號接連不斷地輸送出去。像元數越多,輸出脈沖頻率越高。這就要求訊道有足夠的帶寬。如果帶寬不夠,就會限制水平分辨力。根據我國電視標準,可以算出訊道帶寬為
Δf=0.0128M(MHz)式中,M為垂直分辨力。
式中,h,l分別為光柵高度和對角線的長度。例如,某攝像管分辨力為400TVL,靶面有效直徑為16mm,則靶面上的分辨力應為0755-833764894)攝像管的其它特性參數
1.攝像管的信噪比攝像管信噪比的定義為輸出視頻信號電流峰一峰值,與輸出電流中所含噪聲均方根值的比值像管的噪聲來源很多,主要有:①光子、光電子、載流子、二次發(fā)射電子、掃描電子的散粒噪聲;②載流子的產生一復合噪聲;③熱噪聲;④1/f噪聲;⑤預放器噪聲聲大時在圖像上反映為大量隨機移動的黑點和亮點。不同的探測目的,要求攝像管信噪比是不一樣的。為使觀察者感覺不到噪聲,光電導視像管的信噪比應大于25。而攝像管靈敏度可定義為:當輸出視頻信號一定時(剛好滿足信噪比要求),光敏面上所需的最小輻射照度的倒數。所以攝像管的靈敏度與信噪比密切相關。
2.光電轉換特性(γ特性)
光電轉換特性表征輸出視頻信號電流I與光敏面上的輻照度E的關系曲線,如圖所示/p>
γ值又稱為灰度系數。γ=l時,灰度等級均勻;γ<1時,有均勻的灰度畸變。但此時提高了弱照度時的靈敏度,而使強照度時的光電特性呈一定的飽和狀態(tài)。前者有利于提高暗場時的信噪比,后者有利于擴展動態(tài)范圍。γ>l是不適用的/p>
3.動態(tài)響應范圍攝像管所能允許的光照強度變化的范圍稱為動態(tài)響應范圍。其下限決定于低照度下的信噪比,而上限決定于靶面貯存電荷的能力。通常靶的電位起伏最高限為幾伏,否則會影響電子柬的聚焦與邊緣電子束的著靶。
1
像管實現圖像的電磁波譜轉換和亮度增強是通過三個環(huán)節(jié)來完成的:首先是將接受的微弱的或不可見的輸入輻射圖像轉換成電子圖像;其次是使電子圖像獲得能量或數量增強,并聚焦成像;第三是將增強的電子圖像轉換成可見的光學圖像述三個環(huán)節(jié)分別由光陰極電子光學系統(tǒng)熒光屏完成。這三部分共同封在一個高真空的管殼內管的輸入端面是采用光電發(fā)射材料制成的光敏面。該光敏面接收輻射量子產生電子發(fā)射。所發(fā)射的電子流密度分布正比于人射的輻射通量分布。由此完成輻射圖像轉換為電子圖像的過程于電子發(fā)射需要在發(fā)射表面有法向電場,所以光敏面應接以負電位。這一光敏面通常稱為光陰極。像管中常用的光陰極有:對紅外光敏感的銀氧銫紅外光陰極;對可見光敏感的單堿和多堿光陰極;對紫外光敏感的紫外光陰極陰極有透射型和反射型兩種。像管中常用的光陰極是透射型的——半透明。必須在高真空中。光陰極進行圖像轉換的簡要物理過程是:
當具有能量為hv的輻射量子入射到半透明的光電發(fā)射體內,與體內電子產生非彈性碰撞而交換能量/p>
根據光電發(fā)射的斯托列托夫定律可知,飽和光電發(fā)射的電子流密度與入射輻射通量密度成正比。因此由入射輻射分布所構成的圖像可以通過光陰極變換成由電子流分布所構成的圖像。這一圖像稱為電子圖像。0755-833764892電子圖像的能量增強像管中的電子圖像通過特定的靜電場或電磁復合場獲得能量增強。由光陰極的光電發(fā)射產生的電子圖像,在剛離開光陰極面時是低速運動的電子流,其初速由愛因斯坦定律所決定。這一低能量的電子圖像在靜電場或電磁復合場的洛倫茨力作用下得到加速并聚焦到熒光屏上。在到達像面時是高速運動的電子流,能量很大。由此完成了電子圖像的能量增強管中特定設置的靜電場或電磁復合場稱之為電子光學系統(tǒng)。由于它具有聚焦電子圖像的作用,故又被稱之為電子透鏡。0755-833764893電子圖像的發(fā)光顯示
