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Word文檔,下載后可任意編輯 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學八下3.2 氧化和燃燒同步練習登錄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浙教版科學八下3.2 氧化和燃燒同步練習一、單項選擇題1(2021八下杭州期末)科學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下列關于燃燒、自燃、爆炸、滅火判斷說法正確是()A任何發(fā)光、發(fā)熱的變化都可以叫燃燒B能發(fā)生緩慢氧化的物質,都能發(fā)生自燃C爆炸可能是物理變化,也可能是化學變化D所有物質著火后,都可用水來滅火2(2021八下拱墅期末)5月12日為“全國防災減災日”。下列關于火災、滅火與逃生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 火災是一種燃燒現(xiàn)象,燃燒屬于緩慢氧化B電路老化著火,應立即用水滅火C在火場的濃煙中逃生,
2、可用濕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勢前行D為了快速逃離火場可乘坐電梯3(2021九上江干期末)魔術“燒不壞的手帕”,將酒精與水按質量比1:1混合,再將一塊干的棉質手帕浸泡到混合液中,完全浸潤后取出手帕立即點燃,發(fā)現(xiàn)手帕劇烈燃燒,待火焰熄滅后,手帕完好無損,但比較潮濕。對此魔術同學們做了相關解釋,正確的是()A酒精燃燒釋放的熱量,會完全被手帕和水吸收B手帕上的水吸熱后汽化,吸收了較多的溫度而使手帕燒不壞C燃燒結束后手帕略有升溫,但手帕的內(nèi)能一定沒有增加D欲使燃燒后的手帕更干些,可適當提高混合液中酒精的比例4(2020九上杭州月考)下列關于能量的轉化和轉移說法正確的是()A為車胎打氣時,氣筒壁發(fā)熱與熱機的做
3、功沖程一樣,均是機械能轉化為內(nèi)能B燃料燃燒過程是內(nèi)能轉化為化學能的過程C熱傳遞過程中,熱量從內(nèi)能多的物體轉移到內(nèi)能少的物體D充氣氣球開口放氣在空中飛舞,氣體將內(nèi)能轉化為機械能,氣體對外做功了5(2021九上椒江期中)學習了Ca(OH)2的性質后,小科編了一首新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開采:石灰石),烈火焚燒卻是生(CaCO3 CaO+CO2)。用水一潑就熟了CaO+H2O=Ca(OH)2,要留潔白在人間Ca(OH)2+CO2CaCO3+H2O”下列對這首詩所描述的化學知識的說法中,錯誤的是()A“千錘萬鑿出深山”是物理變化B“烈火焚燒卻是生”是分解反應C“用水一潑就熟了”是吸熱反應D“要留潔
4、白在人間”該反應可以檢驗CO26(2021八下麗水期末)天氣晴好的周末,小明一家來到戶外野炊,對于以下做法解釋不合理的是()A油鍋著火蓋鍋蓋,原理是隔絕空氣B抽出木柴滅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C離開時澆水滅火,原理是降低木柴的溫度D木柴搭空火更旺,原理是提高空氣中氧氣含量7(2021八下臨海期末)如圖所示實驗能說明的是()A燃燒需要有可燃物B燃燒需要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C燃燒需要有助燃劑D燃燒需要火焰與可燃物直接接觸8(2021八下上城期末)各取一顆黃豆粒大小的紅磷和白磷,如圖所示放在銅片上,用酒精燈加熱銅片,一段時間后,觀察到白磷先燃燒起來,用燒杯蓋住燃燒著的白磷,很快熄滅。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5、()A白磷先燃燒是因其著火點比紅磷低B紅磷不燃燒是因其為非可燃物C燃著的白磷熄滅是因缺氧氣助燃D白磷燃燒后若繼續(xù)加熱可使紅磷燃燒9(2021八下蒼南期末)用如圖裝置驗證可燃物燃燒的條件之一是溫度達到其著火點(己知:白磷的著火點是40)。下列方案正確的是()選項 A B C DX O2 O2 O2 N2Y 20水 40水 60水 80水AA BB CC DD10(2021八下杭州期末)古語道“人要實,火要虛”,其中“火要虛”的意思是說:燃燒木柴時,通常架空些,才能燃燒得更旺?!盎鹨摗钡膶嵸|是()A散熱的速度加快 B增大木柴與空氣的接觸面積C木柴的著火點降低 D提高空氣中氧氣的含量11(2021
6、八下杭州期末)“火折子”被稱為古代的打火機?;鹫圩拥闹饕牧蠟榘资砺葸^的土紙加以棉花、葦絮等,曬干卷成長桿狀,點燃后吹滅成暗火,裝入竹筒內(nèi),需要時取出一吹就能復燃。下列關于火折子的說法錯誤的是()A土紙棉花等都是可燃物B裝入竹筒后火折子沒有完全熄滅C竹筒不能是完全密閉的D取出一吹即可復燃是因為降低了著火點12(2021七下海曙期末)調(diào)查統(tǒng)計表明,火災傷亡事故很多。如果遇到高層樓房的下層起火,火勢兇猛無法撲滅時,上層的人逃生措施正確的是()坐電梯迅速下樓;用濕毛巾堵住口鼻;匍匐前進,尋找安全出口;封閉房門;迅速轉移至陽臺,用繩索下墜;跳樓A B C D13(2021七下余姚競賽)下列關于燃
7、燒與滅火的說法正確的是()A將大塊煤粉粹后再燃燒,其目的是延長煤燃燒的時間B由圖1可知,火柴頭斜向下降低了火柴梗的著火點C由圖2可知,金屬鎂引起的火災不能用CO2滅火D蠟燭用扇子一扇即滅,是因為扇走了蠟燭周圍的空氣14(2021瑞安模擬)有一種自動干粉滅火球簡稱“AFO”,當發(fā)生火災的時候,引線接觸到火焰后,內(nèi)部的高壓超細納米干粉受熱膨脹破裂,覆蓋在可燃物表面,起到滅火的效果?!癆FO 的主要滅火原理是()A將可燃物隔絕空氣 B降低可燃物的著火點C降低可燃物的溫度 D干粉燃燒消耗了氧氣15(2021八下義烏期中)下圖所示的一組實驗可用于研究燃燒條件.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圖1銅片上的紅磷沒
8、燃燒,因為紅磷不是可燃物B圖1水下的白磷沒有燃燒是因為溫度沒有達到著火點C若將圖2中白磷換成紅磷,也能觀察到燃燒現(xiàn)象D圖1燒杯中熱水的作用既供熱又使水下的白磷與氧氣隔絕二、填空題16(2021八下長興期末)用如圖裝置(夾持儀器略去)研究可燃物的燃燒條件。(白磷著火點為40,紅磷著火點240,P2O5能與水反應。)通入N2,將W管右側部分放入熱水中,a、b處白磷均不燃燒;通入O2,a處白磷不燃燒,b處白磷燃燒。(1)實驗過程中,a、b處白磷均不燃燒是因為可燃物燃燒需要 。(2)關于該實驗的說法中,正確的有_(填序號)。A濕棉花的作用是防止P2O5污染空氣B其他條件和過程都不變,用紅磷代替白磷,也
