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骨折的康復課件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11fcbd2d0f8e3324ea0618df44cfab0/811fcbd2d0f8e3324ea0618df44cfab01.gif)
![下肢骨折的康復課件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11fcbd2d0f8e3324ea0618df44cfab0/811fcbd2d0f8e3324ea0618df44cfab02.gif)
![下肢骨折的康復課件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11fcbd2d0f8e3324ea0618df44cfab0/811fcbd2d0f8e3324ea0618df44cfab03.gif)
![下肢骨折的康復課件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11fcbd2d0f8e3324ea0618df44cfab0/811fcbd2d0f8e3324ea0618df44cfab04.gif)
![下肢骨折的康復課件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11fcbd2d0f8e3324ea0618df44cfab0/811fcbd2d0f8e3324ea0618df44cfab0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肌肉(jīròu)骨骼康復學主編(zhǔbiān):武繼祥副主編:張長杰岳壽偉虞樂華第一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第四章下肢骨折(gǔzhé)的康復第二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學習要點掌握下肢各部位(髖、股骨干、膝、脛腓骨、踝、足)骨折的康復評定。掌握下肢各部位(髖、股骨干、膝、脛腓骨、踝、足)骨折的康復治療方法。孰悉下肢各部位(髖、股骨干、膝、脛腓骨、踝、足)骨折的定義、臨床流行、病學、常見(chánɡjiàn)原因。孰悉下肢各部位(髖、股骨干、膝、脛腓骨、踝、足)骨折的臨床特點。第三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第一節(jié)
髖部骨折(gǔzhé)與脫位第四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一、概述包括髖關節(jié)部位的骨折與脫位。股骨頸骨折比較常見(chánɡjiàn)。與身體其他部位骨折相比,股骨頸骨折可能引起股骨頭慢性缺血,最終導致缺血性壞死、塌陷?;颊吣挲g多數偏大且存有慢性病。第五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股骨頸部位承受較大的剪力和扭轉應力(yìnglì)。老年人髖部骨折的外傷暴力常較輕。年輕人的髖部骨折常因嚴重暴力引起并常有合并傷。第六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二、臨床(línchuánɡ)特點(一)臨床表現及診斷傷后髖部疼痛不能站立肢體(zhītǐ)活動困難第七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患肢呈內收、外旋短縮畸形伴有腹股溝中點(zhōnɡdiǎn)處壓痛下肢縱向叩擊痛X線片CT檢查及圖像三維重建第八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二)臨床(línchuánɡ)處理⒈股骨頸骨折股骨頸骨折中大部分為錯位型,復位和內固定是治療錯位型股骨頸骨折的基本原則。復位通常采用McElVenny法,多數骨折皆可達到滿意的復位,可以(kěyǐ)作為首選。第九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閉合復位失敗或需要同時植骨者采用切開復位。內固定方法多用空心加壓螺紋釘內固定和多針(或釘)內固定。無錯位骨折(gǔzhé)采用臥床休息輔以患肢牽引。第十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2.股骨轉子(zhuànzǐ)間骨折多用Richards壓縮螺絲釘內固定和髓內固定。重建(zhònɡjiàn)釘。Gamma釘。3.股骨大轉子、小轉子骨折第十一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4.股骨(gǔgǔ)轉子下骨折轉子下骨折一般指小轉子下緣以下5cm
范圍內的骨折。通常可選用(xuǎnyòng)釘-板或髓內固定。髓內固定形式有各種類型的交鎖髓內針。第十二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5.髖關節(jié)脫位(tuōwèi)髖關節(jié)脫位一般可分為(fēnwéi)三種類型:后脫位、前脫位及中心脫位。后脫位是髖關節(jié)脫位中最常見的類型。單純脫位以急癥閉合復位為原則。合并有骨折時手術切開復位和內固定。第十三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三、康復(kāngfù)評定骨折對位(duìwèi)對線,骨痂形成情況,有無延遲愈合或不愈合,有無假關節(jié),畸形愈合,有無感染,血管神經損傷,骨化性肌炎關節(jié)活動度肌力第十四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4.肢體長度(chángdù)及周徑5.感覺功能6.ADL能力第十五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四、康復(kāngfù)治療(一)康復治療的目標
1.屈髖>90°,外展>30°
2.肌力(jīlì)達4+級
3.穩(wěn)定的無輔助下步行20~30min
4.上2~3層樓梯第十六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二)術前訓練(xùnliàn)1.病人入院后首先向他們宣傳功能鍛煉的意義,使其充分認識功能鍛煉的重要性,消除(xiāochú)思想顧慮,主動進行鍛煉。2.進行患肢牽引的同時教患者做臥位保健操,盡量活動健康肢體。第十七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3.指導患者做患肢股四頭肌的等長收縮鍛煉配合雙上肢及健側下肢的屈伸(qūshēn)活動雙上肢可利用床上吊環(huán)進行引體向上
運動第十八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4.體位(tǐwèi)指導,告訴病人患肢置于外展10°~15°中立位,使踝關節(jié)保持在90°背伸位,注意保護足跟部。5.非手術治療一般需持續(xù)牽引8周或8周以上,手術治療術前通常也需牽引1~2周。第十九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三)術后康復(kāngfù)程序1.股骨頸骨折
