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潭市湘鄉(xiāng)花橋中學2019-2020學年高三語文上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1頁
湖南省湘潭市湘鄉(xiāng)花橋中學2019-2020學年高三語文上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2頁
湖南省湘潭市湘鄉(xiāng)花橋中學2019-2020學年高三語文上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湖南省湘潭市湘鄉(xiāng)花橋中學2019-2020學年高三語文上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一、 現代文閱讀(35分,共3題)1.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亂世多隱士唐代王維詩曰:“圣代無隱者,英靈盡來歸。遂令東山客,不得顧采薇?!保ㄋ汪胛銤撀涞谶€鄉(xiāng))這是說太平盛世,英才多用于世,使晉之謝安不得隱居東山,周之伯夷、叔齊不得避于首陽山,不食周粟,采薇充饑。那么,反之就應是“亂世多隱士”了。的確,在世道亂離、軍閥混戰(zhàn)的魏晉南北朝時期,高蹈山林、棲遁巖穴的人數確實增加了。其實,這種隱逸之風在東漢末年亂離之際就已煽起,所以,范曄的后漢書特立了逸民傳??梢姖h末隱逸已不再走個別人的行為,而成為一種社會現象。隱逸的行徑與

2、理論早在先秦時代就已經產生。道家絕圣棄智,返璞歸真,全性保身,超脫塵世物累。老子、莊子是隱遁的實踐者和理論家。儒家主張入世,卻也有出處兩端的人生設計,孔子的“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孟子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即是。然而,儒、道兩家的隱逸心態(tài)是截然有別的,儒家以救蒼生、濟天下為己任,而“隱”則是無奈的人生出路,常以隱待時,修身自律。道家之隱則以反現實、反人為及崇尚自然的態(tài)度,去超脫或逃避現實,而達于精神自由和人性自然的理想境界。高考資源網魏晉南北朝時期崇尚隱逸,根源自在亂世的大背景和儒學的衰微與道家思想的興盛。在文人士大夫群體中,隱逸成為高士名流的標格,隱逸本身即是一種人生價值。世說

3、新語排調篇載有謝安開始隱居東山,后又復出的故事。謝安是當時豪門勢族,在會稽東山隱居二十余年,曾與王羲之、許詢、支遁游于山林,放情山水,40歲后出任桓溫司馬。當時有人饋贈藥草給謝安,其中有遠志?;笢厝〕鰡栔x安:“此藥又名小草,何一物而有二稱?”謝安沉思未馬上回答,坐中郝隆應聲答道:“此物甚易解,處則為遠志,出則為小草?!敝x安聽后甚感慚愧。處為遠志,出為小草,很能代表時人對隱與仕的評價。以隱為高,以仕為低,這是大多數文人的心態(tài)。竹林七賢崇尚隱選,但山濤耐不住寂寞,終于由隱而仕。嵇康作書與他絕交,玄言詩人孫綽亦說山濤“吏非吏,隱非隱”(晉書孫綽傳),都鄙視山濤的人格。在封建社會,文人的人生道路的選擇

4、,無非是出仕和隱居。晉袁宏曾曰:“夫時方顛沛,則顯不如隱;萬物思治,則默不如語?!睍x書袁宏道傳道出了隱、顯的社會原因。孫登是魏晉時期著名隱士。在汲郡北山為土窟居之,夏則編草為裳,冬則被發(fā)自覆。嵇康曾從之隱游三載,孫登與別時曾說:“君才則高矣,保身之道不足?!憋翟谒抉R氏專權時代,雖然歸隱,但性格剛烈,終未能保全性命。嵇康臨死前深深地嘆道:“昔慚柳惠,今愧孫登?!保ㄓ膽嵲姡┘臣秤诶摱鈿⑸碇湹娜?,布滿了歷史三黃卷,所以陶淵明掛印歸耕,陶弘景脫服于神虎門,歸隱茅山,張翰思鱸魚而棄官。儒學的委頓與老莊的熾煽,是隱逸之風遍重的思想根源。儒家主張入世,道家主張出世。道家從反人性異化的角度,對現存社會

5、予以了強烈的批判。禮教、仁義、道德毀壞了人的自然天性,所以要擺脫世俗之累,追求人性的自然。賢者、隱士玄默自守,恬淡自然,以保持內心不受外物所累,使“天性”“真性”常存。 (節(jié)選自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國文學史話)1下面不屬于“亂世多隱士”的原因的一項是(3分) ( )A魏晉南北朝時期,世道亂離,軍閥混戰(zhàn),儒家學說衰微,道家出世思想興盛。B。道家絕圣棄智,返璞歸真,超脫或逃避現實,以圖全性保身,超脫塵世物累。C儒家以救蒼生、濟天下為己任,但也提倡“隱”的做法,以隱待時,修身自律。D在文人士大夫中,隱逸成為高士名流的標格,隱逸被認為是一種人生價值。2下面對文中事例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內容的一項是(3

6、分) ( )A王維詩說明,太平盛世,英才多用于世,就沒有像晉代的謝安、周朝的伯夷和叔齊這樣的隱士了。B范曄后漢書專設逸民傳說明,漢代末年隱逸已成為一種社會現象,不再是個別人的行為。C謝安雖是史上著名的隱士,但他因出世做了桓溫司馬,被時人鄙視,有人送“小草”暗諷他人格。D魏晉時期的嵇康雖然歸隱,但性格剛烈,孫登說他“君才則高矣,保身之道不足”,最終被殺害了。3同學們寫作文常引陶淵明為例,讀了上文,請你簡要寫出兩點對陶淵明歸隱的新認識。(3分)答: 參考答案:1C(儒家“隱”是不得已時的做法,“是無奈的人生出路”)2C(“被時人鄙視”無中生有,人“饋贈藥草”給他,草有兩個名字:“遠志”“小草”,表

