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薩地勘文字_第1頁
拉薩地勘文字_第2頁
拉薩地勘文字_第3頁
拉薩地勘文字_第4頁
拉薩地勘文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中國有色金屬工業(yè)昆明勘察設計研究院電話(傳真藏自治區(qū)拉薩市生活垃圾衛(wèi)生填埋場二期工程巖土工程詳細勘察報告院長:陸增建總工程師:劉文連審定人:龔憲偉審核人:陸得志工程技術負責人:寧飛項目負責:李江龍中國有色金屬工業(yè)昆明勘察設計研究院二O一三年十月十日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生活垃圾衛(wèi)生填埋場二期工程巖土工程詳細勘察報告中國有色金屬工業(yè)昆明勘察設計研究院目錄TOC\o"1-2"\h\z\uHYPERLINK\l"_Toc368938400"1、前言1HYPERLINK\l"_Toc368938401"1.1任務書勘察技術要求1HYPERLINK\l"_Toc368938402"1.2勘察工作遵循的規(guī)范、標準1HYPERLINK\l"_Toc368938403"1.3完成的勘察工作量:1HYPERLINK\l"_Toc368938404"1.4巖土工程勘察等級1HYPERLINK\l"_Toc368938405"1.5說明2HYPERLINK\l"_Toc368938406"2、氣象及水文條件2HYPERLINK\l"_Toc368938407"2.1氣象2HYPERLINK\l"_Toc368938408"2.2水文條件2HYPERLINK\l"_Toc368938409"3工程地質條件2HYPERLINK\l"_Toc368938410"3.1場地位置、地形地貌2HYPERLINK\l"_Toc368938411"3.2區(qū)域地質構造3HYPERLINK\l"_Toc368938412"3.3地震4HYPERLINK\l"_Toc368938413"3.4地層巖性4HYPERLINK\l"_Toc368938414"3.5巖土主要物理力學指標5HYPERLINK\l"_Toc368938415"4、場地水文地質條件6HYPERLINK\l"_Toc368938416"5、巖土工程評價6HYPERLINK\l"_Toc368938417"5.1場地穩(wěn)定性及適宜性評價6HYPERLINK\l"_Toc368938418"5.2地基土工程特性評價6HYPERLINK\l"_Toc368938419"5.3地基均勻性評價7HYPERLINK\l"_Toc368938420"5.4壩基穩(wěn)定性評價7HYPERLINK\l"_Toc368938421"5.5巖土層滲透性及防滲評價7HYPERLINK\l"_Toc368938422"5.6地震效應評價7HYPERLINK\l"_Toc368938423"6、擬建建(構)筑物基礎方案選擇與評價8HYPERLINK\l"_Toc368938424"6.1垃圾壩壩型及基礎持力層選擇與評價8HYPERLINK\l"_Toc368938425"6.2其它擬建建(構)筑物基礎持力層選擇與評價8HYPERLINK\l"_Toc368938426"7、結論與建議8附件1:工程照片序號圖表名稱張數(shù)附錄№1勘探點數(shù)據(jù)一覽表表11-1~1-42勘探點平面布置圖圖12-13工程地質剖面圖433-1~3-5114鉆孔柱狀圖444-1~4-877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生活垃圾衛(wèi)生填埋場二