(1)若是牽引病人①利用床上吊環(huán),屈曲健膝關節(jié),用健足蹬床,保持患肢在牽引下抬高臀部運動(yùndòng)。②利用床上吊環(huán)抬高上身及擴胸運動。第二十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2)內固定術后患肢穿丁字型矯形鞋,以防止患肢旋轉①長型沙袋固定于患側下肢兩側②可用外展夾板(jiābǎn)或者枕頭放在兩腿之間③如果傷口周圍水腫嚴重可行髖周冷敷第二十一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3)術后第1天開始(kāishǐ)進行肺部深呼吸和咳嗽練習①患肢股四頭肌等長收縮練習②足趾伸、屈及踝關節(jié)跖屈、背伸運動③健側下肢和雙上肢各關節(jié)的主動活動及抗阻運動第二十二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4)術后第2天,重復第1天內容。鼓勵患者患肢足、踝、膝關節(jié)主動運動。①可用CPM做髖、膝關節(jié)的被動功能鍛煉②進行抬高(táiɡāo)臀部運動、擴胸運動③開始定時給患者行按摩第二十三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5)術后第3~5天:繼續(xù)(jìxù)第2天動作。①仰臥位主動屈、伸髖膝②0°~30°膝關節(jié)等張伸直練習③忌屈髖>90°第二十四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④繼續(xù)橋式運動⑤懸吊髖外展位髖內收肌及外展肌的等長收縮⑥坐位水平(shuǐpíng)移動:向患側移動時先患肢外展,再手及健足支撐移動臀部向患側第二十五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6)術后第6~7天①外展訓練,由被動-助力-完全主動②屈髖、屈膝訓練,注意身體直立,屈髖
<90°,不可內旋③髖后伸訓練,注意身體直立,不可內旋,末端(mòduān)保持10s第二十六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7)術后第2周:助行器步行訓練:鼓勵患者(huànzhě)使用助行器,不負重行走,宜采用漸進式,早期不易久站,下肢使用彈力繃帶包扎。①內固定患者若扶雙拐,則采用四點步訓練,可足尖點地步行。第二十七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②情況良好者可單拐三點步訓練和上、下樓梯訓練③使用穿襪器及拾物(shíwù)器的訓練,給予家庭環(huán)境改造的建議。第二十八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8)2周后改為主動活動為主,活動范圍逐漸增大,術后4周時接近正?;顒臃秶俅采献稷诶^續(xù)增加髖與膝的主動屈伸運動③繼續(xù)肌力及步行練習④ADL訓練(xùnliàn)⑤輔助具使用第二十九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9)術后1個月①1個月后繼續(xù)訓練髖外展②做到三不:不充分負重、不盤腿(pántuǐ)、不內收腿③待X線攝片顯示骨折已愈合,無股骨頭壞死,方可棄杖行走第三十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④3個月~半年后視骨折愈合情況,從雙杖而后(érhòu)用單杖作部分負重的步行訓練,至大部分負重行走⑤髖內收內旋和外展外旋第三十一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⑥4周后開始練習屈髖,進行(jìnxíng)髖關節(jié)周圍肌力鍛煉、關節(jié)活動范圍訓練、步態(tài)訓練及生活自理能力訓練。⑦第6周進行漸進抗阻運動,做雙小腿下垂坐姿練習。第三十二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10)3個月后逐漸(zhújiàn)負重①內固定術后3個月逐漸增加下肢內收、外展的主動運動②股四頭肌抗阻力練習③恢復膝關節(jié)伸屈(shēnqū)活動的練習④增加下蹲站起訓練,馬步練習⑤本體感覺和功率自行車的訓練第三十三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11)心理指導(zhǐdǎo)①把心理康復作為機能康復的樞紐②以心理康復促進和推動機能康復第三十四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12)注意事項①不要坐低椅、沙發(fā)及低的馬桶,睡覺時應采用仰臥姿勢,患肢外展位,避免側臥,坐位(zuòwèi)時,不要雙腿或雙足交叉。第三十五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②日常生活中的健康教育:不宜進行(jìnxíng)激烈運動或勞損性高的運動若發(fā)現手術后髖關節(jié)有紅腫、疼痛現象,應主動求診。第三十六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2.髖部其他(qítā)骨折(1)髖部其他骨折的康復(kāngfù)方案可參照股骨頸骨折的康復方案進行(2)患肢負重根據內固定的種類、骨折愈合情況從部分負重至完全負重(3)總的來說,負重時間比股骨頸骨折要早第三十七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第二節(jié)股骨干(gǔgàn)骨折第三十八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一、概述股骨干是指股骨小轉子下2~5cm到股骨髁上2~4cm之間的部分。股骨是人體(réntǐ)最長最粗的管狀骨。股骨的強度大,可承受較大的應力。第三十九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
二、臨床(línchuánɡ)特點(一)臨床表現與診斷1.全身表現股骨干(gǔgàn)骨折多由于嚴重的外傷引起,出
血量較大。閉合性骨折估計出血約在1000~1500ml開放性骨折更多。第四十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2.局部(júbù)表現疼痛局部腫脹成角畸形異常(yìcháng)活動肢體功能受限縱向叩擊痛骨擦音第四十一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3.X線表現(biǎoxiàn)正、側位X線片。X線片包括股骨(gǔgǔ)的全長及上下髖膝關節(jié)。第四十二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4.診斷受傷(shòushāng)史臨床表現X線第四十三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5.分類開放性骨折閉合性骨折穩(wěn)定型骨折:橫形、嵌入(qiànrù)型、不全骨折
屬于穩(wěn)定骨折。不穩(wěn)定型骨折第四十四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二)臨床(línchuánɡ)處理1.股骨干骨折
(1)手術治療①髓內釘內固定:髓內固定在股骨骨折的治療中占有重要地位。適用于股骨上、中1/3短斜型與橫斷型骨折,股骨多段骨折,股骨中上1/3陳舊性骨折,骨折延遲不愈合(yùhé)或不連接等情況。長斜型與螺旋型骨折則不宜采用髓內釘固定。第四十五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②交鎖髓內釘內固定:可用于不適合常規(guī)髓內釘治療的股骨(gǔgǔ)粉碎性骨折、骨缺損和髓腔峽部以外的骨折。③加壓鋼板內固定:適用于股骨上、中、下
1/3橫斷與短縮型骨折。第四十六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2)非手術治療對于成人股骨干(gǔgàn)骨折,不建議采用非手術治療。第四十七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2.股骨干骨折合并髖關節(jié)骨折脫位(1)可先切開復位內固定,然后手法整復復位。(2)髖關節(jié)脫位經手法復位失敗,或合并髖臼、股骨頭骨折,或股骨干骨折為開放性,或合并有神經血管的損傷,或合并嚴重(yánzhòng)并發(fā)癥者,也可考慮兩者同時進行手術治療。第四十八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三、康復(kāngfù)評定1.骨折對位對線,骨痂形成情況,有無延遲(yánchí)愈合或不愈合,有無假關節(jié),畸形愈合,有無感染,血管神經損傷,骨化性肌炎
