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室的護理要點課件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2ef17e7a686936dabd470ac4064b715/02ef17e7a686936dabd470ac4064b7151.gif)
![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室的護理要點課件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2ef17e7a686936dabd470ac4064b715/02ef17e7a686936dabd470ac4064b7152.gif)
![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室的護理要點課件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2ef17e7a686936dabd470ac4064b715/02ef17e7a686936dabd470ac4064b7153.gif)
![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室的護理要點課件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2ef17e7a686936dabd470ac4064b715/02ef17e7a686936dabd470ac4064b7154.gif)
![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室的護理要點課件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2ef17e7a686936dabd470ac4064b715/02ef17e7a686936dabd470ac4064b715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室的護理要點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室的護理要點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室的護理要點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室的護理要點入院護理危重新生兒處于極不穩(wěn)定的狀態(tài),因此新生兒在進入中癥監(jiān)護室時就應對其持續(xù)進行密切的觀察,這是能否有效處理的關鍵。常規(guī)內容應包括全部重要內容的觀察,并由護士對這些觀察加以記錄當前中職院校德育教師都在不斷探索德育課堂教學方法的改革,許多教師都把開發(fā)學生智力和培養(yǎng)學生技能作為教學改革的核心或培養(yǎng)目標來加以研究。在眾多探索、研究的教學方法中,分組討論教學法則是一種能夠調動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有效教學方法。一、分組討論教學法概述所謂分組討論教學法就是指在教師指導下,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圍繞教學中的某一中心問題,通過共同探索和交流分享活動,為學生提供主動參與學習和互相學習的機會,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有效學習。這種方法是對傳統(tǒng)教學組織形式的突破和補充,分組合作討論學習在處理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以及創(chuàng)設和諧健康的課堂心理氣氛等諸多方面,有著非常積極的效果。它使沉悶的課堂教學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但是,在實際教學操作過程中,由于教師設計問題脫離學生實際,一味追求形式,缺乏適當?shù)囊龑Ш驼{控,課堂往往出現(xiàn)雷聲大,雨點小,表面沸沸揚揚,實際一無所獲、問題不了了之或教師取而代之的情況。筆者曾在我校聽了幾堂新、老教師的匯報課,教師均采用了分組合作討論教學法,討論時間大約在15分鐘左右,次數(shù)多者四五次,少則兩次。形式有小組代表發(fā)言,也有小組辯論等。課堂十分熱鬧,討論確實在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培養(yǎng)團隊合作精神、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上起到了積極作用,但也存在不少問題。二、存在的問題1.教師所設問題不合理,討論流于形式。分組討論教學法要求教師設計的問題應中心明確、難易適度,要有啟發(fā)性、針對性,最好是選擇教材中的重、難點,或者學生比較關注的社會熱點、焦點問題,使學生有話想說、有話可說,說有所得。但有的教師提出的讓學生討論的問題或者過于簡單,不具有探究性,根本沒有討論的價值;或者問題太復雜,脫離學生的認知水平,使學生望而生畏,三緘其口,最后只好不了了之,或者教師一手包辦。這樣的課堂教學,要不形式熱鬧;要不就是過于沉寂,完全達不到實際需要的效果。2.學生準備不充分,合作、交流無法深入進行。教師課前沒有要求學生做準備,沒有預習新課,上課提出問題直接討論交流,討論的結果往往是就事論事,而且忽視了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學生參與討論和探究必須要有自己的見解作為基礎。只有在學生思考到達一定程度展開討論,才有可能出現(xiàn)一點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才有可能出現(xiàn)針鋒相對的正面交鋒,才能擦出思想交流的火花。