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qū)塊鏈行業(yè)專題研究:Web3.0從何而來又將何去_第1頁
區(qū)塊鏈行業(yè)專題研究:Web3.0從何而來又將何去_第2頁
區(qū)塊鏈行業(yè)專題研究:Web3.0從何而來又將何去_第3頁
區(qū)塊鏈行業(yè)專題研究:Web3.0從何而來又將何去_第4頁
區(qū)塊鏈行業(yè)專題研究:Web3.0從何而來又將何去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區(qū)塊鏈行業(yè)專題研究:Web3.0從何而來,又將何去1.核心觀點元宇宙熱潮之下,Web3.0

越來越多地被業(yè)界提及,什么是

Web3.0?Web3.0

有哪些特

征?為什么我們需要

Web3.0?我們將

試著對上述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進行探索與分析。我們認為,在宏觀意義上,Web3.0

將是當前熱議的元宇宙的底層網絡架構,在分布式

技術(區(qū)塊鏈)的助力下,Web3.0

將從開放、隱私和共建三個角度去顛覆

Web2.0

互聯(lián)

網,打造一個由用戶社區(qū)主導的去中心化世界,重構互聯(lián)網流量價值范式。雖然遙遠,但在理想的

Web3.0

范式中,Web2.0

時代互聯(lián)網巨頭享有的生態(tài)、數據、流

量價值等優(yōu)勢將式微,取而代之的是開放、隱私和共建的互聯(lián)網新世界。Web3.0

的應

用將打破

Web2.0

的生態(tài)圈界限,應用之間的復合性、組合性將不受限制,用戶在

Web3.0

世界將以開放的姿態(tài)馳騁,在隱私得到充分保護的情況下充分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推動

Web3.0

世界更多創(chuàng)新應用發(fā)展和內容創(chuàng)建,同時流量價值將回饋給用戶和社區(qū)。2.Web3.0

從何而來,又將何去?當下的

Web2.0

互聯(lián)網似乎在“吞噬”著一切領域,人們不禁談論著

Web2.0

紅利的消

失。始于

2008

年的區(qū)塊鏈以去中心化的方式,從最初的點對點支付逐漸開始沖擊著整

個數字世界,尤其是近年來智能合約、DeFi、NFT等創(chuàng)新的出現,使得數字網絡出現了

新的范式可能。電子屏幕和各類終端設備背后的數字世界,將在

Web3.0

的推動下,主

導權由互聯(lián)網巨頭向用戶轉移。雖然

Web3.0

的輪廓依舊模糊,Web2.0

巨頭們似乎并未感受到其壓力,但來自社區(qū)的創(chuàng)

新將很快改變這一切。2.1.Web1.0

Web3.0:互聯(lián)網經歷了什么回顧互聯(lián)網從

Web1.0

Web2.0

的演進,我們可以看到圍繞流量爭奪、流量變現的變

遷。Web1.0

Web2.0,流量從供給不足(互聯(lián)網剛出現)再到市場爭奪流量入口(互

聯(lián)網普及),進而流量變現,中間還經歷了從

PC互聯(lián)網到移動互聯(lián)網的演變。Web1.0

Web2.0

可以說是流量為王的時代。雖然基礎設施到應用層面的創(chuàng)新不斷,但是流量

為王的邏輯是不變的。流量背后,控制著用戶流量的生態(tài)公司將享有最多的市場紅利。

相應的,用戶的行為數據、用戶體驗都是在生態(tài)公司的限制下進行,用戶創(chuàng)造和建設活

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且無法獲得數據收益。類似的案例非常普遍,如支付工具的跨平

臺限制、跨平臺的超鏈接屏蔽等等。流量不僅限于用戶的注意力,還包括資金流量,關

于后者相當于

Web2.0

對傳統(tǒng)金融的侵蝕。用戶在

Web1.0

Web2.0

時代,用戶的行為是受限的,用戶數據隱私得不到充分的保

護,用戶在互聯(lián)網中的創(chuàng)作和建設力度是偏弱的,即便是類似抖音這樣的短視頻平臺,

用戶的創(chuàng)作也接受者平臺的監(jiān)管,創(chuàng)造的形式和內容也無法脫離平臺本身的引導和限制;

平臺通過少數流量大

V引導著絕大部分用戶的內容體驗??梢哉f,Web2.0

時代,以互聯(lián)網巨頭為核心,形成一個個生態(tài)圈,生態(tài)內,核心互聯(lián)網公司“統(tǒng)治”著生態(tài),壟斷著生態(tài)的數據、價值和網絡效應。除了完全不同的互聯(lián)網模式和用戶體驗,Web3

將帶來新的流量入口范式。Web2

時代占

據用戶注意力的流量入口模式將發(fā)生一些有趣的變化。在以區(qū)塊鏈為代表的分布式技術推動下,從去中心化點對點賬本實驗到去中心化智能合

約平臺,催生了無數的新型應用(Dapp),慢慢

DeFi形成了數字世界里的“金融服務”,

NFT加速了資產上鏈。我們看到,傳統(tǒng)世界(線上和線下)之外,用戶越來越接近一

個相融相生的數字世界。至此,人們呼喚一個全新的網絡世界——元宇宙,即可信地承

載個人的社交身份和資產,社區(qū)將擁有更強大的主導權。以上就是

Web3.0

的進化簡史。2.2

.