9、能得到可燃物的燃燒條件C中a處白磷不燃燒是因為溫度沒有達到著火點17(2021八下上虞期末)為探究物質的燃燒條件,某同學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向一個大燒杯中加入約80的熱水大半杯。在水中放入一小塊白磷,在兩支空試管中分別放入白磷和紅磷,試回答下列問題。(已知白磷的著火點為40,紅磷的著火點為240)(1)燒杯中熱水的作用是 。(2)實驗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 。(3)該實驗的結論是 。18(2021嘉興)火是文明的起源,人類取火的方法經(jīng)過了漫長的演變過程。(1)古人取火時,用火鐮擊打火石,產(chǎn)生的火花引燃可燃物,艾絨是一種常用的引燃物,主要是它的 ,因而容易點燃。(2)1830年發(fā)明了火柴。原理是將白磷、
10、硫、KClO3、MnO2混合,摩擦后發(fā)生KClO3分解等一系列反應,引燃火柴桿。推測KClO3在此過程中的作用是 ,使燃燒更劇烈。19(2021八下拱墅期末)將白磷和紅磷分裝于Y形試管的兩個支管中,管口系一小氣球,然后將Y形試管的兩個支管伸入80的熱水中;同時在燒杯底部放置白磷,如圖所示。(已知白磷的著火點為40,紅磷的著火點為240)(1)實驗觀察到只有Y形試管內(nèi)的白磷燃燒,但很快就熄滅了,其熄滅的原因可能是 (選填序號)。著火點升高 溫度降低氧氣耗盡 試管內(nèi)產(chǎn)生了二氧化碳氣體(2)管口的小氣球可防止 (填寫物質的化學式)進入空氣,從而使該實驗更環(huán)保;燒杯中80的熱水的作用是 。20(202
11、1八下樂清期末)樂樂和清清在實驗室中做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樂樂用鐵絲在火柴前端繞成螺旋狀(如圖甲)。清清同學將鐵絲繞在火柴后端,但部分鐵絲重疊(如圖乙)。然后兩人分別將火柴引燃,進行實驗(如圖丙)。(1)為了讓鐵絲和氧氣充分燃燒,使實驗現(xiàn)象更明顯,應選擇 (選填“甲”或“乙”)裝置。(2)該實驗證明了氧氣具有 性。(3)反應生成的Fe3O4中,F(xiàn)e元素與O元素的質量比為 。21(2021七下鄞州期中)“對比實驗”是科學學習中行之有效的思維方法。某科學學習小組在實驗室做了如圖所示的對比實驗,請回答下列問題:(1)通過實驗A,可說明燃燒的條件之一是 .(2)實驗B能證明氫氧化鈉溶液與CO2發(fā)生
12、反應的證據(jù)是 。22(2021八下吳興期中)燃燒是我們熟悉的現(xiàn)象。某實驗小組用如圖實驗方法來探究燃燒的條件:(1)如圖一進行實驗,觀察實驗現(xiàn)象。在本實驗中水的作用是 。(2)改進后的裝置(如圖二)與圖一相比,其優(yōu)點是 。(3)將裝有某氣體的大試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試管罩住白磷(如圖三所示),結果觀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觀,則大試管所裝氣體可能是 。23(2021八下諸暨期中)火的利用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程, 觀察圖:選擇序號回答(1)(3):與氧氣接觸;溫度達到著火點;有可燃物(1)圖一所示實驗現(xiàn)象,說明燃燒應具備的條件是 ;(2)圖二燒杯中蠟燭漸漸熄滅,說明燃燒應具備的條件是 ;(3)圖三
13、銅片上白磷燃燒紅磷不燃燒,說明燃燒應具備的條件是 ;(4)圖四實驗中所用藥品的保存方法正確的是 (選填圖四中的字母編號)24(2021八下臺州期中)下列反應中屬于氧化反應的是(填序號,下同) ,屬于化合反應的是 。A.銅+氧氣 氧化銅 B.氨氣+氧氣 氧化氮+水 C.氫氣+氧氣 水 D.甲烷+氧氣 水+二氧化碳 E.二氧化碳+水 碳酸 F.一氧化碳+氧氣 二氧化碳25科學就在我們身邊,生活中蘊藏著豐富的科學知識。(1)2021年2月,我國臺灣省臺東縣海域發(fā)生4.6級地震,該地周邊200公里內(nèi)近5年來發(fā)生3級以上地震共167次,該地位于亞歐板塊與 交界,故地震多發(fā)。(2)大蒜中含有一種辣素“硫化
14、丙烯”,能清除積存在血管中的脂肪,其化學式為C3H6S,硫化丙烯中碳、氫、硫三種元素的質量比為 。(最簡整數(shù)比)(3)鐵絲在空氣中很難燃燒。然面納米鐵粉在空氣中稍加熱就可以燃燒,從中你得到的啟示: 。三、實驗探究題26(2021八下義烏期中)下面是“燃燒的條件”實驗活動的部分操作示意圖:(乒乓球的碎片的著火點是 180,過濾紙碎片的著火點是 245)(1)實驗一加熱片刻觀察到 A 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燒產(chǎn)生藍色火焰,B中棉球上的水 不燃燒,由此得出燃燒的條件之一是 。(2)實驗二觀察到先燃燒的物質是 ;若將銅片上的物質換成等 量的木屑和煤粉進行實驗,觀察到木屑先燃燒,說明木屑的著火點比煤粉 。(3
15、)實驗三將燃著的蠟燭放在如上圖所示的密閉容器中,同時用氧氣傳感器測出密閉 容器中氧氣含量的變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填序號)。A蠟燭燃燒需要氧氣B蠟燭燃燒前,密閉容器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為 21C蠟燭熄滅后,密閉容器中還有氧氣D蠟燭熄滅后,密閉容器中二氧化碳的體積分數(shù)為 8427(2021八下杭州期中)某研究小組在學習氧氣的化學性質時發(fā)現(xiàn):鐵絲燃燒沒有火焰,蠟燭燃燒卻有明亮的火焰。該小組同學進行了如下探究。(1)寫出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文字表達式 。(2)探究一:蠟燭燃燒產(chǎn)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點燃蠟燭,將金屬導管一端伸入內(nèi)焰,導出其中物質,在另一端管口點燃,也有火焰產(chǎn)生(如圖所示)。由此可