否則學生缺乏主動合作,準備不充分,交流就無法深入進行,分組討論只能停留在表現(xiàn)上。3.教師缺乏對課堂的必要掌控,學生分組討論的時間過多或過少。分組討論教學法強調的是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尊重學生的思想,但決不是聽之任之。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心態(tài)是有差異的,往往少數(shù)反應快的學生討論非常投入,發(fā)言頻繁,而大多數(shù)人幾乎成為多余的人,缺乏自制力,只能坐在那里“看戲”,甚至利用這個機會說閑話,討論別的事情。教師應當對課堂上出現(xiàn)的各種情況予以適時的掌控,對說閑話、討論別的事情的學生應予以及時的制止與引導??捎行┙處煵皇钦驹谥v臺上東張西望看學生討論,就是在教室內踱著方步,或者干脆坐著旁聽。教師置身于討論之外,無疑會淡化教師作為課堂環(huán)境要素的功能,破壞和諧課堂文化的建構。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學習,教師常常由于受課堂教學時間的限制,給學生討論的時間不足,在有的學生討論到點子上或正在討論的興頭上時喊“停”,得不到真正的合作結果,不能體現(xiàn)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有的教師安排學生討論時間又過多,浪費了寶貴的課堂教學時間,以至于無法完成教學進度,影響教學的效果。4.教師不做引導,問題沒能向更深層發(fā)展。有的教師在提出問題后,就讓學生踴躍討論發(fā)言。原本當學生完成后,教師就該講解、總結,去粗取精、由表及里、去偽存真,將知識的外延擴大??墒怯械慕處煘榱私虠l地體現(xiàn)“學生為主體、合作學習”等理念,放棄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分組討論沒有將問題向更深層次發(fā)展。也有教師在學生分組討論學習時,仍然在講臺上等待,或無目的地巡視,只是象征性地走走……其實在學生的活動中,教師應該擔負起更大的管理和調控職責,教師必須對各個小組的合作學習進行現(xiàn)場的觀察和介入,為他們提供及時有效的指導,使小組討論順利開展。三、分組討論教學方法的運用策略分組討論教學法要在課堂教學中真正發(fā)揮作用,學生就需要有一個學習的過程,教師也需要有一個自我反思和調整的過程。所以教師要學會根據(jù)教學目標設計有價值的問題,同時設計的問題又要符合學生循序漸進的認識規(guī)律。學生要逐漸適應參與討論的學習習慣,并根據(jù)教師的指導學會使自己的討論能夠圍繞中心,說在點子上擴大討論的參與面,通過辯論探究問題,提高討論的探究質量。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要真正發(fā)揮好分組討論教學法的作用,應當從以下幾點著手:1.小組合作優(yōu)化,組員明確分工。小組的編排十分重要。它可以由前后左右的5~6人為單位組成一個小組,每組一般按優(yōu)生、中等生、后進生比例配編。在小組中,人人都是學習的主體,在一個階段每人都有相對側重的一項職責,擔任一個具體的合作角色,要培養(yǎng)組員的責任感和合作精神,所以討論時分工一定要明確。根據(jù)不同活動需要設立不同角色后,教師還要根據(jù)學習內容的不同、學生的特長、個性差異等進行合理分工(也可由小組成員民主協(xié)商,自行分工),向學生提出本次活動的內容和要求,讓他們知道要做什么,怎么做,明確各自責任。要求小組成員既要積極承擔個人責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發(fā)揮團隊精神,保證活動順利實施。每個小組應設立小組長、記錄員、匯報員及其他成員等。小組成員的角色不要固定,每人都可以擔任不同角色,一定時間后角色互換,使每個成員都能從不同角色位置上得到體驗、鍛煉和提高,實現(xiàn)小組角色之間的相互依賴、合作和公平競爭,增進互動的有效性。2.營造融洽氛圍,精心選題討論。在教學過程中,只有讓學生處在一種無拘無束、自由暢達的氛圍中,他們才會盡情地“自由參與”與“自由表達”。這就需要在課堂上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學中只有這種師生關系才能使雙方平等地相處,學生才能積極主動配合,達到小組討論和諧、融洽一致,學生個體才能在教師面前敢想、敢問、敢說,學生討論群體才有“躍躍欲試”的熱烈氣氛,“群體共生效應”才有可能產生,學生的求知欲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被不斷地激發(fā)出來。當然,選擇什么樣的問題在課堂上討論,是教師應該精心考慮的。一個好的討論題具有明確的目標導向,具有提出學習任務,活躍求知欲望,深化理解,啟發(fā)思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等多種功能。所以教師設計的問題要有利于促進學生動腦,有利于學生主動探究知識,有利于集體研究,促進合作學習,既不能過于簡單,也不能過于復雜,應當盡可能把具有開放性、探究性、趣味性、規(guī)律性的問題作為討論學習的載體。3.問題的設計要步步深入。一堂課中用來討論的問題不能過多,且討論的問題應當有聯(lián)系、有層次,難易適中。如果問題難度過高就不可能激起學生的興趣,相反難度過易也缺乏了討論的意義,因此在設計問題時要注意問題的啟發(fā)性、層次性。教師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要注意加強對合作學習的監(jiān)控;要給學生足夠獨立思考和交流的時間,否則學生的討論就容易流于形式。問題設計要有啟發(fā)、有層次,且能步步深入,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才能不斷完善自己的見解和觀點,思維、情感才能產生碰撞和交流,課堂教學效率才能得到提高。4.創(chuàng)設課堂評價機制,變教師主導為引導。