Web3.0

生態(tài)已現雛形Web3.0

技術堆棧主要可分為三層:協(xié)議層、應用層以及網絡基礎層。這一切主要是基

于區(qū)塊鏈構建的(當然協(xié)議層也可以有鏈下的輔助部分)。從應用角度看,Web3.0

則涵

DAO(及工具)、隱私、應用、存儲和數據、游戲、創(chuàng)作者經濟平臺、社交等幾乎覆

Web2.0

的大部分領域。伴隨著加密貨幣行業(yè)的蓬勃發(fā)展,近兩年涌現了大量的

Web3.0

應用,當然,這些應用

最終也許大部分都是過渡期產品。甚至有些應用在經濟模式、解決用戶痛點方面存在著

缺陷,并未體現出比

Web2.0

更真實需求。3.Web3

的標簽:開放、隱私和共建的世界3.1.開放:Web3.0

打破生態(tài)界限Web3.0

的開放性體現在:1)用戶在某個互聯(lián)網應用“領域”中的準入充分自由、門檻低;例如,用戶往往利用一個區(qū)塊鏈賬戶地址就可以登錄鏈上的應用,無須注冊許可,操作便利;2)用戶行為不受第三方主體限制、互聯(lián)網應用打破原有的所謂生態(tài)內、生態(tài)間的界限和隔閡,在復合代碼運行邏輯的原則下,應用之間具有高度的組合性和復合性;最直接的案例就是所謂

DeFiLego,任何應用都可以對底層基礎協(xié)議(如

DEX)做調用或聚合,以及合成資產平臺將現實世界資產映射到鏈上(無交割關系),這等于打破了所謂線上線下和虛擬與現實的界限3)另外,Web3.0

內部基于不同基礎設施的應用之間可以被“跨鏈”協(xié)議解決互聯(lián)互通;因此,用戶在

Web3.0

世界多個應用的行為可以生產類似社交關系圖譜,進一步提升數據價值的挖掘潛力。舉一個游戲應用的比喻,用戶可以不受第三方限制、很方便進入一個游戲世界;用戶可

以將自身喜歡的角色/形象自由植入到游戲中去,甚至可以使得角色跨平臺/領域行動,

Web2.0

時代,如王者榮耀這類游戲,你無法決定角色的選擇,更不能將喜歡的孫悟

空殺進魔獸世界——這方面的連通平臺并不難,只是因為控制權并不在用戶手中。當然,

你也可以交易角色皮膚等裝備(借助

NFT),甚至基于其他

DeFi協(xié)議建立復雜的游戲裝

備衍生品市場??傊鐟闷脚_、跨虛擬與現實地完成

Web3.0

的生存方式。本節(jié)將以

ENS、MASKNetwork和

Polkdot為例,闡釋開放的意義。3.1.1

ENS(EthereumNameService):去中心化的身份驗證和域名系統(tǒng)DNS(DomainNameSystem)是傳統(tǒng)

Web2.0

的重要組成部分。當用戶上網時,服務器

會將用戶的網址請求解析成

IP地址返回給用戶。這種可讀性更高的域名系統(tǒng)降低了用戶訪

問網址時的難度,為

Web2.0

的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DNS解決了

Web2.0

訪問的問題,

然而隨著網址的不斷增多以及

Web2.0

中心化的特點,用戶往往需要注冊大量的網站賬

號,用來訪問不同的網站。針對這一問題,盡管許多應用支持了使用較為主流的第三方

社交

APP(如微信等)直接登錄,但總體來看,這種各大網站直接分散割裂而導致用戶

需要注冊大量賬號的問題依然存在。總體來說,用戶需要通過注冊,才能夠使用中心化

機構管理的域名和賬戶系統(tǒng)來訪問應用。用戶如何做到無許可、更低門檻訪問各類互聯(lián)

網應用?不同于

Web2.0

的中心化特點,Web3.0

世界用戶登錄行為依靠去中心化身份,DID

(DecentralizedIDentity)。最常用的一類

DID即用戶僅使用一個鏈上賬號(區(qū)塊鏈公鑰地

址,以

0x開頭的

42

位字符串)來訪問各類

Web3.0

DApp,即單點登錄。雖然為

Web3.0

的用戶安全提供更自由、門檻更低的訪問體驗,然而過長的公鑰顯然難以記憶、可

讀性差。構建在以太坊上面的域名系統(tǒng),ENS(EthereumNameService)的出現正是致力于這一問題的解決,將用戶的錢包地址與自定義的域名進行連接,如將類似