16、知:蠟燭燃燒產(chǎn)生的火焰是由 (填“固態(tài)”或“氣態(tài)”)物質燃燒形成的。(3)探究二:物質燃燒產(chǎn)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查閱資料】物質/C 熔點/C 沸點/C 燃燒時溫度/C石蠟 50-70 300-350 約600鐵 1535 2750 約1800鈉 97.8 880 約1400由上表可知:物質燃燒能否產(chǎn)生火焰與其 (填“熔點”或“沸點”)和燃燒時溫度有關。由此推測:鈉在燃燒時, (填“有”或“沒有”)火焰產(chǎn)生。28(2021龍港模擬)小龍通過圖示實驗裝置(夾持部分已略去)及藥品,按如下實驗步驟,驗證了可燃物燃燒的條件。其中實驗裝置氣密性良好,所用藥品均足量(已知紅磷的著火點為240,白磷的著
17、火點為40)。步驟一:向大燒杯中注入足量的冷水,打開K1關閉K2,向下壓左側注射器活塞,使生成的氧氣持續(xù)通入U形管,并觀察U形管中現(xiàn)象;步驟二:關閉K1、打開K2,向下壓右側注射器活塞,使生成的二氧化碳將U形管內(nèi)的氧氣排盡,然后將燒杯中的冷水換成等量的80的熱水,并觀察U形管中現(xiàn)象;步驟三并觀察U形管中現(xiàn)象。(1)根據(jù)圖示信息,寫出生成氧氣的化學方程式 。(2)簡述步驟二中判斷U形管內(nèi)氧氣已經(jīng)排盡的方法。 。(3)補充完整步驟三的操作,并寫出U形管中應觀察到的現(xiàn)象。 。29(2020八下上虞期末)小明設計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來同時完成燃燒條件的探究和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裝置中注射器活塞與內(nèi)壁摩
18、擦非常小,可忽略不計。實驗操作步驟如下:實驗序號 磁場方向 ab中的 電流方向 ab的運 動方向1 向下 無電流 靜止不動2 向下 由a向b 向左運動3 向上 由a向b 向右運動4 向下 由b向a 向右運動步驟1:檢查裝置氣密性。步驟2:將盛有足量白磷的燃燒匙放入空集氣瓶中,塞緊塞子,白磷不燃燒。步驟3:打開集氣瓶塞子,往瓶中倒?jié)M80的熱水,并塞緊塞子,白磷仍然不能燃燒。步驟4:打開K1和K2,通過注射器從b管抽水,當瓶中液面剛低于燃燒匙底部時,立即同時關閉K1、K2,發(fā)現(xiàn)瓶中白磷燃燒,此時讀出注射器中水量為V1毫升。步驟5:待整個裝置冷卻至室溫時,打開K2,發(fā)現(xiàn)注射器中的水剩余V2毫升。(1
19、)結合步驟3、4,說明白磷燃燒需要的條件是 。(2)該實驗測得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為 (用V1、V2來表示)。(3)小明多次重復上述實驗,測得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遠大于21%,原因是 。30(2020九上余杭開學考) 1774年,法國科學家拉瓦錫發(fā)現(xiàn)了氧氣,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實驗室常用紅磷燃燒的方法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實驗裝置如圖乙所示。(1)圖甲所示實驗中,發(fā)生的反應是:2HgO=2HgO2。則下列分析正確的是_(選擇填字母)。AHgO受熱分解后質量減少,故本反應不符合質量守恒定律B將玻璃鐘罩倒扣于汞槽中,可防止生成的O2從鐘罩內(nèi)逸出C汞槽中的汞的液面會下降,是因為反應生成了O2(2)分別用
20、過量的紅磷和白磷進行圖乙所示實驗,用測氧氣濃度的傳感器測得反應后裝置內(nèi)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分別為1和2,且1大于2,請從燃燒條件的角度分析產(chǎn)出上述結果的主要原因是 ;已知氧氣和氮氣都能與鎂發(fā)生反應,若用鎂條代替紅磷進行實驗,則測量結果將 (“偏大”“偏小”或“無影響”)。四、解答題31(2021越城模擬)有一種奇妙的蠟燭,其燭心由普通棉線、金屬粉末X和石蠟組成。用傳感器測出其三層火焰的溫度(如圖),檢測其焰心主要成分為石蠟蒸氣。觀察發(fā)現(xiàn):當蠟燭燃燒時,X并不燃燒;吹滅蠟燭瞬間,未冷卻的X立即燃燒,重新引燃蠟燭。(1)根據(jù)以上現(xiàn)象,金屬X的著火點最有可能是 (選填字母);A400 B280 C150
21、D20(2)請解釋“蠟燭燃燒時,X不燃燒;吹滅蠟燭瞬間,X立即燃燒”的原因。32(2021奉化模擬) 5月12日是我國“防災減災日”,當天寧波會拉響警報,以增強市民國防關念和防災減災意識。(1)某校為提高學生應急避險能力,進行了地震逃生演習。逃生演習時,高層的同學聽到警報聲后迅速躲到課桌底下,同時把雙手交叉放在脖子后。同學做出的這些反應屬于 (填“條件”或“非條件”)反射。其中雙手交叉放在脖子后主要是保護人體的生命中樞 。(2)若我們掌握一定的應急避險技能,可以通過自救與互救來降低災害風險。假如身上著火,可快速撲倒在地上,把身上的火苗壓滅,這種滅火方式,利用的原理主要是 。33(2021七下浙
22、江期末)請結合如圖所示實驗回答問題:(1)實驗一中金屬片上的白磷燃燒而熱水中的白磷不燃燒,說明燃燒的條件之一是 。(2)實驗二中活性炭具有 性,因而可除去水中的色素和異味。(3)實驗三中若測得空氣中O2含量小于,可能的原因是 (答一點即可)。(4)實驗四中集氣瓶里水的作用是 。34(2020九上浙江期末)亞鐵離子具有防止缺鐵性貧血的功效,而三價鐵離子會使人感到胃部不適,還會對肝臟產(chǎn)生危害。維生素C可以防止亞鐵離子轉化成三價鐵離子,如圖是某種補鐵藥物說明書的部分信息。(1)服用此藥的患者應多吃哪一類食物: 。(2)亞鐵離子轉變成三價鐵離子的過程可稱為金屬的 (選填“氧化”或“還原”)。(3)某成
23、人按此說明書服藥,每天從該藥物中補充鐵元素多少毫克?35(2020上城模擬)面粉是常見的食物,但是大量的面粉浮在空氣中也會爆炸,產(chǎn)生危險。如圖:拿一個在靠近底部打了一個小孔的八寶粥的空罐子,里面固定并點燃一枝生日蠟燭;另外在一個小塑料盒子里裝人面粉;用一用呀管從外而涌人而粉中,蓋好蓋子,迅速鼓人大量空氣。(1)會發(fā)生的實驗現(xiàn)象是: (2)鼓人大量空氣的作用是: (3)爆炸的條件是: (4)如果你是面粉廠廠長,你如何避免爆炸事故的發(fā)生?請給出可行建議(兩條即可): 、 五、綜合說理題36(2021麗水)學校組織春游,小科準備了一份“自熱火鍋”(圖甲),他撕開包裝看到了內(nèi)部結構(圖乙),并了解到相