教師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要注意引入競爭和激勵評價機制。在小組與小組之間加入一些競爭機制,會促進學生產生較高的積極性,并引導學生向更深層次去探究;在時間許可的情況下,應盡可能讓更多的小組展示其集體的觀點和集體的成果,并用激勵性的語言評價小組成果,使每個小組學生都能感受到教師的尊重和認可,體會合作的快樂,提高合作學習的積極性。需要注意的是,采用分組討論法教學,教師就應該變主導為引領和指導,把課堂的主人翁權利還給學生,不要經常向學生暗示所謂的正確答案,也不要急于告訴學生結論是什么,要給學生留出一定的思考時間。討論的本質是通過學生的共同探究來確定那些不可預測的問題,如果教師預先已有問題的結論,不斷暗示、提醒,那就意味著教師會把討論向自己事先設定的方向推進,不僅學生難以提出其他看法,而且討論也很快變成了教師唱獨角戲,重又回到原先那種一切由教師說了算的“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上來。當然,分組討論教學法雖然在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和有效學習方面有其優(yōu)勢,但我們也應適當運用,不能流于形式,應注重實際效果。教學中只有不斷探索,逐步完善,才能發(fā)揮它應有的作用。特崗教師的特殊性決定了在場專業(yè)發(fā)展是特崗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主要途徑,而現(xiàn)場學習又是特崗教師在場專業(yè)發(fā)展中的核心?,F(xiàn)場學習力是衡量一個教師現(xiàn)場學習效率的重要標尺,制約著特崗教師專業(yè)發(fā)展速度和水平,因此,提升特崗教師現(xiàn)場學習力應該成為推動特崗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重要手段。一、何謂現(xiàn)場學習力“現(xiàn)場學習力”是華東師大李政濤教授在《現(xiàn)場學習力:重要的學習能力》一文中首先提出的。他認為,教育現(xiàn)場是教師的生命所在,而教師的學習能力最重要的是現(xiàn)場學習力,因此,具有現(xiàn)場意識和現(xiàn)場自覺的學習是最符合教師職業(yè)特性的學習方式[1]。(一)現(xiàn)場學習力的內涵李政濤教授指出“教師的現(xiàn)場學習力”之一就是在“同行教師的教學現(xiàn)場,如其他教師的公開課、研討課、觀摩課現(xiàn)場”的學習能力[2]。有學者認為“現(xiàn)場學習力”是指學習者(個體、團隊)以自身獨特的學習方式和品質,對現(xiàn)場提供的知識信息進行理解、吸收、創(chuàng)新并轉化為對自身發(fā)展有價值的能量的程度,即把知識資源轉化為知識資本的能力[3]??傮w來說,現(xiàn)場學習力就是教師在備課、上課、聽課、評課、聽專家講座等現(xiàn)場表現(xiàn)出來的喜歡學習、善于學習和創(chuàng)造性學習的能力和水平。(二)現(xiàn)場學習力的構成要素現(xiàn)場學習力實質上就是對學習者的學習動力、能力與品質進而實現(xiàn)自我改造、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的描述,主要由學習專注力、學習捕捉力、學習轉化力等三個方面構成。1.學習專注力。學習專注力是指教師衡量學習專注力的第一個尺度是專注時間。但研究表明,在45分鐘的時間內學習者只能持續(xù)專注學習內容10多分鐘,部分達到20分鐘,而其他部分學習者不想知道在講什么,無法集中注意力持續(xù)跟上節(jié)奏。第二個尺度是會聽課,明白自身聽課的目標或重點。2.學習捕捉力。學習捕捉力,顧名思義即學習中的提煉獲取能力。在學習內容和資源爆炸的時代,對于學習內容的挖掘提取能力更是一種本領。學習捕捉力不是學習內容簡單地疊加,而是一種思考、篩選與加工,只有具備見微知著的敏感性,才能有提煉獲取能力。衡量捕捉力的第一個尺度:能聽出他人的過人之處,這是第一個尺度;能聽出他人的不足之處,這是第二個尺度;能與他人溝通,探尋過人之處或不足之處背后深層原因,這應該是衡量捕捉力的第三個尺度。3.學習轉化力。學習轉化力指的是對學習成果的轉化能力。學以致用是衡量轉化力的第一個尺度;能在用的過程中不斷反思、與他人交流、不斷改進和提升,這是衡量轉化力的第二個尺度。二、特崗教師現(xiàn)場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聽課是特崗教師現(xiàn)場學習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體現(xiàn),同時,筆者與多位特崗教師的訪談與交流發(fā)現(xiàn),每一位特崗教師都提及聽課是他們學習教學、實現(xiàn)專業(yè)成長極其重要的途徑。然后,通過深入交流和查閱他們的聽課筆記,筆者發(fā)現(xiàn),特崗教師,尤其是年輕特崗教師們的現(xiàn)場學習還存在不少問題,集中體現(xiàn)在如下幾個方面:(一)聽課目標不明確通過與特崗教師交流和查看其聽課筆記,筆者發(fā)現(xiàn),大部分特崗教師的聽課筆記非常簡單,只是對執(zhí)教者教學流程的一個簡單摘錄,這說明特崗教師并沒有從根本上意識到聽課的意義,還只是把聽課作為實習的一個附加任務、一個外在于自身專業(yè)成長而不得不完成的負擔。究其原因,可能與頂崗實習師范生的聽課學習能力不足有關,即他們還缺乏對現(xiàn)場學習的規(guī)劃意識。(二)聽課過程中的即時評價缺乏聽課過程應該是一個不斷將他人的教學實踐與自身的教育教育理論、教育觀念及自身對教學的設想進行對話的過程,因此,高質量的聽課應該是一個在聽課過程中不斷開展即時評價的過程。“教師在聽課的過程中,不要只帶著耳朵聽,帶著眼睛看,更為重要的是帶著大腦思考、比較,在比較中發(fā)現(xiàn)課堂的孰優(yōu)孰劣,在優(yōu)劣的評價中領悟課堂教學的奧妙之處,在比較中學會梳理教學行為,用理性的眼光思考課堂教學,逐漸將經驗上升到理性的高度”[4]。