2.關節(jié)活動度第四十九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3.肌力(jīlì)4.肢體長度及周徑5.感覺功能6.ADL能力第五十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四、康復治療(zhìliáo)
(一)股骨干骨折的康復第五十一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1.外傷(wàishāng)炎癥期康復治療外傷后3周之內(1)運動療法在麻醉清醒后立即指導患者開始進行(jìnxíng)?;贾淖阒杭磅钻P節(jié)主動屈伸活動髕骨的被動活動向心性手法按摩第五十二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術后次日(cìrì)開始行患肢肌肉的等長收縮活動,主要是股四頭肌膝關節(jié)活動度的練習:主動伸屈膝練習術后1~2天CPM訓練健肢、軀干應盡可能維持其活動第五十三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2)物理(wùlǐ)因子治療溫熱療法(liáofǎ):
傳導熱療(如蠟療)
輻射熱療(如紅外線、光浴)超短波療法和低頻磁場療法。直流電鈣、磷離子導入療法。超聲波療法。第五十四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2.骨痂形成期康復(kāngfù)治療一般骨折的骨痂形成期約在傷后3~10周(1)運動療法恢復ROM訓練增加(zēngjiā)患肢肌力的訓練第五十五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2)物理因子(yīnzǐ)療法基本同外傷炎癥期重點在于防治瘢痕形成及組織(zǔzhī)粘連配合水療及應用矯形器第五十六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3)作業(yè)(zuòyè)療法適當的ADL訓練,提高患者(huànzhě)的生活能力和肢體運動功能。訓練站立和肢體負重為主:患肢從負重1/4開始,逐漸過渡到1/2負重、3/4負重、全負重。第五十七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3.骨痂成熟期康復(kāngfù)治療最大限度的恢復(huīfù)關節(jié)活動度肌肉收縮力量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工作能力第五十八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1)運動療法重點是增加關節(jié)活動度訓練進行肌力訓練患側膝關節(jié)本體感覺的訓練以主動(zhǔdòng)運動為主輔以被動運動和抗阻運動第五十九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①主動(zhǔdòng)運動患側的髖、膝、踝關節(jié)進行各方向的主動活動。盡量牽伸攣縮(luánsuō)、粘連的組織。髖關節(jié)的外展內收踝關節(jié)的背伸跖屈活動。開始進行下蹲練習。第六十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②關節(jié)(guānjié)牽引牽引重量以引起患者可耐受的酸痛感覺,又不產生肌肉痙攣為宜熱療后進行或牽引同時(tóngshí)給予熱療效果更好第六十一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③恢復肌力訓練
A.當肌力為1級時(MMT),可采用水療、按摩、低頻脈沖電刺激、被動(bèidòng)運動、助力運動等。在做被動運動時進行傳遞沖動的訓練。
B.當肌力為2~3級時,以主動運動為主,輔以助力運動、擺動運動、水中運動等。
C.當肌力達4級時,應進行抗阻運動。第六十二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2)物理(wùlǐ)因子療法①局部紫外線照射:促進鈣質沉著與鎮(zhèn)痛②蠟療、紅外線、短波、濕熱敷等療法:促進血液循環(huán)(xuèyèxúnhuán),改善關節(jié)活動功能。第六十三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③直流電碘離子導入、超聲波、音頻電流、濕熱療法等:軟化瘢痕、松解粘連。④如合并周圍神經損傷(sǔnshāng)時,可應用直流電碘離子導入、中頻電療等療法。第六十四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3)作業(yè)(zuòyè)療法①可以(kěyǐ)進行斜板站立練習②跨越障礙物練習③上下斜坡④上下樓梯第六十五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二)股骨干骨折(gǔzhé)合并髖關節(jié)
骨折(gǔzhé)脫位的康復1.在股骨干骨折沒有出現(chūxiàn)比較穩(wěn)定的骨痂前,非手術治療者,禁止做直腿抬高的練習堅強內固定術后,可考慮做直腿抬高練習。如骨折愈合較慢,應使髓內釘動力化,并適當負重。第六十六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2.由于股骨干骨折愈合的時間相對較長,患肢負重的時間要適當推遲3.術后早期開始患肢的股四頭肌等長收縮(shōusuō)練習患側膝關節(jié)ROM訓練防止發(fā)生膝關節(jié)功能障礙第六十七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第三節(jié)膝部骨折(gǔzhé)與脫位
第六十八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一、概述膝關節(jié)是全身中結構最復雜、最大,所受杠桿作用力最強的一個關節(jié)。膝關節(jié)主要是伸屈運動,在屈曲位兼有旋轉運動,同時(tóngshí)有很小范圍的內外翻的被動運動。第六十九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膝關節(jié)包括由股骨下端和脛骨上端構成的內側和外側脛股關節(jié),以及由髕骨和股骨滑車構成的髕股關節(jié)。膝關節(jié)的關節(jié)囊及韌帶系統(tǒng)是保護膝關節(jié)及其穩(wěn)定的重要結構。交叉(jiāochā)韌帶是穩(wěn)定膝關節(jié)的重要組織。第七十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內、外側半月板是一纖維軟骨組織,主要起傳導載荷、維持關節(jié)穩(wěn)定、協(xié)助潤滑關節(jié)的作用。股四頭肌是主要的伸膝肌,與髕骨、髕韌帶一起統(tǒng)稱為伸膝裝置。髕骨是全身骨骼(gǔgé)中最大的籽骨。伸膝裝置最根本的作用是拮抗重力。腘繩肌是膝關節(jié)的主要屈肌。第七十一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二、臨床(línchuánɡ)特點(一)股骨髁部骨折包括股骨髁上骨折和股骨髁骨折。股骨髁上骨折較為多見,且易引起腘動脈的刺傷。股骨髁骨折包括股骨髁間骨折、內髁或外髁骨折、內外(nèiwài)髁雙骨折及粉碎型骨折。第七十二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1.引起股骨髁部骨折(gǔzhé)的常見原因(1)直接暴力:來自橫向的外力直接作用于股骨(gǔgǔ)髁上部,即可引起髁上骨折(2)間接暴力:高處墜下時可引起髁上骨折,但此種暴力更易引起髁部骨折第七十三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股骨髁骨折與股骨髁上骨折基本相似直接暴力多引起髁部的粉碎(fěnsuì)骨折間接暴力易產生V型、Y型或T型骨折,易合并膝關節(jié)內韌帶及半月板損傷第七十四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2.