期工程巖土工程詳細勘察報告第8頁共9頁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生活垃圾衛(wèi)生填埋場二期工程巖土工程詳細勘察報告1、前言根據(jù)工程建設需要,拉薩市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局委托我院對擬建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生活垃圾衛(wèi)生填埋場二期工程場地進行施工圖設計階段詳細勘察。本工程由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總院承擔設計,并提出總平面布置圖。根據(jù)設計所提供的總平面布置圖及垃圾壩典型斷面圖,本工程擬建擬建建(構)筑物主要包括垃圾壩及調節(jié)池。垃圾壩長約763m,其中超過50%的長度壩體高達25m,壩頂寬2m,底寬13.2m,為扶壁式鋼筋混凝土擋墻,基礎埋深約5m;調節(jié)池長100m,寬65m,池頂標高3644.00m,池底標高3638.500m。各擬建建(構)筑物的平面位置詳見勘探點平面布置圖(附錄№2-1)。1.1任務書勘察技術要求按詳勘要求做勘察技術報告:1.1.1評價場地穩(wěn)定性、建筑適宜性。查明場地內巖土層形成的時代、成因、類型、空間展布特征,并提供各土層的物理性質和力學指標。1.1.2查明地層結構和巖體工程特性。劃分場地土類型及建筑場地類別,提供抗震設防烈度,查明場地內不良地質作用,并提出評價整治建議。1.1.3查明場地內地下水的分布特征,查明地下水埋藏條件和對工程建設的影響,評價環(huán)境水、土對建筑材料的侵蝕性和腐蝕性。1.1.4確定建筑場地類別,評價地震效應。1.1.5評價場地地基土穩(wěn)定性及場地等級,推薦地基持力層,并提供基礎方案,提供地基承載力及變形參數(shù),提供建議基礎方案。1.2勘察工作遵循的規(guī)范、標準1.2.1《巖土工程勘察規(guī)范》(GB50021-2001)2009年版;1.2.2《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GB50007-2012);1.2.3《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10);1.2.4《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guī)范》(JGJ79-2012);1.2.5《建筑樁基技術規(guī)范》(JGJ94-2008);1.2.6《工程測量規(guī)范》(GB50026-93);1.2.7《建筑工程地質鉆探技術標準》(JGJ87-92);1.2.8《生活垃圾衛(wèi)生填埋技術規(guī)范》(CJJ17-2004);1.2.9《凍土地區(qū)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JGJ118-2011);1.2.10《生活垃圾衛(wèi)生填埋場防滲系統(tǒng)工程技術規(guī)范》(CJJ113-2007);1.2.11《冶金工業(yè)巖土工程勘察原位測試規(guī)范》(GB/T50480-2008)。1.3完成的勘察工作量:本次勘察外業(yè)工作于2013年9月20日開始,10月2日結束,完成的實際工作量統(tǒng)計如下:1.3.1勘探點測量放點87個,收點87個,2個測量工作組日。1.3.2完成鉆孔87個,鉆探深度9.50~27.20m,總進尺1381.00m,下置套管964.80m。