0xaa1

11aaa1aa11aaa11a111a111aa1a1a11a11111

的錢包地址改為

GuoSheng.eth這一更為

可讀的域名。在之后登錄各類

DApp時,就可以使用

GuoSheng.eth這一域名進行登錄,

用戶之間可以通過此域名進行轉賬交互等行為??偨Y而言,更為開放的

Web3.0

則支持用戶僅使用一個賬戶(錢包地址)完成訪問

DApp、

與其他用戶進行交互等各種操作。ENS的出現解決了Web3.0中用戶互動的可讀性難題,

為單點登錄創(chuàng)造了更便利的條件。構建在以太坊上的

ENS可以支持多鏈地址的解析。用戶可以將同一個

ENS域名在比特

幣、以太坊和萊特幣等不同鏈解析的不同的地址,同時

ENS也具備內容尋址的功能(不

同于

Web2.0

IP尋址),解析到互聯(lián)網應用網站平臺。可以想象,未來的

Web3.0

時代,用戶在元宇宙中遨游(可以跨多個應用),無須注冊許

可,而通過一個簡短的域名賬戶進行登錄即可。3.1.2.MASKNetwork:通向

Web3.0

的開放大門MaskNetwork是一組連接傳統(tǒng)

Web2.0

應用與

Web3.0

應用的插件,為前者用戶提供了

進入

Web3.0

的大門。其開發(fā)的技術框架

Dapplet(DecentralizedApplet)支持在目標網

站(如

Facebook、Twitter等傳統(tǒng)

Web2.0

網站),將小程序嵌入其中,以此在中心化的

Web2.0

中實現小程序的去中心化。之后其與

Arweave展開合作,支持在

Facebook、

Twitter上進行去中心化文件的上傳和存儲。當前,用戶只用在瀏覽器中安裝

Mask插件,即可在

Twitter或

Facebook上查看

Token價格、進行

swap、參與

ITO(InitialTwitterOffering)以及參與社區(qū)投票(借助如

snapshot等

Web3.0

應用)。同時還支持用戶將鏈上資產(包括

NFT收藏、捐贈記錄)匯總至

Twitter。Mask帶來的開放性是顯而易見的,即任何

Web2.0

中的用戶都可在不借助任何中心化

APP或平臺的前提下,通過

Mask來直接訪問

Web3.0

并進行相關活動。Mask將開放的

Web3.0

世界,通過零門檻的方式展現在了每位

Web2.0

用戶眼前。也就是說,MASK將

Twitter與區(qū)塊鏈平臺打通,用戶可以自由地在多個平臺應用之間遨游。這在

Web2.0

態(tài)下幾乎很難做到。3.1.3

Polkdot:連接

Web3.0

內鴻溝的橋常有投資者問起:未來是一個元宇宙還是多個元宇宙?它們之間能否互通?互通分多個層次,應用層、協(xié)議層等,一個重要的問題是

NFT等數字資產無論是存放在

聯(lián)盟鏈(螞蟻鏈、至信鏈、長安鏈等)還是公鏈(以太坊、比特幣等),跨鏈互通是最基

本的,而區(qū)塊鏈本身是個帶時間戳的賬本,如何實現互操作?不同公鏈之間是無法直接傳遞消息和執(zhí)行操作的,Web3.0

內部諸多應用協(xié)議(可能是

基于不同的底層公鏈)之間的鴻溝往往通過跨鏈的方式實現互聯(lián)互通。當然,Web3.0

協(xié)議之間跨接一般不需要第三方主體進行授權(注冊),這一點仍然遵循

Web3.0

的開放

性原則。跨鏈可以是跨鏈資產橋(類似于多鏈資產兌換銀行),也可以是波卡、Cosmos這類多鏈協(xié)議。波卡(Polkadot)是一個可伸縮的異構多鏈系統(tǒng),能夠傳遞任何數據(不只限于代幣)

到所有區(qū)塊鏈,實現各個鏈之間資產與數據的互相流通。波卡是由

Web3

基金會發(fā)起的

項目,由以太坊前

CTOGavinWood主導的

Parity團隊進行設計和開發(fā)。波卡網絡的基

礎構架包括中繼鏈(RelayChain)、平行鏈(Parachain)和轉接橋(Bridge),波卡是一

個真正的多鏈應用環(huán)境,使跨鏈注冊和跨鏈計算等類似操作成為可能。如果是比特幣是計算器(電子現金系統(tǒng))、以太坊是區(qū)塊鏈世界的計算機,那么波卡就是

路由器或者交換機,在計算設備(無論是

windows系統(tǒng)還是蘋果系統(tǒng),甚至是移動設備)

之間可以傳遞數據,實現萬鏈互聯(lián)。站在這個角度,波卡解決的問題不僅僅是公鏈自身

性能瓶頸(更快的交易處理速度),而是從更豐富的角度解決擴展性——使得原本不兼容

的鏈之間實現互操作,為多鏈共存的未來世界提供中樞或者路由。波卡系統(tǒng)是由一堆獨

立運行的區(qū)塊鏈組成的,波卡為這些區(qū)塊鏈(成為平行鏈)提供中繼路由。波卡作為中繼鏈,為平行鏈間傳遞消息提供基礎設施,值得注意的是,所傳遞的消息不僅限于代幣(Token),而是任意數據;平行鏈之間的類型可以不同(異構)。這一點非