臨床表現和診斷(zhěnduàn)膝部出現明顯腫脹股骨髁部增寬可見畸形(jīxíng)在做膝關節(jié)主動或被動活動時,經??筛械焦遣烈舻谄呤屙摚捕僖皇?。下肢骨折的康復3.分型①按部位一般將其分為四型:單髁骨折:指內髁或外髁僅一側骨折者雙髁骨折:指內外(nèiwài)髁同時骨折者。粉碎型:一般除股骨髁間骨折外,多伴有髁上或鄰近部位骨折。復雜型:指伴有血管神經損傷的髁部骨折,各型有移位的骨折均有可能發(fā)生。第七十六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②按AO分型法分為A、B、C三型A型為關節(jié)外骨折(gǔzhé),可分為A1、A2、A3三個亞型。B型為部分關節(jié)內骨折,可分為B1、B2、B3三個亞型。C型為完全關節(jié)內骨折,可分為C1、C2、C3三個亞型。第七十七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4.治療無移位或復位后穩(wěn)定的A1型股骨髁部骨折可保守治療,包括石膏固定和骨牽引。復位后不穩(wěn)定者應手術(shǒushù)治療。A2、A3型骨折為不穩(wěn)定骨折,B、C型骨折為關節(jié)內骨折均手術治療。方法有①螺釘固定,②鋼板內固定,③逆行股骨交鎖髓內釘固定。第七十八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二)髕骨(bìngǔ)骨折髕骨(bìngǔ)骨折的發(fā)生率約為1.05%,中壯年多見,占58.7%,50歲以上占35.5%,青少年很少發(fā)生。類型主要取決于受傷機制。第七十九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髕骨骨折(gǔzhé)可分為四個基本類型,即橫斷、粉碎、縱形和撕脫型。髕骨骨折是膝部最常見的骨折。髕骨易受直接或間接暴力損傷。第八十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1.臨床表現與診斷(zhěnduàn)傷后膝部腫脹疼痛不能主動伸膝檢查:浮髕試驗(shìyàn)陽性第八十一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通過病史、體檢以及(yǐjí)X線片檢查,診斷無困難攝X線片時應采用膝關節(jié)側位及斜位(外旋45°位、內旋45°位)第八十二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2.治療(1)治療原則①盡可能保留髕骨②充分恢復其后關節(jié)面的平整③早期鍛煉股四頭?、茉诳赡?kěnéng)條件下,早期練習膝關節(jié)伸屈運動第八十三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2)治療(zhìliáo)方法①無移位的骨折無論是何種類型,如X線片未顯示移位,均可保守治療。單純使用長腿前后石膏(shígāo)托即可獲得有效的固定,膝關節(jié)置于10°屈膝位。第八十四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②有分離的橫行骨折以手術修復為首選(shǒuxuǎn)。A0張力帶縫合應用較廣泛的是雙克氏針鋼絲環(huán)繞法,目前較常用。第八十五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③有移位的粉碎骨折先以雙半環(huán)髕骨周圍縫合法縫合,在拉緊的過程中同時復位,邊收縮拉緊,邊平整復位。鎳鈦記憶合金(jìyìhéjīn)內聚髕器兼有復位與固定的作用。第八十六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三)脛骨(jìnggǔ)髁骨折脛骨平臺骨折是膝關節(jié)創(chuàng)傷中最常見的骨折之一。脛骨平臺骨折是典型的關節(jié)內骨折且波及負重關節(jié)面,常常伴有關節(jié)軟骨(ruǎngǔ)、膝關節(jié)韌帶或半月板的損傷。第八十七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1.臨床表現和診斷(zhěnduàn)患膝疼痛。腫脹、淤斑。不能行走(xíngzǒu)。體檢發(fā)現有張力性關節(jié)積血、局部畸形、有明顯的活動受限。骨折部位常有明顯壓痛。X線片檢查:前后、側位X線片CT片MRI第八十八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2.分型Roberts分類:無移位骨折、壓縮骨折及劈裂(pīliè)-壓縮骨折。AO將平臺骨折分為三大類九型:A類:關節(jié)外骨折;B類:部分關節(jié)內骨折;C類:完全關節(jié)內骨折。第八十九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3.臨床(línchuánɡ)處理對脛骨平臺骨折的處理的關鍵是恢復脛骨關節(jié)面和關節(jié)的穩(wěn)定性手術重建及堅強的內固定閉合牽引下的手法整復和石膏(shígāo)固定手術方式多采用AO鋼板加螺釘內固定術關節(jié)鏡下復位和經皮穿刺固定第九十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四)半月板損傷(sǔnshāng)以青年居多數,成人(chéngrén)男女的發(fā)病率約為1.15:1第九十一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1.臨床表現與診斷(zhěnduàn)(1)癥狀①外傷史約2/3的患者有明確(míngquè)外傷史。②疼痛患者往往訴關節(jié)一側(內或外)
痛,或后方痛,位置較固定。當疼痛伴有伸直障礙和彈響時,半月板損傷的可能性極大。第九十二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③打軟腿常有突然要跪倒的趨勢,特別是上下臺階,或行走于不平坦的道路上時。④關節(jié)交鎖少數患者于活動(huódòng)中突然發(fā)生伸直障礙,但??汕?。第九十三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2)體征①股四頭肌萎縮??梢姷?,以股內側頭最明顯。②壓痛在關節(jié)間隙壓痛,壓痛點固定(gùdìng)而局限。③過伸或過屈痛。第九十四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④旋轉擠壓試驗可在檢查試驗過程中出現疼痛、彈響及彈動感。⑤負重(fùzhòng)下旋轉擠壓試驗臥位行旋轉擠壓試驗有可疑而不肯定時,可令患者站立,雙膝屈約45°同時向同側扭轉,檢查者仍按臥位旋轉擠壓試驗時的方式,以手指觸感,聆聽響聲,了解患者當時的疼痛感。第九十五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3)影像學診斷(zhěnduàn)①X線投影一般照膝關節(jié)正側位X線片。②關節(jié)造影關節(jié)造影是一種常用(chánɡyònɡ)的診斷方法,但不作為常規(guī)檢查。③MRI其診斷價值較高。
第九十六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④關節(jié)鏡檢查對膝半月板疾患的診斷以及手術(shǒushù)治療,都帶來了很大的好處。診斷主要依靠臨床體征、MRI、關節(jié)造影、關節(jié)鏡有利于確診。第九十七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2.治療手術(shǒushù)以關節(jié)鏡下手術(shǒushù)為首選①半月板修復②半月板切除第九十八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三、康復(kāngfù)評定(一)評定的內容骨折對位對線,骨痂形成情況,是否延遲愈合或不愈合,有無假關節(jié),畸形(jīxíng)愈合,有無感染,血管神經損傷,骨化性肌炎。第九十九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2.關節(jié)活動度3.肌力4.肢體長度(chángdù)及周徑5.感覺功能6.ADL能力第一百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四、康復(kāngfù)治療(一)股骨髁部骨折術后將患肢抬高。術后第1天進行(jìnxíng)患肢股四頭肌的等長收??s練習?;贾阒汉王钻P節(jié)的主動屈伸運動。第一百零一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術后第2天在CPM機上進行膝關節(jié)屈曲(qūqǔ)