1.3.3進行標準貫入試驗38次,進行超重型(N120)圓錐動力觸探試驗180.20m。1.3.4采取擾動土試樣34件。1.4巖土工程勘察等級擬建建(構)筑物工程重要性等級為二級,場地的復雜程度為二級場地(中等復雜場地),地基的復雜程度為二級地基(中等復雜地基),綜合評定此次巖土工程勘察等級為乙級。本工程外業(yè)勘察和內業(yè)資料整理過程中,均嚴格遵照國家現(xiàn)行有關規(guī)范、規(guī)程及相關技術標準進行??辈旆椒?、試驗手段合理,物理力學參數(shù)符合勘察場地現(xiàn)狀,結論建議明確,質量合格,滿足相關技術要求。1.5說明部分鉆孔實施過程中受場地內地形因素影響,實際孔位偏離設計孔位一定距離,對勘察成果精度有一定影響,施工中應加強驗槽工作。2、氣象及水文條件2.1氣象場地所在地域屬藏南高原溫帶半干旱氣候區(qū)。據(jù)西藏自治區(qū)氣象局觀測資料(2001年)表明,拉薩市區(qū)的氣候特征為:1)氣溫:平均7.9℃,極端最高30.4℃,極端最低-16.5℃。2)降水量:多年平均降雨量444.93mm,日最大41.6mm,雨量多集中在6-9月,約占全年降雨量的81.8%,12月至次年2月的月均降雨量不足1mm;多年均蒸發(fā)量2281.7mm,最大積雪深度11.0cm。3)相對濕度:多年平均值為44%。4)風速、風向:夏季平均為1.6m/s,冬季平均為2.2m/s,最大風速為16.3m/s,極限風速為23.7m/s,年主導風向NNE向。5)凍土深度:最大凍土深度為26cm。2.2水文條件勘察區(qū)內水系主要為拉薩河,拉薩河為雅魯藏布江的一級支流。在勘察區(qū),拉薩河主河道偏向南東,形成河西南岸大片農田及河灘。夏季洪水時河漫流寬度在1.5~2.0km左右。拉薩河發(fā)源于念青唐古拉山脈中段北麓,流域面積32471km2,干流全長551km,河道比降2.9‰。河川徑流豐富,常年基流不斷,整個水系呈羽毛狀,從上到下主要有麥曲、桑曲、拉曲、波曲、墨竹馬曲等支流匯入,流域內天然徑流受人類活動影響小。拉薩河現(xiàn)處于發(fā)育的幼年階段,河床下切作用強烈,輸沙不平衡,河床為寬淺河床,市區(qū)河段全長20.76km,平均坡降約為1.2‰,常年平均水深3.52m,同時河道沙灘密布,叉道縱橫而且變化快,河床變遷明顯。拉薩河是以大氣降水為主要補給來源的河流,地下水及融雪水所占比例較小。由于年降水量較集中,該河屬洪水出現(xiàn)頻率較大的河流,洪峰高且持續(xù)時間長。資料表明,拉薩河洪水出現(xiàn)的時間一般在7月中旬至8月下旬,每年汛期都要出現(xiàn)3~5次以上大于1000m3/s的洪水。其中的1962年8月31日的洪水為最大,唐家、拉薩水文站的最大洪峰分別為2270m3/s和2830m3/s。拉薩河由東向西流經拉薩市城南,市區(qū)段總長度為20.76km。拉薩河流量相對較大,市區(qū)段多年平均流量為283m3/s,每年6~9月為洪水期,11月~次年3月為枯水期。常年汛期流量458m3/s,常年枯水期流量為174m3/s,50年一遇洪水流量為2890m3/s,100年一遇洪水流量為3080m3/s,而最小流量僅為8.95m3/s,其年徑流總量的2/3集中在6~9月,枯水期(冬、春季)的水域面積只有豐水期(6~9月)的1/3左右。拉薩市區(qū)規(guī)劃防洪堤標準按100年一遇洪水位設計,拉薩市水文站處50年一遇洪水位標高3651.943m。根據(jù)收集的拉薩水文站有關資料計算,拉薩河主河槽沖刷深度為4.9m,河漫灘沖刷深度為1.9m,河道沖淤變化不大。本工程場址位于拉薩河北岸,距拉薩河約3.5km??辈靾龅氐叵滤饕艽髿饨邓屠_河水補給,地層濕度和地下水位隨季節(jié)而產生一定的變化。