7、達時人對隱和仕的評價,“暗諷他人格”也無根據,只是謝安“聽后甚感慚愧”)3(1)處于亂世,小人當道;(2)隱逸被視為高士名流的標格,是一種人生價值;(3)要超脫或逃避現實,全性保身。(答兩點即可,1點1分,2點3分)2.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材料一:我國傳統(tǒng)的媒體媒介方式大多為報紙、電視、書刊等等,隨著經濟能力的提升,人們的日常生活發(fā)生了翻天菝地的變化。人們逐漸受到電子科技的影響,開始使用互聯(lián)網、計算機、手機等進行信息的融合。傳統(tǒng)媒體與新媒體在當代社會發(fā)展過程中,應該協(xié)力合作,通過雙方的優(yōu)勢互補,來提升整體的適用能力。當前,我國存在的各類媒介自身的發(fā)展邊緣已經相繼模糊,這也足以證明當

8、前媒介的融合發(fā)展巧妙地提升了整體運營合作的水平,其“整體劃一”的合作理念能夠更加有效地推動信息的傳播工作。各類新型技術要學習傳統(tǒng)媒體的語言魅力和發(fā)展優(yōu)勢,傳統(tǒng)媒體也應該打開思路完成自身發(fā)展的相應改革,只有兩者協(xié)調合作才是當前社會應 用的新型目標,才能從根本上推動我國媒體綜合運營的發(fā)展。(摘編自郭磊淺析新媒體語境下的媒介融合)材料二 :表1人類文化和媒介素養(yǎng)發(fā)展過程歷史階段傳播環(huán)境新技能社會文化結果古代口頭傳播、肢體語言傳播、手寫文字傳播口頭表達技能、肢體語言的掌握識文斷字知識系統(tǒng)的建立和保護、哲學和科學的起源第一次工業(yè)革命印刷技術發(fā)明,報業(yè)出現文字素養(yǎng)、報刊素養(yǎng)語言學的起源與發(fā)展第二次工業(yè)革命

9、電子媒介出現影視素蕎、廣播素養(yǎng)媒介社會的形成、消費文化的流行信息社會數字媒介、互聯(lián)網數字素養(yǎng)、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媒介素養(yǎng)全球信息化、知識爆炸、知識社會(摘編自張開媒介素養(yǎng)理論框架下的受眾研究新論) 表2受眾媒介素養(yǎng)各維度的題項分布因素題項評估能力明星代言產品廣告是因為他們喜歡該產品廣告里描述的商品都是值得購買的好商品媒體呈現的信息都是現實環(huán)境完全真實的反映分析能力我能很好地鑒別媒介上的不良內容在關注新聞時,我總會有自己的看法和認識我常常能用批判的思維去看待各種新聞報道創(chuàng)造能力我曾經參加過媒體組織的線上或線下活動我經常在媒介上發(fā)表文章、圖片,上傳視頻等我曾經向媒體提供過新聞線索我曾經以投稿、投票、留

10、言等方式參與過媒體互動看新聞時,我會想辦法通過其他途徑驗證新聞報道的真實性獲取能力關注新聞時,我會在不同媒體上尋找同一事件的報道來相互比較(摘編自馬超數字媒體時代城鄉(xiāng)青年的媒介使用與媒介素養(yǎng)研究) 材料三:目前,虛假新聞泛濫,網絡暴力事件頻繁出現,究其原因,除了在媒介融合環(huán)境下,社會各界擁有更多新聞傳播渠道而受眾媒介素養(yǎng)普遍較低之外,還有現今我國相關法律法規(guī)存在空白和漏洞等因素。只有對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進行規(guī)范,并加k大力宣傳和普及,才能夠讓大眾明 辨是非。在當今信息泛濫的媒介環(huán)境下,社會受眾必須具備正確的是非觀和判斷能力,這便需要對社會受眾實施媒介素養(yǎng)教育??梢酝ㄟ^各社區(qū)的宣傳欄、政府官方網站、

11、各大媒體等定期發(fā)布信息篩選方法、網絡防毒等相關知識,讓大眾能夠對不正當信息加以科學判斷,并且規(guī)范好個人行為,從根本上盡可能地減少虛假、垃圾信息和同質化信息的生產與傳播。在媒介融合環(huán)境下要想避免新聞內容同質化,必須重視內容的創(chuàng)新。懂得依照目標受眾的價值定位和社會立場,以決定媒體在信息采集、處理以及話語表達等方面的差異性,在新聞 策劃、采訪、產品制作以及廣告營銷等環(huán)節(jié)當中做好統(tǒng)籌規(guī)劃工作,讓采集到的信息資源在不同媒體上實現合理分配,以打造適應不同媒體特質的新聞產品。(摘編自張淇鑫媒介融合的現狀和發(fā)展趨勢)材料四:在網絡占據主導的新媒體時代,傳統(tǒng)媒體所領導的輿論傳播已經失去了自己原有的地位;而媒介融

12、合這種新形式,更是占據了輿論引導的半壁江山,使得每一個網民都變成了輿論傳播的主體。但是在網絡傳播中無疑也摻雜著各式各樣、亦真亦假的信息,破壞了新媒體時代的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所以,如何對網絡信息進行分析、審核和引導已經成為傳統(tǒng)媒體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加強把關,才能形成一個好的輿論場。傳統(tǒng)媒體需要積極與新媒體輿論進行互動,使用多重效果、多種手段來引導輿論產生的影響,如通過官方公眾號等方式對網絡信息進行正確的解釋,以便增強引導效果。(摘編自王卓焱等媒介融合與輿論傳播)4. 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 傳統(tǒng)媒體媒介主要是報紙、電視、書刊等,而新媒體媒介則包括互聯(lián)網、計算機、手機等,新媒介方