練習。術后1~2w,可鼓勵患者行直腿抬高,練習股四頭肌肌力。按摩膝周軟組織。第一百零二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足背伸、跖屈活動及踝關節(jié)的全范圍活動。練習患肢的同時,雙上肢和健肢的主動活動練習。術后第2周開始輔助(fǔzhù)關節(jié)主動屈曲ROM訓練。第一百零三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第3周膝關節(jié)主動屈曲ROM鍛煉。第4周后輔以局部熱敷、蠟療等理療及手法推拿。加強主動膝關節(jié)屈曲運動。在床邊活動膝關節(jié),坐床沿(chuánɡyán)練習伸屈膝關節(jié)。主動的股四頭肌收縮鍛煉。第一百零四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一般拆線(chāixiàn)后可扶拐患肢不負重下床活動。術后4~6周開始扶拐部分負重行走。根據骨折愈合情況,可下地扶物鍛煉膝關節(jié)下蹲活動,隨后逐漸棄拐負重行走。第一百零五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二)髕骨(bìngǔ)骨折術后的康復訓練髕骨骨折經手術治療后,適度的軀體治療可提高膝關節(jié)活動功能(gōngnéng),促進恢復。第一百零六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1.訓練(xùnliàn)目的(1)減輕疼痛(2)增加(zēngjiā)肢體的活動范圍(3)及早恢復關節(jié)功能第一百零七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2.訓練方法(1)抬高患肢:開始(kāishǐ)48h用彈性繃帶加壓包扎,肢體置于墊枕上,抬高患肢20°
~30°(2)股四頭肌等長收縮鍛煉:術后第一天開始,要注意檢查股四頭肌內側頭是否收縮有力。第一百零八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3)踝泵運動(4)膝活動練習:術后第2d于床上行膝部的活動。主動輔助(fǔzhù)的關節(jié)活動度訓練。主動練習。(5)髕骨活動。(6)術后第2天,開始CPM機持續(xù)被動運動。第一百零九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7)直腿抬高(táiɡāo)訓練(8)站立行走與下蹲:逐步進行患肢不負重、部分負重及充分負重的站立、下蹲及步行練習。(9)配合按摩、推拿:輔以向心性按摩(10)上下樓梯訓練:告訴患者上下樓梯的鍛煉方法。第一百一十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11)冰敷治療(zhìliáo):治療(zhìliáo)結束后冰敷約5~10min必要時應用止痛劑及脫水藥物。(12)理療:配合紅外線、微波、超短波治療,共治療2周。(13)其他:功率自行車訓練、本體感覺訓練、慢跑等訓練。第一百一十一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三)脛骨平臺(píngtái)骨折術后第1天進行股四頭肌的等長收縮練習,保持肌肉張力。足趾和踝關節(jié)主動運動(yùndòng)。術后第1天即可開始CPM鍛煉。第一百一十二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1周后去除CPM鍛煉,進行主動屈曲膝關節(jié)的練習。傷口(shāngkǒu)愈合后,主動的或輔助主動的膝關節(jié)活動范圍的訓練。關節(jié)功能牽引。股四頭肌、髖關節(jié)周圍肌力的訓練。第一百一十三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患肢負重(fùzhòng)訓練:患肢腫脹消退后在雙拐的幫助下患肢不負重(fùzhòng)行走。保持6~8周患肢不負重,根據X線片骨折愈合的情況決定負重量。一般骨折6~8周后,在雙拐的幫助下,患肢可逐漸負重50%。術后12~14周可全負重。第一百一十四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非手術治療患者傷后1~2天進行股四頭肌的等長收縮練習。足趾和踝關節(jié)主動(zhǔdòng)運動?;贾Ц?。第一百一十五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固定2~3周后取下外固定裝置,進行膝關節(jié)不負重的主動運動。配合超短波等理療。負重不宜過早,8周后在雙拐的幫助下,患肢可逐漸負重25~50%,術后12~14周根據(gēnjù)骨折愈合情況可全負重。第一百一十六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四)半月板損傷(sǔnshāng)
1.半月板縫合修復術后的康復(1)關節(jié)支具的設定:訓練時必須(bìxū)配戴支具,
手術室即可配戴。①支具伸/屈范圍設定為0°/30°。②術后第1天行關節(jié)伸屈訓練時將屈曲度調至90°。第一百一十七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③術后4周睡覺時可以去除支具。④術后8周不負重關節(jié)(guānjié)屈曲可達120°。⑤8~12周后去除支具行走。第一百一十八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
(2)早期床旁訓練:術后第1天就開始康復訓練①股四頭肌的等長收縮運動(yùndòng)。②踝泵運動。③活動髕骨:用拇指、食指固定髕骨,上下左右推動,使髕骨活動度盡可能達到正常范圍。第一百一十九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④壓膝運動。⑤抬小腿。⑥直腿抬高(táiɡāo):股四頭肌用力,大腿直腿抬高與床成90°角,空中停頓3~5s。⑦滑板運動(保護性主動屈膝訓練)。第一百二十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⑧肌力強化訓練:術后2周起,加用彈力帶,增加訓練(xùnliàn)阻力。逐漸加沙袋,增加負荷。術后4周開始平地騎自行車。6周后不扶拐上下樓梯訓練。2個月后采用開鏈法在綜合康復訓練器上抗阻伸屈關節(jié)。第一百二十一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3)ROM的康復:①術后2周內,主動進行0~90°范圍內屈膝活動(huódòng)。②被動關節(jié)活動度在4周內伸/屈:0°/90°,以后每周增加10°,8周達正常伸屈度。
第一百二十二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③主動非負重ROM訓練(xùnliàn)在術后4周內伸/