像管輸出的是可見光學圖像。為把電子圖像轉換成可見的光學圖像,通常采用熒光屏。能將電子動能轉換成光能的熒光屏是由發(fā)光材料的微晶顆粒沉積而成的薄層。由于熒光屏的電阻率通常在10E+10—10E+14Ωcm,介于絕緣體和半導體之間,因此當它受到高速電子轟擊時,會積累負電荷,使加在熒光屏上的電壓難以提高,為此應在熒光屏上蒸鍍一層鋁膜,引走積累的負電荷,而且可防止光反饋到光陰極。
像管中常用的熒光屏材料有多種?;静牧鲜墙饘俚牧蚧铩⒀趸锘蚬杷猁}等晶體。上述材料經摻雜后具有受激發(fā)光特性,統(tǒng)稱之為晶態(tài)磷光體。
熒光屏是利用摻雜的晶態(tài)磷光體受激發(fā)光的物理過程,將電子圖像轉換為可見的光學圖像像管的類型與結構
用于直視成像系統(tǒng)的像管,具有多種類型。根據像管的工作波段可分為:工作于非可見輻射(近紅外、紫外、X射線、γ射線)的像管,稱之為變像管;工作于微弱可見光的像管,稱之為像增強器據像管的工作方式可分為:連續(xù)工作像管;選通工作像管;變倍工作像管。根據像管的結構可分為:近貼式像管;倒像式像管;靜電聚焦式像管;電磁復合聚焦式像管據像管的發(fā)展階段可分為:級聯(lián)式的第一代像管;帶微通道板的第二代像管;采用負電子親和勢光陰極的第三代像管。0755-833764891.近貼式像管
近貼式像管的結構如圖所示,光陰極在輸入窗的內表面,熒光屏在輸出窗的內表面,光陰極和熒光屏相互平行。在光陰極與熒光屏之間施加高壓時,兩電極間形成縱向均勻電場,由光陰極發(fā)射出的電子受電場的作用飛向熒光屏,由于間距很近(約lmm),所以稱為近貼聚焦的電子光學系統(tǒng)貼式像管是結構最簡單的像管,熒光屏上成正像,且無畸變。但是由于受分辨力的限制,極間距離不能太大,又因為受場致發(fā)射的限制,極間電壓不能太高,因此系統(tǒng)的亮度增益受到限制,象質也受到影響。0755-833764892.靜電聚焦倒像式像管
它們都能形成軸對稱的靜電場。由靜電場形成的電子透鏡可使光陰極面上的物像發(fā)射出來的電子加速并聚焦于熒光屏上,并形成一倒像。
倒像式像管的結構
在通常采用的雙球面電極系統(tǒng)中,陽極頭部曲面和光陰極球面以及熒光屏都是近似同心球面。由此構成近似的球形對稱靜電場,使軸外各點的電子主軌跡都是近似對稱軸,從而使軸外象差如場曲、像散、畸變等都比雙圓筒系統(tǒng)小。
在實際應用中,為了獲得更高的亮度增益,將完全相同的單級像管,用光學纖維面板進行多級耦合。因此像管的輸入窗和輸出窗都是由光學纖維面板制成,以便將球面像轉換為平面像來完成級間耦合。由于每級像管都成倒像,所以稠合的級數多取單數,通常為三級。該像管稱為第一代像增強器。
0755-833764893.電磁復合聚焦式像管
采用平面像場。在平面光陰極和熒光屏之間設置有環(huán)形電極,其上加有逐步升高的電壓,沿管軸建立起上升的電位;同時管殼外設置有通以恒定電流的螺旋線圈而產生的均勻磁場,由此形成縱向的均勻電磁場。該電磁場使光陰極發(fā)射的電子加速并聚焦到熒光屏上成像。只要嚴格地控制電壓和磁場,就可以得到良好的像平面,使熒光屏上獲得較高的分辨力。但是由于復合聚焦系統(tǒng)結構復雜、笨重,給使用帶來不方便。因此通常只在需要高性能的場合,如天文觀察時才使用這種聚焦方式。
0755-833764894.選通式像管