3工程地質條件3.1場地位置、地形地貌擬建生活垃圾填埋場位于拉薩河北岸,聶當鄉(xiāng)北側。場地有公路與318國道相連,交通較為便利(圖3.1-1)??辈靾龅匚挥趦蓚€沖、洪積扇之上,兩個沖洪積扇相接地段位于場地中間,形成中間低,東、西兩側較高的地勢形態(tài)。受沖、洪積扇走向影響,場地總體地形北高南低。原始地貌屬剝蝕堆積地貌。擬建場地位于沖洪積扇前緣,其北側緊鄰一期垃圾填埋場。受一期垃圾填埋場建設影響,擬建場地中部局部地段有人工碎石棄土堆積,且場地內兩沖、洪積扇相接處因開挖形成高約3~5m的土質陡坎,陡坎目前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地面高程介于3645.50~3681.94m之間,高差約在36.0m左右,場地坡率約為7~15%。詳見圖3.1-2。擬建場地擬建場地圖3.1-1擬建場地交通位置圖垃圾填埋場一期工程擬建場地位置CG3垃圾填埋場一期工程擬建場地位置CG3CG1CG4CG4CG2CG2圖3.1-2擬建場地區(qū)域衛(wèi)星圖擬建場地附近主要分布四條溝谷(圖3.1-1),分別為CG1、CG2、CG3和CG4,均為“V”型谷。溝谷CG1主溝長約1.2Km,溝底寬60~200m,溝底縱坡率約為175‰,匯水面積約為7Km2;溝谷CG2主溝長約0.6Km,溝底寬約20~70m,溝底縱坡率約為228‰,匯水面積約為3.5Km2;溝谷CG3主溝長約1.2Km,溝底寬約30~90m,溝底縱坡率約為257‰,匯水面積約為5.8Km2;溝谷CG4主溝長約3.5Km,溝底寬約30~1000m,溝底縱坡率約為180‰,匯水面積約為17Km2。其中溝谷CG1、CG2、CG3溝內未見地表水,溝內植被多為灌木叢,溝谷CG4內有地表水出露,流量約為700m3/d,溝內植被為灌木叢及人工林,溝谷內有村落散布。溝谷CG4距擬建場地較遠;溝谷CG2緊鄰垃圾填埋場一期工程,已建成攔水壩、截洪溝等截排水措施;溝谷CG1、CG3雨季洪水易沖刷擬建場地,應采取可靠的排洪措施??傮w而言,擬建場地地形地貌較為復雜,但現(xiàn)場調查未發(fā)現(xiàn)滑坡、地裂縫、崩塌、巖溶等不良地質作用,場地現(xiàn)狀穩(wěn)定。3.2區(qū)域地質構造擬建場地及周邊位于岡底斯構造巖漿帶中段偏東部位,南鄰雅魯藏布江縫合帶,受區(qū)域主應力場作用,區(qū)內主構造線呈南北擠壓的東西向展布。在整個西藏高原的隆起過程中,該區(qū)晚近期差異性升降運動并不強烈,是燕山晚期——喜山早期形成的陸緣火山島弧構造帶,其構造形態(tài)以線狀復式褶皺和壓扭性斷裂為主要特征??辈靺^(qū)處在以上構造帶中的巒拉——拖浪拉復式拗陷第三級構造之北緣。中酸性巖體大量侵入,使地層僅殘留部分白堊系和古近系地層,組成一個不太完整的大型復式向斜,表現(xiàn)為斷裂構造不太發(fā)育的特征(見圖3.2-1:勘察場區(qū)及周邊構造綱要圖)。擬建場地擬建場地圖3.2-1勘察場地及周邊構造綱要圖3.3地震西藏地震的震中一般都分布于活動構造帶及其附近,具有明顯的成帶性。區(qū)域內的中亞東—康馬—羊八井—那曲活動構造帶,規(guī)模巨大,為南北向一級活動構造帶,地震活動十分頻繁、地熱活動強烈,歷史上曾發(fā)生過兩次8級地震、一次7.5級地震、十二次6~6.9級地震。區(qū)域南側的嘎爾藏布—雅魯藏布斷陷谷地帶,為一東西向一級活動構造帶,地震活動相對微弱,最大震級6.25級。根據(jù)國家地震局2001年頒布的《中國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區(qū)劃圖》及《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10),擬建場地地震基本烈度為7度,屬第三組,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15g(圖3.3-1)。