13、式的產生與時代發(fā)展息息相關。B. 傳統(tǒng)媒侍和新媒體各有優(yōu)勢,在當代社會發(fā)展過程中,只有雙方優(yōu)勢互補,協(xié)力合作,才能從根本上提升我國媒體整體運營能力。C. 數字媒介、互聯(lián)網構成了信息社會的傳播環(huán)境,促進了媒介社會的形成,同時對應具備的與之相匹配的媒介素養(yǎng)也提出了新要求。D. 數字媒體時代受眾媒介素養(yǎng)維度包括獲取、分析和評估信息的能力,同時也包括提供新聞線索、與媒體互動等創(chuàng)造信息的能力。5. 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 在媒介融合時代,各類媒介自身發(fā)展邊緣的模糊證明了整體運營合作水平的提升,也更加有效地推動了信息傳播工作。B. 在新媒體時代,網絡開始占據輿論傳播的主導地位,每

14、一個網民都能借助網絡變成輿論傳播的主體,傳統(tǒng)媒體已經沒落。C. 要形成一個好的輿論場,需要多方面共同付出努力,而傳統(tǒng)媒體工作的重中之重則是對網絡信息進行分析、審核和引導。D. 伴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進步,受眾媒介素養(yǎng)所包含的內容越來越多,與此成正比,社會文化的結果也必定會越來越豐富。6. 如何解決媒介融合環(huán)境下信息傳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請根據材料簡要說明。參考答案:4. C 5. C 6. 政府部門:規(guī)范、宣傳并普及相關法律法規(guī),追究不良信息生產者和傳播者的責任,對社會受眾實施媒介素養(yǎng)教育。社會受眾:增強對不正當信息的判斷能力,規(guī)范個人行為,杜絕不良信息的生產和傳播。新聞媒體:注重內容創(chuàng)新,對網絡

15、虛假信息加強把關,注重形成好的輿論場。【4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題,既要對文章進行整體的把握,又要對文章的局部進行恰當的分析。在理解每一個選項時,要仔細分析選項中賞析的每一個重點,對文章的內容、觀點等進行分析概括,注意結合語境。C項,“促進了媒介社會的形成”錯誤。結合材料二表1“人類文化和媒介素養(yǎng)發(fā)展過程”分析,“媒介社會的形成”是“第二次工業(yè)革命”“電子媒介出現”的社會文化結果,“數字媒介、互聯(lián)網”構成的“信息社會”,其社會文化結果是“全球信息化、知識爆炸、知識社會”。故選C?!?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題時,首先

16、閱讀題干,在文中找到題干對應的區(qū)位,然后仔細分析。命題的手段為改變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內容,此題主要從概念的內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內容較難。A項,“各類媒體自身發(fā)展邊緣的模糊證明了,也更加有效地推動了”錯誤。結合第1段“其整體劃一的合作理念能夠更加有效地推動信息的傳播工作。各類新型技術要學習傳統(tǒng)媒體的語言魅力和發(fā)展優(yōu)勢,傳統(tǒng)媒體也應該打開思路完成自身發(fā)展的相應改革,只有兩者協(xié)調合作才是當前社會應用的新型目標,才能從根本上推動我國媒體綜合運營的發(fā)展”?!案黝惷襟w自身發(fā)展邊緣的模糊證明了,也更加有效地推動了”偷換概念。B項,“傳統(tǒng)媒體已經沒落”曲解文意兼表述絕對化,見材料四“傳統(tǒng)媒體所領導的

17、輿論傳播已經失去了自己原有的地位”,這里的主語中心語并非“傳統(tǒng)媒體”而是“輿論傳播”;從材料一、四主要內容看,傳統(tǒng)媒體仍然大有可為。D項,結合材料二表2及表1分析,“與此成正比”于文無據。故選C。【6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類題,要通讀文章,整體把握文章內容大意,在此基礎上,仔細閱讀題干,明確題目要求,然后回歸文本,仔細閱讀,從中篩選出符合題目要求的信息,進行整合概括回答問題。對文章進行段落的劃分,篩選文中的重要語句,整合后作答。重點關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條作答。緊扣“如何解決問題”,規(guī)范表述。主要見材料三、四?!皢栴}”主要是材料三第1段“虛假新聞泛濫

18、,網絡暴力事件頻繁出現”,材料三第3段“新聞內容同質化”,以及材料四“破壞了新媒體時代的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結合“除了在媒介融合環(huán)境下,社會各界擁有更多新聞傳播渠道而受眾媒介素養(yǎng)普遍較低之外,還有現今我國相關法律法規(guī)存在空白和漏洞等因素。只有對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進行規(guī)范,并加k大力宣傳和普及,才能夠讓大眾明辨是非”“社會受眾必須具備正確的是非觀和判斷能力,這便需要對社會受眾實施媒介素養(yǎng)教育??梢酝ㄟ^各社區(qū)的宣傳欄、政府官方網站、各大媒體等定期發(fā)布信息篩選方法、網絡防毒等相關知識,讓大眾能夠對不正當信息加以科學判斷,并且規(guī)范好個人行為,從根本上盡可能地減少虛假、垃圾信息和同質化信息的生產與傳播”“在媒介融

19、合環(huán)境下要想避免新聞內容同質化,必須重視內容的創(chuàng)新”“使得每一個網民都變成了輿論傳播的主體。但是在網絡傳播中無疑也摻雜著各式各樣、亦真亦假的信息,破壞了新媒體時代的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所以,如何對網絡信息進行分析、審核和引導已經成為傳統(tǒng)媒體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加強把關,才能形成一個好的輿論場”等分析,解決以上“問題”,需要群策群力,政府部門、社會受眾、新聞媒體這三方應當共同努力?!军c睛】解答實用類文本閱讀可以從如下幾個步驟進行:首先是閱讀,注意整體閱讀,注意抓三個方面:一是要有文體特征意識(如新聞、傳記);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識(邊讀邊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與段之間的關系);三是要有尋找中心句意識(每段的中