常重要,目前的區(qū)塊鏈作為一個分布式賬本,礦工處理的工作主要就是維護賬戶,區(qū)塊

內最核心的數據就是賬戶代幣余額,其他文本數據可以作為附注寫入,但很難在區(qū)塊間

自由傳遞消息;并且,跨接的兩條區(qū)塊鏈可以是不同類型(甚至是私有鏈)?;诓?/p>

以在公共、開放、未經許可的區(qū)塊鏈以及私有、許可區(qū)塊鏈之間傳輸此數據。波卡是真

正的多鏈應用程序環(huán)境,在其中可以進行跨鏈注冊表和跨鏈計算之類的事情。例如,學

校的許可鏈上的私有學術記錄鏈可以向公共鏈上的學位驗證智能合約發(fā)送證明。再例如,

跟先前主要作為獨立環(huán)境運行的網絡不同,波卡提供了互操作性和跨鏈通信。這為創(chuàng)新

的新服務打開了大門,同時,也允許用戶在鏈之間進行信息傳輸。例如,提供交易代幣

化的股票(用代幣來標記股票)的交易所的鏈,可以跟提供股票交易所幀數數據的鏈(預

言機鏈)通信,例如為代幣化的股票交易提供喂價。3.2.隱私:數據所有權和價值的轉移數據隱私已成為全球監(jiān)管的焦點問題,現行的解決方案一是強化法律保護,讓使用者意

識到盜用用戶數據是違法行為;二是引入隱私計算,通過同態(tài)加密、多方安全計算、可

信執(zhí)行環(huán)境等技術,保證數據在使用過程中是明文不可見的。在

Web3.0

時代,用戶將

傾向于用更徹底的方式保護個人數據隱私,從而引發(fā)數據所有權和價值的轉移。隨著應

用的去中心化,鏈上數據可查的情況下,用戶行為、產生的數據乃至應用協(xié)議亦需得到

隱私保護。隱私保護是多方面的,包括基礎區(qū)塊鏈平臺隱私保護、存儲數據隱私(分布

式存儲)、用戶私鑰管理、匿名協(xié)議等多方面。本節(jié)以

Horizen、NuCypher為例探討

Web3.0

隱私特點,前者可以為用戶(包括企業(yè)用戶)提供一個不上傳本地隱私數據前提下完成開發(fā)的基礎區(qū)塊鏈平臺,企業(yè)可以借此為

用戶提供區(qū)塊鏈相關服務,但又充分保護了企業(yè)的隱私數據;后者為

Web3.0

用戶提供

了一個分布式私鑰共享/托管平臺,不同于

Web2.0

時代中心化機構托管用戶賬戶的方式

(讓渡部分隱私),Web3.0

的管理也可以去中心化地交給網絡。3.2.1.

Horizen:保護隱私前提下的開發(fā)平臺Horizen原名

Zencash,致力于打造隱私保護和基礎區(qū)塊鏈平臺,為用戶或企業(yè)可以在不

上傳本地隱私數據的前提下提供開發(fā)平臺。Horizen由主鏈和側鏈構成。Horizen主鏈主

要是為用戶的交互提供簡單且安全的價值傳輸和存儲層,通過原生治理代幣

ZEN為整個

Horizen的生態(tài)運轉提供支持,以及為側鏈提供必要的基礎架構。而具體功能的實現以

及網絡基礎結構等均由側鏈開發(fā)完成,從而能夠針對特定的用例進行更為復雜的性能優(yōu)

化,增強其可擴展性和安全性。Horizen側鏈又稱

Zendoo,其具有極高的擴展性和設計

性。側鏈有獨立的共識機制與加密算法,并且真正的實現了去中心化。開發(fā)者可通過

Horizen開放的一套標準通用組件

ZEN側鏈開發(fā)套件(SDK)來迅速完成區(qū)塊鏈的開發(fā),

從而節(jié)省區(qū)塊鏈的構建時間。利用側鏈附帶的零知識證明工具可以在不上傳本地隱私數

據的前提下,完成企業(yè)需求的開發(fā)。同時,主鏈與側鏈之間可以通過其獨創(chuàng)的跨鏈傳輸協(xié)議

CCTP(TheCrossChainTransferProtocol)實現代幣

ZEN以及數據的互聯(lián)傳輸,為解決可擴展性問題提供基礎保障。Horizen采用

Zk-snark(零知識證明)以及防

51%攻擊等安全解決方案構建了一個具有

極高隱私保護性以及安全性的

Web3.0

區(qū)塊鏈平臺,為用戶與開發(fā)者提供隱私保護。3.2.2

NuCypher:Web3.0

的分布式密鑰管理系統(tǒng)不同于

Web2.0

應用的密鑰托管(一般由互聯(lián)網公司或第三方托管),區(qū)塊鏈私鑰管理,

對很多初級用戶來說是一個難題,而多方共享私鑰管理(去中心化的方式)則是一個更

為現實的需求。用戶該如何借助互聯(lián)網協(xié)議安全地管理和共享私鑰呢?也就是說,多方

共享私鑰管理可以將私鑰托管給一個去中心化的網絡協(xié)議(而非

Web2.0

那樣交給互聯(lián)