屈:10°/30°。④至第6周伸/屈:0°/80°,以后每周增加10~20°,8周以后逐漸達正?;顒佣?。第一百二十三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持續(xù)被動運動(CPM):術后24h進行(jìnxíng)患肢持續(xù)被動運動通常1周達90~100°第一百二十四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4)術肢行走負重康復訓練:術后2周內不負重,第3周行走負重25%,第4周為50%,第5周為75%,第6~8周去除支具100%負重行走。6~8周后進行(jìnxíng)膝關節(jié)神經肌肉本體感覺訓練和恢復性運動訓練。第一百二十五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2.關節(jié)鏡下由內向外縫合(fénghé)修復術后康復術后3周內膝關節(jié)置于屈曲20~40°術后4周內免負重6周逐漸恢復至完全負重術后3月內應避免(bìmiǎn)下蹲及屈膝超過90°第一百二十六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3.關節(jié)鏡下由外向內縫合修復術后的康復4個月內避免單足旋轉和沖撞運動,固定膝于伸直位2周,允許馬上(mǎshàng)負重。術后2周內,主動進行0°~90°范圍內屈膝活動。第一百二十七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4.關節(jié)鏡下膝半月板切除術后的康復切除術可采取更積極的康復訓練方式(fāngshì)。術后當天:①踝關節(jié)交替跖屈與背伸運動。②在不同角度作伸屈肌等長收縮。第一百二十八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③主動運動和膝關節(jié)最大范圍的伸屈練習。④術后第1天下地負荷25%體重,第2~3周內逐漸增加肌力訓練(xùnliàn)的強度,過渡到完全負重。第一百二十九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5.半月板未縫合(fénghé)的康復方法小于14歲以下患兒,證實半月板損傷后,未予縫合破裂處術后患肢屈膝30°,用石膏固定4周。第2天行(tiānxínɡ)股四頭肌鍛煉,直腿抬高活動。第5~12周非負重下膝關節(jié)功能鍛煉。3個月后逐漸負重鍛煉。第一百三十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第四節(jié)脛腓骨(féigǔ)骨折第一百三十一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一、概述脛腓骨骨折在全身長骨骨折中發(fā)生率
最高。約占人體骨折10%~13%。且多數為開放性骨折,合并癥多。脛腓骨雙骨折最多見,次為脛骨(jìnggǔ)干骨折。多為直接暴力所致。第一百三十二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脛骨是支持體重的主要骨骼。兩端抗壓能力差,脛骨骨干為密質骨,內有髓腔,抗壓能力強。在中1/3和下1/3交接處骨折容易引起骨折延遲愈合。腓骨是小腿肌肉(jīròu)附著的重要骨骼。脛腓骨之間有堅韌的骨間膜相連。第一百三十三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二、臨床(línchuánɡ)特點(一)臨床表現與診斷(zhěnduàn)
1.癥狀傷肢疼痛腫脹活動受限出現畸形第一百三十四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2.體征壓痛局部異?;顒映山峭庑螜z查血管神經、踝關節(jié)背伸、跖屈小腿軟組織的腫脹(zhǒngzhàng)程度第一百三十五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3.影像學檢查(jiǎnchá)(1)常規(guī)(chángguī):小腿的正、側位X線攝片(2)包括相應的膝、踝關節(jié)第一百三十六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3)診斷外傷(wàishāng)病史傷后局部腫脹疼痛畸形功能障礙第一百三十七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二)臨床(línchuánɡ)治療
1.骨折(gǔzhé)分型穩(wěn)定型不穩(wěn)定型第一百三十八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2.臨床(línchuánɡ)處理治療目的:最大限度的恢復下肢的負重
功能,保持脛骨的穩(wěn)定性,恢復其對位對線,消除旋轉、短縮、成角畸形(jīxíng),避免成角、對位欠佳。冠狀面上向前成角畸形不應超過5°。短縮畸形在1cm以內。第一百三十九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穩(wěn)定性骨折可非手術治療對手法復位失敗、嚴重不穩(wěn)定骨折、多段骨折需行切開復位。選用(xuǎnyòng)帶鎖髓內釘、加壓鋼板和外固定器。第一百四十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開放性骨折須徹底地清除(qīngchú)全部異物和失活的軟組織及骨組織早期關閉傷口選擇合適的固定系統(tǒng)合理應用抗生素第一百四十一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三、康復(kāngfù)評定1.骨折對位對線,骨痂形成情況,有無延遲愈合或不愈合,有無假關節(jié),畸形愈合,有無感染,血管(xuèguǎn)神經損傷,骨化性肌炎。2.關節(jié)活動度第一百四十二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3.肌力(jīlì)4.肢體長度及周徑5.感覺功能6.ADL能力第一百四十三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四、康復(kāngfù)治療(一)一般治療目的:促進骨折的愈合,恢復脛腓骨負重、行走的功能。原則是早期進行功能訓練(xùnliàn),防止肌肉萎縮、肌腱攣縮、骨質疏松、關節(jié)僵硬。第一百四十四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二)局部抗炎、止痛、促進傷口(shāngkǒu)愈合
1.紫外線用于開放性損傷術后炎癥浸潤(jìnrùn)期,采用紅斑量2~3MED化膿期,強紅斑量4~5MED肉芽生長期,亞紅斑量1~2MED愈合期,亞紅斑量0.5~1MED第一百四十五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2.超短波可用于深層組織的炎癥治療。患部對置法,骨折1周內無熱量,1周以上微熱量。3.經皮神經肌肉(jīròu)電刺激療法起鎮(zhèn)痛作用并能防止廢用性肌萎縮。第一百四十六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4.干擾電療法對疼痛、骨延遲愈合、廢用性肌萎縮均有較好的療效。分固定法和抽吸法。根據病情選擇(xuǎnzé)不同的差額,每次治療選擇1~3種差頻,電流強度以患者能耐受為準。第一百四十七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三)促進骨折愈合、維持肌力(jīlì)和
關節(jié)活動度1.功能訓練。傷后早期練習臀肌、股四頭肌和腓腸肌的等長收縮。膝關節(jié)和踝關節(jié)的被動(bèidòng)活動。足部跖趾關節(jié)和趾間關節(jié)的活動。第一百四十八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未固定關節(jié)的伸屈活動外。扶拐下床適當負重訓練。石膏外固定者,利用自身重量進行(jìnxíng)膝關節(jié)屈伸練習。當下肢肌力可支撐身體時,可做蹲、起運動可扶椅子或床頭。第一百四十九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跟骨連續(xù)牽引者,適當配合進行雙手支撐臀部抬起法進行肌肉等長收縮練習。切開復位內固定或夾板固定,患者可早期練習膝關節(jié)屈伸和踝關節(jié)內外擺動的活動。早期下地(xiàdì)扶拐不負重行走。完全負重行走。第一百五十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一般穩(wěn)定性脛骨(jìnggǔ)骨折患者,大多數是復位固定3周后持雙拐下地。4周改用單拐。5周棄拐。6周時解除外固定。第一百五十一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2.超短波用溫熱劑量,可改善骨和骨膜及其下方的血運,從而促進骨折愈合。3.直流電刺激直流電陰極引起的低氧、高堿和高Ca2+濃度環(huán)境,增加了細胞膜通透性和物質交換,擴張(kuòzhāng)局部血管,改善局部循環(huán)。第一百五十二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四)步態(tài)(bùtài)訓練訓練時要保持軀干正直。髖膝踝關節(jié)伸展(shēnzhǎn)和屈曲運動協(xié)調。當身體的重心落在一腿時,該腿的髖,膝關節(jié)必須完全伸直,當重心轉移到另一腿后,膝關節(jié)再屈曲。足尖指向正前方,重力由足跟轉移至足趾上;步速規(guī)律,步幅均勻。第一百五十三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五)支具的使用(shǐyòng)