20、心句,特別是文章的開頭、結尾、過渡句以及標題)。其次是審題:從題干中求啟示,尋求解題的突破口,確保準確答題。題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題區(qū)域,暗示答題思路,暗示答題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審題時注意:是否選準題眼(答題重點),是否選全要點(要答幾個方面),是否選準角度(以誰為陳述主體),是否選好恰當的句式(要與設問的句式一致)。組織語言時,注意“問”與“答”要照應好。最后是答題:“規(guī)范作答”不能忘記的三個原則:答案在文中(直接來源于文中或或從文中提煉);選擇并重組文中關鍵詞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與設問角度是否一致);(3)分點分條作答(高考閱卷采點給分)。即:問什么答什么,怎么問怎么答;就近找答案,盡

21、量來源原文;抓住關鍵詞,短語答題目,分條來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據。3.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a)題。(25分)教育家吳汝綸 吳汝綸曾入廿國落、李鴻章幕府,為“曾門四弟子”之一,被舉為“古文、經學、時文甘卓然不群”的“異材”。 1901年,議復辦京師大學堂。吏部尚書兼管學大臣張百熙選來選去看上了栩城吳汝綸。開始,張百熙派一位知縣級官員前去磚請,吳汝綸斷然不見,后身為“宰相”的張百然備禮親自登門又透拒絕。接著,他“三顧”吳門,不惜揖拜以請,仍遭婉言謝絕。他求腎若渴,搬出圣旨并加封吳汝綸為五品京卿充大學堂總教習。然此舉也沒使吳汝綸感到“皇恩浩蕩”,仍足“不干”二字。 吳汝綸主持河北

22、蓮池書院十年之久,學生數千人.還有外國學生,極有聲望。他早年即銳意改革,力倡西學。在蓮池書院時即開設英、日文及格致課程。辦學校、走新路.正是他朝思慕想的事。但為何真要他干時.又打“退堂鼓”呢?一非年邁體弱.二非不能勝任,而是他看透清廷腐敗透頂,傾軋排斥太甚.教育盡管無名無利,卷進“政府窩”里也不安生,雄圖大略難以施展, 張百熙又提出只“暫留一年”的妥協(xié)條件.吳汝綸的心才軟了下來,只得答允。但卻首先提出要到日本去考察學制。吳先生是為“答知遇,故自請為出海之行”;但此舉主要還是改革教育的必然要求。因他一貫力倡西學,認為只有西學才是強國富民之道。他給友人的信中說“日本近年專仿西國公學,所以學習日本教

23、育制度,即學習西方教育制度。 1902年農歷五月初三,吳汝綸以63歲高嶺肩負歷史重任,由京師出發(fā)東渡日本。此時日本正趾高氣揚,藐視中國。而吳汝綸道德、文章,蜚聲瀛海。他一到日本,立時產生了“轟動效應”。連維新變法的強國之君明治天皇,競也禮賢異國下士、不嫌吳汝綸官卑職低,破例接見了這位才五品的京卿。 吳汝綸每天黎明即起,在東京一天會客十人到一百多人。他參觀每所學校時,對講堂教室的建筑面積、結構、圖書、儀器,都詳細詢問,親做筆記,回來詳作整理,因沈天天“開夜車”。他在西京大學與該??偨塘曌魃钫労螅偨塘曀较抡劦?“吳先生精思卓識,曠絕一世之才。日本維新之時,斷無如此人才。有此人才,中國教育之興隆指

24、日可待。” 吳汝綸在異常緊張繁忙的100天考察活動結束回國前,即將考察所得有關日本教育制度、規(guī)幸、預算、專業(yè)設置等談話記錄、文件資料、信函及日記等編基成東游叢錄四卷。在考察結束后僅6天即在日本交付印刷,僅4天后,即首先在日本出版發(fā)行。 就在吳先生日夜奔走于大街小巷考察訪問之際,一支支暗箭卻向他射來。原來清廷在委派吳汝綸去日本時.又派了兩名大學堂提調為副偕行。他倆名義是“扈從”,實際的任務是暗中監(jiān)視吳汝綸在日本的活動,并負有密報的責任。其中之一的榮助與當時清廷駐日公使勾結,狼狽為奸,頻頻給清廷大臣滿人榮實錄和慶親王函電誣告吳汝綸在日率領留學生宣傳革命。隨行的吳汝綸之子吳生,每逢看到這些誣告消息時

25、,都很震驚;但告知吳先生時,先生往往一笑置之。 吳汝綸回國途經上海,原準備便道間鄉(xiāng)祭先祖后即北上進京面呈考察成果。不料,隨即病倒家鄉(xiāng)。他歸國后即在安慶城創(chuàng)辦桐城學堂,自任校長。題校匾“勉成國器”,并撰校祖聯(lián)曰:“后十百年人才奮興胚胎于此;合東西國學問精粹陶冶而成。”這成為全國最早興辦的重點中學之一。終生獻身文學和教育的吳先生在彌留之際,緊緊握住隨他回國的日本弟子早川東明新次郎的手,斷斷續(xù)續(xù)地以剛創(chuàng)辦的桐城學堂相托。 先生1903年正月十二日病故。 (摘編自吳昭謙吳汝綸:為倡西學年途花甲遠渡海)相關鏈接吳汝綸也曾為官多年,曾擔任兩任知州一任代理知府。只不過讓人奇怪的是,吳汝綸在光緒十五年毅然棄官

26、,改業(yè)從教,出任蓮池書院山長;在出任蓮池書院山長前,他還屢次拒絕他人入都引見.而在當時,引見在官員中通常被視為榮幸之事和望進之階,像吳汝綸這樣堅決拒之者的確罕見。當年李鴻幸曾問其故,關答以“無仕宦才”,李鴻章笑曰:“才別有余,性剛不能與俗諧耳?!闭泽愠墒苏邊侨昃](1)下列明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s分)( ) A.吳汝綸想辦學校走新路.但擔心自己卷進“政府窩”里不安生難以施展抱負。就拒絕了五品京卿充大學堂總教習的職位。 B.日本當時正趾高氣揚藐視中國.官卑職低的吳汝綸卻在日本受到了明治天皇的禮遇,可見吳汝綸道德、文章的巨大影響。 C.吳汝綸在日本參觀學習了100天,歸國前