然而,筆者與特崗教師交流和查看聽課筆記發(fā)現(xiàn),絕大多數(shù)特崗教師在聽課過程中都沒有即時評價。(三)聽課后交流普遍較少筆者通過訪談與交流發(fā)現(xiàn),只有個別特崗教師在聽課后與執(zhí)教者進行了交流并對交流結果進行了記錄,或對他人與執(zhí)教者的交流與對話進行了記錄,也就是說,絕大多數(shù)特崗教師在聽課之后都沒有與執(zhí)教者交流,或者沒有將交流的內容記錄下來,以備自身反思之用。(四)聽課后反思還未成為一種常態(tài)通過查看特崗教師們的聽課筆記發(fā)現(xiàn),并不是每一次聽課之后,特崗教師都會進行聽課后的反思。在本次調查中發(fā)現(xiàn),能堅持做到每聽一次課就做一次聽后反思的特崗教師比例不足20%。(五)產生問題的原因分析農村特崗教師現(xiàn)場學習中存在的這些問題,其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從學校層面看,一方面,可能與學校教研氛圍不濃厚有關。特崗學校大部分處于比較偏僻的農村地區(qū),由于農村地區(qū)人口流動性大,學生數(shù)量急劇下降,導致農村學校教師絕對數(shù)量不夠,尤其是教師結構性失衡更為嚴重。必然導致教師們工作任務重、無暇顧及相互學習。如,有學者調查發(fā)現(xiàn),“特崗教師承擔了滿負荷甚至超負荷的工作量。調查結果顯示,擔任班主任的有66人,占調查對象的42.3%。從任教學科數(shù)量來看,擔任一兩個學科教學任務的占57.1%,三四個學科的占25%,甚至17.9%的教師擔任五個學科以上的教學任務”[5]。另一方面,可能與學校的管理有關。由于農村地區(qū)教師進來難、流動大,導致校長們?yōu)榱肆糇⌒陆處?,對新教師的業(yè)務發(fā)展管理較為放松。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室的護理要點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室的護理要點新生兒重1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室的護理要點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室的護理2入院護理危重新生兒處于極不穩(wěn)定的狀態(tài),因此新生兒在進入中癥監(jiān)護室時就應對其持續(xù)進行密切的觀察,這是能否有效處理的關鍵。常規(guī)內容應包括全部重要內容的觀察,并由護士對這些觀察加以記錄入院護理3(一)、首次測量和觀察的意義新生兒的體重和他的大小有很大的差異。由于的大量診斷依據(jù)與這些依據(jù)有關,因此,必須在入院時就進行的測量。此外出入量及藥物的劑量,都要依體重或體表面積為依據(jù),尚使數(shù)據(jù)不正確,則可導致計算錯誤而危害患兒。入院后體重的變化,是估計補液和喂養(yǎng),是否得的重要依據(jù),因此,仔細記錄入院時的正確體重,關系到新生兒整個補液和喂養(yǎng)方案的實施(一)、首次測量和觀察的意義4)、入院前的準備1、預熱暖和或外線輻射2、檢査各種設備的運轉是否正常:(1)、每個患兒床邊應有急救復蘇設備(2)、配備好預期出現(xiàn)問題的必須的設備)、入院前的準備5(三)、入院時檢查項目1、確認患兒是否處于嚴重抑制狀態(tài)或急度呼吸困難,是否需要緊急處理。2、若患兒不需緊急處理,則在紅外線保暖下脫去衣服,只剩下尿布,完成對其生活力的估計:(1)、數(shù)滿一分鐘頭部脈跳數(shù),,聽心率是否整齊,有無心臟雜音。(2)、檢査左右及上下肢末梢脈跳,注意其強弱和性質,檢查毛細血管充盈情況。(3)、測血壓。(4)、數(shù)呼吸頻率。(5)、注意皮膚、黏膜、指甲的顏色。(三)、入院時檢查項目6(6)、檢查上呼吸道是否有分泌物、呼吸是否困難,記錄有無鼻扇、喉鳴、喘息、呼凹及胸廓運動不對稱,胸部聽診。(7)、嬰兒測肛溫,新生兒測液溫。3、在紅外線保暖下稱體重,需氧者持氧氣面罩于臉上;插管者在稱體重時用手控通氣。4、安置電監(jiān)護儀導線,確認監(jiān)護儀運轉正常,調節(jié)監(jiān)護報警5、從足跟或動脈導管采血0.2m做血球壓積;以血球壓積上血清液做血清總蛋白和血糖測定。(6)、檢查上呼吸道是否有分泌物、呼吸是76、從鼻腔、口腔、咽部及分泌物,記錄其顏色、量和性質。7、估計患兒有無靜脈輸液的必要。8、用鼻胃管及注射時抽空胃內容物記錄其顏色、量和性質。9、用尿收集系統(tǒng)獲得尿液做尿分析,量比重。10、從鼻咽喉腔和插管患兒的氣管做細菌培養(yǎng)6、從鼻腔、口腔、咽部及分泌物,記82、每日稱體重,必要時每日多次記錄體重增加或減記入量:每小時記錄一次,每班小結一次,每24小時總結一次。4、記出量泌尿比重:用測試紙尿中的血,蛋白質及葡萄糖,每8小時測pH6、每2小時測量并記錄體溫一次。同時記錄溫箱用測糖紙測血糖,新生兒和一個月以內嬰兒,每4小時一次,較大幾童每8-12小時一次7、測血鉀、鈉、鈣、氯等,至少每日一次。2、每日稱體重,必要時每日多次記錄體重增加或減9入院后常規(guī)護理和監(jiān)護腎一代謝系統(tǒng)1、每日稱體重,必要時每日多次記錄體重增加或減少2、記入量:每小時記錄一次,每班小結一次,每24小時總結一次。3、記出量。4、泌尿比重:用測試紙尿中的血,蛋白質及葡萄糖,每8小時測pH一次5、每2小時測量并記錄體溫一次。同時記錄溫箱。6、用測糖紙測血糖,新生兒和一個月以內嬰兒每4小時一次,較大兒童每8_12小時一次。7、測血鉀、鈉、鈣、氯等,至少每日一次。入院后常規(guī)護理和監(jiān)護10(二)、心臟呼吸系統(tǒng)1、用監(jiān)護儀持續(xù)顯示心率。每2小時測一次頭部及末梢脈跳數(shù)(數(shù)滿一分鐘)。2、持續(xù)心電監(jiān)護。3、測血壓,每2小時一次。4、持續(xù)顯示呼吸頻率,每2小時聽、數(shù)、記錄一次5、記錄口腔、氣管分泌物的量、性質和顏色。6、急性期每日做胸部攝片一次7、氣管插管、拔管、調整導管位置后,均攝片一次。