24、關信息(圖丙)。小科按食用方法進行如下操作:加熱盒中倒入適量冷水,將發(fā)熱包放入冷水中:放上食盒,加入食材并倒入適量的飲用水,扣緊盒蓋。在等待食物煮熟過程中,小科發(fā)現(xiàn)加熱盒逐漸變燙、盒內(nèi)傳出“嘶嘶”的聲音、盒蓋小孔的上方有水汽。請結合火鍋“自熱”過程解釋盒蓋上小孔的作用。37(2021八下樂清期末)火災是最常見和最具威脅的公共安全事故之一。右圖是某新型投擲型液體滅火器,使用時距離滅火地點1米以外投擲該滅火器。當易碎塑料瓶遇到硬物撞擊或高溫燒烤便會自行破碎,釋放出“有效液體”,該液體與火焰接觸會發(fā)生吸熱反應。反應時會產(chǎn)生水蒸氣、二氧化碳和氮氣等5000倍以上體積的氣體,并產(chǎn)生大量泡沫。請解釋該投擲
25、型滅火器投擲于火場中能滅火還能防止復燃的原因。38(2021八下臺州期中)我們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火柴劃著后,如果將火柴直立,使火焰在下,火柴就能繼續(xù)燃燒;如果將火柴直立,使火焰在上,火柴就不易繼續(xù)燃燒。請你用所學知識解釋上述兩種現(xiàn)象。39(2020九上越城期中)某科學興趣小組制作了一個簡易滅火器,裝置如圖所示,主要原料有鹽酸、飽和碳酸鈉溶液等。左圖是簡易滅火器平時安放情況。為了檢驗它的滅火效果,他們在空地上用木柴生了火,接著把簡易滅火器倒置,并把橡皮管口對準生的火,一會兒就發(fā)現(xiàn)有泡沫較快噴出(如右圖),結果真的把火給撲滅了。請結合化學反應、壓強等科學知識解釋這簡易滅火器的滅火原理。4
26、0(2020八下金華期中)班級聯(lián)歡會上,小剛表演了一個小魔術:將一根銅絲繞成線圈,罩在蠟燭火焰上(如圖所示),觀察到火焰立即熄滅;再將銅圈加熱后罩在蠟燭火焰上,觀察到蠟燭照常燃燒。請你分析產(chǎn)生上述現(xiàn)象的原因。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考點】燃燒與滅火【解析】【分析】根據(jù)對燃燒、自燃、爆炸和滅火的知識判斷?!窘獯稹緼.白熾燈通電后發(fā)光發(fā)熱,但是不是燃燒,故A錯誤;B.鐵生銹就是緩慢氧氣,但是不會自燃,故B錯誤;C.夏季時自行車爆胎為物理變化,而炸彈爆炸為化學變化,故C正確;D.電器著火、書本著火后,就不宜用水滅火,故D錯誤。故選C。2【答案】C【考點】燃燒與滅火【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火災、
27、滅火與逃生相關知識?!窘獯稹緼、燃燒是一種發(fā)光、放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不是緩慢氧化,A不符合題意;B、電器著火應首先切斷電源,不能用水滅火,以防引起觸電,B不符合題意;C、火災中產(chǎn)生的煙塵吸入人的呼吸道,會使人窒息死亡,濕毛可以防止吸入有毒氣體和煙塵,C符合題意;D、火災發(fā)生時容易停電,因此不要乘坐電梯,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3【答案】D【考點】燃燒與滅火【解析】【分析】根據(jù)酒精燃燒放熱,水蒸發(fā)吸熱,使溫度達不到手帕的著火點,手帕無法燃燒分析?!窘獯稹緼、 酒精燃燒釋放的熱量,主要被水吸收 ,不符合題意;B、 手帕上的水吸熱后蒸發(fā),吸收了較多的溫度 ,不符合題意;C、 燃燒結束后手帕略有升
28、溫,手帕的內(nèi)能增加 ,不符合題意;D、 欲使燃燒后的手帕更干些,可適當提高混合液中酒精的比例 ,符合題意;故選D。4【答案】D【考點】化學反應中能量的變化【解析】【分析】根據(jù)熱機做功、車胎打氣、熱傳遞過程中能量的轉化分析。【解答】A、熱機的做功沖程是內(nèi)能轉化為機械能,不符合題意;B、 燃料燃燒過程是化學能轉化為內(nèi)能的過程 ,不符合題意;C、發(fā)生熱傳遞時,熱量是從溫度高的物體轉移到溫度低的物體,不是從內(nèi)能多的物體轉移到內(nèi)能少的物體,不符合題意;D、 充氣氣球開口放氣在空中飛舞,氣體將內(nèi)能轉化為機械能,氣體對外做功了 ,符合題意;故選D。5【答案】C【考點】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判別;化學反應中能量
29、的變化【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了常見物質的性質,完成此題,可以依據(jù)已有的物質的性質進行。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本質區(qū)別是:是否有新物質生成;碳酸鈣高溫能分解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氫氧化鈣能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水。【解答】A.“千錘萬鑿出深山”只是將石灰石開采出來,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A說法正確。B.“烈火焚燒卻是生是指( CaCO3 CaO+CO2 ), 該反應中, 反應物是一種, 生成物是兩種, 屬于分解反應, 故B說法正確。C.“用水一潑就熟了”是指 CaO+H2O=Ca(OH)2 , 該反應屬于放熱反應, 故C說法錯誤。D.“留下潔白在人間該反應是指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反應
30、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鈣,常用澄清石灰水來檢驗二氧化碳的存在,故D說法正確。故選C。6【答案】D【考點】燃燒與滅火【解析】【分析】燃燒的條件:有可燃物;與氧氣接觸;溫度達到著火點,而只要有一個因素不滿足,那么就可以滅火。【解答】A.油鍋著火蓋鍋蓋,原理是隔絕空氣,故A正確不合題意;B.抽出木柴滅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故B正確不合題意;C.離開時澆水滅火,原理是降低木柴的溫度,故C正確不合題意;D.木柴搭空火更旺,原理是增大木柴與空氣的接觸面積,而不能提高氧氣的含量,故D錯誤符合題意。故選D。7【答案】B【考點】燃燒與滅火【解析】【分析】燃燒的條件:有可燃物;與氧氣接觸;溫度達到著火點,據(jù)此分析判斷。