27、夕,把自己的考察筆記詳細整理,編纂成游從錄一書,并在日本出版發(fā)行。 D.吳汝綸去日本時有暗中監(jiān)視并負有密報責任的兩名大學堂提調隨從,這使吳汝綸在考察訪問時頻頻進到“率領留學生宣傳革命”的誣告。 E.桐城學堂是中國最早興辦的重點中學之一,它的創(chuàng)建者吳汝綸希望這個培養(yǎng)未來人才的搖籃能夠教育出學貫中西的人物。(2)為什么吳汝綸“提出要到日本去考察學制”?請結合材料簡述原因。(6分)_(3)吳汝綸“性剛不能與俗諧”具體表現在哪里?(6分)_(4)吳汝綸的個人魅力表現在哪些方面?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8分)_參考答案:二、 古代詩文閱讀(35分,共3題)4.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題。楊時喬,

28、字宜遷,上饒人。嘉靖四十四年進士。除工部主事。榷稅杭州,令商人自署所入,輸之有司,無所預。隆慶元年冬,上時政要務,言:“幾之當慎者三,以日勤朝講為修德之幾,親裁奏章為出令之幾,聽言能斷為圖事之幾?!笔枞?,帝褒納,中外傳誦焉。遷南京尚寶丞。萬歷初,以養(yǎng)親去。服除,復遷尚寶。移疾歸。時喬雅無意榮進,再起再告。閱十七年始薦起尚寶卿,四遷南京太常卿。就遷通政使。秩滿,連章乞休,不允。三十一年冬,召拜吏部左侍郎。時李戴已致仕,時喬至即署部事。絕請謁,謝交游,止宿公署,苞苴不及門。及大計京朝官,首輔沈一貫欲庇其所私,憚時喬方正,將令兵部尚書蕭大亨主之,次輔沈鯉不可而止。時喬乃力鋤政府私人。帝因責諸臣朋比,

29、令時喬策勵供職。時喬九疏引疾,竟不得請。時中外缺官多不補,而群臣省親養(yǎng)病給假,及建言詿誤被譴者,充滿林下,率不獲召。時喬乃備列三百余人,三疏請錄用,帝卒不省。明年大計外吏。時喬已受事,居數日,帝忽命戶部尚書趙世卿代時喬,遂中輟;蓋去冬所批察疏,至是誤發(fā)之也。輔臣朱賡謂非體,立言于帝。帝亦覺其誤,即日收還。時喬堅辭不肯任。吏科陳治則劾其怨懟無人臣禮。有旨詰責,時喬乃再受事。當是時,帝委時喬銓柄,又不置右侍郎,一人獨理部事,銓敘平允。然堂陛捍格,曠官廢事,日甚一日,而中朝議論方囂,動見掣肘。時喬官位未崇又久不置都御史益無以鎮(zhèn)百僚由是上下相凌紀綱日紊時喬亦多委蛇議者諒其苦心不甚咎也秉銓凡五年。最后起

30、故尚書孫丕揚。未至,而時喬已卒。篋余一敝裘,同列賻襚以殮。(選自明史,有刪改)【注】朝講:早晨對皇帝講讀經史典籍。苞苴:賄賂。賻襚:送給喪家錢財衣物。10. 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 時喬官位未崇/又久不置/都御史益無以鎮(zhèn)百僚/由是上下相凌/紀綱日紊/時喬亦多委蛇議者/諒其苦心/不甚咎也B. 時喬官位未崇/又久不置都御史/益無以鎮(zhèn)百僚/由是上下相凌/紀綱日紊/時喬亦多委蛇/議者諒其苦心/不甚咎也C. 時喬官位未崇/又久不置都御史/益無以鎮(zhèn)百僚/由是上下相凌紀綱/日紊時喬/亦多委蛇/議者諒其苦心/不甚咎也D. 時喬官位未崇/又久不置/都御史益無以鎮(zhèn)/百僚由是上下相凌/紀綱

31、日紊/時喬亦多委蛇/議者諒其苦心/不甚咎也11.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工部是古時中央官署名稱,職責是掌管營造工程、征收賦稅、審定法律等事務。B. 服除指守喪期滿。守喪制度是儒家“孝道”的重要體現,其基本要求是“盡哀”。C. 大計是古時考核官吏的制度,三年舉行一次,如“三歲,則大計群吏之治而誅賞之”。D. 銓敘是舊時考核管吏的制度,指有關部門按資歷和政績核定官員的等級和升貶。12.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楊時喬講究方法,處事公正。杭州征稅時,讓商人自己登記收入向官府交稅,不做干預;掌管吏部時,選拔、考核官吏很公平。B.

32、 楊時喬無意仕進。他以生病為理由辭去官職,兩次被起用,又兩次告假;調任通政使任職期滿后,又連上奏折請求退休。C. 楊時喬為官剛正。考核京官時,他的剛正曾令首輔沈一貫忌憚;后也因為過于剛直而招致人們議論紛紛,怨聲載道。D. 楊時喬為官清廉。擔任吏部左侍郎時,賄賂進不了他的門;去世時箱中只有一件破舊的皮衣,以至同僚贈送錢財衣物來給他辦了喪事。13.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時李戴已致仕,時喬至即署部事。絕請謁,謝交游。(2)蓋去冬所批察疏,至是誤發(fā)之也。輔臣朱賡謂非體,立言于帝。參考答案:10. B 11. A 12. C 13. (1)譯文:當時李戴已經辭官退休,楊時喬一上任就主