擬建場地擬建場地圖3.3-1擬建場區(qū)及及周邊地震動動峰值加速度度區(qū)劃圖3.4地層巖性根據(jù)本次鉆孔揭露露,擬建場地地勘察范圍內內主要巖土層層分布有第四四系植物(Q4pd)層、第四系系人工堆積(Q4ml)層、第四系沖、洪積(Q4al+pl)層組成?,F(xiàn)將勘察場地內揭露的各巖土層,按照地質成因、巖性特征及工程力學性質劃分工程地質單元層及亞層,并分述如下:3.4.1第四系植植物(Q4pd)層植物層①:褐黃色色,灰白色,主主要由砂、粘粘性土、碎石石及植物根系系組成,土質質疏松、結構構松散,稍濕濕。分布于場場地內大部分分地段,厚度度0.50m。3.4.2第四系人工堆積(Q4ml)層素填土②:褐黃色色,灰白色,主主要由砂、角角礫、碎石及及少量粘性土土組成,呈松松散狀態(tài),局局部稍密。主要分布于于擬建場地東北角。厚度度0.50~6.50m。系近期堆填填。3.4.3第四系沖、洪積(Q4al+pl)層碎石③:褐黃色、灰灰白色,一般粒徑2~15cm,大者達20cm,其間充填填約30~45%的砂、角角礫及粘性土土,局部含塊塊石,間夾薄薄層粉細砂。中密密狀態(tài),稍濕濕。整個場地均均有分布,厚厚度0.90~19.80mm。粉細砂③1:褐黃黃色,灰白色色,長石-石英質,均均粒結構,含含少量粘性土土,局部含碎碎石薄層,無無搖震反應,切切面粗糙,中中密,稍濕。整個場地均均有分布,厚厚度0.600~16.90mm。以上各巖土層的巖巖性特征及空空間展布情況況詳見工程地地質剖面圖及及鉆孔柱狀圖圖(№3-1~3-51及№4-1~4-44)。3.5巖土主要物物理力學指標標為獲取各巖土層的的物理力學指指標,此次勘勘察在鉆孔中中進行標準貫貫入試驗38次,超重型(N120)圓錐錐動力觸探試試驗累計1880.20m,采取擾擾動樣34件做顆粒分分析試驗。各地層試驗驗統(tǒng)計結果及及顆粒分析成成果列于下表表3.5-1~3.5-3。標準貫入試驗成果果統(tǒng)計表表3.5-1統(tǒng)計指標巖土名稱錘擊數(shù)N(擊/330cm)頻數(shù)n標準差σ變異系數(shù)δ統(tǒng)計修正系數(shù)γs統(tǒng)計修正值范圍值平均值μ粉細砂③112~2317.3372.6760.1550.95616.5超重型(N120)圓圓錐動力觸探探試驗成果統(tǒng)統(tǒng)計表表3.5-2指標名稱巖土名稱范圍值N120(擊/10cm)μ(擊/10cm)頻數(shù)n標準差σ變異系數(shù)δ統(tǒng)計修正系數(shù)統(tǒng)計修正值(擊/10cm)素填土②0.9~2.91.5890.5460.3680.9331.4碎石③3.1~17.559.66662.4070.2500.9849.5粉細砂③11.6~8.94.42711.4690.3340.9654.3對以上試驗數(shù)據(jù)數(shù)數(shù)理統(tǒng)計成果果分析,不同同地層其錘擊擊數(shù)差異較大大,同一地層層錘擊數(shù)離散散性也較大,試試驗結果表明明了場地內巖巖土層物質構構成、力學強強度均存在空空間不均勻性性和各向異性性,構成場地地不均勻地基基土。