網公司),在指定的用戶間安全共享,使得用戶解決了進入

Web3.0

之前最基礎的需求。NuCypher能夠在互聯(lián)網上任意數量的用戶之間共享私鑰,同時使用其核心技術——代

理重加密來代理解密權限。其原生代幣

NU主要用于獎勵網絡節(jié)點參與者來執(zhí)行密鑰管

理和權限代理/回收的操作。傳統(tǒng)中心化密鑰管理系統(tǒng)(KMS)的用戶密鑰交由中心化第三方存儲,在第三方存儲機

構安全的前提下,用戶密鑰可以得到較為充分且安全的保護。在用戶雙方需要進行數據

傳輸時,數據發(fā)送者需要從第三方機構調用數據接收者的公鑰對數據進行加密,之后數

據接收者使用自己的私鑰對數據進行解密。但其缺點在于,數據發(fā)送者只能使用數據接

收者的公鑰進行加密,數據傳輸后數據接收者可以永久保留對數據的訪問權限。而

NuCypher采取的代理重加密

KMS使用第三方節(jié)點分布存儲用戶的密鑰信息。在用戶

進行數據傳輸時,首先由數據發(fā)送者使用自身私鑰和數據接收者公鑰生成重新加密密鑰,

此后將密鑰切分為[n]段,將每個片段分發(fā)給

NuCypher上的節(jié)點進行保存。之后,數據接收者僅有權限在由數據發(fā)送者制定的時間段內訪問該信息,數據發(fā)送者也可隨時撤銷

數據接收者的訪問權限。如此一來,NuCypher保證了數據發(fā)送者的加密授權主動性,同時分布式的密鑰存儲方

案確保了用戶密鑰存儲的安全性,為

Web3.0

數據傳輸的密鑰管理提供了安全的保障。3.3.DAO:共建、共治和共享價值的網絡世界用戶在

Web2.0

互聯(lián)網應用中的內容創(chuàng)造是多方面受限的(受平臺審核限制、跨平臺限

制),在社區(qū)治理方面的限制更甚,因此也就限制了用戶在創(chuàng)作者經濟共享方面的價值捕

獲。Web3.0

開放性原則將打破這些限制,同時區(qū)塊鏈的激勵機制將內容經濟的價值有

效地反饋給創(chuàng)作者。3.3.1

Mirror:完全由用戶主導的內容創(chuàng)作平臺Mirror類似于

Medium、Substack等博客類內容創(chuàng)作平臺。其解決的問題在于,在傳統(tǒng)

自媒體中,內容創(chuàng)作者可以輸出創(chuàng)意,但獲得是收益是有限的,且面臨

IP被盜問題,能

否將創(chuàng)意固化為資產并支持交易?Mirror當前主要功能包括:1)作品(Entries):

Entries是

Mirror主要的內容創(chuàng)作模塊,創(chuàng)作者可以在此處進行文檔編輯,編輯支持純文

本+Markdown(類似話題標簽)的格式,同時

Mirror還支持直接將

Medium或

Substack等其他平臺的文章遷移至

Mirror。對于創(chuàng)作者的每一篇產出,Mirror均支持將其直接鑄

造為

NFT。NFT在鏈上完成鑄造之后,創(chuàng)作者便可將其作品以

NFT的形式出售。這樣一

來,便解決了內容創(chuàng)作者的收益問題。創(chuàng)作者還可將作品永久存儲在分布式存儲平臺

Arweave上,保證作品的永久性存儲。2)眾籌(Crowdfunds):

眾籌模塊支持創(chuàng)作者進行任何形式內容的眾籌,并且可以基于每個支持者的資助金額為

支持者分發(fā)相應的支持者代幣(由眾籌發(fā)起者鑄造),眾籌前三名還可獲得獨特的

NFT獎勵。此代幣可以理解為支持者所持有的股份,若作品鑄造為

NFT后出售獲得了相應收

益,可以此為基準進行相應的收益分配。而

NFT則是項目社區(qū)成員的標志,從而自然而

然的建立起一個

DAO。3)收益拆分(Splits):

收益拆分模塊支持創(chuàng)作者將作品收益或拍賣收益分發(fā)給其他多個實體,以此來與合作者

共享共同作品的收益。拆分至少需要在兩個賬戶地址之間進行,并且各實體之間的拆分

百分比之和必須為

100%。這樣一來,在創(chuàng)作者提前預設好收益分配比例和規(guī)則之后,

每一筆收益都將由智能合約自動完成收益分配的過程,避免中心化收益分配的不透明。4)NFT鑄造(Editions):

Editions模塊為Mirror的NFT鑄造模塊,用戶可以使用此模塊在Mirror上鑄造NFT作品,

其中包括價格、媒體文件(當前支持.jpg,

.png,

.gif,

和.mp4

四類文件)、總供應量以及

資金首款地址四個創(chuàng)作者自定參數。鑄造好之后會生成該

NFT地址,同時會加上相應的

editionID,該地址可以直接嵌入

Mirror的其他文章,在鏈接下方顯示

NFT。5)拍賣(Auctions):