33、管吏部事務。杜絕請托拜謁,謝絕交游。(2)譯文:原來是去年冬天所批復的考核報告,到這個時候錯誤地發(fā)了出來。輔臣朱賡認為這不符合制度,立刻向皇上稟告。10.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斷句的能力。首先把語句放入文本,結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義,“時喬官位未崇/又久不置都御史/益無以鎮(zhèn)百僚/由是上下相凌/紀綱日紊/時喬亦多委蛇/議者諒其苦心/不甚咎也”,這句話的含義是“楊時喬官職不顯赫,又很久不設置都御史,更不能鎮(zhèn)住僚屬。因此上下欺凌,綱紀一天天紊亂,楊時喬也多有屈從,議論的人諒解他的苦衷,不多追究他”,這段話主要是敘述事情,句中出現的名詞較多,如“時喬”“都御使”“百僚”“紀綱”“議者”;然后抓住

34、動詞,分析語法關系,“不置”的賓語是“都御使”,故不能分開,排除AD兩項;“紊”是“亂”的意思,其主語是“紀綱”,故不能斷開,排除C項,由此確定答案是B項。11.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學常識和文化常識。平常的學習中,考生應有意識的進行分類識記,比如科考類、官職升遷貶謫類、官職名稱類等等。A項,“征收賦稅”是戶部的職責,“審定法律”是刑部的職責。12.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和辨析??忌鷳页鲞x項對應的語句,然后與選項進行比較分析。C項,“后也因過于剛直而招致人們議論紛紛,怨聲載道”于文無據;考生可以找到“考核京官”這一內容,然后進行比對。點睛:這道題目是概括歸納文章內容。解答此

35、類題的方法是:抓住題干,讀全讀準。在閱讀題目時,須讀全、讀準題干,切忌走馬觀花。所謂讀全,就是對題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謂讀準,就是要準確地把握題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選對的還是選錯的,是概括內容還是分析觀點。只有對題干作全面、準確的分析理解,才能準確地答題。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為、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對似是而非處,要有借題解文的意識。比如本題,考生可以先到文中找到C項對應的內容,文章第三段只是說“及大計京朝官,首輔沈一貫欲庇其所私,憚時喬方正”,并沒有說“過于剛直而招致人

36、們議論紛紛,怨聲載道”。13.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的文言文翻譯能力。拿到句子之后,應先回歸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語,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進行調、換、刪,再采取對譯法,逐字進行翻譯。第一句中,“致仕”辭官退休;“署”代理、主管;“請謁”請托拜謁;“謝”,謝絕。第二句中,“蓋”原來;“至是”,到這個時候;“非體”不符合體制;“言于帝”介詞結構后置。附譯文:楊時喬,字宜遷,上饒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的進士。授職為工部主事。在杭州征專賣稅,命令商人自己登記收入,向有司交稅,不做干預。隆慶元年冬天,上奏時政的要務,稱:“有三件事應當慎重:每天勤于朝講是培養(yǎng)品德的要務,

37、親自裁決奏章是發(fā)出指令的要務,聽取勸諫能夠做出判斷是謀劃事情的要務。奏疏呈入,朝廷褒揚并采納了,朝廷內外傳誦一時。升任南京尚寶丞。萬歷初年,他以安葬親人而離職。喪服解除,又調任尚寶司,稱病回鄉(xiāng)。楊時喬一向無意榮升,一再起用一再告退。過了十七年才被推薦擔任尚寶卿,四次調任后升南京太常卿。調任通政使。任期滿后,他接連上奏請求退休,神宗不允許。三十一年,他被召見委任為吏部左侍郎。當時李戴已經辭官,楊時喬上任就負責部中事務。杜絕拜訪,推辭交游,住宿在辦公地,行賄者到不了他的門庭。等到全面考核京官、朝官時,首輔沈一貫想庇護他的私交,顧忌楊時喬清正,準備指派兵部尚書蕭大亨主持,次輔沈鯉不贊同就終止了。楊時

38、喬于是竭力鏟除執(zhí)政者私自安插的人?;噬弦虼素煿直姶蟪冀Y黨營私,命令楊時喬盡心盡職。他多次上奏稱病辭職,最終未獲批準。當時朝廷內外空缺很多,官職還沒有補充人,而且大臣們探親養(yǎng)病請假,以及勸諫而被連累遭遣送的人,遍布鄉(xiāng)間,都得不到召見。楊時喬就開列了三百多人的名單,多次上奏請求錄用。神宗最終沒有審察。第二年全面考核京城外的官吏。楊時喬已經接受任務,過了幾天,皇上忽然命令戶部尚書趙世卿代替楊時喬,于是中途放棄。大概去年冬天所批復的考核報告,到這個時候錯誤地發(fā)出來了。輔臣朱賡認為這不符合制度,立刻向皇上稟告?;实垡舶l(fā)覺了錯誤,當天收回報告。楊時喬堅決推辭不肯上任,吏科陳治則彈劾他有怨憤不合大臣的禮儀。

39、神宗下旨責備,楊時喬才又負責事務。在這個時候,神宗授予楊時喬選拔官吏的權力,又不設置右侍郎,他一個人單獨負責吏部事務,選官很公允。然而朝廷的阻格,官吏閑置,事情荒廢,一天比一天嚴重,而且朝廷議論紛紛,動不動就受牽制。楊時喬官職不顯赫,又很久不設置都御史,更不能鎮(zhèn)住僚屬。因此上下欺凌,綱紀一天天紊亂,楊時喬也多有屈從,議論的人諒解他的苦衷,不多追究他。負責選官總共五年,最后起用以前的尚書孫丕揚,沒有到任,楊時喬已經去世。箱中只有一件破舊的毛皮衣,同僚們募捐收殮了他。5. 閱讀材料,完成下面小題。曲之佳處,不在用事,亦不在不用事。好用事,失之堆積;無事可用,失之枯寂。要在多讀書、多識故實,引得的確