選用手杖、臂杖和腋杖。所有(suǒyǒu)下肢骨折病人在骨痂形成期后開始離床下地鍛煉均應扶雙拐,進行不負重或輕負重行走。第一百五十四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六)心理治療(xīnlǐzhìliáo)保持患者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zhuàngtài)培養(yǎng)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樹立正確的康復理念積極主動地參與康復治療中第一百五十五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五、后遺癥(一)骨折延遲愈合、不愈合、畸形愈合脛骨骨折愈合期長,不愈合率高。影響愈合的主要因素為骨折本身,次要因素為感染、過牽、腓骨完整、固定(gùdìng)不可靠等。第一百五十六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骨折不愈合的病人在臨床上常有小腿成角畸形、持重疼痛或不能持重、局部在應力下疼痛等癥狀(zhèngzhuàng)。骨折遲緩愈合:逐漸增加練習負重,電刺激。踝關節(jié)功能障礙:關鍵是預防,首先將踝關節(jié)置于功能位,小腿旋轉石膏夾板或U形夾板固定,適應性的負重練習。第一百五十七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二)爪狀趾畸形(jīxíng)爪狀趾畸形也是脛骨愈合后造成病殘的原因之一。如果爪狀趾畸形是由于小腿后筋膜區(qū)肌肉缺血所造成,畸形會很嚴重。伸趾長肌在脛骨骨折處粘連則是另一種原因。因脛骨骨痂包埋,伸趾長肌造成爪狀趾者少見。在石膏(shígāo)固定中,病人要練習足趾屈伸,每天至少被動背伸幾次。第一百五十八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第五節(jié)踝部骨折(gǔzhé)與脫位第一百五十九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踝關節(jié)的穩(wěn)定性是由骨性結構和韌帶系統(tǒng)(xìtǒng)以及通過踝關節(jié)的肌肉的動力作用共同完成。骨性的踝穴由三個結構骨組成:腓骨遠端、脛骨遠端和距骨。一、概述第一百六十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內、外踝與側副韌帶(rèndài)一起共同維持踝關節(jié)側方的穩(wěn)定。內踝韌帶分為脛距前韌帶、脛跟韌帶和脛距后韌帶。外踝韌帶分為腓距前韌帶、腓跟韌帶和腓距后韌帶。第一百六十一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踝關節(jié)的運動主要是屈伸(qūshēn)運動。正常踝關節(jié)屈伸活動范圍約為60~70°,背伸活動約為20°,跖屈活動約為40°~50°。正常步態(tài)時踝關節(jié)背伸10°左右,跖屈15~20°左右,約30°活動范圍。第一百六十二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下脛腓韌帶又分為(fēnwéi)下脛腓前韌帶、骨間韌帶、下脛腓后韌帶與下脛腓橫韌帶。跖屈的肌肉主要是腓腸肌與比目魚肌。踝關節(jié)背伸肌有脛前肌、伸趾長肌、伸拇長肌和第三腓骨肌。踝關節(jié)穩(wěn)定結構:下脛腓聯(lián)合復合體、內側結構復合體、外側結構復合體。第一百六十三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二、臨床(línchuánɡ)特點(一)臨床表現與診斷(zhěnduàn)部腫脹壓痛功能障礙第一百六十四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攝踝關節(jié)前后(qiánhòu)位片、踝關節(jié)內旋20°的前后位片、踝關節(jié)側位片踝關節(jié)MRI檢查第一百六十五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二)臨床(línchuánɡ)治療1.A型踝關節(jié)骨折外踝撕脫骨折伴有橫行骨折線,骨折復位后可用鋼板固定。如外側損傷是附著有韌帶的撕脫骨折塊,可用螺絲釘或張力(zhānglì)帶固定。一旦完成復位可用拉力螺釘做確實的固定。第一百六十六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2.B型踝關節(jié)骨折(gǔzhé)外踝B型骨折的主要(zhǔyào)畸形是外旋、后方移位和短縮復位后用鋼板螺釘固定第一百六十七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3.C型踝關節(jié)骨折(gǔzhé)C型骨折也要首先處理腓骨。成功的關鍵是恢復腓骨的長度及糾正旋轉。須開放復位(fùwèi)和內固定以重建踝穴穩(wěn)定。第一百六十八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三、康復(kāngfù)評定(一)評定內容(nèiróng)
1.骨折對位對線,骨痂形成情況,有無延遲愈合或不愈合,有無假關節(jié),畸形愈合,有無感染,血管神經損傷,骨化性肌炎。
2.關節(jié)活動度。第一百六十九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3.肌力(jīlì)4.肢體長度及周徑5.感覺功能6.ADL能力第一百七十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四、康復(kāngfù)治療(一)治療目的恢復關節(jié)正常的解剖結構,為早期(zǎoqī)活動提供充分的穩(wěn)定性。穩(wěn)定的無移位骨折可保守治療。不穩(wěn)定的移位骨折需切開復位內固定。第一百七十一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二)治療(zhìliáo)方法術后第1天,應用矯形器踝關節(jié)于90°位固定鼓勵(gǔlì)病人早期活動足趾
第一百七十二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術后2~3天開始患肢未被固定關節(jié)的主動運動。伸趾練習,保持最大限度的抬高股四頭肌練習。如24~48小時傷口滿意(mǎnyì),可在監(jiān)督下進行踝關節(jié)的主動活動。第一百七十三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第1~2周,保持中立位。增加踝屈伸和趾屈伸靜力性肌收縮練習持雙拐的三點式步行(bùxíng),患足不著地。開始坐位保健操。第一百七十四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第3周開始輕度非承重的主動ROM訓練直腿抬高股四頭肌肌力(jīlì)練習繼續(xù)用拐杖著地負重行走踝部和足趾各方向主動運動股四頭肌和踝背伸肌肉的抗阻運動