顆分試驗成成果統(tǒng)計表表表3.5-3m0<mzk1-1粉細砂③10.03.53.77.084.71.1zk3-10.90~1.110粉細砂③10.03.34.043.346.82.6zk3-22.20~2.440碎石③58.516.46.611.55.91.1zk7-1粉細砂③10.02.55.29.251.731.4zk16-1粉細砂③10.04.35.64.574.011.6zk20-1粉細砂③12.66.23.016.751.619.9zk23-1粉細砂③10.04.28.113.362.412.0zk26-17粉細砂③10.07.610.813.555.013.1zk28-10碎石③55.317.06.415.23.52.6zk29-1粉細砂③13.84.511.313.153.413.9zk32-1粉細砂③10.03.418.56.658.313.2zk36-19碎石③65.213.07.89.23.51.3zk41-1粉細砂③10.05.54.320.954.115.2zk47-1粉細砂③10.02.68.125.253.810.3zk51-17碎石③60.716.08.810.12.81.6zk53-17碎石③59.912.811.59.04.62.2zk56-16粉細砂③13.75.56.916.857.59.5zk56-29碎石③59.915.05.610.16.52.9zk61-1粉細砂③12.47.56.825.854.72.9zk61-27碎石③56.315.35.710.78.33.7zk64-10粉細砂③10.07.311.422.042.516.7zk64-2碎石③61.412.94.910.16.83.9zk66-16粉細砂③10.07.511.819.645.915.3zk66-20碎石③34.337.613.58.64.21.8zk68-16粉細砂③10.011.216.636.029.76.5zk68-23碎石③55.86.55.223.95.82.8zk73-1粉細砂③11.27.39.821.444.714.2zk73-2碎石③60.34.43.522.45.34.1zk73-35.00~5.20碎石③55.26.73.726.25.92.3zk77-17碎石③59.45.83.223.44.93.3zk79-17碎石③54.26.93.726.36.82.1zk82-19碎石③59.75.43.223.65.22.9zk82-22碎石③56.24.53.728.14.82.7zk85-19碎石③53.65.35.127.45.43.24、場地水文地質條條件本次勘察時逢雨季季,鉆探深度度范圍內未能能觀測到地下下水。除溝谷CG4中有地表水水出露之外,其其余地段均未未見地表水出出露。降雨時時,地表徑流流沿向南側拉拉薩河排泄或或滲入地下以地地下水方式排排泄??辈靺^(qū)位于于山前沖、洪洪積扇之上,處處于地下水補補給、徑流區(qū)區(qū)。地下水主主要以大氣降降水補給為主主,其補給、徑徑流受季節(jié)影影響變化較大大,受原始地地形影響,地地下水自北向向南往拉薩河方向運運營排泄。結合周邊地質勘察察資料,場地內內地下水主要要為賦存于第四系系沖、洪積碎碎石、粉細砂砂中的孔隙水水組成。場地內內植物層①、素填土②、碎石③層透水性強、賦賦水性弱,為為強透水層;;粉細砂③1層為中等透透水層。周邊已有勘察報告告中的水質檢檢測結果顯示示,場地內地地表水對混凝凝土具微腐蝕性,對對鋼結構具有有微腐蝕性;據(jù)據(jù)地區(qū)經驗,本本場地土層對對混凝土具微腐蝕性,對對鋼結構具有有微腐蝕性。5、巖土工程評價5.1場地穩(wěn)定性性及適宜性評評價擬建場地位于燕山山晚期——喜山早期期形成的陸緣緣火山島弧構構造帶中的巒巒拉——拖浪拉復復式拗陷第三三級構造之北北緣,中酸性性巖體大量侵侵入,使地層層僅殘留部分分白堊系和古古近系地層,組組成一個不太太完整的大型型復式向斜,表表現(xiàn)為斷裂構構造不太發(fā)育育的特征。在在整個西藏高高原的隆起過過程中,該區(qū)區(qū)晚近期差異異性升降運動動并不強烈。綜合分析勘察區(qū)附近的斷裂最新活動時代均為早更新世,全新世以來無明顯活動跡象,勘察區(qū)屬于較穩(wěn)定的工程場地。