通過拍賣板塊,創(chuàng)作者可以將自己創(chuàng)作的

NFT作品進行拍賣。創(chuàng)作者需要設定拍賣的保

留價格和持續(xù)時間,每次出價應不小于上次價格的

10%。拍賣同樣可以創(chuàng)建對應的

URL地址嵌入

Entries模塊之中,拍賣結束后的收益可以直接轉入創(chuàng)作者設定的錢包地址,也

可轉入眾籌或收益拆分模塊。6)投票(TokenRace):

投票功能服務于眾籌之后所形成的

DAO,其形式類似于

Snapshot。眾籌的參與者自然而

然的組成了

DAO,通過投票功能可以參與

DAO的決策,實施社區(qū)的各類決議,在此基

礎上形成了創(chuàng)作者社區(qū)的能力閉環(huán)。Mirror作為

Web3.0

最重要的內容創(chuàng)作平臺之一,允許任何一個

Web3.0

用戶在其中創(chuàng)作

自己的作品,并圍繞其開展各類活動。更重要的是,創(chuàng)作者自身完全擁有自己的創(chuàng)作作

品,可以完全支配其作品而不受

Mirror平臺的影響。通過

Crowdfunds,Splits和

TokenRace等模塊,創(chuàng)作者可以創(chuàng)建屬于每位社區(qū)成員的內容社區(qū),并與成員共同建設屬于每

個人的社區(qū)。目前看,相比于

Web2.0

時代成熟的內容創(chuàng)作平臺,Mirror這類產品尚處于萌芽期,NFT的生成流轉、DAO治理都有不成熟之處,也可能被后來用戶體驗更佳的平臺所替代,但

作為

Web3.0

前沿且理想主義的探索,Mirror所實現的方案仍有借鑒意義。3.3.2

Gitcoin:代碼與資源的共享共治平臺在傳統(tǒng)網絡世界中,如果你有個新奇的想法需要實現怎么辦?設立一家公司去拿風投?

在大公司爭取個創(chuàng)新部門?去一個眾籌平臺?去車庫咖啡碰碰運氣?這些看起來都效率

偏低,能不能有個平臺讓新奇的點子、投資者人和代碼實現者之間架起橋梁?Gitcoin是基于以太坊構建的去中心化協(xié)作平臺,其為開發(fā)者提供了一個開發(fā)協(xié)作平臺,

同時為投資者提供了一個捐贈平臺(加密貨幣捐贈)??梢院唵卫斫鉃轫椖康拇a和資金

的眾籌、共享平臺。其核心功能主要有:1)賞金(Bounties):

該分區(qū)主要面向廣大

Web3.0

開發(fā)者,開發(fā)者可通過發(fā)布賞金(Bounty)來針對指定問

題尋求外部幫助,其他開發(fā)者可以通過解決該問題而獲得賞金獎勵?;诖?,項目開發(fā)

者可以更好的建設社區(qū)項目,而解決問題的開發(fā)者則可獲得相應的獎勵。2)黑客松(Hackathons):

該分區(qū)下集成有許多

Hackathon項目,開發(fā)者可在此處加入由各個項目方所贊助的黑客

松比賽,依照其主題開發(fā)相應的產品。3)捐贈(Grants):

在捐贈分區(qū),用戶可以向一些初創(chuàng)且具有公共物品性質的項目進行捐贈,捐贈結束后,

部分項目可能會向捐贈用戶給予空投回報。Gitcoin捐贈的核心創(chuàng)新在于二次方融資

(QuadraticFunding)。在進行二次方融資時,項目所獲資金為社區(qū)成員捐出資金的“平

方根之和的平方”,即∫

=

[√1

+

√2

+

?

+

√]

2

,之后基金會將根據每個項目的社

區(qū)二次方融資金額按比例進行配捐。如在一輪募資中共有兩個項目

Grant1

Grant2,

Grant1

獲得來自

10

個人的

1

美金等值加密貨幣的捐贈,共計

10

美金。而

Grant2

獲得

來自

1

個人的

10

美金捐贈,共計也是

10

美金。此時若基金會配捐額度為

1100

美金,

根據二次方融資公式,Grant1

能獲得的二次方融資票數為[√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2

=

100美金,而

Grant2

能獲得的二次方融資票數為[√10]

2

=

10美金。因此按照兩個項目二次方融資的票數,Grant1

所能獲得的基金會配捐為100

110

?

1100

=

1000,而

Grant2

所能獲得的基金會配捐為

10

110

?

1100

=

100。這樣一來,獲得基

金會配捐的往往是那些投票人數更多的項目,而并非投票金額最多的項目。一方面鼓勵

了更多用戶參與捐贈投票,從而票選出公共服務性最強的項目。另一方面大大增加了騙

取基金會配捐的成本,降低了配捐風險。4)探索(Quests):該板塊可以支持用戶以一種游戲的方式去了解

Web3.0

世界以及各類生態(tài)系統(tǒng),用戶可

以在題庫中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題目展開學習,之后以問答攻擊的形式檢驗學習成果(每