40、、用得恰好,明事暗使、隱事顯使,務使唱去人人都曉,不須解說。又有一等事用在句中令人不覺如禪家所謂撮鹽水中飲水乃知咸味方是妙手。西廂琵琶用事甚富,然無不恰好,所以動人。玉玦句句用事,如盛書柜子,使人厭惡。(節(jié)選自王驥德曲律論用事有刪改)21. 用斜線“/”給上面文言文中的畫線部分斷句。(限5處)22. 文段中西廂琵琶的作者分別是_和_(姓名)。23. 結合材料,概括曲中“用事”的要義。參考答案:21. 又有一等事/用在句中/令人不覺/如禪家所謂撮鹽水中/飲水乃知咸味/方是妙手。 22. (1). (1)王實甫(王德信) (2). (2)高明(高則誠、高晦叔) 23. 引得正確,用得恰當;明暗隱顯

41、,不需解說;化入文中,不留痕跡。21. 試題分析:注意結合句中的動詞“有”“用在”“不覺”“撮鹽”“知”“是”斷句。22. 試題分析:文學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學現象、文學流派,文體知識等。重點記憶課本涉及到的和經典閱讀中列出的作品。平時注意積累,理出線索,形成體系。23. 試題分析:注意根據文段中的重點詞語“引得的確、用得恰好,明事暗使、隱事顯使,務使唱去”“人人都曉”“不須解說”“令人不覺”進行概括。點睛:簡答題的信息篩選基本也是人物的某種品質,事情的原因、物象的特征的分析等,注意找到文中的相應的句子,然后翻譯,同時注意題干的要求是用原文的詞語還是自己的話。參考譯文:詞

42、曲的精妙之處,不在于使用典故,也不在于不使用典故。喜好多用典故的缺失在于堆積典故;而沒有典故可以運用的缺失在于文辭枯竭單調。所以,關鍵在于多讀書,多見識典故事實,援引正確,使用恰當,常見的典故隱晦運用,冷僻的典故明確運用,一定要讓唱出來時,人人都能聽懂,不需要另外解說。另外,高明的(一等的)用典是運用在句中,讓人沒有察覺,猶如禪家所說的把一撮鹽放入水中,喝水時才覺出咸味,這樣使用典故才是妙手。西廂琵琶使用典故雖然很多,然而無不恰到好處,所以動人。玉玦幾乎句句使用典故,猶如盛書的柜子,使人厭惡。6.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管幼安畫贊(并引)宋蘇轍予自龍川歸居潁川十有三年,杜門幽居,無以自

43、適,稍取舊書閱之,將求古人而與之友。蓋于三國得一焉,曰管幼安寧。幼安少而遭亂,渡海居遼東三十七年而歸。歸于田廬,不應朝命,年八十有四而沒,功業(yè)不加于人,而予獨何取焉?取其明于知時,而審于處己云爾。蓋東漢之衰,士大夫以風節(jié)相尚,其立志行義賢于西漢。然時方大亂,其出而應世,鮮有能自全者。潁川荀文若,以智策輔曹公,方其擒呂布,斃袁紹,皆談笑而辦,其才與張子房比。然至于九錫之議,卒不能免其身。彭城張子布,忠亮剛簡,事孫氏兄弟,成江東之業(yè),然終以直不見容,力爭公孫淵事,君臣之義幾絕。平原華子魚,以德量重于曹氏父子,致位三公,然曹公之殺伏后,子魚將命,至破壁出后而害之。汝南許文休,以人物臧否聞于世,晚入蜀

44、依劉璋,先主將克成都,文休逾城出降,雖卒以為司徒,而蜀人鄙之。此四人者,皆一時賢人也。然直己者終害其身,而枉己者終喪其德。處亂而能全,非幼安而誰與哉?舊史言幼安雖老不病,著白帽、布襦袴、布裙,宅后數十步有流水,夏暑能策杖臨水盥手足,行園囿。歲時祀其先人,絮帽布單衣薦饌饋,跪拜成禮。予欲使畫工以意仿佛畫之。昔李公麟善畫,有顧、陸遺思,今公麟死久矣,恨莫能成吾意者。姑為之贊曰:幼安之賢,無以過人,予獨何以謂賢?賢其明于知時,審于處己,以能自全。幼安之老,歸自東海。一畝之宮,閉不求通。白帽布裙,舞雩而風。四時蒸嘗,饋奠必躬。八十有四,蟬蛻而終。少非漢人,老非魏人。何以命之,天之逸民。(選自蘇洵蘇轍散

45、文選集,上海古籍出版社)【注】管寧,字幼安。指反對曹操稱魏公之事。指華子魚奉曹操之命捕殺漢獻帝的伏后,在宮中夾壁牽出伏后,將其囚禁至死。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功業(yè)不加于人,而予獨何取焉 加:超過B士大夫以風節(jié)相尚,其立志行義賢于西漢 尚:推崇C子魚將命,至破壁出后而害之 將:請D然直己者終害其身,而枉己者終喪其德 枉:曲,不直5.下列加點詞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 A.渡海居遼東三十七年而歸 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 B.其才與張子房比 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C.以德量重于曹氏父子 以勇氣聞于諸侯D.一畝之宮,閉不求通 句讀之不知6.下列對原文

46、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我”在穎川隱居期間,無所事事,于是閱讀古書來消磨時光,想要在歷史人物身上尋找精神的共鳴。 B管幼安是東漢末年的名士,他年輕時遭逢戰(zhàn)亂,渡海到遼東居住了三十七年才返回家鄉(xiāng),享年八十四歲。 C華子魚在東漢末年以品德高尚著稱,他為曹操陣營效力,因參與殘害伏后的行動,而令自己的操行受損。D“我”請善畫的李公麟按照古書的描寫為幼安畫像,可惜李公麟早逝,未完成畫作,給后人留下了遺憾。7.將文中劃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1)事孫氏兄弟,成江東之業(yè),然終以直不見容。(2)以人物臧否聞于世,晚入蜀依劉璋,先主將克成都,文休逾城出降,雖卒以為司徒,