8、每2小時分析及記錄血氧一次(二)、心臟呼吸系統(tǒng)11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室的護理要點課件12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室的護理要點課件13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室的護理要點課件14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室的護理要點課件15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室的護理要點課件16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室的護理要點課件17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室的護理要點課件18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室的護理要點課件19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室的護理要點課件20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室的護理要點課件21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室的護理要點課件22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室的護理要點課件23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室的護理要點課件24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室的護理要點課件2526、要使整個人生都過得舒適、愉快,這是不可能的,因為人類必須具備一種能應付逆境的態(tài)度?!R梭
27、只有把抱怨環(huán)境的心情,化為上進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證。——羅曼·羅蘭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鬃?/p>
29、勇猛、大膽和堅定的決心能夠抵得上武器的精良?!_·芬奇
30、意志是一個強壯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灞救A謝謝!2626、要使整個人生都過得舒適、愉快,這是不可能的,因為人類必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室的護理要點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室的護理要點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室的護理要點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室的護理要點入院護理危重新生兒處于極不穩(wěn)定的狀態(tài),因此新生兒在進入中癥監(jiān)護室時就應對其持續(xù)進行密切的觀察,這是能否有效處理的關鍵。常規(guī)內容應包括全部重要內容的觀察,并由護士對這些觀察加以記錄當前中職院校德育教師都在不斷探索德育課堂教學方法的改革,許多教師都把開發(fā)學生智力和培養(yǎng)學生技能作為教學改革的核心或培養(yǎng)目標來加以研究。在眾多探索、研究的教學方法中,分組討論教學法則是一種能夠調動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有效教學方法。一、分組討論教學法概述所謂分組討論教學法就是指在教師指導下,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圍繞教學中的某一中心問題,通過共同探索和交流分享活動,為學生提供主動參與學習和互相學習的機會,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有效學習。這種方法是對傳統(tǒng)教學組織形式的突破和補充,分組合作討論學習在處理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以及創(chuàng)設和諧健康的課堂心理氣氛等諸多方面,有著非常積極的效果。它使沉悶的課堂教學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但是,在實際教學操作過程中,由于教師設計問題脫離學生實際,一味追求形式,缺乏適當?shù)囊龑Ш驼{控,課堂往往出現(xiàn)雷聲大,雨點小,表面沸沸揚揚,實際一無所獲、問題不了了之或教師取而代之的情況。筆者曾在我校聽了幾堂新、老教師的匯報課,教師均采用了分組合作討論教學法,討論時間大約在15分鐘左右,次數(shù)多者四五次,少則兩次。形式有小組代表發(fā)言,也有小組辯論等。課堂十分熱鬧,討論確實在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培養(yǎng)團隊合作精神、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上起到了積極作用,但也存在不少問題。二、存在的問題1.教師所設問題不合理,討論流于形式。分組討論教學法要求教師設計的問題應中心明確、難易適度,要有啟發(fā)性、針對性,最好是選擇教材中的重、難點,或者學生比較關注的社會熱點、焦點問題,使學生有話想說、有話可說,說有所得。但有的教師提出的讓學生討論的問題或者過于簡單,不具有探究性,根本沒有討論的價值;或者問題太復雜,脫離學生的認知水平,使學生望而生畏,三緘其口,最后只好不了了之,或者教師一手包辦。