擬建場地較為開闊闊,場地附近溝溝谷爆發(fā)山洪洪時易對場地發(fā)發(fā)生沖刷,應應設置好場地地截洪設施。綜上所述,擬建場場地區(qū)域構造造上較為穩(wěn)定定;場地受泥泥石流、山洪洪自然災害影影響不大;現(xiàn)現(xiàn)場未發(fā)現(xiàn)滑滑坡、崩塌、沉沉陷等不良地地質現(xiàn)象。場場地基本適宜宜建設。5.2地基土工程特特性評價根據(jù)現(xiàn)場地質調查查、鉆探取芯芯揭露地層、原原位測試及室室內巖土試驗驗結果,結合合場地周邊相相關地質資料料,對勘察場場地內揭露的的各巖土層進進行綜合分析析評價如下::植物層①:該層分分布于地表,含含植物根莖,結結構疏松。場場平覆蓋后植植物根莖易腐腐化成軟弱夾夾層,產生工工程隱患,對對垃圾堆體抗抗滑移穩(wěn)定性不利,場平平前必須完全全清除。素填土②:主要由由砂、角礫、碎碎石及少量粘粘性土組成,呈呈松散狀態(tài),局局部稍密。超重型(N120)圓錐錐動力觸探試試驗修正錘擊擊數(shù)0.9~2.9擊/10cm,平平均值1.5擊/10cmm。該層地基承承載力較低,密密實度、均勻勻性差。碎石③:呈中密狀狀態(tài)。超重型型(N120)圓錐錐動力觸探試試驗修正錘擊擊數(shù)3.1~17.5擊/10cm,平平均值9.66擊/10cm。該該層具備一定定承載能力,可可作為擬建調調節(jié)池或垃圾圾堆體持力層層使用。粉細砂③1:呈中中密狀態(tài),具有中中等壓縮性。標標準貫入試驗驗錘擊數(shù)范圍圍值12~23擊,平均值值17.3擊。超重型(N120)圓錐錐動力觸探試試驗修正錘擊擊數(shù)1.6~8.9擊/10cm,平平均值4.44擊/10cm。該層具備一定定承載能力,可作為擬建調節(jié)池或垃圾堆體持力層使用。5.3地基均勻性評價根據(jù)對地層進行原原位測試、鉆鉆探取芯分析,擬擬建場地地層層在巖性、物物理力學性質質、強度及空空間分布上均存在較大大的差異性和和各向異性。受受溝谷沖、洪洪積作用影響響,擬建場地地范圍內各地地層空間分布布具有隨機性性,同一地層層在空間上受粒粒徑大小、顆顆粒級配及密密實程度不同同的影響,其其物理力學性性質亦有所區(qū)區(qū)別。在上部部荷載作用下下地層易產生生不均勻的壓壓縮變形。擬建調節(jié)池、垃圾圾壩跨度較大大,同一建(構構)筑物單元元將跨越不同同的地層,基基礎將置于不不同的地基土土之上,易產產生不均勻沉沉降;設計時時應予以充分分考慮,并根根據(jù)巖土出露露及不同組合合情況對基礎礎埋深、基礎礎形式進行調調整或對地基基進行處理。綜綜合評價擬建建場地地基屬屬于不均勻地地基土。5.4壩基穩(wěn)定性評評價壩基范圍內未發(fā)現(xiàn)現(xiàn)滑坡、崩塌塌、沉陷等等等不良地質現(xiàn)現(xiàn)象。場地周周邊截洪溝建建成后,壩基基受泥石流、山山洪等自然災災害影響不大大。壩基地層層主要為第四系系沖、洪積碎碎石③、粉細砂③1層。該地層層厚度較大,具具中~低壓縮性。兩兩者在壩基范范圍內隨機分分布,層次不不均,承載力力及壓縮性差差異較大,設設計時應進行行變形和抗滑滑穩(wěn)定計算分分析,確定合合理的地基加加固處理方法法。5.5巖土層滲透性及防防滲評價擬建場地為地表水水、地下水匯匯集、徑流區(qū)區(qū),水體直接接向拉薩河排排泄,當垃圾圾填埋場防滲滲效果較差或或產生滲濾液液泄漏時,滲滲濾液將滲入入地下,以地地下水形式向向南排入拉薩薩河中,直接接影響所流經經區(qū)域及拉薩薩河下游生產產、生活用水水。場平后,擬建場地地地層主要為為第四系沖、洪洪積碎石③、粉細砂③1層。碎石③層為強透水水層,粉細砂③1層為中等透透水層,場地地基巖埋藏較較深,勘探深深度范圍內無無滲透系數(shù)小小于10-7cm/s隔水層,屬屬無天然隔水水層的場地。