31、【解答】火柴頭和火柴梗都是可燃物,都與氧氣接觸,達到相同溫度時前者燃燒起來而后者沒有燃燒,這說明燃燒需要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故B正確,而A、C、D錯誤。故選B。8【答案】B【考點】燃燒與滅火【解析】【分析】燃燒的條件:有可燃物;與氧氣接觸;溫度達到著火點,據(jù)此分析判斷?!窘獯稹緼.白磷和紅磷都是可燃物,都與氧氣接觸,則白磷先燃燒是因其著火點比紅磷低,故A正確不合題意;B.紅磷不燃燒是因它的溫度還沒有達到著火點,故B錯誤符合題意;C.燃著的白磷熄滅是因缺氧氣助燃,故C正確不合題意;D.白磷燃燒后若繼續(xù)加熱,當達到紅磷的著火點時,可使紅磷燃燒,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B。9【答案】A【考點】燃燒與滅
32、火【解析】【分析】根據(jù)控制變量法的要求分析判斷?!窘獯稹刻骄坑绊懭紵臈l件溫度達到著火點時,必須控制氧氣與可燃物相同而改變水溫,則X應該為O2,而Y的溫度應該低于白磷的著火點,故A正確,而B、C、D錯誤。故選A。10【答案】B【考點】燃燒與滅火【解析】【分析】根據(jù)燃燒的條件分析判斷?!窘獯稹俊盎鹨摗钡囊馑际钦f:燃燒木柴時,通常架空些,才能燃燒得更旺?!盎鹨摗钡膶嵸|是增大木柴與空氣的接觸面積,使反應速率加快,故B正確,而A、C、D錯誤。故選B。11【答案】D【考點】燃燒與滅火【解析】【分析】燃燒的條件:有可燃物;與氧氣接觸;溫度達到著火點,據(jù)此分析判斷?!窘獯稹緼.土紙棉花等都是可燃物,故A
33、正確不合題意;B.裝入竹筒后火折子沒有完全熄滅,故B正確不合題意;C.竹筒不能是完全密閉的,否則里面由于缺氧而熄滅,故C正確不合題意;D.取出一吹即可復燃是因為增加了氧氣,而不是降低了著火點,故D錯誤符合題意。故選D。12【答案】B【考點】燃燒與滅火【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著火時的逃生方法相關知識。【解答】當高層樓房下層起火,火勢兇猛千萬不要沿樓梯迅速下樓,更不能跳樓,由于樓層很高,跳樓會造成可能更壞的結果,由于燃燒產(chǎn)生大量煙塵,為了防止煙塵被吸入體內(nèi),用濕毛巾堵住口鼻,由于溫度高煙塵會聚集在上方,所以要匍匐前進尋找安全出口,封閉房門是為了防止火勢引入房內(nèi),可以迅速轉到陽臺,用繩索下墜而逃
34、生,因此如果遇到高層樓房的下層起火,火勢兇猛無法撲滅時,上層的人逃生措施正確的是:用濕毛巾堵住口鼻;匍匐前進,尋找安全出口;封閉房門;迅速轉移至陽臺,用繩索下墜,B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13【答案】C【考點】燃燒與滅火【解析】【分析】燃燒的條件:可燃物;與氧氣接觸;溫度達到著火點,只要其中一個條件不滿足,就可以達到滅火的目的。【解答】A.將大塊煤粉粹后再燃燒,其目的是增加與氧氣的接觸面積,使煤充分燃燒,故A錯誤;B.著火點是可燃物的一種性質,不會因為可燃物的位置改變而改變,故B錯誤;C.由圖2可知,鎂能夠在二氧化碳中劇烈燃燒,因此金屬鎂引起的火災不能用CO2滅火,故C正確;D.蠟燭用扇子一扇即
35、滅,是因為扇走了蠟燭周圍的熱量,從而使蠟燭的溫度降低到著火點以下,故D錯誤。故選C。14【答案】A【考點】燃燒與滅火【解析】【分析】根據(jù)可燃物與氧氣隔離可滅火分析?!窘獯稹坑深}意可知,AFO滅火是內(nèi)部高壓超細納米干粉受熱膨脹破裂,覆蓋在可燃物表面,使可燃物與氧氣隔離而達到滅火目的;故選A。15【答案】D【考點】燃燒與滅火【解析】【分析】(1)(2)燃燒的條件:可燃物;與氧氣接觸;溫度達到著火點,根據(jù)控制變量法的要求判斷;(3)分析紅磷是否能夠燃燒起來;(4)根據(jù)實驗過程分析熱水的作用?!窘獯稹緼.圖1銅片上的紅磷沒燃燒,因為紅磷的著火點遠遠高于熱水的溫度,故A錯誤;B.圖1水下的白磷沒有燃燒是
36、因為溫度它沒有與氧氣接觸,故B錯誤;C.若將圖2中白磷換成紅磷,由于紅磷的著火點遠遠高于水的溫度,因此它不能燃燒,故C錯誤;D.圖1燒杯中熱水的作用既供熱又使水下的白磷與氧氣隔絕,故D正確。故選D。16【答案】(1)氧氣(助燃劑)(2)A;C【考點】燃燒與滅火【解析】【分析】(1)燃燒的條件:有可燃物;與氧氣接觸;溫度達到著火點,據(jù)此分析即可;(2)根據(jù)對整個裝置的認識分析判斷?!窘獯稹浚?)實驗過程中,a處白磷和b處的白磷都與氮氣接觸,而沒有與氧氣接觸,因此它們沒有燃燒起來,即可燃物燃燒需要氧氣(或助燃劑)。(2)A.P2O5為很細的白色粉末,而濕棉花的作用是吸附P2O5,防止P2O5污染空
37、氣,故A正確;B.其他條件和過程都不變,用紅磷代替白磷,由于紅磷的著火點遠遠高于熱水的溫度,因此紅磷不可能燃燒,故B錯誤;C.中a處白磷不燃燒是因為它沒有被加熱,即溫度沒有達到著火點,故C正確。故選AC。17【答案】(1)提高溫度和阻斷氧氣(2)試管內(nèi)(白磷)燃燒 白磷不燃燒 紅磷不燃燒(3)燃燒需要氧氣和達到著火點【考點】燃燒與滅火【解析】【分析】(1)根據(jù)探究燃燒條件實驗中熱水的作用分析解答;(2)實驗中,熱水中的白磷雖然溫度達到著火點,但是沒有與氧氣接觸,因此不燃燒。試管中的白磷,溫度達到著火點并與空氣接觸,因此能夠燃燒;試管中的紅磷溫度不能達到著火點,則不會燃燒。(3)根據(jù)(2)中的分
38、析解答。【解答】(1)燒杯中熱水的作用是:提高溫度和阻斷氧氣。(2)實驗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試管內(nèi)(白磷)燃燒, 白磷不燃燒, 紅磷不燃燒。(3)該實驗的結論是:燃燒需要氧氣和達到著火點。18【答案】(1)著火點低(2)提供氧氣【考點】燃燒與滅火【解析】【分析】(1)燃燒的條件:有可燃物;與氧氣接觸;溫度達到著火點;(2)氯酸鉀以二氧化錳為催化劑,在加熱的條件下分解生成氧氣和氯化鉀,據(jù)此分析解答?!窘獯稹浚?)古人取火時,用火鐮擊打火石,產(chǎn)生的火花引燃可燃物,艾絨是一種常用的引燃物,主要是它的著火點低,因而容易點燃。(2)1830年發(fā)明了火柴。原理是將白磷、硫、KClO3、MnO2混合,摩擦后發(fā)生
39、KClO3分解等一系列反應,引燃火柴桿。推測KCIO3在此過程中的作用是提供氧氣,使燃燒更劇烈。19【答案】(1)(2)P2O5;對藥品進行加熱和對水中白磷隔絕氧氣【考點】燃燒與滅火【解析】【分析】(1)燃燒的條件:有可燃物;與空氣接觸;溫度達到著火點,據(jù)此分析解答;(2)白磷燃燒,生成五氧化二磷,一旦排入空氣,會對空氣造成污染。根據(jù)燃燒的條件分析熱水的作用?!窘獯稹浚?)實驗觀察到只有Y形試管內(nèi)的白磷燃燒,但很快就熄滅了,說明白磷肯定為可燃物且溫度已經(jīng)達到著火點,那么其熄滅的原因可能是氧氣耗盡,故選。(2)管口的小氣球可防止P2O5進入空氣,從而使該實驗更環(huán)保;燒杯中80的熱水的作用是對藥品