47、而蜀人鄙之。(3)四時蒸嘗,饋奠必躬。八十有四,蟬蛻而終。參考答案:4.C( C將:奉行)5.C(均為介詞,憑借。A項,連詞,表順承¥連詞,表修飾。B項,介詞,和¥連詞,和。D項,助詞,的¥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6.D(李公麟早已去世,作者只是希望能有像李公麟那樣的畫家為管幼安畫像,但沒能找到,故而感到遺憾)7.(1)輔佐孫氏(孫策、孫權)兄弟,成就江東的帝業(yè),然而最終因為剛直而不被容納。(重點詞語:事、以、見)(2)憑借品評人物聞名于世,晚年到四川依附劉璋,蜀先主劉備將要攻破成都時,文休出城投降,雖然他最終做到司徒,但蜀漢的百姓鄙視他。(重點詞語:臧否、克、卒、鄙)(3)四季的祭祀,包括各種

48、祭奠,他必定親自主持。八十四那年,似蟬蛻一般,無疾而終。(重點詞語:蒸嘗、躬、蟬蛻)【參考譯文】我從龍川歸來住在穎川已有十三年了,閉門隱居,沒有什么(事物)能使自己心情愉快,就逐漸取出舊書來閱讀,準備尋求古人,與他們做朋友。在三國找到一個,叫管寧,字幼安。幼安年輕時遇到戰(zhàn)亂,渡海到遼東去居住,三十七年后才回到老家。他在隱居田園,不接受朝廷的命令,不出去做官,活到八十四歲去世。他的功業(yè)沒有超過別人,而我偏偏取他哪一點呢?取他明智地了解時世,而且審慎地對待自己,如此而已。東漢衰亡之時,士大夫以品格節(jié)操相互推崇,他們樹立志向、依義而行,超過了西漢。但是當時正天下大亂,他們出去應時做官,很少能有使自己

49、身名兩全的。穎川人荀文若,憑智謀輔佐曹操,當他擒獲呂布,打垮袁紹時,事情都是在談笑之間辦成的,他的才能可與張良相比。但是等到眾人提議曹操受九錫之事,他加以反對,終于不能脫免殺身之禍。彭成人張子布,為人忠誠諒直,剛毅清簡,輔佐孫策、孫權兄弟,成就孫吳江東的帝業(yè),然而終于因為剛直而不被容納,因為力爭不可拜公孫淵為燕王之事,君臣之義幾乎斷絕。相反平原人華歆,以他的道德為曹氏父子所看重,官位直至三公,但在曹操殺伏皇后這件事上,是他奉了曹操的命令,直至把墻壁鑿破,拖出皇后并害死了她。汝南人許文休,憑借品評人物聞名于世,晚年到四川依附劉璋,蜀先主劉備將要攻破成都時,文休出城投降,雖然他最終做到司徒,但蜀漢

50、的百姓鄙視他。這四個人,都算是三國時代的賢人,然而像荀文若、張子布這樣堅持正直的人,最終損害了自己;而像華子魚、許文休這樣后來屈節(jié)的人,最終喪失了他們的品德。處于亂世卻能保全自己的性命與聲譽,除了(贊許)管幼安(我)還能贊許誰呢?舊史書上記載說,幼安雖然年老卻不生病,戴著白帽,穿著布襖、布褲、布裙。他的住宅后面幾十步的地方有流水,在夏暑之時,他能拄著拐杖,到水邊濯洗手足,在園子里行走。逢年過節(jié)祭祀他的祖先時,他頭戴絲絮的帽子,穿著布單衣,進獻菜肴食品,一跪一拜完成禮節(jié)。我想讓畫工根據這意思大致畫一個幼安的像。當初李公麟善于繪畫,有顧愷之、陸探微的遺意?,F在李公麟已死了很久了,遺憾的是沒有人能成

51、全我的意愿。姑且替幼安寫一篇贊,贊說:幼安的賢德,沒有什么過人之處,我為何偏要說他賢呢?因為他能明智地了解時世,審慎地對待自己,而且最終保全了自身。幼安老時,從遼東歸來,在占地一畝的住宅里,閉門不與外界交往。戴了白帽,穿了布裙,過著“舞雩而風”的隱居生活。四季的祭祀,包括各種祭奠,他必定親自主持。八十四那年,似蟬蛻一般,無疾而終。年輕時,他不算是漢朝的人,到老了,也不算是曹魏的人。用什么來稱呼他呢?(就叫)“天之逸民”吧。三、 語言文字運用(20分,共4題)7. 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A. 知識產權一頭連者創(chuàng)新,一頭連著市場,是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橋梁,解決的是科技成果轉化為

52、現實生產力“最后一公里”的問題。B. 三亞學院從2008年開始設置游輪管理專業(yè),主要為遠洋油輪、星級酒店培養(yǎng)專業(yè)性服務人才,該專業(yè)近兩年的畢業(yè)生就業(yè)率均超過九成以上。C. 今年是我國實施“限塑令”的第九個年頭,超市購物限塑雖然取得一定成效,但隨著外賣、快遞等各種新生活方式的出現,“限塑令”遇到了不少新問題。D. 有網友認為,特普朗的對外經濟政策是圍繞貿易保護主義為核心的,他當選后,與美國有著大額貿易順差的國家的貿易盈余將減少。參考答案:A試題分析:此題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確病句的類型,以及典型的錯例,答題時從結構和內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對照錯例,找到錯誤。題中B項,成分贅余,約數后面不能再加約數,去掉“以上”。C項,語序不當,關聯(lián)詞位置不當,將“雖然”移到商場購物限塑之前。D項,結構混亂,“圍繞貿易保護主義為核心的”句式雜糅,應該是“以貿易保護主義為核心的”或“圍繞貿易保護主義的”。點睛:結構混亂是常見的病句類型,有句式雜糅、暗換主語和中途易轍等幾種,句式雜糅表現為把表示同一個意思的兩種說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轍主要表現在前面的句子沒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現的新的陳述對象,暗換主語表現為句子前面沒有主語,而前句的主語不能作該句的主語。此題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