選通式像管是靜電聚焦式像管。它是在普通二電極像管的結構上增加控制柵極而構成的控制柵極是由靠近光陰極的柵網和陽極孔欄組成。當柵極電位低于光陰極電位時,則形成反向電場使光電發(fā)射截止;當正電位的工作脈沖施加在柵極上時,則構成聚焦成像的電場。由此實現了選通式工作狀態(tài)。
5.變倍式像管
能夠改變倍率的像管稱為變倍式像管。它具有可變放大率的電子光學系統(tǒng)。由于變倍的同時也必然使焦距發(fā)生變化,因此在普通像管內除了加變倍電極外,同時還需要加聚焦電極來補償像面的變動,所以變倍式像管是四電極結構。
0755-833764895.變倍式像管改變像管放大率是通過改變加在像管電極上的電壓比值來實現的。當陽極電位與變倍電極電位相同時,像管的放大率等于1;當陽極電位逐漸降低,而變倍電極電位保持不變時,像管的放大率隨之下降;陽極電位由15kV調節(jié)到3kV時,像管的放大率由l變?yōu)?.2。同時還需改變調焦電極的電位來獲得最佳聚焦,保持變倍時的成像質量。0755-833764896.帶有微通道板(MCP)的像管(第二代像管)第二代像管與第一代像管的根本區(qū)別在于:它不是用多級級聯(lián)實現光電子倍增,而是采用在單級像管中設置微通道板來實現電子圖像倍增的。
MCP像管的結構
微通道板近貼于光陰極和熒光屏之間。構成兩個近貼空間。因此又稱為雙近貼式像管。由于采用了雙近貼、均勻場,所以圖像無畸變,放大率為
l,不倒像。同樣由于近貼,會出現光陰極、
MCP、熒光屏三者之間的相互影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三季度報-裝修建材行業(yè)A股上市公司研發(fā)費用TOP20排行榜
- 零售連鎖行業(yè)連鎖門店管理與品牌推廣策略方案
- 移動支付技術規(guī)范與操作手冊
- 智能穿戴設備使用技巧與維護指南
- 游戲活動組織與推廣的方案及策略
- 寶豐縣電梯安全管理人員職稱評定考題合集以及答案
- 幼兒園小中班常規(guī)培訓手冊打造有序幼兒園課件
- 2025年區(qū)塊鏈工程師職業(yè)能力測試卷:區(qū)塊鏈技術在供應鏈管理中的應用試題
- 2025年農村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體系建設:鄉(xiāng)村醫(yī)生考試專業(yè)知識測試試卷
- 2025年高壓電工考試題庫:高壓試驗技術操作電氣設備安全操作規(guī)程試題匯編
- 放射防護知識培訓課件
- 2025年度離婚協(xié)議書有子女撫養(yǎng)權及財產分割協(xié)議
- 2023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全國乙英語試題含答案
- 《臨床急救》課件
- 2024年洛陽科技職業(yè)學院單招職業(yè)技能測試題庫標準卷
- 安保服務智慧安防平臺構建及管理策略實施計劃
- 江銅集團招聘筆試沖刺題2025
- 道德經與職業(yè)生涯管理知到智慧樹章節(jié)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上海應用技術大學
- 2025年張掖市甘州區(qū)事業(yè)單位招考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電感器在DC-DC轉換器中的應用考核試卷
- 商業(yè)零售空間的光環(huán)境設計及其對消費者行為的影響研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