40、進行加熱和對水中白磷隔絕氧氣。20【答案】(1)甲(2)助燃(3)21:8【考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燃燒與滅火【解析】【分析】(1)鐵絲在火柴上纏繞的圈數(shù)越多,與火柴的接觸面積越大,鐵絲越容易引燃;(2)鐵絲在空氣中不能燃燒,而在充滿氧氣的集氣瓶中能夠劇烈燃燒,火花四射,這說明了氧氣的濃度對燃燒的重要作用,以及氧氣有助燃性。(3)元素的質量之比等于相對原子質量和個數(shù)的乘積之比?!窘獯稹浚?)為了讓鐵絲和氧氣充分燃燒,使實驗現(xiàn)象更明顯,應選擇甲裝置。(2)該實驗證明了氧氣具有助燃性。(3)反應生成的Fe3O4中,F(xiàn)e元素與O元素的質量比為:(563):(164)=21:8。21【答案】(1
41、)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2)塑料瓶變扁的程度要比大【考點】燃燒與滅火【解析】【分析】(1)燃燒的條件: 有可燃物;與空氣接觸;溫度達到著火點,根據(jù)A圖分析哪個因素不同即可;(2)根據(jù)圖B可知,在反應前加水,二氧化碳溶于水,會造成氣壓減小,則瓶子變癟。加入氫氧化鈉后,二氧化碳再與其反應,在原來的基礎上氣壓再次減小,瓶子癟得更厲害。二者比較,根據(jù)瓶子變化的程度可知,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發(fā)生了反應?!窘獯稹浚?)根據(jù)A圖可知,乒乓球碎片和濾紙都是可燃物,都與氧氣接觸,二者的溫度也相同,而一個燃燒而另一個不燃燒,只能說明二者的著火點不同,即:燃燒的條件之一是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2)實驗B能證明氫
42、氧化鈉溶液與CO2發(fā)生反應的證據(jù)是:塑料瓶變扁的程度要比大。22【答案】(1)溫度達到白磷的著火點和隔絕氧氣(2)減少環(huán)境污染(3)氧氣【考點】燃燒與滅火【解析】【分析】(1)水的溫度高于白磷的著火點,可以點燃白磷;將白磷浸沒在水中,可以防止白磷與氧氣接觸,據(jù)此確定水的作用;(2)在圖二中,兩個試管都用氣球罩住,那么反應生成的五氧化二磷固體就可以被收集起來,不會逸散到空氣中造成空氣污染;(3)白磷在熱水中,溫度已經(jīng)達到著火點,就差與氧氣接觸,它就能燃燒起來,據(jù)此分析即可。【解答】(1)如圖一進行實驗,觀察實驗現(xiàn)象。在本實驗中水的作用是:溫度達到白磷的著火點和隔絕氧氣。(2)改進后的裝置(如圖二
43、)與圖一相比,其優(yōu)點是:減少環(huán)境污染;(3)將裝有某氣體的大試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試管罩住白磷(如圖三所示),結果觀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觀,則大試管所裝氣體可能是氧氣。23【答案】(1)(2)(3)(4)A【考點】燃燒與滅火【解析】【分析】(1)比較圖一中的兩個實驗,分析影響燃燒的哪個因素不同即可;(2)燃燒的蠟燭被燒杯罩住后,其中的氧氣越來越少,最終導致蠟燭熄滅;(3)銅片上的白磷和紅磷都是可燃物,都與氧氣接觸,白磷的著火點低于熱水的溫度,因此白磷會燃燒;紅磷的著火點遠遠高于熱水的溫度,因此紅磷不燃燒,據(jù)此分析解答;(4)根據(jù)白磷容易自燃的特點分析?!窘獯稹浚?)圖一中,小木塊為可燃物
44、,而玻璃塊不是可燃物,則說明燃燒應具備的條件是有可燃物,故選;(2)圖二燒杯中蠟燭漸漸熄滅,說明燃燒應具備的條件是與氧氣接觸,故選;(3)圖三銅片上白磷燃燒紅磷不燃燒,說明燃燒應具備的條件是溫度達到著火點,故選。(4)白磷的著火點很低,在空氣中很容易自然,因此應該保存在水中,故選A。24【答案】ABCDF;ACEF【考點】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氧化反應【解析】【分析】物質與氧氣發(fā)生的反應叫氧化反應;多種物質生成一種物質的反應,叫化合反應?!窘獯稹扛鶕?jù)氧化反應的定義可知,屬于氧化反應的是:ABCDF;根據(jù)化合反應的定義可知,屬于化合反應的是:ACEF。25【答案】(1)太平洋板塊(2)18:3:1
45、6(3)在其他條件相同時,接觸面積越大,越容易燃燒【考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燃燒與滅火;世界上火山地震帶的分布【解析】【分析】地震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的振動,期間會產(chǎn)生地震波的一種自然現(xiàn)象。元素質量比是指一個分子式里 某元素總質量 與另某種(幾種)元素總質量比。燃燒是一種放熱發(fā)光的化學反應,其反應過程極其復雜,游離基的鏈鎖反應是燃燒反應的實質,光和熱是燃燒過程中發(fā)生的物理現(xiàn)象?!窘獯稹浚?)臺灣位于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交界;(2)m(C):m(H):m(S)= 12 3:16:321= 18:3:16;(3)鐵絲與納米鐵粉相比較,鐵絲的表面積小,由其不同的現(xiàn)象可知,接觸面積越大
46、,越容易燃燒;故答案為:(1)太平洋板塊;(2)18:3:16;(3)在其他條件相同時,接觸面積越大,越容易燃燒。26【答案】(1)有可燃物(2)乒乓球碎片;低(3)D【考點】燃燒與滅火【解析】【分析】(1)燃燒需要滿足的條件:有可燃物;與空氣接觸;溫度達到著火點,分析實驗1中哪個因素不同即可;(2)哪種物質著火點低,哪種物質先燃燒,據(jù)此分析解答。(3)根據(jù)圖像提取相關信息,然后對各個選項進行判斷?!窘獯稹浚?)實驗一加熱片刻觀察到 A 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燒產(chǎn)生藍色火焰,B 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燒,由此得出燃燒的條件之一是有可燃物。(2)乒乓球碎片的著火點低于濾紙碎片的著火點,因此實驗二中先燃燒的物