這樣的課堂教學,要不形式熱鬧;要不就是過于沉寂,完全達不到實際需要的效果。2.學生準備不充分,合作、交流無法深入進行。教師課前沒有要求學生做準備,沒有預習新課,上課提出問題直接討論交流,討論的結果往往是就事論事,而且忽視了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學生參與討論和探究必須要有自己的見解作為基礎。只有在學生思考到達一定程度展開討論,才有可能出現(xiàn)一點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才有可能出現(xiàn)針鋒相對的正面交鋒,才能擦出思想交流的火花。否則學生缺乏主動合作,準備不充分,交流就無法深入進行,分組討論只能停留在表現(xiàn)上。3.教師缺乏對課堂的必要掌控,學生分組討論的時間過多或過少。分組討論教學法強調的是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尊重學生的思想,但決不是聽之任之。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心態(tài)是有差異的,往往少數(shù)反應快的學生討論非常投入,發(fā)言頻繁,而大多數(shù)人幾乎成為多余的人,缺乏自制力,只能坐在那里“看戲”,甚至利用這個機會說閑話,討論別的事情。教師應當對課堂上出現(xiàn)的各種情況予以適時的掌控,對說閑話、討論別的事情的學生應予以及時的制止與引導。可有些教師不是站在講臺上東張西望看學生討論,就是在教室內踱著方步,或者干脆坐著旁聽。教師置身于討論之外,無疑會淡化教師作為課堂環(huán)境要素的功能,破壞和諧課堂文化的建構。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學習,教師常常由于受課堂教學時間的限制,給學生討論的時間不足,在有的學生討論到點子上或正在討論的興頭上時喊“停”,得不到真正的合作結果,不能體現(xiàn)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有的教師安排學生討論時間又過多,浪費了寶貴的課堂教學時間,以至于無法完成教學進度,影響教學的效果。4.教師不做引導,問題沒能向更深層發(fā)展。有的教師在提出問題后,就讓學生踴躍討論發(fā)言。原本當學生完成后,教師就該講解、總結,去粗取精、由表及里、去偽存真,將知識的外延擴大。可是有的教師為了教條地體現(xiàn)“學生為主體、合作學習”等理念,放棄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分組討論沒有將問題向更深層次發(fā)展。也有教師在學生分組討論學習時,仍然在講臺上等待,或無目的地巡視,只是象征性地走走……其實在學生的活動中,教師應該擔負起更大的管理和調控職責,教師必須對各個小組的合作學習進行現(xiàn)場的觀察和介入,為他們提供及時有效的指導,使小組討論順利開展。三、分組討論教學方法的運用策略分組討論教學法要在課堂教學中真正發(fā)揮作用,學生就需要有一個學習的過程,教師也需要有一個自我反思和調整的過程。所以教師要學會根據(jù)教學目標設計有價值的問題,同時設計的問題又要符合學生循序漸進的認識規(guī)律。學生要逐漸適應參與討論的學習習慣,并根據(jù)教師的指導學會使自己的討論能夠圍繞中心,說在點子上擴大討論的參與面,通過辯論探究問題,提高討論的探究質量。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要真正發(fā)揮好分組討論教學法的作用,應當從以下幾點著手:1.小組合作優(yōu)化,組員明確分工。小組的編排十分重要。它可以由前后左右的5~6人為單位組成一個小組,每組一般按優(yōu)生、中等生、后進生比例配編。在小組中,人人都是學習的主體,在一個階段每人都有相對側重的一項職責,擔任一個具體的合作角色,要培養(yǎng)組員的責任感和合作精神,所以討論時分工一定要明確。根據(jù)不同活動需要設立不同角色后,教師還要根據(jù)學習內容的不同、學生的特長、個性差異等進行合理分工(也可由小組成員民主協(xié)商,自行分工),向學生提出本次活動的內容和要求,讓他們知道要做什么,怎么做,明確各自責任。要求小組成員既要積極承擔個人責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發(fā)揮團隊精神,保證活動順利實施。每個小組應設立小組長、記錄員、匯報員及其他成員等。小組成員的角色不要固定,每人都可以擔任不同角色,一定時間后角色互換,使每個成員都能從不同角色位置上得到體驗、鍛煉和提高,實現(xiàn)小組角色之間的相互依賴、合作和公平競爭,增進互動的有效性。2.營造融洽氛圍,精心選題討論。在教學過程中,只有讓學生處在一種無拘無束、自由暢達的氛圍中,他們才會盡情地“自由參與”與“自由表達”。這就需要在課堂上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學中只有這種師生關系才能使雙方平等地相處,學生才能積極主動配合,達到小組討論和諧、融洽一致,學生個體才能在教師面前敢想、敢問、敢說,學生討論群體才有“躍躍欲試”的熱烈氣氛,“群體共生效應”才有可能產生,學生的求知欲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被不斷地激發(fā)出來。當然,選擇什么樣的問題在課堂上討論,是教師應該精心考慮的。一個好的討論題具有明確的目標導向,具有提出學習任務,活躍求知欲望,深化理解,啟發(fā)思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等多種功能。所以教師設計的問題要有利于促進學生動腦,有利于學生主動探究知識,有利于集體研究,促進合作學習,既不能過于簡單,也不能過于復雜,應當盡可能把具有開放性、探究性、趣味性、規(guī)律性的問題作為討論學習的載體。3.問題的設計要步步深入。一堂課中用來討論的問題不能過多,且討論的問題應當有聯(lián)系、有層次,難易適中。