第一百七十五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術后第6周(1)在步行套中,允許承重性行走(xíngzǒu)2~4
周。以后用Aircast型踝夾板代替步行套,直到全關節(jié)活動度和力量重新獲得才棄用。(2)每天拆下支具4~5次,以方便治療,開始等長肌力收縮練習:背屈、跖屈、外翻、內翻。
第一百七十六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
(3)開始離心性(xīnxìng)肌力增強練習,通過橡皮束條的抵抗力訓練。(4)開始ROM的牽伸運動、跟腱的牽伸、跑步牽伸、傾斜板、腓骨肌腱的牽伸、跖屈牽伸。第一百七十七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5)如關節(jié)(guānjié)囊明顯僵硬和骨折穩(wěn)定,使用關節(jié)松動技術。(6)進行本體感覺活動,運動覺敏捷性練。(7)用毛巾做足尖爬行。(8)做閉鏈活動。第一百七十八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踝部骨折(gǔzhé)初步愈合:加大踝屈伸(qūshēn)主動練習踝內、外翻主動練習增加踝屈伸和趾屈伸的抗阻練習內外翻的抗阻練習功能牽引平衡板上作平衡練習第一百七十九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五、踝部骨折(gǔzhé)脫位的并發(fā)癥骨折(gǔzhé)不愈合畸形愈合踝關節(jié)創(chuàng)傷性關節(jié)炎第一百八十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一)骨折(gǔzhé)不愈合內踝骨折不愈合的診斷主要依賴于X線,診斷標準是傷后半年X線仍可見到清晰的骨折線,骨折斷端硬化,或骨折斷端間距離大于2~3mm且持續(xù)存在(cúnzài)半年以上。第一百八十一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二)畸形(jīxíng)愈合多由復位不良引起。旋前外旋型骨折中腓骨中下1/3骨折重疊移位后畸形(jīxíng)愈合可導致踝關節(jié)創(chuàng)傷性關節(jié)炎??紤]踝關節(jié)融合術。老年患者可行人工踝關節(jié)置換術。第一百八十二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三)創(chuàng)傷性關節(jié)炎1.原始損傷的嚴重程度脛骨下端關節(jié)面粉碎骨折、距骨有明顯脫位(tuōwèi)者創(chuàng)傷性關節(jié)炎發(fā)生率較高。從骨折類型分析,以旋前外旋型并有下脛腓分離者容易繼發(fā)創(chuàng)傷性關節(jié)炎。第一百八十三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2.距骨復位不良(bùliáng)仍殘存有半脫位,多繼發(fā)創(chuàng)傷性關節(jié)炎,距骨向后半脫位較向外側半脫位更易發(fā)生創(chuàng)傷性關節(jié)炎。第一百八十四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第六節(jié)
足部骨折(gǔzhé)與脫位第一百八十五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一、概述足部骨折的發(fā)生率約占全身骨折的10%左右。足部為人體站立及行走提供(tígōng)必要的接觸面通過足部肌肉及26塊骨之間的協(xié)調完成步行、跳躍和跑步。單足站立和雙足站立的平衡與穩(wěn)定。第一百八十六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足骨包括(bāokuò)跗骨、跖骨、趾骨。內側縱弓由跟骨、距骨、足舟骨、3個楔
骨和第1~3個跖骨組成,足舟骨位于最高
點,為關鍵足骨,又稱彈性足弓。第一百八十七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外側縱弓由跟骨,骰骨及第4,5跖骨組成,骰骨位于弓的頂點,是關鍵足骨,整個外側縱弓常接觸地面,參與維持(wéichí)直立姿勢,又稱支撐足弓。橫弓由各跖骨的基地部和前部的跗骨構成。足骨、韌帶和肌肉構成了足弓的三要素。第一百八十八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二、臨床(línchuánɡ)特點(一)距骨骨折脫位距骨是惟一一塊無肌肉起止的骨骼,僅有滑膜、關節(jié)囊和韌帶(rèndài)相連。距骨頸部骨折后較易引起不愈合及距骨缺血性壞死。距骨頸、體骨折脫位多見。尤以距骨頸最為多見。第一百八十九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臨床癥狀:踝關節(jié)的腫脹、疼痛、活動受限、壓痛點多局限于踝關節(jié)下方、下肢負重功能多有障礙。無移位的骨折(gǔzhé)或移位小于2mm的距骨中部穩(wěn)定骨折,一般采取限制患肢肢體活動,石膏功能位固定6~10周。第一百九十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有移位(yíwèi)的骨折,需切開復位,行內固定術。對粉碎性骨折或有缺血性壞死征象時,考慮行關節(jié)融合術。距骨脫位分距骨全脫位及距骨周圍脫位。第一百九十一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距骨全脫位的治療是傷后及早地手法復位,逐漸將足置于功能(gōngnéng)位,再以小腿石膏外翻位固定。距骨周圍脫位的治療是手法復位,小腿石膏固定6~8周,復位困難時可行切開復位。第一百九十二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二)跟骨骨折(gǔzhé)跟骨骨折在臨床上較為多見,約占全身骨折的1.5%左右。跟骨骨折后主要是波及(bōjí)跟距關節(jié)引起負重力線異常。第一百九十三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1.致傷原因
(1)垂直壓力:約有80%的病例系自高處跌下或滑下所致?;旧弦詨嚎s性骨折為主。
(2)直接撞擊:為跟骨后結節(jié)(jiéjié)處骨折,多系外力直接撞擊所致。
(3)肌肉拉力:腓腸肌突然收縮可促使跟腱將跟骨結節(jié)撕脫。第一百九十四頁,共二百一十三頁。下肢骨折的康復2.臨床表現(1)傷后足在數小時內迅速腫脹。(2)皮膚可出現水皰或血皰。(3)疼痛。(4)診斷依據外傷史及臨床癥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表面改性材料合作協(xié)議書
- 2025年智能食品營養(yǎng)秤合作協(xié)議書
- 八年級英語下冊 Unit 6 單元綜合測試卷(人教版 2025年春)
- SPM93-MODBUS串行通信協(xié)議-V1.0
- 2025年產權委托交易協(xié)議標準范文(2篇)
- 2025年二年級數學教學工作總結第一學期模版(二篇)
- 2025年個人無息的借款合同(三篇)
- 2025年個人房屋租房合同協(xié)議(三篇)
- 2025年個人車抵押借款合同常用版(2篇)
- 2025年五年級丑小鴨閱讀心得樣本(2篇)
- 青島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案例
- 2024PowerTitan系列運維指導儲能系統(tǒng)運維指導
- 沸石轉輪知識講解
- 固定資產盤點報告醫(yī)院版
- 中國內部審計準則及指南
- 銀行個人業(yè)務培訓課件
- 2024年ISTQB認證筆試歷年真題薈萃含答案
- tpu顆粒生產工藝
- 《體檢中心培訓》課件
- 腫瘤患者全程管理
- 初中數學深度學習與核心素養(yǎng)探討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