47、質是乒乓球碎片。若將銅片上的物質換成等量的木屑和煤粉進行實驗,觀察到木屑先燃燒,說明木屑的著火點比煤粉的著火點低。(3)A.根據(jù)圖像可知,當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在21%16%之間時,蠟燭可以燃燒,因此蠟燭燃燒需要氧氣,故A正確不合題意;B.當時間為零時,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為21%,故B正確不合題意;C.蠟燭熄滅后,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小于16%,即還有氧氣,故C正確不合題意;D.蠟燭熄滅后,容器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為16%,那么剩余的84%是氮氣、二氧化碳、稀有氣體等氣體的和,故D錯誤符合題意。故選D。27【答案】(1)鐵+氧氣四氧化三鐵(條件:點燃)(2)氣態(tài)(3)沸點;有【考點】燃燒與滅火【解析】【分析】(1
48、)確定反應物、反應條件和生成物,然后寫出反應的文字表達式;(2)蠟燭燃燒時,固態(tài)的蠟燭靜止在桌面上,肯定不會通過導管上升到管口。由于氣體具有流動性,因此上升到管口繼續(xù)燃燒的應該是氣態(tài)的物質。(3)沸點是液態(tài)和氣態(tài)的分界溫度,當物質的溫度高于沸點時應該為氣態(tài);如果燃燒時物質為氣態(tài),那么肯定有火焰產(chǎn)生?!窘獯稹浚?)鐵在氧氣中點燃,生成四氧化三鐵,文字表達式為:鐵+氧氣四氧化三鐵(條件:點燃);(2)由此可知:蠟燭燃燒產(chǎn)生的火焰是由氣態(tài)物質燃燒形成的。(3)根據(jù)表格可知,石蠟的沸點為350,而燃燒時的溫度為600,溫度高于沸點,肯定為氣態(tài),即物質燃燒能否產(chǎn)生火焰與其沸點和燃燒時溫度有關。金屬鈉的沸
49、點為880,而燃燒溫度為1400,遠遠高于沸點,因此它燃燒時應該有火焰產(chǎn)生。28【答案】(1)2H2O2 2H2O+O2(2)將燃著的木條放于右管導管口,若熄滅,則已排盡(3)關閉K2打開K1 ,向下壓左側注射器活塞左側管內(nèi)棉花不燃燒,右側管內(nèi)棉花燃燒【考點】制取氧氣的原理;氧氣的檢驗和驗滿;燃燒與滅火【解析】【分析】(1)根據(jù)過氧化氫制氧氣的反應原理分析;(2)根據(jù)氧氣的助燃性分析;(3)根據(jù)題中所給操作步驟結合燃燒條件進行分析?!窘獯稹浚?)由圖示可知,制取氧氣選擇過氧化氫分解,反應方程式為 2H2O2 2H2O+O2 ;(2) 因氧氣具有助燃性,所以判斷U形管內(nèi)氧氣已排盡可將燃著的木條放
50、于右管導管口,若熄滅,則已排盡 ;(3) 步驟三需通入氧氣,觀察白磷燃燒而紅磷不燃燒以驗證燃燒需溫度達到著火點,所以操作是關閉K2打開K1 ,向下壓左側注射器活塞左側管內(nèi)棉花不燃燒,右側管內(nèi)棉花燃燒 ;故答案為:(1) 2H2O2 2H2O+O2 ;(2) 將燃著的木條放于右管導管口,若熄滅,則已排盡 ;(3) 關閉K2打開K1 ,向下壓左側注射器活塞左側管內(nèi)棉花不燃燒,右側管內(nèi)棉花燃燒 。29【答案】(1)需要充足的空氣(氧氣)(2)(V1-V2)/V1(3)沒有控制溫度恢復到80來測量體積【考點】空氣的成分及探究;燃燒與滅火【解析】【分析】(1)燃燒需要三個條件:可燃物;與氧氣接觸;溫度達
51、到著火點,比較步驟3和4,分析哪個因素不同即可;(2)空氣中氧氣的含量=。(3)如果測量時集氣瓶內(nèi)溫度太低,那么里面的氣壓會小于80時的氣壓,因此會有更多的水流回集氣瓶,那么測出的氧氣體積偏大,計算出的體積分數(shù)自然偏大?!窘獯稹浚?)步驟3中白磷在水中不能接觸氧氣,步驟4中白磷可以接觸氧氣并燃燒起來,因此說明白磷燃燒需要的條件是需要充足的空氣(氧氣);(2)集氣瓶中原來是裝滿水的,因此進入注射器中水的體積等于集氣瓶內(nèi)空氣的體積,即空氣體積就是V1。當反應結束并冷卻到室溫時,集氣瓶內(nèi)由于氧氣消耗氣壓減小,于是注射器內(nèi)的水會流回集氣瓶,那么注射器內(nèi)水減小的體積就是消耗氧氣的體積,即V1-V2;那么
52、空氣中氧氣的含量:;(3)小明多次重復上述實驗,測得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遠大于21%,原因是:沒有控制溫度恢復到80來測量體積。30【答案】(1)B(2)紅磷的著火點比白磷高,較白磷不易燃燒(白磷燃燒的最低氧氣體積分數(shù)低于紅磷);偏大【考點】空氣的成分及探究;燃燒與滅火【解析】【分析】(1)根據(jù)拉瓦錫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原理及裝置特點分析;(2)根據(jù)紅磷的著火點比白磷高及鎂的化學性質分析。【解答】(1) HgO受熱分解后質量減少是因為有氧氣生成,遵循質量守恒定律,A錯誤; 將玻璃鐘罩倒扣于汞槽中,可防止生成的O2從鐘罩內(nèi)逸出 ,B正確; 汞槽中的汞的液面會下降,是因為汞與氧氣反應生成氧化汞
53、,使裝置內(nèi)壓強減小,C錯誤;(2) 紅磷的著火點比白磷高,較白磷不易燃燒 ,所以用兩種物質測定時會出現(xiàn)不一樣的結果, 若用鎂條代替紅磷進行實驗,因鎂與氧氣和氮氣都會反應,所以會使結果偏大;故答案為:(1)B;(2)紅磷的著火點比白磷高,較白磷不易燃燒(白磷燃燒的最低氧氣體積分數(shù)低于紅磷);偏大。31【答案】(1)C(2)蠟燭燃燒時,焰心附近充滿石蠟蒸氣,隔絕了金屬x周圍的空氣,所以x不燃燒;吹滅蠟燭時,吹散了焰心附近的石蠟蒸氣,x能與空氣充分接觸,且其溫度達到了著火點,滿足燃燒的兩個條件,所以X燃燒起來?!究键c】燃燒與滅火【解析】【分析】(1)根據(jù)蠟燭燃燒時X不燃燒,吹滅蠟燭未冷卻的X立即燃燒
54、及燃燒條件分析;(2)根據(jù)燃燒需與氧氣接觸且溫度達到著火點分析?!窘獯稹浚?)由蠟燭火焰的溫度及蠟燭燃燒時,X并不燃燒;吹滅蠟燭瞬間,未冷卻的X立即燃燒,重新引燃蠟燭可知,金屬X的著火點要低于 250但要高于常溫,所以最有可能是 150,C正確;(2) 蠟燭燃燒時,焰心附近充滿石蠟蒸氣,隔絕了金屬x周圍的空氣,所以x不燃燒;吹滅蠟燭時,吹散了焰心附近的石蠟蒸氣,x能與空氣充分接觸,且其溫度達到了著火點,滿足燃燒的兩個條件,所以X燃燒起來。故答案為:(1)C;(2) 蠟燭燃燒時,焰心附近充滿石蠟蒸氣,隔絕了金屬x周圍的空氣,所以x不燃燒;吹滅蠟燭時,吹散了焰心附近的石蠟蒸氣,x能與空氣充分接觸,
55、且其溫度達到了著火點,滿足燃燒的兩個條件,所以X燃燒起來。32【答案】(1)條件;腦干(2)隔絕空氣【考點】非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燃燒與滅火【解析】【分析】(1)非條件反射是一生下來就有的先天性的反射;條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后天性反射。(2)可燃物燃燒的條件是:與氧氣或空氣充分接觸,溫度達到著火點等。【解答】(1)同學做出的這些反應是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它是在非條件反射的基礎上,經(jīng)過一定的過程,在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最高級中樞即大腦皮層的參與下完成的,是一種高級的神經(jīng)活動,屬于條件反射,由于腦干位于大腦下方,因此雙手交叉放在脖子后主要是保護人體的生命中樞腦干。(2)由于