如果問題難度過高就不可能激起學生的興趣,相反難度過易也缺乏了討論的意義,因此在設計問題時要注意問題的啟發(fā)性、層次性。教師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要注意加強對合作學習的監(jiān)控;要給學生足夠獨立思考和交流的時間,否則學生的討論就容易流于形式。問題設計要有啟發(fā)、有層次,且能步步深入,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才能不斷完善自己的見解和觀點,思維、情感才能產生碰撞和交流,課堂教學效率才能得到提高。4.創(chuàng)設課堂評價機制,變教師主導為引導。教師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要注意引入競爭和激勵評價機制。在小組與小組之間加入一些競爭機制,會促進學生產生較高的積極性,并引導學生向更深層次去探究;在時間許可的情況下,應盡可能讓更多的小組展示其集體的觀點和集體的成果,并用激勵性的語言評價小組成果,使每個小組學生都能感受到教師的尊重和認可,體會合作的快樂,提高合作學習的積極性。需要注意的是,采用分組討論法教學,教師就應該變主導為引領和指導,把課堂的主人翁權利還給學生,不要經常向學生暗示所謂的正確答案,也不要急于告訴學生結論是什么,要給學生留出一定的思考時間。討論的本質是通過學生的共同探究來確定那些不可預測的問題,如果教師預先已有問題的結論,不斷暗示、提醒,那就意味著教師會把討論向自己事先設定的方向推進,不僅學生難以提出其他看法,而且討論也很快變成了教師唱獨角戲,重又回到原先那種一切由教師說了算的“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上來。當然,分組討論教學法雖然在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和有效學習方面有其優(yōu)勢,但我們也應適當運用,不能流于形式,應注重實際效果。教學中只有不斷探索,逐步完善,才能發(fā)揮它應有的作用。特崗教師的特殊性決定了在場專業(yè)發(fā)展是特崗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主要途徑,而現(xiàn)場學習又是特崗教師在場專業(yè)發(fā)展中的核心?,F(xiàn)場學習力是衡量一個教師現(xiàn)場學習效率的重要標尺,制約著特崗教師專業(yè)發(fā)展速度和水平,因此,提升特崗教師現(xiàn)場學習力應該成為推動特崗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重要手段。一、何謂現(xiàn)場學習力“現(xiàn)場學習力”是華東師大李政濤教授在《現(xiàn)場學習力:重要的學習能力》一文中首先提出的。他認為,教育現(xiàn)場是教師的生命所在,而教師的學習能力最重要的是現(xiàn)場學習力,因此,具有現(xiàn)場意識和現(xiàn)場自覺的學習是最符合教師職業(yè)特性的學習方式[1]。(一)現(xiàn)場學習力的內涵李政濤教授指出“教師的現(xiàn)場學習力”之一就是在“同行教師的教學現(xiàn)場,如其他教師的公開課、研討課、觀摩課現(xiàn)場”的學習能力[2]。有學者認為“現(xiàn)場學習力”是指學習者(個體、團隊)以自身獨特的學習方式和品質,對現(xiàn)場提供的知識信息進行理解、吸收、創(chuàng)新并轉化為對自身發(fā)展有價值的能量的程度,即把知識資源轉化為知識資本的能力[3]。總體來說,現(xiàn)場學習力就是教師在備課、上課、聽課、評課、聽專家講座等現(xiàn)場表現(xiàn)出來的喜歡學習、善于學習和創(chuàng)造性學習的能力和水平。(二)現(xiàn)場學習力的構成要素現(xiàn)場學習力實質上就是對學習者的學習動力、能力與品質進而實現(xiàn)自我改造、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的描述,主要由學習專注力、學習捕捉力、學習轉化力等三個方面構成。1.學習專注力。學習專注力是指教師衡量學習專注力的第一個尺度是專注時間。但研究表明,在45分鐘的時間內學習者只能持續(xù)專注學習內容10多分鐘,部分達到20分鐘,而其他部分學習者不想知道在講什么,無法集中注意力持續(xù)跟上節(jié)奏。第二個尺度是會聽課,明白自身聽課的目標或重點。2.學習捕捉力。學習捕捉力,顧名思義即學習中的提煉獲取能力。在學習內容和資源爆炸的時代,對于學習內容的挖掘提取能力更是一種本領。學習捕捉力不是學習內容簡單地疊加,而是一種思考、篩選與加工,只有具備見微知著的敏感性,才能有提煉獲取能力。衡量捕捉力的第一個尺度:能聽出他人的過人之處,這是第一個尺度;能聽出他人的不足之處,這是第二個尺度;能與他人溝通,探尋過人之處或不足之處背后深層原因,這應該是衡量捕捉力的第三個尺度。3.學習轉化力。學習轉化力指的是對學習成果的轉化能力。學以致用是衡量轉化力的第一個尺度;能在用的過程中不斷反思、與他人交流、不斷改進和提升,這是衡量轉化力的第二個尺度。二、特崗教師現(xiàn)場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聽課是特崗教師現(xiàn)場學習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體現(xiàn),同時,筆者與多位特崗教師的訪談與交流發(fā)現(xiàn),每一位特崗教師都提及聽課是他們學習教學、實現(xiàn)專業(yè)成長極其重要的途徑。然后,通過深入交流和查閱他們的聽課筆記,筆者發(fā)現(xiàn),特崗教師,尤其是年輕特崗教師們的現(xiàn)場學習還存在不少問題,集中體現(xiàn)在如下幾個方面:(一)聽課目標不明確通過與特崗教師交流和查看其聽課筆記,筆者發(fā)現(xiàn),大部分特崗教師的聽課筆記非常簡單,只是對執(zhí)教者教學流程的一個簡單摘錄,這說明特崗教師并沒有從根本上意識到聽課的意義,還只是把聽課作為實習的一個附加任務、一個外在于自身專業(yè)成長而不得不完成的負擔。