應采用水平襯襯墊防滲方式式。由于該區(qū)區(qū)以砂、碎石石(卵石)為為主,無合適適、足量的黏黏土和膨潤土土源,建議垃垃圾填埋區(qū)庫庫底、四壁及及調節(jié)池選用用HDPE防滲膜作為為防滲襯里,并并選用雙層襯襯里防滲系統(tǒng)統(tǒng)。5.6地震效應評價根據(jù)現(xiàn)場原位測試試,結合工程經經驗,依據(jù)《建建筑抗震設計計規(guī)范》(GGB500111-20110)第4.1..3款規(guī)定,綜綜合判定場地地內植物層①、素填土②層屬于軟弱弱土;碎石③、粉細砂③1層屬于中硬硬土。5.6.1建筑抗震地段段劃分擬建場地原始地形形地貌較復雜,巖土層層在平面分布布上巖性、狀狀態(tài)均勻性較較差。根據(jù)《建建筑抗震設計計規(guī)范》(GGB500111-20110)第4.1..1條,劃分分建筑場地為為抗震一般地段。5.6.2場地液化判判別勘察期間適逢雨季季,本次勘察察深度范圍內內未見地下水水,場地內粉粉細砂③1層位于地下下水位以上,中中密、處于非非飽和狀態(tài),可不進行液化判別。5.6.3建筑場地類別別的確定擬建場地整平后,植植物層①、素填土②層將被清除除,出露中硬硬土,覆蓋層層厚度≥5m,依據(jù)《建建筑抗震設計計規(guī)范》(GB500011-22010)4.1.66條規(guī)定,判判定場地類別別為Ⅱ類建筑場地地。5.6.4場地卓越周期期的確定依據(jù)《建筑抗震設設計規(guī)范》(GB500011-20010)的規(guī)定,曲曲水縣地震基基本烈度為77度,地震動動峰值加速度度為0.15g,設計地震震分組為第三三組。場地設設計特征周期期建議按0.45s采用。6、擬建建(構)筑筑物基礎方案案選擇與評價價6.1垃圾壩壩型及及基礎持力層層選擇與評價價6.1.1碾壓式土石壩擬建場地地層以中中密粉細砂、中中密碎石為主主,兩者承載載力特征值均均小于300kppa,基巖埋藏藏較深。場地地及其附近溝溝谷存在大量量碎石土,距距場地3Km處拉薩河亦亦存在大量卵卵石,料源豐豐富,且土石石壩較重力混混凝土壩開挖挖量較少,建建議采用碾壓壓式土石壩。采用此壩型時,可選擇碎石③、粉細砂③1層作為基礎持力層。6.1.2重力式混凝土壩壩基范圍內碎石③③、粉細砂③1層分布不規(guī)律律,且同一地地層亦存在不不均勻性,受受較大荷載時時易產生不均均勻沉降。擬擬建垃圾壩跨跨度較大,受受不均勻沉降降影響可能產產生壩體開裂裂、變形,從從而導致濾液液發(fā)生滲漏。采用此壩型時,建議采用復合地基處理方式,以調節(jié)不均勻沉降,增強持力層承載能力。根據(jù)場地周邊料源源,從經濟、實實用角度考慮慮,進行復合合地基處理時時可采用振沖沖碎石樁。該該方法適用于于擠密松散砂砂土、粉土、粉粉質粘土、素素填土、雜填填土等地基,以以及用于處理理可液化地基基。采用振沖沖碎石樁以加加固壩基持力力層的方法在水利利系統(tǒng)中已得得到廣泛應用用。采用復合地基加固固壩基持力層層時,設計應應核算垃圾堆堆體沿防滲膜膜、保護層及及支撐面之間間的抗滑穩(wěn)定定性問題。綜上所述,設計擬擬采用扶壁式式鋼筋混凝土土擋墻,但垃垃圾壩壩體過過高,設計應應予以慎重考慮。根據(jù)現(xiàn)現(xiàn)場調查及地質勘察情情況,建議垃垃圾壩采用碾碾壓式土石壩壩。6.2其它擬建建(構)筑筑物基礎持力力層選擇與評評價擬建調節(jié)池可采用用筏板基礎,選選用碎石③、粉細砂③1層作為基礎持持力層;擬建建擋土墻可采采用條形基礎礎,選用碎石石③、粉細砂③1層作為基礎持持力層。7、結論與建議7.1擬建場地及周周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