回答正確一題,系統(tǒng)生成的機器人會減少一滴血),擊敗機器人之后可獲得相應的獎勵,

因此其本質為

Learn2Earn的一種。5)榮譽(Kudos):Kudos是一種用戶之間相互表達贊賞和建立關系的一種新方式。如用戶

A想通過

Gitcoin向用戶

B表達感謝時,其可在

Kudos市場購買榮譽勛章,將其贈送給用戶

A。(勛章本

身可視作某種形式的

NFT)6)學習(Kernal):Kernal是一個點對點學習社區(qū),其通過由社區(qū)成員構建的八周課程,為想要深入理解

Web3.0

的用戶提供了絕佳的平臺,其內容包括以太坊發(fā)展歷史、全球金融體系、代幣

經濟學等多方面的知識。Gitcoin為各類

Web3.0

初創(chuàng)項目以及想要進一步了解

Web3.0

的用戶提供了最為友好的

孵化平臺和學習平臺。對于項目而言,從黑客松的開始,到捐贈的發(fā)展,充滿公共性的

Web3.0

項目在每一個用戶的支持下發(fā)展,最后又回饋

Web3.0

用戶。對于用戶而言,在

這里了解

Web3.0,支持

Web3.0,通過對項目的捐贈,共建

Web3.0。在這里,每個人

都能為

Web3.0

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實現真正的共建、共享與共治。3.4.元宇宙:Web3

推動“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的融合Web3.0

時代,元宇宙將是一個極富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網絡形態(tài)。Web2

時代,人們習慣以“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來作為線上線下世界的界限。構筑在

Web3

基礎上的元

宇宙,將是所謂“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深度融合。Web2

時代的互聯(lián)網存在著明顯的生態(tài)界限(這是由于中心化公司運作方式下的結果),

一家互聯(lián)網巨頭控制住生態(tài)的核心準入,跨生態(tài)的應用是比較少的——例如在線支付工

具跨生態(tài)的限制、重要互聯(lián)網應用入口之間超鏈接的屏蔽。所謂的互聯(lián)網應用,其實被

限制在不同生態(tài)局域內的活動。而

Web3

時代的元宇宙世界,Web2

時代的“鴻溝”和

界限將被打破。除了上面章節(jié)提到的跨鏈應用解決了基于不同主鏈生態(tài)之間的融合之外,元宇宙世界與

所謂的“現實世界”將不斷融合。例如,一個元宇宙中的主體,除了在

DeFi市場從事經

濟活動,也可以持有現實世界的資產權益。也就是說,元宇宙中的資產,并不存在“虛

擬世界”賬戶與“現實世界”賬戶系統(tǒng)之間的隔離,元宇宙將是“現實世界”與“虛擬

世界”的融合形態(tài)。一般會認為,元宇宙的世界雖然由用戶共建,不同應用之間可以自

由地通過各種手段打通融合,但元宇宙的虛擬世界無法與現實世界的資產賬戶打通,因

為現實世界存在生態(tài)之間的隔離,所以“外部的元宇宙”更無法打入目前

Web2

時代的

生態(tài)?;?/p>

DeFi的合成資產應用(如

mirror(本節(jié)的

mirror與

3.3

節(jié)項目重名,為不同

項目)或synthetix),我們將看到如何以降維打擊的模式將Web2世界的資產映射到Web3

世界來。上線于

2020

12

4

日的

MirrorProtocol(基于

Terra公鏈)是一個可追蹤股票、期

貨、交易所交易基金和其他傳統(tǒng)金融資產價格的合成資產(MirroredAssets,MmAssets)