56、可燃物燃燒的條件是:與氧氣或空氣充分接觸;溫度達到著火點等,假如身上著火,可快速撲倒在地上,把身上的火苗壓滅,該方法能使可燃物與空氣隔絕,從而起到滅火的作用。故答案為:(1)條件;腦干(2)隔絕空氣33【答案】(1)燃燒需要助燃物(氧氣)(2)吸附(3)紅磷的量不足(4)防止生成的高溫融熔物炸裂瓶底【考點】空氣的成分及探究;氧氣與碳、磷、硫、鐵等物質的反應現(xiàn)象;燃燒與滅火【解析】【分析】(1)燃燒的條件:有可燃物;與氧氣接觸;溫度達到著火點,比較實驗一中兩塊白磷的哪個因素不同即可;(2)根據(jù)活性炭的吸附性解答;(3)在測量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中,如果裝置的氣密性不好,外面的空氣進入里面,會導致
57、測量結果偏??;如果紅磷的量不夠,氧氣沒有完全消化,會導致測量結果偏小;如果溫度沒有降低到室溫就打開止水夾,那么導致測量結果偏??;(4)鐵絲燃燒時會放出大量的熱,生成高溫熔融物,如果它們低落瓶底,會造成瓶底炸裂,據(jù)此分析解答?!窘獯稹浚?)實驗一中金屬片上的白磷與氧氣接觸而燃燒,熱水中的白磷不能與氧氣接觸而沒有燃燒,說明燃燒的條件之一是:燃燒需要助燃物(氧氣)。(2)實驗二中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因而可除去水中的色素和異味。(3)實驗三中若測得空氣中O2含量小于實際含量,可能的原因是:紅磷的量不足;(4)實驗四中集氣瓶里水的作用是:防止生成的高溫融熔物炸裂瓶底。34【答案】(1)(富含維生素C的)蔬
58、菜、水果等(2)氧化(3)解:某成人每天從該藥物中補充鐵元素的質量為456mg 168mg?!究键c】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氧化反應【解析】【分析】(1)根據(jù)圖片可知,該藥用于補血,肯定富含二價鐵離子,根據(jù)維生素C的作用分析解答;(2)元素的化合價升高,即被氧化;元素的化合價降低,即被還原;(3)鐵元素的質量=硫酸亞鐵的質量鐵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解答】(1)服用此藥的患者,為了防止亞鐵離子轉化為三價鐵離子,所以必須補充維生素C,即多吃的食物為:(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水果等。(2)亞鐵離子容易被氧氣氧化成三價鐵離子,在反應中還原劑被氧化,說明亞鐵離子具有還原性.35【答案】(1)爆炸(2)吹散面
59、粉,使面粉充滿罐子(3)在密閉的空間內(nèi)劇烈燃燒(4)嚴禁煙火;開窗通風【考點】氧化反應;燃燒與滅火【解析】【分析】1、根據(jù)圖示可知裝置的原理是:從吸管進入的空氣將吹散面粉,使面粉充滿整個罐子,遇到蠟燭的明火后引起劇烈燃燒,導致發(fā)生爆炸;2、如果燃燒以極快的速度在有限的空間里發(fā)生,瞬間累積大量的熱,使氣體體積急劇地膨脹,就會引起爆炸;3、根據(jù)爆炸的條件可防止爆炸的發(fā)生?!窘獯稹浚?)根據(jù)實驗裝置可知,面粉是易燃物,此實驗將使面粉在有限的空間內(nèi)劇烈燃燒,瞬間累積大量的熱,會引起爆炸;(2)鼓入的大量空氣正好對著面粉,所以作用是 吹散面粉,使面粉充滿罐子 ;(3)由分析可知爆炸的條件是:在密閉的空間
60、內(nèi)劇烈燃燒;(4)爆炸需要遇明火和在密閉的空間內(nèi),從這兩方面可以采取措施避免爆炸的發(fā)生:嚴禁煙火、開窗通風。故答案為:(1)爆炸 (2)吹散面粉,使面粉充滿罐子 (3)在密閉的空間內(nèi)劇烈燃燒 (4)嚴禁煙火;開窗通風36【答案】示例:氧化鈣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并產(chǎn)生大量的熱。鋁粉在堿性熱水中能反應產(chǎn)生氫氣,緩慢放熱。氫氣和水汽化產(chǎn)生的水蒸氣使盒內(nèi)氣壓變大。盒內(nèi)的空氣、氫氣、水蒸氣在受熱后,體積膨脹,也使盒內(nèi)氣壓變大。盒蓋上的小孔便于氣體排出,避免盒內(nèi)氣壓過大,造成危險。示例1:氧化鈣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并產(chǎn)生大量的熱。鋁粉在堿性熱水中能反應產(chǎn)生氫氣,緩慢放熱。盒內(nèi)的空氣、氫氣在受熱后,體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個人住房按揭貸款擔保協(xié)議合同版
- 2025年度公司銷售業(yè)務員協(xié)議書:智能穿戴設備銷售代理協(xié)議
- 2025年度就業(yè)協(xié)議違約金賠償與就業(yè)心理調(diào)適協(xié)議
- 2025年度綠色環(huán)保材料研發(fā)股東合作協(xié)議書
- 2025年度停車場停車費電子支付服務合同
- 2025年度建設銀行個人住房貸款合同電子版
- 2025年度不銹鋼欄桿項目風險評估與管理合同
- 農(nóng)資裝卸搬運服務協(xié)議
- 2025年度農(nóng)村土地經(jīng)營權轉讓與農(nóng)業(yè)扶貧項目合作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土地承包種植與鄉(xiāng)村旅游結合合同
- 衛(wèi)生技術人員準入制度
- 自行車被盜案匯報課件
- 律師事務所案件管理手冊
- 《節(jié)水評價技術導則》
- 簡單酒店裝修合同書范本(30篇)
- 2024-2030年中國核桃油行業(yè)消費趨勢及競爭格局分析研究報告
- 安全、環(huán)境、職業(yè)健康安全目標、指標及管理方案
- 《地理信息系統(tǒng)GIS》全套教學課件
- 課件:《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第一講 中華民族共同體基礎理論
- 技術序列學習地圖(2023年)
- 2024年高考政治考試題海南卷及參考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