究其原因,可能與頂崗實習師范生的聽課學習能力不足有關,即他們還缺乏對現(xiàn)場學習的規(guī)劃意識。(二)聽課過程中的即時評價缺乏聽課過程應該是一個不斷將他人的教學實踐與自身的教育教育理論、教育觀念及自身對教學的設想進行對話的過程,因此,高質量的聽課應該是一個在聽課過程中不斷開展即時評價的過程。“教師在聽課的過程中,不要只帶著耳朵聽,帶著眼睛看,更為重要的是帶著大腦思考、比較,在比較中發(fā)現(xiàn)課堂的孰優(yōu)孰劣,在優(yōu)劣的評價中領悟課堂教學的奧妙之處,在比較中學會梳理教學行為,用理性的眼光思考課堂教學,逐漸將經驗上升到理性的高度”[4]。然而,筆者與特崗教師交流和查看聽課筆記發(fā)現(xiàn),絕大多數(shù)特崗教師在聽課過程中都沒有即時評價。(三)聽課后交流普遍較少筆者通過訪談與交流發(fā)現(xiàn),只有個別特崗教師在聽課后與執(zhí)教者進行了交流并對交流結果進行了記錄,或對他人與執(zhí)教者的交流與對話進行了記錄,也就是說,絕大多數(shù)特崗教師在聽課之后都沒有與執(zhí)教者交流,或者沒有將交流的內容記錄下來,以備自身反思之用。(四)聽課后反思還未成為一種常態(tài)通過查看特崗教師們的聽課筆記發(fā)現(xiàn),并不是每一次聽課之后,特崗教師都會進行聽課后的反思。在本次調查中發(fā)現(xiàn),能堅持做到每聽一次課就做一次聽后反思的特崗教師比例不足20%。(五)產生問題的原因分析農村特崗教師現(xiàn)場學習中存在的這些問題,其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從學校層面看,一方面,可能與學校教研氛圍不濃厚有關。特崗學校大部分處于比較偏僻的農村地區(qū),由于農村地區(qū)人口流動性大,學生數(shù)量急劇下降,導致農村學校教師絕對數(shù)量不夠,尤其是教師結構性失衡更為嚴重。必然導致教師們工作任務重、無暇顧及相互學習。如,有學者調查發(fā)現(xiàn),“特崗教師承擔了滿負荷甚至超負荷的工作量。調查結果顯示,擔任班主任的有66人,占調查對象的42.3%。從任教學科數(shù)量來看,擔任一兩個學科教學任務的占57.1%,三四個學科的占25%,甚至17.9%的教師擔任五個學科以上的教學任務”[5]。另一方面,可能與學校的管理有關。由于農村地區(qū)教師進來難、流動大,導致校長們?yōu)榱肆糇⌒陆處?,對新教師的業(yè)務發(fā)展管理較為放松。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室的護理要點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室的護理要點新生兒重27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室的護理要點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室的護理28入院護理危重新生兒處于極不穩(wěn)定的狀態(tài),因此新生兒在進入中癥監(jiān)護室時就應對其持續(xù)進行密切的觀察,這是能否有效處理的關鍵。常規(guī)內容應包括全部重要內容的觀察,并由護士對這些觀察加以記錄入院護理29(一)、首次測量和觀察的意義新生兒的體重和他的大小有很大的差異。由于的大量診斷依據(jù)與這些依據(jù)有關,因此,必須在入院時就進行的測量。此外出入量及藥物的劑量,都要依體重或體表面積為依據(jù),尚使數(shù)據(jù)不正確,則可導致計算錯誤而危害患兒。入院后體重的變化,是估計補液和喂養(yǎng),是否得的重要依據(jù),因此,仔細記錄入院時的正確體重,關系到新生兒整個補液和喂養(yǎng)方案的實施(一)、首次測量和觀察的意義30)、入院前的準備1、預熱暖和或外線輻射2、檢査各種設備的運轉是否正常:(1)、每個患兒床邊應有急救復蘇設備(2)、配備好預期出現(xiàn)問題的必須的設備)、入院前的準備31(三)、入院時檢查項目1、確認患兒是否處于嚴重抑制狀態(tài)或急度呼吸困難,是否需要緊急處理。2、若患兒不需緊急處理,則在紅外線保暖下脫去衣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環(huán)境藝術設計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協(xié)同實踐
- 匯報溝通職場中的軟實力
- 未來商業(yè)發(fā)展趨勢與市場分析
- 生產線工藝改進的思路與實踐案例
- 吊裝工程專項方案
- “比賽場次”(說課稿)-2024-2025學年六年級數(shù)學上冊北師大版
- 《7 栽小蔥》(說課稿)三年級下冊科學蘇教版
- Module 1 Unit 2 I'm Danny(說課稿)-2024-2025學年牛津上海版(試用本)英語二年級上冊
- Unit3 What would you like?(說課稿)-2024-2025學年人教PEP版英語五年級上冊001
- 16 宇宙的另一邊 說課稿-2023-2024學年語文三年級下冊統(tǒng)編版
- 五年級上冊小數(shù)遞等式計算200道及答案
- 世界老年人跌倒的預防和管理指南解讀及跌倒應急處理-
- GB/T 7251.2-2023低壓成套開關設備和控制設備第2部分:成套電力開關和控制設備
- 四川省地圖模板含市縣圖課件
- 帶拼音生字本模板(可A4打印)
- 小學語文必備文學常識???00題匯總(含答案)
- 英語人教版高中必修三(2019新編)第一單元教案
- 超高大截面框架柱成型質量控制
- GB 9706.1-2020醫(yī)用電氣設備第1部分: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的通用要求
- 森林法講解課件
- 口腔頜面外科:第十六章-功能性外科與計算機輔助外科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