鑄造平臺——甚至可以將加密貨幣(比特幣、以太坊等)映射到平臺鑄造代幣的代幣,

MIR(MirrorToken)為平臺的治理代幣。用戶可以通過超額抵押

UST(TerraUSD,錨定

美元的穩(wěn)定幣)或者已有的

mAssets合成

mAssets,不同的

mAsset將會與不同的股票、

期貨、基金等資產的價格對應。贖回時,需要用戶通過

Mirror平臺銷毀鑄造時產生的

mAssets,智能合約會收取一部分手續(xù)費并返還給用戶鑄造時抵押的

UST或

mAssets。簡單說,Mirror就是將傳統(tǒng)金融市場(或者加密市場)的資產合成為

Token的形式,映

射到加密貨幣世界。比如,可以在

Mirror平臺上鑄造特拉斯的股票通證——mTSLA,也

可以講

ETH代幣映射到

Mirror平臺——鑄造

mETH代幣。實際上用戶獲得

mAssets并

不等同于購買了相對應的金融資產,所以也不存在股票分紅等收益——但由于價格跟金

融資產關聯(lián)、且有抵押物支撐合成資產的價值,所以可以理解為合成資產可以獲得對應

金融資產的部分收益權,也可以將其類比為金融資產的期貨(不可交割)。目前平臺已經上線

26

種合成資產,包括特斯拉、蘋果等股票和

BTC、ETH等主流加密

貨幣資產,以特斯拉股票代幣為例,24

小時流動性嘗過

1480

萬美元,交易量在百萬美

元級別,Mirror平臺總流動性已經超過

10

億美元。Mirror平臺上的個股價格是如何錨定真實現貨市場?這就需要用到預言機機制,通過程

序算法來鏈接兩個市場的價格。4.向

Web3.0

流量價值新范式的演進互聯(lián)網重要的流量(入口)價值,在

Web3.0

時代會是怎樣的范式?Web2.0

爭奪用戶注意力和資金流量,從而實現流量價值變現。Web3.0

時代,流量入口

價值依舊重要,但絕不局限于此。例如,推動“DeFiSummer”的最大功臣之一的

Uniswap,從面向用戶的角度來說,同

樣想

Web2.0

一樣的流量入口——用戶利用其

DEX協(xié)議完成交易兌換功能,用戶支出的

手續(xù)費作為協(xié)議(平臺)的流量變現(其中一部分反饋給

LP),站在這個角度看,Uniswap同

Web2.0

其他應用沒什么本質區(qū)別。但作為基礎

DEX協(xié)議,Uniswap可以被其他協(xié)議

調用,產生復合性特點(即所謂的

DeFi樂高)。最典型的如收益機槍池、交易聚合器等

應用,用戶在這些應用上完成

DeFi“挖礦”收益、交易兌換功能,其背后往往是調用

Uniswap等

DEX協(xié)議,而這些協(xié)議對用戶來說是隱藏在背后的,而且中間可能隔了多個

協(xié)議調用過程。但對于

Uniswap基礎協(xié)議流量變現來說,效果是一樣的。由于

Web3.0

世界的開放性,這些調用不存在授權許可和生態(tài)界限等問題,完全是開放的。因此

Web3.0

的流量價值范式將呈現出開放化特點。另外,Web3.0

流量價值還與協(xié)議調用的次數強相關。當前我們看到的眾多社交(微信、微博)、娛樂(Steam)、金融(東方財富)等平臺都是

Web1.0

Web2.0

演進中的受益者,未來向

Web3.0

演進形態(tài)是怎樣的?Web3.0

充滿了想象力,其最終的落地形態(tài)現在并不能清晰判斷。但其趨勢已然出現苗頭。在向

Web3.0

演進過程中,有很多

Web2.0

Web3.0

混合的形態(tài)的產品出現。這

方面典型的代表是

NFT交易平臺

Opensea和

Metamask錢包。Opensea的收入依靠

NFT交易手續(xù)費,這類似傳統(tǒng)的電商或者中心化交易所的模式。Metamask錢包有嵌入如

Chrome等PC瀏覽器插件和手機app形式,作為重要的用戶入口,Metamask集成了swap聚合功能,用戶可以直接通過其調用

DEX協(xié)議完成代幣兌換,則額外付手續(xù)費給

Metamask平臺。這兩者都是典型的

Web2.0

產品。但用戶在這兩個平臺上操作則是

Web3.0

世界的典型產品或功能。2021

年下半年隨著

NFT交易市場的火爆,Opensea進入交易額和交易量激增時期,8

月單月交易額超過

34

億美元。作為應用最為廣泛的瀏覽器錢包插件,Metamask的流量

入口價值得以體現,用戶基于其使用

swap交易額和平臺手續(xù)費亦有較大增長。2021

9

30

日交易額近

4

億美元,平臺手續(xù)費收入

350

萬美元。這也許是目前最有意思的一個現象。用戶基于對

Web3.0

的信仰和向往,卻化為

Web2.0

商家的流量和收入。嚴格來說,Opensea和

Metamask是再典型不過的

Web2.0

產品,

其流量變現模式極為簡單和傳統(tǒng)。NFT交易和

DeFi挖礦,這些看似是

Web3.0

世界的

基礎構成,卻最終為

Web2.0

產品創(chuàng)造了流量價值。也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ElonMusk在其推特上提到:“有人看到過

Web3.0

嗎?我沒有”。當然,這只是過渡時期的形態(tài),也許這種形態(tài)要存在很長一段時間,但我們相信

Web3.0

新的應用、新的產品邏輯和新的流量范式正在發(fā)生。從

2D到

3D?近期隨著百度希壤、網易伏羲等發(fā)布,而三星也在

Decentraland上構建虛擬商店,市場

逐步關注

3D數字世界。而從

2D向

3D的演進有望成為普通用戶最觸手可及的變化。以

國盛區(qū)塊鏈研究院在

Decentraland中的虛擬總部為例,虛擬建筑本身相當于團隊首頁,

可以展示研究產品和團隊情況,當然也可以通過虛擬人進行交互。當需要路演時可在二

樓路演大廳演示

PPT或接入流媒體,觀眾可通過發(fā)放徽章

NFT進行白名單管理。我們判

斷,在

IT基礎設施逐漸完備的基礎上,2022

年將有更多社交屬性的流量將升級到

3D。瀏覽器還是

APP?Web2.0

時代,各類

APP成為應用的主陣地,催生了買量、刷機等生意,用戶的大量時

間、數據被捆綁在頭部

APP中。而現存的

Web3.0

應用,在

PC端主要以

web瀏覽器方

式訪問。手機端為

web瀏覽器訪問,錢包

App也可以作為入口,但仍以

web方式訪問

具體應用。不同于

Web2.0

時代廠商喜歡開發(fā)獨立的移動端

App和

PC客戶端,Web3.0

也許將打破這一現象。App和客戶端對于用戶行為數據收集可能更為方便、也方便核心

廠商對生態(tài)應用的管理(類似

appstore那樣的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